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苏州⼯业园区⼆⼗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苏州⼯业园区⼆⼗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摘要】苏州⼯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经济合作项⽬之⼀。
从1994年园区开发⾄今,它已从⼀⽚农⽥变⾝为苏州市区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城市⾏政规划区域。
本⽂通过⽐较园区开发前后的⾯貌,分析园区迅速崛起的原因,展望未来的前进⽅向。
【关键词】苏州;⼯业园区;发展⼀、⼯业园区⼆⼗年的巨变与发展1、⼯业园区开发前后的对⽐苏州⼯业园区是中国-新加波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地处苏州城东⾦鸡湖畔,⾏政区域⾯积288平⽅公⾥。
⾃1994年开始启动开发以来,苏州⼯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苏州⼯业园区已成为中国改⾰开放的重要窗⼝、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也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的开发区之⼀。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06年跨国公司眼中的中国吸引⼒城市”评选中,苏州⼯业园区位居“开发区综合吸引⼒”20强之⾸。
然⽽,谁⼜能想到如今环境优美、拥有投资价值的现代化的⼯业园区在三⼗年前竟是⼀⽚的⽔稻⽥。
2、⼯业园区的发展概述17年前⾦鸡湖西17年后⾦鸡湖西17年前,当掘⼟机在苏州市的东边轰响时,⼈们并没有想到⾦鸡湖畔将从此升起⼀颗璀璨的“明珠”;17年后,3299家外商投资企业⼊驻、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9万个……这颗璀璨“明珠”闪耀出的夺⽬光芒让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倍感骄傲。
1992年,改⾰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经验”,于是,在两年之后的1994年,由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苏州⼯业园区破⼟动⼯。
旧貌换新颜,昔⽇的农⽥⽔乡逐渐变成集商务、居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化、旅游于⼀体的现代化新城。
这颗“明珠”由此慢慢绽放出它的光芒。
国际科技园、⽣物纳⽶园、创意产业园、⾦鸡湖⾦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度假区……17年间,苏州⼯业园区各项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改⾰开放试验⽥、国际合作⽰范区”。
苏州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及经验启示
苏州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及经验启示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实现对发达地区产业项目的顺利承接是真正汲取开放红利的有效路径与手段。
本文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苏州顺利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发展进行剖析研究,研究得出:深化对外开放中,苏州大力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承接转移平台促进了苏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发展经验值得经济欠发达地区尝试与借鉴。
标签:对外开放;苏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一、苏州的开放经济体系與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放是实现经济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其核心逻辑之一就是在深化开放的过程中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在引入高质量企业及项目的同时,利用外部市场、促进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拉动区域内需,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势头非常突出,2016年苏州GDP总值达15475.09万亿,人均GDP总值为145637元,长期据江苏首位,而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苏州也名列第七名。
2016年,苏州新设外商投资项目784个,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其中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占比42.8%、50.0%。
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其开放的经济结构,从而得以顺利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而在这一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起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苏州工业园是1994年我国成立的第一个跨国合作项目(与新加坡共同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苏州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根据苏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工业园区的用电量占苏州全市8%以上的用电量,创造了苏州17%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将近30%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贡献的。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苏州深化对外开放、顺利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性手段与工具就是苏州工业园,因此本文就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进程与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欠发达地区顺利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苏州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在深化对外开放中,苏州参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就是:大力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承接转移平台,这实现了苏州经济的快速腾飞,由此我们分析深化对外开放中苏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本质上是分析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的发展推进路径。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周年之城市记忆
文 I 袁 雯
7 条 载 城 街 市 区 记 、 忆 一 的 片 物 片 质 产 遗 业 产 园 是 、 一 座 个 座 个 建 风 筑 景 带 、 一 … 条 …
—_ = =
它 们纵 向记 忆着 城 市 的完 整 史脉 ,横 向记忆 着 城 市 的 深 厚 阅 历 ,并 在 这 纵 横 之 间 交织 出 每 个 城市 独 有 的个性 。 然 而 ,在 城 市 漫 长 的 发 展 过程 中 ,她 总 是 一 边创 造 ,一 边 消 失 。我 们 不 仅 要 记 忆 “ 创造 ” 。更 应 该记 忆 “ 消 失 ” ,以弥 补 城 市 发 展 过程 被忘 却 ,城 市 连续 史 脉 被 切 断 。 因此 ,在 我 国 城 市 飞 速发 展 的 今 天 ,如
I . . . . . . . . . . . . . _ _ JI . . . . . . . . . . . . . - _ J
4 . 苏 州 评 弹 学校 5苏 州 儿 童 医 院 园 区 总 院
MODERN SUZHO U l 083
田 团 [
■, -
在 拍 摄 中 ,我 们 主 要 采 用 航 拍 的 形 变化 ,用相 机 见证 了一个 随 着 时间 会 “ 流 新建 建 筑工 地 ,看 到 的是 国 际化 、现 代化 式 ,因为航 拍 能够 获 得 宽 阔的视 野 ,从 而 动 ”的 苏 州 ,用照 片 来诠 释 苏 州工 业 园区 更全 面 地 展现 建 筑的 风 貌 ,也可 以更 自 由 地取 景 构 图 ,提 高拍 摄 的效 率 ,但 与此 同 的 曾经 、现 在 、以及 未来 的发 展 。
的一 个 园 区 ,因此 也乐 在 其 中 ,并有 如 下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对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优化:苏州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该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创新创业环境独特:苏州工业园区注重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平台。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创新人才和项目,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人才优势凸显: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该园区近年来聚集了大量在科技创新、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专业领先优势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未来趋势分析1.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随着各类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未来,该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更高效的产业链条,推动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 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推动新业态的发展,助力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航者。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联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苏州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合作。
通过建立创新联盟、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和项目,促进跨国企业在该园区的发展,提升园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和引入绿色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优化生态环境。
同时,园区还将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起来,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苏州园区已经烂掉了
苏州园区已经烂掉了
苏州园区没有烂掉。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7亿元。
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2021年2月22日,《娄葑、斜塘、唯亭、胜浦街道行政区划变更方案(草案)》公示,拟变更娄葑、斜塘、唯亭、胜浦4个街道区域范围,并划出娄葑、斜塘、唯亭3个街道部分区域,增设金鸡湖街道(拟),拟将斜塘街道更名为独墅湖街道、胜浦街道更名为东沙湖街道。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之东,属太湖低洼平原,地势平缓,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南部群力村一带地势较低,高程仅2.5米。
苏州工业园区属冲积湖平原地质区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质区,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
地质特点表现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
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
1。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地处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发展先行区之一。
作为全国首个面向国际的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苏州工业园区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难。
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人才短缺、技术升级需求迫切等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完。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意识也日益凸显。
首先,经济困难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园区内部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困难,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增长率不再像以往那样稳定。
其次,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崛起,园区企业不仅面临着价格战的挑战,还面临着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使得园区整体竞争力下降。
再次,人才短缺也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园区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限制了园区的发展。
最后,技术升级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园区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装备和生产方式,但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壁垒的存在,园区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2. 正文2.1 经济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诸多困难。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苏州工业园区的出口市场面临着严重挑战。
深度解析规划20年:苏州工业园区成长录
深度解析规划20年:苏州工业园区成长录我院在苏州耕耘数十载,为苏州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规划技术服务,硕果累累。
本期摘取了我院苏州分院同事们的部分苏州规划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概况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地处苏州古城东部金鸡湖畔,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的重要的合作项目,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三个街道,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80平方公里。
二十年来,在中新两国政府和江苏省、苏州市的高度重视和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7.4%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江苏省第一位。
园区规划历程二十年来,园区始终坚持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始终坚持高标准、前瞻性、科学性的规划和管理体制。
从1994年园区开发建设至今,园区从概念规划、分区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各类专项规划以及相配套的规划技术规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
我院从建园之处就参与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回顾二十年的规划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011994年-1999年,奠定基础阶段1992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
其实早在1993年,新加坡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议之前两个月,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就编制了一个概念规划并得到中方认可。
1994年,在园区正式启动前一个月,以新加坡专家为主,江苏省、苏州市专家协同,编制了《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并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在园区第一副地块转让给投资者时,园区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也已编制完成并得到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之后,又完成了园区周边地区概念规划、园区二、三区总体规划和二期、三期建设指导性详细规划并经批准。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苏州越来越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城市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州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特意调查了苏州的发展情况,并撰写了这份《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一、苏州的经济发展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苏州的经济实力丝毫不逊于省会南京。
据数据显示,苏州的GDP 自2010 年以来就一直保持了每年超过6% 的增长率。
2019 年苏州的GDP 达到了1851.4 亿元,人均GDP 也已经达到了13.49 万元。
在苏州的经济发展中,制造业一直是支撑产业的重要一环。
苏州拥有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广泛的制造业领域,高科技类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LED 产业等也都在苏州落地生根。
除此之外,苏州还在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物流、旅游等。
二、苏州的城市建设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也逐步成为苏州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苏州举办多次国际博览会、展览会等大型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苏州的城市规划也十分出色,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相得益彰。
苏州的太湖景区、园林景观、水乡小镇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苏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公路系统、轨道交通、水路交通也都在逐渐完善。
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港区等重要产业园区为苏州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同时也促进了苏州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流。
三、苏州的人才引进人才是任何城市的重要资源,也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核心。
苏州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大量的本土人才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苏州积极推进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还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提升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政策层面,苏州推出了多项鼓励人才创业和发展的政策。
政策的出台为人才创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多个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也给予了创业者最好的支持。
四、苏州的环境保护环保是苏州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问题,作为常住人口超过 1 亿的城市,苏州空气质量的指数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和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一个区域主导产业确立需要遵循二个基本原则:一是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该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对区域经济贡献突出;二是从产业自身来看,该产业在市场、技术和产业关联度等方面有着持续发展空间和潜力。
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十五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56%)、机械制造(31%)、化学制品及医药制造(5.8%)、造纸及纸制品制造(2.9%)、金属及非金属制品制造(3.1%)等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生产体系。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和机械制造两大产业更以高度产业集聚规模(两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7%,吸纳就业人口约占全区78%),成为引领园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
同时,这两大产业由于市场需求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高,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大而被国家和省市列入了新一轮产业振兴规划,加以大力扶持。
因此,为做好与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衔接,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发展新增长点,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打造创新型、生态型高科技产业园区,经调研分析,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该建议报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概况经过十五年开发建设,园区经济总量规模日益扩大,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两大产业发展迅速。
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不含软件)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38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6%,占苏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的19.2%,已成为园区工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形成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计算机及外设、通信设备制造四大行业,吸引了三星、超威、日立、和舰、志合、大众、方正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电子制造企业,构建了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相关原材料、设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及以中游面板模组制造为主的包含上游材料及相关电子材料制造的产业集群(具体产业构成见表1)。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出现在工业园区的发展道路上。
本文将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难分析1. 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许多传统产业开始陷入困境,产业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许多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技术更新、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等。
2. 市场需求下降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传统的产品遇到了市场萎缩的问题,企业面临了销售不景气的情况。
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压力。
3. 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等各项成本持续上升,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营负担。
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面也面临诸多难题。
4. 人才短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企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的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
这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构成了巨大障碍。
5. 环保压力增大如今,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企业的环保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一些企业由于环保标准不达标,不得不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另一些企业由于环保成本的增大,也面临着生产成本增加和利润减少的困境。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产业升级针对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于产业升级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2. 拓展多元化市场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应着眼于拓展多元化市场,不断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领域,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政府应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对出口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支持力度。
3. 降低成本增效益针对成本上升的困难,企业应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等方式。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一)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地工业园区的兴起和壮大。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以其独特的发展理念和卓越的成效备受关注。
为进一步了解该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就,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探讨苏州工业园区的特点和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苏州工业园区概况苏州工业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成立于1994年,占地面积近288平方公里。
该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聚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
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
三、苏州工业园区的特点(一)产业结构多样化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涵盖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不仅有大量的制造型企业,还有不少的研发型企业和创业孵化平台。
这种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不仅为工业园区带来了经济增长,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创新驱动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型升级。
通过建设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生态环境优美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积极推行绿色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此外,工业园区还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推广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一)良好的政策支持苏州工业园区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通过实行减税降费、研发补贴和创新基金等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项目入驻。
同时,政府还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人才引进、行政审批等全方位的支持。
(二)高水平的人才引进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了一支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苏州市产业园发展情况汇报
苏州市产业园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苏州市产业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现将苏州市产业园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产业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推动了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支持。
其次,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了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再次,产业园区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加强了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的加入,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最后,产业园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加大了环保投入,推动了企业的绿色生产,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有效改善了产业园区的环境质量。
总的来看,苏州市产业园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全国首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体制独立设区的工业区。
该园区成立于1994年,占地133平方公里,包括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和工业新区三个行政区域,是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及其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历程1.初创期(1994~2000年):1994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纲要》,苏州市政府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始了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在此期间,园区主要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不少中外企业前来落户。
2.快速发展期(2001~2010年):2001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划归国家开发区管理,开始加强对园区的统筹规划和监管。
在此期间,园区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百强县(市)”行列的工业园区,并一度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工业园区。
3.新时期(2011年至今):2011年,苏州市政府提出了“争创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园区”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四个转型”和“五大发展方向”,即从传统型到创新型、从外向型到内向型、从单一型到多元型、从规模型到分散型的转型。
在此期间,园区推动了科技创新、完善治理、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责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经验总结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园区紧紧围绕“创新、产业、人文”三项战略重点,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龙头,实行“优势特色、特色优势”的落地格局。
同时,园区注重与周边地区、业内企业和高校等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这种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策略,使园区在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国内市场变化等压力时,仍能够保持灵活性、适应性和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以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成为国内外企业学习借鉴的典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支持和政策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产业规划和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园区内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企业入驻。
三、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通过建设科研机构、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提升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并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园区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了园区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支持、产业规划、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苏州工业园区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变化发展20年
LOGO
Page 9
苏州教育的重大突破
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国际合作 迈上新台阶。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 97.08%,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 高考录取率为88.23%,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达51.5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 育年限达14.5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 36.04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2.06万人,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76万人。职业教 育实现优质化、规模化,职业中学在校 学生2.1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72 万人,毕业生0.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 在校学生9.46万人,毕业生1.42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1.3万人,毕业 生2.25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3.21万人,毕业生1.15万人。全市中外 合作办学项目达到20个,双语教育实验 学校达到120所。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和 国际教育园入驻师生超过6万人。
LOGO
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03年时,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802亿元 人民币,人均GDP已接近6000美元。据此,苏州提出了“率先建成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率先”目标。 敢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是因为苏州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这 些年,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其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 列。比如,苏州直接利用外资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规模以上
破;如今11033公里多为沥青路 95%镇15分钟上高速公路
从1996年开始,苏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投入再创新高,公路建设由“瓶颈” 状态转为“基本适应”状态,高等级、立体型、网络化的大交通框架基本形成,县乡公路 基本实现联网畅通。 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1996年沪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999年,第一条采 用“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股份制建路”新模式的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段开工建设,开创 了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新 模式。全社会公路里程(县、乡道以上)达到5189公里,高等级公路达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月初,区领导带领金融办、发改局、科技(经信)一行7 人对苏州工业园区等进行了学习调研,先后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还参访了无锡高新区的两家高新技术企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很受启示,结合多种途径采集的材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苏州工业园位于苏州东边,行政面积 278 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在苏州市新制定的城市总体设计中,明确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双城双片区”格局中的“苏州新城”地位。
2022 年,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6 亿元,同比增长 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88.1 亿元,增长 12%,税收占比达 93.1%;进出口总额 4903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10.5 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 612 亿元; R&D 投入占 GDP 比重达 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 6.1 万元,增长 8.1%。
高端装备创造业能级提升高端创造能级提升。
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 5550 个,实际利用外资超 283 亿美元,其中 93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 154 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 149 个,其中10 亿美元以上项目 7 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创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67%;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产业为突破口,发挥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优势,重点哺育金融、总部、外包、文创、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
累计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 70 个,集聚金融类机构超 700 家,其中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 113 家,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加速形成。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中国惟一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中国惟一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中国惟一纳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辟区排名第一,是我国惟一的同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辟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辟区的工业园区。
学习考察苏州工业园区心得体会
学习考察苏州工业园区心得体会2019年4月22日—4月26日,我有幸随团(班)对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进行了细致的学习考察。
尽管时日短暂,但新苏州的无限风采、园区的巨大魅力、跨越发展的奇迹和中新两国合作的辉煌等无不令人叹服,更让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受到了启迪。
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体会和认识。
一、园区的非凡“简历”1994年2月26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园区破土启动。
25年间,园区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对接全球资本和全球智慧,创造出无数个“第一”和“唯一”,使这里迅速崛起一座现代化国际化新城,成为中外合作的成功典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杆之一。
2018年,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0亿元,进出口总额1035.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1万元。
在最新的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园区蝉联第一;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中,位列第三;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位列第五。
“创新之城,非凡园区”名动天下。
二、园区的成功经验经验一:规划引领。
“规划引领”堪称“园区经验”头一条,“无规划、不开发”“先地下、后地上”“规划大于市长”等,园区上下形成了“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
多年来,园区历任领导一茬接着一茬干,不仅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也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低风险的投资环境,更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高水准、高品质。
在园区规划展示馆,当年手绘设计草图与现今实景照片的对比,常常叫人叹为观止——两者相似度竟高达90%以上。
经验二:创新驱动。
园区顺应创新国际化趋势,在开放环境下搞自主创新,积极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注重发挥园区创新禀赋优势、外向型经济优势,与顶级的科研机构、知名的国内外企业、高端的创新创业团队,深度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不为国籍地域所困,不为方式方法所限,不受传统思维所缚,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焦特色新兴产业,聚焦核心关键技术、原创技术,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工业园区向创新园区的华丽转身,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也是中国自行开发、建设、管理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为中国乃至世界开发区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在实践中探索国际新型开发区模式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意义。
在国家支持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下,苏州工业园区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理念,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开发区建设的成功典范之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苏州工业园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开放的姿态,持续吸引着国内外各类优秀企业和人才,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应有的力量。
【结束】1.2 研究意义短了,需要继续补充等等。
【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所示: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在于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其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价值。
深入研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为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也为我国其他新建园区和经济特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的深入探讨,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分析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环保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揭示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探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苏州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园区调研报告苏州园区调研报告一、引言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苏州园区也是苏州市的核心区域,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苏州园区的发展情况,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在苏州园区内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苏州园区内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园区发展的评价和未来的期望。
三、调研结果1. 园区产业结构苏州园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制造业在园区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制造业。
服务业方面,金融、物流、商贸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园区的新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行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2. 创新创业环境苏州园区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和科技创新企业。
园区内设有多个孵化器和科技园,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等服务。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减免租金、税收优惠等,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 人才引进和培养苏州园区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园区设立了人才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培训和发展等服务。
同时,园区还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4. 发展潜力和问题苏州园区作为苏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人才缺口问题,苏州园区需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发展。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加强治理。
此外,园区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四、建议和展望针对苏州园区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1.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经济合作项目之一。
从1994年园区开发至今,它已从一片农田变身为苏州市区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城市行政规划区域。
本文通过比较园区开发前后的面貌,分析园区迅速崛起的原因,展望未来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发展
一、工业园区二十年的巨变与发展
1、工业园区开发前后的对比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新加波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
自1994年开始启动开发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也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06年跨国公司眼中的中国吸引力城市”评选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居“开发区综合吸引力”20强之首。
然而,谁又能想到如今环境优美、拥有投资价值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三十年前竟是一片的水稻田。
2、工业园区的发展概述
17年前金鸡湖西17年后金鸡湖西17年前,当掘土机在苏州市的东边轰响时,人们并没有想到金鸡湖畔将从
此升起一颗璀璨的“明珠”;17年后,3299家外商投资企业入驻、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9万个……这颗璀璨“明珠”闪耀出的夺目光芒让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倍感骄傲。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经验”,于是,在两年之后的1994年,由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
旧貌换新颜,昔日的农田水乡逐渐变成集商务、居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这颗“明珠”由此慢慢绽放出它的光芒。
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度假区……17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各项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
如今,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工
业园区内投资了124个项目,全区投
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
美元以上项目6个。
在IC、TFT-LCD、
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
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连续3年新增科
技与服务业项目超过制造业项目。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8个和2.1个百分点,国际知名品牌服务业项目日益增加,形成了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等走在全国开发区的前列。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大政策资金重点聚焦力度,科技三项经费连续三年翻番增长。
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形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9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建成IC设计、软件评测、生物医药、动漫影视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创投资金规模超160亿元。
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31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100余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
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以每
年50%以上速度增长,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得到全面迸发。
二、分析工业园区迅猛崛起的原因
中国的经济开发区先后建有1000 多个,而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区建设中后来居上,一枝独秀,各项指标遥遥领先。
正是因为中新合作和共同开发新机制的引入,以及新加坡经济发展、公共管理经验的借鉴,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政策支持空间,较高的招商声誉和外部资源的快速输入,苏州工业园区在其后的几年里获得了中国其他开发区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开放的一个成功典范。
1、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招商和工业项目建设走的是国际化和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集聚,形成国内新兴产业制造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在 90 年代中期一开始就设计成为吸收新兴技术产业进入的基地,有选择地面向全世界招商引资。
大量高科技企业,高技术加工制造业,还有一大批的跨国公司的企业先后落户工业园区,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集中的制造业中心。
其中园区尤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IT)和生物化工和制药的密集基地。
上海、苏州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吸收外资情况(1995-2008)
2、引用亲商理念,吸引外资在工业园区的投资发展,这使得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注重科技创新,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园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苏州工业园区引进了大批国际制造业的领头企业,先后有50 多家跨国公司的100 多个企业项目在优惠条件吸引下落户园区。
这些企业的进入增强了工业园区企业的竞争实力。
园区企业的R&D 投入占GDP 比重达3.4%,远高于国内其他开发区。
从载体建设看:目前已建成8 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IC 设计、软件评测、人才培训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科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均落户园区。
从创新功能看:园区已经成为全国首家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集聚总规模超过100 亿元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基金等,设立了省内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园区”、国内首个具有外资成分的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引进了一批以民营资本为主的私募创投基金;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90 余家,软件和IC 设计企业100 余家,一批技术创新型、本土孵化型、原始创新型自主知识产权亮点企业呈现快速裂变增长态势。
4、园区注重综合开发建设,形成新型城市,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独一无二之新城区,获得了很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密集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但园区的发展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更新的规划蓝图。
其主要的目标是要建设在中国最具优势的产业高地,形成产业竞争能力,产品技术的开发能力。
通过引进10和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形成最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密集的投入,建成中国的科技新城。
同时也要在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上,建成中国一流的适合人居创业的新城市。
要走出传统的发展模式,摆脱工业园区发展遇到的瓶颈;需要调整原有的发展思路,引入新的发展动力。
在这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依托和利用中新国际合作的有效机制,以及企业化的投资运作模式,将可能获得相应的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的依托,仍然离不开中新合作的国际推动机制,尽管市场的内生动力将是未来企业技术进步和竞争能力提升的根本,但依存于中国目前的资源分配体系和政策推动因素,国际合作,引进外资,获得较多的资金要素投入,税收分配体系优惠,将为给地方和工业园区提供极为有利的
外部推动力;内部的市场体系建设和民营企业培育发展也可能更为有效。
而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中新合作共同开发和共同建设的延续或者进一步的提升,将为苏州工业园区的资源、活力、开发能力的提升提供难以替代的强大推力。
同样,它也将为工业园区和开发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商业利益。
参考文献:
[1] 阎小培, 苏州产业结构的效益与演变趋势分析.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J], 1998.
14(3).
[2]万解秋,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结出的硕果.东亚论文[J],2009.(72)
[3]名城社区.《图说新变化》俯瞰新苏州---登高拍摄苏州工业园区[EB/OL].:名城社区论坛,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