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摆脱一些困境,必须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之路。作者在剖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了一些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新举措。

关键词:思政课;现状;实效性;创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77-02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近些年来,它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实践环节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存在滞后

现在使用的思政课教材,逻辑结构严谨,理论阐述透彻,但事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容易读下去,并且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有空洞之感,加上很多内容与中学重复,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不感兴趣,缺乏认同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及大学

生实际,不断增添新内容,通过讲授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让学生了解到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及时代精神的主题。

(二)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仍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新意,有的教师只注重理论阐释,忽视联系实际,课堂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学效果也不佳。这种单向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参与式、研究式、体验式、实践式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双向互动和“寓教于乐”。

(三)学生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有些认为与所学专业无关,用处不大,宁愿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专业课上,对政治课不能给予一定的重视。有些学生有抵触情绪甚至厌学心理,这种心态来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一些负面因素如就业压力、腐败现象、多元化思潮等对他们思想的冲击。有些片面认为思政课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上课说话、睡觉、看课外书等,仅仅为了混学分,积极性不高。

(四)教师业务不精

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多数是中青年教师,虽然大多数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来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任

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培训和教育是有必要的。还有些教师对重大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纳入教学内容的途径、形式研究不够,对学生思想情况了解不够,因而,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五)实践教学缺乏

依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应该有而且必须引起重视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理论内容多学时有限、经费紧张、学校和思政课教师重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实践教学变得很缺乏。加上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人数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出外实践,安全管理便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因此,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利用当地和附近社会资源开展就近实践教学,便是当务之急。

二、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新举措

(一)实施多元模式教学,突出启发性和互动性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传统“灌输”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形势下,要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更加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不断实践一些更有效的方式。

讨论式教学。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搜集资料,主动多角度思考,课堂上各抒己见,进行思想碰撞。例如,我上了一次讨论课:“马加爵事件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警示”,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和课堂讨论,认识了马加爵犯罪的原因及危害,他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人际关系障碍,从而提高了对一些现实问题如遵纪守法、培养健康

心理、正确对待人际交往、正确认识贫困等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研究式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给出一些研究性的题目,如“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心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如何认识新时代中国国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讨论,既可以自己研究教材相关内容,又可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式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合理安排一些优秀的教育影片和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典型人和事的一些视频,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教育意义。如结合爱国主义,安排影片《太行山上》,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结合职业道德,安排视频《华益慰》,结合诚信教育,安排视频《信义兄弟》,使学生从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学到更多做人做事的东西,进而提升思想境界。(二)注重案例教学,增强趣味性和感染性

思政课教学有一个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而案例教学又能够做到“事实胜于雄辩”。

案例选择,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如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心理健康问题等。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可以注意以下几类案例:一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涌现出来

的先进人物的事迹;二是反面的人物和事例;三是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典型人物,如洪战辉、张尚昀、杨怀保等。

案例使用,要合理适度,不可泛滥。毕竟它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是服从和论证理论的,切忌喧宾夺主。通常可采用这样几种案例教学法:第一,融入讲课之中,以案例说明理论观点,变空洞说教为鲜活的事实教育。第二,开设案例分析课,将案例及其思考题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备而来,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小结并进行理论上的归纳。第三,引导学生对某些典型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专题教学,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强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思政课专题教学,就是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认知能力实际,把若干教学知识点重新整合成一个个专题,课上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学有提升、学以致用的目的。如结合时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岸关系的新时代、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大精神等专题。因此,实施专题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能够与社会现实,尤其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