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贯彻“重点透彻”方针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本文概述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文章首先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包括加强理论教育、注重实践锻炼、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还将关注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还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高校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做法
高校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做法
高校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做法的一些建议:
看法:
1. 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 课程思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课程思政应该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4. 课程思政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法:
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引入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学生实际,将思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注重思政课程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
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校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需要高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多种方式和形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其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思政贯穿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各门课程中,使之与专业知识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不仅仅是设置独立的思政课程,更重要的是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2.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讨论、小组活动、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师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专业师资,为思政贯穿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5.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考核,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思政贯穿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的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思政课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对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要求。
思政课教学工作应注重政治性。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政课教学工作应关注实践性。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教学工作应注重针对性。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政课教学工作应注重互动性。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要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思政课教学工作应注重多元化。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要求我们注重政治性、实践性、针对性、互动性和多元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广大思政课教师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方针
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方针一、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课程思政工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课程思政工作的宗旨和原则课程思政工作的宗旨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在这一工作中,应当坚持教育为本,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格局。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探索创新,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课程思政教育的体系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要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能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温度。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促进知识的综合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此外,还要建立起课程思政工作的评价体系,以评价指导,落实课程思政工作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思政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课程思政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科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责任意识。
此外,要通过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他们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和能动性。
六、构建课程思政工作的平台为了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学校应该构建相应的平台。
建设思政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交流的机会和场所。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各方资源的倾斜,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工作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政教育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建议和措施
课堂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建议和措施
一、提倡主题教学。
把思政教育的主题纳入课堂教学,主要是把思政课的相关知识放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熟悉和理解思政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念,并将其本质、原理、范围等相关内容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以把思政教育的精神贯彻实施。
二、引进思想教育资料。
采用新媒体和现代通信技术,引进各种思想教育资料,如社会主义先进精神文化、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精神文化、各国友好交流和志愿者活动等,利用资料的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并且在课堂上大力宣传以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为宗旨的社会主义道德法则,使学生实现“心有所属,把祖国放在心里”的精神。
三、促进学生交流活动。
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举办国旗礼、宣传学校活动、参观思想教育基地、省际学生交流访问、志愿者活动等,以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的价值观以及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和社会意识。
四、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专业能力。
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思政教育专业能力,主动学习国家、部门和学校关于思政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要求教师善于把每堂课都当成一个思政教育主题,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一种基础性课程的重要作用,把思政教育和其他知识紧密结合,把思政教育各个方面与课堂教学融汇贯通,以实现思政课程各项指导要求,堂堂正正的教好思政课。
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思路、技巧与方法
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思路、技巧与方法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思路、技巧与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参与讨论。
以下是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50条思路、技巧与方法:1. 确定主题和目标:思政课每堂课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教师需要事先确定教学内容,以确保重点突出、深入浅出。
2. 善用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案例或事件来阐明道德和价值观念,通过案例讲解使抽象的观念变得具体生动。
3.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思考和探讨相关伦理问题。
4. 启发性提问:用引导性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充分准备: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引用名人名言:适当引用名人名言或者相关文学作品,以加强教学内容的言之有物。
7. 辅以音乐、视频:运用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渲染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8. 运用多方位教学:结合互动互联的现代技术手段,使用网络课堂、在线讨论等形式,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和活跃性。
9. 鼓励讨论:鼓励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碰撞。
10.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实践基地,如纪念馆、纪念碑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感。
11.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多元化教学:结合跨学科教学,如结合历史、文学等学科,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多元化。
13. 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 掌控课堂节奏:把握思政课的节奏,使教学内容分阶段、有序、层次分明。
15. 引导讨论: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16. 主题呼应:通过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呼应主题,突出主题。
17.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来体现思政课上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作者:刘金花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17期〔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A)—0044—01思想政治课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因此,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并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2.科学性原则。
教学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和典型事例都应经过核实。
3.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4.创新性原则。
教师要本着为学生而教学的思想,要敢于推陈出新,大胆在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探索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5.知行统一原则。
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觉悟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1. 设疑引思。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创设了教学情境不一定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只有那些带有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整体部署,为迎接审核评估,深化岗位大练兵整改工作,为全校教师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学校现决定由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校工会、人事处联合举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遵循“立足应用、精准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突破口,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引领示范作用,在全校教师队伍中掀起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热潮,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进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的与任务
通过此次大赛,一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学校将从中择优选取优秀的青年教师代表参加省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展示优秀教师的风采,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一、强化理论武装。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领会、运用,把党的
理论武装到学生的头脑里。
二、细化落实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细化落实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实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内容融入教学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学生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给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懂得用科学的思维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
四、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定期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高校思政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和考试内容。
教学内容要关注时事政治、人文思想、历史知识等方面,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课程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三、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施还需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开展主题班会、举办青年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施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完成。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政治意识,同时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育专业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能力。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价体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实践参与情况和思想政治表现,以全面衡量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果。
六、加强与社会的互动。
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施还需要与社会互动,把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高校思政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应注重目标明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育活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有效的评价体系和与社会的互动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施策略,才能够有效地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 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1.立足于课程内容,注重思政教育的贯穿和渗透。
在教学中,应该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突出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其思想道德水平。
2. 强化案例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认知能力。
可以在课程中加入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考、分析、总结,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思想道德知识的目的。
3. 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问答、个人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其思想道德素质。
5. 注重情感教育,以温暖人心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注重情感交流,以温暖人心的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素质。
- 1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证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在此基础上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德树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教育的性质、任务、方向和方法。
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制度、基础建设等工作。
特别要注重从师德、教风、学风、校风等方面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加强管理、强化纪律,让高校树立起集体荣誉感与个人使命感,促使高校教育向着更加理性化、稳健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借鉴外部经验,推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是也难免会存在部分思想意识不健康、人文素质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行更科学、更实用的思想政治工作。
先进的思想引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师生关系、广泛的社会关系、细致的日常管理等因素,都应该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用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了。
高校应该推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在重视科技的现代生活中获得更加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注重全员参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一个高校的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全员参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
既然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参与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和提高里面来,提高工作效果。
了解学生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采用群众路线思想,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顾虑和问题,才能让学生们在思想政治上能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性。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重点措施,推进步骤,创新点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重点措施,推进步骤,创新点》一、引言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思政建设的思路、重点措施、推进步骤和创新点。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逐一探讨,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步骤。
二、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在于以思政引领课程,在于将思政融入课程全过程,以课程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同时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地制宜,因学定教,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模式。
三、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措施1. 构建思政课程体系构建思政课程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之一。
它包括了思政核心课程、专业思政课程和通识思政课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建设一支专业化、多元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批思政课程品牌,推动思政课程专业建设。
2. 营造思政课程氛围营造思政课程氛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实践教学、强化课程评价和反馈等手段,营造一种鲜明的思政课程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思政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3. 完善思政课程评价机制完善思政课程评价机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思政课程评价机制,包括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思政教育成效评价等,从而推动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提升。
四、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步骤1. 调研分析,明确思政建设目标学校需要开展思政课程建设调研,从学校情况出发,明确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定位,找准问题症结,为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2. 制定规划,建设思政课程体系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制定思政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包括思政核心课程的设置、专业思政课程的开发、通识思政课程的探索,为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铺下坚实基础。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障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环节。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立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贯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实际需求,通过开展适合大学生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第三,注重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品德等方面的提高。
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他们从不同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四,强调群策群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要推崇“群策群力”,鼓励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积极探索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新方法和新途径,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创新。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思政课贯穿教育教学推进机制举措
xxxx学校思政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育人机制举措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新时代的思政课,在横向上需要融入各个学科之中,在纵向上要贯穿培育时代新人的全过程。
我校思政课以前的不足有一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学段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兼职代课现象还比较突出。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不同学段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还需要重点突破。
二是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次数不够,突破口和着力点还不够精准。
三是思政教研课程体还需要和党支部对接,加强研究,衔接增效。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按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功能。
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上好思政课。
二是坚持“六要”标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习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思政课教师行为规范,在职评、评优评先上向思政课教师倾斜,不断壮大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
融通资源,支持思政课教师走进高校研修学习,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
三是落实好“八个相统一”原则,使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感染力。
思政课教师要讲出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要防止理论与实际两张皮,就要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要防止思政课与学科教学割裂开,就要寓价值观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
要防止思政课单纯说教灌输,就要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用深入浅出的道理说服学生,用强有力的事实感染教育学生,着力打造“教师乐教、学生好学”的课堂。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思政课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其中思政贯穿教学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和有效的一种模式。
一、思政贯穿教学模式的定义思政贯穿教学模式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独立设置的思政课程,而是贯穿于各门课程的始终,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学科界限,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1. 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内容设置。
思政课贯穿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思政教育内容,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等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
3.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4. 个性化的学习评价。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5. 健全的保障措施。
思政贯穿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健全的保障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1. 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政贯穿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水平,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 学校要强化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思政教育体系,加大对思政贯穿教学模式的支持和投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辅导。
课程思政改进方向、方法与举措
课程思政改进方向、方法与举措一、概述在大学校园中,课程思政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课程思政既是课程,又是思政,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
如何改进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改进方向1.紧密结合国情与时事课程思政应当与国家的政治方针和政策相结合,紧密通联国情与时事。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2.注重思想引领与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与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热点问题讨论、相关书籍阅读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和政治参与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观力。
3.培养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课程思政改进方法1.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课程思政改进方法之一是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多元化教学手段课程思政改进方法之二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个性化关怀与引导课程思政改进方法之三是个性化关怀与引导。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思政改进举措1.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课程思政工作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课程思政工作,通过专门的管理与服务机构,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构建起完善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提升课程思政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高校的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推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
具体来说,课程思政旨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思想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思政课程设置高校应当明确思政课程设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到各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强化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对于不同专业的思政课程,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适合该专业学生的授课方法。
二、注重课堂互动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体现时代特征思政课程应该充分体现当前时代特征,将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话题融入到课程中。
通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他们对当前时代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学生思想引导高校的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五、注重课程评估高校的思政课程应该注重课程评估,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反馈和教学评估等多种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师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课程评估,也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总之,高校要实施好课程思政,需要全面加强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引导、时代特征体现和课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以思政为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贯彻“重点透彻”方针作者:杨永志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30期【摘要】“重点透彻”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遵循的方针,它符合教学中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辩证统一规律。
高校思政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尤其应注意遵循“重点透彻”方针,从而真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做好“五个准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为贯彻“重点透彻”方针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思政课“重点透彻” 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根据笔者长期的观察和体会,教师遵循“重点透彻”方针,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所谓“重点透彻”方针,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充分为学生讲解课程重点内容的教学指导原则。
通常来说,“重点透彻”并不局限于思政课,这一教学方针几乎对所有课程都有必要。
但是思政课有其特殊性,所以更应遵循“重点透彻”方针。
当前,人们对思政课的重点内容观点不一。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生活化是重点,即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矛盾的合理解决,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要在改革中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首先要做到教学生活化,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也有学者认为“思”是重点,即统一思想、矫正思维、端正思路;还有学者认为回应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疑问是重点;等等。
而笔者所说的“重点”及“透彻”另有其特定含义。
从“重点”来说,高校思政课的讲授如果过于程式化,必然会缺乏感染力以及吸引力。
通常来讲,为了反映教材体系的完整性,高校思政课的内容较多。
如果按照有关要求让学生进行全部了解,仅通过专题方式讲授课程内容,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其系统性;如果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讲授,又会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较为浅表化,甚至会对课程内容的价值产生怀疑。
因此,“重点透彻”方针强调的是在全面与重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内容,并将其讲深讲透,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对课程的价值给予应有的客观评价。
从“透彻”来说,对于课程的重点内容,授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前要自问四个“能不能”:一是能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二是能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汲取知识,在思想认识上有较大的收获;三是能不能收集到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四是能不能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把某一内容讲透彻是可以预知的。
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能够把零散的资料系统化,对相关问题有正确的逻辑推理,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来说,“重点透彻”既是一种方法,一种关于教学实现科学系统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在一定意义上,“重点透彻”方针追求的是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的科学统一。
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增强教学亲和力,就要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节,既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
因而,笔者所述的“重点”是课程内容的重点,“透彻”是教学形式的透彻。
可以说,遵循“重点透彻”方针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不分轻重”“不管深浅”,更不应占用宝贵学时,以“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方式讲授思政课。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例,其在相关课程中应被选作重点内容,包括在“重点透彻”的范围之内。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理论意义;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国际国内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时代意蕴极强,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因此,在讲授具体内容时,我们应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具体内容。
作为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既立足高远,避免视域狭隘,同时也依据充分、表述严谨。
总之,除了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作为讲授重点外,还要对其经典文献内容和附加阐释内容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才是遵循“重点透彻”方针的正确做法。
比如,可以重点讲授“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等等。
第一,“重点透彻”的对象选择必须要依据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来确定,不能根据章节来确定。
比如,有些教师按照章节选取重点进行专题讲授,不仅有失客观,而且不够深入。
现在有个名词叫“网红教师”,实际上真正能够影响持久的“网红教师”,往往是那些能够突出重点、深刻阐释理论的教师。
第二,“重点透彻”必须要把知识的系统性与理论的深刻性有机结合起来。
理论的魅力在于打动人、说服人、征服人,没有系统性的知识不可能打动人,没有深刻性的理论不可能说服人、征服人。
实践证明,知识的系统性与理论的深刻性的有机结合,是贯彻“重点透彻”方针的基础所在。
第三,“重点透彻”必须要把清晰的思想脉络与现实的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证明,脱离实际的说教没有“市场”,单纯的夸夸其谈并不能拥有坚实的“粉丝”基础。
只有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整体性,掌握深入浅出的艺术性,把抽象的道理镶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彰显真理的力量。
第四,“重点透彻”必须要把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师素养有机结合起来。
多媒体技术通过与声光电高科技手段的结合,视觉效果好、冲击力较强,易于被学生接受。
但不可否认,思政课教育仅依赖多媒体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还要依靠个人的“底蕴”,比如对某些问题的深入研究等。
事实上,无论是单纯依靠现代多媒体技术,抑或是单纯依赖传统的教师素养,都是不够完美的。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把问题讲透彻、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甚至是教学名师。
第五,“重点透彻”必须要把教学基本规律与当代大学生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任何违背教学规律的讲授,即使赢得了一时掌声,但也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教师如果不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不与时俱进地缩减代沟,自说自话、目中无人、自得其乐地讲经传道,就不能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
话语是思想的形式,同一思想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话语表现出来,但效果差别较大。
同时,交流者需要清晰地理解话语,否则就不能站在同一对话层级上或者进入同一话语体系中,从而造成相互不理解的情况。
所以,教师既要运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同一话语体系,也要采取当代大学生容易明白的语言表达,深入浅出地把问题讲清楚。
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说来容易做到难。
如何能做到相对不难呢?这就需要在确定重点后,奠定坚实的技术和艺术准备。
就思政课来说,贯彻“重点透彻”方针应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准备展开内容的逻辑次序。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所讲的内容,是课程设计首先遇到的问题。
我们应根据所讲述内容的自身特点,科学设计逻辑次序,无论是直叙,或者是夹叙,甚至是倒叙,都要从讲好这项内容的基础出发。
要以线路清晰和环环相扣作为逻辑次序安排的基本目标,尤其要避免讲解内容的碎片化。
第二,注意教学大纲的突出要义。
有些课程的重点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联系到很多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对“透彻”很有益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依据学时要求和大纲要求,不宜过多地扩展内容。
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突出要义,进行适当深入地讲授。
第三,重点讲述学生不易理解的道理。
授课透彻的关键是讲清道理,书本提供的道理往往都是大道理,有些道理比较空泛,也有些道理不易理解,所以能否讲好书本道理,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
对于这方面,教师自身的认识水平很重要,做好讲清道理的准备也同样重要。
比如,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除了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有关,还与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关。
同理,一方面要重点讲述学生不易理解的道理,另一方面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讲清道理。
第四,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
采取“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比较省力,但是效果通常不佳。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是现代社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避免学生消极被动学习的科学路径。
因此,思政课教学应遵循“重点透彻”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
教师要通过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
第五,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关的辅助资料。
实践证明,充分的辅助资料对于讲好一项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贯彻“重点透彻”方针的前提之一。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两方面的教学辅助资料。
一方面是讲清问题、认同道理的直接性数据资料,这类资料最容易说服人;另一方面是与理论相关的生动实践材料,这类材料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
至于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无论是讲课时运用,还是交给学生课下阅读,都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好,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要的价值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能够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其思维逻辑,从而把呆板的教学内容丰富化,降低理论本身的抽象性。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例,根据对该内容的把握,可以加入一些价值引导。
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础是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其秉持开放、包容、普惠、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
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应的是独善其身的单边主义,其与人类合作发展的大势相背而行。
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成果,但是战争和冲突从未间断,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疾病瘟疫,人类经历了无数苦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所以,今天人们普遍追求的是和平发展的社会,单边主义是不得人心的。
再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打造一个重要平台,即“一带一路”,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之举,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也要秉持一项基本原则,即“共商共建共享”,要以此探討全球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形成新型全球伙伴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团结合作以及永久和平。
总之,思政课教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和积极遵循“重点透彻”方针,深入探究其内在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加以完善,并与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结合、互补、并进,从而推动我国思政课教学不断发展。
(作者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璞玉对本文亦有贡献)【参考文献】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