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理论与档案整理
《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第五章 档案整理
二、档案编号
归档文件的编号,就是将每一件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标注为一个符合特定规则的代码符号,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档案文件上注明。
三、档案编目
编目是对归档文件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制作目录的工作,是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装盒:就是将档案材料装入盒中。
1. 装入档案材料;2. 填写备考表;3. 填写档案盒封面、脊背和盒底
第五章档案整理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节档案的分类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标
1.了解档案整理工作基础知识
2.掌握全宗在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掌握档案排列与基本编目
教学重点
1.全宗的构成及区分全宗的意义。
2.档案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判断档案所属全宗
2.如何对全宗内档案进行分类。
授课类型
理论、练习课
教学方式
判定档案所属全宗,主要应从立档单位的内部文件、发文和收文三方面着手,分别查明他们的形成者。
4.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
立档单位及全宗历史考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机构、机构变化、领导人情况、职责范围和主要工作、大事记、组织级别、人员编制、档案数量情况等。
二、全宗内档案分类的基本方法
1、年度分类法;2、机构分类法;3、问题分类法;4、保管期限分类法
课内练习
练习题一(2);二(1,2,3)
课后作业
习题册
2
教学
目标
1.了解档案整理工作基础知识
2.掌握全宗在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掌握档案排列与基本编目
教学重点
如何对归档文件进行排列、编号与编目以及档案装盒。
教学难点
归档文件的排列、编号及编目意义和方法。
《档案工作实务》第2章《档案管理》第2节档案整理(含答案)
《档案工作实务》第2章《档案管理》第2节档案整理(含答案)第二章档案管理第二节档案整理一、单选题1.(A)是档案工作业务中的基础环节。
A档案收集B档案整理C档案鉴定D档案保管2.档案整理的第一步是(D)A分类B立卷C组件D区分全宗3.文件在(A)上的联系,是文件之间最根本的首要的历史联系。
A来源B时间C内容D形式4.(D)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档案整理质量的最终尺度。
A按年度整理B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C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D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5.“全宗”一词,最早在(B)作为档案馆内档案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而使用的。
A英国C德国D荷兰6.判断一个单位是否立档单位,首要的、必要的条件是(B)A.由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B.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C.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独立编制预算D.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7.在机构改革中,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列全宗处理正确的是(C)A.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为一个全宗B.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并为一个全宗,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一个新的全宗C.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宗终止,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一个新的全宗D.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宗延续8.由若干个文件数量很少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小全宗组成的作为一个全宗对待的档案整体是指(B)A联合全宗B汇集全宗C档案汇集D全宗群9.判定档案所属全宗,关键是确定档案的(A)A形成者B形成时间C内容D所有者10.案卷目录号以(C)阿拉伯数字标识。
A一位C三位D四位二、多选题1.档案整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ABC)A系统排列和编目B局部调整C全过程整理D案卷整理2.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指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ABCD)等方面。
档案管理与整理
档案管理与整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与整理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家庭,都面临着大量的文件和档案需要管理和整理。
因此,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与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整理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数字化档案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作为记录历史和证明事实的重要载体,对于一个组织或个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提供相关信息的可查性、减少信息的遗漏和丢失、保护信息的安全性等好处。
1. 提供信息可查性:档案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目标是提供信息的可查性。
当需要查询某个特定案件或事务时,通过合理的档案管理,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2. 减少信息遗漏和丢失: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信息的遗漏和丢失。
通过规范的档案登记、存放和归档程序,可以确保所有的文件和档案都能够及时被记录、找到和归档,避免了信息的遗漏和丢失。
3. 保护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还可以保护信息的安全性。
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销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档案整理的步骤和方法档案整理是指将各种混乱的文档和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的过程。
下面是档案整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仅供参考。
1. 评估与分析:首先,对需要整理的档案进行评估与分析。
确认档案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制定整理的计划和目标。
可以按照时间、主题、部门等因素进行分类。
2. 清理与筛选:对档案进行清理与筛选,将无用的或不再需要的档案予以淘汰。
可以制定一套清理准则,根据文件的重要性和保存期限来决定是否保留。
3. 分类与整理:将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整理。
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时间或地点进行分类,使用适当的标签和文件夹进行整理。
4. 编目与归档:对整理好的档案进行编目和归档。
确保每个档案都有明确的编号和索引,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
可以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来进行编目和归档。
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要求与标准
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要求与标准人事档案是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工作之一,它记录着员工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培训记录等重要资料。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档案信息,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整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整编的要求与标准。
一、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意义档案整理与整编是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组织、整理和归档的过程。
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保证信息可靠性:档案整理与整编过程中,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提高检索效率:整理与整编可以将档案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使其更易于查找和检索,提高工作效率。
3. 规范管理流程:通过制定档案整理与整编的要求与标准,可以规范管理流程,确保人事档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档案整理与整编的要求1. 分类归档:根据档案的性质和用途,将档案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归档,如个人信息档案、员工培训档案等。
2. 建立档案编号系统:为每个档案文件建立唯一的编号,以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检索。
3. 审核档案信息:对档案资料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4. 制定文件命名规则:规定档案文件的命名规则,使其易于理解和查找。
5. 制定保密措施: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档案资料,应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6. 建立档案存储区域:为档案资料设立指定的存储区域,保证其安全、整齐、易于管理。
三、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标准1. 档案布局:档案文件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布局,包括档案封面、目录、索引等内容,使其结构清晰、易于浏览。
2. 档案装订:采用专业的装订方式,如胶装、横装、线装等,确保档案文件的完整和安全。
3. 档案标识:为每个档案文件进行标识,包括档案编号、文件名称等信息,方便档案的查找和管理。
4. 档案编制规范:档案资料的编写应符合规范要求,包括统一的文体、语言准确、内容完整等。
5. 档案保管期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定,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按时进行档案的归档或销毁。
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顿
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顿人事档案是组织和管理人事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人事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档案整理与整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就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顿进行论述。
一、档案整理的重要性档案整理是指对人事档案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和登记的过程。
它不仅可以使人事档案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还能确保人事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正确运用。
档案整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通过对档案的整理,能够使人事档案的查找和处理更加便捷和快速,提高管理效率。
2. 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档案整理可以将人事档案进行分类和归档,避免文件遗失或被他人随意篡改,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3. 促进人事信息共享:规范的档案整理可以使不同部门之间的人事信息共享更加方便,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4. 便于统计与分析:通过档案整理,可以方便进行人事信息的统计与分析,为企业和组织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档案整顿的意义与方法档案整顿是指对人事档案进行检查、筛选和修整的过程,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档案整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删减冗余信息:通过整顿,可以删除或归档已经过时或无效的人事档案,减少冗余信息的保存,提高档案的精简性和高效性。
2. 核对档案准确性:在整顿过程中,可以对档案中的信息进行核对和修正,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排查偏差与漏洞:通过整顿可以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漏洞,并进行改进,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档案整顿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审查档案资料:对已归档的档案进行审查,确认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更新档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中的人事信息进行更新和修正,确保档案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制定整顿计划:根据档案整顿的要求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整顿计划,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
4. 按计划整顿:按照整顿计划的要求,对档案进行整顿,包括分类整理、修整文件、归档等具体工作。
档案整理细则
档案整理细则
1. 整理目的:
- 保护和保存档案文件;
- 提高档案的查询效率;
- 便于日后的管理和使用。
2. 整理范围:
- 档案种类:列出需要整理的档案种类;
- 档案时间范围:确定整理的时间跨度。
3. 整理方法:
- 档案排序:按照一定的排序标准将档案进行排序,如按照时间、地点、主题等;
- 档案分类:将档案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部门、项目等进行分类;
- 档案编号:为每个档案文件赋予唯一的编号,便于管理和查询;
- 档案装订:将档案整理好后装订成册,便于保存和查阅。
4. 整理标准:
- 文件名称:根据文件内容确定文件的名称;
- 文件编号:按照一定的编号规则为文件赋予编号;
- 文件日期:记录文件的创建日期和最后修改日期;
- 文件归档位置:将文件放置在适当的存储位置,如文件柜、文件盒等。
5. 整理记录:
- 整理清单:记录整理的文件名称、编号和归档位置等信息;
- 整理日志:记录整理的时间、地点和人员等信息。
6. 整理保管:
- 档案存放:将整理好的档案放置在存储设备中,如文件柜、档案室等;
- 档案传递:将需要传递的档案进行登记,并记录传递的时间和接收人;
- 档案保密:对涉密档案进行限制访问和保密管理。
7. 整理评估:
- 定期评估:定期对已整理的档案进行评估,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维护修复:对损坏或老化的档案进行维护修复,确保档案的保存质量。
以上是档案整理细则的一个范本,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档案整理方案范文
档案整理方案范文一、前言档案是任何组织、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包含了组织的历史沿革、决策过程、运营管理和各类信息资料。
因此,为了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进行档案整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档案整理的目标、原则、步骤和方法等方面,对档案整理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目标1.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整理过程中,要对现有档案进行清点,确保无缺漏,并且扫描或复制档案,形成电子档案备份,防止档案丢失。
2.提高档案的准确性: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良好的目录系统,标注清晰的档案名称和文件期限,以便快速查找和准确归档。
3.提高档案的可用性:整理后的档案应设置索引、检索和查询系统,方便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同时,对于重要的档案,还可以建立档案阅览室,供用户查阅。
三、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防止档案遭到损坏、丢失或泄露。
2.有效性原则:整理工作应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力资源,以达到提高整理效率的目的。
3.易用性原则:整理后的档案应建立规范的目录和分类,方便用户快速查找需要的信息。
四、步骤1.梳理档案现状:对现有档案进行全面调研,包括数量、种类、存放位置、整理需求等方面。
2.制定整理计划:根据档案整理的现状和需求,制定详细的整理计划。
包括整理的时间安排、人力资源配备、整理的软件工具等。
3.分类整理:根据档案的种类和属性,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文件类型、主题、时间等进行分类。
4.目录编制:根据分类整理的结果,对档案编制目录。
目录应包含档案名称、文件期限、存放位置等信息,可以按照树形式进行编制,方便快速查找。
5.核实和标注:核实整理的档案是否完整无误,并对档案进行标注,包括档案名称、查阅权限、文件期限等信息。
6.档案复制和备份:对重要的档案进行扫描、复制和备份,形成电子档案备份,以防止档案丢失。
7.设立索引和查询系统:建立档案的索引和查询系统,方便用户快速查询和检索档案信息。
可以采用数据库和文件工具等进行实现。
监理工作的文档管理与档案整理
监理工作的文档管理与档案整理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监理工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监理人员承担着确保施工质量、合规性和安全性的责任。
而文档管理与档案整理则是监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探讨监理工作中的文档管理与档案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整理。
一、重要性文档管理与档案整理在监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有效的文档管理,监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减少沟通成本。
在监理过程中,大量的技术文件和合同文件需要不断更新和存档。
如果没有良好的文档管理系统,监理人员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查找和整理文件上,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另外,监理工作需要与其他相关方进行协调和合作。
通过及时共享文档,可以加强团队间的沟通,提高项目的协同效率。
其次,档案整理是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项目的完工需要进行验收和结算,而这些过程往往需要依赖档案的提供。
合规的档案整理能够提供准确和完整的证据,保障监理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此外,档案的整理还有助于监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回顾和总结,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二、管理方法对于文档管理来说,数字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
监理工作中涉及的技术文件和合同文件数量庞大,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往往效率低下且易丢失。
而通过数字化,可以将文档保存在电子设备或云存储中,便于随时查阅和共享。
监理人员可以使用专业的文档管理软件,对文件进行分类、归档和检索,以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为了保证文档的安全性,应设置合理的权限和备份制度,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
档案整理则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
首先,监理人员应根据文件类型和时间进行分类,例如施工图纸、合同协议、技术报告等等。
其次,应编制详细的文件清单,包括文件名称、存档位置和负责人等信息。
清单的编制可以帮助监理人员掌握整体情况,更好地进行档案的管理。
在整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文件进行编号或标识,方便后续查阅和追溯。
最后,在文件存档前,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档案管理理论
来源原则来源原则指的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来源原则起源于近代法国。
1简介档案馆将档案按其来源和形成单位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
它要求在整理和分类时不能将同一来源的档案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淆,并尊重原有次序。
按其起源和形成过程,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是它的发端,德国的登记室原则延伸了它的内涵,荷兰人给予了理论论证。
2发展尊重全宗原则是法国在1841年2月24日颁布的《各省和各地区档案整理和分类基本条例》中首次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要求把来源于一个行政当局、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家庭的全部档案归集在一起,组成全宗。
档案人员在整理和分类时要尊重全宗,不得拆散。
②每个全宗内的文件要先按主题后按年代、地区或字母顺序划分和整理。
德国汲取了尊重全宗原则的核心内容──来源,并加以延伸和发展。
1881年7月1日颁布的《普鲁士国家机密档案馆档案整理条例》中提出了登记室原则。
其基本要点是:①要求档案馆把从各机关登记室(相当于机关档案室)收进的档案按来源机关分开保管,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相混淆。
②要保持档案在原登记室的整理顺序,不得再重新分类整理,以保持档案中已有的联系。
这样,德国人就把尊重全宗原则中强调的来源,从仅指档案形成机关延伸到还必须保持档案在来源机关的原有次序,故又被称为尊重原有次序原则,显示其对尊重全宗原则的修正及与它的区别。
荷兰1897年正式采用来源原则管理档案,3位档案学家于1898年合著了《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
书中指出,来源原则的实质在于来源的一致性。
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的档案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符合档案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0世纪,来源原则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运用和发展。
首先,各国都以来源原则为基础,提出并采用了符合本国档案实际的基本管理单元──档案全宗、档案组合、文件组合等。
其次,与来源原则相关的一些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
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顿方法
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顿方法在企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是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
良好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为组织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然而,由于人员流动、文件积累等原因,人事档案往往容易杂乱无章,给档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进行人事档案的整理与整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顿方法。
一、制定整理整顿方案首先,对人事档案进行整理整顿之前,我们应该制定一份合理的方案。
要根据实际情况,包括档案种类、数量、状况等因素,制定出具体的整理整顿计划。
这一方案需要明确整理整顿的时间节点、人员分工以及具体操作指南等内容,以确保整理整顿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建立档案分类系统人事档案的整理整顿需要建立合理的分类系统,以便于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利用。
常见的分类方式可以按照个人信息、文件类型、时间顺序等进行分类。
在建立分类系统时,要注意标签的规范化,确保每个档案都能准确地归类。
三、清理无效档案在档案整理整顿的过程中,应将一些无效档案进行清理。
这些无效档案包括已经过期或无需保留的文件。
清理无效档案可以有效减少档案的数量,提高档案存储的效率。
四、规范档案编号和标识为了方便档案的查找与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编号和标识非常重要。
在整理整顿过程中,要确保每个档案都有独立的编号,并在档案外部黏贴标识,以便于查找和归还。
五、建立档案保管制度为保证档案的长期存储与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保管制度。
这包括档案的保管地点、保管人员、保管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建立严格的档案保管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六、数字化档案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可以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减少档案占用的空间,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可以考虑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数字化管理。
七、定期检查与维护整理整顿完成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没有结束。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档案整理与保管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效管理和合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包括档案整理的步骤、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以及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
一、档案整理步骤档案整理是指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的过程,确保档案的结构清晰、完整有序。
下面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 档案梳理:对已存在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初步梳理,了解档案的内容和数量情况,清楚每份档案的分类属性。
2. 档案分类:根据干部人事档案的属性和内容,进行分类,可按照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考核考评、奖惩记录等方面进行分类。
3. 档案筛选:对于档案中的冗余、失去参考价值或与重要信息无关的文件,进行筛选并予以销毁或归档移交其他相关部门。
4. 档案整理:根据文件的分类进行整理,确保文件的有序排列,并在文件上标注清晰的文件编号、日期等信息,便于检索和管理。
5. 档案装订: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装订,使用专业的夹子或者活页文件夹进行装订,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二、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档案的分类和归档原则是档案管理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档案检索和利用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1. 主题分类原则: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履历、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分类。
2. 时期分类原则:按照时间顺序将档案进行分类,常见的有按照年度、季度或者月份进行分类。
3. 部门分类原则:按照相关部门或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归口管理和管理责任的明确。
4. 职务分类原则:按照干部的职位或职务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部门、职级等进行分类。
5. 档案编目原则:对档案进行编目,即为每个档案文件赋予唯一的标识和编号,使其易于识别和检索。
三、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档案的保管是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下面是保管档案的措施与要点:1. 档案库环境:保持档案库的整洁、干燥、通风和定期除尘,防止环境污染对档案的侵蚀。
档案管理理论与档案整理
档案管理理论与档案整理档案管理理论简介档案管理是指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
其基本任务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组织合理利用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档案资料,促进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
档案管理原则1. 真实性原则:档案应当真实客观地反映当时的事实,不得篡改或隐瞒信息。
2. 完整性原则:档案应当保持完整,不得随意删除、涂改或遗漏信息。
3. 有序性原则:档案应当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分类方法进行管理,便于查找和利用。
4. 保密性原则:档案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涉密信息,保护个人隐私。
5. 权威性原则:档案管理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保证档案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档案整理的重要性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目录化和整理,以便于检索和利用。
档案整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方便用户查找和利用所需信息。
档案整理的步骤1. 定义整理范围:确定需要整理的档案范围和内容,明确整理的目的和要求。
2. 分类归档:将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建立档案分类目录和档案号,便于检索。
3. 目录化处理:编制档案目录清单,详细记录档案的名称、编号、内容、存放位置等信息,便于查找和管理。
4. 整理清理:清理无用的档案,修补损坏的档案,整理档案材料,确保档案的完好和可用性。
5. 档案标引:对重要的档案文件进行标引处理,制作档案索引卡或数字标引,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
结语档案管理理论与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原则,规范进行档案整理工作,才能有效保护档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档案管理理论与档案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高效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概述
档案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概述一、引言档案管理是组织或个人对档案资源进行规划、收集、整理、使用和保管的过程,旨在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档案信息,以实现信息的有序化和持续性利用。
本文将从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践档案管理工作。
二、档案管理基础理论1. 档案管理的概念档案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中产生的记录信息的载体,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等。
档案管理是对这些档案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可靠和可持续利用。
2. 档案管理的原则•完整性原则:档案信息应当全面、真实地记录事实,不得删除或篡改记录。
•可追溯性原则:每份档案都应具有明确的来源和流转渠道,便于追踪其历史记录和使用情况。
•保密性原则:档案管理者应妥善保护档案信息的机密性和隐私性,确保信息安全。
•可持续性原则:档案管理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确保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3. 档案管理的功能•社会证明功能: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具有证明过去事件、事实的功能。
•组织管理功能:档案管理有助于组织对自身活动和业务的监督和决策。
•服务功能:档案管理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其研究和工作需求。
三、档案管理方法1. 档案分类与归档档案管理者应根据档案的内容、形式和用途进行分类,确保档案信息的有序性和易查性。
同时,对档案进行归档操作,使档案信息得以保存和管理。
2. 档案数字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越来越普遍。
档案管理者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对电子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并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可检索性。
3. 档案鉴定与评估档案的鉴定和评估是档案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档案的价值、重要性和保存期限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档案的保留与销毁策略。
4. 档案借阅与利用档案管理者应根据用户需求,制定档案借阅规则和流程,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同时,对档案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持续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规定的档案整理与整顿方法
档案管理规定的档案整理与整顿方法档案管理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确保组织的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而档案整理与整顿作为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持档案的秩序和完善档案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档案整理与整顿的方法和步骤。
一、档案整理的方法档案整理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档案资料进行归集、清理、整理和编排的过程,其目的是将档案资料有序地组织起来,便于检索和利用。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档案整理:1. 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法是根据档案的性质、用途、形式等特点,将档案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法进行整理。
可以根据机构、部门、年度、项目等因素进行分类,使得档案资料得到合理的划分和整理。
同时,在整理过程中要注意编制各种分类目录和索引,以方便后续的检索。
2. 时间整理法时间整理法是根据档案资料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将其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进行排序和编排。
这种整理方法适用于需要保留历史变化信息或者需要进行时序分析的档案资料。
在整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时间轴或者日历的形式来帮助整理和展示档案资料。
3. 主题整理法主题整理法是根据档案资料的主题内容进行整理,将相关主题的档案资料归并在一起。
这种整理方法能够使得相关的档案资料更加聚集在一起,便于对主题进行综合研究和利用。
二、档案整顿的方法档案整顿是指对档案资料进行修复、补充和规范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档案整顿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修复破损档案在档案整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档案资料存在破损、变形或者受潮的情况。
此时,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尽量恢复档案资料的原貌,防止进一步损坏。
2. 补充遗漏资料有些档案资料可能存在遗漏或者不完整的情况,这就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可以通过调取其他相关档案或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获取遗漏的资料,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3. 规范编排档案档案整顿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编排,包括统一文件编号、命名规范、目录编制等。
档案管理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
档案管理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档案管理是指对档案的组织、保存、利用和归档的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档案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一个档案管理人员来说,除了了解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才能胜任这个工作。
下面是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内容:一、档案管理理论知识:1.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了解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档案的法律地位和保管期限等内容,以便合法合规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2.档案分类与编制:了解档案的分类方法和编制规则,能够根据档案的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编制。
3.档案文件的整理与保管:掌握档案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文件的分类、目录的制作、鉴定、整理等内容。
并了解档案保管的环境要求和保管措施。
4.档案的利用与查阅:熟悉档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了解档案查阅的流程和程序,能够进行有效的档案利用和提供满足需求的档案查阅服务。
5.档案数字化管理:了解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熟悉档案数字化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二、信息技术知识:1.电脑操作技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文件的管理和处理,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文件管理软件的操作。
2.网络应用技能: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熟悉互联网信息搜索、下载和上传等操作,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档案工作。
3.数据库管理技能: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数据的输入、查询和统计等工作。
三、沟通协调能力:1.团队合作: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档案管理的任务。
有效沟通和协调各方的利益,解决团队工作中的问题。
2.客户服务:能够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3.报告撰写能力:能够撰写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报告,包括档案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四、学习能力:1.跟进档案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了解档案管理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档案管理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方法一、引言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机构对干部进行管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必须进行档案整理与整编工作。
本文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方法进行探讨。
二、档案整理的背景和意义1. 档案整理的背景随着干部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就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
2. 档案整理的意义(1)提高档案的可检索性。
通过整理,可以将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目录体系进行整理,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
(2)保护档案的安全性。
整理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档案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3)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
通过整理,可以将档案按照规定的要求重新整编,使得档案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方法1. 档案整理的步骤(1)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整理的目标和范围、整理的时间节点、整理的方法和流程等。
(2)材料拣选。
对档案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将符合整理目标和范围的材料留下,不符合的材料进行淘汰。
(3)分类整理。
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将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检索和管理。
(4)目录编制。
制定档案目录,包括主目录和辅助目录,使档案的检索更加方便。
(5)装订封装。
对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进行装订和封装,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档案整编的原则(1)原始性原则。
保留档案材料的原始状态,不进行任何篡改和改动。
(2)连续性原则。
按照时间顺序将档案材料进行整编,确保档案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3)一致性原则。
对同一类档案材料进行统一的整编方式,确保整编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4)规范性原则。
按照档案整理和整编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整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四、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注意事项1. 加强保密措施。
在整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档案的保密措施,避免泄露干部隐私和机密信息。
关于文件管理与档案整理的工作总结
关于文件管理与档案整理的工作总结文件管理与档案整理的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负责文件管理与档案整理的工作。
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组织和个人的价值。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文件管理和档案整理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一、工作内容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件归档: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我负责将各种文件进行分类、编目和归档。
我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根据文件的种类和重要性进行适当的分类,确保文件的有序性。
2. 档案整理:同样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我对已归档文件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
我确保文件没有遗漏或重复,并对过期的文件进行淘汰和销毁,以保持档案的精简和高效性。
3. 信息检索:当有人需要特定文件或信息时,我负责根据索引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
我尽可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以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二、心得体会1. 重视文件分类:文件的分类是整个文件管理过程中的基础。
合理的分类能够提高文件的可查性和可用性,减少信息丢失和浪费的可能性。
因此,我在分类时将文件根据种类、日期和重要性等因素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查找。
2. 统一的文件命名规范:为了方便文件检索和整理,我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文件命名规范。
这个规范包括使用简洁明了的名称、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添加日期和版本等信息。
通过遵守这个规范,我能够快速定位和识别所需文件。
3. 定期清理归档文件:文件的累积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增加文件检索的难度。
因此,我定期对归档的文件进行清理和整理。
我密切关注文件的保管期限,及时淘汰过期文件,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文件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保护档案安全:档案的安全性是文件管理的重要一环。
我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档案的安全,包括设置密码访问、备份重要文件、定期检查存储介质等。
我也时刻关注信息安全的最新动态,及时应对潜在的威胁。
5. 提高工作效率:在文件管理和档案整理的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
档案管理制度的信息整理与归档
档案管理制度的信息整理与归档1. 引言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机构或组织的各类档案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信息整理与归档是档案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保管,以确保档案的可检索性和持久保存。
本文将从信息整理和归档的流程、原则以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2. 信息整理与归档的流程2.1 信息整理的步骤信息整理是指对收到的文件、邮件、数据等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整理的过程。
以下是信息整理的一般步骤:1.收集与筛选:收集所有的相关信息,并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筛选和分类。
2.分类与归档: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分类系统,将信息归类并分配相应的归档编码。
3.整理与整饬:对每一份文件进行整理,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4.编号与索引:为每个文件分配唯一的编号,并建立索引以方便检索和管理。
5.装订与封存:将整理好的文件按照规定的方式装订并封存,确保其安全和保密性。
2.2 归档的方式归档是指将整理好的文件存放到特定的媒体或存储介质中,以便长期保存和检索。
以下是常见的归档方式:1.纸质档案:将整理好的文件打印并存放在文件柜、文件夹或档案盒中,对重要文件采用防潮、防火等措施以确保其安全性。
2.电子档案:将文件转换为电子格式,并保存在安全的服务器或云存储中,通过网络或内部系统进行访问和检索。
3.光盘、磁带等媒体存储:将文件存储在光盘、磁带等可移动媒体中,并标注相关信息,以便存档和检索。
3. 信息整理与归档的原则信息整理与归档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检索性:1.分类原则: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分类体系,将信息进行逻辑分类,使其易于归档和检索。
2.编码原则:为每个文件分配唯一的编码,以便于标识、查找和管理。
3.整理原则:对文件进行整饬和整理,保证其完整性和可读性,如拆除订书钉、扫描等。
4.标注原则:在文件上标注必要的信息,如文件名称、编码、日期等,以便于文件的识别和定位。
档案整理方法
档案整理方法档案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进行档案整理。
好的档案整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档案,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档案整理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进行档案整理,我们需要先将档案进行分类。
根据档案的性质和用途,将档案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工作档案、家庭档案、财务档案等。
然后在每个大类下再进行细分,比如工作档案可以分为项目档案、客户档案、合同档案等。
分类清晰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利用档案。
其次,对于每个类别的档案,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整理系统。
可以采用文件夹、盒子、文件柜等工具进行整理,为每个档案设立清晰的标签和编号,以便于快速定位和归档。
在建立档案整理系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制定一些规范和流程,比如归档频率、权限管理等,以确保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档案整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一些电子文档和数据,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字化档案整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便捷的访问。
可以利用云存储、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数字化档案整理,同时也要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维护,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除了以上的方法,档案整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定期清理和更新档案,及时丢弃和归档一些过期和无用的档案;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档案的安全,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档案被盗或损坏;另外,也要培养大家对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视和习惯,使档案整理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总的来说,档案整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优化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分类、建立清晰的整理系统、数字化管理和注意细节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档案,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视档案整理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高效。
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整编
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档案是人事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企业员工的各类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和职业发展轨迹等重要数据。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断积累和更新,人事档案常常变得杂乱无章,难以查询和利用。
因此,进行档案整理与整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分析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意义、方法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意义档案整理与整编是指对人事档案进行分类、排序,并规范化地整理和编目,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通过整理与整编,可以补充遗漏的档案材料,确保档案的完整性,避免遗失和丢失的情况发生。
2. 提高档案的准确性:整理与整编过程中,可以及时核对档案中的各类信息,确保其准确性,避免信息错误对企业和员工带来的不良影响。
3. 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整理与整编后的档案能够更加方便地被查询和利用,为人事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方法在进行档案整理与整编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法:1. 分类整理法:将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如员工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培训记录等,以便于后续的整编和查询。
2. 排序编目法:按照编制的规范,对档案进行排序和编目,确保档案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方便后续的查阅和利用。
3. 修补补充法:对于损毁或缺失的档案,应及时进行修补和补充,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4. 数字化整理法:结合信息化技术,将档案数字化,建立数据库,以提高档案的存储和检索效率。
三、档案整理与整编的原则档案整理与整编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档案的安全存放和传输,防止档案信息的泄露和损坏。
2. 保密原则:严格遵守保密法规,确保档案中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3. 完整原则: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不得删除、篡改或遗漏任何档案材料。
4. 时效原则:根据档案保存期限,对档案进行及时归档和销毁,避免档案超期占用资源和造成安全风险。
5. 标准原则: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档案进行整理与整编,确保档案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管理学档案的分类:1按照来源标准,即按其形成的性质可分为国家机关档案、党派团体档案、企业档案、事业单位档案、名人档案等。
2按照内容标准有两种划分方法:3按照载体的形式标准,有金石档案、甲骨档案、泥板档案、简牍档案、锦帛档案、纸质档案等;记录信息的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图形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文件;音像档案: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4按照时间标准划分: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5按照所有权标准:国家所有档案、集体所有档案、个人所有档案【国外分为:公共档案、私人档案】 6在中国常见的档案种类: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档案管理理论分析1环节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六环节论:收集→分析→鉴定→保管(保护)→统计→利用;八环节论:收集→分析→鉴定→保管(保护)→统计→利用→检索→编研2信息论:(《档案管理信息论》)输入→加工→输出→反馈3三阶段论:形成→管理→利用档案的起源1文字产生前的档案:①结绳记事②书契③岩画2文字产生后的档案①文字②载体国外:纸莎草—泥板—贝叶—羊皮(蜡版)国内:甲骨—金石—简牍—绵帛—纸档案的定义:复杂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完备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简化定义:档案是原始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1 直接分为党务档案、行政档案、诉讼档案、军事档案、外交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等2 先分为普通档案【如:党务档案、国家政务档案等】和专门档案【如;公安档案、诉讼档案、会计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等1法语国家:档案是文件三个方面:2英语国家:档案是进入到档案馆的文件3苏中国家:文件经归档后即为档案—文件中心档案的属性:1本质属性:原始性2一般属性:知识性:储存传播知识信息性:①扩充性②可压缩性③可替代性④可传输性文化性:表现为①民主和开放的环境②档案机构性质的转变③为公众为社会服务档案的价值和作用1价值:凭证、参考→【行政凭据、法律信任、史料共计】2作用:机关工作的直考依据、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宣传教育的优秀材料(以上都是国家作用)国家、组织、个人维权的重要(个人作用)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1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制国家所有(立档单位)集中管理分级设馆馆网庞大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建立在管理体制上)①统一领导,分设管理:A分设按行政级别来分级B按专业来分设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A数量要求完整,质量保证B安全性:实体安全、内容安全3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1)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2)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3)综合档案内容编写书面资料提供利用收集的定义:档案的收集工作,就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级档案保管机构。
收集的内容:1对本单位需归档文件的收集2对现行、撤销机关永久文件的接收3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收集工作的要求:1、馆藏现状:(1)范围上:主要收集一级单位档案,对于二、三级单位档案选择收集(2)内容上:以机关档案为核心(3)门类上:以纸质档案为主(4)时间上:建国以后档案为主2、丰富馆藏的标准:(1)数量充分,质量优化(2)成分充分,结构合理(3)内容广泛,层次分明3、收集工作的要求:(1)归档文件齐全完整(2)加强归档文件的指导(3)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4)推行入馆(室)质量标准化单位内文件的归档:1、归档制度的定义:归档制度:各单位在工作生活中不断产生的文件,处理完毕以后,经由文书部门或文件工作人员整理,定期移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称为“归档”。
在我国,这是党和国家规定的一项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归档制度”。
2、归档范围:3、归档时间:大单位,每年3~4月份;小单位,随办随归4、归档要求:①遵循文件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老范围 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资料 本级机关形成的文件资料 下级机关上报形成的文件资料 同级机关交往形成的文件资料 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文件以我为“中心”权益文件 需执行的上级机关的文件 其他有关查考文件 新范围不归档范围②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规律③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档案鉴定:一般是指对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而经常的业务工作则是后者。
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鉴定步骤:1、整理之前:①归档→②移交2、档案室鉴定:①接收档案→②定期鉴定→③入馆鉴定3、档案馆:①接收鉴定→②定期鉴定鉴定工作的历史分期:【卡林斯基,波兰人,提出“档案鉴定的历史分期”,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分期(1789—1880)——“粗线条”时期①颁布档案鉴定法规②分类:【革命标准】 有用文件历史文件封建文件无用文件③鉴定规章:明确规定档案的保存或销毁由所有权决定【普鲁七颁发】第二分期(180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①文件生的速度加快②鉴定标准的出现③禁止销毁年限出现第三分期(Ⅰ战后—Ⅱ战前)①列宁档案法的颁布②档案鉴定所有权发生变化③鉴定理论的出现第四分期(Ⅱ战后——)①文件数量激增 保存销毁②新的标准,层出不穷③档案类型的新型化国外鉴定理论分析:1、年龄鉴定理论——由迈斯奈尔提出①一般标准:a高龄文件应受尊重b应当避免极端c反对过于抽象d暂时性目的的文件处理完毕后销毁e永远性机构起源与发展应保存②涉及事项的标准:A国家行政机关是不动产权利的文件B私人权利、地方公共权利的文件③涉及来源的标准:A保存与行政机关任务有关的文件B关于政策程度及普遍性案卷C保存有关本机关行政事务的文件D下级机关的特殊文件E司法机关保存永久权利诉讼的文件2职能鉴定理论:①分类:(分为A类和B类)A类:指高级机关,形成的各种文档→永久保存,划分标准以行政权力划分B类:低级机关形成的各种文档→选择保存②单份文件鉴定七原则:1一般依据2法律依据3行政要求4历史依据5地理依据6替代位置(文件|档案有一定的重复性)7典型全宗(中小型机关适用)3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表明对档案管理最科学发展A第一价值(原始价值)——对本机关内部的价值:行政管理价值,法律管理价值,财物管理价值,科研管理价值B第二价值(从属价值):证据管理价值,信息管理价值4档案优化论——对档案双重鉴定理论的优化①信息价值优化:a产生环境b内容分析c文件用途②保管费用:a库房b处理c保护d参考③鉴定意见与含义5苏联鉴定四原则(党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历史,发展)6利用决定论:提出了:历史学家的利用需求7宏观职能鉴定理论:核心:社会职能档案的保管期限表: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档案的保管期限表类型: 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处于零乱状态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的体系。
档案的整理内容:①区分全宗——馆②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案卷③编立保管单位——立卷④案卷的排列⑤编目:对文件的著录、标引档案的整理的原则:1、充分利用原基础2、保持文件的历史职能3、便于保管和利用全宗全宗: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
全宗的类型:独立全宗全宗的构成条件:行政权、财务权、人事权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划分:①从单位的政治性质考察②从单位的基本职能情况考察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就是由两个或几个联系密切的立档单位形成的难以区分而统一整理的档案整体,是全宗的一种特殊形式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系统档案保管期限表 同类型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2、全宗汇集:是按照一定的特征组成的、档案数量很少的若干全宗的集合体。
也是全宗的一种特殊形式。
3、档案汇集:是由不同的立档单位形成的,按照一定特征集中起来的档案的混合体。
↓ 分类: 全宗内档案分类——案卷1单式分类法(往往是小单位形成档案不多):A 时间分类法B 机构分类发C 问题分类法(事由分类法)2复式分类法:①年度——机构分类法最为常见,是现行机关最常使用方法②机构——年度针对撤销机关③年度——问题针对专门档案④问题——年度《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颁布标志着文件立卷的消失。
文书立卷改革的原因:1案卷质量得不到保证五大类: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2所需人、财物较多3不利于鉴定4不利于利用档案文件的保管单位——件(一份文件是一件)1正本及不同稿本2正文与附件3与文件处理单4原件与复制件5转发文与被转发文6报表、名册、图志等7来文与复文文件的整理:1 基本形式: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档案,依其某些特征组成的机关、组织档案汇集2特殊形式,是由某一杰出人物在其一生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关档案以及从各方面收集的有关档案、资料组成的人物档案汇集。
1修裱破损文件2褪变文件的复制3超大纸张的折叠4装订:粘接式、缝纫式、变形材料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1单机阶段:①自动、编目和检索②辅助立卷③自动索引(主要指标引)2文档管理一体化①公文子系统②归档子系统③档案子系统3档案信息网络化阶段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电子文件的特征:1、应用发展的阶段性2、对设备的依赖性3、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4、电子文件的易更改性5、多媒体集成性6、非实体归档性7、对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依赖性双套制管理——最主要现象1原因:保证点子文件的远距离利用保护纸质档案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2注意问题:针对重要文献确保电子文件原始性措施:1、加强电子文件,制作和人员的管理2、制作过程中职责分明3、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4、技术化措施——电子印章5、法律措施——2005年《电子签名法》颁布档案利用:利用档案是指利用者为了研究和解决某种问题而使用档案。
档案利用工作是指档案馆(室)为满足利用需要向利用者提供档案材料,也就是为利用者服务的工作。
档案利用服务方式:1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
2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3综合档案内容编写书面资料提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