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留守儿童案例

留守儿童案例

留守儿童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等原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独自生活的儿童。

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以及心理上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将以小明为例,讲述他的故事。

小明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他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每天,祖父母要外出务农,小明独自在家,几乎没有人照顾。

小明感到非常孤独,学习也开始出现问题。

他常常缺席学校,没有人监督他的学习和作业。

他变得越来越懒散,成绩也下降了。

除了学业方面的问题,小明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

他时常感到无助和寂寞,认为自己没有人关心。

他变得情绪低落,甚至开始有了自残的行为。

幸运的是,有一天,小明遇到了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们定期到小明所在的村庄帮助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小明受到志愿者的照顾和关爱,渐渐地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志愿者帮助小明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监督他完成作业,还给他提供了一些兴趣班的机会,让他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小明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一起学习、游戏,互相帮助,让小明感到自己不再孤独。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他学会了积极面对困难,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他通过努力,成功地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

小明的案例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面临各种困境,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提供学习和心理辅导,让他们感到关爱和温暖。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制定相关政策,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留守儿童摆脱困境,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而长年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亲戚或祖父母照料的儿童。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少亲人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成为重要的工作。

下面记录了一次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情况。

一、背景介绍小明,9岁,是一名留守儿童。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照料。

小明性格内向,爱哭闹,和同龄人相处较为困难。

二、观察记录1. 与小明初次接触时,发现他不爱说话,目光躲闪,似乎对外界不太信任。

2. 在与小明沟通时,他表示孤独和害怕,对父母的思念很深,但又担心他们不会回来。

3. 小明在班级里表现孤僻,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导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疏远。

三、心理辅导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与小明的交流,逐渐建立信任,让他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关爱。

2. 情感疏导:帮助小明表达情感,释放内心压力,让他感受到情感的释放和舒缓。

3. 社交训练: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帮助小明培养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增强社交能力。

4. 家庭回访:与小明的奶奶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四、心理辅导效果1.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逐渐变得开朗和活泼,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2. 小明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家庭回访结果显示,小明在家庭氛围的改善下,更加融洽地与家人相处,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以上的心理辅导记录可以看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可以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走出心理困境,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案例

留守儿童案例

留守儿童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导致孩子长时间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陪伴,而留守在家乡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长期处于家庭缺乏父母关爱的状态。

这种特殊的家庭情况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留守儿童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

小明,一个留守儿童案例。

小明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由奶奶照顾。

每天放学后,小明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家里,没有人陪他做作业,没有人给他做饭。

他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在学校里,小明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发现他经常心不在焉,缺乏集中注意力。

这些都是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所导致的。

另一个案例是小芳,她的父母离家打工已经多年。

小芳的爷爷奶奶年纪已经大了,无法给她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小芳在家经常感到无聊和孤独,她渴望父母能够回家陪伴她,但由于经济原因,父母无法长期回家。

小芳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她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这些留守儿童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亟待得到改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辅导。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建立志愿者团队,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最后,父母也应尽量减少长期外出打工时间,争取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通过以上留守儿童案例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只有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够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在
农村成长,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亲情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等困扰。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改善他们教
育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描述:
小明(化名)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学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心,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和孤立,心理状况较差。

二、问题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
关怀和教育指导,难以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和教材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成绩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疏离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小明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信心、抑郁等表现明显。

三、解决方案: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志愿者组织、社会资源等,为小
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心理健康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
导与培训,帮助小明排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效果评估:
2.学习成绩提高:定期考核小明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与其他留守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评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改善: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和小明自述情况的记录,评估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有效性,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个案记录(共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个案记录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家庭的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我班出现许多的留守学生。

张杨杨就是其中一个。

基本情况: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奶奶监护,六年级重新分班时,编入六年级(1)班,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李俊工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奶奶来抄作业,其次,当作业过多时,就不断地吵,并让家长帮做。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描述童年生活:从小父母就离异,由奶奶带他。

奶奶没有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

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是空白。

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奶奶对王超却很宠爱。

奶奶的宠爱让王超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

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王超,单亲家庭,从小奶奶带大,教育不足,溺爱有加。

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

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案例分析二、案例辅导策略1、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了解王超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开启心扉、倾吐心声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

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

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

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加强联系、树立信心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有的放矢、促进沟通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

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

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留在老家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通常面临着家庭关爱不足、心理压力大、学业成绩不稳定等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问题所在。

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留守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关爱,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在学校,他成绩时好时坏,缺乏稳定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支持,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在心理上,小明也存在焦虑和自卑的问题,他常常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差距,缺乏自信心,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她的父母也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在奶奶家。

小红的奶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无法给予小红足够的照顾和关爱。

小红经常需要独自照顾奶奶,生活压力较大。

在学校,小红也面临着学习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她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导致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欠缺,甚至出现了逃课和早恋等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导致心理和学业上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注,建立起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和帮助。

同时,父母也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长期的外出务工,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儿童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因无人照料而长期留在家乡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属照料,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

小明,14岁,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明的父母外出务工,他和弟弟由年迈的外婆照顾。

外婆身体不好,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小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怀,性格内向,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小芳,12岁,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芳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由奶奶照顾。

由于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小芳经常感到饥饿和寒冷。

她渴望父母的关爱,但只能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家探望来缓解思念之情。

小芳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缺乏自信和动力。

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心理疏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父母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希望留守儿童们能早日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鲁梦雨,女,11岁。

蓼泉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年老的爷爷、奶奶照顾。

学习成绩中下。

鲁梦雨,在幼儿园和学前班里是出了名的懒孩子。

进入小学后,也没多大改进。

主要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向后就是向右跟同学讲话,要不就是坐在位置上不知道想什么出神,心不在焉。

写作业不爱动脑,经常拖拖拉拉,得过且过,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书写不好。

课后多动调皮,常招惹别人,星期六,日常去网吧玩游戏。

在家里,不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

二、调查访谈结果经我仔细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有两个姐姐,父母中年得子,爷爷奶奶自然很宠他。

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学习方面和行为方面管教疏松,也无从管教,久而久之,由于家长监督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愿意做。

在家里,不愿干家务,好吃懒做。

自制能力差,抵制不了社会上一些腐朽现象的诱惑。

三、个案分析针对鲁梦玉的个性心理特点,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视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懒惰的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懒惰,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自主性,知识掌握不牢固,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

四、辅导过程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

根据鲁梦玉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会有所改变的。

首先,我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跟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

我多次跟他的父母、爷爷奶奶进行诚恳的谈话。

并让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他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与老师更好地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I. 简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作机会的增加,许多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奔波于城市之间,以求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

然而,这也导致了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面临着独自面对困境和心理压力的挑战。

因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II.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在开始制定心理辅导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困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情感上的困扰:由于亲人的离开,留守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2. 学业压力: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和挑战。

3. 社交问题: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可能会在与同龄人的交往和社交技巧方面遇到困难。

4. 自尊心问题:缺乏家庭的关怀和鼓励,留守儿童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

III.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这些心理困境,以下是一些心理辅导方案的建议:1. 建立支持网络:与学校、社区和其他关心留守儿童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2. 情感表达和倾诉:通过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留守儿童表达和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3. 建立家庭联系: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紧密联系,增强家庭间的联结,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4. 学业辅导和指导:为留守儿童提供学科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建立自信心。

5. 社交技能培养:组织社交活动和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6. 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处理心理创伤和困扰。

IV. 成功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1. 张小华:通过与当地社区机构的合作,张小华接受了定期的心理辅导和情感表达课程。

她通过绘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克服了孤独和焦虑情绪。

2. 李明:学校通过为李明提供学业辅导和指导,帮助他克服了学习困难,提高了学习成绩。

HH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HH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心理辅导记录盘县柏果镇猛者小学侯弘案例:思维活跃的石红鸟石红鸟,女,15岁,猛者小学八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好,智商中上等。

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

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虽然石红鸟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

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

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

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

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石红鸟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

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

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

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

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

这是中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要求家长配合,在与石红鸟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

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

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典型案例舒城县河南初级中学王强,男,14 岁,现就读于舒城县河南中学八年级家住杭埠镇河南村。

母亲病逝多年,父亲也一直未给他找个后妈,且长年在外打工。

王强在家一直由他70 多岁身患重病的爷爷代为照顾。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限制,他的爷爷虽年老体衰,但也不得不坚持在田地里干活,由此来贴补家用。

爷爷除了给孙子洗衣、做饭这些简单的照顾以外,其他的像什么作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也就根本无从谈起,自然也就没多少时间陪伴王强,使他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

久而久之,他也就养成了许许多多的坏习惯,如在家里不听爷爷的话,经常顶撞祖辈,做任何事情都是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最可气的是本来家里条件就不是很好,却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并且敲诈低年级同学的钱财。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可是出名的调皮蛋,谁看到他都恨不得躲得越远越好。

针对张敏这一情况,学校留守儿童项目组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既有多次的单独谈话,也有多次的笔谈交心。

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我希望能给他造成受到关心和重视的印象。

另久与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密切配合,以求他的支持,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结果出人意外的是,我的这一举动不仅得到了他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就连他班上的班干部也主动参与到了其中。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大家早就很关注他,只可能是大家都苦于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和有效措施。

但就这一现象无疑是给我们课题组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充分说明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接下来的事情进展也比较顺利。

在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帮助带领下,他们班的大多数同学都有意无意地更加关注他,常和他玩耍、交谈。

但好景不长,刚一开始王强同学还能一配合我,可是慢慢地他的热情过去后,就有点显得不耐烦了,有点和我对着干,自然收效甚微。

这孩子身上似乎天生有种逆反的精神,总喜欢和大家对着干,在集体的成长里再次表现出不和谐。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三)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与研究》课题组一、基本情况陈云锋:男,1992年11月15日生,居住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十三组。

他4岁时,由于家庭所迫,父母前往广东打工,将其丢在云锋的伯父家,从此陈云锋过的是留守儿童的生活,1997年9月,5岁的陈云锋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该同学性格粗暴,在校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一贯喜欢打架斗殴,逞强不示弱,不服从学校管理教育。

二、个案情况1997年9月,陈云锋就读理化乡慧能希望小学(龙井民校)一年级,当时因为成绩差,在该校一读就是两个一年级,读完第二个一年级之后,升学到二年级,转学大方县理化乡石牛村大土组大土私校就读,2000年9月就读大方县羊场镇羊场小学三年级,由于爱逃课,老师对其怒骂,甚至老师反感他,因此厌学而逃跑,由于不敢回家,就露宿在家乡的坡上三天,其伯父为他四处寻找。

最终陈云锋在羊场小学只读了一个学期都不满,未完成三年级而辍学。

由于其伯父比较注重教育,于是2001年9月再次送陈云锋到大方县理化乡法乐小学就读三年级,才读完三年级第一学期,因在家不做完假期作业,不敢去学校报名,于是三年级又未完成。

2002年9月,又回到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慧能希望小学就读三年级,终于在该校完成了三年级,升学到了四年级,又因成绩不好,重新又复读了一个四年级,最终在该校五年级、六年级依次升学毕业,最终耗时10年时间,总算完成小学学业。

陈云锋在就读小学期间,主要表现为:不仅爱偷邻居的鸡蛋、还爱乱到人家楼上偷玉米、粮作物等背到街上倒卖,期间还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打架等行为,在果子成熟之际,看中谁家的果子好,就上树采摘,有人叫不准摘的话,就在树上损坏果树,折断树枝,曾经还因此还从树上摔下,导致大腿骨折。

其伯父还多次给陈云锋的父亲写信,要求及时回家带孩子,实在承受不住这个“败家子”了。

2006年7月,陈云锋通过小升初考试,成绩语文、数学加在一起总分为42分,在理化乡的所有学校,由于陈云锋调皮捣蛋,臭名远扬,加之成绩不好。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经济、就业等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与父母或监护人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儿童。

在中国,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分析,来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解决方案。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身边。

小明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顾下生活,但由于老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给予他充分的关心和教育。

小明长时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固定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

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明在学业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没有人管教,小明的行为逐渐变得叛逆,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多次矛盾冲突。

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自卑,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社交。

2.学业困难: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缺乏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

3.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人的管教,留守儿童容易放纵自己,没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对有组织的生活产生困惑。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境,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意识。

同时鼓励留守父母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给予他们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生活和教育的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临时照管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3.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和自卑感。

对于情绪问题较严重的留守儿童,还需要开展个别心理治疗。

4.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困境留守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困境留守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困境留守儿童”个案服务(案例)一、背景调查某市新航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小艾加入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社工服务项目。

按计划入户探访调查,在走访中发现某村有一名留守儿童小宇(化名),男,7岁,个头中等,皮肤偏黄,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小宇与爷爷奶奶和哥哥4人同住在一起,居住环境较差。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心和照顾,导致亲情感和归属感严重缺失,渴望陪伴。

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父母之间沟通缺少交流,监护不足,喜欢独自玩手机,刷短视频,很少与童年伙伴社交。

通过与小宇接触交谈,发现小宇有改变自己的意愿,内心深处希望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好好学习。

小宇的爷爷奶奶性格开朗,通情达理,非常关心小宇的生活学习,愿意为小宇改变现在的现状,使之成为有用人才。

村委会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开设了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相关服务。

二、分析需求社工小艾根据调查情况分析认为,一是案主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案主的自制力及时间管理能力,养成正常的作息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二是案主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缓解案主家庭成员因家庭环境产生的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传递案主监护人必要的儿童养育知识,促进家庭成员的良性沟通,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关系,助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三是满足案主娱乐休闲和社会化的需求。

鼓励案主积极参与各类儿童活动,培养案主课余兴趣爱好,增进案主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促进案主的社区融入,建立社区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重建朋辈支持系统。

三、打开心结建立信任社工小艾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之直接治疗技巧和案主进行对话。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况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案主了解案主的一些基本情况,案主主要是留守儿童,案主父母常年不在家中,缺少关爱,性格内向,社工通过和案主交流,疏解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消极和紧张情绪,给予其改变的信心和动力。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一、基本概况二、胡振涛,男, 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父亲小学毕业,母亲初中毕业,均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

学习成绩中下。

三、胡振涛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调皮。

自进入小学后,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喜欢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谈不上有一个知心朋友,人际关系较差,经常出现所谓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

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

有时还鼓动一些其它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打架。

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

四、二、辅导过程五、对于胡振涛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4、社会的负面影响。

六、我对胡振涛同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辅导:七、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

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

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其次多进行校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

八、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胡振涛,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胡振涛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

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辅导
对策
及过程
首先我以电话联系的方式和她远在他乡的爸爸进行交谈,希望他平时多给孩子打打电话,若有可能也让他们母女见见面。其次是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家访,虽然孩子没有妈妈关爱,孩子自己便不低人一等,多让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不克不及过于限制孩子的娱乐生活,而且多与孩子谈心等。再有就是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是她充分感受家的温暖。
庙坝完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记录之南宫帮珍创作
心理辅导员:张科
辅导
对象
田羽琴
年级三年级性别Fra bibliotek女年龄
9
辅导
时间
问题
表示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走神,不善交谈,少笑容。
原因
分析
我通过家访和该生交谈,了解到发生以上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父母离异,且父亲长年在外,严重缺乏母爱、父爱;
2、缺乏需要的关爱,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乖点吗,妈妈不要你了,爸爸也不在等等)在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摘要: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交由祖辈或亲戚(甚至是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监护接受教育,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

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本案例记录了对我所教班级的一名表现很极端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成功转化的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由奶奶、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靠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和心理等。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心理问题最值得关注。

一、基本情况
本案例分析的是我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宣传时接的个案,案主是射阳县小学四年的学生郑裕国,男,11岁,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常年与奶奶相依为命。

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为班级倒数,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情绪偏激,时常会顶撞老师,也时常不回家吃饭、缺课。

二、个案分析
通过询问同学、家访以及对其本人的简单交流,了解到郑裕国是一个很“可怜”的留守孩子。

从出生开始便没有妈妈的呵护,父亲长年在外务工并且从不关心他的成长,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也不曾有经济帮助家庭,家中仅靠奶奶的“五保户”收入与社会救助来维持生活。

奶奶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学业与行为等各方面从来不过问,也无从管教,甚至于孙子没有没回家吃饭与就寝都不得知道。

一年四季不管天寒地暖都只有一双鞋子,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王老师时常看不过去会把他的衣服、鞋子等洗一洗,这就算是“母爱”了。

他是同学们眼中的“惯偷”,同学们时常反映他有“偷”的不良习惯,以至于只要班上有某个同学的东西找不到了,便会一同指向他。

社会上也有类似的声音,当地一家小超市,经常发现他会在夜间去超市“偷吃偷睡”,有一回是睡去了第二天才被发现。

每当我问他是不是有“偷”他人的东西时,总是低头不说话,时常落下眼泪。

在老师眼中,他又是一个蛮灵光的孩子,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是班级里的劳动积极分子。

每次单元考试有进步了老师给予表扬时总能露出那少有的甜美的笑脸。

三、心理问题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资料与咨询相关权威心理专家等。

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缺少关爱,没有家庭温暖而引起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个案。

在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中,“偷”东西是平时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

在多次家访中得知,回到家中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情,而奶奶总是说“我已经尽力了”,如此贫困的家庭背景促使他养成诸如“偷”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更让自卑心理充满他的内心。

而在班级里他又很爱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一旦得到肯定时,会让自己觉得很成功,很有成就感。

这是积极的一面,说明内心是积级向上的。

因此,要做好郑裕国的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郑裕国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接受现实的家庭背景并积极面对生活。

第二,在无法改变家庭背景这个大环境下,改善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的关系,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受到有人关心如家般的温暖。

四、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通过辅导,能让郑裕国接受现实的家庭背景,改善与同学关系,从而帮助他树立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倾听探讨、行为操纵、激励机制。

辅导周期:整个过程约15周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获取信任,渗透辅导理念。

(约3周)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有时还会主动来找我沟通一些自己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的行为。

面对他的坦言,我便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告诉他,人不能选择出生,不理想的家庭背景是暂时的。

也正因为如此,你才要更加独立和努力,男儿当自强,通过刻苦的学习掌握知识改变命运。

积极联系在外务工的父亲及家中的奶奶,争取他们多花点时间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习问题。

同时,帮助郑裕国与父亲建立定期“电话关爱”,从而改善亲子关系和获取父爱的温暖。

第二阶段:树立信心,实施行为辅导措施。

(约8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重点,如何帮助他树立信心改变自卑心理是关键。

对于他自卑的心理问题,我用尊重、平等、激励的方式与其沟通。

及时对他的表现做出评价,让他意识到做什么、怎么做是让人肯定和让人讨厌的。

对于家庭背景所带来的不利于成长的观察因素,在给予适当帮助外,时常讲一些励志故事,让其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上进心。

同时,有意识的地帮其与同学沟通交流接近关系,动员班干部及与他走得近的同学一起和他参加各种活动,让他学会与人友好、愉快相处。

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等问题是导致其自卑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郑裕国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郑裕国并不合作,经过大约四周时间的努力开始接受同学的帮助,并在接下来的
课堂上有了明显变化,开始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作业也主动询问同学,而不在是以往那样直接去抄袭。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

(约4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接着采用激励机制。

在闲聊时得知,郑裕国曾经拿过别人的东西(包括钱),原因是没吃饭肚子实在是饿得不行,回家也是没饭吃。

在强调他这样的行为不正确时,又告诉他,我可以帮助他可以暂时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但是有条件:第一,今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要首先要告诉我,可以向我借钱;第二,向我借去的钱等你有能力了后要还;第三,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

他表示同意。

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

此后,郑裕国同学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
五、辅导效果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辅导,郑裕国在与同学的相处上有了信心。

独立意识、评价能力、学习能力和集体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班级里再没有同学说他会“偷”东西的不良习惯,还全票通过推选他当卫生委员。

他变得愿意与老师、同学谈心,还主动打电话给他父亲,讲述他在学校里的事情。

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欣喜,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并非朝夕之事。

短期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久并伴随一生,仍需观察、追踪、指导。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充分沟通,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制定详
细的辅导计划,以一颗爱心对待孩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及时的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