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一、课程目标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是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比较教育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原则,学习和掌握调查法、比较法、分析法等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
第二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外国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各自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和阶段特征。
第一节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二、学科的形成阶段
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第二节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三章中国教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问题和对策;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的发展回顾、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近代学校出现和国民教育制度初建阶段
二、国民教育制度改革阶段
三、社会主义教育曲折前进阶段
第二节中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地方教育行政
比较教育串讲
比较教育串讲.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借鉴时代 19世纪,随着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入讨论。比较教育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借鉴时代”。
萨德勒: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自1897~1914年陆续发表。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康德尔:康德尔是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毕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1933年,出版了他的著名代表作《比较教育》,这本书后来在比较教育学界被奉为经典,被广泛认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1955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康德尔不仅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比较教育方法论,而且还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的教育事业积极进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课件
在西方主导的全球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者惟西方马首是瞻,试图斩断所谓的“民族文化劣根”而去和西方“优越”的文化对接,自身具有一种“他者优越”的意识。丧失了和西方世界平等对话的信心和勇气,因而在比较教育的话语实践中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因此,肩负教育和文化交流桥梁任务的比较教育学应注重本土探究,并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一、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比较教育之父”法国教育家朱利安(Mare-AntoineJullien)是最早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人,他认为比较教育探究的范围是摘要:“一部对此项探究能提供更直接和更重要的应用效果的著作,其内容应成为欧洲各国现有主要教育机构和制度的比较,首先探究各国兴办教育和公共教育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全学程所包括的各种课程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以及每一目标所包括的公费小学、古典中学、高等技术学校和非凡学校的各衔接年级;然后探究教师给青少年学生进行讲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他们对这些方法所逐步提出的各项改进意见以及或多或少地所取得的成就。”
目前,对比较教育学概念比较公认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摘要:
第一,强调比较教育学的目的和实用价值。认为比较教育学探究
的主要目的旨在吸取外国的成功经验。改进本国教育。其功能在于向人们提供广泛的教育情况和信息。对各国教育新问题和趋向进行探究和分析,加深人们对本国教育现象的熟悉,改善本国的教育状况。
第二,突出比较教育学的探究对象和范围。其中又分校外和校内两个派别。校外派强调比较教育学必须透过教育现象,透过对其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揭示控制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认为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校外的事情可以支配校内的事情;校内派则认为比较教育学是探究教育本身的一门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特征和规律。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主要实践活动也均在学校内进行。
比较教育,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比较教育是什么?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定义
一、有关比较教育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其《比较教育》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是教育史研究的继续,它把教育史研究延伸到现在,以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这种教育历史研究是以各国现行的教育状况,而不是以理论为基础来比较各国教育制度的原理,而研究外国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分析并且评价本国的教育制度,从而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背景和基础的理解。
(二)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Nicholas Hans)在其《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中认为,“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三)日本比较教育学者冲原丰认为,“比较教育学是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把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以现代化为中心进行比较研究,是一门包括外国教育学在内的学科,这种看法似乎比较恰当”。
(四)苏联的比较教育学者索科洛娃(M.A.Sokolova )等人在《比较教育学》中认为,“可以对马列主义比较教育学的对象下这样的定义: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当前世界中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揭示他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以及民族的特点”。
(五)中国学者吴文侃、杨汉清在其主编的《比较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解释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二、比较教育的定义
比较教育学第一讲课件
1
一、比较教育学的内涵
•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 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2
二、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 可以扩大眼界,增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 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认识;
• 可以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
• 第二, “历史--功能”的目的。按照康德尔的意见, 比较教育不仅要描述事实,而且要说明特征。他指出,不
应把教育作为孤立存在的事业来看待,它应同国家背景, 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研究。
• 第三, “借鉴--改善”的目的。康德尔希望通过考 察外国和本国的教育制度,研究比较教育的学生能够养成
分析资料,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说。
.ຫໍສະໝຸດ Baidu
(4)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
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说,然后作出一定的结论。
17
• 美国的诺亚(H ·J ·Noah)和埃克斯坦 (M ·A ·Eckstein)被认为是比较教育研究 中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的典型。他们在其合 著的《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中,从 分析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一 般方法入手,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 方法。
• 萨德勒的观点对美国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比较教育》一书中。
比较教育学概述
B.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与过高的教育期望形成 反差,“教育万能论”破灭 C.伊利奇等提出“学校消亡论”
D.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开始减少,比 较教育研究经费受到削减
成 就
A.比较教育研究在国家分布上继续扩大
B.比较教育学会组织继续发展,1970年美国、 加拿大、日本、韩国比较教育学会和欧洲比 较教育学会共同创立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中 国1985年加入) C.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等自 主和组织的教育比较项目得以继续开展
(4)注重历史因素分析法的运用。
特百度文库
点
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地研究和 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注重历史因 素分析法的运用,使研究更为科学合理。 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研究规模还有限, 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
4、20世纪中叶:“社会科学方法时 代”
从以往的人文历史研究方法向实证 性的研究方法转变;同时,结构功能理 论、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世界 体系分析理论、依附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等都对比较教育研究产生影响。
3、“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上半 叶
1900年萨德勒发表《我们从对别国教 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 的东西?》,标志着比较教育的研究开 始从“经验借鉴时代”走向“因素分析 时代” 。
1898年,罗素(1872-1970) 首次在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程,从 此比较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课程。
比较教育学课件
二、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措施
1、教育立法(具有比较意义的是各国规定的年限, 以及违反教育法令的处罚意见) 2、培养师资(具有比较意义的是各国对教师待遇的 规定)
比较教育学
第四章 学前教育比较
1、了解学前公共教育的发展历史,理解学前教育 受重视的原因 2、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目的,掌握共同点 3、了解各国学前教育机构,掌握共同点 4、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内容,掌握其不同点 5、掌握学前教育改革的趋势
比较教育学
一、学前公共教育的发展及原因
学前公共教育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从65页 上的表格可以看出,各国学前教育机构建立的先后 是与其工业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的。随着第二次和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学前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学前教育发展更为迅速。 学前教育发展的原因有三:第一是妇女的就业谋职 是客观原因;第二是早期教育理论促进了学前教育 的发展;第三是教育民主化运动推动了学前教育的 发展。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 教育行政体制是随着现代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而出现 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 重视,教育开始成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 事业。于是公共教育制度在各国得以建立。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
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
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从研究领域来说,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设计教育的整个领域
,诸如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考试制度,政治思想。而其研究 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问题。因为研究教育 制度和教育问题对改进本国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当然, 各国的情况不同,研究问题的则重点也有所区别。⑤ • 从研究时间来讲,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看法还是很一致, 以研究当代教育为中心。而其之所以必须以当代教育为中 心,是其借鉴目的所决定的。
•
英国教育体系 ——中学教育
• 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 持续7年,分为两个阶段,16岁前阶段和16岁后阶段。 5-16岁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 和必要的供应。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 ),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 学生在14岁之前要学习科目众多的中学教育课程,并 在14岁时参加关键阶段3(Key Stage 3)的考试。 14岁开始,除了学习英语、数学以及科学类等核心课程
•
• •
第二节 英国教育
一、英国教育发展历程
二、英国教育体系 三、英国中小学教育
英国教育教育发展历程
概述 英国全境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 成。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享有广 泛的地方自治权。英国议会的教育立法,主要适用于英格兰
比较教育学概述
3、“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上半 叶
1900年萨德勒发表《我们从对别国教 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 的东西?》,标志着比较教育的研究开 始从“经验借鉴时代”走向“因素分析 时代” 。
1898年,罗素(1872-1970) 首次在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程,从 此比较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课程。
第三讲
• • • •
专题研讨
印度教育状况简介 电影:《快乐上学去》观赏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从背景介绍及整个影片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印 度教育在发展中面临那些困境与挑战? • 2.依据您自身的知识经验并运用比较教育学的理 论分析框架,您认为面对如此的困境与挑战印度 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需要做出那些方面的努力? • 3.印度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对我国当 前教育发展有何启示?
朱利安——“第一位有科学头脑的比较 教育研究者” 1817年 《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 意见》——确立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
科地位的开始.
朱利安(1775~1840),出生于巴黎一 个议员家庭,对新闻和政治感兴趣,后从 事文化教育事业。
1816年12月,他开始在巴黎《教育 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研究 计划和初步意见》,1817年出版单行本。 成为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 1.比较教育研究的原则
• • • • (1)整体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革新性原则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
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
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讲解
3 汉斯是历史研究与现实比较观的集大成 者 《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找出形成各国教 育制度的各种力量和差别的Hale Waihona Puke Baidu因,因素 分析是揭示教育发展的一般法则的重要 方法
在其著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 研究》中把支配教育制度的“决定因素” 分为: 自然因素, 如种族、地理、经济 宗教因素 世俗因素, 如人文主义、社会主义
育为重点的“现代化运动”
(三)因素分析法面临的时代嬗变
1 因素分析法过于追求具体教育发展指标,不能 解决教育发挥协调战后社会迅速发展与旧体 制对立的作用。
2 因数分析法由于缺乏把握宏观教育发展的整体 功能,难以回应战后世界教育现代化提出的 新任务。
3 因素分析法受偏重具体教育数量指标的局限, 对长远教育发展缺乏统筹力。
n 20世纪70年代:开展教育战略研究,倡 导以社会整体进化为特征的宏观立体性 教育战略决策
n 打破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后又实现了多样 化的统一性,促进教育与经济的互动。
2 比较教育学科时代创新 比较教育世界观的转变:
教育制度是国家和民族的特定表现形态
(二)因素分析法与现代教育时代转型 因素分析法所做的贡献: 使教育从宗教统治转向世俗化,倡导教育为经济服务。 改革传统的古典学术教育制度,倡导以传授科学知识 为特征的实科教育模式。 推行大学教育改革,改革大学脱离社会体制,建立面 向地方服务的新学院。 积极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三)学科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因素分析
背景: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普及中等教育、一战后重 建、苏联成立——外在动力促使各国进一步改革教 育;
检讨和反思过去比较教育学的不足成为内在力 量,研究者开始关注外国教育经验的“原因”,而 不只是教育经验的“结果”或者“表象” 。
24
代表人物: 英 萨德勒《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childleftbehind2002到2014年100的学校必须在阅读与数学方面达到熟练的标准经过联邦政府的认可各州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为所有学校制定严格的学习达标标准为未达标学校制定惩罚性措施为教师和学生制定标准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标准所有3到8年级学生每年要接受州级阅读和数学测试高中学生接受一次10学区学校及学生为达到预设标准必须做好充分的年度工作未能达标将承受一系列后果经费被削减学生流失到其他学校学校被州政府接管校长被解雇或调走10二培养师资培训足量的合格的教师是义务教育成功的关键
4
推荐书目:
顾明远总主编“比较教育丛书”:《比较教育导 论 ——教育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学史》、 《比较教学论》、《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 践》、《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亚洲发展 中国家的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考试制度比较 研究》、《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市 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讲解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
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
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比较较教育学 教学大纲
《比较较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自学72,讲授36)适用专业:教育学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内容选择
比较教育学足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教育学科,是教育研究中—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个重要分支。在教育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比较教育学被列为必修科目。
比较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求以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基本的知识准备,尤其要求学生具备《教育概论》、《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等学科的扎实知识基础。
比较教育学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纵向来看,包括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横向来看,包括教育行政、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教育法制、义务教育、教师与学生、课程等整个教育领域。这样广泛的范围在教学中不可能全部涉及,必须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根据太原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将以基础教育为侧重点选择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世界各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教育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加深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养成在研究教育现象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全面看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3.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在当代世界和国际社会大背景下认识和解决我国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联系国际和国内教育实际,理解国外和国际上的教育经验与教训、教育技术与方法,从而有效借鉴,真正为我所用。
《比较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2)
《比较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比较教育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 学时、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教育视野,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国际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国际教育中的教训,为本国敦育改革提供借鉴;同时,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和提高本科师范生运用比较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教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了解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结合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四)能就某一专题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外析,提高比较分析水平和比较研究能力;
(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实践;
(六)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理解与合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专业课,是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
开设的课程,此前学生学习了教育概论、教育史等教育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后继课程,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主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教育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一、课程目标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是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比较教育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原则,学习和掌握调查法、比较法、分析法等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
第二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外国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各自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和阶段特征。
第一节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二、学科的形成阶段
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第二节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三章中国教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问题和对策;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的发展回顾、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近代学校出现和国民教育制度初建阶段
二、国民教育制度改革阶段
三、社会主义教育曲折前进阶段
第二节中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地方教育行政
第三节中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四节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
一、香港教育
二、澳门教育
三、台湾教育
第四章印度教育(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独立前后印度教育的发展、印度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
第一节印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独立前印度教育的演进
二、独立后印度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印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印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五章日本教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演变、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日本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日本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演进
二、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
第二节日本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六章法国教育(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战前的教育演进、二战后的教育发展、教育行政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以及
第一节法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二战前法国教育的演进
二、二战后法国教育的变革
第二节法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法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七章德国教育(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战前德国教育的演进、二战后德国教育的重建与发展、教育行政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以及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德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二战前德国教育的演进
二、二战后德国教育的变革
第二节德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德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八章苏、俄教育(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俄罗斯帝国时期、苏联时期和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教育发展;教育行政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以及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苏、俄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俄罗斯帝国时期
二、苏联时期
三、俄罗斯联邦时期
第二节俄联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俄联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九章英国教育(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战前英国教育的演进、二战后英国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以及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英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二战前英国教育的演进
二、二战后英国教育的变革
第二节英国印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英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十章美国教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战前英国教育的演进、二战后英国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以及问题与对策。要求通过对美国教育发展的了解,分析对中国教育改革的
启示
第一节美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二战前美国教育的演进
二、二战后美国教育的变革
第二节美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美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十一章幼儿教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的划分;各国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幼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初创阶段
二、确立阶段
三、进一步发展阶段
第二节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开办多种类型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多种模式的幼儿教育课程相互补充
三、多层次多渠道地培训幼儿教育师资
第三节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幼儿经验机构更加多样化
二、幼儿教育模式趋于不断融合
三、进一步重视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
第十二章义务教育(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