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合集下载

计算机发展的脉络

计算机发展的脉络

计算机发展的脉络
计算机发展的脉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年):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内存储器使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

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较慢,内存容量也较小,导致这些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70年):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1年):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开始有了分时操作系统。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2年至今):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产生了微处理器。

此外,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它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6类。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

电子管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大约从1940年到1959年。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使用大量的电子管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电子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可以放大和控制电流。

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高、故障率高,并且需要大量的冷却设备来保持稳定运行温度。

但是,电子管计算机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计算机能够进行复杂的计算任务。

晶体管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大约从1959年到1964年。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开始使用晶体管来替代电子管。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可以放大和控制电流。

相比于电子管,晶体管更小、更可靠、更耐用,并且功耗更低。

这使得计算机在体积和性能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性能逐渐提高,计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同时成本也逐渐下降。

集成电路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约从1964年到1981年。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开始使用集成电路来替代晶体管。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相比于晶体管,集成电路更小、更高效、更可靠。

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性能进一步提升,并且降低了成本。

集成电路时代的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商业、科研和个人领域,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微处理器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大约从1981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开始使用微处理器来替代集成电路。

微处理器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和其他功能电路的芯片。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使得计算机的体积更小、更便携。

微处理器时代的计算机逐渐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贡献,推动了计算机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计算机将继续发展,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早期计算机的诞生(1940年-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还处于早期阶段,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但催生了计算机科学的诞生。

早期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代表性的计算机有ENIAC和EDSAC。

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对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第二阶段:集成电路的应用(1960年-19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小巧、可靠且运行速度迅速提升。

计算机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从而使得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工商业领域。

IBM System/360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它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为多种应用提供了支持。

3. 第三阶段:个人计算机的普及(1980年-1990年代)这个阶段,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成为计算机发展的新特征。

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改进带来了计算机的大众化,PC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苹果公司的 Macintosh 和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4. 第四阶段:互联网的兴起(19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起来,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源,例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5. 第五阶段:人工智能的崛起(2000年代至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使得计算机能够模仿和学习人类的智能行为,以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结:经过几个重要的阶段,计算机从早期的庞大设备发展为现在随处可见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幅提升。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四个:一、第一代计算机(1946 - 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 硬件特点- 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

电子管体积大、耗电量大、发热严重,且寿命较短。

例如,ENIAC(埃尼阿克)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 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等。

这些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小,读写速度慢。

- 输入输出设备原始。

输入主要使用穿孔卡片或纸带,输出则是通过打印机等设备,操作复杂且效率不高。

2. 软件特点- 没有系统软件,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机器语言是由0和1组成的指令代码,编写程序非常困难,容易出错,而且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极差。

汇编语言虽然比机器语言稍具可读性,但仍然需要对计算机硬件结构有深入了解才能编写程序。

3. 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如军事领域中的弹道计算等。

因为当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相对人工计算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

二、第二代计算机(1958 - 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 硬件特点- 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

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而且工作速度更快。

这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幅缩小,可靠性提高。

-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其存储容量有所提高,读写速度也比第一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快了很多。

- 输入输出设备有了改进,出现了磁带机等设备,数据传输速度加快。

2. 软件特点- 开始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公式翻译语言,主要用于科学计算)、COBOL(面向商业的通用语言)等。

高级语言的出现使得程序编写更加方便,程序员不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就可以编写程序,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大大提高。

同时,也开始有了简单的操作系统的雏形,用于管理计算机的资源。

3. 应用领域- 除了科学计算外,开始应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领域。

例如,企业中的工资计算、库存管理等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是一种以按特定方法处理和储存数据的机器,它在完成计算、显示、储存和输入/输出这些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智能。

计算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在这段历史上,它发展到现代的形式有数十年的历史。

许多发明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终于实现了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机械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

机械时代是从古埃及算盘开始的,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发明的算盘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计算工具,它可以实现简单的计算功能。

1600年,英国的科学家、数学家胡克发明了被称为“胡克机”的计算机,它可以自动计算加减乘除。

1700多年,英国科学家费马发明了“费马机”,它可以自动计算费马素数。

第二个阶段是电子计算机时代。

在这一阶段,1936年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发明了逻辑机,这也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

1946年,美国的科学家们发明了ENIAC,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可以完成大量的数学运算和处理数据。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 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 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
•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 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
• 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响应时间 长,可靠性低,通信线路利用率 低,若主机发生故障,则系统瘫 痪。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 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 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 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 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 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 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 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苏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 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
•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 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 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 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
•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 ARPAnet的网络,但是只有4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分组交换以网 络为中心,主 机都在网络的 外围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

占地170平方,150KW。

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

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特点:体积大,功耗大,速度慢
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特点: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内存),辅储器(外存)采用磁盘和磁带;存储量增加,可靠性提高;输出输入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高级语言。

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

特点:计算机变的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特点:体积小,运算速度快,系统稳定性高,发热量小,维护方便。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引言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的重要里程碑和技术突破。

第一阶段:电子管时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计算机使用的是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并且非常不可靠。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它于1946年投入使用。

ENIAC使用了大约18000个电子管,每秒能够进行累加运算5000次。

尽管电子管计算机存在很多局限,但它们奠定了计算机的基础,并且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

第二阶段:晶体管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电子管计算机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晶体管被发现,并且很快就被应用于计算机。

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巧、更可靠,而且能够进行更高的频率运算。

1951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Mark 1。

Mark 1计算机性能相对较弱,但标志着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晶体管的引入让计算机变得更加小型化和可靠,同时降低了成本。

这也为计算机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计算机逐渐进入商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银行业务和科学计算等领域。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时代上世纪六十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进程。

集成电路将数千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

1964年,美国的IBM公司发布了一台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System/360。

这台计算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处理能力,被广泛用于科学、商业和政府等领域。

集成电路的使用加速了计算机的普及,也降低了计算机的价格。

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和学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第四阶段:个人计算机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在这个时期,个人计算机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性能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图形界面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加易于使用。

计算机发展的正确顺序

计算机发展的正确顺序

计算机发展的正确顺序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从最初的机械计算器到今天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和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带领读者了解计算机从无到有的奇妙变化。

第一阶段:机械计算器在二十世纪早期,机械计算器是最早被开发出来的计算机类型。

它们使用齿轮、滑动条和手动操作来进行数字计算。

这些机械计算器虽然功能有限,但为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电子计算机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发出了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

这些巨大的机器使用真空管作为开关元件,能够执行复杂的运算任务。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的出现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进程。

集成电路将成千上万个晶体管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快、更可靠。

这一阶段的代表是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它使得计算机不再是大型机构的专用设备,而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第四阶段:互联网和移动计算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和移动计算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和进行在线交易。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更是让计算机随时随地都能使用。

这一阶段的代表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它使得计算资源能够被共享和灵活使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第五阶段: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如今,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热点。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模拟和执行人类智能,如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

而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则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的发展进程,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机械计算器到电子计算机,再到集成电路、互联网和移动计算,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计算机是人类创造的伟大发明之一。

从最初的机械计算器到当前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机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不断在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功能方面进行了突破,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计算机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机械计算时代、电子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

第一阶段:机械计算时代(前四个世纪)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机械装置进行计算。

例如,古希腊的菲洛勒提斯使用了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机械装置,可以用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学运算。

这种机械装置被称为“安提基特拉”,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出现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这时期,德国的帕斯卡和英国的巴贝奇发明了机械计算器,可以用来计算对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运算。

这些机械计算器由齿轮、手柄、数字盘和指针等组成,需要人们手动输入数据和转动手柄来进行计算。

虽然这些机械计算器计算速度很慢,但它们为后来的计算机打下了基础,并在科学、工程和财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二阶段:电子管时代(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第二个阶段是电子管时代,这一时期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计算机中使用的核心元件不再是机械部件,而是电子管。

电子管是一种利用电子的运动来控制电流的器件,具有开关、放大和整流等功能。

与机械计算器相比,电子管计算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数据和运算。

第一台真正的电子管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奇利发明的,名为ENIAC。

ENIAC于1945年诞生,使用了17000多个电子管,占用了一整个房间,重量超过30吨。

它的运算速度很快,可以每秒钟进行5000次加法或减法运算。

ENIAC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电子管时代。

在电子管时代,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军事、科研和工业领域。

1951年,谢尔曼·艾金纳和格蕾丝·霍普·霍泽金发明了第一个磁盘驱动器,标志着存储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程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历程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历程四个时代划分依据计算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代,分别是机械计算时代、电子管计算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时代和个人计算机时代。

1. 机械计算时代:机械计算时代始于17世纪末的莱布尼兹发明的莱布尼兹计算机。

在这个时代,计算机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机械装置进行计算。

莱布尼兹计算机采用了类似于打印机的机械装置,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

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规模较小,计算速度较慢,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2. 电子管计算时代:电子管计算时代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冯·诺依曼计算机诞生。

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开始采用电子管代替机械装置进行计算。

电子管计算机具有更高的计算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此时期的代表性计算机有ENIAC和EDVAC等。

然而,电子管计算机存在着电子管易损坏、体积庞大和功耗高等问题,限制了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

3. 集成电路计算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时代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集成电路的发明和应用,计算机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

此时期的代表性计算机有IBM System/360和DEC PDP-8等。

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个人计算机时代:个人计算机时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个人计算机的出现。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变得更加小型化、便携化和普及化。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不再局限于学术研究和大型机构,普通人也能够拥有和使用计算机。

此时期的代表性计算机有Apple II和IBM PC等。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了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后来的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计算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机械计算时代、电子管计算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时代和个人计算机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计算机和技术进步,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广泛化。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史
4
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 储器仍采用磁芯;
●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 序设计方法;
● 特点是速度更快,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 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
●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计算机发展史
3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 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 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 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 算速度提高。
计算机发展史
6
计算机发展史
7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算机发展史
2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 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 用磁带;
●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计算机发展史
5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它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1.产生:1946年2月,美国,ENIAC,用于弹道轨迹计算(军事目的)2.发展阶段:按照计算机基本开关逻辑部件所使用的物理器件的变迁为依据,通常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用途。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军事研究、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并开始进入商业市场。

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这一阶段计算机的突出特点是可靠性高、功耗低、体积小、存储量大、速度快等,并且,更加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3.发展方向:未来计算机将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题2-1】单选题:第二代计算机的硬件逻辑元件为( )A.晶体管B.中、小规模集成电路C.大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正确答案:A解析:我们通常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

【例题2-2】第四代计算机的硬件逻辑元件是( )A.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正确答案:D解析:我们通常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按硬件结构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

【例题2-3】多选题:计算机正向着( )方向发展。

A.巨型化B.网络化C.微型化D.智能化正确答案:ABCD解析:未来计算机将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经历了从诞生到壮大的漫长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代。

本文将就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进行详细的划分依据介绍。

一、机械计算时代机械计算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它从机械计算器的出现开始,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巨型电子计算机的兴起。

1.1计算器的出现机械计算时代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当时布莱兹·帕斯卡发明了一种能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器,从而打开了机械计算的先河。

1.2巨型电子计算机的兴起二战期间,巨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迎来了突破性进展。

1946年,ENIAC计算机诞生,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巨型电子计算机时代。

此后,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和大规模应用,机械计算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晶体管计算时代晶体管计算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个时代,它从晶体管的问世到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应用中。

2.1晶体管的问世1958年,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采用晶体管构成的计算机。

晶体管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2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应用成为了晶体管计算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集成电路的出现实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使得计算机在体积、功耗和性能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三、集成电路计算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个时代,它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

3.1个人计算机的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兴起成为集成电路计算时代的重要标志。

微处理器的发明使得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民用市场,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3.2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计算机娱乐、教育、商务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

四、智能时代智能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当前所处的阶段,它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为主要特征。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划分依据第一时代:机械计算时代机械计算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初。

这个时代的计算机主要依靠机械装置进行计算,例如差分机和分析机。

其中,差分机由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用于计算多项式的差分。

而分析机则是由阿达·洛夫莱斯和哈曼·霍普金斯设计,用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这些机械计算设备虽然效率低下,但为后来的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第二时代:电子管计算时代电子管计算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开始使用电子管代替机械装置进行计算。

电子管是一种能够放大和控制电流的装置,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和可靠性。

著名的ENIAC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时代的代表,它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用于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

第三时代:晶体管计算时代晶体管计算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开始使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

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巧、更可靠,并且能够更快地进行计算。

这个时代的代表性计算机是IBM 7090,它是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商用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同时计算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四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是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开始使用集成电路来进行计算。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技术,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集成电路计算时代的代表是个人计算机(PC),它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规模也越来越小,计算机的性能也越来越强大。

以上就是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

从机械计算时代到集成电路计算时代,计算机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每个时代的突破都为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

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

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至数千万次)。

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伜步走向家庭。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有哪些(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有哪些(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有哪些(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1.机械计算机阶段:机械计算机是计算机的最初形式,其主要使用机械装置执行数学运算。

早期的机械计算机包括如阿贝尔计算器等。

最著名的机械计算机是查尔斯·巴贝奇于19世纪设计的分析机。

机械计算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应用,例如阿西莫夫的组合机以及计算器。

2.电子管计算机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是在二战后出现的一种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信息处理的基本组件。

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庞大,耗能大,但计算速度相对于机械计算机大幅提高。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莫奇利电子管计算机(ENIAC)。

其他著名的电子管计算机包括英国的曼彻斯特机器和美国的IBM7013.晶体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计算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使用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作为信息处理的基本组件。

晶体管计算机比电子管计算机更小、更可靠、更节能。

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是1956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造的TRADIC。

英特尔在1968年推出了第一颗集成电路芯片(IC),标志着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4.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是指使用微小的晶体管集成电路芯片来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机。

这一阶段的发展是由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推动的,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快、更强大。

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代表是1971年推出的Intel 4004微处理器。

此后,计算机开始迅速发展,从个人计算机(PC)到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都属于这个阶段。

总结起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计算机阶段、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计算机阶段和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对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电子管时代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计算机技术处于电子管时代。

计算机主要使用电子管作为电子元件,体积庞大、耗电量大、故障率高、运算速度慢。

此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军事应用等领域。

第二阶段:晶体管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计算机技术进入晶体管时代。

晶体管的问世使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大大减少,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时期的计算机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开始涉及商业、金融等领域。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时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计算机技术进入集成电路时代。

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规模和复杂度大大增加,计算机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此时期的计算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开始涉及到了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

第四阶段:微处理器时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技术进入微处理器时代。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芯片规模进一步减小,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

此时期的计算机开始涉足到了个人计算机领域,计算机开始走向家庭和办公场所。

第五阶段:个人计算机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计算机技术进入个人计算机时代。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计算机开始普及到了普通大众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六阶段:网络时代21世纪初至今,计算机技术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便捷,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此时期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领域。

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向着高速、小型、智能、网络化、多功能化、人性化等方向发展的。

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和广泛,不断创新和推陈出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1. 计算机发展史中计算机诞生时间的三个第一世界上发明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2 美国世界上第一台按存储程序控制功能设计的计算机EDV AC,1946~1950,美国世界上第一台投入运行的实现存储程序控制功能的计算机EDSAC,1947~1949.5,英国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计算机时代的开始⑴计算机发展的分代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通常是按计算机中硬件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划分成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也有一种观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大型机时期,小型机时期,PC时期(或客户/服务器,PC/服务器)时期和Internet(或以网络为中心)时期.⑵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时代"从何时开始认为1951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UNIV AC-I的投产,计算机从此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由单纯为军事服务进入为社会公众服务,被认为是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3. 计算机的特点:处理速度快,处理精度高,可存储,可进行逻辑判断,可靠性高,通用性强.从计算机的特点理解计算机的定义,要清楚计算机的实质是一种信息处理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输入信息,存储信息,并按照人们的意志(这些意志就是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输出人们所需要信息的自动执行的电子装置.4.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主频,字长,存储容量,存取周期,运行速度.运算速度是个综合性的指标,MIPS的含义.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频和存取周期,字长和存储容量也有影响.正确理解"字长"的概念.5.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辅助系统,通信6. 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及二进制的基本运算规则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是由计算机所使用的逻辑器件所决定.这种逻辑器件是具有两种状态的电路(触发器).好处是:运算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要清楚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规则的不同.7. 二进制数据与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要求:这几种进位计数制的数据,一定要会互相转换.清楚各种数制的表示.如:1010BH是什么进制的数是十六进制数,不要答成二进制数.8. 计算机中字符数据的表示方式:字符数据主要指西文的ASCII码和汉字,在计算机内是用什么代码表示的.ASCII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的(或用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0 "),这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汉字编码:用连续的两个字节表示,且规定最高位为"1 ",这是中国国家标准.9. 存储容量和地址存储容量是存储部件存储单元的总和;地址是存储单元的编号.要求:知道地址线,会求寻址空间;知道存储容量和起始地址,会求末地址;难点:地址总线,地址信号;寻址,寻址空间;存储容量和地址信号的关系10.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1945年,冯·诺依曼提出的,是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现代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但仍遵循着这个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的要点是,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存储原理),在运行时,控制器按地址顺序取出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指令(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然后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功能,遇到转移指令时,则转移到转移地址,再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程序控制).11. 指令和程序指令是包含有操作码和地址码的一串二进制代码.其中操作码规定了操作的性质(什么样的操作),地址码表示了操作数和操作结果的存放地址.程序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排列有序的指令或语句(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实质包含了一系列指令)的集合.1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要理解以存储器为中心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图;运算器: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运算和加工处理,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实现计算机本身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进行所需要的操作.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部件:输入程序和数据.输出部件: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13. CPU,微处理器的概念⑴CPU:即中央处理单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包含了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⑵微处理器:在微型机上使用的CPU,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中的芯片.⑶微型计算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加上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做成的RAM和ROM存储芯片,输入输出接口芯片等组成的计算机.⑷计算机型号和CPU型号的关系: Intel80286 286 微机; Intel80386 386 微机;Intel80486 486 微机;14. 构成内存储器的半导体存储部件RAM和ROM的特性内存储器由两种半导体芯片构成.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叫读写存储器.用来存放用户输入的程序和数据,断电后,RAM中的信息随之丢失.(为什么在输入文稿时要经常随时存盘).ROM:只读存储器,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保持不变,用来存放固定的程序和信息.15. 内存和外存的区别内存和外存本质的区别是能否被中央处理器(CPU)直接访问.CPU不能直接执行外存中的程序,处理外存中的数据.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从原理上讲位置不同,主机内还是主机外;构成材料不同,半导体还是磁介质(光介质);存储容量不同,内存小,外存大.价格不同:价格/每存储单元内存高,外存低;存取速度不同:内存高,外存低.16. 显示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指标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器和显示适配器(显示卡)两部分,它的性能也由这两部分的性能决定.①像素:即光点;②点距:像素光点圆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点距越小,显示质量就越好.目前,CRT 显示器光点点距有0.28,0.31和0.39等.③分辨率;④显示存储器:也叫显示内存,显存,在显示卡上,显存容量大,显示质量高,特别是对图像.17. 打印机的分类⑴击打式打印机:利用机械原理由打印头通过色带把字体或图形打印在打印纸上.点阵针式打印机(例如EPSON LQ-1600K)⑵非击打式印字机:利用光,电,磁,喷墨等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字印出来.主要有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是激光扫描技术和电子照相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页式打式打印机,它具有很好的印刷质量和打印速度.18. 微机硬件系统的基本配置: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系统单元主机箱,显示器,键盘和打印机.⑴系统单元主机箱: 系统主板:内含CPU,内存储器,接口电路,总线和扩展槽; 外存储器: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CD-ROM; 开关电源几其它附件⑵显示系统⑶键盘和鼠标⑷打印机19. 软件的含义和分类⑴计算机软件的含义------计算机软件:是指能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与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以及与这些程序和数据有关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其中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又称文档.裸机的概念:不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硬件计算机或裸机.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计算机软件随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软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促进了硬件的新发展.实际上计算机某些硬件的功能可以由软件来实现,而某些软件的功能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⑵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备的软件,主要功能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开发应用软件.包括四个方面的软件: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程序;系统支持和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⑶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解决计算机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软件系统,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应用软件是由系统软件开发的,可分为用户程序:用户程序是用户为了解决自己特定的具体问题而开发的软件, 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包的支持下进行开发.应用软件包:应用软件包是为实现某种特殊功能或特殊计算,经过精心设计的独立软件系统,是一套满足同类应用的许多用户需要的软件.20. 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机器语言:就是二进制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直接识别,直接执行的计算机语言,因不同的计算机指令系统不同,所以机器语言程序没有通用性.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进化,它和机器语言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但在表示方法上用一种助记符表示.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称为低级语言.高级语言21. 键盘和鼠标的作用s键盘的作用:输入程序和数据s熟练掌握各种符号键的使用及常用控制键的功能(CapsLock,Esc,Shift,Alt,Ctrl,PrintScreen,NumLock等的作用).s鼠标的功能:鼠标是微机图形操作环境下常用的一种计算机命令输入装置.按照一般人的右手使用习惯,左键是正常选择和拖动,右键则用于显示环境菜单和特殊拖动.22.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⑴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三个要点: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对计算机系统工作造成干扰和破坏,人为编制的程序.⑵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⑶防治方法:①要树立正确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思想——"预防为主,诊治结合".②一旦发现计算机运行不正常,立即用杀毒软件检查或消毒.23.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常识⑴总的评述:我国政府对计算机软件产权保护非常重视,从1990年起,陆续出台了有关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到1998年,我国立体交叉式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已基本形成.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9.7)是我国首次把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知识产权(著作权)列入法律保护的范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10.1)的颁布与实施,对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流通,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4.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什么是媒体和媒体的分类s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s媒体的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2.什么是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s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而现在所指的多媒体即指多媒体技术.s多媒体技术:是把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起来,利用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联系,并能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对这些媒体的录入,压缩和解压缩,存储,显示和传输等)的技术.3.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s信息载体的多样性;s多种信息的综合和集成处理;s多媒体系统是一个交互式系统.25. 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按照MPC联盟的标准,多媒体计算机包含5个基本单元:个人计算机,CD- ROM驱动器,音频卡,Microsoft Windows3.X以上操作系统及一组音响或耳机.现代MPC的主要硬件配置必须包括CD-ROM, 音频卡和视频卡, 这三方面既是构成现代MPC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台MPC功能强弱的基本标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判断题:1.对计算机RAM中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时,主机必须通电.( )2. ROM中存储的信息断电即消失.( )3. 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是低级语言,因此用它们编制的程序,其运行效率肯定低于高级语言所编的语言.( )4. 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其执行速度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要快.( )5. 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都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执行.( )6.字长是衡量计算机精度和运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指标.( )7. 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是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 )8. 同一张软盘上不允许出现同名文件.( )9. 点距是彩色显示器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点距越小,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就越高,画面就越清晰.( )10.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巨大,因此,多媒体信息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11. 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区位码形式存储的.( ) 12. UNIX是一种多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13. CAD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系统.( )1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完全由CPU决定.( )15.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都不是按照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设计的.( )16. 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58年试制成功.( ) 17.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制造成功.( )18. 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是位.( )19. 微型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 20. 计数制中使用的数码个数被称为基数.( )21. ALU是控制器中的一个主要部件.( )22. 20根地址线的寻址范围是512K.( )23. 将八进制数15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10110.( ) 24. 存储系统中的PROM是指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5. 目前在以下各种设备中,读取数据快慢的顺序是内存,硬盘,光盘和软盘.( ) 26. 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的总称是主机.( )27. 软盘驱动器属于CPU的一部分.( )28. 计算机软件由文档和程序组成.( )29. 编译程序的作用是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 )30. 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Microsoft Office 2000软件属于系统软件.( )二,单选题:1. 操作系统是一种( ). A,系统软件B,应用软件C,软件包D,游戏软件2. 下列各种进位计数制中,最小的数是( ). A,(1100101)2 B,(146)8 C,(100)10 D,(6A)163. 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该芯片称为( ).A,单片机B,单板机C,中央处理器D,输入/输出接口4. 对于一张加了写保护的软盘,它( ).A,既不会传染病毒,也不会被病毒感染B,不但会向外传染病毒,还会被病毒感染C,虽不会传染病毒,但会被病毒感染D,虽不会被病毒感染,但会向外传染病毒5. 微型计算机对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室内太干燥时,容易造成( ).A,软盘读写出错B,静电干扰,引起误操作C,机内元器件受潮变质D,散热不好烧毁电源6. 主频又称为( )频率,是指计算机的CPU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脉冲数. A,速度B,存取C,时钟D,运行7. 多媒体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可以使操作者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内容播放.多媒体的这一特性,称为( ).A,集成性B,多样性C,判断性D,交互性8. 以下设备中不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打印机B,绘图仪C,扫描仪D,显示器9. 运行一个程序文件,它要被装入到( )中. A,RAM B,ROM C,CD-ROM D,EPROM10. 软盘上的磁道被划分为多个圆弧区域,该区域称为( ). A,存储区B,数据区C,引导区D,扇区11. MPC是指( ).A,能处理声音的计算机B,能处理图像的计算机C,能进行通信处理的计算机D,能进行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处理的计算机12. 把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等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芯片叫做( ).A,单片机B,单板机C,计算器D,便携式计算机13. 汇编程序的作用是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为( ).A,目标程序B,临时程序C,应用程序D,编译程序14. CAM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一种,其含义是( ).A,计算机辅助设计B,计算机辅助制造C,计算机辅助教学D,计算机辅助测试15. 下面( )—组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A,CRT,CPU,ROM B,鼠标器,绘图仪,光盘C,磁盘,鼠标器,键盘D,磁带,打印机,激光打印机16. 在微型计算机中,VGA表示( ). A,显示器型号B,机器型号C,显示标准D,CPU型号17. 计算机硬盘的容量比软盘大得多,读写速度与软盘相比( ). A,差不多B,慢—些C,快得多D,慢得多18. 微型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主要基于( )的变革. A,软件B,微处理器C,存储器D,磁盘的容量19. 媒体是( ).A,表示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载体B,各种信息的编码C,计算机输入与输出的信息D,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20. 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都是以( )数码形式表示的. A,八进制B,十六进制C,十进制D,二进制21. 下列叙述中,( )是正确的.A,激光打印机是击打式打印机B,所有微机都能使用的软件是应用软件C,CPU可以直接处理外存中的信息D,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MIPS22. ASCII码是一种对( )进行编码的计算机代码. A.汉字 B.字符 C.图像D.声音23. 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指令一般包含( )两部分. A.数字和文字 B.数字和运算符号 C.操作码和操作对象 D.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24. 下列编码中,( )与汉字信息处理无关.A.BCD码 B.输入码 C.字模点阵码D.区位码25. 下面关于显示器的四条叙述中,有错误的一条是( ).A,显示器的分辨率与微处理器的型号有关B, 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024×768,表示一屏幕水平方向每行有1024个点,垂直方向每列有768个点C,显示卡是驱动,控制计算机显示器以显示文本,图形,图像信息的硬件装置D,像素是显示屏上能独立赋予颜色和亮度的最小单位26. 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下列计算机应用中的( ).A,人工智能B,专家系统C,信息管理D,科学计算27. 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是( ).A,9 B,D C,a D,y28. 内存空间地址段为3001H--7000H,则可以表示(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A.16KB B.4KBC.4MBD.16MB2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A.键盘上的F1--F12功能键,在不同的软件下其作用是一样的B.计算机内部,数据采用二进制表示,而程序则用字符表示C.计算机汉字字模的作用是供屏幕显示和打印输出D.微型计算机主机箱内所有部件均由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30. 微型计算机使用的键盘中,Shift键是( ). A,换档键B,退格键C,空格键D,回车换行键三,双选题:1. 在传统方式下,将高级语言源程序送入计算机后,必须使用系统软件( ),使它生成可执行程序.A,编译程序B,目标程序C,连接程序D,汇编程序2. 计算机中的运算器能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实现( ). A,代数运算B,算术运算C,逻辑运算D,公式化简3. 有关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知识,( )是正确的.A,喷墨打印机是击打式打印机B,键盘和鼠标器都是输入设备,它们的功能相同C,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器和显示适配器D,光盘驱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传输速度和纠错性能4.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组成. A,硬件系统B,系统软件C,软件系统D,操作系统5. DOS,Windows操作系统对设备采用约定的文件名.下列名称中,( )属于设备文件名,它们不能作为文件夹名或文件主名.A,SYS B,CON C,COM D,PRN6.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B.计算机区别于其它计算工具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存储程序和数据C.电源关闭后,ROM中的信息会丢失D.16位字长计算机能处理的最大数是16位十进制数7. 硬盘与软盘相比,硬盘具有( )的特点.A.价格便宜 B.容量大 C.速度快D.携带方便8. 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必须包括( ).A. CD—ROM B.EPROM C.网卡 D.音频卡和视频卡9. 下列软件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有( ). A. UNIX B.Word C.汇编程序D.C语言源程序10. 设A盘处写保护状态,以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A,将A盘中某个文件改名B,将A盘中所有内容复制到C盘C,在A盘上建立文件AA.C D,显示A盘目录树11. 在下列输入法中能输入"÷,∏,≈,℃,①"等符号的是( )输入法. A,智能ABC B,五笔字型C,区位码D,全拼12. 下列软件中,( )属于系统软件. A,CAD B,Word C,汇编程序D,C语言编译程序13. 磁盘格式化操作具有( )等功能. A,划分磁通,扇区B,设定Windows版本号C,复制office 软件D,建立目录区14. 下列关于打印机的描述中,( )是正确的.A,喷墨打印机是非击打式打印机B,LQ-1600K是激光打印机C,激光打印机是页式打印机D,分辨率最高的打印机是针式打印机15. 下列有关软盘格式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能对新盘做格式化,不能对旧盘做格式化B, 只有格式化后的磁盘才能使用,对旧盘格式化会抹去盘中原有的信息C, 新盘不做格式化照样可以使用,但格式化可以是磁盘的容量增大D, 磁盘格式化将划分磁道和扇区16. 下列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A,主机和外设B,运算器,控制器和I/O设备C,CPU和I/O设备D,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17. 下列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 )是错误的.A,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B,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C,它是1946年在美国发明的D,它主要是数据处理18. 设A盘处于写保护状态,以下操作可以实现的有( ).A,将A盘当前目录改为根目录B,格式化A盘C,将A盘文件A.TXT改名为B.TXT D,将A盘文件A.TXT打开19. 下列各种数制的数中,数值大小相同的数是( ). A.101110B B.54O C.44D D.2AH20. 下列带有通配符的文件名中,能代表文件ABC.PRG的是( ).A. . B. BC.* C.A .* D.*C.* 四,填空题:1. 从理论上讲,一个只含有1500个汉字及中文标点而不含其他字符的文本文件,在存储器中占( )KB(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两位).2. 在I/O设备中,显示器是计算机的( )设备.3. 一张标有2HD的3.5英寸软盘,格式化后其容量为( )MB.4. 计算机所能辨认的最小信息单位是( ).5. 若在内存首地址为1000H的存储空间中连续存储了1KB的信息,则其末地址为( )H.6.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的( ).7. 字符串"大学COMPUTER文化基础"(双引号除外),在机器内占用的存储字节数是( ).8. 根据ASCII码编码原理,现要对50个字符进行编码,至少需要( )个二进制位.9. 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储器都采用内存条,使用时把它们插在( )上的插槽中.10. 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 ).11. 十六进制数A25F与十进制数2002的和是( )H.12. 100个32×32点阵的汉字字模信息所占的字节数为( ).13. 内存空间地址段为2001H——7000H,则其存储空间( )KB.14.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国家是( ).15. 十进制数183.812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16. 计算机内存储器分为ROM利RAM,其中存放在RAM上的信息将随着断电而消失,因此在关机前,应把信息先存( ).17. 具有及时性和高可靠性的操作系统是( ).18. 根据病毒的传染途径可将病毒分为操作系统病毒,文件病毒,网络型病毒三种,其中文件型毒往往附在.COM和( )文件中,当运行这些文件时,会激活病毒并常驻内存.19. "N"的ASCII码为4EH,由此可推算出ASCII码为01001010B所对应的字符是( ).20.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四十年代,组成该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 ).21. 二进制数100110010.11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是( ).22. 描述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1GB=( )KB.23. ( )程序是将计算机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24. 计算机内进行算术与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是( ).25. 计算机中的地址即为存储单元的编号.要表示一个首地址为1000H,容量为16KB的存储区域,则其末地址应为( ).26. 如果将一本273万字的《现代汉语词典》存入软盘,那么至少需要( )片1.44MB的软盘.27. 每条指令都必须具有的,能与其他指令相区别的,规定该指令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 ).28. CD-ROM光盘片的存储容量大约是( ).29. 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提出了( )和程序控制理论.30. 一幅256色640*480中等分辨率的彩色图像,若没有压缩,至少需要( )字节来存放该图像文件.第二章:操作系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对操作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按运行环境将操作系统分为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和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具有多个终端C.实时操作系统是对外来信号及时做出反应的操作系统D.批处理操作系统指利用CPU的空余时间处理成批的作业2.MS-DOS是基于____的操作系统. A.多用户多任务 B.单用户多任务C.单用户单任务D.多用户单任务3.以下配置中,_____不是安装Windows 98硬件的最低要求.A.Intel 80486DX,或PentiumCPU的计算机B.至少16M以上的RAMC.至少150M的硬盘空间D.标准VGA(或更高)显示卡4.通常情况下,Windows 98用户可以通过_______,从弹出的菜单中选取相应命令来创建快捷方式.A. 单击鼠标左键B.单击鼠标右键C.双击鼠标左键D.双击鼠标右键5.下列有关在Windows 98下查找文件或文件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可根据文件的位置进行查找B.可根据文件的只读属性进行查找C.可根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查找D.可根据文件的修改日期进行查找6.Windows 98提供了各种系统工具来帮助用户管理系统,其中的____可以检查,诊断和修复各种类型的磁盘损坏的错误.A.磁盘扫描程序B.磁盘空间管理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D.备份程序7.在Windows 98资源管理器中,要查看磁盘的总容量,已用空间和可用空间等磁盘信息,通常可选择______菜单下属性功能.A.文件B.编辑C.查看D.工具8.在Windows98中,当桌面上有多个窗口时,__________是当前窗口.A.可以有多个窗口B.只有一个固定窗口C.被其它窗口盖住的窗口D.一个标题栏的颜色与众不同的窗口9.双击扩展名为.A VI的文件(音视频文件)后,Windows98将打开____窗口.A.CD播放器 B.媒体播放器 C.声音-录象机D.附件10.关于文件的含义,比较恰当的说法应该是__________.A.记录在存储介质上按名存取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B.记录在存储介质上按名存取的一组相关程序的集合C.记录磁盘上按名存取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D.记录磁盘上按名存取的一组相关程序的集合11.Windows98是__________位操作系统. A.32 B.64 C.8 D.1612.Windows98是一种______操作系统. A.单任务字符方式B.单任务图形方式 C.多任务字符。

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ENIAC(埃尼克),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诞生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逻辑器件的更替发展来描述计算机发展过程。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这代计算机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价格昂贵,只用于军事研究和科学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元件,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了,体积变小了,同时成本也降低了,并且耗电量大为降低,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这个阶段还创造了程序设计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计算机也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元件,速度快、体积小,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未来计算机: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计算机时代的开始(按书上P2,以下是网上的答案)
答:通常是按计算机中硬件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划分成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也有一种观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大型机时期、小型机时期、PC时期(或客户/服务器、PC/服务器)时期和Internet(或以网络为中心)时期。

认为1951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UNIVAC-I的投产,计算机从此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由单纯为军事服务进入为社会公众服务,被认为是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

.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及二进制的基本运算规则
答: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是由计算机所使用的逻辑器件所决定。

这种逻辑器件是具有两种状态的电路(触发器)。

好处是:
运算简单
实现方便
成本低
要清楚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规则的不同。

把十进制数513转换成二进制数是(A )。

A、10 0000 0001
B、1 1000 0001
C、11 0000 0011
D、11 0001 0001
互联网上使用的基本协议是( D)。

A、X.25
B、IPX/SPX
C、NetBEUI
D、TCP/IP
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及二进制的基本运算规则
.2、写出在PowerPoint2003中为幻灯片配色的操作步骤。

幻灯片配色的操作步骤:
下列存储单元中,CPU存取__D___的速度最快。

A. 内存中的内容
B. 硬盘中的内容
C. 软盘中的内容
D. Cache中的内容
假定某工作表中有姓名,性别,年龄,基本工资等数据,现要查询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职工的数据,写出其操作方法。

答:(1)将姓名,性别,年龄,基本工资等要查询的数据范围标记;
(2)打开“数据”菜单中,选择“记录单”命令,进入数据库对话框;
(3)单击“条件”按钮,进入条件对话框;
(4)在“性别”字段栏输入“男”,在“年龄”字段栏输入“>50”;
(5)按Enter键,结果就显示符合条件的第一条记录;
(6)单击“下一条”按钮,即显示下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