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入门培训
测量系统分析入门培训
须改进
第26页,此课件共27页哦
谢谢大家!
第27页,此课件共27页哦
第7页,此课件共27页哦
实际值
测量值
观察到的产品变异
测量系统准确度
准确度:平均值 观察值 = 主值 + 测量偏差
实际值
m总量 = m 产品 + m 衡量
第8页,此课件共27页哦
测量值 测量偏差
测量系统的精确度
精确度:变动性
观察到的变动性 = 产品变动 + 衡量的变动
实际值
测量值
2 总量
=
2 产品
第19页,此课件共27页哦
主值
检查员 A 检查员 B
检查员C
检查员 A
Operator B
检查员 B 检查员 C
Operator A
Operator C
Reproducibility
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计算:
再现性的标准差估计值
o =(Xmax-Xmin)/d
*
2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AV1=5.15
第11页,此课件共27页哦
偏倚
偏倚是对同样的零件的同样特性,真值(基 准值)和观测到的测量平均值的差值。
偏倚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的测量。
偏倚
第12页,此课件共27页哦
测量系统平均值
基准
确定偏倚
1)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不到 ,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据的生产零件,指定其 为偏倚分析的标准样本。在工具室测量这个零件n≥10次,
试验 2 3
K1 0.8862 0.5908
%EV
测量系统分析(MSA)实操应用培训
判断稳定性
根据控制图及统计量判断 测量系统是否稳定,若存 在异常波动,则需要进行 调整或改进。
偏倚分析
确定基准值
选择一种高精度、高稳定 性的测量方法作为基准, 获取测量对象的真实值。
计算偏倚
将测量系统的测量值与基 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偏倚 量及偏倚百分比。
判断偏倚
根据偏倚量及偏倚百分比 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存在偏 倚,若偏倚过大,则需要 进行校准或调整。
MSA在成品检验中的应用 通过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的 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和行业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和企业声誉。
案例三
MSA在生产设备验证中的应用
01
通过对生产设备的验证和确认,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为
医疗器械的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MSA在生产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02
利用MSA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确保生
引入先进测量技术
加强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持续改进测量系统 性能。
提高操作员技能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技能评估,提高操 作员的测量技能和意识。
完善数据分析和改进流程
关注行业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适 时引入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提高 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05
MSA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分享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量具改进
如果%GR&R过高,可能需要改 进或更换量具,以提高测量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
操作员培训
如果再现性成为问题,应加强对操 作员的培训,提高其使用测量设备 的技能和一致性。
测量程序优化
优化测量程序和方法,减少测量误 差和不确定性。
持续改进方向与目标
持续关注量具性能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计划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使参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工具,包括测量系统评估、测量系统盲测、稳定性分析等内容,从而提高公司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二、培训对象1. 公司测量部门的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2. 具有一定测量系统基础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1. 测量系统基础知识梳理(1)测量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3)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4)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2. 测量系统评估方法和工具(1)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工具概述;(2)不同评估方法和工具的适用范围和特点;(3)Gage R&R(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4)Gage Linearity & Bias(线性与偏差)分析;(5)Gage Stability(稳定性)分析。
3. 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公司实际测量系统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深化对测量系统评估方法和工具的理解和应用。
四、培训方法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授课、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和实际演练等环节。
1. 授课:由专业讲师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介绍各种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原理和应用;2. 案例分析和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参训人员与讲师共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工具的理解;3. 实际演练:设置实际操作环节,让参训人员亲自操作和应用各种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工具,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预计为期3天;培训地点:公司内部会议室。
六、培训安排1. 第一天:上午:公司测量系统基础知识梳理;下午:测量系统评估方法和工具介绍。
2. 第二天:上午:Gage R&R(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下午:Gage Linearity & Bias(线性与偏差)分析。
3. 第三天:上午:Gage Stability(稳定性)分析;下午: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经典详细的MSA培训资料
• 1.相对好的MSA: • 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足够: 1/10法则,仪器公差、变差分十份 • 2.MSA变差由普通原因引起,不能由特殊原因引起。 • 普通原因: 具有稳定的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许多变差的原因,即处于统
计受控状态。 • 特殊原因(可查明原因): 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
• 普通原因: • 不可避免的原因,如: 转速、原材料材质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化 • 同一卡尺、同一人测量零件,一个测3次,每次误差 • 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测量相同产品数次,短期内测量的差异。
• 特殊原因: • 未按操作规程作业、设备坏了、换人、材料混批、量具未准备所造成的
变异。
❖ 好的测量系统:
❖
对产品控制:
一、基础篇
❖前 言 ❖ 企业经常会用到数据进行管理,没有数据就
没有标准,也就没有管理,如不能用数据表示我 们所知,那么我们对他所知不多,所知不多将无
法控制它,那就要靠运气了!
❖ 1.1测量的用途:
❖ 1.测量是对制造过程进行调整的决定的依据
❖如: 注塑工序的一个关键尺寸,用X-R图,有控 制点,超出异常则调整
❖ 2.过程会出什么错?
❖ 一般用FMEA与效果分析的一个结果去了解过程会出什么错?
❖ 如注塑产品:外观不合格、留痕、尺寸等
❖ 3.过程正在做什么:
❖
注塑温度、时间—过程是否稳定
❖ 通过首检、专检了解尺寸是否在控制之中,---通常的检验
❖
检验—使我们确认过程是否稳定
❖ 我们把检验作为一个过程来管理
❖ 他的输出----决定
較小的偏倚
基准值
較大的偏倚
基準值
量测平均值 (低量程)
量测值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1]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培训教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测量系统的根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测量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准确可靠的测量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改良生产工艺至关重要。
2. 测量系统简介测量系统是一种用来获取和记录物理量或特征的工具或装置。
它由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操作人员组成。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改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量系统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有:•准确性•灵敏度•稳定性•可重复性•可靠性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3.1.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可以直接读取物理量或特征的值的测量方法。
例如,使用卷尺测量长度。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一些相关的物理量或特征,并利用数学模型来计算所需测量量的值的方法。
例如,使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体积。
3.2. 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例如仪器的偏差和漂移。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来减小。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无规律因素引起的,例如测量人员的操作不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屡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
3.3. 测量系统能力分析测量系统能力分析是评估测量系统是否能满足特定要求的方法。
常用的测量系统能力指标包括准确度、重复性和再现性。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使用相同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程度。
再现性是指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使用相同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程度。
常用的测量系统能力分析方法有测量偏差分析、方差分析和误差分析等。
4. 测量系统改良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发现测量系统存在问题或不满足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改良:•校准仪器,减小系统误差•优化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培训测量人员,提高操作技能•控制环境条件,减小随机误差5. 结论测量系统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改良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
MSA培训(完整版)
间差异构成再现性,只有当测量高度自动化,
人
操作仅需按一下开关,这项变差为零。
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 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 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操作者C
2024/8/12
操作者A
操作者B
例题
❖ 现有硬度为5.0(真实值)的材料. ❖ 方法1得到的测量值是 :
3.8, 4.4, 4.2, 4.0 ❖ 方法2得到的测量值是 :
是指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到最小可检出的单位。 ※测量刻度应为产品规格或过程波动的十分之一。
差的分辨率
1
2
3
4
5
好的分辨率
2024/8/12
1
2
3
4
5
测量仪器分辨率
(测量仪器的分辨率必须小于或等于规范或过程误差的10%)
测量仪器分辨率可定义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 看看下面的部件A和部件B,它们的长度非常相似。测量分辨率描述了 测量仪器分辨两个部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的能力。
零件的标准偏差/ 总的量具偏差* 1.41. 一般要求它大于5才可接受
2024/8/12
3.真实值
某一物品理论上的真实值或参考值。
4.偏倚(Bias)
测量值平均和真实值的差异。
仪器 1 偏倚
真实值
仪器 2 偏倚
仪器 1
2024/8/12
平均值
仪器 2 平均值
测量数据五种类型
偏倚
被测量的产品的特性值、过程参数等。它们 的变化会影响偏倚。这个变差是我们最关注 的,测量系统对它们越敏感越好。
2024/8/12
计算偏倚举例
某标准件,已知值为25.4mm,某机械检查工用精度为 0.025mm的游标卡尺测量10次,测量结果如下:
测量体系培训资料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备使用前的检查
在使用前,检查测量设备的状态和精度。
设备校准
确保测量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 准和维护。
设备使用记录
记录测量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便进行质量追 溯和数据分析。
测量操作的执行
操作人员培训
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测量设备的操作和 维护。
操作过程控制
确保操作过程符合测量计划和质量要 求。
操作记录
结果反馈与改进
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并根据 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04 测量体系标准与规范
国际测量标准与规范
国际计量局(BIPM)
国际计量局是负责制定国际测量标准与规范的权威机构,其制定的国 际计量法规和规范被全球广泛采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制定了一系列测量标准与规范,涉及长度、质量、时间、电流、 温度等领域。
将测量结果与预期结果、历史数据或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 较,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结果分析
对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
改进措施实施
根据结果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测 量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持续监测改进措施的效 果,确保改进目标的实现。
06 测量体系案例分析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各国标准化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涉及各个领域的测量技术 要求和操作规范。
行业测量标准与规范
行业协会和组织
各行业协会和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发 展需要,制定适用于本行业的测量标 准与规范,以确保行业内的测量结果 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专业技术委员会
各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领域的 测量标准与规范,如机械、电子、化 工等领域。
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程
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程1. 简介本文档介绍了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MSA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它在质量管理和数据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培训目标本培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员对MSA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员将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全面了解MSA的概念、原理和实施步骤。
1.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和应用MSA方法的质量管理人员、数据分析师以及与测量系统相关工作的人员。
无论您是在制造业、生产环境还是服务行业工作,都可以通过本课程提高对测量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培训内容本培训课程共包含五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都涵盖了特定的主题。
以下是每个模块的简要介绍:2.1 MSA概述本模块将介绍MSA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学员将了解测量系统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利用MSA来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2 MSA方法本模块将详细介绍MSA方法的步骤和技术。
学员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MSA方法,并了解数据收集、计算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2.3 MSA工具本模块将介绍常用的MSA工具,如控制图、方差分析等。
学员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能力。
2.4 MSA案例分析本模块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员将学习如何分析和解释MSA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2.5 MSA实践操作本模块将进行实践操作,学员将亲自操作和应用MSA方法和工具。
通过实践操作,学员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MSA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3. 培训方式本培训课程将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理论讲解:授课老师将详细讲解MSA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案例研究:学员将参与实际案例的研究和讨论,从中获得实际应用的经验。
•实践操作:学员将进行实践操作,亲自操作和应用MSA方法和工具。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课件
第六版
MSA
6
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
• 测量系统分析(MSA)
–MSA用于分析测量系统对测量值的影响 –强调仪器和人的影响
• 我们对测量系统作分析,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统计 特性的量化值,并与认可的标准相比较
第六版
MSA
7
MSA总目标
• 测量的不确定度
a.仪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b. 系统具有有效的分辨率?
–是否具备不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稳定性? –统计特性是否在期望范围内具备一致性,并为过程
分析或过程控制的接受?(满足测量的目的?)
第六版
MSA
15
测量系统变差源
测量过程的构成因子(S、W、I、P、E)及其相 互作用,产生了测量结果或数值的变差。
第六版
MSA
17
测量仪器如何影响测量结果
• 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小于规范值 • 测量仪器的种类,如尺,卡尺 •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偏倚和线性 • 重复性和再现性 • 稳定性
第六版
MSA
18
材料、方法、人员如何影响测量结果
• 材料:
• 方法(程序): • 人员:
第六版
MSA
19
测量值并不总是精确的
测量系统的影响 –确保搬运、保护和储存 –对测试用的硬件和软件作保护,以防止调整不当
第六版
MSA
25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 4.11.3
–记录必须包括员工自备量具 –在检查量具时,必须记录其条件和实际读数 –如果有可疑的材料已被装运,应通知顾客 –确认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被顾客所批准。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
计量型测量系统评价
稳定性 偏倚 线性 重复性和再现性(R&R)
稳定性(Stability)(漂移)
基准 值
基准 值
基准 值
时间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 同一基准或零件的相同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的总变差。稳定性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
确定稳定性的指南
1)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该 样品不可获得,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据生产零 件 ,指定其为稳定性分析的标准样本。对于追踪测量系 统稳定性,不需要一个已知基准值。 具备预期测量的最低值,最高值和中程数的标准样本是较 理想的。建议对每个标准样本分别做测量与控制图。
σr= [max(xi)-min(xi)]/d2* , 这里d2*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
如果GRR研究可用(且有效),重复性 标准偏差 计算应该以研究结果为基础。
6)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 偏倚=观测测量平均值-基准值
σb= σr /(n)1/2 t=偏倚/ σb 7)计算偏倚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取95% [偏倚± t1-α/2 (v) σb d2 /d2*] 其中参数d2 、d2* 、v 可查书上附录C或
A 具有最佳准确度 B 具有最佳精密度 C 的准确度好于B 比较A和C的表现
理想的测量系统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 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 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 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 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
t1-α/2 (v)可从标准t分布表中查到 8)判断置信区间是否包括0,如果0落在置信区间内, 偏倚在α水平是可接受的,如果0没有落在置信区间内, 偏倚在α水平是不可接受的。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
测量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测量设备
用于获取测量数据的设备,如 计量器、仪表、传感器等。
操作人员
负责操作测量设备的人员,需 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测量程序
描述如何操作测量设备和获取 测量数据的程序和方法。
环境条件
测量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 温度、湿度、压力等。
测量系统的关键特性
精度
测量系统对被测量的接近程度 ,包括重复精度和偏移精度。
案例二:应用不确定度评估测量系统的误差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不确定度是一个用于评估测量系统误差的指标,它表示测 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应 用不确定度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测量系统的误差范围。在 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和标准 偏差等方式,降低误差并提高测量准确度。此外,我们还 可以应用不确定度矩阵和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进一步评 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
根据记录的验证数据,分析误差的分布和 趋势,判断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概念的引入
介绍可靠性的定义和指标,如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故障率等。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根据测量系统的特点和组成,建立相应的可靠性模型。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通过实际运行和维护记录,收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数据。
案例四:应用创新技术改进测量系统的性能
总结词
创新技术可以改进测量系统的性能,提高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创新技术不断涌现。 我们可以应用新技术如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 来改进测量系统的性能。例如,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我 们可以实现自动化、高精度和快速测量。通过人工智能 技术,我们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提高 测量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实 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测量系统,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
测量系统分析综合培训
测量系统分析综合培训一、介绍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对测量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测量系统分析综合培训旨在帮助参与培训的人员了解和掌握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该培训将介绍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测量系统分析工具进行评估和改进。
参与培训的人员将学习如何识别测量系统误差、评估和优化测量系统的能力,并针对具体的测量系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培训内容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测量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测量系统分析的目标和意义•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测量系统能力评估•测量系统稳定性的评估方法•测量系统准确性的评估方法•测量系统可重复性的评估方法3. 测量系统误差识别•偏倚误差的识别和分析•精度误差的识别和分析•线性度误差的识别和分析•分辨率误差的识别和分析4. 测量系统改进措施•根据误差来源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提高测量系统可重复性的方法三、培训目标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学员将能够:1.理解测量系统分析的概念和目标。
2.掌握测量系统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估方法。
3.学会识别和分析测量系统的偏倚误差、精度误差、线性度误差和分辨率误差。
4.能够针对具体的测量系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测量系统的能力。
5.培养分析和解决测量系统问题的能力。
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培训讲师将通过授课的方式详细介绍测量系统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训讲师将帮助学员理解和应用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讨论互动:培训期间将安排学员间的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参加要求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具备一定的测量知识基础,了解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测量过程评估和改进感兴趣,并有意愿提升自身测量系统分析的能力。
六、总结测量系统分析综合培训旨在帮助参与培训的人员了解并掌握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程
国家认可的 校准机构
企业的校准 实验室
生产现场
检测设备 制造厂
22
追溯性:
通过应用连接标准等级体系的适当标准程序, 使单个测量结果与国家标准或国家接受的测 量系统相联系。
23
使用一个可追溯的标准以提供: — 比较的共同点 — 测量系统有效性 — 测量系统准确性评价 — 解决零件间的冲突 — 最直接的验证指导
24
可追溯标准的局限:
在破坏性测试中很难使用 有些产品特性和过程结果无确定行业或国家标准 有些测试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 在设计和开发、合同评审和APQP期间讨论这些局限性.
25
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MSA) ◦ MSA用于分析测量系统对测量值的影响 ◦ 强调仪器和人的影响
我们对测量系统作分析,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统计特 性的量化值,并与认可的标准相比较。
20
测量系统数据分析和使用
用测量系统所收集的数据用于: ◦ 控制过程 ◦ 评估影响过程结果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利用数据分析,增进对测量系统中因果关系和对过程的 影响的了解
把注意力放在测量系统上,以获得重复性和再现性
21
标准的传递/溯源性: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公司标准 测量结果
国际实验室
30
评价测量系统的关键注意点
➢ 盲测法 在实际测量环境下,在操作者事先不知正在
对该测量系统进行评定的条件下,获得测量结果。
➢ 向传统观念挑战 长期存在的把测量误差只作为公差范围百分
率来报告的传统,是不能面临未来持续改进的市 场挑战。
31
测量值变差来源
测量过程的构成因子(S、W、I、P、E)及其相互 作用,产生了测量结果或数值的变差。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
培训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公司安排,确定培 训时间
03
培训时间表:制定详细的培训时间表,包括课 程安排、讲师安排等
02
培训周期:根据培训内容和学员接受程度,确 定培训周期
04
培训周期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周期进 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培训计划和实施 步骤
培训实施和监督
01
02
03
04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
测量系统分析(MSA):对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精确性 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精确性(Precision):测 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Repeatability):同一 操作者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
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性。
方差(Variance):测量结 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线性(Linearity):测量结 果与样品的实际值之间呈线
考
测量环境
测量仪器:如温度 1 计、压力表等
测量对象:被测量 2 的物体或现象
测量方法:如直接 3 测量、间接测量等
测量环境条件:如 4 温度、湿度、气压
等
测量人员:负责操 5 作仪器和记录数据
的人员
测量结果处理:如 6 数据处理、误差分
析等
测量人员
01
02
03
04
测量人员需要具 备专业知识和技 能,能够正确使 用测量仪器和设 备。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
Contents
目录
01.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02.
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 分
03. 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
04. 测量系统的性能评估
05. 测量系统的改进方法
06. 培训计划和实施步骤
Part One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资料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资料1. 引言测量系统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和优化测量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的过程。
在现代制造和工程领域中,精确的数据采集和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工艺控制的关键。
因此,了解测量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是为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培训的人员准备的资料。
通过培训,您可以了解测量系统的根本原理、评估测量系统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优化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2. 测量系统的根本原理2.1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是指用于测量和收集数据的设备、方法和程序的组合。
它包括测量仪器、测量设备和测量工具,以及测量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
2.2 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误差、环境误差、操作误差和数据处理误差等。
了解这些误差来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测量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
2.3 测量系统的参考标准测量系统的参考标准是指被认可为准确和可靠的测量方法或设备。
它可以用作校准和验证测量系统,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评估测量系统的方法和工具3.1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系统对同一对象进行屡次测量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测量系统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是测量系统分析的根本步骤。
3.2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偏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偏倚是指测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的偏离真实值的趋势。
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偏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3.3 测量系统的线性和非线性测量系统的线性是指在所测量范围内,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对象真实值之间存在恒定的线性关系。
非线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对象真实值之间存在非恒定的线性关系。
评估测量系统的线性和非线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3.4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长时间内,测量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是否保持不变。
重复性是指在不同时间段内,测量系统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综合培训
MSA测量系统分析综合培训1. 简介MSA〔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分析测量系统的方法,旨在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制造业中,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MSA测量系统分析的概念、目的、方法和步骤。
2. MSA测量系统分析的概念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通过统计分析和试验评估测量系统的方法,以确定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测量系统包括测量设备、测量人员和测量程序。
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问题,改善测量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3. MSA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MSA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重复性和线性性。
通过了解测量系统的性能,可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良测量过程。
4. MSA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1 选择适当的测量系统在进行MSA测量系统分析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系统来与测量任务相匹配。
测量系统的选择应基于测量的目的、测量的范围和测量的要求。
4.2 确定测量系统的误差源在进行MSA测量系统分析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
误差源可能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
通过识别和评估这些误差源,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分析是评估测量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能力。
可以通过监测测量系统的输出值,并计算稳定性指标来进行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指标包括测量系统的标准差、方差和偏差等。
4.4 进行准确性分析准确性分析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偏倚和误差程度。
可以通过与标准进行比拟,计算测量系统的准确度指标来进行准确性分析。
准确度指标包括误差、偏倚和准确率等。
4.5 进行重复性分析重复性分析是评估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可以通过屡次测量同一物品,并计算重复性指标来进行重复性分析。
重复性指标包括方差、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 验 2 3
K 1 0.8862 0.5908
%EV
= 100[EV/TV] = 100[ =
0.20188
/
1.14610
]
17.62
%
A V
= √(XDIFF×K2)
2
-(EV2/(nr) )
2
%A V
= 100[A V/TV] = 100[ =
]) / [评价人 = ] =
R=
X DIFE = [MaxX = *UCLR =[R=
]×[D4 =
*2 次试验 D4=3.27,3 次试验 D4=2.58。UCLR 代表了单个极差的控制限。将那些超出控制
限的点圈出,识别原因并纠正。使用与开始时相同的评价人及单位重复这些读数,或除去 某些值并从保留的观察值重新获得平均值,重新计算极差 R。
图1
图2
1.测量系统分辨力不足,导致只有1~3個值落在管制界限內或1/4 R=0如图1 所示。 2.测量系统分辨力足够,所有的值落在管制界限內。
偏倚
偏倚是对同样的零件的同样特性,真值(基 准值)和观测到的测量平均值的差值。 偏倚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的测量。
偏倚
测量系统平均值
基准
确定偏倚
1)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 果不到,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据的生产 零件,指定其为偏倚分析的标准样本。在工具室测 量这个零件n≥10次,并计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把均 值作为“基准值”。 2)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0次以上, 结果分析-作图法 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 结果分析-数据法 4)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 5)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 6)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
因以上计算变异包含测量系统的影响所以必须进行修正:
2 AV= (AV1) - (EV) 2 /(nr)
• n 零件数
• r 测量次数
Operator B
Operator A
Operator C
5.15o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确定
极差法 均值极差法(包括控制图法) ANOVE法(方差分析法)
评价人/试验# 1 A 2 3 均值 极差 B 2 3 均值 极差 C 2 3 1 0.04 -0.11 -0.15 -1.38 -1.13 -0.96 0.88 1.09 0.67 0.14 0.20 0.11 -1.46 -1.07 -1.45 1 0.08 0.25 0.07 -0.47 -1.22 -0.68 1.19 0.94 1.34 0.01 1.03 0.2 -0.56 -1.20 -1.28 1 0.29 0.41 0.64 2 -0.56 -0.68 -0.58 3 1.34 1.17 1.27 4 0.47 0.5 0.64 5 -0.8 -0.92 -0.84
0.30575
/
1.1461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0188 =
零件变差(PV) PV = RP ×K3 1.10456 = 1.10456 =
×
+0.22963
)
=
零件 2 3 4 5 6 K3 0.7071 0.5231 0.4467 0.4030 0.3742 0.3534 0.3375 0.3249 0.3146
零件 6 0.02 -0.11 -0.21 7 0.59 0.75 0.66 8 -0.31 -0.20 -0.17 9 2.26 1.99 2.01 10 -1.36 -1.25 -1.31
平均值
X a= R a=
-0.2 0.22 0.06 0.47 0.55 0.83 -0.63 0.08 -0.34 1.80 2.12 2.19 -1.68 -1.62 -1.50
重复性
传统上把重复性看作“评价人内变异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 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 获得的测量变差。
为测量系统本身产生的差异,随机误差范畴
主值 良好重复性 主值 不良重复性
重复性
重复性(Repeatability)计算:
在R-chart图管制下
重复性(Repeatability) EV=5.15
1.量具.设备
测量系统
2.操作(人员.过程) 3.测试环境 4.待测试件
测量系统变异概述
实际值 实际值
测量值
测量系统
实际产品变异
长期产品变动 短期产品变异 样本变异
测量变异
量具造成的变异
操作员造成的变异
观察到的产品变异
测量系统准确度
准确度:平均值 观察值 = 主值 + 测量偏差
实际值 测量值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明确工序过程测量系统的能力水平 确认测量系统的变异来源 确认测量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是否稳定 确认测量系统是否线性
何时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在正常仪器维护条件下,测量仪器误差很大 测量仪器进行了改装,如更换了重要零部件 对测量仪器进行了大修 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时需要考虑测量仪器的 测量能力 测量系统不稳定 测量结果波动大 决定是否接受台新仪器 测量仪器之间进行比较
目的: 评估一个测量系统的测量能力,并以此统计分析
结果作为对操作者测量设备变异状况的改善参考 。
测量系统的判定
GRR=<10% 量具系统可接受
10%<GRR<30%
可接受.可不接受,决定于该量 具系统的重要性,修理所需的 费用等因素 量具系统不能接受, 须改进
GRR>=30%
谢谢大家!
准确度
准确度
O
测量值
O
测量值
Y 轴是相对主读数的偏差, 當量具測量值为主读数时, 所有的点应在0线上。 X 轴是用量具测量所有产品 所得到的测量值的整个范围 。
线性确定
1)选择g ≥ 5个零件,由于过程变差,这些零件测 量值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 2)用全尺寸检验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其基准值并 确认了包括量具的操作范围。 3)通常用这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个测量每个零 件m≥ 10次。 随机地选择零件以使评价人对测量 偏倚的“记忆”最小化。 4)结果分析- 作图法 结果分析-数据
0.22963
/
1.14610
]
20.04
= √(0.4446×0.523) =
n = 零件数 0.22963 r = 实验次数
-(0.201882/(10×3) )
2 0.7071 3 0.5231
%
评价人 K2
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GRR
= √ EV
2
+A V
2
2
%GRR
2
= 100[GRR/TV] = 100[
稳定性 (1个零件,3-5次试验,1个评价人) 线性 (5个零件,5次试验,1个评价人)
宽度或范围 (精密度) 再现性 重复性
测量系统分辨力
分辨力:测量系统发现并真实地表示被测特性很小变化的能力
如最小测量刻度太大无法辨別被测特性很小变化称为分辨力不足,分辨 力不足可以在R-Chart上体现出来.
量 具 重 复 性 和 再 现 性 数 据 收 集 表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零件号和名称: 特性: 规范: 量具名称: 量具号: 量具类型: 日期: 完成人:
R = 0.3417
测量单元分析
X
DIFF
=0.4446
%
R
P
= 3.511
(TV)
总变差
重复性—设备变差(EV)
EV
= R × K1 = =
稳定性
稳定性(或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 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 得的测量总变差。换句话说,稳定性是偏倚 随时间的变化。
主值 (参考标准)
时间 1 时间 2
线性
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围内偏倚的不同 被称为线性。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 大小的变化。
量具1: 线性分布有问题 量具 2: 线性分布没有问题
C
* =5.15R/d 2
• 其中5.15表示正态分布中具有99%的置信度(99%的置信度=
5.15C)
5.15C
再现性
传统上把再现性看作“评价人之间”的变异 。再现性通常定义为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 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 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主值
检查员 A 检查员 B 检查员C 检查员 B 检查员 A 检查员 C
测量系统分析入门培训
陈晓凌
目录
测量系统定义 测量系统特性
如何评价测量系统 Gauge R&R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 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标准、 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 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根据定义,整个测量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制 造过程,它产生数值(数据)作为输出。
X b= R b=
-0.29 -0.67 -1.49 0.02 0.01 0.21 -0.46 -0.56 -0.49 1.77 1.45 1.87 -1.49 -1.77 -2.16
均值 极差 零件均值
X c= R c= X= R p=
R= ([R a=
] + [R b= ]
—
] + [ R c= [MinX = ]= ]=
测量偏差
m总量 = m 产品
+ m 衡量
测量系统的精确度
精确度:变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