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断层

合集下载

2021级断层解剖学复习重点

2021级断层解剖学复习重点

2021级断层解剖学复习重点断层解剖学复习题第一章头部一、选择题1、扣带回峡a、位于胼胝体嘴的前方b、位于胼胝体膝的前方c、位于中央旁小叶的下方d、位于距状沟的前方e、位于海马沟的前方2.侧脑室前角腹外侧壁为a、胼胝体b、尾状核头c、透明化外木d、额上回去e、扣带回3.坐落于顶上枕沟与距状峪之间的就是:a.楔叶.b.楔前叶.c.颞叶.d.额叶.e.岛叶.4.海马旁回a、坐落于枕叶b、坐落于额叶c、坐落于颞叶d、坐落于岛叶e、坐落于顶叶5、海马坐落于a、侧脑室下角b、侧脑室前角c、侧脑室后角d、第三脑室e、侧脑室三角区6、第五脑室a、又称穹窿室b、坐落于穹窿神奈川与胼胝体之间c、坐落于两侧透明化外木之间d、下界为穹窿柱e、该脑室囊肿不能引发颅压升高7、鞍上池包含a、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b、交叉池、脚间池和终板池c、交叉池、终板池和桥池d、脚间池、终板池和桥池e、以上都不是8.动眼神经位于a、桥池中b、脑桥小脑三角池中c、四叠体池中d、脚间池中e、交叉池中9、被称作枕头大池的就是a、大脑大静脉池b、小脑延髓池c、桥池d、鞍上池e、四叠体池10、面神经存在于a、脑桥小脑角池中b、脚间池中c、小脑延髓池中d、桥池中e、环池中11、经中央旁小叶的横贯层面上不必须发生的就是a、楔前叶b、顶下小叶c、胼胝体d、额内侧回e、中央后回12、经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多出现a、半卵圆中心b、内囊c、圆孔前叶d、小脑半球e、下丘13、经半卵圆中心的横贯层面上不必须发生的就是a、楔叶b、楔前叶c、缘上回d、外侧沟e、顶枕沟14、经内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a、尾状核b、豆状核c、屏状核d、杏仁体e、背侧丘脑15、鞍上池的横贯层面上不发生a、交叉池b、大脑纵裂池c、小脑上池d、环池e、大脑外侧窝池16、第四脑室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中脑b、脑桥c、延髓d、小脑半球e、小脑蚓17、正中矢状断面上的脑沟不发生a、顶枕沟b、中央沟c、距状沟d、扣带沟e、胼胝体沟18、冠状断面上的胼胝体最先出现a、胼胝体嘴b、胼胝体膝c、胼胝体干d、胼胝体压部e、体部19、经胼胝体膝的冠状层面上常不出现a、侧脑室前角b、尾状核头c、中央前回去d、外侧沟e、岛叶20、冠状层面上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的突起就是a、侧副隆起b、侧副三角c、钩d、海马e、禽距21、颈内动脉发出a、大脑后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脑桥动脉d、小脑上动脉e、小脑下前动脉22、大脑基底核不包含:a..屏状核b.尾状核c.豆状核d.乳头体e.杏仁体23、不属于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的是a、顶后动脉b、角回去动脉c、中央沟动脉d、中央前沟动脉e、旁中央动脉24、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白质区就是a、内囊前肢b、内囊膝c、内囊后肢d、外囊e、最外囊25、眼动脉自颈内动脉多见发出处是a、岩骨段b、海绵窦段c、膝段d、床突上段e、终段26、在大脑外侧沟内可知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后动脉d、后交通动脉e、椎动脉27、在侧脑室以上横断面不能看到a、额中回去b、顶上小叶c、额下扎d、豆状核e、圆孔前叶28、经垂体的冠状层面上常不发生a、视交叉b、颈内动脉c、蝶窦d、海绵窦e、meckel腔29、经垂体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a、颈内动脉b、鞍腰c、海绵窦d、脑桥e、meckel腔30.与大脑横裂池后部轻易沿袭的脑池a.终板池b、交叉池c、帆间池d、四叠体池e、大脑大静脉池31.在横断层面上,小脑延髓池两侧的脑组织a、小脑扁桃体b、小脑半球c、小脑蚓d、枕叶e、舌回去32.胼胝体干活的横贯层面上不发生a.侧脑室b、第三脑室c、尾状核d、外侧沟e、顶枕沟33.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内囊b、外囊c、最外囊d、第五脑室e、第六脑室34.胼胝体压部横贯层面上的结构a.胼胝体嘴b、胼胝体膝c、胼胝体干d、海马e、海马旁回35.颈内动脉参与形成willis环的是:a.岩骨段b、海绵体段c、膝段d、床突上段e、终段36.存有基底动脉通过的脑池就是:a、交叉池b、脚间池c、桥池d、环池e、脑桥小脑角池二、名词1、断层解剖学2、断层3、reid基线4、岛砌5、侧脑室三角区6、第五脑室7、第六脑室8、鞍上池9、腮腺床10、虹吸部11、大脑动脉环12、meckel腔13、半卵圆中心14、禽距三、填空题1.内囊在横断面上自前向后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

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山断裂的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其几何意义

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山断裂的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其几何意义

地震地质Vol. 42, No. 6Dec., 2020第42卷第6期2020年12月SEISMOLOGY AND GEOLOGY doi : 10.3969/j.issn.0253-4467.2020.06.006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山断裂的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其几何意义刘白云12 尹志文袁道阳3)李 亮1 王维欢11) 甘肃省地震局,兰州730000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3) 兰州大学,兰州 730000摘要 文中利用2008-2219年甘肃和周边地震台网20个台站形成的观测报告,以及中国地震 科学台阵探测二期项目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布设的1个流动观测台站于2014-2213年记录的老虎山 地区小地震资料,经双差定位方法重新进行了震源位置的修定,获得了 700个重新定位的震源资料。

重新定位后,研究区内小地震更加集中地沿老虎山断裂呈NW 向线性分布,震源深度也明显呈集中 分布的趋势,大部分地震均匀分布于0~10km 深度范围,显示出该区地震多为浅源地震的特征。

依 据成丛地震发生在断层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及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式,精确地获 得了老虎山断裂断层面的详细参数(走向为13。

、倾角为89。

、滑动角为0。

),表明该断裂是一条NW 走向的高倾角左旋断裂,长约38km ,自SE 从景泰喜集水(37.03°N ,104.03°E )延伸至NW 的天祝松 山(37. 12°N ,103. 66°E )O 将所得结果与190年天祝"$6. 2地震和2000年景泰"$5. 9地震的发震 构造和震源机制解进行对比可知,反演得到的断层面参数与前人的认识十分吻合。

老虎山地表断裂 与反演断层面在地表的投影线为相互平行关系,且距离非常近。

关键词 双差定位老虎山断裂断层面解发震构造中图分类号: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33-4967 ( 2022) 06- 134- 10引言老虎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隆起区的东北缘,属北祁连断裂系东段的老虎山-毛毛山-金 强河断裂的东段,其向E 延伸并与海原断裂带左阶斜接,向W 与毛毛山活动断裂相连。

06第六章 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06第六章 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3. 南韩的沃川裂陷带 证据: (1)裂陷带北西侧为京畿地 块,南西侧为岭南地块, 两地块Ar-Pt1在岩石和构 造上具有可对比性,因此 原来两地块实为一个地块 (2)裂陷带内Pt2-3由火山— 沉积岩组成,火山岩主要 沿边界公州断裂和镇安断 裂发育。
京畿地块
公 州 断 裂
岭南地块 镇 安 断 裂
2.5Ga左右的陆—陆碰撞作用 (Kusky and Li, 2000)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From Li JH et al., 2002; Zhai et al., 2007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
古元古代活动带 可能的哥伦比亚超大陆形成 古元古代晚期基底隆升 岩墙群 裂谷系 非造山岩浆 可能的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
Dahoungyu Group Chuanlinggou Group Changzhougou Group
Volcanics 1.66-1.68 Ga
Alkali volcanics and anorogenic magma in Yanshan The Alkali volcanics of Dahongyu and Tuanshanzi Group 1.68-1.66 Ga The Damiao anorthosite-gabbro bodies 1.73-1.69 Ga The Miyun rapakivi granites 1.76-1.73 Ga
葛肖虹等, 2009
(一) 华北古板块 是中国境内时代最老的一个 陆块,在其基底形成过 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岩 浆活动。 • 最老的陆壳可最追索到 38亿年(鞍山地区) • 26-24亿年、19-17亿年 两次重要的构造—热事 件及陆壳快速生长时期。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质构造B:褶皱C:断层D:节理答案:A2.造山带属于A: 全球构造B: 大型构造C: 中型构造D: 小型构造答案:B3.大型建筑的施工是工程问题,与构造无关。

A:错B:对答案:A4.构造地质学研究以时间为线索地质构造的A: 运动学B: 古环境C: 几何学D: 动力学答案:ACD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等。

A:磁力勘探B:遥感技术C:重力勘探D:地震勘探E:野外地质调查F:GPS技术答案:ABCDEF第二章测试1.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A:倾角B:倾伏角C:视倾角D:侧伏角答案:C2.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地质界线表现为()A:与地层等高线平行B:封闭曲线C:直线状D:不确定答案:C3.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傾角时,则露头宽度()A:越大B:不确定C:无变化D:越小答案:A4.两套地层间接触关系反映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角度不整合B:平行不整合C:假整合D:整合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足以说明不整合存在的是()A:轻微褶皱B:古风化壳C:强烈地震D:底砾岩答案:A6.野外测量某一单斜岩层走向为330°,倾向北东,倾角45°,其产状用方位角表示法表示为()A:N60°E<40°SE>B:SE35°/70°NEC:N30°W/25°SWD:60°∠45°答案:D7.在垂直单斜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视倾角()真倾角。

A:等于B:不确定C:小于D:大于答案:A第三章测试1.物体中过一点正交截面上()个分量决定一点应力状态A:18B:9C:6答案:C2.在进行点应力状态表征时,一般选取一个体积趋于零的A:长方体B:八面体C:立方体D:十面体答案:C3.截面上,正应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对其求导可得到应力极值A:合应力B:截面法线方向C:截面法线与X轴的夹角D:剪应力答案:C4.通常,规定立方体六个面上受到的三对正应力大小顺序是?A:σ2>σ1>σ3B:σ2>σ3>σ1C:σ1>σ2>σ3D:σ3>σ2>σ1答案:C5.以主应力矢量σ1、σ2与σ3为半径所作的一个椭球体,用来代表作用于该点的应力状态。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2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2
壁崩落可给出较可靠的地应力方位;其它技术多为间接测 定方法。 须要说明的是:要采用多种方法对比使用,才能给出 比较可靠地应力的数据。
15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一、现场测量:
对于现场测量方法,从测量方法的原理来看,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
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适用于矿山测量)
A B 采用钻孔来接近量测地点, 确定钻孔壁的应变或钻孔其它变形; 在钻孔壁上的特定位置测定环向正应力分量。
4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地应力的成因 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分 清楚的问题。30多年来的实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形 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 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 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 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 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是现今地应力场 的主要组成部分。
方位确定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
18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2、水力压裂井壁受力模型
图6-1 井壁受力的力学模型
19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图6-2 井壁岩石应力状态图
20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现场水力压裂试验法是目前进行深部绝对应力测量的最直接方法, 它是根据试验测得的地层破裂压力,瞬时停泵压力,裂缝重张压力反 算地应力,其基本假设为:
一)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
二)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
断层的形成是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和滑动的结果,在一定的应 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层类型是基本固定的。 假定:断层所在地点的主应力方向之一是垂直的;在断层形成之前,岩 石是完整的,产生断层的岩石破裂过程遵循库伦准则,则可以由断层类型推 断三向地应力的相对大小。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分层地应力:是指按地层分层分别给出不同层位的地应力值,非常重
要的是给出相邻地层的应力差。 地应力场:地应力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4
6.1 概述
二、地应力的分类
1971年加拿大第七届岩石力学讨论会上,对地应力从矿山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5
6.1 概述
三、地应力的描述方法 由于岩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并经受了多次复杂的 构造运动(structural movement ),使得岩石的原地应 力状态变得十分复杂。 为满足工程需要,一般认为原地应力状态由上覆岩层压 力 ( overburden pressure ) 和 两 个 水 平 方 向 的 主 应 力 (principal stress )组成。
18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二 )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
断层的形成是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和滑动的结果,在一定的 应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层类型是基本固定的。 假定:断层所在地点的主应力方向之一是垂直的;在断层形成之前, 岩石是完整的,产生断层的岩石破裂过程遵循库伦准则,则可以由断层类 型推断三向地应力的相对大小。 正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大主应力 1 ,断层走向即为中等主应力 2 的方向。 逆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小主应力 ,断层走向为中等主应力 3 2 的方向 走向滑动断层:垂向应力是中等主应力 2 ,断层走向与最大(水平) 主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
11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2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图6-3b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3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三、裂隙组及不连续面 裂隙的存在影响着介质中应力的平衡状态,使得岩体的 应力分布变得更加复杂。

第06章 主坝坝基开挖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说明书及附图

第06章  主坝坝基开挖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说明书及附图

第6章主坝坝基开挖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说明书及附图6.1概述6.1.1工程概况下水库坝轴线长483.14m,坝轴线自左岸B1点S65°E至谷边C1点,以S20°E折向右岸,坝轴线夹角88°42’。

大坝最大清基宽度约为195m。

心墙齿槽底宽约5~18m,上下游坡比均为1:1,齿槽最大开挖深度约20m。

坝基开挖主要工程量见表6-1。

表6-1 坝基开挖工程表6.1.2地质概况坝址左岸为一EW向的山嘴地形,沿轴线方向地形平缓,坡角约10~20°,该段山体单薄,正常蓄水位处宽65~85m。

高程55m以下为会坞水库,沟谷宽阔,谷底高程44.70~53.0m,坝轴线下游35m处,现为会坞水库挡水土坝,坝顶高程55m,坝顶宽10m。

坝址右岸为一浑圆山脊,走向NE,地形坡度30~35°。

坝基岩性为中厚层岩悄砂岩夹中~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两岸地层产状与地形基本一致,左岸:N30~60°E,SE∠8~20°,右岸:N30~50°E,NW∠20~38°。

另有多条呈NWW~EW走向的花岗斑岩脉侵入,宽度为10~15m,地表呈褐红色,土状或砂粒状,全风化。

坝址覆盖层分布不均,左岸(60~80m高程)覆盖层浅薄,近坡脚处厚1~3m,主要为残坡积层;60m高程以下缓坡及谷地为下蜀组含砾粘土,自上而下逐渐增厚,厚度 2.77~12.17m不等;右岸基岩裸露。

坝址区为一平缓的向斜构造,左、右两岸地层产状对称,右岸地层倾角陡于左岸。

断裂构造不发育,且多与坝线正交或斜切,断层宽一般为0.25~0.5m,层面节理及陡倾角节理发育,且多为铁锰质渲染。

坝址区岩体风化主要受岩性及岩脉控制。

左坝肩砂岩全风化下限为0~3.66m,强风化下限为6.9~22.44m;谷中全风化下限:砂岩为0~8.5m,花岗斑岩脉为10.36~18.5m,强风化下限:砂岩为 5.1~14.85m,花岗斑岩脉为21.53~38.0m;右坝肩砂岩强风化下限为6.4~9.8m。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绪论1.工程地质学为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亦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它包括岩土的类型与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而产生的对工程建筑的建设、施工、运营带来重大影响的地质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做到既使工程建筑经济、安全,又能合理开发与保护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1)查明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3)预测并论证工程地质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改善与防治措施;(4)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提供所需地质资料和数据。

5.地质工程:(Geoengineerin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和工程的建筑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程。

具体地说,如开挖的边坡、矿坑、地下洞室、地基等,实际上都是地质工程。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第1篇地质学基础第1章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2.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等风化营力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以至逐渐分解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第2章矿物和岩石1.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自然单质或化合物。

2.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岩石: (1)岩浆岩(火成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4.硬度:矿物抵抗机械刻划及摩擦的能力。

5.断口:矿物受敲击后,形成各种凹凸不平的裂开面的性质。

如锯齿状、贝壳状等。

6.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1)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相互组合关系。

06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06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 式。
《论语· 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 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六、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第一,要了解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学。
第二,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建立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
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第一,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第二,追踪世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到“常教常新”。 第三,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
化;科研是一所高校获得声誉和资源的有效手段;科研是教师 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大学的地位靠科研。”
科研兴校,校兴科研!
正因为如此,不少高校把科研看得很重。“大学的生存靠教学,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科研
科研是教师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在职称的晋升上,虽说是教学、科研并重,实际上,
第一,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
之间的关系,使之既成系统又有一定弹性,能够根据需要灵活 地进行调整。
第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

06地面地质调查法

06地面地质调查法

参考资料06地面地质调查地面地质调查,也可称地面地质复查。

本质上,也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技术手段;由于工作方法特殊,所以单列一章叙述之。

这是在设计单位提交给施工单位两种重要的施工图纸——隧道地质平面图、隧道地质剖面图的基础上开展的工作。

上述图纸是设计单位地质勘察的成果,是具体施工单位进行隧道修建的主要依据之一。

由于地质勘察精度所限,不可能将施工中所有遇到的地质情况全部查清,或由于其它种种原因,图纸中常常遗漏很多严重影响施工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或其它不良地质,有时还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或严重失误;特别对些数量占大多数、勘察程度较差的中长、中小隧道来说,上述问题尤其突出。

所以,隧道施工地质人员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设计单位提交的上述两种图纸进行地面地质复查和核实,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

地面地质调查或复查,可分为重点复查和全面调查两类。

前者适用于地质勘察工作做得较好、精度较高的隧道,主要是少数长大隧道;后者适用于地质勘察工作做得较差或很差、设计图纸与施工实践不符或严重不符的隧道,主要是占大多数的中长、中小隧道。

地质调查(复查)的工作方法,不外穿越调查法和追索调查法两种。

具体调查方法和工作步骤,则视调查对象对定。

主要的地质调查(复查)对象可划分为五个方面:1、地层地质方面:包括岩层层序,特殊岩层;2、构造地质方面:包括断层及其破碎带,背斜、向斜褶皱,岩浆岩及其接触界面等;3、岩溶地质方面:溶洞与暗河,岩溶陷落柱与游泥带等;4、瓦斯地质方面:主要是煤系地层调查;5、水文地质方面:包括汇水区、泄水区,泉水分布、地貌特征等。

上述五个方面的地面调查(复查)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常常一种调查方法解决几方面问题。

一、地层地面地质调查(一)调查(复查)的内容及目的地层地质调查(复查)的内容,主要是隧道经过地区的岩层层序和特殊岩层。

在岩层层序方面,由于一般情况下,地表的岩层与隧道穿过的岩层是一致的;因而,了解了地表岩层的层序,也就知道了隧道穿过的岩层层序。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层理与劈理 倾向相反: 正常层序
2.利用 劈理可以确定正倒,恢复褶皱形态 转折端位置;
劈理与层理垂直:褶皱 转折端位置 层理与劈理相交的锐角 指向褶皱转折端的所在方 向
3.确定劈理岩石的应变状态和主应力轴
流劈理∥XY面, ⊥Z轴,为挤压面 劈理近∥轴面; ⊥Z轴,轴面也是挤压面
请问主应力轴?
4.观察劈理之间的交切关系,帮助建立构造 序列。用S0 、 S1 、 S2 、 Sn … …表示新老顺 序,其中S0表示原生层理,其余为劈理。
为什么能劈成薄片呢?
肉眼观察(宏观特征) 露头上表现为微片状凸起或条纹,用锤子敲击岩石
时,将沿劈理裂开,指示着岩石内部纹理的存在,这 种密集的裂面在野外地质中称为“劈理面”。 劈理用产状三要素来度量。
劈理(黑色纹理)
镜下观察(微观特征) 仔细观察岩石粒度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时,发
现劈理都有一定的组构:
内蒙奥陶系云母片岩

甘 肃 永 登 千 枚 岩
④片麻理: 它由粒状矿物(长英质)组成 的岩石中,由于含有部分呈断 续定向分布的暗色片状或柱状 矿物(黑云母、角闪石),使 岩石显示出明显的面状定向组 构,即片麻状构造。
片麻理和条带构造常伴生或 交替发育。
有人认为是劈理岩石高度结晶 的产物。 上述可见,他们是与组分定向 排列引起的,尤其是粘土和云 母等片状矿物定向排列的一种 面理。是一种变形变质的产物。
结构形态分类
鲍威尔(1979)根据劈理域组构特征分为:连 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后来Davis(1984)进行 了修正。
(1)连续劈理:岩石中矿物分布均匀, 全部定向,劈理域宽度极小,眼睛难以分 辨出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均称为连续 劈理。根据连续劈理中的粒度或构造发育 的程度,细分为板劈理、千枚理、片理。

走滑断层研究进展—以阿尔金断裂为例

走滑断层研究进展—以阿尔金断裂为例

17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走滑断层研究进展—以阿尔金断裂为例范勃然(河北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10077)摘 要:根据前人对走滑断层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本文通过一些分析方法对走滑断层现状进行整理。

走滑构造影响着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走滑扭曲也与盆地构造体系的形成有关。

因而,在地质研究中走滑断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从走滑断裂的断层效应、识别方法、派生伴生构造和分类方案进行阐述,但其分类方案还不太成熟,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此基础上,以阿尔金断裂为例,详细描述阿尔金断裂的发生时间和新生代活动模式。

关键词:走滑断层;分类;阿尔金断裂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2-0177-2收稿日期:2021-11作者简介:范勃然,女,生于1997年,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石油。

1 走滑断层研究历程1.1 最早研究成果 17世纪末期的旧金山地震致使断层发生大规模滑动,地质学家因圣安德烈斯断层突然滑落至400多米这一地质现象开始研究,在20世纪的30~4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走滑断层的一些基础概念。

例如Sonder 在1946年提出的全球剪切断层格架,Kennedy 开始提出平移断层及其基本定义,国外学者认为区域走滑断层是地壳主要运动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也开始被地质学家们所认知,Moody 和Hill 在中亚、北美、阿富汗和西太平洋地区发现并对许多大型平移断层进行了研究[1-3]。

地质学家们一开始并没有涉及大区域内甚至达到全球范围内关于走滑断裂的研究,小范围的偏多。

由于无法解释旧金山地震导致的断层大规模滑动,国外一些地质学家开始研究大区域范围内的走滑构造及其发生机制,并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文章《Wrench fault tectonics》,在该篇文章中还讨论了走滑断层的遗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移断层结构的基本原理,这是研究走滑断层的一个进步点。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原来岩石的可劈开性
源于三个方面: ①层状硅酸盐集中定向排列 ②颗粒压扁拉长定向排列 ③存在组分分异条带
构成“潜在薄 弱面”!
劈理域和微劈石疏密相间,平行排列而显示一 种纹理,沿其造成了岩石的可劈性。 可劈性与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定向以及矿物 分异条带宽窄等有关。如岩石颗粒越细,劈开 性越强,岩石薄片越薄;反之越厚。
(二)劈理的形成机制
关于劈理的形成机制看法不一,劈理研究历史比较长, 在其形成机制上,存在有不同看法,概括起来:
一)机械旋转 1856年索尔比(H•C•Surby)做实验而提 出的。强调岩石受力后,岩石中的板 状、长条状矿物要发生旋转,随应力 的加大而优选方位越来越明显。
但这种成因不能解释劈理域中的云母 为何富集,而且也不能解释劈理域中 扁圆状或透镜状石英的存在。
根据变质作用的强弱程度,矿物颗 粒重结晶的大小给于不同的名称,即 板劈理(板岩)、片理(片岩)和片 麻理(片麻岩)。
①板劈理—发育于富 泥质的低级变质岩中, 矿物颗粒<0.5mm, 具 有良好可劈性。在显微 尺度下,劈理域是由云 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 盐富集或薄膜或薄层。 微劈石是由富石英、长 石等矿物的集合体组成, 呈透镜状。
总的来讲,不能把劈理的形成机制看成可以 用一种能够解释那么简单,实际上,形成过程 可能是比较复杂的,它是多种作用过程的结果。
五、劈理的观测方法
(一)区分劈理和层理方法 寻找变余层理(S0):层理的识别标志 (二)观察测量劈理和层理产状
(三)劈理与层理几何关系的构造意义
1.确定顶底 面。(地层面 向)符合层序 率的情况下, 层理与劈理倾 向相同: 劈 理倾角>地层 倾角,正常层 位;反之,倒 转层序。
X
Z
XY

06第六章岩体的工程特性

06第六章岩体的工程特性

片岩夹层有时对工程及地下洞体稳定也有影响 。
层理面 整合面 沉积结构面 沉积间断面 原生软弱夹层 流层 原生结构面 火成结构面 流线 原生节理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 变质结构面 劈理 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 节理 断层 层间错动带 片理 麻理 板理 不整合面
风化裂隙 次生结构面 卸荷裂隙 次生充填夹泥
风化裂隙 次生结构面 卸荷裂隙 次生充填夹泥
2.结构面
2.1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结构面分类:原生的、构造的、次生的 原生结构面:在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面。
沉积 火成 变质
钙质粉砂岩原生结构
2.结构面
2.1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结构面分类:原生的、构造的、次生的 原生结构面:在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面。 沉积 火成 变质
地下洞室围岩、水工建筑地基、道路工程边坡、港口岸坡、 桥梁坡岸、库岸边坡的岩体。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岩体自身稳定性以及承受工 程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
1.基本概念
岩体稳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 因素影响下,岩体不产生破坏性的剪切滑动、塑性变 形或张裂破坏。 主要影响因素:岩体内各种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对岩体 的切割程度。
风化裂隙 次生结构面 卸荷裂隙 次生充填夹泥
2.1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岩体在形成后经风化、卸荷及地下水等作 用在岩体中形成的结构面。如风化裂隙、卸荷裂隙和次 生充填夹泥等。
分布:往往呈不连续状,透镜状,延展性差,且主要在地 表风化带内发育。 性质:一般为泥质物充填,水理性质很差。 工程性质:在天然及人工边坡上造成危害,有时对坝基、 坝肩及浅埋隧洞等工程亦有影响,但一般在施工中予以清 基处理 。
岩体破坏沿着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在岩体 的变形和破坏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
地质学与矿物学
断裂构造
第五章、地质构造(下)
第四节、断裂构造
一、断裂现象 二、节理 三、断层
第五节、断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一、控制矿产形成的因素 二、地质构造与成矿的时间关系
第六节、断裂构造对矿山开采的影响** 课后复习
第四节、断裂构造
一、断裂现象
岩石受力发生变形达到一定程度,使岩石 的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 一的破裂面,称为断裂构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物质的运移通道 成矿物质的沉淀场所
二、地质构造与成矿的时间关系
成矿前构造:成矿物质运移通道,控制 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成矿期构造:参与成矿,成矿物质运移 通道,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成矿后构造:对矿体进行改造(有利或 不利),如断层将矿体错开,使矿体 沿走向或倾向错失,也可使矿体变厚。
3)构造节理:地壳运动过程中受构造作用力而产生,是在自然界最广泛 存在的一种节理。按其力学成因又分成两类,即:张节理和剪节理。
剪节理:当岩石中所受的最大剪应力达到并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时
就会产生剪节理。方向与最大剪应力方向一致。 剪节理的特点:
常是闭合的 节理面平直光滑 节理面上常有小擦痕或小的磨光面 节理面常切穿粗砂和砾石 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产状比较稳定
三、断层
断层是一种有明显位移的 断裂构造
下盘
断层面
上盘
1.断层要素: (1)断层面:把岩石分成两个断块,且沿该面两边断块发生了显著位移。 其产状用产状三要素表示。断层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 曲面,有时是破碎带
(2)断层线:断层面与地表的交线。即断层在地表的出露线。 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3)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 对倾斜的断层面,断层面上面的称上盘,下面的称下盘。 断层面直立时:可根据断层的运动方向分为上升盘和下降盘。

地质学基础(06 构造运动)

地质学基础(06 构造运动)
是断层上盘相对下盘沿 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6.2 地质构造
6.2.2 断层构造 2、形态分类
两盘相对运动,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
断层的上盘相对下 盘沿断层面向上滑 动的断层。
6.2 地质构造
6.2.2 断层构造 2、形态分类
两盘相对运动,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
是断层两盘顺断层 面走向相对移动的 断层。
3、褶曲的分类
枢纽产状,水平褶曲、倾伏褶曲和倾竖褶曲。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3、褶曲的分类
轴面及两翼产状,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和平卧褶曲。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3、褶曲的分类
长宽比,线状褶曲、短轴褶曲和等轴褶曲。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4、褶曲的识别 平面上
6.2 地质构造
6.2.3 节理构造
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 生的破裂面
主要特征:
a.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b.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 下的擦痕; c.发育于砾石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 一般穿切砾石和脉结物; d.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x型节理系; e.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TP
C
PT
T1 T2 T3 T2 T1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4、褶曲的识别 平面上
DS
O
SD
O
S
DS O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4、褶曲的识别 剖面上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4、褶曲的识别 形成时代
褶曲所包括的最新地层发育时间之后, 其上所发育的最老地层的发育时间之前。

06第六章+接触交代矿床

06第六章+接触交代矿床

二、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交代作用)
是扩散交代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发生在两种岩石的接触面上。当溶液沿着岩浆岩和碳酸盐接触界面流动,使两种岩石中的组分通过粒间溶液进行扩散交代,而形成矽卡岩。
岩浆岩中的粒间溶液为SiO2所饱和(Al2O3),石灰岩的粒间溶液被CaO所饱和。当溶液沿接触面流动,使得原来稳定的粒间溶液平衡被破坏。这时CaO将依靠浓度梯度向岩体中扩散。SiO2、Al2O3则向浓度低的围岩中扩散,于是在接触带上形成了矽卡岩。
第六章 接触交代矿床
§1 概述
一、概念
接触交代矿床:凡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含Ca、Mg质岩石接触带或附近,由含矿气水溶液的交代作用形成,并与矽卡岩在成因上和空间上有关的矿床,通称为接触交代矿床或矽卡岩矿床。
火成岩侵入体:中酸性岩。围岩:碳酸盐类岩石为主
二、重要性
① 当火山岩系中含有石灰岩夹层时最有利于矽卡岩矿床形成。
② 不纯的薄层的碳酸盐比纯净的厚层的碳酸盐有利于成矿。
③ 不同的围岩将形成不同的矽卡岩组合,同时对成矿作用也有影响,当围岩是一石灰岩时,形成钙矽卡岩矿物组合,当围岩为白云岩时形成Mg矽卡岩组合。多数矿床与钙矽卡岩有关。镁矽卡岩有关的矿床较少。但有特殊矿物、硼矿无一例外产于镁质碳酸盐形成的镁矽卡岩中,Mg是硼的沉淀剂。
2、交代矽卡岩的形成阶段
随着岩浆的结晶作用,从中分异出热水流体逐渐变多,使其内压逐渐增大,能引起已结晶的侵入体和角岩发生破裂,即水裂作用(Hydrofractnriaog),为后期的成矿提供了空间。这些岩浆水可与变质水,地下水等混合,沿接触带上升活动,并且向围岩中渗滤,依靠溶液与围岩粒间溶液中的浓度差进行交代作用。围岩碳酸直加的析出的钙以离子扩散的形式加入到侵入体中形成内矽卡岩;侵入体析出的热水溶液中的Fe、Si、Al等以离子扩散的方式加入到碳酸盐围岩中形成外矽卡岩。如果围岩是石灰石则形成钙矽卡岩,是白云岩则形成镁矽卡岩。

第六章 第二节 油气成藏模式

第六章 第二节 油气成藏模式

第二节油气藏形成模式溱潼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

自南向北划分为断阶带、深凹带、斜坡带三个构造带。

其中斜坡带又可分为内斜坡带、坡垒带、外斜坡带(图1-2)。

由于不同构造单元构造运动的不均衡性,导致油气聚集、分布特征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

一、断阶带油气藏形成模式(一)断阶带构造特征溱潼凹陷断阶带西南起姜小庄,东北至小凡庄,全长约60公里。

溱潼凹陷是在新生代拉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发育。

边界大断层断距1000~2000m,剖面上表现为同沉积断层,边界大断层的持续活动派生了一系列同向北掉的次级正断层,形成二阶或三阶结构,次级正断层断距小于500m。

断裂走向大都以北东东向为主,少部分为北东向。

在纵向上断开阜三段或阜一段,甚至泰一段,其侧向就自然被阜四段、阜二段、泰二段界岩,这类断层可以较好地控制油气的分区、侧向运移和聚集,亦称为控油断层。

根据阶状结构的发育特征,可分成东段、中段和西段。

目前已发现的油田主要分布于断阶带中段,纵向上包含了泰州组、阜一段、阜三段、戴一段、戴二段、垛一段等凹陷内主要储集层段。

断阶带东段次级断层不甚发育,主要为一阶结构。

主干断层下降盘发育有次一级羽状断裂,组成数个墙角状断块构造。

在此段已发现溪南庄油田、红庄油(气)田。

中段是断阶带最复杂的断块,因次级断层的发育造成二阶~三阶的阶状结构,沿次级断裂派生出来的断层极为发育,由此形成多个局部构造,目前已发现草舍、陶思庄、角墩子、储家楼、洲城、祝庄、淤溪等7个油田。

西段是断阶带上工作程度最底的段,主要为三阶结构。

边界大断层及一系列次级断层的发育是控制断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由于边界断裂的持续活动,产生了储家楼、时堰、俞垛、大凡庄、港口等一系列生油次凹,这些次凹是提供油源的主要场所;长期处于活动状态的边界大断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层(特别是Ⅰ、Ⅱ号大断层后期活动),给深凹中生成的油气及压力封闭层的异常高压一个良好的排泄通道,因此这些断层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在二阶结构断阶中,由于Ⅱ号断层后期(一般与生油运距关键时间吻合)断距加大活动性增加,更接近生油深凹,因此,其油气运移通道作用更加明显。

露天采矿第06章__露天矿防水与排水工作

露天采矿第06章__露天矿防水与排水工作

岩石结构:岩石结构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时,其透水性很弱,不 易充水,甚至隔水;反之,透水性就较强,充水量也较大。岩石中 的孔隙不仅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的通路,而且往往也是汇集和 贮存地下水的场所。 地形构造:岩石的产状和揩皱、断层等构造也影响地下水的静贮量, 有时还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如断层破碎带是地下 水的导水通路,也经常是矿山涌水的渠道,但是由压应力形成的断 层,由于破碎的岩块被挤压成粉状并胶结十分紧密,以至透水性很 低甚至隔水,形成自然的隔水帷幕。
中,平均每100 个暴雨数据中就有5 个等于或超过
某指定暴雨量,也可以说该暴雨量平均每20 年一遇。
但对此绝不可误解为每20 年中必有一遇或仅有一遇。
6.3.2 暴雨贮排平衡
降雨径流量的波动与排水设备的相对固定 是露天矿排水的基本矛盾,两者间的差额 就需用贮水池来平衡。贮水池的合理容量 取决于设计暴雨频率和水泵排除积水所需 的时间(历时)。
选择排水系统除考虑的因素 排水方式选择 矿区降雨情况 水文地质条件、地形 开采规模和服务年限 采剥方法和矿岩种类 用户对矿石的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进行。
排水方式分类: 自流排水 露天排水(采场底部集中排水系统、采场 分段接力排水系统) 井巷排水(集中一段排水系统、分段接力 排水系统) 联合排水
露天矿涌水对开采工作的影响和危害
降低设备效率和使用寿命。如挖掘机在有水的工 作面上作业时,其工作时问利用系数一般只达到 正常时的 1/2~1/3、对于运输设备不仅降低效率而 且威胁行车安全。水还增加了设备故障并降低使 用寿命。 降低矿山工程下降速度。采场底部汇水受淹会降 低掘沟速度,从而降低矿山工程下降速度,给新 水平的准备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破坏边坡的稳定性。水是促使滑坡的一个主要因 素,它能使岩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等物理性能 指标降低,从而削弱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情况.
2016/1/5
第6章 断层
89
(二) 横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4. 横断层错断褶皱引起的效应
被正断层错断的直立褶皱,两盘轴迹仍连一线.
2016/1/5
第6章 断层
90
(二) 横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5. 重要提示:
1)以上均为特例,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如斜向断层.
2)启示:不能从单一剖面上推定断层性质!
2)阶梯状
2016/1/5
第6章 断层
27
3)箕状半地堑
2016/1/5
第6章 断层
28
4)环状、放射状
2016/1/5
第6章 断层
29
5)雁列状
2016/1/5
第6章 断层
30
(一)正断层(Normal faults)
3. 大陆伸展构造(补充)
岩石圈沿水平上伸长变形的结果,以正断层发育为
下降盘交替变化.
2016/1/5
第6章 断层
78
3)
丝带效应:断层正、
逆性质交替变化.
2016/1/5
第6章 断层
79
(三) 平移断层
6. 特殊的平移断层―转换断层.
2016/1/5
第6章 断层
80
主要内容
1. 断层几何要素 2. 断层分类 5. 断层形成机制 6.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7. 同沉积断层 8. 韧性断层
第6章 断层 9
2016/1/5
(三)位移
2. 断距:相当层之间的错断距离
1)
在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上:
地层断距-ho. 铅直地层断距-hg. 水平地层断距-hf.
a) b) c)
2016/1/5
第6章 断层
10
2)
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
视地层断距-h'o'.
a) b) c)
《构造地质学》
第6章 断层
陈书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主要内容
1. 断层几何要素 2. 断层分类 3. 断层各论 5. 断层形成机制 6.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7. 同沉积断层 8. 韧性断层
4. 断层效应
9. 区域性大断裂
要点:
1. 位移、滑距和断距概念. 2. 断层复合分类方法. 3. 正断层组合类型和大陆 伸展构造.
2)
破碎带岩石强烈破碎.
2016/1/5
第6章 断层
63
2016/1/5
第6章 断层
64
阿尔金断裂
2016/1/5
第6章 断层
65
(三) 平移断层
2. 几何样式:
1)
单条式:以一条为主,加上一些次级断层.
2016/1/5
第6章 断层
66
2)
平行线式:二条以上主干断裂近平行排列.
特征.
2016/1/5
第6章 断层
31
1)
伸展构造的基本组合样式
2016/1/5
第6章 断层
32
2)拆离断层与变质核杂岩
2016/1/5
第6章 断层
33
2016/1/5
第6章 断层
34
3)伸展构造成因模式:
a)
纯剪模式.
2016/1/5
第6章 断层
35
b)
单剪模式
2016/1/5
1. 断层简单分类:
1)正断层. 2)逆断层. 3)平移断层. 4)枢纽断层.
2016/1/5
第6章 断层
18
2016/1/5
第6章 断层
19
(二)运动学分类
2. 断层复合分类
10°
35° 10°
2016/1/5
第6章 断层
20
主要内容
1. 断层几何要素 2. 断层分类 5. 断层形成机制 6.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7. 同沉积断层 8. 韧性断层
a. b. c.
2016/1/5
3)形成条件:
a.
b. c.
一定的坡度.
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 应有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
地层倒置现象的形成
2016/1/5
第6章 断层
39
主要内容
1. 断层几何要素 2. 断层分类 5. 断层形成机制 6.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7. 同沉积断层 8. 韧性断层
第6章 断层
36
c)
分层拆离模式
2016/1/5
第6章 断层
37
(一)正断层(Normal faults)
4. 重力滑动构造(补充)
1)基本结构:
a.
b. c.
下伏系统.
润滑层. 滑面.
d.
滑动系统.
后缘拉伸带. 中部滑动带. 前缘推挤带.
第6章 断层 38
2)分带:
74
4)
与走滑伴生的褶皱.
2016/1/5
第6章 断层
75
5)
走滑引起的拉分盆地.
2016/1/5
第6章 断层
76
(三) 平移断层
5. 平移断层剖面构造特征
1)
花状构造
正:逆断层为特征. 负:正断层为特征.
a) b)
2016/1/5
第6章 断层
77
2)
海豚效应:上升盘和
2016/1/5
第6章 断层
93
(二) 哈弗奈模式(Hafner, 1951)
1. 标准状态:
3. 断层各论
4. 断层效应
9. 区域性大断裂
(一)几何学分类
1. 根据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地层走向. 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倾向. 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地层走向.
4)顺层断层——断层面∥层面.
2016/1/5
第6章 断层
14
Aerial view of right-lateral fault. Near Las Vegas, Nevada
3. 断层各论
4. 断层效应
9. 区域性大断裂
(二) 逆冲断层(Thrust fault, reversal fault)
1. 一般特征:
1)倾角小,<30°.
2)可长距离推覆.
阿尔卑斯格拉鲁斯推覆构造
2016/1/5
第6章 断层
41
四川彭县逆冲推覆构造
2016/1/5
第6章 断层
42
第6章 断层
86
(二) 横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1. 平移断层的效应
横剖面逆断层假象.
2016/1/5
第6章 断层
87
(二) 横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2. 正(或)逆断层的效应
平面上平移断层假象.
2016/1/5
第6章 断层
88
(二) 横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3. 斜向滑动断层
的效应
The McConnell thrust viewed from the Trans-Canada highway,
looking north. Shows a classic footwall ramp and flat geometry.
2016/1/5
第6章 断层
43
3)破碎带岩石强烈碾碎,透镜状角砾.
2016/1/5
第6章 断层
44
2016/1/5
第6章 断层
45
(二) 逆冲断层(Thrust)
2. 几何特征和扩展方式
1)台阶式结构.
2016/1/5
第6章 断层
46
2016/1/5
第6章 断层
47
2016/1/5
第6章 断层
48
2016/1/5
第6章 断层
49
2016/1/5
3. 断层各论
4. 断层效应
9. 区域性大断裂
(四) 顺层断层
通常是伸展或挤压断层在深部的表现,不构成
单独的断层类型.
(自学,一般了解)
2016/1/5
第6章 断层
82
主要内容
1. 断层几何要素 2. 断层分类 3. 断层各论 5. 断层形成机制 6.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7. 同沉积断层 8. 韧性断层
4. 断层效应
9. 区域性大断裂
断层效应——主要指断层引起标志层的
视错动现象.

重要更正P143
2016/1/5
第6章 断层
84
(一) 走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1. 正断层:3种情况.
2016/1/5
第6章 断层
85
(一) 走向断层引起的断层效应
2. 逆断层:3种情况.
2016/1/5
4. 断层效应
9. 区域性大断裂
(一)断层面、断层带和断层线
1. 断层面:断层破裂面. 2. 断层带:由一系列断层面组成的带. 3.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2016/1/5
第6章 断层
5
新疆托克逊县铜花山断裂地貌景观
2016/1/5
第6章 断层
6
Aerial view of right-lateral fault. Near Las Vegas, Nevada
第6章 断层
55
2)
对冲式逆冲断层
2016/1/5
第6章 断层
56
3)
背冲式逆冲断层
2016/1/5
第6章 断层
57
4)楔冲断层
湖南衡阳坛子山楔状冲断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