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优选】中考物理复习专练专题01 声现象(必考知识点精讲).doc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声现象》考点精讲(解析版)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声现象》考点精讲(解析版)

第02讲—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考点1 声音的产生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如“余音绕梁”。

注: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常见发声体的辨识类型举例发声部位打击乐器鼓、锣、钟等被打击部位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吉他等弦管乐器笛、箫、号、唢呐等管内空气柱4.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方法转换法:借助其他轻小物体的振动把发声物体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如图所示.考点2 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 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考点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考点4 声音的特性1.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3)频率: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4)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5)波形图:注意:各种乐器的音调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弦乐器: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管乐器: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2.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决定因素:a.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b.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波形图:(4)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影响因素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除了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传声的介质、人耳到声源的距离以及声音的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3)生活实例:闻声识人、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叫声等.注意:识别声音的波形图①左右看音调: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越多,音调越高.甲、乙、丙三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复习第一章《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第一章《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第一章《声现象》中考复习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31图3-1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42小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课本P33图3-4,3-5,3-6分别说明:空气、液体、固体能够传声。

课本P32图3-2实验在月球上能够进行吗?为什么。

不能。

因为月球上无空气,振动的传播主要靠空气进行。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中考物理考点大串讲(苏科版):第一章 声现象【考点清单】(解析版)

中考物理考点大串讲(苏科版):第一章  声现象【考点清单】(解析版)

专题01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波: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见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当这种波动传入人耳时,引起骨膜振动,进而人就听到了声音。

由此可见,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6.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要点:(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

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

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4)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3.双耳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演奏现场的感觉的。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资料声现象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资料声现象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发声原理: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
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声途径:声靠传播。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液体
中比空气中传播得。

中不能传声。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为。

3、人靠耳朵声音,除了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外,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

二、声音的特征
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为、、。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系,男低音、女高音,高
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身感觉到的声音的,它跟发声体的有关系。

音色: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

三、噪声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跟、、一起被称当代社会的四
大污染。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能超过。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
②、
③。

四、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蝙蝠靠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探测海深或鱼
群。

2、声音诊病:如B超。

3、声波能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精细的钟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1。

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练(知识清单+基础+拔高)

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练(知识清单+基础+拔高)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____。

比较 一般情况下v 气体<v 液体<v 固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2)有声音必然有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比如:在真空环境中发声,不能传播,就听不到;再有振动物体的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以外,发出的是次声或超声;还有距离声源太远,这些都听不到。

考点2声音的特性 特性概念 决定因素 相应关系 音调声音的高低 振动的_________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的_________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声音的特性指音调、响度和音色。

而频率、振幅则是决定某特性的因素,声速更是与声音的特性无关,不同的声音在同种介质中,速度相同。

声音向外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但响度要变小。

考点3声的利用与噪声的控制知识点项目具体内容声音的利用传递_________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等器官的情况;回声定位;声呐;B超;倒车雷达;超声探伤等传递_________超声碎石;超声清洗;播放音乐的扩音器能使烛焰摇曳甚至熄灭噪声防治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防治措施(1)在_________(防止噪声产生);(2)在_________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_________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实验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产生通常考查的是通过转换法来观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来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6.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①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②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③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④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⑤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a. 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b. 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声现象】专题解析附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声现象】专题解析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

3.在“哈夏音乐会”上,一男低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高音歌唱家小明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A.B.C.D.【答案】C【解析】【分析】男低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低音指音调低,即频率低;放声歌唱,指响度大,则振幅大;女高音歌唱家小明在轻声伴唱,高音指音调高,即频率高;轻声伴唱,指响度小,则振幅小;【详解】A.男低音振幅小,女高音振幅大,不正确;B.男低音频率高,女高音频率低,不正确;C.男低音振幅大、频率低,女高音振幅小、频率高,正确;D.男低音振幅小、频率高,女高音振幅大、频率低,不正确;故选C。

专题01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专题01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专题01声现象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三特性:音调、音色、响度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选择题、填空题★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6.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7.声音的反射: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8.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1)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8.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介质传声→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9.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中考物理精讲)专题01 声现象(讲练)

(中考物理精讲)专题01  声现象(讲练)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1￿￿声现象1复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2一、思维导图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声现象】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声现象】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

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精讲第1讲声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精讲第1讲声现象

考点扫描
精讲释疑
诊断自测
声音的特性(考试要求:了解。10年4考)
音调
响度
音色
声音的 定义 __高__低__
声音的__强__弱___
声音的品 质与特色
a.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
发声体振 响度越___大____
决定 因素
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距离 越近,响度越___大____
音调越 c.声音的分散程度:分散程
距声源的距离 材料、结构等
拨动长度、粗细不同 引吭高歌、声音洪 口技演员模仿
生活 的古筝琴弦、依次敲 亮、猛击鼓面、公 动物发声、分
实例 击相同的装有不同高 共场合禁止大声喧 辨不同乐器的
度水的杯子

声音、声纹锁
乐器的分类:
考点扫描
精讲释疑
诊断自测
分类 示例 发生体 改变音调的方法 改变响度的方法
打击 乐器
鼓皮越紧,音调 打击的力度,共
鼓 打击部位
越高
鸣箱
弦越紧、越细、 拉、弹的力度,
弦乐器 小提琴 弦
越短,音调越高
共鸣箱
空气柱越短,音 吹奏力度,喇叭
管乐器 喇叭 空气柱
调越高

考点扫描
精讲释疑
诊断自测
声的分类:
分类
可听声
不可听声
超声波
次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
音叫做可听声, 定义
频率高于20000 Hz 频率低于20 Hz的
频率范围通常为 的声音
声音
__2_0_~__2_0_0_0_0_H_z__
人类的语言交 声源
流、乐器
蝙蝠、海豚、倒车 大象、地震、火山 雷达、声呐、超声 喷发、台风、海 导盲仪、B超仪等 啸、核爆炸等

备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练知识点精讲专题01 声现象含解析

备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练知识点精讲专题01 声现象含解析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或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

2.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s以上,低于s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12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外表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外表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国际主单位是赫兹,符号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3.音调、响度、音色的联系: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考点三:声的利用1.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

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 Hz~50 000 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许多变化发生的次声波。

中考物理 专题01 声现象(含解析)1

中考物理 专题01 声现象(含解析)1

专题01 声现象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声音的三特征、噪声的控制及声音具有能量是中考物理的必考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噪声的控制成为一个热门考点。

但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调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答案】A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C.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蝙蝠的“回声”定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象的“声音”交流是靠次声波;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利用了回声;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蝙蝠既能发出超声波,也能接收超声波,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故选D。

考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回声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C 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D 说明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D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4.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

【答案】声源;传播过程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接抽气机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A .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课件(考点梳理+核心要点+实验专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课件(考点梳理+核心要点+实验专项)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中考警示】(1)声音若用大小或者强弱描述,表示响度;若用 高低或者尖细、粗、低等描述,表示音调(yīndiào). (2)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yīndiào)、音色一般不变,响 度会随着声音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第二十五页,共69页。
【典例2】(2012·盐城中考)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 ______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______越大,改变 (gǎibiàn)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 (gǎibiàn).
第二十一页,共69页。
二、声音的三特性 1.从振动的角度(jiǎodù)理解三特性
第二十二页,共69页。
2.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例 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放声高歌,另一名女高音歌手轻声为他伴 唱,则男歌手的音调低、响度大,而女歌手的音调高、响度小. 3.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及发声状态、方式等不同,发出的声 音会有不同的特色(tèsè),也就是其音色是不同的.根据不同音色, 可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第八页,共69页。
提示:(1)鼓是打击乐器,靠鼓面振动发声,打击的力度越大,鼓面 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演奏二胡前,要调整弦的松紧程度,是 为了改变胡弦振动的快慢,调整二胡发声时的音调,弦松发声的音调 低;弦紧发声的音调高;(3)二胡和鼓属于(shǔyú)不同的乐器,发声 体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不同,故可以区分二者. 答案:(1)振幅 响度 (2)音调 (3)音色
第十八页,共69页。
【思维导图】明确(míngqu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解题的关键
【精讲精析】选A.本题考查了发声体的振动与转换法.当乒乓球接触正在 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不容 易观察,通过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推知音叉在振动.但该实验不能推知B、C、 D三个选项所涉及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或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

2.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12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国际主单位是赫兹,符号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 ~20000Hz 。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音调 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或“细” 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 声音的强弱,俗称音量的“大”或“小” 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音色 声音的品质,也叫音质或音品,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3.音调、响度、音色的联系: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考点三:声的利用1.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

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 Hz~50 000 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许多变化发生的次声波。

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雷声预示着大雨;B超和声呐;如利用次声波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

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用来除去污垢、打碎结石等;爆炸声震碎玻璃等。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噪声是无规则振动。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dB,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人耳。

4.声现象中的探究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①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改变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用了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个问题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时,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通过分析这个改变的因素与所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再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或规律)的方法。

②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法,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微小振动。

转换法:把不易观测的物理量和现象转换成其他易于观测的物理量和现象的方法③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利用了推理法。

推理法:在研究问题时,保留主要影响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④将“声波”类比“水波”来认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类比法: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推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特性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典例】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

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答案】C【解析】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选C。

【点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发声停止的原因是振动停止。

【跟踪练习】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真空罩中的闹钟D.超声波清洗机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典例】“小关,上学去啦!”。

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则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跟踪练习】1.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2.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考点三声的利用【典例】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图中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C【解析】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A错误。

B、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故C正确;D、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现象中的基础知识的了解,都是一些小的知识点,但要求我们全面了解。

【跟踪练习】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

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3.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典例】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答案】B【解析】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意题。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跟踪练习】1.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2.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汪峰在2017年的上海演唱会上放声歌唱,深受广大歌迷的欢迎,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