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
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
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
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
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如“嘎、喵、咯”。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
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
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
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
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
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 故有“仓颉造字”的典故。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番→采田”,“番”谓田中野兽的脚印。
“采”辨别也,象兽指爪。
【原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
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
审,悉也,知审谛也,从宀、从采。
悉,详尽也,从心、从采。
释,解也,从采。
采取其分别物也。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图象向表示声音的字母方向发展,以语音作为主体。
汉字由原始图象向“象、数、理”方向发展,用不同的图象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
“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
“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
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创造出更多的字。
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原文】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如:“明→日月”、“易→日勿→日月”,“旦→日一”(下边的“一”表示“地”,与“☰”卦三阳爻象“天、人、地”相通),“显→日业”(“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日”已上树梢,太明“显”了)。
这些字还可以组成更多的字。
如:“盟→明皿”、“踢→⻊易”、“湿→氵显”、“但→亻旦”……。
造字和易理在这里完全相通,即所谓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维和“阴阳互动”的二分原理。
“数”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无”
和“有”。
没水喝会渴,没东西吃就会饿。
“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
“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
“有”进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数的概念。
“数”向易符方向演变,逐渐从文字中分离,形成八卦,并在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形成《易经》(《连山》、《归藏》、《周易》)。
例如:奇数(一、三、五、七、九)和偶数(二、四、六、八、十)是两组不同性质的数。
若奇数属阳,偶数则属阴。
在《河图》和《洛书》中以“黑、白”或“实心、空心”分别表示。
《易》中用“阳爻、阴爻”(、)表示。
数字“一、二、三”中若按《易》之思维,将“一”
视为阳爻“”,“二”即为“阴爻”,“三”即为“☰”。
按阳爻重叠之原理,将阴爻也重叠,即为“、、☷”。
若再将“、”符号组合,即产生所有的易符。
研究“数”的加减乘除为算术。
研究“数”的“象”,并且以“象”说“理”,这是演绎《易经》了。
汉字中,字根重叠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数理”在造字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
唱→口昌→ckv(“唱”,从口、昌声)
哭→吅犬→kv(“哭”,从吅、狱省声)
噪→口喿→口品木→zkv/zkvm(“喿→品木”,表示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品”三口,评头品足。
)
嚣→页→xvy(“嚣”,从、从页。
页,首也)
土→十一→ti(《说文解字》中,土→二丨,从二,二为阴数,象地。
模糊元码中按直观分为“十一”,与“士→十一”相同。
)
【原文】二,地之数也,从偶。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士,事也。
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
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坏→土不→ht(坏,一说瓦未烧,毁也。
)
【原文】坏,丘再成者也。
一曰:瓦未烧,从土、不声。
圭(gūi)→土土→gtt(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
【原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
以封诸侯,从重土。
垚(yáo)→土圭→ytv/ttt(元码字典)(垚,土高也。
如:尧→垚兀,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
【原文】垚,高也,从三土。
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又如:石→磊,金→鑫,木→林→森,水→淼,火→炎→焱,又→双,人→从→众,乂→爻……。
通常,字根相重表示“多”,三重表示“众”。
“理”是“象、数”的扩展。
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
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上述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音、形、象、数、理”,本质上也是创造汉字的五种基本方法。
兹举一例说明:
“猫→犭苗→犭艹田”字,“犭、屮、田”都属于象形,猫叫声“miǎo”,所以,“猫”声定为“māo”,造字时声部用“苗”字表示。
“苗→艹田”,音通“渺”,意为“田中渺小之草”。
猫可能是在神农氏农业耕种时期,才被人驯养用于对付损害农作物和粮食的老鼠的。
定十二生肖可能要早于这个时期,这也许是猫没被收录的原因。
汉字造字时,若两个重叠表示多。
“艹→屮屮”表示草多,这是汉字造字中“数”的概念。
“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为“可培育的人才”,盖小孩、小苗相象,理则相通。
这样,“苗”字外延就扩大了,这是,“理”的例子。
从“猫”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声、形、象、数、理”五种基本造字方法,并能看到汉字演变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