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技巧:别被片段阅读“例子”迷惑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如何解决片段阅读中的细节题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如何解决片段阅读中的细节题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题干的材料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
其中的细节题占比虽然不大,但是考生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这部题型。
考生应该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积少成多,从微分中占领优势。
下面小编来带大家一起学习如何解答行测中的细节题。
首先,考生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其次,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最后,将正确的选项带入文段进行验证,确定是否无误。
细节题排除错误选项的四种方法:一、混,即混淆。
命题人常通过混淆谈论对象、时态、数量、范围、可能性与必然性等来设置错误选项。
二、“反”,指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反。
命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时,有时故意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不需要说成必需,把必需说成可有可无。
这一类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词语有:必、必需、必须、没、没有、不、不必、不用、不曾、不可、是、不是。
三、“无”,即无中生有。
它主要是指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
表现在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无中生有”主要是指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
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四、误,指选项存在逻辑错误或推断错误。
【例题】Argo计划是1998年推出的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十余年来,30多个沿海国家通力合作,在全球各大洋布放近万个Argo浮标,组成了全球海洋监测网,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全球海洋上层温度、盐度和海流的实时观测。
通过共享数据,各国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数据,研究海洋气候对极端天气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收获了新的成果。
Argo计划改变了人类对海洋内部的监测手段和方式,填补了海洋气象的空白,并为其他全球性科研合作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
根据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沿海国家能从Argo计划中受益B.1998年前尚无系统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项目C.大数据技术是全球性科研合作项目的必备技术D.以往的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对全球海洋的实时观测答案:D。
2019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不在中片段阅读埋下的坑
2019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不在中片段阅读埋下的坑在行测考试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中,片段阅读是考生们主要的一个得分项目。
在片段阅读中除了会考察主旨观点题和小题型以外,还会考察细节判断题和文意推断题。
这种题目比主旨观点题更容易出错,其实是考生没有很好地把握这种题目的常见设错方式,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揭开细节题的面纱,一睹它常见的迷惑项“真容”。
一、解题原则首先,我们要明确,这种题目和主旨观点题不同,我们解题的侧重点,并非是要了解作者的行文脉络,而是把握各个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题干意思,跟作者的表述是否一致,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将文段作者的观点进行必要的推断。
这种题目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从弱”原则,就是避免绝对化表述。
往往选项出现“可能”、“或许”这样的词汇时候,更能表现一种温和态度,往往这样的选项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它们很可能就是正确选项。
【例题1】有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坐着看电视和工作总计达10小时的女性,与每天通常坐8小时的女性相比,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8%,患子宫癌的风险增加10%,而且无论研究对象在不坐时有多活跃,都不会影响这个结果。
由此可以推出:A.缺乏运动可能是某些癌症的首要病因B.久坐可能对女性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C.工作之余的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D.上班族职业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堪忧【中公解析】B。
抓住题干主要信息,每天坐着看电视和工作总计达10小时的女性与每天通常坐8小时的女性相比患结肠癌与子宫癌的风险增加,而且不受研究对象在不坐时的活跃程度影响。
B项:题干中指出坐10小时比坐8小时的女性患结肠癌与子宫癌的风险更大,也就是说坐的时间越久得病的风险越大,表明久坐可能对女性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可以推出;A项:题干中没有提到研究对象是否缺乏运动,无法推出,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工作之余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是都有好处,无法推出;D项:题干中提到的是坐着看电视和工作女性,坐着是研究条件,并不单指上班族职业女性,主体不对,排除。
行测片段阅读的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片段阅读的快速解题技巧行测片段阅读的快速解题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必考科目,考生们想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行测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行测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一、“作者”也任性今年国考尤其关注“作者的想法”,不仅有“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还有“作者想说的是……”,“作者希望科幻作品……”,下面就通过这一题,大家一起来猜一猜“作者”在想啥,命题人又在想啥。
(2016年国考)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
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
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一眼扫过,就会发现本题的设问与一般试题不同,命题人将主体换成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做呢?笔者推测,原因有二:其一,将问题主体由“文段”改成了“作者”,会给大家一种错觉,即这道题目主观性较大,容易忽视文段的整体内容,而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猜测“作者”的意图;其二,用来扰乱大家答题步骤,一般来说,作答片段阅读题的顺序是设问→题干→选项,第一步就让大家遇到了“拦路虎”,目标不明确,让大家区分不出题型,扰乱答题步骤,从而为解题设下障碍。
提供公务员考试视频课程的学宝云课堂网校老师指出,作答这种设问意图不明的试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先通读一遍文段,了解大概内容,再对照选项,判断答案。
以本题为例,通读文段可知,作者首先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观点”,并表明立场,即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接着进行转折,强调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是故意混淆不同认知方式,具有误导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一、片段阅读六大迷惑性选项解答片段阅读细节题,除了可以从题干入手之外,还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留意一些具有明显错误或迷惑性的选项,有助于考生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迷惑性选项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绝对化。
选项中含有过于绝对语气的词语,往往不是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一般倾向于选择一些含蓄的、委婉的说法。
绝对化的词语包括:最、一定、必须、根本原因、全部、所有、都、关键等等,带有这类词语的选项一定要慎选,回到去原文中对比一下。
2、无中生有。
即文段并没有提及的概念或话题,却在选项中出现。
这类选项是典型的无关选项,一定慎选。
3、偷换概念。
把材料中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表述在选项中偷换掉。
比如材料中说的是“信息技术”,原文的主题是和技术有关的,选项却偷换成“信息文化”.4、混淆时态。
把材料中的时态刻意混淆。
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目前、已经、现在、目前、将来”等表示时态的词语。
5、正话反说。
是指选项的设置和原材料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
6、强加因果。
材料中两者间没有引起与被引起的逻辑关系,选项中却强加上了,或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但需要一个条件,而选项忽略了这个条件,这就成为强加因果的选项。
改善幅度最大,而最消极悲观的被调查者不仅从一开始便更倾向于选择较不健康的饮食,而且在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干预后,改善的情况也不理想。
研究者指出,自控能力是令乐观者更易成功戒除抽烟、喝酒和暴饮暴食等坏习惯的关键。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饮食结构取决于人的情绪的好坏B.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难通过干预而改善C.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改善不良饮食习惯D.悲观者的自控能力无法通过干预而改善【解析】此题为细节题,重点考察考生查找细节的能力。
A项中饮食结构与人情绪好坏之间的条件关系属无中生有;B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明确表示饮食习惯难以通过干预而改善的群体为消极悲观者;D项亦程度过重,文段中为“改善的情况不理想”而非“无法改善”.C项内容对应首尾句。
行测片段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行测片段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宝子们,行测里的片段阅读可太重要啦。
今天就来给你们唠唠这里面的技巧和方法。
一、找关键句。
好多片段阅读的文段里,都有那么一两句关键的话,就像宝藏一样。
这关键句可能是开头的总起句,就像一个小队长,一下子就把这个文段的中心思想给带出来了。
比如说“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那这个文段大概率就是围绕创新怎么推动发展来说的。
还有可能是结尾的总结句呢,就像给这个文段画了个句号,把前面啰里吧嗦的话都给概括起来了。
找到这些关键句,那答案就离咱们不远啦。
二、关注关联词。
关联词就像小箭头,给咱们指出文段的逻辑方向。
像“但是”“可是”这种转折关联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才是重点哦。
比如说“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实际上有很多隐患。
”那咱重点就得看这个“有很多隐患”的部分。
还有“因为”“所以”这种因果关联词,结果通常是比较重要的。
要是看到“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倒装因果,原因就成了重点啦。
三、理解主题词。
主题词就像是文段的小主角,贯穿全文。
一个文段会反复提到这个主题词。
咱要是能把这个主题词抓住,就像抓住了风筝的线。
比如说一个文段一直在说“环保”,那选项里也得有“环保”这个词或者相关的内容才行。
要是选项里都没提到这个主题词,那就可以直接把这个选项排除掉啦,就像把一个走错片场的演员给赶走一样。
四、排除干扰项。
干扰项就像调皮的小怪兽,专门来捣乱的。
有的干扰项可能是无中生有,文段里根本就没提到的内容,它却在选项里出现了,这可不能上当呀。
还有的干扰项是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了。
比如说文段说的是“某学校的部分学生”,选项里却说成了“所有学生”,这就是范围扩大了;要是说的是“所有学生”,选项里变成“某几个学生”,那就是范围缩小了。
宝子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把这些干扰项都给识破,这样才能在行测的片段阅读里拿到高分呢。
加油哦,宝子们!。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通关支招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通关支招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的文段相对较长,阅读量大,不少考生为了提高做题速度而囫囵吞枣。
这样的答题方式势必会影响考生对文意的整体把握。
今天我们带广大考一起学习片段阅读五大招,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第一招,把握重点句: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
2.中间某段或某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3.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第二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伤心、悲痛、遗憾等。
作者的情感一般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
第三招,通过关键词句概括文章主旨:可以用“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也可从文中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四招,注意表达方式给大家的指引:要看这段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五招,注意修辞手法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拟人: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3.夸张: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行测片段阅读有什么提升方法
行测片段阅读有什么提升方法行测片段阅读的提升方法一、审题顺序有诀窍任何一道片段阅读题均由问题、文段和选项三个部分构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各位考生做题的顺序是,先问题,然后文段,最后是选项。
这样的顺序好处很明显,知道了问题才能定题型,才能知道文段中该重点读什么,也就是让我们的做题有了方向性,同时也可以通过问题了解题型,明确解题方法和对文段的掌握程度。
二、分析文段有技巧精准的文段分析,可以让考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段的重点内容,选出正确选项。
所以在阅读题干时要对文段做如下处理:1、标注注文段中的关联词+主体对象2、定位中心句具体而言,标注关联词可以让考生更好看清语义关系,更清楚文段想表达的内容,常见的关联词包括递进、转折、因果,并列等等,每种都有标志性的词语,见到这些词语,可以用笔标注一下,引起注意。
其次就是主体对象,这个其实是考生常常忽略的,但却是我们解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判定文段论述的主体对象的方法非常简单,查找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当某个词出现的次数是2至3次以上,那它就非常可能是这一段的主体论述对象,主体论述对象不一定唯一,有多个的可能,比如文段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关系”的论述,那主体就是两个;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段当中没有明示,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内容寻找共性归纳出来。
标注关联词和明确的主体对象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定位文段的主旨句。
以下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结合例题为大家说明:例:自从1958年第一个永久起搏器被植入人体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制造商就在不断研究为其产品提供电能的各种方法。
不可充电的锂电池目前较为普遍,在心脏病和神经源性疾病的移植设备中,不可充电的锂电池一般能够使用7年到10年,已经属于比较“长寿”的了,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可植入设备目前主要用于医疗领域B.神经源性疾病的治疗需引入新技术C.供电能力目前是可植入设备的瓶颈D.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较广阔【参考答案】C。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片段阅读选项分析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片段阅读选项分析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决定了我们题目是否理解准确,能够将符合要求的答案选出来。
但从反馈的数据来看,大部分考生刷了很多题目,阅读速度上去了,但是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还是会经常出错,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今天就通过片段阅读中主旨观点题这种题型,来和大家分析一下考官设置的迷惑选项有什么特点。
一、迷惑选项偏离文段重点科学的目标是探寻自然界的规律,试错是探索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科学探索的历程中,有着许多为人熟知或不为人熟知的试错细节,例如如果没有爱因斯坦为反对量子力学而抛出“EPR 佯谬”,人们不会接二连三地进行试验,进而揭开量子纠缠的面纱,开辟量子力学研究的新领域。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不可能总是迈出正确的脚步。
发现并剔除一种错误的可能,就是离真理更进一步。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探索未知的历程也是踩着错误向上攀登的历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过于迷信理论权威会阻碍科学的进步B.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对科学研究具有价值C.科学研究是纠正错误,趋近真理的过程D.人类探索自然界的历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答案】B。
文段首句即点明主旨:试错是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之一。
后文都是对此的阐述。
通过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从而促使人们不断试验,进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研究的例子,指出错误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阶梯,错误对科学研究具有价值。
B项与此表述一致,为正确答案。
C项的迷惑性比较大,科研探索不可能每一步都正确,但也不意味着每一步都错误,故说“科学研究是纠正错误……的过程”有欠妥当,且更多强调科学研究是怎样的过程,偏离文段的重点。
文段重在强调的是错误对科学研究的价值,B项对主旨的概括更准确。
因此本题答案为 B。
二、迷惑选项描述过于笼统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一些实践部门就逐步发现,在供给低保等复杂的社区保障服务时,仅凭单个部门的力量已经越来越不足以获得充分的信息了。
进入 21 世纪以来,更多立足于民生的社区服务如廉租房等被推出,这些服务的实现日益依赖多个“条线”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
行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
行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行测考试片段阅读题目具有的阅读量大、知识点多、提升速度慢的特点,容易让复习陷入“瓶颈”的考生无可奈何。
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行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行测片段阅读解题技巧一、鉴别“总分式”总分式包括“总”的概括和“分”的论述与分析,掌握这种结构形式对于解答主题概括和寓意推断类的题型非常有帮助。
(1)总领式:一般是文段中心句出现在段落前面部分,起到总领本段内容的作用。
后文内容都是对中心句的论证和分析,或引出一些例子进行证明。
总领式的文段,核心就是要把握第一句或前两句的中心内容。
(2)总结式:一般是出现在段尾部分,在一段话结束后都要用结论性的语句总结概括,从而达到重申重点的目的。
通常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表示结论,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见”、“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这种结论性的语句作为文段的中心,体现了作者的主旨意思,能够给予我们很明确的提示。
【例1】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
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
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解析】答案选B。
文段为分总结构,前三句先指出对豆味的排斥使豆浆在西方不受欢迎,因而市场需求量不大;第四句接着说明豆浆保存难度大;末句进行总结,正是由于前述两个原因,才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攻略
在公务员考试中,片段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文章阅读是片段阅读的特殊题型),可以说片段阅读得分上下影响整个考试的分数。
但是问题是不少考生觉得片段阅读不容易突破,在考场中时间比拟紧迫的情况下,看到大段大段的文字就会觉得头晕,没有耐心阅读下去,最终导致片段阅读得分不高。
事实上,片段阅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相反,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片段阅读是一种比拟容易得分的题型。
那么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明确做题步骤。
片段阅读的顺序一般是先读问题,然后读题干,最后读选项。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片段阅读的问法不同,阅读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侧重。
阅读完之后,结合提问方式,确定或者排除一局部选项。
最后细致比拟答案间的区别,锁定答案。
其次,明确阅读的重点。
这里重点介绍两种题型,一种是主观题,一种是细节题。
主观题的问法一般是: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的是,概括最准的是,意在说明等等。
细节题的问法一般是: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理解不正确是等。
对问法有根本的了解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掌握不同问法的文章阅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不管哪种类型的题目,还是需要大家慢慢积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强化。
当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的时候,接下来的事就是just do it!。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巧解片段阅读的转折文段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巧解片段阅读的转折文段行测作为公务员的考试科目之一,有些题型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这让许多考生很是摸不着头脑,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片段阅读技巧:巧解片段阅读的转折文段”,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片段阅读技巧:巧解片段阅读的转折文段学习是要紧事,可是千万不要盲目学习,学习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得文科者得天下”,小伙伴们想在行测学科上要想取得好成绩,那文科一定要拿下。
今天就来说一说言语考试中片段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片段阅读作为必考题在行测考试中大概占到15-17道题,题量还是不小的,但是片段阅读题也是我们得分率较高的题目,所以小伙伴们做片段阅读题时一定要仔细再仔细,读清题干信息,把握提问要点。
在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可能会涉及8大题型,其中的主旨观点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们要重点突破。
做主旨观点题我们通常会考虑行文脉络,也就是对作者的谋篇布局的思路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文段主旨。
今天介绍其中最常考的一种文段类型-转折文段。
如何判断文段是转折文段?如果文段当中出现了转折词,比如:但是、然而、却、可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那么大体上就能判断出这是转折文段了。
转折文段通常有两种行文脉络,第一个是内容转换,如果转折前后话题发生了转换,那么转折之后是作者想强调的重点。
我们可以看一道例题:例1:批判性思维是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很好地论证它。
进入大学会发现,虽然我们有想证明自己观点成立的野心,但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时却无法在逻辑上自圆其说。
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还怎么说服别人呢?而大学写作课的精髓就在于:如何就一个话题正确地提出问题,如何找到强有力的论据证明问题,如何清晰有效地与他人沟通、表达想法,最终培养的就是具有理性精神的批判性思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大学写作课程能培养理性精神B、大学写作课程铸就批判性思维C、批判性思维需提出并论证观点D、批评性思维精髓在于自圆其说【答案】B。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征服片段阅读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征服片段阅读在事业单位行测片考试中,段阅读的题型特点主要是文段相对较长,阅读量大,这样不少考生为了提高做题速度而囫囵吞枣。
其实这类题目有他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结合例题给大家讲解一些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片段阅读特点文段内容常涉及经济、科技、人文、民生等多方面话题,文段的文字为50~250字左右,要求考生对全文进行理解。
针对以上特点:内容生僻,文段长。
对于片段阅读我们有时候不用读懂文段的内容也能选中正确的答案。
二、关键词秒杀法主要的关键词如下:有意思的是、有趣的是、值得注意的是、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没想到的是、所谓、即、有鉴于此……这些词后为文段的重点。
例题:事实上,延期偿债不仅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埋下了威力更为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借新还旧”成为地方政府的常规做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有鉴于此,中央政府应及时采取强更手段,制止地方政府继续大唱“拖字快”;有关部委也应积极考虑借助资本市场消化地方政府公共债务,以债务证券化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化解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也应适当削减其经济建设职能,实现财权、事权对等,从根本上消除负债过度的生存土壤。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说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常规做法B.强调中央政府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指导作用C.分析限制地方政府延期偿债的原因D.论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正确答案:D解析:文段前面阐述了“延期偿债”对于地方政府的坏处,属于铺垫,接着通过“有鉴于此”表明文段的重点对策。
文段用两个分号,从并列三个方面阐述了政府应该的一些做法全面概括文中的内容即答案为D。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事业单位考试(/qinghai/)。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片段阅读的技能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片段阅读的技能片段阅读包括主旨类、复述类、态度类等八种题型,都是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在解这种题目时,考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从关键句和关联词这两个方面入手解题。
平时考生应要增强对此类型题目的训练,避免失分。
下面总结了片段阅读题解题技能。
1.理解语意作为一段话来讲,都是句与句的结合,肯定存在必然的逻辑性。
看到一段文字以后首先应该做的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段话的结构,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从而迅速对语段本身有清楚正确的熟悉。
例题:咱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即是枯燥。
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
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
相信有目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漠富裕,便会陶醉在它的无穷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A.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科学和文学彼此依赖的关系。
C.科学和文学彼此鼓励作用。
D.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硕的素材。
题干的前两句强调了科普文章与作家文笔的关系。
第三句强调科学对文学的增进作用,第四句进一步强调文学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题材的喜爱。
题干并无提到文学对科学的作用,所以应该排除B,综合考虑,应该选D。
2.抓关键所谓的关键,是指语段中的关键词和由这些关键词所引导的关键句。
在材料中,有一些词是咱们应该注意的,他们往往会引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咱们称之为关键词。
这样的词语往往有很明显的提示作用,如:重要的是、根本原因是等提纲挈领的词语。
另外,抓关键词还要注意一些转折语,如:因此、所以、可是等。
这些词的后面往往是作者真正要强调的观点。
一样,在文段,还有一些句子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比如首尾句、启承句、引用句和发表议论的句子。
这些句子多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文段的中心思想。
例如:商业设计或许愈来愈被给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起身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
国考行测指导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2014年国考行测指导: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部分,由于考察的题型较多,且考生们对于题型之间无明确的认知,导致在此部分丢分较多,对此文都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总结了几点片段阅读部分解题技巧,以帮助考生们进行备考。
考生首先明确基本题型,如主旨题、意图题、观点题、细节判断题等国考的必考题型。
明确题型后,运用相关方法解题。
在片段阅读部分,常用解题技巧有观点援引法、主体排除法、背景铺垫法等,下面以真题为例为考生们进行逐一介绍。
例题1: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过多的参与。
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
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解析】文段由3句话构成,首句援引了反向观点,接着由弱转折关联词“其实”和强转折关联词“但”提出了作者的观点,采用“弱前强后重点在后”的做题技巧,可将重点锁在尾句。
尾句中又采用了“不仅……更……”递进关联词,突出整个文段的重中之重,即“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采用主体排除法可锁定答案为C。
技巧点拨:观点援引内容通常位于文段的前半部分,目的是为了引出写作者的重点,因此属于文段非重点成分,可略读。
例题2: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属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掌握片段阅读的“致命点”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掌握片段阅读的“致命点”片段阅读是行测言语理解考试的重中之重,不仅体现在题量上更体现在分析阅读能力的指引性上。
如果学好片段阅读,既有利于小伙伴们形成篇章思维,更有利于解决好选词填空、语句表达甚至是文章阅读题。
但片段阅读并不如我们想象那样简单,特别是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题。
常常有小伙伴反馈,对于这样的题目要么是看完读不懂,要么是读懂选不对,总是抓不住重点,很是苦恼。
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大家在做这种题目时存在的致命误区,来帮你跳过这些致命点吧。
致命点一:不断地重复阅读很多小伙伴都反应,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看一遍一脸懵,看两遍一脸懵,看三遍的时候发现时间不够了,就仓促做了选择。
所以正确率不高。
分析状态:1、小伙伴们目前普遍阅读能力下降,阅读的状态少了。
2、小伙伴们在做阅读时没有特定的阅读方法,不能把握文意重点。
解决方案:1、功夫下在平时,应该多看一些文章刊物,强化自己阅读的感觉。
比如可以下载中公APP,里面每天都有推送文章、常识、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阅读的部分,既能够强化阅读能力,又可以积累常识,申论的写作素材等等。
2、利用断句的方式看文章。
把冗长的文段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就按句子去区分,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减轻每次阅读的压力,也可以便于思考句子含义及在文中起的作用。
致命点二:做题目定式思维很多小伙伴在多题目的时候总是崇尚口诀或者规律,把这些看做解题的唯一方法,就比如: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语话叫“转折之后是重点”。
那么这句真的是万能的吗?如果真是万能的那么为啥还总是错那么多呢?所以说,小伙伴们做题的时候总是会存在定式思维而不能够具体文段具体分析。
解决方案:学会句间分析法,可以让你的正确率翻倍。
句间分析法:1、分析句意;2、句子归类;3、确定句子作用定重点那么,接下来。
我们就拿一道题目用这种方法试一试吧:经典例题:作为一个信息大平台、文化大熔炉,互联网对亿万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
2023年国考行测片段阅读题常犯错误总结及应对措施1500字
2023年国考行测片段阅读题常犯错误总结及应对措施1500字2023年国考行测片段阅读题的常犯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文章整体意义理解不清。
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只看了片段文章,而未能将其与整篇文章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理解,导致对题目的理解偏差。
因此,建议考生在答题前先阅读整篇文章,全面把握文章的主题、观点和结构,并将其与片段进行对比和衔接,确保对片段的理解准确。
2. 忽略文章细节。
部分考生在阅读片段时只重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忽略了文章中一些细节信息的存在,导致对题目的理解不准确。
因此,建议考生在阅读片段时要注重细节信息的把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帮助理解题目和作出正确的选择。
3. 题意偏差。
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对题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选择了与文章观点不符的选项。
这可能是由于考生没有仔细分析题干,或者对文章的观点理解不深入所致。
因此,建议考生在答题前先仔细分析题干,确保理解准确,选择与文章观点一致的选项。
4. 使用了自己的主观判断。
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受到自己的主观判断的干扰,选择了与文章观点不一致的选项。
这可能是由于考生对文章主题或观点有误解,或者对自己主观判断的过度依赖所致。
因此,建议考生在答题时要客观、客观地分析文章观点,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对答案的影响。
对于上述常见错误,考生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提高整体文本理解能力。
通过多阅读、多练习,提高对整体文章的理解能力,包括主题、观点和结构的把握,从而避免对片段理解偏差。
2. 注重细节信息的把握。
在阅读片段时要注重细节信息的把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帮助理解题目和作出正确的选择。
可以在练习中增加对细节信息的关注,加强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3. 仔细分析题干,确保理解准确。
在答题前仔细分析题干,确保理解准确,选择与文章观点一致的选项。
可以通过多做题、做题之后的回顾复盘等方式来提高对题干的分析能力。
4. 提高客观判断能力。
在答题时要尽量客观、客观地分析文章观点,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对答案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技巧:别被片段阅读“例子”迷惑
行测技巧:别被片段阅读“例子”迷惑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例题:
【例】变与乱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凡是剧烈变动的时代,往往也是混乱失序的时代。
不过,变与乱的结果往往差别很大:有些社
会最终走过动荡的变革时期,逐步确立了新的体制和秩序;有些社会
则缺乏变革因素的增量积累机制,无法形成新的体制和秩序,只能
通过恢复旧秩序而结束混乱局面。
晚明时代,几乎各个领域都出现
了新因素、新趋向,在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贫富分化、政局动荡、道德失范。
换句话说,晚明时代虽然出现了
一些不可逆的新变化,却未能引发根本性的制度变迁,终于在变与
乱的交缠中走向灭亡。
这段话意在说明:
A.变乱交织、无力变革是明朝覆灭的原因
B.变革往往带来混乱,同时也蕴含生机
C.晚明的灭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D.新旧制度往往是互相交替、互为因果的
结合我们前面说过的内容,很多同学在梳理完题干后,基本上就会排除掉A和C项,然后在B、D的纠结中选择了B。
但很巧的是,
这个题目选择的,恰恰是A项。
来看解析:
【解析】A。
文段的前两句话围绕“变与乱”的话题进行表述,
同时利用转折强调了变与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即建立新的或回
到旧的。
第三句开始描述晚明时代的情况,第四句同意转述,说明
晚明时代在变乱交缠中既没有确立新的体制秩序,也没有走向灭亡,因此和前文内容的话题内容不一致,故文段是“引出话题—具体说明”的行文脉络,故答案应该选择A项。
上述题目中,很多同学往往在看到晚明时代时,就已经在心底默认为后文为具体事例,所以在阅读中甚至会出现不仔细阅读的情况,并因此认为后面是对前面的佐证。
但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从“晚明时代”开始到句尾,其内容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例子”,因
为其内容跟前文是不一致的,所以其实应该是在“变与乱”这个内
容基础上的一个新话题,所以文段不能用前两句做为文段重点去转
述主旨。
通过这道题我们会发现,“例子”其实指的应该是符合题干观点的具体事例,它的存在是为了佐证观点的合理性,但有时,即便文
段描述了具体性的内容(比如某一事件),但无法为前文观点构成支撑、证明,所以就不适合再称之为“例子”,而应该是新的话题内
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