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游戏中如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的自主游戏
浅谈游戏中如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的自主游戏随着新《纲要》的深入学习,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游戏逐渐成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动,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
而理论与实践也证明,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
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伤害身心健康就行了,教师应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在目前的游戏中,有些教师常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希望孩子每一次游戏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他们总觉得孩子在游戏中,这样做不符合生活实际,那样做违反游戏规则。
于是把自己所认识的现实情况一味地灌输给孩子,告诉孩子该怎样怎样玩,游戏成为老师导演的一场戏。
幼儿的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就此被教师剥夺了,从而使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大受挫伤。
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解读者、支持者,实际指导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㈠进行有效的观察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就必须以有计划的观察作为指导游戏的前提,这样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知道幼儿的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
幼儿游戏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样困难,解决了没有,如何解决的,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等,针对不同的游戏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本科毕业论文
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本科毕业论文在幼儿的世界里,游戏是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游戏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世界,发展自我。
本文将从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这一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一、幼儿主体性的内涵及重要性1.幼儿主体性的内涵(1)自主性:幼儿在游戏中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游戏。
(2)创造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的游戏情节和角色。
(3)参与性:幼儿在游戏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4)合作性: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2.幼儿主体性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性,从而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教育过程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3)培养幼儿社会适应性:幼儿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二、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1.创设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发挥的游戏环境(1)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2)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使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1)观察者: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幼儿的亮点和问题。
(2)引导者: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合作者: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
3.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注重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2)注重游戏活动的挑战性: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设置适当的挑战,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3)注重游戏活动的合作性: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经验交流196作者简介:俞丹(1988— ),女,汉族,浙江绍兴人。
主要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很容易忽视幼儿的主体性,表现为教师事事包办代替,超出“主导”他畴。
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
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小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那如何在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呢?一、自由选择,放手游戏游戏中教师往往注重游戏的常规,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孩子,教师为孩子选择游戏主题,替孩子安排角色,给孩子构思情节,为他们选择玩伴,但孩子们却没有完全自主的游戏。
在主题确定上给幼儿选择的余地。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认知程度。
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
活动时可把与各主题有关的材料一一展出,让幼儿自己选择相对应的主题。
依据主题的不同分组,分组后请幼儿讨论怎么玩并自行协商分配角色,教师只在场地划分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二、多样指导,多种处理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
(一)角色参与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
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的该做些什么。
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
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
”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
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二)随机点拔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发挥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对象和角色,掌握游戏规则,与他人进行合作和竞争,并通过游戏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感受。
因此,游戏在幼儿发挥主体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游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对象和角色。
例如,棋类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自主选择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主体性的机会。
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竞争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并与其他玩伴进行合作或竞争。
通过参与游戏,幼儿学会尊重规则、与他人合作,并逐渐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应对失败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幼儿发挥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戏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主体性。
另外,游戏体验带给幼儿成功和失败的感受。
在游戏中,幼儿可能经历胜利和失败的时刻。
成功的游戏体验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尝试的动力。
而失败的经历则促使幼儿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反馈,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进一步发挥主体性。
最后,游戏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机会。
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行为展示自己的意愿和主张,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例如,幼儿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游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尝试各种可能性,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游戏在幼儿发挥主体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主选择、规则意识、合作竞争、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以及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机会,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体验,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和机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优秀范文参考】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埃里克森的关于人格成长的八阶段理论,在教育界甚至是社会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其所阐明的幼儿期(3-6岁)也就是学龄前时期是一个人主动与内疚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的主动探究受到了鼓励,那么他的自主性就会形成,将来为形成一个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讥笑,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失去信心,对于将来的生活只会固步自封,失去主体性。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同样对本文所讲的游戏中儿童主体性的发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幼儿时期是儿童创造力的启蒙时期,在儿童游戏中多见的是角色扮演类的活动。
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游戏中所创造的场景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表现自己。
幼儿教育注重的的是幼儿自主性、独立性、主体性的发挥,角色游戏中教师作为儿童成长的领导者,应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下面,本文作者将从具体的方面对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进行阐述。
1 游戏在幼儿主体性中发挥的作用1.1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主动的去学习。
教育知识理论曾深刻的探究过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动物是消极的适应社会,而人是主动的适应社会。
幼儿同样的在对外界的新生事物也有主动探索的好奇心,好奇心促使幼儿求知欲的产生。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主动的扮演角色,并且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作出适当的反映。
长久的习惯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新东西,促使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笔者在实际的一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动物本身,增加对动物种类的熟悉度,由于幼儿的年龄过小,先组织儿童通过视频观看动物,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并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竞猜。
通过此游戏既娱乐了儿童,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1.2 游戏中的参与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
学期教育中,一般都会创设许多新的环境、模拟许多游戏的场景,能够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根据自己的记忆力想象力发挥。
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作者:王丹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3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8-02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自觉、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
一、关于幼儿教育活动主体教学活动由学生、教材(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游戏的内容)、教师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有人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教材的“化身”,所以,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我认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设计、发动、组织与指导,是教师工作的一种职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但“教师主导作用”并非“教师主体”。
教师是教育教学本体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不能把主体性作用关系与主体实体关系混淆。
关于教师是教材的“化身”问题。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实质认识的是教材,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
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
二、关于幼儿主体性培养1.激发兴趣,增强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部动力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我们在主体性培养中力求让孩子参与活动,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形成明确的目标和主动参与的心理需求。
我们注意观察某一阶段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然后尽可能创造重要条件让他投入其中,亲身感受其中乐趣,不知不觉学到了许多东西。
浅谈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doc
浅谈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游戏,是幼儿内在需要的自主自发地活动,因为幼儿的主体性,可以在游戏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
现在,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游戏活动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无论是集体教育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我们都遵循着“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组织、指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那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呢?一、了解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积极与否,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来源于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即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因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 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注意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什么东西玩,从而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个性特征、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问题。
我发现幼儿特别爱玩气球,对于有的气球为什么会飞到天上非常感兴趣,还讨论猜测,有的说是风吹走了,有的说是孙悟空施魔法了,对于幼儿的表现,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围绕空气这一幼儿未知知识点进行收集资料,一起探讨,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空气的探索性游戏活动。
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小实验,共同探讨空气的流动现象、空气的热胀冷缩,会飞的气球充的是氢气等等,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浓厚,十分投入,就连平时活动不积极的幼儿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取决于教师创设的环境,实践中我从三方面来进行操作:(一)多样性的开辟游戏场地。
室内室外都充分利用,室外的水池、沙地、草地,配备有农具、美工用具等材料,楼梯的过道有四季墙,小商店,宠物家,室内丰富的区域设置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幼儿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
浅谈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地位的发挥【摘要】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身心发展和创造能力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
所谓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
【关键词】角色;游戏;主体;地位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能促进发展幼儿的集体观念,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融入了想象的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正确的指导,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
其本质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性)。
但是,在平时的角色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现象:1、不了解幼儿的游戏心理,对孩子的游戏更多的时候是采取的放任自流或干涉太多;2、没有掌握角色游戏的特点,指导上不得法,失去了指导意义;3、指导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整体性;4、在指导策略上没有加以推敲、斟酌,没有保证指导行之有效。
当前的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1 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尤其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组织者,控制着整个游戏活动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幼儿常处于被动的角色,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每次的集体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带幼儿到各个区角去玩角色游戏,之前教师总是将孩子们安排好,没有按幼儿的意愿、兴趣、经验和能力来进行。
而是在游戏中强调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强迫幼儿根据自己的思维走,硬性地规定幼儿的游戏角色,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2 教师忽略了角色游戏本身的价值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往往局限于将游戏看成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忽略了儿童游戏自身的价值。
教师强调每一种游戏都必须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学到什么,而不是让儿童在自身的体验、感受和生活经验积累中成长;强调让游戏充分成为教育的手段,机械片面追求将教育内容镶嵌在游戏中,而不管游戏自身内在的规律。
放手,让游戏更自主——浅谈游戏中教师角色转变与幼儿自主性发挥
放手,让游戏更自主——浅谈游戏中教师角色转变与幼儿自主性发挥摘要: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特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以快乐和满足为目标,自主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自主游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与认知方式,它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他们的本性得到了自由的表达,同时他们也展现出了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和人格建构的全面发挥。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对其一生都会有积极影响。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自主精神,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游戏观念和行为,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以促进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
关键词:游戏;自主;放手尽管教师积极支持幼儿的游戏,创造游戏情境,提供游戏材料的支持,但在教师准备游戏的过程中,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许多游戏实际上成为了教师引导幼儿表演的工具,这种情况长期存在,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发挥。
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游戏活动资源。
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游戏的束缚,为幼儿提供挑战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掌握游戏的主导权,从而全面促进他们的成长。
自主精神就是一种主动学习、自我表现与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能力,它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知识并学会如何处理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自主精神,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游戏观念和行为,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更加自主地发展。
一、从“教师预设游戏主题”到“幼儿自主创设游戏内容”在游戏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常常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耗费大量时间去推测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经验,例如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通常更喜欢娃娃家游戏,因此每个班级都创造了娃娃家游戏的情境,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为娃娃喂饭、烧菜,而游戏情节则往往相对单一。
大班幼儿则喜欢看动画片和看电影等其他娱乐活动,因此他们更多地选择在家里玩,这就导致幼儿户外活动少了很多。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
在幼儿教育中,能否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充分贯彻实施,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幼儿的特点、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
从客观上来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我们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成功的。
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并作出反应。
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认真参与,有的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和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是教育的主体。
相反,这是他们能动性的表现。
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实现。
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主体教育的观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识,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幼儿主体性也必须而且只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它必须从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准备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幼儿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研究幼儿如何学习、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再研究教师如何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大成效,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析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验 和 知 识 从 而 发 挥 他 们 的主 体 I生 由此 可见 创 设 开 放 性 的游 戏 环 境
, ,
本 身 的 吸 引 力 而 并 非外 在 于 活 动 的 其 它 东 西 如教师 的 奖 赏 幼 儿 的
, ,
。
主 动 陛是 内在 的游戏动 机 的具 体 表
现
。
游 戏 材 料 相 互 借 用 幼 儿 根 据 自己 的需 要 去 其 他 游 戏 角 里 寻 找 材 料 游 戏结 束 后 再 放 回 原 处 这 规
, ,
一
。
体 性 的 个 重 要 条 件 就 是 :教 师 必 须 改变传统 的 僵化 的 单 的 成 人 化 的 审美 情 趣 指 导 方 式 和 评 价 标准 用 孩 子 的 眼 睛去 看 用 孩 子
一 一
、
、
、
、
“
。
,
形 极 强 的 吸 引 了 幼儿 注 意 力 让 幼
,
,
热 闹纷 繁 的景 象
,
对
幼 儿 由 于 不 受 材 料 的 限 制 表 现 出极 大 的 创 造 性 每个 游 戏 区 不 再 是 单
。 。
,
让 幼 儿 在 游 戏 活 动 中体 现 主
孩 子 来说 小 小 的箱子 充满 了 神秘 / 感 老 J ifi ~l 通 过 魔 箱 里 变 出来 的 图
,
个 的 孤立 的 而 是互 相融合 互 相 联 系 幼 儿 的游 戏 活 动 呈 现 出 片
。
、
,
,
一
。
、
…
…
、
,
,
来 他 们俨 然 成 了 i J v J , 实 验 家 和 探 索 家 在 自主 实 验 和 探 索 后 兴 奋 地 将 他 们 的 自主 发 现 争 先 恐 后 的告 诉 老 师 此 时 的幼儿 已 经 真 正 成 为 了游 戏活 动 的 主 人 他们 的 主 体 性 在 活 动 中得 到 了 充 分 发 挥 老 师 们 也 从 中深 深 地 体 会 到 : 兴趣 是 主体作 用 发挥 的 源 泉 也 是 主 体性 发展 的最 基 本 条件 幼 儿 在 兴 趣 的驱 使 下 保持积极 主 动 的精神状 态 活 动效果 才 是 最 好 的 只 有 形 成 这 样 的学 习 过 程 幼儿 才会乐 于 尝试 敢 于 思 考 对 问题 有 独 到 的见 解 并 通 过 动手 操 作 去 发 现 和 解 决 问题 教 师要 善 于 引 发 幼 儿 内在 的
如何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中班户外自主游
如何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中班户外自主游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230000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户外的游戏环境使幼儿更能解放天性,身心愉悦地投入到游戏中,但是往往幼儿真正做不了游戏的主人,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规则以及玩法都是教师已经预设的,本次研究从当今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现状出发,立足《指南》,根据幼儿主体需求,以中班户外自主游戏《圈圈乐,我快乐》为例,从游戏主题的自主制定、游戏玩法、布置游戏场地、策划游戏规则、开展游戏过程等方面逐步挖掘幼儿主观能动性,诠释如何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主体性,幼儿引言:主体性的发挥是幼儿自发的内在动态,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方便带班需求,掌握游戏秩序,往往会控制幼儿游戏的状态。
如何体现户外自主游戏中“自主”二字,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地位,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解放幼儿的双手是长期以往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一、幼儿主体性发展现状主体性是指活动对象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是幼儿自身的内在特性,是根据兴趣需要和自身发展水平支配自己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内在需求。
在当今新的教育政策引导下,有的教师为了控制活动秩序,提高带班效率,在游戏过程中直接替幼儿选择游戏材料,或者由于游戏材料的有限,将幼儿强行分组几人玩一份材料;为了方便自身在场地活动的自由,教师会指定游戏场地;有些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为了使游戏达到满意的效果,对游戏内容、游戏规则以及幼儿的人数进行干涉,甚至直接替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指令来进行游戏,没有任何创新意识。
教师控制秩序,强行干预幼儿,在这过程中的幼儿学会了“察颜观色”、循规蹈矩地进行游戏,教师是游戏的仲裁者,幼儿是执行者,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浅谈游戏规则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正 确 地 看 待 上 面 的 问 题 , 我 们 就 不 难 回 答 这 个 问
从 任 幼 能 够 保 证 活 动 的 和 谐 有 序 。 — — 这 是 成 』 站 题 , 辩 证 的 观 点 来 看 , 何 事 情 都 有 规 则 可 言 , 儿 的 、 和 “ 成 教 育 的 角 度 上 看 待 规 则 问 题 的 , 则 游 戏 也 是 如 此 。 养 规 首 先我 们要 清 楚 地认 识 到 游 戏 是 内部 动 机 、 接 动 直
一
活 在 社 会 群 体 中 . 适 应 社 会 , 必 须 遵 守 一 定 的 行 为 要 就 规 则 看 来 我 们 不 能 用 “ 对 与 谁 错 ” 简 单 方 式 判 别 两 谁 的
、
自主与 规则 谁 重 要?
自 规 则 笼 统 的 说 是 指 幼 儿 所 要 遵 循 的 行 为 规 则 , 是 者 的 重 要 性 , 主 和 规 则 对 于幼 儿 的 发 展 都 有 着 不 可 忽
■
游 戏 规 则
维普资讯
与
幼 L自 主 性
的 发 挥
所 谓 “ 主 ” 简 而 言 之 就 是 幼 儿 是 自 己 的 主 』 幼 自 , 、
●
石 文 华
儿 在活 动 中 , 照 自 己的 主体 地 位 , 定对 活 动 材料 、 按 决 伙 伴、 内容 的 选 择 , 定 对 待 和 使 用 活 动 材 料 的 方 式 方 法 , 决 从 而 使 周 围 环 境 中 的 』 与 事 物 按 照 作 为 活 动 主 体 的 幼 、
3 4 养, 幼儿对初步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认同和内化. 也直接
儿 集 体 教育 的秩序 的维 护 , 其 在 』 数 多 的班 尤 、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开发各种认知和运动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首先,游戏中的幼儿主体性发挥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解决问题、制定游戏规则、与其他玩伴进行协商等,这些都需要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当幼儿在玩积木游戏时,他们需要自己思考如何拼凑积木,如何使积木稳定等,这些都是需要他们独立思考的问题。
其次,游戏中的幼儿主体性发挥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不同的游戏玩法、参与不同的游戏活动。
通过自主选择,幼儿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例如,如果一个幼儿对角色扮演游戏特别感兴趣,他可以选择参与这样的游戏活动,并在其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这样的自主选择能够让幼儿感到自己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此外,游戏中的幼儿主体性发挥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探索和发现新的东西。
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会积累各种经验和知识,并且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例如,在玩沙子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索各种沙子的性质和用途,他们可以用沙子堆房子、造形状等。
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幼儿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成人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成人在幼儿的游戏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提供适当的材料和环境,给予鼓励和表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在游戏中,成人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并且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支持与引导,成人可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
浅谈教育活动中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浅谈教育活动中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中也有同样的论述。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不断地探索并企图理解周围的事物。
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逐渐建立分化的和理解的认知结构。
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教师传递给儿童,而是出字儿童本身,这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
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到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而后在教师的指导,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可见,教育活动中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何等的重要。
很久以来,幼儿园一直强调集体教育,忽视个性教育,强调执行刻板的作息时间表,忽视宽松环境的创设;强调课堂教育,忽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模式,往往容易把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幼儿的思维被禁锢了,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被限制了。
这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格格不入的。
不转变这一陈旧的思想观念,不改变这一呆板的教育模式,培养开拓型人才将是一句空话。
从这一视角看问题,我们更能感觉到活动中幼儿进行、主动性的哈会是多么重要。
因为它是整个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向现代化转变的根本体现。
《规程》和《新纲要》的精神实质也正在于此。
我们要把教育的目标和儿童的发展目标真正地统一起来,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
当我们面对幼儿群体的时候,也看到了每个幼儿不同的个体。
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就需要每个幼儿的积极参与、积极活动和积极思考。
那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首先,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儿童发展无疑有自身的规律,但教师遵循规律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给幼儿的发展以正确的导向。
美国的教育方式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他们更多强调儿童的个人积极性。
但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是说教师不用教。
他们也认为,脱离教师的主导,单方面强调幼儿个人积极性是不适宜的。
只有在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
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姓名:张丽美学号:专业:学前教育年级:指导教师:陈明芳完稿日期:目录写作提纲 (3)内容摘要 (4)关键词 (4)正文 (4)一、绪论 (4)二、本论 (4)(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4)(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5)(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6)三、结论 (7)参考文献 (8)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写作提纲1 绪论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
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二、本论(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三、结论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和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和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
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
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在游戏中贯彻幼儿主体性原则
在游戏中贯彻幼儿主体性原则【内容提要】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由于幼儿的主体自我意识比较差,活动的目标意识不很强,因而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更应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以及游戏的安全性、趣味性、积极主动性、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探讨如何在游戏中贯彻幼儿主体性原则的。
【关键词】游戏主体性【正文】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
从繁华的都市到纯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时随处可看到孩子们在兴致盎然地做各式各样的游戏,杰克曼①(美)指出:游戏在给予幼儿快乐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创造、发明、学习世界的机会。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以教育规章的形式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游戏中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幼儿主动活动,确保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最本质的特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体,其最基本的成分是人的自信心、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最核心的成分是创造性。
人的主体性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培育人的主体性,也正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那么,具体到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在游戏中贯彻幼儿主体性原则呢?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首先,组织实施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的年龄班,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其难度应适中。
如“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情节比较贴近生活,易被幼儿接受,适合小班幼儿。
中、大班幼儿竞争意识明显发展起来,尤其是大班幼儿想象、注意、思维力有了较大飞跃,简单的情节、玩法和角色关系已不能吸引他们,必须提高难度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应为中、大班幼儿选择竞赛成分较大的游戏,如“蚂蚁搬豆”、“节节高”等。
另外,在确定幼儿游戏的目标时,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提出切实可能达到的目标,不可超越幼儿现实的发展阶段,好高骛远,让幼儿“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这样会使幼儿因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降低对游戏的兴趣。
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智力、体力、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全面培养和教育活动,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教育中,主体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幼儿的主体性意味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发展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学习,这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并分析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主体性的理论基础主体性的概念最早在西方教育学中提出,它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主体性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主体,具有自己的想法、兴趣和需求,有能力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在他们对于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中。
二、主体性对幼儿的意义1. 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参与,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通过主体性,幼儿能够主动学习,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认知、语言、情感等多个方面。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幼儿的主体性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幼儿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们个体的自主发展,也包括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1.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者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包括游戏、探索、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2. 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教育者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幼儿有机会自主选择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教育者也应引导幼儿在自主行动中逐渐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3.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育者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角色游戏的作用[内容摘要]:幼儿现在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我们作为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
让幼儿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
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
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要体现幼儿教育中的幼儿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体性教学活动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
幼儿园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陈鹤琴老师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更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
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体现。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教师“让”他们成为主体,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我们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成功的。
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并作出反应。
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是认真参与,有的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和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是教育的主体。
相反,这是他们能动性的表现。
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
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
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
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
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
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那一次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
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
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
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
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
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
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
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
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
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
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
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
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
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教师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
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
等等,每次的游戏环境创设时,教师总是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布置新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
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
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
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
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
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
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
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