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化学九年《燃烧和灭火》word教案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燃烧与灭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正确的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九年级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剂和氧气(氧气可来自空气中或其他氧化剂)。
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燃烧才能进行。
二、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的状态和形式,燃烧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明显燃烧并伴有明火现象,而隐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燃烧现象,但在微观层面仍在进行氧化反应。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传播阶段和燃尽阶段。
引燃阶段是点燃可燃物质,给燃烧提供起源,传播阶段是燃烧向周围物质传播,燃尽阶段则是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并释放出能量。
四、燃烧的危害燃烧不受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燃烧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导致火灾扩大,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燃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我们需要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扑灭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其中,冷却灭火法是通过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来灭火,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质与氧气隔离,扑灭灭火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扑灭火焰,抑制灭火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抑制火焰的燃烧。
六、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我们在学校和公共场所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
常见的灭火器分为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适合的灭火器使用。
在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保持冷静,并站在安全距离进行灭火。
七、火灾逃生和自救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逃生和自救措施。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和逃生通道。
然后,低姿势快速逃生,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热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一、前言《燃烧和灭火》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生活中非常实用的知识。
本教案以此为主线,通过讲解热反应和燃烧、火焰和灭火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燃烧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注意安全、预防火灾的意识。
二、知识目标1.掌握热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燃烧和火焰的特征;3.掌握常用灭火器材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懂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定义和特征;2.灭火器材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热反应•热反应的概念和特点;•热反应的分类;•热反应的实例。
2. 燃烧和火焰•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的三个要素;•燃烧产物和燃烧反应方程式;•火焰的特征和分类;•火焰的反应过程。
3. 灭火器材•灭火器材的分类;•水的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应对措施。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实验器材和假火焰;3.PPT演示。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演练,检查学生对热反应、燃烧和灭火器材方面的掌握情况。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和课后综合训练,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全面评价。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2.做好实验记录;3.总结课堂要点。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讲解了热反应、燃烧和灭火器材三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和演示形式,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了相关知识点。
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许多细节还需要在课后作业中继续巩固和练习。
反复强调“安全第一”的观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希望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与灭火 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来突出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应用燃烧的知识解释相关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燃烧的定义及特征引入新课2.5min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创设情景】通过看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的一段视频及PPT课件展示4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观看】【思考并回答】略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燃烧的定义复习回顾交流3min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布置任务】完成表格。
并与大家交流。
燃烧的事例现象镁在空气中的燃烧白磷在空气中的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交流汇报】略【思考并回答】略【思考并回答】略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总结交流12min【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燃烧和灭火》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①红磷不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水中白磷不燃烧2.白磷燃烧①热水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时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热水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白磷又与空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
③虽然温度能够达到着火点,但缺少氧气,故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
1.燃烧的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燃烧的条件一般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做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灭火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1)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降低周围的温度。
联想发散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将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知识点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知识拓展
(1)发光、发热是燃烧的特点,但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2)广义的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H2在Cl2中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燃烧条件的探究
铜片上的白磷
燃
燃
的白磷不燃烧
(2)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
氧气(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物质具有的固有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1)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2)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3.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1)爆炸的含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如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的总结-word文档资料
强化补清
•背诵课文
第33页/共3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4页/共34页
⑥庐:
使……乱 使……劳累 草庐。庐,房子。
⑦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 的呢?之,助词,宾语
第7页/共34页前置的标志,不译。
阅读思考:
1、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这 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运用比兴手法。 借写“有仙之山”与“有 龙之水”来引出“陋室”, 同时用“山”“水”比喻 “陋室”,用“仙”“龙” 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
作结点题
高 洁 傲 道岸
安 贫 乐
第13页/共34页
主旨概括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志趣。
第14页/共34页
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 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 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古 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 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 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 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 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第15页/共34页
写作特色赏析: 1 、多用骈句,骈散结合,句末押韵; 2 、比兴、类比手法; 3、托物言志。
第16页/共34页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每一天,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挑战的舞台。每 一次积极的思考和展示,都是一种对 自我的挑战和锻造,都能为你的成长 积攒一缕光芒!今天的课堂就是每一 位同学梦想的舞台。心有多大,天地 就有多宽阔,让我们的心灵在课堂上 自由飞翔,勇敢挑战自我!
• 衬托 • 2.作者对这三种花分别有什么看法?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
人教版化学九年《燃烧和灭火》word教案三
人教版化学九年《燃烧和灭火》word教案三胡村二中李长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看分析、设计方案、评判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成功的欢乐,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激发学习爱好;(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培养观看分析、设计方案、评判反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观看分析、设计方案、评判反思的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燃烧的条件【集体回答】往水中通入氧气。
得出结论【引导归纳】依照以上实验,你能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吗?【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回答】归纳燃烧条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习过程性评判【学习过程评判】利用燃烧的条件对学生在实验7-1中显现的专门实验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评判。
专门现象:1.铝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2.铝片上的白磷和白磷均不能燃烧。
【回答】1.铝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铝片上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太少,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
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实验进行评判和反思的适应。
二、灭火的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展现】本月中旬,顺德乐从沙滘路段一出租商铺楼起火,大火肆虐1小时终被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3层楼上下的仓库和18个商铺被毁,业主缺失惨重。
由此可见,燃烧假如利用不当,就会酿成火灾,那么发生火灾时,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灭火呢?摸索,但未得答案。
利用发在周围真实事创设学情形,利于激学生的究欲望【引导推理】依照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推理出灭火的原理。
培养学的推理力并让生体会“推理也是猎知识的种手段科学探的一种径。
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形→学生发觉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判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初三化学上《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ﻫ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ﻫ2。
燃烧条件的探究: ﻫ(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考虑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ﻫ考虑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ﻫ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ﻫ考虑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ﻫ在热水中温度尽管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ﻫ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ﻫ【要点诠释】ﻫ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关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ﻫ2。
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尽管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的总结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的总结初三化学熄灭与灭火的总结1、熄灭的概念熄灭是指可燃物发作的发光、发热的猛烈的化学反响,熄灭现象是发光、发热并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响,但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熄灭,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着火点可燃物熄灭所需的最高温度,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动而改动,普通条件下,只能降低或降高温度但却不能降低或降低着火点。
3、熄灭的条件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有:〔1〕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时,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针对灭火原理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掩盖沙子、洒水、用灭火器等都是针对灭火原理而采取的方法。
5、促进可燃物熄灭的方法由于熄灭的猛烈水平是由同一时辰,一定体积内相互碰撞的分子数决议的,促进可燃物完全熄灭的方法有两种:〔一〕增大氧气的浓度;〔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两种都能添加相互碰撞的分子数也就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熄灭。
6、可燃物完全熄灭与动力和环境的关系可燃物不完全熄灭会发生有毒的气体污染环境,同时也糜费了动力,例如: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完全熄灭会发生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可燃物的完全熄灭可以浪费动力,增加对环境的污染。
7、熄灭和爆炸的关系熄灭又分为:〔1〕熄灭惹起的爆炸,实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作氧化反响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内急剧收缩,惹起爆炸,是化学反响。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收缩惹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例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8、爆炸极限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浓度范围,是指可燃性气体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2〕并不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就一定能爆炸,必需到达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才干发作爆炸。
9、罕见易燃,易爆物的平安消防知识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熄灭,自燃或遇到水可以熄灭的固体,如金属钠,以及一些可以惹起其他物质熄灭的物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胡村二中李长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集体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方法
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
以下几点:
1.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来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
3.注重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两种评价
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