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2022年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2年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教学计划、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329×6=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第7课时《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习这部分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

在改写时,学生先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还要确定是该扩大多少倍,还是缩小原来的多少分之一;以及怎么样移动小数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前几册书中已经出现过了整数单名数的改写,而这节课中主要内容是学生要掌握小数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而且还涉及到复名数的改写,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

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己探究、合作讨论、归纳为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一)学生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二)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三)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难点: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二)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掌握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所提出的观点,所以这节课我根据课本提出的例一,创设帮小朋友排队的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通过几道填空题,让学生回忆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再回顾整数的换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四年级二班选了四名同学去参加舞蹈比赛,进场之前需要根据他们的身高从高到矮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先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分别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0cm, 1m45cm, 1.32m,0.95m)我们现在知道每位同学的身高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帮他们排队了?(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白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话,必须先把数据的单位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 100-25-1035+25 60-24 40+20 18+222.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1.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教案(完整版)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措施说明与建议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

“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

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

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

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

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3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3课时,含教学反思)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1)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4)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 (7)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8)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11)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第7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 (15)第8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 (17)第9课时解决问题 (19)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21)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24)第1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 (26)第13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28)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
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单元(章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计划
数学学科 四年级 第 四 单元(章节)
教材分析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本单元内容较多,主要有: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小数与单位换算;5.小数的近似数及整理和复习。其中教学重点是: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能够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是:1.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2.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
单 元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时 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为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在引导学生发现小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请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看看他是谁?(出示孙悟空图片)孙悟空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能长能短,变化无穷,下面我们来让它变一变,金箍棒现在长度是1米,我在1的末尾添上1个0,变成10米,我来喊“金箍棒”,你们喊“变”,看它怎么变(动画演示金箍棒1米变成10米);在10的末尾添1个0,变成10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10米变成100米)。

有意思吧!现在把100末尾的两个0去掉,变成1米(动画演示金箍棒100米变成1米);用小数来试一试,输入0.1米,在0.1的末尾添上1个0,变成0.1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0.1米变成0.10米),啊,怎么没反应。

再在0.10的末尾添上2个0,变成0.10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0.10米变成0.100米),啊,还是没反应,这是怎么回事?谁想说说看。

生1:法术失灵了。

生2:0.1,0.10,0.100米这三个长度一样长。

老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二、主动探素,体会领悟1、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师:如果你认为这三个长度相等,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相等,如果你对这三个长度相等有疑问,就把你想到的东西写下来。

拿出老师提供的空白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下来。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0.1米=1/10米=1分米,0.10米=10/100米=10厘米,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1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学情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作课件学生:收集的标签彩笔直尺和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

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三色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学期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教学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体感知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物体知识进行简单几何体体积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把握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几何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形状、棱长、底面积、体积等。

3. 几何体体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几何体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观察物体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把握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几何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形状、棱长、底面积、体积等。

(3)几何体体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2)给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计算其体积。

(3)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等。

4.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几何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一些其他几何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2. 计算给定几何体的体积。

3. 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掌握了几何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内容【教学构想】∶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意义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等相关知识。

本节课开始便指导学生认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然后利用正方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概括一位小数的意义,再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小数概念的体验过程,逐步对知识进行了自我构建。

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抢过红包吗?老师的朋友群里发了一个红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领到了多少钱?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他们分别领了多少钱吗?这些数都是小数,是我们三年级就认识的老朋友了,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老朋友身上还能发现哪些新惊喜,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的意义(板书)。

二、探究新知1.1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知道了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现在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看看每份长是多少?()2.认识一位小数(1)米尺生: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取其中的 1 份,就是 1 米的10分之1,也就是 10分之一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5.课时2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_人教新课标(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5.课时2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_人教新课标(秋)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P53例2、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教学内容分析例2教学将不是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例3教学将不是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承前启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数的改写→运用数描述生活现象教学目标 1.能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并能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经历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的过程,提高类推能力。

重难点重点:能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难点: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

化解措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较大的数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每组中的数据,并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

(课件出示)(1)2021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突破人次。

2021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突破1000万人次。

(2)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总人口大约为9202100000人。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总人口大约为92亿人。

2.导入新课:我们学过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今天我们来1.通过观察对比,说说自己喜欢的数据并加以说明。

2.学生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1)6.247 1.452 0.471(保留两位小数)6.25 1.45 0.47(2)8.25 3.214 5.617(保留一位小数)8.3 3.2 5.6学习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7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7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7
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应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点
1.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2.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1.小数的性质与整数的关系。

2.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

2.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3.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解决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为了引出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

2. 学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1.小数是由整数组成的。

2.小数可以表示分数,例如0.5可以表示为1/2。

3.小数的大小关系与整数相似。

3.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的加法规则:小数点对齐,从右向左逐位相加。

2.小数的减法规则:小数点对齐,借位处理。

4. 拓展练习
提供一些综合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小数运算方法。

5. 实际问题解决
提供几个涉及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了小数的性质和意义,能够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小数的相关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耐心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利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问题解决。

2.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趣味问题引入排列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Step 1: 数字排列组合的概念讲解介绍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排列和组合,并举例说明。

Step 2: 示例演练老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排列组合操作,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Step 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要求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一些数字排列组合问题。

Step 2: 组内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下解题过程。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Step 1: 总结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2: 总结归纳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并提醒他们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的例1。

教材分析:教材借助长度单位关系来帮助理解,在练习中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实际意义的练习,学生亲身经历测量,体会到小数是适应产生生活的需要,在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以及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激发学习和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习题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逛过商店,这是柜台一角,咱们一块儿参观一下,好吗?电脑出示百货店画面。

师:你们知道哪些玩具的价格,读读看。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认得小数,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你对小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能举出几个小数吗?(汇报,板书,交流读法。

) 师:生活中,人们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那么,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意义呢,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研究。

(板书:小数的意义)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电脑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这样的2份长2分米,就是2/10米。

师: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几份是几分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师:1/10米表示什么意思?它也可以写成0.1米。

0.1米是1/10米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因此,它和1/10米意义一样,仍然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0.1米。

谁能照样子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义?2/10米可以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表示什么?0.2米里有几个0.1米?你还能把同学们刚才找到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吗?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同座位同学交流交流。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 100-25-1035+25 60-24 40+20 18+222.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1.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藁城市南董镇河西营小学毛玉彩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填空(投影出示)(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1000÷10=100÷10=10÷10=1÷10=(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

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投影出示)。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三、巩固发展1.判断:(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0.9 0.09 0.0359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数的读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0.2 0.05 0.005 0.0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1.5 40.6 3.134 6.8……)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2、教学小数的读法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3、教学小数的写法(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三、巩固练习1、填空0.9里面有()个0.10.07里面有()个0.014个()是0.04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4、读出下面各数(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小数的性质教材简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

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

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3.9 0.300 1.8000 5005.780 0.0040 102.020 60.06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0.30=0.3)化简下面各小数:0.40 1.850 2.900 0.506000.090 10.830 12.000 0.070(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