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高考复习模块综合(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将捕捉鸟兽的网去掉三面,体现了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拥护,推翻了夏桀,故A正确。
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
D项对材料解读错误。
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
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缩短宰相任职时间,分散了相权,目的是防止宰相把持朝政形成专权、加强君权,因此C 正确。
增加宰相数量并非扩大二省职权,A错误。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3.00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3.00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3.00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3.00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试题(附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完整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2.【答案】B【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4.【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2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 协造”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8.年,《申报》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 万人,至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将捕捉鸟兽的网去掉三面,体现了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拥护,推翻了夏桀,故A正确。
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
D项对材料解读错误。
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
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缩短宰相任职时间,分散了相权,目的是防止宰相把持朝政形成专权、加强君权,因此C 正确。
增加宰相数量并非扩大二省职权,A错误。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解析版】2018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能够在城里的市场上实行交易了。
这个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能够在城里的市场上实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商业这个长效热点,落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即时空观点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变化类”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注重材料中变化后的结果。
由本题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能够在城里的市场上实行交易了”的信息可判定答案。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注重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所以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准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真题】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2018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本试卷共27题,共12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2018高考江苏卷历史真题、答题卡、答案(16开、免排版、可编辑)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1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高考试题】2018江苏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说明:江苏实行的是历史单科,不是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不合法—纳税—合法,直选D。
AC与材料无关且与史实不符。
B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A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
画像石、画像砖、年画之类,蝙蝠、喜鹊、葫芦、寿桃、鲤鱼,福禄寿喜、年年有余,图个喜庆与愿景,不应该是“诅咒”,“巫蛊”是见不得光的。
汽车屁股后面的壁虎车贴据说是避祸的谐音(理解为“庇护”也不错)。
【备注】汉人真是毫不掩饰自己“升官发财”的愿望。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有事都上报尚书省;诏令制敕先发给尚书省,然后传达给百司。
读懂材料可以直选。
AB史实错误,C误解材料意思。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内文照片。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江苏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能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
3.(2018•江苏卷•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rray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解析:理清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充分体现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繁荣。
而B项强调的是“草市”,C项强调的是“夜市”,故排除B、C两项。
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北宋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A项,而且A项强调的是唐代的长安城。
答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问题。
依据题干中“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和“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知民间商人的地位由不合法到合法,故选D项;A、C两项表述程度失当,过于绝对化;B项中的“商业市镇”,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2. 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社会风气。
“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在古代,射中则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这种现象在民间逐渐普及,由此可知,汉代人追求功名富贵的普遍心理,故选B项;王侯势力在西汉时期已经被解决,故A项错误;C项是对画像石表意的解读;D项表述不合题干主旨。
3. D解析:本题考查尚书省的地位问题。
依据题干中“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和“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的信息,说明了唐初行政事务的运作,都离不开尚书省,这说明了当时尚书省是行政运行的关键部门,故D项正确;门下省掌审核,题干中未体现出尚书省掌握审核权,故A项错误;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地方事务不能直接奏请君相,不等于皇帝与地方失去联系,故C项错误。
4.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曲的理解。
黄周星认为元曲是自然情趣的流露,而不是对圣人经典的引用,并且句式短小,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这彰显了市民文学的特征,故选A 项;B项中的“寄情山水”,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故排除;C项是《诗经》的特点;D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5. C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农业。
依据题干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的信息,可知明清时期从事桑蚕业的利润大大超过农耕生产,这说明了家庭副业地位上升,故选C项;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背景下出现的,故排除A项;明清是中国农耕技术的鼎盛时期,排除B项;地主收租时间的改变,不等于剥削程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精品】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详细解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需要掌握古代商业发展演变。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可以看出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商业发展演变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解答】“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正确;A与题意相悖,排除;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尚武健身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第2步 (六)中华文明的再造——民国时期
二、新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 国必须拥有一个新的救国阵营,用一场新的革命来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由此登 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 ①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 线的正式建立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 国 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③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沉重打 共 合 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 作 形势的发展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一党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政治上排斥异己,形式上统一中国,实行所谓“训 专政 政”,建立特务机构和统治等,以强化国家机器,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 革命 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 新路 冈山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确;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临时约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C
2.民国肇始 (1)政策法令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先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公民具
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通信和宗教信仰等自由和选举、参政等权利。 ②发布一系列政令,禁止种植鸦片和吸食鸦片,禁止妇女裹足,禁止刑讯和 体罚,禁止贩卖人口。
③外交上,表示中华民国和世界各友好邦国平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颠覆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成为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最富于突破性的
进步,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完成了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的先期 目标,中国历史迈入新纪年。新制度的创建,给逐渐觉醒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感受、 新的体验、新的希望,中国历史进程继续朝着“独立、民主、自由”的方向奋进。
2018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荤荤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精品文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蹴瞅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D. “中体西用冶思想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苏省高考复习模块综合(二)历史试题(解析版)(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解析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B项错误;从甲骨文卜辞到《四时田园杂兴》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故C项正确;精耕细作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2.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对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关于合金成分叙述的制图。
这一制图能够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B.铁器产品多样化C.手工业生产规模化D.冶炼业分工细致解析材料中不同的青铜器具采用不同的合金制剂说明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器具为青铜器非铁器,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根据青铜器具的形状和制剂的情况得出生产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青铜器生产分工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 A3.《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解析“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故A项错误;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与材料的内容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不符,故B项错误;“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商税在政府收入中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商人的合法权益受政府保护,故D项正确。
答案 D4.(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
”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
”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
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解析材料中“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表明更关注政治上王之称藩,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但非唯一,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A5.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
这种状况()A.说明传统经济受到外国商品的冲击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解析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棉制品大量进口,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大量进口,未体现棉制品完全取代国内棉制品,且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在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上升,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因而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的大量进口,不能反映西方生活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 A6.“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的时间判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洋务运动有关,《马关条约》签订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出现在一战期间,故C项错误;据材料“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的时间判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破产,历时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答案 D7.上海1890年有168 129人,1910年时激增至1 185 859人。
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
上述现象()A.表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B.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C.导致小农经济走上了瓦解之路D.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入转为资本输出,而后者并不会直接导致大规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故A项错误;无业人口的激增,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市场,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走上了瓦解之路,故C项错误;仅仅上海一地的人口激增并不能推断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 B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
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
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解析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公民国家,与材料中“剪辫令”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D项错误。
答案 C9.1961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应波浪式向前发展,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
还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把1961年搞成一个“实事求是年”。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A.纠正党内右倾错误B.贯彻落实“八字方针”C.放缓农业发展速度D.推动工业快速发展解析材料中毛泽东号召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实际是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B项正确。
答案 B10.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
下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在1988~2006年,我国FDI占GDP的比重在1994年前后的巅峰时期也不过只有0.12左右,这种比例和份额并不能看出我国引进与吸收外资的力度,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我们不难看出,对外开放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故C项正确;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也并不是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 C11.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
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解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1979年12月接受经济援助是对外开放的体现,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内改革的表现,材料中呈现的对外开放的内容,故C项错误;“完全突破”太过绝对化,中国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B12.“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不可以得出()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C.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D.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伊比利亚半岛”,可得知此题主要考查了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故A项正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可知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13.《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
原因可能是()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答案 A14.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B.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析材料中的历史前提应当从经济上考量,代议制民主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出现属于比较古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欧洲由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故D项正确。
答案 D15.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
”致力于实现“这项任务”的新政措施是()A.保护劳工权利,缓和阶级矛盾B.防止盲目竞争,恢复工业生产C.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D.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解析“政府直接招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属于典型的“以工代赈”的特点,这有利于缓解失业压力,故C正确;A属于缓和社会矛盾;B属于工业救济措施;D属于现象,不是材料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