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人文常识之中秋节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之人文常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三大平原的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中国最大的岛屿是( )。

A.台湾岛B.海南岛C.辽东半岛D.山东半岛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新疆地区B.内蒙古地区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种景象最可能出现在我国的( )。

A.黄河流域B.长江中下游地区C.西南部山区D.西北内陆地区5. 我国行政区划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分别是( )。

A.24,5,4,3B.24,5,3,3C.23,5,4,2D.23,5,3,26.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血液以及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的是( )。

A.石油B.煤炭C.天然气D.水7.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A. 1/2B.1/3C.1/4D. 1/58. 珠穆朗玛峰位于( )。

A.中印边界B.中缅边界C.中尼边界D.中巴边界9.在以下我国山脉中,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最显著的是( )。

A.天山B. 南岭C.阴山D.秦岭10.下列国家不和中国接壤的是( )。

A.不丹B.印度尼西亚C.缅甸D.阿富汗11.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 )。

A.鄱阳湖B.洞庭湖C.太湖D.青海湖1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山地和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丘陵分布在东部B.我国地势最低点在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C.海南岛是我国第一大岛D.南沙群岛是我国最南端的岛屿13.下列关于我国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是全球能源第一大消耗国B.我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石油占主导地位C.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D.我国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已查明可开发的水能居全球首位14.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 )省。

A. 湖南B.贵州C.四川D.湖北15.青海西北干旱地区以荒漠和戈壁为主,却是全省乃至全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一向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古诗节日练习题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古诗节日练习题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古诗节日练习题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古诗词所描写的节日、地点、人物是人文常识中的重要考查内容。

本篇主要通过一些题目帮大家梳理古诗词中描写到的节日。

1. 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A.④②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1.【答案】B。

解析:①出自《己酉元旦》,南宋诗人陆游所作,“桃符”指的是一年初始春节时贴的春联,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②出自《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作者为唐朝边塞诗人岑参,“黄花酒”为菊花酒,饮菊花酒、“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③出自《乙卯重五诗》,作者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食粽子、佩艾叶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④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途中寒食》,“寒食”节是古代节日,相传来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一般在清明节前,时间为农历三月,从“暮春”一词也得出诗中指的是春天。

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②。

故本题答案为B。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是()节。

A.重阳节B.除夕B.元宵节D.端午节2.【答案】C。

解析:出自唐代诗人苏味道所作的《正月十五夜》一诗。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故本题答案为C。

3.下列诗句按其描写的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②④③①B. ①④③②C. ④②③①D. ③①②④【答案】A。

解析: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写的是重阳节的传统。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中曈曈指的是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桃指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中秋节文化常识

中秋节文化常识

中秋节文化常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

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等。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习俗相关知识要点

中秋节习俗相关知识要点

中秋节习俗相关知识要点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农历八月十五,每年的阳历九月中旬左右。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相关知识要点。

一、起源和历史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节,最早可追溯到周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现代的中秋节。

中秋节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农历八月是秋季收获的开始,人们通过祭月来感谢丰收与祈福。

二、传统习俗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中秋节当晚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品尝着月饼和美食,一边赏月。

在古代,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最圆,所以被称为“月老”。

赏月有助于加强家人间的情感,也是对团圆和家庭和睦的期盼。

2.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饼,有各种多样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核桃等。

人们在中秋节会品尝不同种类的月饼,并且相互赠送月饼以表达问候和祝福。

3.给孩子们灯笼:中秋节的时候,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准备彩灯和灯笼。

彩灯和灯笼是用来装饰家庭和街道的,带有吉祥的图案和寓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4.晒秋:中秋节是秋季收获的开始,人们会在这一天晒秋。

晒秋是一种祭祀活动,人们将收获的水稻、红枣等农作物摆放在户外,感谢大地的恩赐和付出。

5.赛拔河:一些地方还有举行赛拔河的习俗,这是一种民间传统活动,用来庆祝中秋节并展示人们的团结和力量。

三、中秋节的寓意和意义1.团圆和团结: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过赏月和共进晚餐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表达团圆的美好寓意。

此外,中秋节的习俗还体现了社会团结、互助和和谐的价值观。

2.丰收和祈福: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即秋季收获的开始,人们通过晒秋和祭祀活动表达对大地的感激和对未来的祈福。

中秋节还被视为一个祈求丰收和幸福的时刻。

3.美好的神话故事:中秋节还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这些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让人们在赏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神话传说的魅力。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

2024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2024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学问:文化常识备考(一)一、春节春节又称“过大年”。

腊月的最终一天为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除日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春节是展示民间百俗的综合性大节,既有迎喜纳福、阖家团聚、消遣社交的习俗活动,也有祭祀神佛祖先驱邪免灾民俗事象。

二、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有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三、清明节清明又称“寒食节”。

农家多要上坟祭祖,培土植树。

机关、学校也多在清明前后到烈士陵园扫墓或组织春游。

四、端午节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要吃粽子,农村妇女、小孩有头戴艾叶,腕系花绳之俗。

五、七夕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

也被现代人称作“东方情人节”。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传闻为基础。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聚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恳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六、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聚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团聚饭、放花灯等。

七、重阳节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

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

二是插茱萸。

三是饮酒赏菊。

四是食重阳糕,食之谓可步步高升。

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学问:文化常识备考(二)一、古代政治礼仪(一)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实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全部这些详细崇拜,在达到肯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二)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三)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借居所即宗庙。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中秋节常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中秋节常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中秋节常识行测常识这类题考察的范围是很大的,那考生如何保证正确率呢和做题速度呢?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中秋节常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中秋节第一,当我们自己储备的知识与题干定义没有实质性差别时,可以进行联想与举例,充分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准确理解“定义项”的关键词,并对选项中的案例进行准确的归纳和抽象。

第二,当遇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念时,不要想得太深,以至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要紧紧扣住定义本身及其关键词。

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相关古诗词中秋节关键词:婵娟、桂花、桂树、玉盘、金镜、冰轮、素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苏轼)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 中秋月》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苏轼《念奴娇·中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阳关曲》(宋·苏轼)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洞仙歌》(宋·晁补之)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中秋节公考常识

中秋节公考常识

中秋节公考常识中秋节,那可是咱中国人特别重视的一个节日呀!就像一个大团圆的聚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多温馨呐!你知道吗,中秋节和公考常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比如说,中秋节的来历,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呀。

这不就像公考常识里的历史部分嘛,得了解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这可是中秋节的经典传说呀。

想象一下,嫦娥一个人在广寒宫里,多孤单呀,还好有玉兔陪着她。

这就好像我们在备考公考常识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孤单和迷茫,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像嫦娥最终拥有了属于她的传说一样,我们也能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呀!还有月饼呀,各种口味的月饼,甜的、咸的、豆沙的、蛋黄的,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像公考常识的内容一样,丰富多彩。

你得去了解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法律法规等等,就像品尝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魅力。

你说要是只知道吃一种口味的月饼,那多没意思呀,就像只知道公考常识里的一部分内容,怎么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呢?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团聚在一起,这团聚的氛围不就和我们学习公考常识一样嘛。

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呀。

而且中秋节还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猜灯谜,这多有趣呀!这不就像是我们在做一些常识题的时候,需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去分析嘛。

你再想想,中秋节晚上那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整个大地。

这就好像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公考常识,就能在考场上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呀!让我们能够清晰地找到正确的答案,走向成功的彼岸。

总之,中秋节和公考常识看似不相关,但其实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呢。

我们要像重视中秋节一样重视公考常识的学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当作是一块美味的月饼,细细品味、认真消化。

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够在公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像在中秋节和家人一起享受团圆的快乐一样!难道不是吗?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中秋节礼仪常识

中秋节礼仪常识

中秋节礼仪常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礼仪常识,供参考阅读!中秋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今年中秋节放假时间2016年中秋节放假:2016年9月15日至9月17日放假,共3天。

9月15日(星期四,农历中秋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9月17日(星期六)公休,9月18日(星期日)公休调至9月16日(星期五),9月1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习俗1.赏月中秋节即农历的八月十五。

这一天正值秋分前后,昼夜一样长,加之秋高气爽,故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很自然地形成了中秋赏月的习惯。

由于中秋正值秋收的黄金季节,明亮的圆月又象征团圆,人们便赋予它吉祥、美好的含义,合家团圆,饮酒赏月,吟诗作画,共度佳节。

2.吃月饼中秋节,人们赏月的同时,还要吃月饼。

月饼象征着合家团聚和欢乐,所以,月饼也被称作“团圆饼”。

其形取月之圆,其馅尽味之美,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公务员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公务员行测传统节日知识点1. 来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3. 习俗(1)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

(2)元宵: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清明节盛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

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

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最后鸣放鞭炮。

(4)端午:铸阳燧: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煅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中秋节

中秋节

中秋节的小知识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 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 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 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 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又是女儿节 “月”在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寓意是“母性”与“女性”。《礼 记》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 位也。”所以中国古人称月为“太阴”。 月亮主阴,皎洁明亮,又有美丽的嫦娥、伶俐的玉兔,因此人 们又常常把美丽的少女比喻为月亮,成为仅亚于鲜花的第 二个喻物。这也成为历史上那么多的男性诗人们对月亮情 有独钟的重要原因吧。
八 月 : 中 秋 节
迎接金秋之正气 《易经*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 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中国讲“天人合一”,古时天子治理国家也要顺应天时。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 行祭祀仪式。宋朝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金井梧桐移入殿 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 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 不然,赏必加於有功,而刑必断於有罪。”故,明主赏有功刑有 罪,以昭盛德也。 秋气本是正气,在秋季行赏罚,是为了树立正 气。 现在,很多人在秋天很烦躁,心神不宁。本来,秋气“燥”,是先天 之气。而躁动,是后天之气。“秋”与五行之“金”相应,古人 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 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金。
世之万物,惟天唯大,月之神明,惟斯 有灵。酹酒一觞,祭于溪津,明告上帝, 恭祝于君:呜呼小子,恭谨克德,维德 是修,敢不竭诚?怀彼忧虑,立世以行。 不情所请,匪侮圣明,奈余卑微,愁切 尘身,望月仙宫,有兔茕茕。阆苑深处, 广袖缤纷。宜有所乐,不忝神灵。罔有 怠懈,无负良辰。营营祷兮,在彼之庭, 明月皎兮,胡不多情。岁在中秋,祈乎 斯文,华夏儿女,焚祝圣明。惟伏尚飨!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行测常识知识点有哪些?想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常识点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小编为你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这种两个节日是同一天的情况在21世纪也就只有几次,所以大家特别重视今年的“双节”,其实说到中秋节,大家最喜欢的还是跟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等等,享受一下团圆的氛围。

其实在中国,不同的节日是有不同的习俗的,那么每个节日的习俗都是什么呢?一、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二、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三、清明节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四、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中秋节文化知识最新大全

中秋节文化知识最新大全

中秋节文化知识最新大全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文化知识最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秋传说之一——月中蟾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传说月中有蟾蜍,这是因为用肉眼观察月中阴暗部分,隐约可以看到如同蟾蜍形状的影子。

屈原在《天问》中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有什么样的德行,缺了又圆?月亮有什么利益,让蟾蜍常居其腹?根据后人的论证,“顾菟”即蟾蜍,就是蛤蟆。

古时民间很珍视蟾蜍,《抱朴子》云:“蟾蜍三千岁”,认为它是长寿灵物;民间则有“万岁蟾蜍”之说。

民间又视其为辟兵、致富的灵物,又是一种名贵药材。

因为人们相信月中有蟾,所以人们又将月宫俗称为“蟾宫”;又因月圆如盘,故又称“蟾盘”或“蟾光”。

中秋传说之一——玉兔捣药玉兔捣药,道教典故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月中玉兔从何而来?《封神演义》中记载:文王姬昌之长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后三魂化作小白兔。

嫦娥奉女娲之命下凡,将白兔带到了月宫捣药。

中秋传说之一——吴刚伐桂民间传说月亮上面有一个叫吴刚的人,一直在不停的砍着桂花树,可是砍了之后桂花树马上又长出新的枝叶来,吴刚就这样毫不停歇的劳作着。

为何会如此惩罚他呢?原来,吴刚是一个大孝子。

有一年,家乡发生瘟疫,吴刚的母亲也没能幸免。

为了给母亲治病,吴刚每天都进山采药。

他的孝心感动了山神,山神悄悄告诉他,月宫中有一株桂花树,其花可以治疗瘟疫。

中秋节那天,村子附近的桂榜山上会有天梯通向月宫。

吴刚便等到八月十五当日,登上天梯,来到月宫。

他顺着花香味找到了桂花,心想,要是全村的人都能用这个桂花治病该多好。

公基备考:中秋节相关考点

公基备考:中秋节相关考点

公基备考:中秋节相关考点中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其历史源远流长,因为“团圆”的寓意,两千年余来在人们的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更为这个节日蒙上了浪漫的色彩。

中秋节的魅力之处,还在于它散发的人文光芒。

从古至今,中秋月的漫漫清辉,激发了无数文人的灵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歌咏中秋佳节的诗词歌赋。

因此,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吃喝节日,更是寄托了人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中秋节是诸多节日中备受青睐的一个节日,与中秋节有关的习俗和诗词频繁地出现在考题中。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做一个有关中秋节的专题分享给大家!中秋节的别称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走月、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烧斗香、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传说1: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中秋节知识大

中秋节知识大

中秋节知识大中秋节知识大集锦中秋节的知识有哪些?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一起来看看关于中秋节知识大集锦。

一、中秋节简介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秋节的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2020年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2020年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2020年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中秋的来历,来欣赏一下吧。

中秋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常识

中秋节常识

中秋节常识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的重要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团聚一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共度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据史书记载,周朝的时候,中秋节是供奉月神的重要节日。

相传,周武王在夜晚看到月亮十分明亮,就认为这是天神的示意,于是命人举行宴会,以表祭祀之意。

后来,中秋节逐渐演变成民间的团圆节日。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圆最亮,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柚子等食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品尝美食,共享天伦之乐。

有的人会在院子里摆放月桌,将月饼、柚子、蟹、瓜果等摆放在桌上,供家人赏月的同时品尝美食。

中秋节最有特色的食品就是月饼了。

传统的月饼外皮金黄酥脆,内馅多样,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口味。

除了传统口味外,现在还有各种创新口味的月饼,如冰皮月饼、巧克力月饼、绿茶月饼等。

月饼也成了中秋节期间互赠礼品的主要选择,亲朋好友之间互送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美好。

另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赏桂花。

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桂花香气扑鼻,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人们会在中秋节的晚上出去散步,欣赏桂花的美丽。

有的人还会将桂花泡水,用桂花水泡茶,享受这种独特的芬芳。

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和活动,如猜灯谜、打陀螺、放风筝等。

猜灯谜是中秋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灯谜上猜谜语,猜对了可以得到奖品。

打陀螺和放风筝则是儿童们喜欢的游戏,他们可以在中秋节的假期里尽情玩耍。

中秋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亲情友情的象征。

人们在这一天会远离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享团圆的温馨时刻。

中秋节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符号,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想念家乡的中秋节,思念远方的亲人。

中秋节是一次团圆的盛会,是一次舒心愉悦的节日。

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表达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亲人团圆,还是友情互赠,中秋节都是一次珍贵的机会,让人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友情的真挚,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人文常识之中秋节
近来,招考公告接连不断,各位同学做好上岸的准备了吗?在各地考试中,历史人文知识是一个重要考点,现在尤其着重考察大家对于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想要充分备考,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生活,积累各方面的相关常识。

近日恰逢中秋佳节,所以本篇就来给大家分享,关于中秋节的人文知识和考题。

一、中秋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按中国古代历法的纪月方法,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四季,所以每个季节对应三个月,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孟仲季是古代表示第一二三的意思,因此八月也称“仲秋”,此时正值桂花盛开的时节,因此也称桂月。

而古代先民根据月相来纪日,月初为朔,月圆叫望,而阴历月中十五日一般都逢月圆之日,因此把八月十五就叫作“中秋节”,也叫“团圆节”了。

据史书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后来的史料文书中也偶有中秋的出现,但中秋作为节日固定下来,要等到唐朝了,而到宋朝更为盛行,到了明清就逐渐发展为仅此于春节的主要节日了。

在历史长河中,诸如赏月祭月吃月饼的一些习俗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二、相关考题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A.中秋
B.重阳
C.清明
D.上巳
2.“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词描写的是:
A.海棠花
B.水仙
C.桂花
D.牡丹花
3.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节令是:
中庭地白树西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4.下列诗句中与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C.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5.下列民间习俗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①挂菖蒲、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②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
③赏菊、簪菊花、放纸鹤、饮菊酒等
④燃灯、赏花、观潮、设宴等
A.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
B.清明节—寒食节—中秋节—元宵节
C.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
D.清明节—寒食节—重阳节—中秋节
【答案】ACCBC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