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你而动听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fb430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9.png)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令人动容的电影,通过展现真实的人物故事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本片成功地传达了生命的真谛,并通过音乐的力量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深度和韵律。
故事发生在一个富有音乐文化的美国小镇上。
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音乐家,他梦想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但却因为一次车祸而失去了双手的运动能力。
这个打击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是致命的,他彻底失去了自信和斗志,整个人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然而,在意外中他遇到了一位聋哑女孩,她通过观察主人公的表情和动作,理解他内心的苦闷和对音乐的渴望。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聋哑女孩以她独特的方式,给予主人公从未有过的温暖和鼓励。
她鼓励主人公重新拾起音乐的梦想,尽力恢复钢琴演奏的能力。
影片通过感人的音乐表演,展现了音乐对人们情感的触动。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每一曲音乐都演绎得深入人心,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音乐成为了主人公情感宣泄的出口,他用全身心的投入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音乐的力量超越了语言的限制,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除了音乐之外,《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还通过细腻的影像和布景设计,深刻地刻画了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电影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而温暖的世界,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
每个细节都被精心构思和呈现,使得观众更容易投入到剧情中去,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他的挣扎和成长。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给予了我许多深思。
首先,它告诉我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是如何面对和克服它们。
主人公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音乐和聋哑女孩的帮助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勇气。
其次,电影通过音乐的力量向我展示了情感的深度和沟通的奇迹。
即使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音乐可以成为人们心灵的纽带,表达出无法言喻的情感和思想。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8篇)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fefde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5.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8篇)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篇一在实习前的一个星期,老师给我们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当时由于还未能看完,只是感叹影片中主人公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并没有更深的感想。
今天,当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后,感触颇多。
《生命因你而动听》主要讲的是:那年秋天,在美国俄勒冈州。
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音乐事业,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
他这么做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家庭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极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
因为学生在弹奏乐器时不但走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也没有听说过。
霍兰的信心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由于自己从教经验浅薄,教学方法欠佳,女校长杰克布多次向他提出善意的批评,这更使他失去对教育学生的信心。
在丈夫的工作遇到挫折时,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在一旁耐心地劝解和宽慰他;好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用自己从教以来的亲身经历,向霍兰证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
可后来,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白人学生葛楚凌和黑人学生路易斯鲁斯,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这两种乐器。
就在霍兰醉心于教学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降生了,谁知却是个先天性的失聪患儿。
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
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细微变化,但并没有点破。
摩根去纽约深造后,霍兰便将全部的身心转移到了儿子和教学上,和妻子的关系也冰释前嫌。
之后的30年间,霍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而且还用爱心、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大伙的尊敬和爱戴。
在他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
真是:有爱就有信心,有付出就有收获。
这对于刚实习完的我来说,且说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不如说是上了一堂成功生活哲理课。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精选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a5566c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c.png)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精选影评精选1、一部同样讲述师生故事的影片,一个同样以音乐来呼唤心灵的故事,一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主人公贺伦先生(音乐教师)动人的生命乐章。
三十年的教学,让他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三十年的摸索与努力,让他笃定“教师”是自己“唯一想做的职业”。
影片中的贺伦先生,让我感动、敬佩连连,也让我思索不断。
一、教师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职业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贺伦曾天真地以为教师是个闲职,所以才决定用四年的时间扩充财源,同时利用“余暇”作曲,只为完成自己的乐队梦想。
当教师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是达成梦想的跳板,是为了日常生活的妥协。
这时候的他对于教书,不过是应付而已,正如后来海伦雅名校长批评的那样,学校里再也找不到一个教师或学生在放学铃声响起后比贺伦更快冲向停车场的。
如此心态,上课时学生“睁眼睡”、班级测试一团糟也是必然。
经校长批评后,原本就不喜欢教书的贺伦正打算放弃,可妻子怀孕了。
生活告诉贺伦,要保住这个铁饭碗,因为还要靠它来赚奶粉钱。
于是,他开始反思,开始摸索,开始把心思放到音乐教育事业上。
不论是课堂上的教学,还是课外给薄弱学生的辅导,他都亲力亲为,为学生的进步而不遗余力。
他沉浸其中,发现时间完全被教书所占据了。
他甚至无法陪同自己的儿子参加科技展,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亲的他缺席了。
这时的他已经明白,教师是没有“余暇”的,因为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
在校长退休时,她称赞贺伦是在全校所有的教师中她最喜爱的一个。
贺伦的付出赢得了她的肯定。
二、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一个学习的规律: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只要学生感兴趣,他必定就会深入研究。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如何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贺伦的第一堂课枯燥乏味,开头便抛出了“音乐是什么”这个空泛、抽象的问题,换来的只是学生的静寂,冷场。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53a2aded0d233d4b04e6900.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我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深受感动,对贺伦老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原先的问题也随之释然。
一部电影浓缩了一个教师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
我把这部电影概括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史,而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
我把贺伦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教学工作期、职业期、事业期。
贺伦一个酷爱音乐作曲的有为青年,梦寐谱就一支成名的乐曲一举成名,名利双收,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不能以专业作曲为职业,而是选择了一年有两个轻松假期的教师为职业,成为一名高校的音乐教师,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音乐创作。
工作期的困惑与懈怠,爱好与职业的冲突初为人师的音乐欣赏课,三十多人昏昏欲睡,默默无闻,交响乐队名存实亡,机械的演奏音符,无和谐与美妙可言,特别是红发女孩的走调,即使是课下的补课也不见效果,贺伦感觉教学了然无趣,她把教学工作看成换取工资的一份工作,测验结果可想而知,甚至大骂学生“滚”。
他按时到校,不耽误一节课,总是放学后捷足先登奔向停车场,用自己的话说时间尽力了。
他不关心学校的其他活动,当校长要请他参与课本研修的讨论组时,推脱自己晚上有事,面对校长的指责,他义正严词地述说自己已尽了教师的责任。
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贺伦的工作,为红发女孩补课,但五个月学生没有丝毫进步,这却是贺伦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他处在苦闷,失望,愤愤然之中。
很能理解贺伦此期的心情,因为我们做教师的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不能不说校长的职责和批评警醒贺伦,虽然影片中只交代了贺伦被切中要害后的疯狂言语,但是影片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省反思的过程。
如果说校长的指责是引发贺伦改变的直接外因,那贺伦的反省是内因。
首先贺伦改变教法,以学生喜爱的摇滚乐为突破口,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但却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的冲突。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两个学生,一个是红发女孩和路易华斯。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83f6560052ea551810a687f3.png)
他的生命如此美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文/马艳新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活着而活着,有吃,有穿,有住,有生命;为了活的好些,吃住好,享乐好,心理满足好;为了实现奋斗梦想而活着,为心中的那份期待活着;为爱我们的人而活着,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而活着;……【题记】1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的主角霍兰先生一生酷爱音乐,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是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
为了生存,有固定的收入,在妻子的支持下,已步入中年的霍兰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
他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培养了无数他教过孩子们,他的生命自从走上教师职业的时候,就和孩子们一起忠守了一生,在教育的路途上他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丰盈着,灿烂着。
2影片的结尾是他被校长辞掉工作,可他已桃李满天下,生命绚烂绽放的精彩不是他的职位的高低,而是他教过的那些孩子们,因他教育生命的付出而别样精彩。
霍兰曾经拥有自己的乐队,他能指挥,能弹琴,能创作,是一个全面的音乐艺人,初登讲台时却无法胜任自己的音乐教学工作。
课堂上,他上课死板,对孩子们直接进行音乐理论教学,他问:“音乐是什么?”全班无人回答,范围大,也无法回答,音乐课堂枯燥无味。
他每问一个问题,都把孩子当成他的乐队成员,没有启发,直接发问,没有给孩子一个思考的过程,课堂上几乎没有孩子回答,霍兰老师也没有作正确的解答,这样的课堂上了相当没上。
看他第一次指挥学生演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他竟然直接指挥,仿佛教室里的孩子都是专业演奏队员,他不知道音乐教师到底该做什么?孩子们的“演奏”在他的指挥下一团糟。
理所当然的,校长来了,批评他教学无效果,他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责怪学生有问题。
教了五个月,学生听得呵欠连天,霍兰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无能,加上为了继续工作,给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挣到奶粉钱,于是他发生转变,绝境总会让人重生。
以后上班的日子,面对孩子们,他开始面带微笑,并且不乏幽默,他的课堂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3万事开头难,霍兰没有退缩,其实每个新老师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练出来。
生命因你而动听作文3篇
![生命因你而动听作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a58dbce53a580216fcfef3.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作文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生命因你而动听《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少见的非常干净清爽唯美,理想主义的美国电影。
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作曲家,为生活所迫,要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教书,本打算只教三四年,却教了一辈子。
上帝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人,上帝却给了他一个先天失聪的孩子,初为人父的喜悦一下子荡然无存,他无法和自己的儿子沟通,只有把全部的心思扑在自己的工作上,认真执着的用音乐教育感化着每一个学生。
他由一个不喜欢教书的人爱上了教书,并让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喜欢上了音乐,年复一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连绵不绝,使一个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
60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辛辛苦苦默默无闻教了一辈子的书,最后的结果是不被需要而被迫离开学校……失意落魄一个教师平凡而悲凉的一生,让我有一种沉重的辛酸。
在他的心里,他的人生是失败的,最终都没有实现作曲家的梦。
看着这个片子,总是想到学生时代教过我的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他们也许一生都不曾离开过学校那扇门,每天面对让人头疼的学生,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单调枯燥平凡……还好,故事的结尾值得欣慰:在他离开学校的一瞬间,他所教过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为他举行欢送会。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是成功的。
那个曾经钟爱单簧管却老跑掉的小lang,变成了今天的市长,她的一番话,让我流下了欣慰和感动的泪:“霍兰先生并不富有,也不出名,至少在我们这个小镇之外。
所以他也许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但是他错了,因为我觉得,他的成功远远超越了财富与名誉。
”这就是电影主人公霍兰先生的遭遇。
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再现的是我熟悉的校园生活。
从《生命因你而动听》看教育人生
![从《生命因你而动听》看教育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c0aa0213aa00b52acec7ca3f.png)
从《生命因你而动听》看教育人生作者:王希学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3期最近几天,终于在闲暇之余观看了一直以来都想看的一部美国教育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对其中诸多感人的细节进行了重温。
的确,这部影片确实是一部能够震撼人心的佳作。
其拥有鲜明的主题,围绕霍兰德先生从教30年的经历展开叙述,情节就好像一部交响乐不断推着观众向前,时而低沉,时而明亮,而我的心也跟随剧情起伏波动,久久无法平静。
我知道,我已被霍兰德先生的魅力所深深折服。
在回顾中感悟影片讲述的是一名作曲家贺伦,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选择到一所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刚开始他只是为了挣钱,为了自己喜欢的作曲事业,但却没有想到偶然的选择成为了终身不变的唯一。
整部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霍兰德先生本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接触了教育后,为了把孩子内心世界的渴望发掘出来,他将自己与生俱来的冲动放弃了,不得不将一生放在了教育上。
不知从何处听人这样说过,世界上不靠剥削而有所收获的职业就是教师。
虽然此话有武断之嫌,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的确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在追求功成名就,将崇高的社会地位、数之不尽的金钱财富作为毕生追求,但往往却将身边平凡的人忽视,他们是现实的、真实的,但不是社会的全部。
对一名好老师来说,最伟大的作品就是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影片中,创作一首流芳百世的交响乐是霍兰德先生的梦想,但迫于无奈,他只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上,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启发并改变了数以百计的学生。
生命因你而动听,音乐可以改变世界。
在霍兰德先生退休的时候,他曾经教过的学生纷纷前来为他送行,整个礼堂座无虚席,而他也指挥演奏出了一生最伟大的乐章。
观看完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原来桃李满天下可以如此让人向往。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还应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而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感动与共鸣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185c48ce2f0066f53322af.png)
影视赏析的感与悟《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音乐家贺兰如何用爱去教育.感化学生,从而培养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故事。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看了简介,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类的剧情片,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开始走向社会,走向三尺讲台的教师们的真实写照。
故事的主人公格兰.贺兰,一个具有很高造诣的音乐家因为生活的无奈进而辗转成为一名中学音乐老师,在任教期间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必然与偶然,得面对许多工作.家庭生活的难题,与此同时也收获了与同学们最真挚的师生情谊,看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节,彷佛置身其中,所以感慨良多。
主人公贺兰酷爱音乐,一直致力于谱写出能够流芳百世的音乐,可是现实往往与梦想相脱节,计划赶不上变化,为了生存,为了藏在心底的梦想,他得向生活妥协,找到一份工作——音乐教师,踏上了他的教师之旅。
我觉得等我毕业了,也急着找工作时,或许能真正切切的感受到贺兰的无奈,也许那份工作自己并不喜欢,也没有兴趣,可是如果无法做到“为它而生存”,那就先“靠它而生存”,既然选择了一行,就得热衷于它,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嘛!而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得坚定的走下去,把这份工作当做我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或许某一天我也能够像贺兰老师那样从中得到乐趣.激情,从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好些时候,工作和家庭是难以平衡的。
贺兰老师开始真正投入到这份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忱时,却忽略了自己家人,忽略了自己失聪的儿子,这个时候她的妻子也有些不满,认为他爱自己的学生甚至超过了对自己亲生儿子的爱。
的确,作为一名老师,他得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可是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对家人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人总在社会上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关键在于能否协调,能否平衡。
我想如果以后我当了老师,我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也会感到疲惫,懊恼,甚至与家人发生矛盾,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得在大学里学到一种能力,那就是平衡的能力。
看到这,我觉得他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份职业,不再觉得“对牛弹琴”,不再随意发脾气,他真正把自己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培养,去呵护,去引导,尤其是他非常耐心的去辅导萝薇娜以及为学生保留音乐课程与学校领导据理力争的时候,鼓励学生去争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的时候,这一刻的他是一个非常称职而又富有责任感.值得尊敬和爱戴的老师,此时他对学生的爱已经升华了,真可谓是全心全意的付出。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0c870c4168884868662d68a.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篇一:平凡与伟大《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平凡与伟大——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看过《生命因你而动听》之后,翻看相关的电影材料,看到一句评语是这样概括这部电影的,“平淡中体现真情,平凡中演绎着伟大”。
这句话非常的贴切,不仅是这部电影的主旨,也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概括。
不知道曾在哪里听到过,教师这个职业是这个世界上不靠剥削而有所收获的职业。
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武断,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这个职业无疑是高尚的。
人们往往将功成名就作为毕生的追求,穷尽一生追求着崇高的社会地位,追求数之不尽的金钱财富;却忽略了身边平凡的人,他们是现实的、真实的,构建了生活的主体;我们也忽略了身边平凡的岗位,比如教师。
只有生生不息才能缔造辉煌,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的观点来看,教师在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平凡,但是却能成就伟大。
在电影中,霍兰德先生的志向便是成为一名作曲家,谱写出惊世之作,流芳百世。
但是命运却安排他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一教就是三十年。
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朝着你所计划的方向前进,当出现了变故时,你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还是顺应命运?有人选择了与命运抗争,最后成功与否不得而知;或许顺应命运的安排也未尝不可。
鲁迅先生在弃笔从文之前,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大文豪吧。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无论你做了怎样的选择,都不会抹杀最后成功的可能性。
无论命运如何安排,平凡与伟大之间,人才是一切的决定者。
一开始霍兰德先生的教学过程并不顺利,初执教鞭,每天抱着“我不适合当老师”的念头去,霍兰德先生痛苦地发现,学生们对古典音乐难有兴致,水平参差不齐。
一边是三心二意的老师,一边是冥顽不灵的学生,教学的成绩不尽人意。
此时女校长的点拨让他明白了教师的意义,她说:“作为教师有两个任务,一是给青少年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方向!” 霍兰德先生尝试着去改变,他领会到启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他花更多的时间在课余辅导上,给有着晚霞般红发的自卑女生,给毫无天赋但肯吃苦的笨拙男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8ec8722915f804d2b16c13c.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永安中小 黄霞 《生命因你而动听》,一部讲述师生故事的影片,一个以音乐来呼唤心灵的故事,一 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主人公贺伦先生(音乐教师)动人的生命乐 章。让我们聆听了一个平凡生命演奏出的最令人感动的音乐。三十年的教学,让他桃李满 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三十年的摸索与努力,让他笃定"教师"是自己"唯 一想做的职业"。影片着实令人感动,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无限的遐想。 贺伦先生因为生活所迫而做了一名音乐教师,但他却用音乐架起一座与学生与亲人沟 通相亲相爱的桥梁。虽然与自己患先天性耳聋的儿子有过隔阂和冲突,但他努力化解了。 他用儿子可看到的音乐表达了他的慈父之情,他用真诚引导了儿子可谓成功的一生。 该影片也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女校长在责备贺伦先生一上完课就匆匆离校(此 时的他还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的行为时所说的那一句:"教育不 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指引方向。"纵观贺伦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 同的风格,更让我深深感觉到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 贺伦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 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入睡,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所谓"穷则思变", 贺伦先生后来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 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 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贺伦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勇于创新 的精神! 同时影片也让我体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法。贺伦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是以 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最终使凌小姐吹出了美妙 的音乐。这时,贺伦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对一个从未接触过音乐甚至对 音乐一窍不通的黑人,贺伦先生更是不厌其烦地教导、陪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 傲的高材生,贺伦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 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 以做到,来让他真正认识自己,最终是学生成才。 《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电影主要的出发点是教师自身的成长过程的展现。它更多的 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教师的一生将怎样度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想只有身为一名教 师,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影片所投射给我们的价值指向。我们在贺伦的三十年教育生涯中会 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生命历程。看到自己是怎样由一个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到全身心 投入到教育教学,并以此为生命快乐源泉的过程。贺伦不是一个大人物,不是一个名师。 他是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普通平凡的教师的缩影。影片中那些不断闪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 新闻画面,曾经令我很困惑它再现的目的。看了两遍之后,才恍然顿悟,那不仅是个时间 线索,还是个对比性的隐喻: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大人物叱咤风云,而小人物,贺伦一样 的小人物依然按着自己的普通人的步调度着岁月。影片似乎意在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小人 物,作为一个身为小人物的教师,我们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作 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我们,价值的体现在于更要懂得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因材施教、孜孜 不倦、用耐心、细心、慧心、爱心让每一朵花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呵护下更健康、茁壮 地成长。
生命因你而动听
![生命因你而动听](https://img.taocdn.com/s3/m/cc5b7cd6d15abe23482f4dec.png)
Summary
This movie through the music, and the hero through his career teachers to explain the movie's theme: the value of life. In this world, everyone has their own position and a unique character, whether ordinary or not. We should live out self values. This is such a right for anyone to enjoy. There will always be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and if we want to live more valuable, we should unite dream and reality. Only existence has value and hope ...
Thank you !!!!
Personal thoughts
The film objectively reflects that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face some practical problem. In the movie, Holland’s first lesson is not successful as he thinks. And for a long time, he doesn’t deal with it well. So he is often criticized by the principal. I think that we will meet the same problem like Mr. Holland after we graduates. How will we deal with it? He adjusts himself to the teacher’s life. In the movie, he teaches that girl with golden hair to play the clarinet, the big player retired from the NFL team to play the drums. It makes the man find the bat when having the instrumental ensemble. Mr. Holland once has the feelings with his female students. But it disappears soon. He is aware of his mistake in time and chooses his family. When he has family, he feels guilty of his ignorance and indifference to son. So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regret, he sings a song for his son lovingly. This makes his deaf son produce a chord in his heart. All this can prove he is an upright(正 直) and responsible teacher, father. When I am in the middle school, I have learned that ‘the teacher, engineer of the human soul’. Education, is an imperfect person guides another imperfect to perfect.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88a7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c.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看完之后,感触颇多。
影片的主人公霍兰先生,原本怀揣着成为作曲家的梦想,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高中音乐教师。
一开始,他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无奈和不满,觉得这是对自己音乐才华的浪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逐渐发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霍兰先生和那个吹单簧管的女孩的故事。
这个女孩其实在音乐上并没有什么天赋,她的演奏总是出错,音准也有问题。
但是霍兰先生并没有放弃她,而是一次次耐心地指导,帮助她找到自己的节奏。
有一个场景,我至今都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女孩又一次在练习中犯错,沮丧地几乎要哭出来。
霍兰先生走到她身边,轻轻地拿过她手中的单簧管,自己吹奏了一段。
然后,他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说:“你看,这不是很难,关键是要用心去感受音乐。
”接着,他手把手地教女孩调整手指的位置,控制呼吸的节奏。
女孩的眼神从迷茫渐渐变得专注,她又一次尝试,虽然还是不完美,但明显有了进步。
霍兰先生微笑着鼓励她:“很棒,就这样,继续保持。
”就这样,在霍兰先生的悉心教导下,女孩一点点地进步,最终在学校的音乐会上有了出色的表现。
还有那个喜欢打鼓的男孩,性格有些叛逆,总是不愿意按照常规的方式演奏。
霍兰先生没有强行纠正他,而是给他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他将自己的热情和创造力融入到鼓声中。
记得有一次排练,男孩疯狂地敲击着鼓面,其他同学都投来不满的目光。
霍兰先生却示意大家安静,认真倾听男孩的演奏。
演奏结束后,霍兰先生说:“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声音。
”正是因为霍兰先生的包容和引导,这个男孩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和方向。
影片中,霍兰先生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更是用音乐教会了学生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
他组织的那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型音乐会,那场面真是太震撼了!每个人都全情投入,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那一刻,音乐不再是一门学科,而是将大家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精选5篇)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86bb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b.png)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精选5篇)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精选篇1)我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深受感动,对贺伦老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原先的问题也随之释然。
一部电影浓缩了一个教师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
我把这部电影概括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史,而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
我把贺伦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教学工作期、职业期、事业期。
贺伦一个酷爱音乐作曲的有为青年,梦寐谱就一支成名的乐曲一举成名,名利双收,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不能以专业作曲为职业,而是选择了一年有两个轻松假期的教师为职业,成为一名高校的音乐教师,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音乐创作。
工作期的困惑与懈怠,爱好与职业的冲突初为人师的音乐欣赏课,三十多人昏昏欲睡,默默无闻,交响乐队名存实亡,机械的演奏音符,无和谐与美妙可言,特别是红发女孩的走调,即使是课下的补课也不见效果,贺伦感觉教学了然无趣,她把教学工作看成换取工资的一份工作,测验结果可想而知,甚至大骂学生“滚”。
他按时到校,不耽误一节课,总是放学后捷足先登奔向停车场,用自己的话说时间尽力了。
他不关心学校的其他活动,当校长要请他参与课本研修的讨论组时,推脱自己晚上有事,面对校长的指责,他义正严词地述说自己已尽了教师的责任。
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贺伦的工作,为红发女孩补课,但五个月学生没有丝毫进步,这却是贺伦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他处在苦闷,失望,愤愤然之中。
很能理解贺伦此期的心情,因为我们做教师的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不能不说校长的职责和批评警醒贺伦,虽然影片中只交代了贺伦被切中要害后的疯狂言语,但是影片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省反思的过程。
如果说校长的指责是引发贺伦改变的直接外因,那贺伦的反省是内因。
首先贺伦改变教法,以学生喜爱的摇滚乐为突破口,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但却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的冲突。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两个学生,一个是红发女孩和路易华斯。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780cb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a.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生命因你而动听》,这片子可真是把我给深深触动了。
影片中的主角霍兰先生,原本怀揣着成为作曲家的梦想,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不屑和无奈,觉得这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发现,自己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竟然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
就说他教的那些学生们吧,一个个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有个叫格楚特的女孩,起初对音乐一窍不通,甚至连音符都认不全。
霍兰先生没有放弃她,而是耐心地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起。
他会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比喻来解释音符和节拍,比如说把音符比作是小猫咪,而节拍就是小猫咪走路的步伐。
每次看到格楚特那迷茫又努力想要理解的眼神,霍兰先生就会更加用心地去引导她。
还有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总是在课堂上捣乱,不好好练习乐器。
霍兰先生没有直接训斥他,而是在课后找他单独谈话。
他发现这个男孩其实内心深处是喜欢音乐的,只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
于是,霍兰先生不断地鼓励他,告诉他每个人都有权利追逐自己的梦想,哪怕前方充满了困难和阻碍。
慢慢地,这个男孩开始改变了,他不再捣乱,而是认真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霍兰先生不仅仅是在教音乐,更是在教学生们如何去热爱生活,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会带着学生们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举办一场大型的音乐会,为了这场音乐会,霍兰先生和学生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们每天放学后都要留下来排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曲目,直到每一个音符都达到完美。
在排练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有的学生因为太累了想要放弃,有的学生因为紧张而总是出错。
但是霍兰先生总是在旁边鼓励着大家,给大家加油打气。
他说:“我们这不是在排练一场普通的音乐会,我们是在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 终于,音乐会的那一天到来了。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1500字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b27af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0.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1500字《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充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中的奋斗和成长,引发了我的思考。
影片展现了生活的残酷和不易,同时也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与坚韧。
影片以一个普通的小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做杰瑞的年轻人的故事。
杰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过着艰辛而拮据的生活。
然而,尽管生活给了他许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杰瑞的乐观坚持。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他总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
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希望,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改变命运。
这种乐观和坚持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认识到了生活中的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它们。
另外,影片中的友情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杰瑞在电影中有一个好朋友,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相互支持和帮助。
这个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支持杰瑞,还在精神上给予他鼓励和帮助。
这种真实而深厚的友情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力量。
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通过朋友之间的支持和帮助来克服,而友情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此外,影片中展示的人性之美也使我深感震撼。
当杰瑞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总有一些陌生人伸出援手,帮助他渡过难关。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他们有的是街头的乞丐,有的是窘迫的农民工,有的是富有的商人。
然而,他们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来展示自己的人性之美,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行动,也能给他人带来巨大的温暖和希望。
最后,影片的剧情也给了我很多思考。
杰瑞在影片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一过程可能并不容易,甚至会经历失败和挫折,但他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也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1500字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8dd76b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3.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1500字篇一:《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作为一名师范生,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成为了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观看的《生命因你而动听》给了我们答案。
霍兰先生是年近三十岁进学校当一名音乐教师的。
教师专业技能这个职业一开始对他来说只是人生的中转站。
他想做的是在教师这个职业业余能够进行自己的一些音乐创作,四年之后再继续进行全身心的创作。
他最终的可以梦想是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流芳百世,自己的小家庭能够发家致富。
可是教师这个行业已远盔鼠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轻松,一开始他的教学生涯并不受别人的尊敬,呆板、无趣,不为学生着想,只是一味的传递知识而已,学生们在他的课上垂头丧气,连教务主任也认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和他聊到当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指引方向。
他也渐渐的明白音乐对于人身心发展是重要。
很遗憾,霍兰先生的儿子竟然是失聪百分之九十的,日夜在他为自己学生颠簸的时候总是忽略了这个他唯一的儿子。
他认为他的指出妻子是不懂音乐的,把学生管理的教育的井井有条,却把最需要爱的儿子忽略了。
直至后来一位音乐家的逝世才让他明白儿子的世界也是有音乐的。
霍兰先生为儿子柯尔献唱了一首歌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对他的爱。
这是让我感动的亲情。
霍兰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连他自己难以估量吧。
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慢慢的他懂得怎样和同学们更加贴近。
讲摇滚,谈音乐,引起了学生们的吸引力基础知识真正做到不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甚至指引学生方向。
他单独给吹单簧管总是走调的朗小姐辅导,给她信心,让她想象她最喜欢的繁花,缓解紧张自卑,放松心情,最终她吹出像了美妙的音乐。
为了让天赋路易斯的体育天赋未必被泯灭,获得足够学分,先生教对音乐一窍不通的路易斯打鼓。
霍兰先生不厌其烦的辅导、陪练,最终路易斯给与了学分,最后参战殉难。
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是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送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遵行,来让他真正认识自己,最终使学生成材。
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视教育故事赏析
![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视教育故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4625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5.png)
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视教育故事赏析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教师的转变、困局和意义陈大伟《生命因你而动听》的镜头聚焦是一位音乐教师的整个人生。
镜头的聚焦在教师身上,这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时间跨度从开始当教师、到退休的告别音乐会,有过程、有变化,这更能引发我们对整个教师人生的规划和反思。
影片的高潮在结尾,包括霍兰德先生退休前的人生反思和退休的音乐演奏会。
以下录其要点分别讨论。
一、人生就是选择退休之前,霍兰德和自己同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交流:“真好笑,当初闹着说不干,如今却是我唯一想做的事业。
”1964年,霍兰德为了挣钱完成他的音乐事业,在肯尼迪高中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他选择做教师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是基于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而选择。
“当初闹着说不干。
”霍兰德先生是这样,看看自己和周围,今天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的大多数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起点是一样的。
现状呢?“如今却是我唯一想做的事业”,,这是霍兰德先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也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人生就是选择。
莫里斯在《开放的自我》中说:“选择是有生命东西的主要特征,没有选择的生活就会使生活停止下来。
”“活着就是选择某一事物,放弃另一事物。
中立是选择正在形成的某一时刻。
单单坚持中立的自我则是死亡了的我。
”选择不仅有职业的选择,也有对待职业态度的选择;有固守和不变的选择,也有适应和改变的选择。
生活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如我所愿,能找到和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
但实际的、更多的情况是我们无法选择到自己最想做的工作、最想呆的岗位。
这时怎么办?故事中霍兰德的改变有被动的成分,有悄然发生的过程,这使影片显得真实。
但观看了这样的影片,我们就应该多一份自觉。
那就是主动选择适应和改变,选择喜欢和热爱当下的工作,然后重新进行人生定位;选择认真对待手上的工作,在工作中重新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王景霞《生命因你而动听》,一部讲述师生故事的影片,一个以音乐来呼唤心灵的故事,一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主人公贺伦先生动人的生命乐章。
让我们聆听了一个平凡生命演奏出的最令人感动的音乐。
三十年的教学,让他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三十年的摸索与努力,让他笃定“教师”是自己“唯一想做的职业”。
贺伦先生因为生活所迫而做了一名音乐教师,但他却用音乐架起一座与学生与亲人沟通相亲相爱的桥梁。
虽然与自己患先天性耳聋的儿子有过隔阂和冲突,但他努力化解了。
他用儿子可看到的音乐表达了他的慈父之情,他用真诚引导了儿子可谓成功的一生。
该影片也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女校长在责备贺伦先生一上完课就匆匆离校(此时的他还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的行为时所说的那一句:“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指引方向。
”也就是说,为人师者,不能单单只是为人““经师”而已。
如果人生真的如影片中所说:“上帝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安放了一个梦,同时又在他脚下铺上了最遥远的距离,梦因此有了许多分岔,我们怀揣着自己的梦等待一个红绿灯,奔向未知的旅途”那我觉得教师就是分岔路口的红绿灯下给人指引方向的那个人,而教育就是教师指引方向的那一个行为。
纵观贺伦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更让人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
片中贺伦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
所谓“穷则思变”,贺伦先生后来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
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贺伦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与创新的精神!
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法。
贺伦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是以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最终使凌小姐吹出了美妙的音乐。
这时,贺伦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
对一个从未接触过音乐甚至对音乐一窍不通的黑人,贺伦先生更是不厌其烦地教导、陪练。
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贺伦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来让他真正认识自己,最终是学生成才。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很难说会不热爱生活,贺伦老师亦是如此。
但当他年过花甲,要被校长解雇时,他真的迷惑了,将自己的几十年一一数来,既无作曲的成功又无财富的丰收,和当年自己追求的音乐梦想差得太远了。
他失望了:自己的一生碌碌而无为又没有人会记起他。
然而,他错了。
在往昔的学生为他举行的惜别会上,他才知道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像凌说的那样:“您或许以为自己一生
碌碌无为,但我们优秀的未来就是您最成功的交响乐,我们——您的学生就是您美妙旋律中跳动的音符。
”
平凡而真切,就像一首平缓舒心的曲子一样,贺伦先生的生命演奏出的是一种感动。
音乐无国界,亦无心界,贺伦先生用爱感化每个心灵,也演绎了自己最让人感动的人生。
用音乐感动着生命,生命感动着赤诚的音乐。
生命的价值到底在于何处?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我们,价值的体现在于更要懂得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因材施教、孜孜不倦、用耐心、细心、慧心、爱心让每一朵花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呵护下更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