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PPT课件
![【高中地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180b66cf84b9d528ea7a2b.png)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河流沟谷、峡谷
流水冲刷 水流冲刷侵蚀 侵蚀作用 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沟谷(v型谷)、峡谷、瀑 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冲积扇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流水沉积地貌:
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 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崇明 岛)。
2、风力作用
(1)风力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干旱、半干旱地区。
积极影响: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改造 地表 形态
挖河修渠、修建水库
消极影响:滥砍乱伐,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 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人类一定要认识自然,按自 然规律办事,方能趋利避害。
再现高考
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图1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地貌景示意图。读图回答 3~4题
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是 ( D) A. Ⅰ、Ⅱ B. Ⅲ、Ⅳ C. Ⅰ、 Ⅲ D. Ⅱ、Ⅳ
第二课 内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在线
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图1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地貌景示意图。读图回答 3~4题
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是 A. Ⅰ、Ⅱ B. Ⅲ、Ⅳ C. Ⅰ、 Ⅲ D. Ⅱ、Ⅳ
明确考点
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的 影响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3、内外力作用的表现的形式极其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1.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形成原因连线 A、阿尔卑斯山 B、东非大裂谷 C、长江三角洲 ①断层 ②流水沉积作用 ③流水侵蚀作用
D、长江三峡
E、沙丘
④褶皱隆起
⑤风力沉积作用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向斜 甲 乙 断层 丙 背斜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 的原因呢?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 甲 山岭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侵蚀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 最合适;其中 乙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4)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与图中字母 乙 相 同。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总结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a28aa271fe910ef12df8ee.png)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风力作用【思考】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
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
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堂PPT)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5b432465ce0508763213b0.png)
13
4.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构造运
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14
15
5.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半
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 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 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 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 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 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 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 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34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
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
___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 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目前勘探油气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
8
9
2.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abb97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a.png)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方 法和手段,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更深入影响 跨学科合作:联合地质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 实地考察:加强野外实地考察,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
内力作用总结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 山、峡谷、海沟等
定义: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 部能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台湾火山的喷发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风化作用
定义: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发生崩解、破碎、蚀变和化学分 解的过程。
力作用。
演化过程:分析 喜马拉雅山脉在 地质历史上的演 化过程,包括山 脉的形成、抬升、
侵蚀等过程。
实践应用:探讨 喜马拉雅山脉的 形成与演化在地 质学、地貌学等 领域的应用,如 地质找矿、地震
预测等。
案例二:黄土高原的形成与侵蚀过程
黄土高原的侵蚀过程:水土 流失、风力侵蚀等作用
案例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 特征、形成原因及演变过程
类型: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影响: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碎、崩解,形成松散堆积物,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实例:常见的风化作用包括岩石崩解、土壤层形成、岩石裂隙扩大等。
侵蚀作用
类型:风蚀、水蚀、冰蚀等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植 被等
定义:指风、流水、冰川等外 力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 破坏作用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0d2b8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4.png)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内外力共同作用在地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几个地貌形成的例子,涵盖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
例如,地震活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断层和盆地等地貌特征。
这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典型例子,地震引起的断层活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 风蚀地貌,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沉积。
例如,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将沙粒吹起并堆积成丘状。
而当风力减弱或改变方向时,沙丘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3. 水蚀地貌,水力是地表最常见的外力之一,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例如,河流侵蚀地表形成的峡谷、河谷和河床平原等地貌特征,是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决定了侵蚀的程度和速度。
4. 冰蚀地貌,冰川是一种重要的地表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冰的切削和磨蚀作用,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如冰川谷、冰碛丘和冰川湖等。
冰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重力和冰的物理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5.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对地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例如,城市建设、采矿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都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是内力和外力的复杂相互作用结果。
总结起来,地貌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风力、水力、冰力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内外力相互作用,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这些例子展示了地球表面地貌形成中内外力的重要作用。
内力和外力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
![内力和外力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e745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6.png)
内力和外力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
内力和外力都能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在地质和地貌学中。
内力的影响:
1.构造活动: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地
壳拓展,通过产生内部的应力和变形,可以改变地表的形
态。
例如,板块运动和地震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形
成山脉、沟谷和断裂等地形。
2.抬升和侵蚀:岩石的变形和地下构造活动可以导致地壳的
抬升或沉降,进而影响河流的流程和侵蚀作用。
抬升地区
通常具有较高的山地和陡峭的地貌。
而侵蚀作用可以削减
地表的表层岩石,形成峡谷、丘陵和阶地等地形特征。
外力的影响:
1.侵蚀和沉积:外力如风、水和冰可以进行侵蚀和沉积作用,
改变地表的形态。
河流的流动和湍急,风的侵蚀和沙漠的
漂移,冰川的移动和融化,都可以塑造地表的形态,形成
河谷、河漫滩、冲积扇、冰川谷等地貌。
2.天候和气候:天候和气候也是外力的重要因素,如风化、
化学侵蚀和冻融作用。
这些过程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岩石的结构和组成,并导致岩石的剥蚀和破坏,最终
影响地表形态。
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内力和外力通常是相互作用的,通过构
造活动和侵蚀作用来塑造地表。
例如,构造活动导致的地壳变形可能形成山脉,然后外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改变山脉的形态。
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地表形态的复杂变化。
综上所述,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可以通过构造活动、侵蚀和沉积来改变地表的形态。
它们共同作用,塑造着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d5b0fc58f242336c1eb95ec1.png)
卧龙学案地理(必修1-2)身心健康厚德崇礼志向高远博学多才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预习·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通过学习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初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
3.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自主预习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2.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是怎样划分的?读图找出六大板块。
注意观察边界类型。
(2)板块的运动特点:内部________________;交界处____________________,多火山和地震。
(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地表的基本地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的聚合带常形成____________,大陆板块被迫隆升形成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板块的张裂地区,常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之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和。
(2)列表对比褶皱和断层(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构造中;②找水:在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③工程建设:隧道、水库等尽量避开。
4.外力作用的表现一、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1)依据底部岩层的形态:一般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可以更好地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地质构造与找水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槽部。
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09bb80f04afe04a1b171de11.png)
向斜山
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在外力作 用下, 背斜 顶部受张力, 岩性疏松, 易侵蚀;向斜 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不 易侵蚀。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 背斜和向斜
背斜: 中间 老两 翼新 向斜: 中间新 两翼老
判断背斜、 向斜的主 要依据:
岩层的
新老关系
•
判断背斜、向斜的两种方法:
• 读 “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 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 读 “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 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 C.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
( 1) D (2)A
考点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学说
证据分析认为,侏罗纪以前,地球上只有 一个大陆,称泛大陆(或联合古陆),被一 个泛大洋包围。侏罗纪以来便开始解体, 并漂移分开,逐渐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 局。
1、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构造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要点: 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向斜 下弯
中新翼老 下弯凹陷成谷
槽部挤压岩性坚硬成山
逆地貌(次生) 顶部张裂易侵蚀成谷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 岩层中心新, 向斜 ,理由是 中所示地质的构造为_____ ________。
两翼老
(2)该地区的地形为_______ 山地 ,形成原因是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 _________________ 。
张 裂
东非大裂谷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5ce8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5.png)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高一地理课件盆地山地平原高原丘陵高一地理课件其次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一地理课件内力作用一、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源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凹凸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削平,使地表趋平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积累高一地理课件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地壳运动积累作用侵蚀作用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高一地理课件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高一地理课件活动:观看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索:(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呢?(2)这两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高一地理课件你认为在今后漫长的地质年月里,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
将来非洲大陆将沿裂谷断裂成两个大陆板块。
高一地理课件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交界处地形)1.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陆上(裂谷、断层) 海上(海洋、海岭)海岭:又称海底山脉,在大洋中间的叫大洋中脊(洋脊)。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2.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①.两陆块相撞: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②.陆块与洋块相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不在海洋的中心,而在大洋的边缘。
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11N,142E)世界最深。
“V”型,不对称。
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高一地理课件(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高一地理课件断层高一地理课件高一地理课件高一地理课件二、内力作用的“脚印”背斜地质构造褶皱向斜内力作用(早期) 外力作用(晚期)山岭谷地、盆地内力作用(早期)断层高一地理课件二、内力作用的“脚印”背斜地质构造褶皱向斜内力作用(早期) 外力作用(晚期) 内力作用(早期)山岭谷地、盆地断层: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那么讨论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呢?高一地理课件背斜顶部向斜槽部背斜——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在图示地区能不能修建隧道、水库呢?高一地理课件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高一地理课件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或洪积扇高一地理课件流水的沉积冲积扇三角洲在沙漠,冲积扇边缘往往形成绿洲。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案(含答案)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d95c2a04a1b0717ed5dd0c.png)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案(含答案)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对地表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2.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学说内容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判断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常形成地貌褶皱A背斜山岭B向斜谷地或盆地C断层谷地或陡崖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找水在向斜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思考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答案不是。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1主要来源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2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主要外力地貌地貌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流水作用流水冲刷.下切作用形成沟谷,强烈向下侵蚀常形成峡谷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山谷口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风沙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高考复习《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复习《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9fbd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c.png)
溶
水
氧
解
解
化
作
水
作
用
化
用
易溶矿物溶解流失,难 溶矿物遗留在原地,增 加岩石孔隙度,为物理 风化提供条件
某些矿物与水反应形成 新矿物,比如石膏,体 积膨胀,挤压围岩,引 发机械破碎。
矿物中的元素化合价变 高,许多岩石的风化面 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生物风化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如根劈作用、穴居动 物、微生物腐蚀。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是什么力量使它如此"尖俏"?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 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简述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
物理(机械)风化 温差风化 冻融风化(冰楔作用) 层裂作用
深埋地下的岩石当地壳抬升之后,上 覆岩石遭到侵蚀,压力减小,因而产 生卸荷裂隙,从而层层脱落
化学风化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 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是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 常残留在原地。
(3)要有严寒而温差大的多年冻土地气候。这样融冻风化作用才能深入地下,产 生大块的砾石。
石河发育在多年冻土区具有一定坡度的谷地中。山坡上由融冻风化而产生的大量 碎石汇集于谷地后,在重力作用下石块沿着湿润的下垫面或永冻层的顶面,整体 向下缓慢移动。 其中,融冻作用可使石河碎屑物孔隙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促进石块的下移, 导致整体膨胀和收缩,石河运动速度很慢,如瑞士的石河流速为每年0.25-1.55m。
(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346ae4f18583d0496459fd.png)
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从高处搬 运到低处堆积起来,使起伏的地表趋于 平缓
(1)两者共同作用,塑造了多样的地表形态
(2)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据优势
(3)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区位选择、发展方向等 交通线路:布局、方式选择、线路走向等 人口分布:密度等 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 ……
地表形态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
分析地形与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
兰州地形与城市
山区河谷城市因水源、水运而形成,但其进一步发展也受地表形态的制约。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①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
中国主要公路分布图
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公路、 铁路密度与地形的关系。
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②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和生物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能量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四种。
受物理风化作用后的岩石
物理风化作用过程示意
说出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风化作用的分类。
风化作用指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 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发生变 化的过程。
背斜顶部受张力 作用而破碎,物质疏 松,易被侵蚀而形成 谷地;而向斜槽部受 到挤压,岩层坚实不 易被侵蚀,反而可能 成为山岭。
思考:分析华山、渭河谷地的形成原因。
断层形成示意
地垒、地堑形成示意
断层中间岩块相对 上升叫地垒,常形成块 状山地,如我国的华山 等。中间岩块相对下降 叫地堑,常形成狭长的 凹陷地带,如我国的渭 河谷地等。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讲解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d702523227916888486d7e1.png)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 岩层变得紧实,不易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点按钮察看动画:断层
相对上升
断层形成地貌
相对下降
断块山地:华山、庐山、泰山、天山、阿尔泰 山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平原、 东非大裂谷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C 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板块 内部 相对稳定。
4.板块相互运动,形成地球表面基本地貌。
★ 板块相互运动,形成地球表面基本地貌。 大西洋(亚欧
板块交界处
非洲、美洲) 红海(印度洋
与非洲)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冰岛(亚欧与 美洲)
(碰撞)
(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内部)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岭
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喜马拉雅山(亚欧与印度)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
用 重力能
固结成岩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 的地点和日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例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褶皱
1.地质构造
断层
2.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重力能等
几个概念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 状态下破坏地面并带走碎屑物的过程。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考专题复习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考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1ca0e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f.png)
地球表面形态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梳理]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或者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地运动中。
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
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
具体如图所示:②六大板块的分布(如图)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如图中的C欧亚板块、D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F美洲板块、A非洲板块、E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一板块边界鹭内方向板块运初方向(葭非洲板块为参照)3.4.地质构造的类型(a)①褶皱:图中A 、B 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其中A 处岩层中间向上 隆起,叫背斜;B 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②断层:图中C 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 断层构造。
其中E 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 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 地或谷地。
构造 地貌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 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 东非大裂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第(1)题,从地表形态上看甲为谷地,乙为山 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为背斜,丙为断层。第(2)题,甲 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 谷地。第(3)题,从形态上看,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从岩 石年龄上看中部新两翼老,为向斜;第(4)题,乙处为向 斜,易集水,同时易塌方;丙处为断层,工程建设易诱发 地质灾害。 【答案】(1)谷地(鞍部) 山岭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比较发育,容易被侵蚀成为谷 地。 (3)向斜 新 老 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 成水道,容易塌陷;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 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 陷。
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新西兰:海滩上巨大的卵石
*
澳大利亚纳姆邦国家公园:30000年前海水退去,留下了这些奇特的石灰岩。
*
美国俄勒冈州的克雷特湖:150年前,马扎马火山 倒塌,形成了这片大湖。 *
美国犹他州:1.9亿年前的侏罗纪纳瓦霍砂岩 * 形成的波浪状地貌
美国内华达州的火焰谷国家公园:酷似大象 的砂岩石。
*
小结反馈
本节课我的收获?
我存在的疑问?
*
课堂活动评价
优胜组:
表现较好的同学:
*
感谢同学们积极参 与课堂,多谢各位 老师莅临指导!
*
*
流水堆积地貌
*
*
冲积扇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蚀蘑菇
*
风蚀城堡
风力 堆积
*
冰川侵蚀地貌
*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
蚀
地
貌
海蚀拱桥
*
【合作探究——头脑风暴】
读下列地貌图片,分析其反映的地貌类型,将代号填入对应的地质作用中。
*
流水侵蚀
⑤ ⑥ ⑦ ⑩
流水沉积
风力侵蚀 风力沉积
⑾
② ⑧ ③
⑿
海浪侵蚀
冰川侵蚀
① ⑨
④
*
【议一议】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 表形态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积极影响: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改造 挖河修渠、修建水库 人类一定要认识自然,按自 地表 然规律办事,方能趋利避害。 形态 消极影响:
滥砍乱伐,毁林开荒——水土流 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 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
褶皱─背斜
*
背斜 褶皱
向斜
*
断层山
*
任务二:内力作用的“足迹”
【自主学习,填一填】自主阅 读教材第30—31页,梳理基础 知识
*
【合作探究】
1.结合教材第31页图2-1-10、图2-1-11、图2-1-12 用几本书 叠放在一起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并动手在下面空白处画 出褶皱示意图,标出背斜和向斜部位,说出其岩层形态及 其对应的地貌类型。 2.根据岩层年龄一般由上往下依次由新到老,请标在上图中, 据此分析背斜和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变化,背斜部位中间 两翼 ,向斜部位中间 两翼 。
*
【即时训练】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固结成岩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 而迅速 2.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C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2.引起岩层弯曲的内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搬运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3.右图中所示灾害现场最可能发生在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岩浆活动 处。( D.丁
)
2~3题【解析】地壳运动是引起岩层弯曲的内 力作用表现形式。右图公路附近的山坡滑坡发生在 左图中断层部位。 【答案】2.B 3. C
*
背斜部位,岩层向上拱 起,形成山岭 新 老 新
老 老
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向斜部位,岩层向 下弯曲形成谷地
*
3.如下图,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可知A处为 ,B处 为 ,从地表形态上看A处为 ,B处为 出其形成原因。
,写
。 。
【参考答案]】 背斜 向斜 山谷 山岭 A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被 侵蚀成为谷地; B处为向斜,岩层受挤压,岩性紧实,不易被侵蚀,成 为山岭。
*
典型地貌 、 、 、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
、 、 、 、刃脊、冰斗、角峰 、 、风蚀城堡
分布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滨海地区
请欣赏外力作用的杰作
流水侵蚀
*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 形态 ——流水侵蚀作用造成
任务三:外力作用的表现
【自主学习,说一说】 阅读教材第32、33、34页图片和文 字,说说教材提到了哪些外力作用,找出 其对应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
【自我总结,填一填】请将找到的典型地貌填入下表。
作用形式
侵蚀作用 流水作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风力作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冰川作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海浪作用 沉积作用 沙滩
【解析】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容易发育,被侵蚀成谷地。背斜部位是良 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故选甲处。修建水库时要避开断层,因为断层 可能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会造成渗漏。 【答案】(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地 (2)甲 (3)不合适 丙处为断层,可能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水会 * 沿着断裂面渗漏
*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其中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 观是( )。
1.【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 力作用;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也 A .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属于内力作用。 * 【答案】D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右图为该区 某处“灾害现场”。读图完成2~3题。
*
二、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 ,乙是 。地质构造:甲是 ,丙 是 。 (2)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 (3)乙地的地质构造为 ,判断的理由是:从岩层年龄看该处 中心岩层 ,两翼岩层 ;从岩层弯曲形态看该处岩 层 。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 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 因。 。
【自主学习,填一填】自主阅读教材第29—30页,完成下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地球内部 热能 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物质的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等
*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削高填低,使 地表趋于平坦
火山喷发
*
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出火山灰和熔岩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世界上最 高的海蚀柱,高达562米
*
三亚
*
喀斯特地貌
*
*
黄山 飞来石
*
黄山天都峰
*
是谁造就了这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简而言之,是内外力作用的结 果!
*
桂林山水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执教人:江红光 丰县顺河中学地理组
*
任务一: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
【即时训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该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处中,______处地下可能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构 造。 (3)丙处是否适合建设大型水库?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