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断前后诸证的饮食辩证施护

合集下载

绝经期的中医药调理

绝经期的中医药调理

绝经期的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绝经前后诸症”范畴,常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头晕、耳鸣、潮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

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和肾气虚衰、冲任失调有关,除了合理饮食和适当药物治疗外,也可通过药膳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辨证为肾阴虚证的人群,可以选用生地黄精粥。

原料:生地黄30克、黄精30克、粳米30克。

先将前两味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早晚服用。

此粥中的黄精甘平,补中益气,润心肺、安五脏,填精髓,助筋骨;而生地甘寒,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与补益脾胃的粳米一同煮粥,可以缓解更年期由于肾阴虚导致的头晕、耳鸣、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症状,具有补益阴阳气血不足的作用。

生地属于中药范畴,使用时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师。

而黄精虽然属于药食同源的食物,但也不要随意加减,以免造成阴阳偏颇。

辨证为肾阳虚证的人群可以选用二仙烧羊肉。

原料: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盐、食用油、味精各少许。

先将羊肉切片,放沙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再将仙茅、仙灵脾、生姜用纱布裹好,放入锅中。

文火将羊肉烧熟,入佐料即可。

食用时,去药包,.吃肉喝汤。

此药膳中的仙茅、仙灵脾具有温肾阳的作用,而羊肉性甘温,有补益精气的作用。

同时加入了温胃的生姜,可以缓解女性由于肾阳虚衰出现的更年期症状,如面色晦暗、月经量多色淡、面浮肿胀,夜尿多,或带下清稀等症状。

仙茅和仙灵脾都属于中药,使用时最好询问一下中医师。

羊肉每日的使用量不要超过100克,此药膳中的羊肉量为250克,可以制作一次后分几次食用。

另外,此药膳中温热药材居多,不适合内热人群食用。

除了食用药膳以外,更年期的人群还需要注意控制每天食物总的能量摄人,少吃油腻和含脂肪较高的食物,减少盐分的摄入,增加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的摄人,保证大豆类和优质蛋白类食物的摄入。

中医妇科学:经断前后诸证

中医妇科学:经断前后诸证

中医妇科学:经断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经断前后诸证”,又称“经绝前后诸证:这些证候常参差出现,发作次数和时间无规律性,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以至十数年不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更年期综合征,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疗后双侧卵巢功能衰竭者,也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

妇女49岁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而衰少,在此生理转折时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素体阴阳有所偏胜偏衰,素性抑郁,宿有痼疾,或家庭、社会等环境改变,易导致肾阴阳失调而发病。

“肾为先天之本。

又“五脏相移,穷必及肾”,故肾阴阳失调,每易波及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病变,久则必然累及于肾,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

常见的分型有肾阴虚和肾阳虚。

一、肾阴虚素体阴虚血少,经断前后,天癸渐竭,精血衰少,复加忧思失眠,营阴暗损,或房事不节,精血耗伤,或失血大病,阴血耗伤,肾阴更虚,脏腑失养,遂致经断前后诸证发生。

二、肾阳虚素体虚弱,肾阳虚衰,经断前后,肾气更虚,复加大惊卒恐,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命门火衰,脏腑失煦,遂致经断前后诸证发生。

[辨证论治]辨证以肾阴阳之虚为主,治疗以调治肾阴阳为大法,若涉及他脏者,则兼而治之。

一、肾阴虚型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经断前后,天癸渐竭,肾阴不足,精血衰少,髓海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府,肾主骨,肾之精亏血少,故腰酸腿软;肾阴不足,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能上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津液不足,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精亏血少,肌肤失养,血燥生风,故皮肤瘙痒:肾虚天癸渐竭,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少或多,色鲜红。

辨证治疗经断前后诸证67例

辨证治疗经断前后诸证67例

辨证治疗经断前后诸证67例经断前后诸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的一组从月经紊乱、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及代谢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

西医学包括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绝经后期综合征。

本人在进修期间,跟随妇科专家临证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综合征67例,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7例均为门诊患者。

采用《中华妇产科学》下册《围绝经及绝经相关报道》诊断标准,从月经紊乱、或月经已断、烘热汗出、情志改变为基本依据,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年龄最小41岁,最大61岁。

病程最长2年,最短2个月。

辩证脾肾阳虚兼痰湿证23例,肝肾阴虚证20例,阴虚火旺证15例,肾虚血瘀证3例,脾虚肝郁证6例。

2 治疗方法2.1 主证2.1.1 脾肾阳虚证绝经前后,月经或崩或漏,色淡暗,质稀薄,带下清稀,潮热自汗,面色苍白,神疲畏寒,四末不温,纳谷不香,便溏或五更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方药:二仙汤合归脾汤2.1.2 肝肾阴虚证绝经前后,月经先期量少或量多,或崩漏,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健忘多梦,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加减。

2.1.3 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不宁,五心烦热,腰膝疼痛,尿黄便结。

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2.2 兼证2.2.1 兼痰湿证绝经前后胸闷烦躁,情志抑郁,面浮神疲,下肢沉重,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健脾祛痰湿方药:参苓白术散或三仁汤合苍附导痰汤。

2.2.2 兼肝郁证绝经前后胸闷喜叹息,胸胁乳房胀痛,多愁易怒,或郁郁不乐,欲哭寡言,或经行不畅,色紫暗,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方药: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2.2.3 兼血瘀证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或崩漏不止,胸闷,痹痛,情绪不宁,夜寐较差,舌质紫暗,苔白厚腻。

月经前后、绝经前后诸症

月经前后、绝经前后诸症

很多女性悲观的认为 绝经意味着以后的人生是一片 荒芜的沙漠
绝经意味着另一片更是充满生机的 绿洲的到来 人生的第二春天到来了
鉴别诊断
四 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心理或精神疗法:调整生活状态 对症处理:抗焦虑剂、抗忧郁剂
针灸治疗、推拿按摩
1. 豪针治疗
2. 耳穴贴压 3. 推拿按摩
小结
1 月经前后诸症是一种功能性病变, 临床表现复杂。
2 病因尚未明确,中医认为与肝脏功 能失调为主,涉及肾脾心失调。 3 诊断与治疗无统一标准。中医辨证 论治的远期疗效较好。
病因病理
激素改变 神经调节失常
精神社会因素
维生素B6缺乏
诊断要点
1 多见于25-45岁,伴随月经周期性反复发 作,发生于黄体期而消失卵泡期。 2 症状: ①躯体症状:头痛、乳房胀痛、浮肿等 ②精神症状: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 ③行为改变: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等 3 体征:
4
辅助检查 ①激素测定、宫颈粘液检查、基础体温测 定 ②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 浆蛋白检查等,可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 的眩晕、泄泻、水肿。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茯苓 炙甘草
加减:肝肾阴虚,用一贯煎 心肾不交,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阴虚阳亢,用镇肝熄风汤

2 肾阳虚
主证: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 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腰脊冷痛,小便 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 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扶阳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 )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 杜仲、 当归、肉桂、制附子
临床症状
生殖道征群 1 生殖道征群:
月变 :退行性变 外阴干皱 阴唇变薄 阴道干燥 弹性减退 宫颈子宫缩小 盆底松弛

赵志付刚柔辨治经断前后诸证

赵志付刚柔辨治经断前后诸证

赵志付刚柔辨治经断前后诸证标签:名医经验;赵志付;经断前后诸证;刚柔辨治;心身疾病女性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衰竭,阴阳失衡而致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等身心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诸证”,即西医“围绝经期综合征”。

对中医心身疾病治疗经验丰富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志付教授认为,经断前后诸证属中医“虚损”“脏躁”“郁证”等范畴,临床以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常见,并运用其独创的刚柔辨证理论治疗该证,疗效显著。

笔者跟随赵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益匪浅。

兹将赵师对本病的诊治思想整理总结如下。

1 刚柔辨证理论赵师在其导师著名中医大家董建华教授和欧阳琦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以《易经》《黄帝内经》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创立了“中医刚柔心身论”,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生有内外因之分。

内因必有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虚弱所在,即正气虚;外因有心理、社会、生物、行为等,即邪气实。

该病发病后,首先累及肝,继而波及心、脾、肺,日久及肾,且因人气质阳刚和阴柔属性不同,会导致肝疏泄不及或太过,若素体阳刚,七情过极,出现疏泄太过的阳亢阴虚的肝旺证候,称为“刚证”;素体阴柔,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称为“柔证”。

治疗上,刚证者以柔肝法抑制其疏泄;柔证者以刚法疏肝增强其疏泄,所谓“用辛补之,用酸泻之”。

2 治疗妇人本“善怀多郁”,又在经断前后,恰值岁半百,事业生活矛盾突出和压力长期淤积,极易情绪波动,致病症更为复杂难治。

又“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故张景岳《妇人规》谓“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感称“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子”。

赵师认为,经断前后诸证属中医”虚损”“脏躁”“郁证”等范畴,应以中医刚柔心身论的理念论治。

“女子以肝为先天”,经断前后诸证发病首先伤肝,肝疏泄太过或肝疏泄不及,会使机体刚柔不济,以致气血阴阳失衡,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

故初期多为肝心同病、肝脾同病、肝肺同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阳虚和心胆气虚,临床以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心肾不交和心胆气虚等证常见,主要症状以烘热汗出、面部潮红、心慌失眠、情绪急躁、忧郁、冷漠、多疑、善惊为主。

绝经前后诸症患者的辨证施护

绝经前后诸症患者的辨证施护

绝经前后诸症患者的辨证施护作者:赵云娥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95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前后诸症患者的辨证施护。

方法:收治绝经前后诸症患者50例。

均行辨证施护,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将辨证施护应用于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精神压力,改善失眠,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在绝经前后诸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辨证施护的方法,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绝经前后;诸症患者;辨证施护所谓绝经前后诸症,西医将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女性由性成熟到老年的过渡期,因为生理发生的变化,其机体会不适应,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综合症状。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烦躁不宁、心悸以及失眠等症状,还会伴随疲劳乏力、焦虑以及性欲改变等[1]。

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围绝经期的女性数量逐渐增加,甚至出现围绝经期提前的趋势。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对其饮食进行关注,调节情志,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改善,以此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绝经前后诸症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辨证施护。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40~ 50岁,平均45.3岁。

方法:饮食调养:①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可吃百合、甲鱼、决明子以及茯苓,还有何首乌、桑椹与枸杞子等。

日常饮食中以柔润之品为主,少吃辛辣和煎炸之品。

所吃食物要比较多样化,将谷类、蔬菜和水果融入其中,少吃盐和糖类饮食。

②肾阳虚型的患者,可以进食山药和当归,或者是红枣、党参、龙眼肉、杂粮等,对神经系统的健康进行保障,增加食欲,有助于消化。

③心肾不交型的患者,可以选择菊花、核桃仁玫瑰花、茯苓、益智仁、和五昧子熬粥,或者是在用餐过程中搭配其他东西进行饮用,疗效比较好。

心理指导:①虽然绝经是所有女性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然而部分妇女对更年期的知识并没了解,只是对生理方面的不适过于关注,出现疑病心理,总是怀疑自身患有重病,纳谷不香,身体不适。

闭经食疗

闭经食疗

闭经食疗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又断,达三个月以上者,亦称经闭。

西医学中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又断,达三个月以上者,亦称经闭。

西医学中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本病由于肝肾精血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淤及痰湿阻滞,血海空虚或冲任受阻所致。

主要有肝肾不足证、气血虚弱证、气滞血淤证及痰湿阻滞证。

本病与饮食关系密切。

食疗及饮食宜忌对本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饮食〕(1)宜滋补饮食,特别是青春期闭经病人,以增强体质。

(2)不宜生冷水果及寒性食物,以免凝滞血脉,加重病情。

〔辨证施食〕(一)肝肾不足证〔主要表现〕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偏迟,行后又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质淡,脉细弱。

〔食疗原则〕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食疗食物〕龟肉、鲍鱼、淡菜、鳖肉、乌贼鱼、阿胶、海参、枸杞子、鸽肉、山药等。

〔食疗食谱〕(1)乌龟炖肉。

乌龟,净猪肉,调味炖汤。

用于精血亏虚,妇女经闭。

(2)炖鲍鱼。

鲍鱼,葱,炖食。

用于女子血枯经闭。

〔饮食宜忌〕(1)宜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增强滋补强壮的作用。

(2)不宜辛热动火类食物,以免耗损精血。

(二)气弱虚弱证〔主要表现〕月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唇舌色淡,脉象细弱。

〔食疗原则〕益气补脾,养血调经。

〔食疔食物〕人参、大枣、山药、茯苓、乌骨鸡,乌贼鱼、龙眼肉、枸杞子、猪肝等。

〔食疔食谱〕(1)乌贼炖鸡。

乌贼鱼,鸡肉,调味炖汤。

用于妇女气血虚弱,月经闭止。

(2)龙眼大枣粥。

龙限肉,大枣,粳米,红糖。

煮粥。

用妇女经闭。

〔饮食宜忌〕(1)宜补益饮食,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

(2)不宜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三)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舌紫暗或有淤点,脉沉涩。

〔食疗原则〕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食疗食物〕陈皮、玫瑰花、山楂、桃仁、刀豆壳、月季花、-红花、菾菜根、蔊菜等。

月经前后诸证

月经前后诸证

月经前后诸证
月经前后诸证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如下:
定义——凡于行经期前后或正值经期,周期性反复出现乳房胀痛、泄泻、肢体浮肿、头痛、身痛、吐血衄血、口舌糜烂、疹块瘙痒、情志异常或发热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之为“月经前后诸证”
(1)经行乳房胀痛——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

辩证论治:
肝气郁结——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
肝肾亏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加麦芽、鸡内金
(2)经行头痛——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医学教|育网整理,出现以头痛为主证者
辩证论治:
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
(3)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称为经行吐衄,或倒经、逆经。

辩证论治:
肝经郁火证——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证——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
分享到:。

妇科绝经前后诸证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绝经前后诸证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绝经前后诸证疾病的中医诊治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

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多散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

如汉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J又指出:“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当以温经汤主之J本条论述绝经期崩漏证治。

《医宗金鉴》谓“下利“当作“下血”,“利”是传抄之误。

此说合理。

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于四旬外,经期将断之年,多有渐见阻隔,经期不至者。

当此之际,最宜防察。

若果气血和平,素无他疾,此固渐止而然,无足虑也。

若素多忧郁不调之患,而见此过期阻隔,便有崩决之兆。

若隔之浅者,其崩尚轻;隔之久者,其崩必甚,此因隔而崩者也J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常见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俱虚。

并可累及心、肝、脾。

治疗方法当以滋肾补肾,平衡阴阳为主,兼顾宁心疏肝,健脾调冲任。

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或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疗后,或早发绝经卵巢功能衰竭而致诸证,可参照本病调治。

【病因病机】《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J 这是女性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的自然规律,多数妇女可以顺利渡过,但部分妇女由于体质因素、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调节这一生理变化,使得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

另外,肾阴阳失调,常涉及其他脏腑,尤以心、肝、脾为主。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前后诸证】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前后诸证】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衡而致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五心潮热,面红,情志异常等多种症状。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更年期综合征。

诊断依据1、发病年龄一般在45到55周岁绝经前后。

2、见有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情绪激动,情志异常,皮肤感觉异常等症。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本病以肾虚为本,临证时要详审阴阳,辨明脏腑,分清是肾阳不足还是肾阴亏虚,累及脏腑在心、在肝或在脾。

2、治疗原则以补肾气,调冲任为大法,同时顾及心、肝、脾的治疗。

用药宜慎重,阳虚不可过用辛燥,以免重伤阴气;阴虚不可过用滋腻,以防阻碍阳气。

3、分证论治(1)肾阴虚证【证候】绝经前后出现头晕目眩,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干咽干,皮肤瘙痒,阴道干涩,便结溲赤,月经周期紊乱,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潜阳。

【方药】左归丸【见崩漏】加减。

(2)肾阳虚证【证候】绝经前后,头晕耳鸣,腰膝酸冷,面色晦黯,形寒肢冷,水肿便溏,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净,月经紊乱,或经行量多,或崩中暴下,色淡或黯,带下清稀,舌淡胖边有齿印,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肾益气。

【方药】右归丸【见崩漏】加减。

(3)阴阳两虚证【证候】绝经前后,热汗出,乍寒乍热,腰膝酸软,齿松骨摇,四肢不温,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心悸,烦躁少寐,大便时结时溏,小便时清时黄,夜尿频数,月经紊乱,舌质紫黯,苔薄,脉沉细。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10g。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1)取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

肝肾不舒配太冲、百会;失眠不寐加内关、神门;食后腹胀加脾俞、关元。

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

(2)耳穴:取肾、心、皮质下、神门、交感区,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1次,每次10到15分钟,隔日换药,10天为1个疗程。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与调护作者:许国姣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271.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83-01【关键词】:绝经前后诸证;中医治疗;调护妇女“七七”之年肾气渐虚,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生殖器官及乳房也逐渐萎缩,此期称绝经前后,大多发生在44-54岁之间的女性。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1]。

西医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祖国医学把此症归属于“脏躁”范畴。

笔者对此期妇女予中医治疗,并配合调摄护理,现作简要介绍如下:1 中医分型与治疗1.1分型祖国医学认为此期妇女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损,或精血不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肾阴阳失和。

临床上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其中,以肾阴虚型为多见。

肾阴虚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量少,色鲜红。

面部阵发性潮红,精神紧张,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头昏耳鸣,盗汗,失眠,口干,便秘,舌质红少苔,脉弦细略数。

肾阳虚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往往突然量多,色淡,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畏寒肢冷,纳少便溏,腰疼阴坠,或有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1.2 治疗肾阴虚者予口服左归丸(熟地、山茰肉、山药、龟甲胶、鹿角胶枸杞、菟丝子、川牛膝)或六味地黄丸治疗,一次3粒,一日2次。

伴有口热口臭,小便黄赤,夜寐盗汗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一次3粒,一日2次;伴有眼睛发红,兼有头晕者,可选用杞菊地黄丸,用量同上;伴有有耳鸣、耳聋、头目眩晕者,可选用耳聋左慈丸,用量同上。

肾阳虚者可服用右归丸或附桂八味丸,一次3粒,一日2次。

伴有失眠、心悸盗汗、心烦口干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一次3粒,一日2次,亦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或酸枣仁丸,或枣仁安神丸。

绝经前后诸证施护指导

绝经前后诸证施护指导
理 。医护人员首先要理解 、 体贴 、 关心和鼓励 患者 , 做好 人院
性肩痛 。术后应常规吸氧 4— , 6h 密切观察 呼吸及血氧饱 和 度变 化 , 时调整 吸氧的浓度 、 及 氧流量 、 氧方法 , 吸 避免高浓
度吸氧抑制呼 吸中枢 。 2 33 胃管 的护理 .. 胃肠减压是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
3 心 理 指 导
5 5岁出现更年期 症状患者进 行健康教育 , 通过关 注饮食 ,
3 1 绝大多数女性对于更年期这一特殊 时期的各方 面变化 .

调 节情 志, 改善健 康状 况来减 轻这 一时期 的不适 症状 , 取得
满 意效 果 。 1 常见 证 型 及 临床 表 现
知半解 , 的根本 不 了解 相关 知识 , 有 过于关 切生 理上 的不
旺者心烦不安 、 心悸怔忡 、 神疲体倦 、 易惊 、 易怒 、 月经紊乱。 1 2 肾阳虚型 . 绝 经之 年肾气 渐衰 , 素体 阳虚 水湿 内停 , 若 湿 聚成痰 , 易酿成痰 湿 , 阳气衰弱 , 或 无力行血 , 为瘀 , 而 出现 肾虚血瘀 。以温 肾扶 阳 , 或兼 补 。 脾。 临床 多见 神疲 体 肾健 倦、 形寒肢 冷 、 腰膝酸冷 、 尿频或失禁 、 经量多或崩 中漏下 、 月 色暗淡 、 带下清稀如注 、 淡胖 、 舌 脉沉细 或沉迟 , 或胸 闷痰 多 ,

为本 , 肝郁或气滞 或火 旺为标 。临床则 以偏 肾阴虚 为多 见 , 可见头晕耳呜 、 失眠健忘 、 腰膝痛 、 月经紊 乱 、 面部烘热 、 脉细
般健康保健 常识。用通 俗易懂 、 入浅 出的讲 述 , 深 能使其
正确认识到 围绝经期其实是一个特定 的生理过程 , 以减轻不

绝经前后诸症

绝经前后诸症

三、鉴别诊断
眩晕 水肿 心悸 癥瘕 …… 注意与内科、骨科及恶性肿瘤相鉴别。
四、治法
重视滋肾益阴,佐以扶阳,调冲任,平调肾中阴阳。
清热不宜过苦,祛寒不宜过于温燥,不可妄用攻伐。 注意:心肝郁火、脾虚、痰湿、瘀血
五、辨证论治
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
五、辨证论治
5.肾阳虚证:绝经前后形寒肢冷,头晕耳鸣。腰背冷痛,腰膝酸软,精神萎靡,
面色晦黯,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紊乱,量多或少,色淡质稀。 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治法:温肾扶阳。 方药:右归丸加减 山药15g 菟丝子15g 山茱萸12g 熟地黄20g 枸杞子15g 鹿角胶15g 杜仲15g 仙灵脾15g 中成药:龙凤宝胶囊等 6.肾阴阳具虚证:绝经前后时而畏风怕冷,时而潮热汗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健忘,夜尿频数,月经紊乱,量少或多。舌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减 仙茅15g 仙灵脾15g 巴戟天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5g 菟丝子15g 当归10g 何首乌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知母12g 黄柏12g
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百合病-《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然,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 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 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形神如和,其脈微數。
年老血崩-
二、病因病机
临床以肾阴虚居多
五、辨证论治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 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舌红,少苔,脉细 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12g 黄柏12g 生地黄20g 熟地黄20g 枸杞子20g 山茱萸10g 山药10g 茯苓12g 地骨皮12g 丹皮12g 中成药:坤宝丸等 4.肾阴虚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或皮 肤瘙痒,尿少便干,月经周期紊乱,先期量少或量多,或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黄30g 山药15g 山茱萸15g 茯苓12g 枸杞子20g 白芍15g 炙甘草6g 中成药:更年片(胶囊)等

浅谈对月经前后诸证的中医认识

浅谈对月经前后诸证的中医认识

浅谈对月经前后诸证的中医认识摘要:月经前后诸证是指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反复性出现乳房胀痛、头痛、肢体浮肿、身痛、泄泻、吐血、衄血、发热、情志异常等一系列症状者。

本文根据其病因病机、众医家治疗经验及对病例分析,对月经前后诸证有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月经前后诸证;中医认识月经前后诸证[1]是指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

包括现代医学所言的经前紧张综合征。

西医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2]。

本病可出现一种主证,也可两、三证兼见,常见于中年妇女,这些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他们的生活。

1.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肝郁、脾虚、肾虚、气血虚弱和血瘀。

其中最常见的为肝郁。

本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和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虚。

妇女在经前及经期,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骤,气血较易壅滞,若素体肝郁、脾虚、肾虚及气血素虚,这些因素使月经前后及经期的机体平衡失调,出现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导致本病。

而在月经干净后,阴血渐复,气血通调,脏腑、冲任、子宫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诸证亦随之消失。

2.众医家对月经前后诸证的认识刘奉五先生[3] 认为月经前后诸证现代病因尚未明确,考虑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性激素紊乱有关。

刘老医生根据临床上的体会,认为本病的发生是与经前期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是肝郁气滞。

肝郁乳络阻滞不通,故见乳房胀痛;肝气横逆犯脾,影响脾胃的运化,或出现脾虚肝旺导致经行泄泻;或出现脾虚水湿运化失常而导致经行浮肿;肝气郁滞,日久化火,出现肝阳上亢导致经行头痛;或热入血脉,破血妄行导致便血、倒经等;刘先生认为经前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易导致经脉壅滞不通,易于诱发上述诸证,而经血来潮后,冲任气血通调,症状自然消失。

孙维峰教授[4]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但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他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肝郁气结,瘀血阻络。

孙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治疗上应治病求本,自拟疏肝解郁方,药物组成为:柴胡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鸡血藤20克,薄荷6克,茯苓20克,路路通20克,香附15克,益母草15克,甘草6克。

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妇科)

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妇科)

【⽬的要求】
1. 熟悉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

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定义:妇⼥在绝经期前后,围绕⽉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红潮热、头晕⽬眩、⼼悸失眠、⾯浮肢肿、腰背酸楚、⽪肤蚁⾏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者。

2.病因病机
本病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为本,使肾阴阳失却平衡,脏腑⽓⾎不相协调所致。

3. 辨证论治
肾阴虚证:绝经前后⽉经紊乱,经⾊鲜红+肾阴虚表现,治宜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丸加制⾸乌、龟甲; 肾阳虚证:绝经前后⽉经紊乱,经⾊淡黯+肾阳虚表现,治宜温肾扶阳,⽅⽤右归丸;
肾阴阳俱虚证:绝经前后⽉经紊乱+阴阳两虚,治宜阴阳双补,⽅⽤⼆仙汤(仙茅、仙灵脾、知母、黄柏、当归、巴戟天)合⼆⾄丸加菟丝⼦、何⾸乌、龙⾻、牡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断前后诸证的饮食辩证施护
【摘要】中医十分重视饮食宜忌,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对经断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肾阳亏虚两个证型,在饮食方面做到了辩证施护,真正体现了同病异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经断前后诸证辨证分型饮食辩证施护
妇女在四十九岁左右,月经开始终止,称为“绝经”或“经断”。

有些妇女在绝经前后,往往出现一些症状,如经行紊乱,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或浮肿便溏,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甚或情志异常等。

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的综合出现。

有的可能延续二、三年之久,名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病因病机】妇女届近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阴肾阳偏胜偏负现象,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

故肾虚是致病之本。

由于体质因素的差异,临床又有肾阳亏虚,肝肾阴虚之不同表现,三分治疗,七分养,做好经断前后诸证的饮食辩证施护显得尤为重要。

1 辨证分型肝肾阴虚肾阳亏虚
2 饮食调护
2.1肝肾阴虚
2.1.1症状经断前后,腰膝酸软,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轰热汗出,双目干涩。

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

2.1.2症型分析肾精不足,不能濡养空窍,则见头晕耳鸣。

精血亏少,心肝失养,故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

阴虚阳旺,则见烘热汗出,五心烦热。

阴虚血燥生风,故皮肤感觉异常。

肾虚则腰膝酸软。

阴虚内热,则口干便结,尿少色黄。

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不足之象。

2.1.3饮食调护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或平素心气不足,不得下通,心肾不交,而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甚或情志失常。

饮食宜滋肾、宁心、安神.
2.2 经验方
2.2.1甘麦饮:小麦30克,红枣10枚,甘草10克,水煎。

每日早晚各服1次。

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潮热出汗、烦躁心悸、忧郁易怒、面色无华者。

2.2.2枸杞肉丝冬笋:枸杞、冬笋各30克,瘦猪肉100克,猪油、食盐、味精、酱油、淀粉各适量。

炒锅放入猪油烧热,投入肉丝和笋丝炒至熟,放入其它佐料即成。

每日1次。

适用于头目昏眩、心烦易怒、经血量多、面色晦暗、手足心热等。

2.2.3生地黄精粥:生地、制黄精、粳米各30克,先将2味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粳米粥食之。

每日1次。

适应证同上。

2.2.4甘麦大枣粥:大麦、粳米各50克,大枣10枚,甘草15克。

先煎甘草,去渣,后入粳米、大麦及大枣同煮为粥。

每日2次,空腹食用。

具有益气安神,宁心美肤功效。

适用于妇女更年期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不能自持或失眠盗汗、舌红少苔。

2.3肾阳亏虚
2.3.1症状面色晦黯,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面浮肢肿,尿意频数,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2.3.2症型分析肾阳虚衰,命火不足,阳气不能外达,则见面色晦黯,精神萎靡,形寒肢冷。

肾阳虚,上不能温熙脾阳,脾失健运,则纳差腹胀,大便溏薄。

下不能温暖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道莫制,则见面浮肢肿,尿意频数,甚或小便失禁。

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均为肾阳不足之候。

2.3.3饮食调护宜温肾扶阳
2.4 经验方
2.4.1杞枣汤:枸杞子、桑椹子、红枣各等份,水煎服,早晚各1次;或用淮山药30克,瘦肉100克炖汤喝,每日1次。

适用于更年期有头晕目眩、饮食不香、困倦乏力及面色苍白者。

2.4.2枣仁粥:酸枣仁30克,粳米60克。

洗净酸枣仁,水煎取汁,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剂,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适用于更年期精神失常,喜怒无度,面色无华,食欲欠佳等症。

2.4.3附片鲤鱼汤:制附片15克,鲤鱼1尾(重约500克)。

先用清水煎煮附片2小时,将鲤鱼收拾干净再将药汁煮鲤鱼,食时入姜末、葱花、盐、味精等。

适用于更年期有头目眩晕,耳鸣腰酸或下肢水肿、喜温恶寒,或白带清冷,小腹冷痛及面色无华等症者。

2.4.4合欢花粥:合欢花(干品)30克,或鲜品5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将合欢花、粳米、红糖同放锅内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至粥熟即可。

每晚睡前1小时空腹温热食用。

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悦颜利、水消肿等功效。

适用于更年期易怒忧郁、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症。

3 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根据食药同源的原理和食药同治的理论进行食疗,真正做到了饮食辨证施护。

笔者认为,辨证施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方法,给予不同的饮食护理,从而使病人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钱丽旗; 姜坤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 江苏中医1997年08期
[2] 闫冬梅; 张华荣; 郝玲; 朱彦; 滋清安神饮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75例[J]. 江苏中医1997年12期
[3] 叶燕萍;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附106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2000年0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