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计48分)1.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此变化说明西周()A.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B.宗法制进一步完善C.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D.等级制度开始形成2.“中书令、侍中‘佐天子而统大政”佐天子而执大政’,‘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凡军国之务,(侍中)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唐代三省长官决策采取集体形式议事B.尚书省的长官从未参加决策过程C.唐代的集体决策完全排斥了君主意见D.门下侍中与中书令共同参与决策3.伯利克里在雅典公共庆节演剧的时候,给每个公民发放二个欧布尔的津贴,这等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

材料得出的结论是()A.废除民主权力的财产限制B.为竞选公民大会主席拉选票C.促进城邦文化艺术的发展D.缩小公民内部的贫富差距4.据右图所示,1905年和1921年后革命次数出现相似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革命政党的推动B.社会经济的发展C.民主思想的传播D.维新力量的衰落5.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这种见解()A.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B.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C.夸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人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D.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6.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的普及的编年史:
A、完全性
B、详细性
C、神话性
D、人物性
答案:B
解析:《史记》是中国第一部详细性十分明显的编年史,作者以《春秋》为基础,通过附加传说及传闻,形成了自郭璞所著起,比《国语》《传》更为宏大完整的编年史著作。

2.清朝初年,为迎接俄国贡品,在北京成立了专门机构,派出()来
接待
A、军队
B、外交官
C、使节
D、特使
答案:D
解析:清朝初年,为迎接俄国贡品,在北京成立了专门机构,派出特
使来接待。

其中最为著名的特使便是胡宗宪,他曾亲自前往俄罗斯交涉,且签署了“春盆协定”,春盆协定签定后,清朝政府也接受了俄罗
斯贡品,以此结束了清朝与俄国的长达一百余年的僵持状态。

二、判断题
1.宋朝称霸中国,国势实现最广大的辉煌。

答案:正确
解析:宋朝紧贴外部经济文化发展和变化,国势发展到鼎盛,实现了最广大的辉煌。

在其实施的制度和政策下,宋朝资本市场得以发达,民俗学大行其道,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技能有了飞跃的发展,流传了一系列的文学经典,从而开创了安静及繁荣的宋朝文化时期。

2.民国政府推行了抗战斗争,实现了中国抗日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

答案:正确
解析:民国政府积极投入抗战,在中国社会各界激起斗志,改变旧时的局面,建立了新的国家,实现了中国抗日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

民国政府还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推行西学东渐的现代化,并搞建设了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各项事业,使中华民族实现新的历史经历。

考向四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点及历史作用-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向四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点及历史作用-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
(2018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为了交换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自愿缴售给国家的粮食、原料和饲料,应当建立专门的农具和日用品储备。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出自《土地法令》,其目的是完成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B.此建议的实施,成为扭转苏俄国内战争战局的重要因素
C.与新经济政策有关,有利于推动俄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D.其实施背景是粮食供应困难,最终形成了集体农庄生产
【参考答案】
C
【解题必备】全面理解苏(俄)联经济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2

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2

1.1771年,英国作战部大臣帕尔登尼说,“一个大臣,不是受宪法约束的官员,他只能根据国王的指令发布命令。

”这说明,当时英国A.《权利法案》已遭到破坏B.面临封建王朝复辟的危险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权力D.议会立法依然受制于国王2.1881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因出席议会的致辞被篡改,与内阁大臣发生激烈争执不欢而散。

内阁大臣们一个个拂袖而去。

临出门时,他们冷冰冰地抛过来一句话:“君主只能按内阁大臣们的意愿致辞。

因为君主的取责是只能点头,而不能争辨!”此时的英国国王A.无权过问国家政务B.由内阁决定其职责C.无权参与政务决策D.失去对内阁任命权3.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被上院否决,次年议会重提此案,又被威廉三世否决。

以后如此多次,直到1707年作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没有人事任免权B.国王掌控实权C.法案必须有利于国王D.宪政制度确立4.英国有着判例法的传统,权威法院的司法判决可以成为以后类似案件司法审判的依据。

尽管17世纪议会主权原则确立之后,议会制定法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议会制定法仅仅是“补充而不是取代英国的司法判例”。

这表明英国A.司法机构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议会立法权受权威司法机构的制约C.司法依据呈现混乱无序状况D.封建势力依旧掌控国家的权力重心5.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

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

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6.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

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六)(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六)(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历史(六)(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最早存在于战国时期,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对“黄老之学”最早存在于先秦给予了肯定。

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儒家思想受“黄老之学”影响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25.下面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可以反映出当时()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26.据清·叶德辉《书林馀话》卷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27.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军机大臣人皇帝数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28.郑观应在《商务叹》中说:“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29.《申报》针对《上海新报》没有社会新闻的缺陷,将报道侧重点转向社会新闻方面,并不惜代价对重大的社会新闻进行连续报道,以此扩大报纸销路。

这表明《申报》()A.适应社会市场需求B.适应政治斗争需要C.旨在引领社会潮流D.干预司法案例审判30.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

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二)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二)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二)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7·淄博三模,24)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这反映了当时齐国()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答案 C解析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孟子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且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齐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故C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不是要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故D项错误。

2.(2017·山西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 C解析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半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D项错误。

3.(2017·日照三模,25)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

这表明()A.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宋代的宰相仍具有较大的权力且材料体现不出其权势变化与渐进性,故A项错误;宰相并不代表整个士大夫群体,故B项错误;“宰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相权都没有凌驾于皇权之上,故D项错误。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2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 协造”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8.年,《申报》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 万人,至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立郡的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25.隋唐时期,在都城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26.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27.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28.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29.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30.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注意事项:1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考生、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的位置上。

2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再选途其他答案标。

写在试卷上无效。

3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第Ⅱ卷必须用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124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一、选择题:本题共分,共小题,每小题要求的。

1. “乃去其三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面A.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C.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A【答案】“”的做法,去其三面【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AB不符故选;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C;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题干提到的是合史实;D 。

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坚持依法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提示思考《史记》意在说明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 二模试卷(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18届高考历史 二模试卷(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18 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1.《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儒家思想。

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肓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故B 项正确。

答案:B2.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

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A.政府的提倡B.儒学的思辩化C.佛教的传入D.庄园经济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从汉以后成为主流思想。

根据“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的史实,再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 项正确。

B 说的是宋代理学;佛教传人是在西汉末期,排除C;庄园经济的发展对儒学变化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

答案:A3.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

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的强化B.宋明理学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奢侈之风盛行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与宋明理学相反,故C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A 项错误;D 项只是表面现象。

答案:C4.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当时 1400 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由此可见()A.城市发展受社会体例的节制B.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城市D.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己开始出现解析:本题考査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2018年2月11日 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2018年2月11日 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1.《上海县志》记载:“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借’二字之名词亦末成立也。

”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A.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B.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C.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D.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2.“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A.知法懂法B.不谙近代外交C.不顾自身利益D.软弱无能3.仲芳氏在《庚子记事》中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

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

”这一记载A.完全否定了义和团运动B.真实反映了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C.是反动文人对农民阶级的诽谤D.再现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情景4.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如图为德文版《战争在中国1900—1901》中《被城门困住的中国龙》漫画。

该漫画主要揭示的主题是A.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挨打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盲目自大D.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6.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

这种形式的“独立”A.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B.为共和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C.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D.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7.1917年6月10日,美国《纽约时报》上一篇文章写道:“旧制度的闸门已经关闭,军阀横行已成潮流。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3、发过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丁占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4、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5、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七)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七)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七)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长沙一中高考模拟,24)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

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B.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C.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 A解析西周时期分封制下,人口分布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人口流动逐渐加强,具有不同血缘的人口杂居在一起,从而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故A 项正确。

2.(2017·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2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 B解析西汉时期的“中朝”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任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权重”,三公九卿转变成了“外朝”执行机构,属于“位高权轻”,故B项正确。

3.(2018·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这主要是由于元朝()A.行省逐渐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B.巩固地方统治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C.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D.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着行省答案 B解析元朝行省为统治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并不是地方统治核心,故A项错误;元朝疆域空前扩大,相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而言,地方的稳定更具有迫切性,故B项正确;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不适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行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4.(2018·天津部分区一模,3)清朝前期至清末民初,今京津冀均属直隶管辖,是拱卫京师的京畿重地。

1903年,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主要原因是天津( )A.作为“卫所”的军事职能强大B.作为直隶首府的政治功能上升C.开埠通商提高了城市整体实力D.设立了新式学堂成为文化中心答案 C解析“卫所”是明朝时期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A项错误;1903年之前,直隶省会是河北保定而不是天津,故B项错误;天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北京条约》(1860年)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天津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实力,因此在1903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故C项正确;设立了新式学堂成为文化中心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直隶省会迁往天津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4.汉朝“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sǒu)”。

这表明A.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B.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D.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25.从1959年在山西侯马的金大安二年(1076年)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看来,当时的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

这说明A.考古资料可以完全复原历史场景B.宋朝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时期C.山西是当时戏曲的繁荣之地D.宋朝时期舞台戏曲已有相当规模26.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

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

……于是‘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所替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中国古代A.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C.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低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27.清朝乾隆年间,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作者的创作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B.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C.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D.折射出当时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心态2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的消息传到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与英、法等国驻上海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

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咸丰皇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清朝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29.中共北方区委机关报《政治生活》上的一篇评论指出,(1925年)中国国民党自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入以后,“已经走上了一条政治的轨道,已经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了民众的同情与信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显长足的进步,并且与帝国主义、军阀站在绝不相容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材料说明汉代A.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2.“(中国古代农业)尽量利用生产者自发地工作意愿来代替从上而下的监督工作,这里,家庭农场就发挥了特长,因为家庭农场靠家庭成员为劳动力骨干,具有最大最可靠的激励机制,只需最低限度的监督工作。

”作者旨在说明A.家庭经营方式的存在有其必要性B.生产监督对小农生产至关重要C.家庭农场有利于克服小农经济弊端D.家庭经营是最有效的生产形式3.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在官府压制艰难发展D.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4.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

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

这说明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5.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

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

这说明明朝前期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6.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后在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四川省在稻米等传统粮食优势作物之外,形成了棉、桑、蔗、茶、果等专业种植区,甚至一些府县多种植烟草,“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屡见不鲜。

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经济作物获利大于粮食作物D.商品生产结构变化受市场影响7.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A.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C.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8.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

”这说明明代A.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C.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D.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9.清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主要反映了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恶果B.抑商政策的弊端C.清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D.闽广地区的蛮荒10.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

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1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的经济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1.【答案】B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根据材料中“家庭农场就发挥了特长,因为家庭农场靠家庭成员为劳动力骨干,具有最大最可靠的激励机制,只需最低限度的监督工作”可知,我国传统的家庭式的经营方式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生产监督对小农生产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家庭农场就是小农式的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其他经营模式,因此不能得出家庭经营就是最有效的生产形式,故D项错误。

【解析】材料“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描述的是赡创造了墨,并发明和胶法,但因其女婿早亡,未能流传于世的故事,说明了手工技术传承具有不外传的特点,即手工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官府对于私营手工业的干预,也没有体现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以及官营、私营之间的发展情况的对比,故排除A、B、C三项。

4.【答案】C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来看,农业的发展对市镇的兴起有促进作用;从材料“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来看,农业的现状对市镇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市镇的兴起与商帮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6.【答案】D【解析】“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导致专业种植区变化,说明当时商品生产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故D正确;A中已经放弃说法不符合事实;材料中没有比较南北方经济水平,故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二者获利的信息,故C错误。

7.【答案】A【解析】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于是出现了纸币。

明清时期纸币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这说明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商品流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不大,故A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8.【答案】D【解析】材料提到北方地区的棉花转贩四方,转鬻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形成了南北联系国内市场,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运畅通的条件,故C项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解答时注意关键信息“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海禁”政策给民众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即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与封建土地私有制无关,故C正确,A、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

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可知,材料表明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A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的规定,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11.【答案】D12.【答案】(1)表现: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展较快,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

(2)现象:财富主要用于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

政策:重农抑商。

(3)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等)。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

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

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

【解析】第(1)问,由“(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可知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由“上自帝京,远连交广……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可知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展较快。

第(3)问,注意要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