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剖析

合集下载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抗原的制备方法;2.了解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3.掌握抗原和免疫血清的试剂及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抗原的制备方法:常用抗原制备方法包括:(1)病原体抗原制备:将病原体培养后,通过离心、洗涤、冻融、超声等方法破碎病原体细胞,制备出包含病原体各种蛋白质的抗原混悬液;(2)纯化蛋白质抗原:通过分离技术从病原体中纯化特定蛋白质,如SDS-、Western blot等;(3)人工合成抗原: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合成而成。

2.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1)动物免疫: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如小鼠、兔子等,根据抗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免疫途径(常见的包括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等)。

进行多次免疫后,采集免疫动物的血清;(2)离心和混合:将采集到的免疫动物血清离心沉淀,去除血细胞等杂质,使得血清达到一定的纯度;三、实验步骤1.抗原制备方法:(1)收集需要制备的病原体;对于纯化蛋白质抗原和人工合成抗原,根据实验需要获取相应的试剂。

(2)病原体抗原制备:将病原体培养至稳定的指标,通过离心收集菌体,洗涤后用适量缓冲液悬浮,并通过适当的方法破碎菌体,制备出抗原混悬液。

(3)纯化蛋白质抗原:将病原体提取蛋白质,通过SDS-等纯化方法获得目标蛋白质。

(4)人工合成抗原: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抗原。

(5)对制备的抗原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和保存。

2.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1)动物免疫: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按照需要接种适量的抗原,包括免疫剂量、注射途径等。

(2)免疫动物血清的采集:根据免疫动物的免疫接种时间表,选择合适的时机采集血清。

(3)离心和混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品通过离心分离血清,去除血细胞等杂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抗原的制备和免疫动物的免疫接种后,成功制备出抗原混悬液和免疫血清。

对抗原混悬液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判断抗原的活性和浓度;对免疫血清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判断抗体的活性和浓度,并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其他污染物。

免疫学概论第5章抗原和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免疫学概论第5章抗原和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免疫学概论第5章抗原和抗体的制备与应用抗原和抗体是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结构,而抗体则是免疫系统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可以与抗原结合并发挥免疫效应。

本章将介绍抗原和抗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抗原的制备方法1.天然抗原的制备:天然抗原通常是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制备天然抗原通常需要对生物体进行破碎、分离和纯化等处理,以获取纯度较高的抗原。

2.合成抗原的制备:合成抗原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制备的。

通常使用聚肽或核酸合成的方法,根据抗原的氨基酸序列或基因序列来合成对应的抗原。

3.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来制备特定的抗原。

通过将抗原基因导入表达载体中,并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和纯化,可以得到大量目的抗原。

二、抗体的制备方法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是通过免疫动物体内的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

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将抗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激发免疫应答,然后收集免疫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是通过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单一性。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通常是将免疫动物体内的充满抗体的B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细胞系,然后通过筛选得到单一的抗体。

三、抗原和抗体的应用1.诊断应用:抗原和抗体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检测体液中特定抗体的存在可以判断其中一种疾病的感染与否;或者通过检测其中一种抗原的存在可以诊断其中一种疾病。

2.治疗应用:抗体在治疗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使用单克隆抗体来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或者使用抗菌药物来干扰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3.科研应用:抗原和抗体在科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抗原可以用来激发动物体内的免疫应答,从而研究免疫机制;抗体可以用来检测抗原,评估其存在数量和分布情况。

4.工业应用:抗原和抗体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抗原和抗体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残留、环境中的污染物等;或者用来检测疫苗的有效性和质量。

抗体制备原理

抗体制备原理

抗体制备原理抗体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能够识别并结合到其特定的抗原上。

抗体的制备原理是通过免疫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者通过体外培养细胞(如淋巴细胞、骨髓细胞等)制备。

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抗原的选择、免疫原的制备、动物免疫、抗体的纯化等步骤。

首先,抗体的制备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原。

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类、核酸等。

在选择抗原时,需要考虑其免疫原性、稳定性和纯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选择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抗原能够更好地诱导机体产生高效的抗体。

其次,制备抗体需要进行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的制备是将选择好的抗原溶解在适当的缓冲液中,使其保持稳定性,并且能够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制备好的免疫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确保其纯度和活性符合要求。

接着,进行动物免疫。

通常情况下,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等动物进行免疫。

在免疫前,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如体重测量、免疫程序的安排等。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根据抗原的特性和动物的生理状态,合理地确定免疫剂量和免疫方案,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最大化。

随后,进行抗体的纯化。

在动物免疫一定周期后,可以从动物体内获取免疫血清,其中含有特异性抗体。

但免疫血清中还会含有大量的非特异性蛋白质和其他成分,需要进行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目标抗体从杂质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抗体制剂。

最后,对制备好的抗体进行鉴定和检测。

鉴定抗体的纯度、活性、特异性等指标,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同时,也需要对抗体进行存储和保存,以确保其长期的稳定性和活性。

抗体制备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抗体制剂。

通过对抗体制备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抗体制备工作的实施,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优质的抗体产品。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抗体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分子,从而发挥免疫应答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抗体的过程,了解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抗原:选择合适的抗原,如蛋白质或多肽。

- 动物模型: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如小鼠或兔子。

- 细胞培养基: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

- 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抗体的产生和效力。

2. 实验方法:- 抗原注射:将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 血清采集:采集动物的血清样本,含有抗体。

- 抗体纯化:利用蛋白质纯化技术,从血清中分离和纯化抗体。

- 抗体检测: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的产生和效力。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抗体,并进行了相关的检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1. 抗原的选择:在制备抗体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原至关重要。

抗原应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能够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同时,抗原的纯度和稳定性也需要考虑,以确保抗体的质量和效力。

2. 动物模型的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对抗原的免疫反应有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因其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较为敏感。

然而,不同的研究目的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3. 抗体的纯化:通过蛋白质纯化技术,我们成功地从血清中分离和纯化了抗体。

抗体的纯化可以去除其他血清成分的干扰,提高抗体的纯度和效力。

纯化后的抗体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或生物医学应用。

4. 抗体的检测:我们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制备的抗体进行了检测。

抗体检测可以评估抗体的产生和效力,并验证其对特定抗原的结合能力。

合格的抗体应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以确保其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抗体,并验证了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潜力。

抗原制备实验报告分析

抗原制备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抗原是免疫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抗原的制备是基础且关键的一步。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特定的抗原,探讨抗原制备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抗原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抗原纯化的技术。

3. 了解抗原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牛血清白蛋白(BSA)、兔抗BSA血清、酶标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2. 试剂:BSA、兔抗BSA血清、SDS-PAGE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液、抗体结合缓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抗原制备:- 将BSA溶解于缓冲液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BSA溶液。

- 将BSA溶液加入适量兔抗BSA血清,混合均匀。

- 将混合液置于4℃冰箱中过夜,使抗体与抗原结合。

2. 抗原纯化:- 将结合好的抗原溶液进行离心,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

- 收集上清液,使用SDS-PAGE进行电泳分析,检测抗原纯度。

3. 抗原应用:- 将纯化的抗原用于免疫学实验,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原制备:- 通过兔抗BSA血清与BSA的结合,成功制备了抗原。

2. 抗原纯化:- 通过离心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提高了抗原的纯度。

-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纯化的抗原呈单一的蛋白条带,表明抗原纯度较高。

3. 抗原应用:- 将纯化的抗原用于ELISA实验,结果显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良好,表明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抗原,并对其进行了纯化。

2. 纯化的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七、实验讨论1. 抗原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原和抗体是关键。

本实验中,BSA作为抗原,兔抗BSA血清作为抗体,两者结合良好,成功制备了抗原。

2. 抗原纯化过程中,离心、凝胶过滤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提高抗原的纯度。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抗原的制备方法,了解不同类型抗原的制备和纯化技术;2. 熟悉常用佐剂的使用;3. 学习玻璃器材的清洁和消毒方法;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在抗原制备实验中,我们需要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目标抗原,然后对其进行纯化和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三、实验材料1. 生物样品:细菌、病毒、细胞、组织等;2. 试剂:细胞裂解剂、超声破碎剂、离心机、玻璃器材、消毒液、佐剂等;3.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1)取适量生物样品,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接种;(2)根据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裂解方法,如细胞裂解、超声破碎等;(3)裂解后,将样品置于离心机中,以适当转速和时长进行离心,收集上清液。

2. 抗原提取(1)取上清液,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和离心机,以适当转速和时长进行离心;(2)收集沉淀,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溶解;(3)重复离心,直至沉淀完全溶解。

3. 抗原纯化(1)根据抗原特性,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2)将溶解的抗原加入纯化柱,进行洗脱和收集;(3)根据需要,可进行多次纯化,以提高抗原纯度。

4. 抗原处理(1)将纯化后的抗原加入适量的佐剂,进行免疫原性增强;(2)将抗原与佐剂混合均匀,备用。

5. 实验结果观察(1)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了解抗原制备过程中的细胞状态;(2)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抗原浓度,了解抗原纯化效果;(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评价抗原制备的成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本处理过程中,细胞形态良好,无污染现象;2. 抗原提取过程中,上清液清晰,无沉淀;3. 抗原纯化过程中,纯化效果良好,抗原浓度达到预期;4. 抗原处理过程中,抗原与佐剂混合均匀,无分层现象;5. 实验数据分析表明,抗原制备成功率较高。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所需抗原,掌握了抗原的制备方法、纯化技术和佐剂的使用。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抗原,提高对特定免疫原的免疫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抗原的制备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抗原是一种能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可分为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两类。

低分子量抗原主要是指药物、激素、有机化合物等,而高分子量抗原主要是指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抗原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抗原: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选择特定的抗原进行制备。

2. 提取抗原: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目标抗原,常用方法包括细胞裂解、超声破碎、离心、柱层析等。

3. 纯化抗原:使用柱层析、凝胶过滤等技术,将抗原与其他杂质分离,获得纯净的抗原。

4. 浓缩抗原:将纯净的抗原浓缩至适宜浓度,便于后续实验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清洗实验器材,并将所需溶液按比例配制好。

2. 抗原提取:取适量的生物样品,如细胞液、血清等,进行裂解或超声破碎,释放抗原。

根据需要,可能需要添加蛋白酶抑制剂、麦芽糖等保护剂。

3. 离心分离:将裂解后的样品进行离心,分离固体残渣和上清液。

上清液中含有目标抗原。

4. 柱层析:将上清液加入已经平衡好的层析柱中,根据抗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层析介质,如离子交换层析树脂、亲和层析树脂等。

通过洗脱方法,将抗原与其他成分分离。

5. 浓缩:将洗脱后的抗原溶液经过浓缩处理,以获得适用于后续实验的浓缩抗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制备得到的抗原,经过SDS-PAGE电泳分析可见,目标蛋白条带的浓度较高,且无明显的杂带。

通过浓缩抗原,使其浓度达到1000μg/ml,便于后续实验的使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目标抗原,并获得了一定浓度的纯净抗原。

本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其他抗原的制备,同时也了解了抗原的重要性及应用。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实验器材的清洗和消毒,以避免杂质的污染对抗原制备的影响。

六、参考文献[1] 李晓杰,杨立波,陈薇薇,等. 抗原制备及其在抗体制备与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17,28(6): 900-905.。

抗原的制备的原理

抗原的制备的原理

抗原的制备的原理
抗原的制备基于以下原理:
1. 选择合适的生物样品:抗原可以来自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等样品。

选择适当的样品是制备抗原的第一步。

2. 提取目标分子:根据需要,从样品中提取目标分子,例如蛋白质、糖类或核酸等。

提取方法通常基于特定的生化特性,例如蛋白质可通过破碎细胞壁、溶解样品或离心沉淀等步骤提取。

3. 纯化目标分子:利用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对提取的目标分子进行纯化,以消除其他杂质。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差速离心、凝胶电泳、层析等技术来实现。

4. 可选的修饰步骤:有时需要修饰目标分子以改善其在制备抗原过程中的稳定性或识别性。

例如,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戊糖化、His标签标记或荧光修饰等。

5. 质量控制:制备的抗原应通过质量控制步骤来确保其纯度和活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质谱分析、SDS-PAGE凝胶电泳、免疫印迹等。

总之,抗原的制备主要包括样品选择、目标分子提取和纯化、可选的修饰步骤以及质量控制等步骤,以获得高质量的抗原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抗原获取与抗体制备(1)

抗原获取与抗体制备(1)
沉淀(γ球蛋白部分), 溶解于小量磷酸盐缓冲 液中,装入透析袋。在 磷酸盐缓冲液中平衡透 析至无铵离子析出。 即得到粗制的 IgG。
(二)抗原的分离与纯化
• 3、层析法:
– 离子交换层析: – 利用某些带有一定离子集团的纤维素或凝胶
吸附、交换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将蛋白质抗 原按其所带电荷不同或量的差异,分成不同组 分。 – 凝胶层析(又称分子筛效应): – 利用凝胶网状结构的孔径大小不同,将蛋白 质按分子量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自然凝固(37℃/4℃)——抗血清。
兔:(耳中央静脉),可采 100ml。
• 小鼠:断尾,眼球 采血(<1ml)/摘除 (<2ml)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鉴定: (1)效价 (2)特异性(双向免疫扩散法) 效价:
– 对倍稀释抗血清 + 纯Ag – 对倍稀释抗血清、Ag(棋盘滴定) 出现沉淀线的抗血清的最高稀释浓度为效价。 特异性 纯度 (SDS-PAGE电泳,条带多需再纯化)
– 合成抗原:合成多肽与蛋白载体连接制备有免 疫原性的物质;
– 基因工程重组抗原:首先获得编码抗原的基因, 然后进行克隆与表达,再纯化抗原。
抗原的提取与纯化
1. 材料预处理 2. 细胞的破碎 3. 抗原的提取 4. 抗原的分离纯化 5. 抗原的浓缩或干燥,保存
天然抗原的提取
• 天然抗原:
– 来源于人类及动物的组织、细胞内及细胞膜的 生物活性物质。
– 一次超声时间为1-2min,总时间在10-15min。 – 此法适用于微生物和组织细胞的破碎。操作简
单,重复性好,时间短。
(一)组织细胞的破碎
• 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 在适当的温度、pH及低离子强度的条件下,表 面活性剂与脂蛋白形成微泡,改变膜的通透性 使之溶解。

抗体制备流程

抗体制备流程

抗体制备流程一、背景介绍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抗体制备是指从动物血清或单克隆细胞中提取纯化抗体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抗体制备的详细流程。

二、材料准备1. 动物:常用小鼠、大鼠、兔子等;2. 抗原: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抗原;3. 组织破碎液:可以使用高渗盐溶液、甘油等;4. 纯化柱:可以使用蛋白A/G,蛋白L等;5. 色谱柱: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柱、大小分离柱等。

三、抗原制备1. 合成或提取目标分子作为抗原;2. 重组表达目标分子作为抗原;3. 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目标分子作为抗原。

四、动物免疫1. 免疫前处理:(1)对动物进行基础检查,确保健康状态良好;(2)按照实验需要确定免疫计划,如免疫次数、免疫间隔等;(3)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免疫方式,如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2. 免疫过程:(1)将抗原与佐剂混合后注射到动物体内;(2)在免疫后的一定时间内采集血清;(3)根据实验需要重复进行免疫。

五、抗体检测1. 间接ELISA法:将抗原固定于微孔板上,加入动物血清进行反应,然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2. Western blotting法:将蛋白质分离并转移至膜上,然后加入动物血清进行反应,最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3. 免疫组化法:将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固定并处理后,加入动物血清进行反应,最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六、抗体纯化1. 亲和层析法:利用特异性结合亲和剂纯化目标抗体,如蛋白A/G、蛋白L等;2. 离子交换层析法:利用抗体表面带电性质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进行吸附和洗脱;3. 大小分离层析法:利用抗体的分子量差异与分子筛或凝胶过滤树脂进行分离。

七、抗体保存1. 冷冻保存:将纯化后的抗体溶液加入甘油后冷冻保存在-20℃或-80℃;2. 溶液保存:将纯化后的抗体溶液加入保护剂后在4℃下保存。

八、总结以上就是抗体制备的详细流程,其中包括了材料准备、抗原制备、动物免疫、抗体检测、抗体纯化和抗体保存等步骤。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制备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制备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制备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呈现某种反应现象,如凝集或沉淀,藉此可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

试验所采用的抗体常存在于血清中,因此又称之为血清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一)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抗原借助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分子超变区在空间构型上的互补,发生特异性结合。

同一抗原分子可具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若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则与抗体反应时可出现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二)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除以空间构型互补外,主要以氢键、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疏水键等分子表面的非共价方式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回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

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仍保持原有的性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异性抗体超变区与相应抗原决定簇三维空间构型的互补程度,互补程度越高,分子间距越小,作用力越大,两者结合越牢固,不易解离;反之,则容易发生解离。

(三)抗原抗体结合的比例性与结合物的可见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能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取决于两者的比例。

若比例合适,则可形成大的抗原抗体结合物,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现象;反之,虽能形成结合物,但体积小,肉眼不可见。

由于这种分子比例的差异,分别形成了三种区带现象。

等价带表示抗原与抗体比例最合适,形成大而多的结合物,此时在反应体系中测不出或有极少游离的抗原或抗体;抗体过剩带(前带)和抗原过剩带(后带)皆表示抗原与抗体的比例不合适,所形成的结合物少且小,其反应体系中存在着游离的抗原或抗体。

抗原抗体分子的比例与结合物大小的关系如图18.1所示。

小分子可溶性抗原,因其表面积大,容易导致后带现象;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与抗体反应时则易出现前带现象。

因此在抗原抗体检测中,为能得到肉眼可见的反应,在了解抗原的物理性状之后,对抗原或抗体进行稀释,以调整二者的比例。

抗原、抗体的制备

抗原、抗体的制备

抗原、抗体的制备
一、概述

1、抗原的定义 2、抗体的定义
3、抗原抗体的制备对免疫学技术的意义: 抗原的制备是抗体制备的条件,抗体的 制备是免疫学技术的基础。


二、抗原的制备
1、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1)细胞抗原:SRBC的制备 颈静脉取血 NS洗涤 配置成要求浓度

(2)细菌抗原:O抗原、H抗原 确定的菌种 培养18-24h成菌苔 O抗原:100℃2-3小时; H抗原:0.3-0.5%甲醛处理
处理:
(3)组织细胞抗原 取组织块 剪碎 胰酶消化 吹吸使成为 单个细胞 计数,配置成一定浓度
2、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1)从组织细胞中提取抗原 方法:研磨法、冻融法、超声波破碎法、 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等。 (2)蛋白质抗原的纯化 方法:超速离心分离法、选择性沉淀法、 柱层析法等。
(3)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 胃蛋白酶、木瓜水解酶
(4)半抗原的制备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
三、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动物的准备 选择动物的原则

2、佐剂的应用 (1)佐剂的定义 (2)佐剂的特点 (3)佐剂的分类

3、免疫方法 (1)免疫原的剂量 (2)接种途径 (3)免疫间隔时间
4、采血


5、血清分离与保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免疫血清的纯化、鉴定 (1)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2)杂蛋白的去除:吸附法、亲和层析法

抗体制备流程

抗体制备流程

抗体制备流程抗体制备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技术之一,也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抗体制备的一般流程,以供参考。

1. 抗原制备。

首先,需要准备抗原。

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膜蛋白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表达和纯化抗原蛋白。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注意保持抗原的天然构象和活性。

2. 免疫动物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免疫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等。

在选择免疫动物时,需要考虑到免疫动物的体积、生理特征、抗原的种类等因素。

3. 免疫程序。

将制备好的抗原充分混合并与免疫动物进行免疫。

免疫的途径可以是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多次免疫,以提高抗体的效价。

4. 血清收集。

在完成免疫程序后,需要定期采集免疫动物的血清样本。

血清中含有免疫动物产生的抗体,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

5. 抗体纯化。

从采集到的血清样本中,可以通过蛋白A/G亲和层析柱或其他纯化手段来纯化抗体。

纯化后的抗体可以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实验。

6. 抗体鉴定。

鉴定纯化后的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

7. 抗体保存。

最后,需要将鉴定合格的抗体进行分装并保存。

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抗体的冻融循环,以保证抗体的稳定性和活性。

总结。

抗体制备是一项复杂的实验技术,需要研究人员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以保证抗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抗体制备流程能对您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抗体的生产制备

详细介绍抗体的生产制备

详细介绍抗体的生产制备抗体是一种由人类或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用于识别和抵御入侵体内的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或其它异物。

它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免疫调节和防御作用。

抗体的生产制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免疫原选择、免疫动物筛选、抗原接种和免疫、细胞融合和克隆、抗体纯化和检测。

首先,选择合适的免疫原。

免疫原一般是指从目标病原体中提取出的具有抗原性的物质。

免疫原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选择合适的免疫原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

大多数情况下,小鼠是最常用的免疫动物。

它们具有一种高度多样化的基因组和良好的免疫系统。

其他常用的免疫动物还包括兔子、猴子、鸟类等。

第三,进行抗原接种和免疫。

将免疫原注射到免疫动物的体内,触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免疫过程可以通过多次接种来增强免疫效果。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免疫方法,如小鼠腹腔注射、小鼠尾静脉注射、兔子皮下注射等。

接下来的步骤是细胞融合和克隆。

细胞融合是将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拥有免疫细胞的能力和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体外持续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使得抗体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接下来,通过限稀克隆的方法,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细胞株。

最后,抗体纯化和检测。

通过对培养物中的细胞和抗体的分离,可以获得纯化的抗体。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亲和层析、凝胶渗透层析和蛋白质A/G结合等。

检测抗体的纯度和活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等。

总结起来,抗体的生产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免疫原选择、免疫动物筛选、抗原接种和免疫、细胞融合和克隆、抗体纯化和检测等多个步骤。

这些步骤都需要仔细和精确地操作,以确保最终获得高质量和高效能的抗体产品。

抗体的生产制备能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抗体制备介绍

抗体制备介绍

抗体制备抗体制备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涉及多个步骤,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用于诊断、治疗以及科学研究。

以下是抗体制备的一般流程:1. 抗原的选择与制备抗原选择:根据需要制备的抗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原。

抗原通常是一种能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抗原制备:如果抗原是蛋白质,可能需要通过重组DNA技术在细胞中表达并纯化。

如果抗原较小,可能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合成。

2. 动物免疫宿主选择:通常选用小鼠、大鼠、兔子或者羊等动物作为宿主。

免疫程序:将抗原与佐剂混合后,通过注射的方式引入动物体内,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通常需要多次免疫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抗体。

3. 采集和检测采集血液:免疫数周后,从动物体内采集血液。

分离血清:血液离心后,取上层的血清,其中含有抗体。

检测抗体: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4. 抗体纯化沉淀法:如铵硫酸盐沉淀法。

色谱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利用蛋白A或蛋白G 亲和抗体Fc区)等。

5. 抗体标记(如需)酶标记:如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结合。

荧光标记:如FITC或PE标记。

同位素标记:用于放射免疫检测。

6. 单克隆抗体制备(如果需要)融合:将已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恒温动物骨髓瘤细胞融合。

筛选:利用HAT培养基筛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克隆: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确保抗体的一致性。

培养和扩大: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者在特定的动物体内扩大。

抗体采集和纯化:从培养基或动物的腹水中采集含有单克隆抗体的液体,并进行纯化。

7. 质量控制抗体活性:检测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抗体纯度:通过SDSPAGE、HPLC等方法检测纯度。

抗体稳定性:进行长时间存储后,检测抗体的稳定性。

8.包装和保存包装:按照需求包装成不同规格。

保存:通常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例如20℃或者80℃,有时添加甘油或蛋白稳定剂。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利用小鼠制备抗体,通过免疫原注射、淋巴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等步骤,成功制备出特异性抗体。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体对目标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引言: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具,在医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制备高质量的抗体对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小鼠制备特异性抗体,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材料。

材料和方法:本实验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选取特定的抗原作为免疫原,通过免疫原注射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随后采集小鼠的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最后,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扩增和筛选出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产生杂交瘤细胞。

结果:经过免疫原注射后,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通过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成功得到了杂交瘤细胞。

经过细胞培养和筛选,最终得到了具有良好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产生杂交瘤细胞。

讨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特异性抗体,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

制备抗体的关键在于免疫原的选择、免疫程序的设计以及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本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用于后续的免疫学实验和生物技术应用中。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特异性抗体,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制备高质量的抗体是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本实验为抗体制备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和实验流程。

希望通过本实验的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
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抗体制备过程

抗体制备过程

抗体制备过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抗体制备过程是制作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抗体制备的过程。

抗体制备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抗原的选择、免疫动物的选择、免疫程序的设计、抗血清的制备和纯化。

第一步是选择抗原。

抗原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可以是蛋白质、多肽、多糖或化合物。

抗原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进行,通常选择与研究对象具有相关性的抗原。

第二步是选择免疫动物。

常用的免疫动物有小鼠、兔子、大鼠等。

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要考虑到其灵敏度、免疫反应强度和体积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小鼠是最常用的免疫动物,因为其体积小、繁殖周期短且易于操作。

第三步是设计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设计要考虑到抗原的适宜剂量、免疫次数和免疫间隔时间。

在设计免疫程序时,需要注意免疫次数过多可能导致免疫动物免疫抑制,而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免疫反应不充分。

第四步是抗血清的制备。

免疫程序完成后,免疫动物的血液中会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抗血清制备过程中,需要采集免疫动物的血液,并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血清。

血清中包含了特异性抗体,可以用于后续实验和分析。

第五步是抗血清的纯化。

抗血清中除了包含特异性抗体外,还有其他非特异性成分,如血浆蛋白和其他血清成分。

因此,在使用抗血清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盐析法、胶体蛋白聚集法、亲和层析法等。

抗体制备过程的关键是合理设计和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只有充分考虑抗原选择、免疫动物选择、免疫程序设计以及抗血清的制备和纯化,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抗体。

总结起来,抗体制备的过程包括抗原的选择、免疫动物的选择、免疫程序的设计、抗血清的制备和纯化。

这个过程需要合理选择抗原和免疫动物,并设计适当的免疫程序。

制备好的抗血清还需要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其他非特异性成分。

抗体制备过程的成功与否将对后续的实验和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抗原和抗体的制备与应用_OK

抗原和抗体的制备与应用_OK

(能够分泌特异性的抗体 ,
(不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
不能在体外长期生存 )
但能在体外长期生存)
阳性杂交瘤细胞 (hybridoma)
1
(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2
又能够在体外长期生存)
克隆化培养
12
(产生单克隆的阳性杂交瘤细胞)
22
生产单克隆抗体
2021/7/28
15
2
单抗与多抗的区别
抗体组成 抗体性质 纯化标记 种属来源 制备周期 制备技术 经费
▪ 抗体的性质相同,容易纯化、标记。
2021/7/28
10
单克隆抗体有交叉反应是由于不同 的抗原上有完全相同的表位(100%的 交叉反应),或有相似的表位(不同程 度的交叉反应)。
2021/7/28
11
2、多克隆抗体的特点
多抗是单抗的混合物,因此多抗的性 质是一个群体综合的性质。
• 特异性一般比单抗差
• ③基因工程抗原:将编码免疫原性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克隆化并与适当 载体(如细菌粒或病毒)DNA分子相结合,然后引入受体细胞中(如 原核细胞的大肠杆菌或真核细胞酵母菌及哺乳类动物细胞)使之表达, 即能获得免疫原性之融合蛋白,经纯化后可做为疫苗,此即基因工程 疫苗。
2021/7/28
4
人工结合抗原
半抗 原
第十章 抗原和抗体的制备与 应用
2021/7/28
1
•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 物质。
• 抗原的基本特性: ①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即免疫原性。 ②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即抗原性(免疫反
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超速离心法


原理: 利用各颗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不同,使 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处于不同密度的梯 度层内,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应用: 用于少部分大分子抗原和一些比较轻的抗 原物质的分离,如IgM、载脂蛋白A、B等。
2、选择性沉淀法
原理: 根据蛋白质理化特性的差异,采用各种沉 淀剂或改变某些条件促使蛋白质抗原成分沉淀, 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常用方法: 盐析沉淀法(不同盐浓度则溶解度不同), 常用33~50%饱和度的硫酸胺。 特点:简单方便,纯度不高,粗提球蛋白。 应用:在大量制备中先用此法粗提,再纯化。
特异性IgG抗体的纯化
1.盐吸沉淀法:经硫酸铵盐析提取γ球蛋白 3次,基本为IgG类抗体,但不纯。 2.A蛋白亲和层析:SPA与IgG的Fc段有很强的 特异性的亲和力,细菌表面不同位点独立地 与抗体结合,一个A蛋白至少可以结合二个 IgG分子。适合纯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McAb。 3.其它: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离子交换层析
5、亲和层析法
• 原理:依据抗原抗体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分离和提纯的 技术。将纯化的抗IgG附着于惰性的固相基质上,制 成免疫吸附层析柱。当样品流过此柱时,待分离的 IgG可选择性地与免疫吸附剂上的特异性配体(抗IgG)
结合;当改变洗脱条件可重新解离,将待分离的Ig洗
脱下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 优点:提取纯度高、抗原抗体不失活性。
亲和层析法示意图
正常细胞 标记细胞 + 洗滴 标记细胞 加入特异 其它蛋白 被酶裂解 性抗体 洗涤流失 SDS-PAGE 分离蛋白
亲和层析
抗原的鉴定
1.含量鉴定:凯氏定氮法 2.理化性质鉴定 ①凝胶层析技术测定 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③凝胶管状电泳 ④超速离心 3.纯度鉴定 常用醋酸纤维膜电泳 4.免疫活性鉴定 常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③为制备出高效价的免疫血清;
⑤在某种情况下,改变Ag免疫应答类型;
⑥延长抗原在免疫动物的时间;
⑧增强局部对变应原的超敏反情况。
人工抗原及基因工程抗原


用化学合成法或基因重组法制备含有已知化学 结构决定簇的抗原,称之为人工抗原。 它可包括人工结合抗原、人工合成抗原和基因 重组抗原。
人工合成抗原

特异性抗体的鉴定
1.抗体效价的鉴定:即为抗体活性滴定
2.抗体特异性鉴定 ①细菌类抗原的抗体用凝集试验 ②可溶性抗原的抗体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抗体的纯度鉴定:免疫电泳分析法 4.抗体亲和力鉴定:亲和力高则灵敏度好
亲合力



亲合力是指抗体与结合抗原的活度或牢固度。抗体与 抗原结合疏松,结合后会迅速解离,称为亲合力低, 反之,亲合力高。 亲合力的高低是由抗原分子的大小,抗体分子的结合 位点与抗原的决定基之间的立体结构型的合适程度决 定的。 亲合力常以亲合常数K表示。K的单位是升/摩尔 (L/mol)。 在RIA中,K是该抗血清能达到的最小检出量(灵敏度) 的倒数,K=1/[H],[H]是最小检出量,通常,K的范围 在108~1012L/mol之间。
常用佐剂的种类及制备
(二)常用佐剂的种类和制备
1.氢氧化铝佐剂:
5%硫酸铝
强烈搅拌
氢氧化 NS 洗 5%氢氧化钠 二次 铝沉淀 NS 制成悬液 即为佐剂
等体积抗原
免疫接种
2.明矾佐剂
抗原 NS搅拌 氢氧化钠校正pH值至6.5 沉淀 NS洗 二次 离心 乳状悬液
10%硫酸钾铝
防腐剂
备用
* 明矾佐剂抗原常用于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融破。
• 特点:适用于组织细胞,对微生物细胞作用较差。
3、超声破碎法
原理: ①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而使细胞破碎。 ② 超声波使用的频率从1kHz~20kHz, ③间歇进行,避免长期超声产热,导致抗原破坏。 特点: ①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节省时间; ②多用于微生物和组织细胞的破碎。
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小结

抗原的种类 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可溶性抗原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抗原的鉴定 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佐剂的作用
第二节 抗体的制备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技术 基因工程抗体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免疫动物选择 2.免疫方法 3.动物采血法 4.免疫血清的分离及保存
半抗原-载体连接方法1
碳化二亚胺法:
混合
半抗原+载体蛋白质 搅拌1~2h
R-NH=CH-R’
透析除去未反 应的半抗原
室温24h
人工免疫原
戊二醛法:
半抗原-NH2 载体蛋白-NH2
半抗原-N=CH-(CH2)3-CH=NH-载体蛋白
OHC-(CH2)3-CHO
混合
*戊二醛是常用的带有两个活性基团的双
3、凝胶层析法
• 原理:凝胶具有三维空间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经适 当溶液平衡后,装入层析柱。当含有各种分子大小不 一的混合物加在凝胶床面时,由于分子大小的不同先 后被洗脱出来,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进行
分离。
• 常用的如:如葡聚糖凝胶填料(sephadex 柱)
凝胶层析(分子筛)
4、离子交换层析法
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1.半抗原: 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例如多糖、多肽、甾族激素、 脂肪胺、类脂质、核苷、某些药物(包括抗生素)及其 他化学物品等。 2.载体:蛋白质类 多肽聚合物 大分子聚合物 3.半抗原-载体连接方法
载体类型
1.蛋白质: 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牛 甲状腺球蛋白等。 2.多肽聚合物: 人工合成的,常见的有多聚赖 氨酸,其分子量大 (可达十几万到几十万),这种多聚物和半抗原结合后, 可刺激免疫动物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的抗体。 3.大聚合物: 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可与半抗原结 合,加入弗氏完全佐剂亦可诱发动物产生抗体。
半抗原-CH2OH
吡啶
CH2-CO
CH2-CO
带羧基的半抗原 琥珀酸衍生物
半抗原-CH2-OOC-CH2-CH2-COOH
再经氯甲酸异丁脂法或碳化 二亚胺法制备载体半抗原
佐剂
概念: 能非特异地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与抗原结合从而增强 其特异性免疫原性的物质。 条件: ①增加抗原的表面积; ②改变抗原的活性基团构型; ③佐剂与抗原混合能延长抗原在局部组织的存留时间; ④可直接或间接激活免疫活性细胞 ; ⑤无毒性或无副作用。
免疫血清的分离和保存
免疫血清的分离 1、室温自然凝固,然后放置37℃或4℃待凝 块收缩,分离血清。 2、 抗血清分出后要经56℃30min灭活。 免疫血清的保存 1.4℃保存:可保存3~6个月 2.低温保存:-20~-40℃,可保存2~3年 3.冰冻干燥保存:可保存3~5年
特异性抗体的纯化
1.亲合层析法:将交叉抗原交联到Sepharose 上,装柱后,将预吸收的抗体通过亲合层 析柱,杂抗体吸附在柱上,流出液则是特异 性抗体。 2.吸附法:利用不含特异性抗原的抗原液,直 接加到免疫血清中,抗原则与抗体结合,上 清液则为无杂抗体的单价特异性抗体。
免疫动物的选择

能作免疫接种用的动物主要是哺乳类和禽类。兔、绵 羊、豚鼠、鸡、山羊和马。 免疫动物的选择原则:
1.抗原与免疫动物种属差异越远越好; 2.动物必须适龄、健壮、无感染的正常动物、 体重合乎 要求; 3.不同动物种类对同一免疫原有不同的免疫应答; 4.按需要量选择大小不同的动物。
免疫方法
功能联接剂
半抗原-载体连接方法3
氯甲酸异丁脂法: 半抗原-COOH Cl-COO-CH2CH(CH3)2
半抗原-COO-COO-CH2CH(CH3)2
载体蛋白-NH2
半抗原-CO-NH-载体蛋白 + HO-CH2CH(CH3)2 简便,用于类固醇抗原制备
半抗原-载体连接方法4
琥珀酸酐法:用于不含羧基衍生物半抗原制备

细胞的破碎 分离纯化
细胞的破碎 1.酶处理法 2.冻融法 3.超声破碎法 4.表面活性剂处理
1、酶处理法
常用酶类:溶菌酶、纤维素酶、蜗牛酶等 特点: ①适用于多种微生物; ②作用条件温和; ③内含物成分不易受到破坏; ④细胞壁损坏的程度可以控制。
2、冻融法
• 原理:因突然冷冻,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及 胞内外溶剂 浓度的突然改变而破坏细胞。 • 方法:将待破碎的细胞置冰箱内冻结,然后缓慢融化, 如此反复两次,大部分组织细胞及细胞内的颗粒可被
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 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分子。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




HAT培养基是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胸苷 (T)和甘氨酸的完全培养基。在氨基蝶呤(二氢叶酸类 似物)存在下,这种酶缺陷的细胞不能通过核苷酸合成 旁路合成次黄嘌呤和胸苷。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用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 化酶或胸腺嘧啶核苷酸酶的瘤细胞变异株与脾脏的B 细胞融合。 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脾淋巴细胞具有次黄嘌呤磷酸 核糖转化酶,可以通过次黄嘌呤合成DNA,克服氨基 喋呤的阻断,因此杂交瘤细胞大量繁殖而被筛选出来。 B淋巴细胞在一般培养基中不能长期生长,一般于二 周内均死亡。 PEG:聚乙二醇
颗粒抗原的制备
1、血红细胞抗原的制备: 动物的新鲜血液+抗凝剂 离心去上清 NS悬浮 离心洗涤三次(2000转/分)
绵羊红细胞的制备流程图
摇动15-20min
4℃
可 保 存 3 周
NS稀释至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