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教案1

合集下载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

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⑴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⑴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

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写景中的作用。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三峡的壮美景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江三峡的雄伟奇丽。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长江三峡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如作者的情感表达、写景手法的运用等。

3、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三峡的美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壮丽景色。

提问学生对长江三峡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3、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顺序,明确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文中描写三峡景色的精彩语句,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师提问:作者在描写三峡景色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江三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江三峡的景色、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

6、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的短文。

《三峡》教案(精选12篇)

《三峡》教案(精选12篇)

《三峡》教案(精选12篇)《三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1、激发爱好、导入(1)、(老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消失什么?(2)、同学汇报(会消失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漂亮的长江三峡,今日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的小船,一同去巡游三峡。

(板书:28船过三峡)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思索:游三峡里发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同学汇报(发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奇)(4)、师小结并板书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著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爱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同学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奇四个内容分组自学)4、老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爱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现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同学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老师指导。

(4)、同学分组汇报,老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老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同学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观赏了三峡的风光,领会了它的漂亮和奇妙。

最终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爱的话和老师一起读:师一起读:三峡美长江美,最美是三峡,山奇水急风光好,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三峡》教案模板八篇

《三峡》教案模板八篇

《三峡》教案模板八篇《三峡》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

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

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A.清/荣/峻/茂(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B.沿/溯/阻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师:上课!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

请大家看屏幕。

(CAI显示三峡风光)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

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

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

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

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

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

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

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

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

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

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

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

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三峡》教案优秀4篇

《三峡》教案优秀4篇

《三峡》教案优秀4篇《三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诵读法。

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

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2分钟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作者及作品简介2分钟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了解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2.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步骤二: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30分钟)教师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步骤三: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并与学生一起查找相关知识。

步骤四: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展示相关案例和材料。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按照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由讨论并提出他们对于长江三峡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步骤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资源:1.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2.相关的地理和文化知识材料;3.小组合作活动任务卡。

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2.学生对于长江三峡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延伸:。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教学设想《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二、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三峡》 教案(4篇)

《三峡》 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分享的《三峡》教案(4篇),仅供借鉴。

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三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之歌》导入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

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篇一:《三峡》教案】《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著有《水经注》。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读准下列加点字:郦道元阙处重峦叠嶂...曦月襄陵沿溯...乘奔御风绝献素湍绿潭...飞漱属引..三、合作交流:1.学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多读。

明确:导朗指读:读出节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3.合作解决相关内容:(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自:(2)略无:阙:(9)或:王命:宣:(10)朝:(11)江陵:(12)虽:奔:御:(13)不以:疾:(14)素湍:素:绿潭:(17)悬泉:飞漱:漱(18)清荣峻茂:(19) 良:(20) 晴初:霜旦:(23)沾:(24) 三声:(2)句子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教案(7篇)

《三峡》教案(7篇)

《三峡》教案(7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读好三峡文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

我来挑战读准齐读:屏显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泪沾裳(释“裳”齐读)读懂齐读:屏显准确解释我能行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自阙?奔霜?绝?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三生分)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二)读赏三峡景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明确?提示山:怎样的山?连绵高峻高峻美(雄壮美)夏水:有什么特征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奔放美?《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清幽美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寂静凄婉美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

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

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

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同伴互助。

3、提出疑难)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三峡》教案(通用10篇)

《三峡》教案(通用10篇)

《三峡》教案《三峡》教案(通用10篇)《三峡》教案篇1总体设计: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

教读第一课时,宜采用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分四个环节:1、导入;2、确定目标;3、分步诵读;4、反馈检测。

第一环节:导语设计由《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依据: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

所以本课在导入时采用生声情并茂的视频课件,创设了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阅读的方法,由学生个体设计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删繁就简,总结归纳三维目标,板书。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壮美,培养爱国的深厚感情。

设计依据: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师平等对话,体现了《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环节:实施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模式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投影)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这是我们初二语文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我对这一模式的处理: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实施步骤: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3、提问朗读;4、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特点。

2.掌握长江三峡的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旅游景观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美丽的景区。

(2)提问:谁知道长江三峡在哪里?长江三峡有哪些著名的景点?2.学习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

(2)展示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图,讲解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特点。

(3)讨论: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对其旅游景观有什么影响?3.学习长江三峡的旅游景观(1)展示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图片,如白帝城、神女峰、三峡大坝等。

(2)讲解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

(3)引导学生感受长江三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4.学习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1)讲解长江三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托孤、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等。

(2)介绍长江三峡的诗词文化,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等。

(3)讨论: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对旅游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有何影响?5.学习长江三峡的环境保护措施(1)讲解长江三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持水质、保护生态、防止污染等。

(2)介绍长江三峡的环境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加强旅游管理等。

(3)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长江三峡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四、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长江三峡的旅游攻略。

2.搜集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第一篇:《长江三峡》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课前预习1、‚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2、‚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

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

‚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4.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

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5.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6.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7.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8.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9.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四川、奉节,湖北、宜昌,193公里。

2.瞿塘、巫、西陵,像一道闸门(或雄奇)、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或秀美)、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或险恶)。

3.通感、比喻,在急流中航行及舒快的感觉。

4.泄、青、崆岭,崆岭。

5.zǐ,屈原,mì。

6.嫱,香溪,chán,‚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7.由西向东的航程。

8.船行(或船的方位)、仰视、平视,前方、两侧。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选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选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选篇郦道元《三峡》教案 1学情分析1、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不太了解,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

他们大多生活在平原和极其低矮的丘陵,对山脉、高原和海拔高差,没有切实体验。

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

2、学生受困于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思维定势,他们可能会把落脚点放在抒情上,而不是放在景物本身(文本本身),比如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等等空泛的情感上。

这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重点词语,分析表现技法,把握好景物特点,进而整体领略到景物的诗意美。

3、学生可能会缺乏上述理性分析的能力,对“四美”的感受不深刻。

这时要适当使用配乐朗读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感性手段弥补理性分析的不足。

4、学生可能整体把握能力不足,感受支离破碎,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有效整合阅读感受。

这时要注意发挥集体阅读的优势,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在师生切磋中,形成班级共同的体验成果。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

2、品味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文笔美。

3、能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四种诗意美。

教学方法作为常态的精读课,本文至少需要两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完成基础性目标,老师收集分析学情;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完成鉴赏性目标。

具体方法:一是“以学为主”,以“学的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

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激发想象力、模拟体验。

二是品析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

主要方法是“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

教学流程一、课前说课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老师期待同学们能把握好两方面:一是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二是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一是发挥想象,“神游”三峡。

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做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音乐家,这样就能比较轻松的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了。

二是朗读和品读。

个人读、集体读、听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品味重点语句默默的用心读。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修改版]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抓住特点教学难点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诗文简析、作者简介、研习第一部分一、解题1、《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

《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2、《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3、读《长江三日》。

4、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

二、诗文讲解“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

全诗是: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

丹阳在秭归县东。

始封: 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

刘白羽长江三峡教案

刘白羽长江三峡教案

刘白羽长江三峡教案教案标题:刘白羽长江三峡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2. 掌握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探究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

2. 分析长江三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的相关资料。

3. 与长江三峡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三峡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长江三峡有了解吗?它位于哪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地理环境。

2. 讲解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包括地质构造和长期的水流侵蚀等因素。

三、思考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长江三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水利、交通、旅游等方面。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进一步介绍长江三峡的文化背景和保护措施。

2. 观看长江三峡的相关纪录片或进行虚拟实境体验,加深学生对长江三峡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以刘白羽长江三峡为主题,撰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长江三峡的认识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长江三峡的文化和保护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刘白羽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通过作文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长江三峡 教案

长江三峡 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长江三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探索长江三峡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识。

4.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2. 理解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学会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撰写关于长江三峡的文章。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撰写有关长江三峡的文章。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与长江三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料。

3. 学生练习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长江三峡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思考与长江三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探索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1. 分组让学生自行查找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包括三峡的名称、位置、河流特征、山脉特征、动植物资源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分享所找到的信息,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强调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探索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 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了解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撰写关于长江三峡的文章: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撰写一篇关于长江三峡的文章。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如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历史故事、文化传承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3.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文章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这是大诗人李白赞颂长江雄伟气势的诗句。

我们当代的作曲家谱写的《长江之歌》中,更从惊涛澎湃的长江巨浪中看到了我们的民族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首歌中深情地唱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那么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出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

(二)解题与作者(1)解题《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是一篇日记体游记。

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

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

《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2)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

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

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辞海》注解)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

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

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

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后,它的本身就是世界奇观。

巍巍大坝,横跨在峡江之上,像一道水上长城,“截断巫山云雨”;巨大的船闸能通过万吨级船队;水晶宫般的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电站送到四面八方。

这些现代化的建筑群体及坝下不远处的黄陵庙胜地,必将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踊跃游览的胜境。

——摘自《北京周报》社编印的《三峡水利枢纽》(3)作者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

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

要求:(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2.讨论完成下列问题:题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题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明确: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题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作品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题4: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题5: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明确: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

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新世纪”,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新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阅读课文中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的一些精美语段,进一步体会课文中所渗透的作者的激情和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四)文本研读1.读第一部分并分析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

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来源:]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第三部分分析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明确: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明确: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总结1.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明确: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 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

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

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

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

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