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专项提升班-心理学讲义(1)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目录解读一、绪论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和人格第一节 绪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老鼠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力)——类人猿、黑猩猩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类.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提高班讲义
边缘系统(以海马为主) 与外显记忆关系密切。如个人生活
史方面的记忆:特殊事件的时间、 内容。海马在形成新的空间记忆中 起着重要作用,并使之进入长时存 贮
与情节记忆有关的成分图
基底神经节 与内隐记忆关系密切。如运动技能:
开车、玩高尔夫球
颞叶新皮层(尤其是左半球) 与语义记忆有关。如马大、蚁小、
评定 单项评定 瞬时记忆评定 数字广度测验 7±2 连续减7 5次 回忆出4个不相关的词 视觉记忆可用画图或指物检查
短时记忆评定 方法同瞬时记忆评定,但刺激与回
忆的间隔要30秒 长时记忆评定
情节记忆评定 顺行性情节记忆评定:言语和非 言语检查 逆行性情节记忆评定
Rey-Osterrieth图
情节性记忆 指个人对往事的有意识的回 忆,信息与事件整个过程相关, 如时间、地点及相关背景,尤其对 背景的影响比较敏感
语义性记忆
指关于世界和语言的一般性的、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记忆。它对背景 不敏感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又叫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指自动的、不需要有意 识回忆的记忆。所记忆的内容需要 反复操作和练习才能获得和巩固。 如条件反射、运动技能及习惯的形 成。内隐记忆测量是近年来新兴的 记忆测量方法
问题解决的定义:是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是消除事物的当前状态和 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心理操 作。它由问题认识和达到目标的心 理操作组成。
周长、沸点等。
大脑皮层 与启动机制及长期记忆有关。 不确定区域 如小脑等。
影响记忆的因素
基本因素:健康、年龄(正常人19到 20岁记忆最好)、文化、 职业、性别等。 认知功能:如注意障碍。 非认知因素:动机、情绪、个性、 自信心等。 作 业:性质、内容、难度及 记忆方法(策略)等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资料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资料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反映在远古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年轻是心理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西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算起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心理学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以下特点1、各心理学学派之间协调、互补,呈现了一种汇合的趋势。
2、转向解释某种心理现象的小型理论模型。
3、重视应用。
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在心理学中,人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心理现象。
一个方面是心理过程,它是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另一个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注意。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个性一旦形成后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简答题2: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间的关系?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教育心理学讲义
第十三讲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教学系统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
狭义的说,教学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的互动过程,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图1-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2、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1)学生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中学和小学生就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其教学过程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方式。
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五年级也许效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效果好,在一年级可能行不通。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阿德勒心理学讲义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健康
应用
个体
风格
认为
生活
情感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 强调
方法
讲义
社会
实际问题
成长
局限性
帮助
内容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阿德勒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个体心理健康的实质是社会健康。本书将概 括介绍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研究贡献,以及应用在实际问题上的局限性。 阿德勒心理学,也称为个体心理学,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创立的一种心理治 疗方法和理论体系。阿德勒心理学强调人类行为的整体性和社会性,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 渐形成特定的生活风格,这种生活风格是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的关键。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目 标是通过自我觉察和改变生活风格来实现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 心理创伤理论:阿德勒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挫折和失败,这些挫折和失败会成为个 体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阿德勒心理学强调要帮助个体从过去的心理创伤中解脱出来,从而恢 复个体的心理健康。
本书的目录包括引言和正文15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读者提供 了背景知识和阅读指南。正文部分包括了15章,每章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清晰明了地阐述了阿 德勒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应用。
在这15章中,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个体心理学的定 义、目的和方法,以及阿德勒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的看法和贡献。第五章到第九章章则探讨了个体 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自卑感、创造性自我、自由意志和责任等。第十章到第十五章则 分别从教育、婚姻、神经症和心理疗法等方面探讨了个体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2018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1.绪论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
A、《学记》 B 、《论语》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标准答案:A2. 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情感标准答案:D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征标准答案:A,B,C,D2-1 认识认知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1. 对大学生感知觉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自我中心意识到达顶峰 B 、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C、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 D 、逻辑性直觉水平不断提高标准答案:A2.()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 、认知 C 、感知 D 、思维标准答案:D3. 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 。
(33.34 分 )A、可逆性 B 、灵活性 C 、补偿性 D 、发散性标准答案:A2-2 我的黄金时代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 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A、价值观不同 B 、心理需求不同C、情绪稳定性不同 D 、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标准答案:C2. 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目的单纯的因素是()A、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 B 、思想单纯C、大学生之间无地位高低之别 D 、大学生的交往意识较差标准答案:D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2.大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 、交往内容的多样性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 、交往心理的差异性标准答案:A,B,C,D2-3 大学生活的一天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4.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 、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 、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标准答案:D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 岁是() 阶段。
心理学考研之北大心理学辅导班完全资料第一周课程(上)
心理学辅导课程pkurose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心理学对应的工作•心理咨询•职业咨询–GCDF•心理测评–MBTI•市场调查•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课程安排•心理统计(10次)•实验心理学(20次)•普通心理学(10次)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心理统计•《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 Firs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的多元回归,因素分析这两章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北大版)•《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心理学实验纲要》(北大版)•《心理实验方法》(吉林教育出版社)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人格心理学概要》•《心理学思想的流变》•《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心理统计pkurosepsy2003@ 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课程安排•课程的教材–Gravetter, F. J., Wallnau, L. B. (2000).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 Firs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Psychology andEducatio–《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的多元回归,因素分析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为什么要讲本课程•讲课的重要性•和以前我讲的一次课的区别•帮助大家从心理学整个学科以及心理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心理统计,达到更好的理解•帮助大家掌握一个有用的工具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本课程的用处•心理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工作–市场调查–管理咨询–心理测量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Chapter 1统计初步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MAP347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什么是统计?(Statistics)––指组织,总结和解释信•统计 (Statistics)息的一整套方法和规则。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也叫个性心 理特征。个体所具有的多种心理特征有机整合所显示出来 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成为人格
关系:1、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具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 2、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心理学家的样子
• 引言 • 罗森塔尔效应 告诉我们,对一个人报以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更快更 好的成长;反之,对一个人报以消极的期望则可能使他自 暴自弃。
第一章 来源于生活的心理学
• 第一节 心理学的界定与性质 • 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界定与性质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 • • • •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 一、心理离不开物质载体 • (一)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 古诗云:“天昏昏兮人郁郁” • 二、心理的能动性 • 心理对行为具有支配和调节的作用。人们的行为不是无缘 无故产生的,都有心理学根源。名人吸毒 • 心理对环境具有建构和选择的作用 女杀人犯
(五)认知神经科学
•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 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 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引起了 学术界之外的关注。 • 数现金能减少疼痛 • 周欣悦在损失金钱会令人们感到生理性疼痛前已经了解到: 使用功能核磁共振的脑成像研究表明,受到他人排斥时, 以及损失金钱时,人的大脑反应与肢体伤痛时大脑的反应 是相似的。钱、爱(社会关系)和痛的关系如何?对这个问题 的好奇是吸引周欣悦研究的最初动力。
基础心理学讲义(自编)
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任务来看,可以下如下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
五、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的理论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1)心理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自我——个性的调节系统
•自我也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我觉知,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它表现为认识的、情绪的、意志的三种形式:
•1、自我认识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联系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理论研究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2、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
四、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而认识心理现象的本质和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则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科学体系的三角形理论表明,现代心理学处于一系列科学的结合点上,它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性科学,是一门多种学科内容的边缘学科。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学虽然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但丝毫没有削弱它的独立性。心理学在与其它学科共同发展中,仍然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保持着自己完整的科学体系。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高兴或烦恼、或自豪或自卑,等等。
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即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
这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
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一定困难,坚决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这三种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一方面,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即个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心理学课件讲义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际是不可避免的,在与人交谈中第一句话便可看出你是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如果你不能掌握交际的基本技巧,那你可能会错过很多朋友。
可能有的人会说了,我就是很内向,不知道如何引起话题。
关于话题,有人可能认为,只有那些令人兴奋刺激的话题,才值得一谈。
所以便辛苦地搜寻,想找一些传闻、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或者令人难以忘却的事情。
其实,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往往那些看似平淡如常的话语更会让人产生亲切感。
我们把这些话题叫做安全话题,与人交谈时,有人感到非常拘束,,有人感到没有共同哦语言,有人倍感尴尬,有人容易被人误解,产生这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安全话题,到底什么样子的话题才是安全话题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能让对方感到舒服,不会感到厌烦就可以,换而言之,就是说别人感兴趣的话,说别人爱听的话题,这里有以下几个技巧参考首先,说话要因人而异,比如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要懂得投其所好,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回忆过去,忆苦思甜,或者聊些家长里短,而青春期的人则喜欢叛逆,喜欢偶像,好奇心很强,当我们开口说一句话的时候,要去想是否适合谈话者的话题层次,否则,对方不愿意接你的话题,两人都会觉得尴尬,其次,要寻找大家熟知的话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题材都可以成为良好的谈话素材,比如,爱情。
饮食,天气等,如果双方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不妨从天气、习惯、兴趣、衣着等方面入手,这些也属于安全性话题,而且也不会触及个人隐私,以便继续交谈下去,比方说,你是哪里人?浙江?这样就可以列举浙江的一些秀美的景观,发达的城市等等,如此以来,双方的话匣子就可以打开了,谈话氛围也会逐渐好起来,或者你还可以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如果能外出郊游,那可真是不错的选择!诶,对了,你喜欢什么样子的户外运动,对方也可能会说,我喜欢爬山,然后就可以循着对方的话题就此交谈下去,不要一开始就打听对方的职业和家庭,很多人很讨厌一上来就问做什么工作呀,结婚了没有呀,倒不是说一定要保密,而是会被感觉侵犯到了自己的隐私,大家还没有熟悉到那个地步,如果对方不主动提,我们也不要主动提。
心理咨询师讲义
➢ 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次序有主要影响 ➢ 首因效应—最初取得信息影响比以后取得信息
影响更大现象
➢ 近因效应—最新取得信息影响比原来取得信息 影响更大现象
➢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机制 ➢ 熟人间尤其是亲密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30
第30页
㈡光环效应
➢ 也叫晕轮效应
心理咨询师讲义
22
第22页
二、身份 ㈠定义
➢ 身份是由个体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自我认 同
➢ 社会地位所决定身份地位身份,相对稳定,是 身份主体
➢ 处境地位所决定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
▪ 身份是由角色组成 ㈡特点
➢ 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23
第23页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 ㈠侧重于心理学定义
➢ F.H.奥尔波特(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 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学科”
➢ G.W.奥尔波特(1954)——社会心理学了试 图解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 现实、想象和隐含存在所影响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4
第4页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定义 ▪ 印象
➢ 是个体头脑中相关认知客体形象
▪ 印象形成
➢ 个体在接触新社会情境时,普通会按照以往经 验,将情境中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 意义,使自己行为取得明确定向过程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29
第29页
2018.4《积极心理学》复习
2018.4《积极心理学》复习第一讲积极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发掘使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2)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或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2、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1)1998年1月,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召开的“艾库玛尔会议”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Seligman)邀请了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福勒(Fowler)等人共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结构等问题,并指定了相应的负责人。
(2)2000年1月,塞利格曼(Seligman)和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同一期的《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还刊载了一个积极心理学的专辑,大多数是由一些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撰写了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3)目前,积极心理学运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些有影响的著作相继出版,如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快乐》、卡尔《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和人类积极心理力量的科学》、利文的《佛教和瑜伽中的积极心理学》,斯奈德和洛佩兹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等。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积极心理学既是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价值的一种重新回归,也是对消极心理学倾向的一种反动。
2018年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参考答案(1-5)
2018年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参考答案(1-5)XXX的“内化”指的是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研究,将社会文化中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在能力。
他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个体的研究和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
因此,内化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文化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在个体内部的反映。
维果茨基认为,内化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它使得个体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认知水平的提高。
1.请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儿童认知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另一个是知识的应用和运用。
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是指儿童通过感官和经验,逐渐认识和理解世界,形成对事物的概念和认知模式;知识的应用和运用则是指儿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2.请简述儿童依恋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儿童依恋有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对母亲的信任和依赖,能够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为焦虑、抵触和回避,可能由于母亲的不可靠性或不一致性造成;混合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为同时具有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特点,可能由于母亲的反应不一致或不确定造成。
3.请简述儿童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
儿童行为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行为的表现形式,另一个是行为的内在动机。
行为的表现形式是指儿童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特征,如身体动作、语言表达等;行为的内在动机则是指儿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如满足需求、获得奖励、表达情感等。
4.请简述儿童社会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儿童社会化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社会化的过程,另一个是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的过程是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不断接受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化的结果则是指儿童形成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能力,包括道德观念、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等。
5.请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两个重要理论。
2018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人皆有之。
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一代又一带的科学家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人的心理,即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但是,心里的本质是什麽,意识的本质又是什麽;心理现象是怎麽发生,它又是在什麽条件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最后达到意识的水平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怎样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
心理现象可以从它的发生,发展上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心理学中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上进行研究,构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的神经机制,构成了生理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例如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服务于管理的组织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等心理学分支。
把上述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最一般的规律,这就是普通心理学。
可以说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的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一)认知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他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专项提升班-学前教育心理学讲义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答案】C。
2.【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主张,使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3.【答案】B。
解析: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第二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解析:牢记比率智商公式,智龄除以实龄。
5.【答案】A。
解析:根据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通过计算选择答案A。
6.【答案】A。
解析:此题一定要记住离差智商的公式,即IQ=l00+15z。
经计算有2个标准差。
100+15×2=130。
7.【答案】√。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1.【答案】D。
2.【答案】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1.【答案】D。
解析: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
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其中,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由于学生缺少准备,搞突击考试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心理学》讲义1第一章为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因比,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一)心理过程1。
认知过程(知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人们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4、知、情、意、行的关系:知识是情感和意义的基础;行动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由情感驱动。
它能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情绪,磨练意志;意图控制和调节情绪,提高知识水平。
(2)人格心理学1。
个性倾向:个体活动的基本倾向和动力。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通常表现出稳定的个体的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心理过程从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共性,这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人格心理学从个体心理现象的表现来分析个体心理的差异。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学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形成的。
一方面,人格心理学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没有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情感;没有积极的意志和行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另一方面,形成的人格心理可以调节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心理学的特殊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践领域,揭示人们在各种特殊活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1)第二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5)第一节注意 (5)第二节感知觉 (10)第三节记忆 (17)第四节思维 (23)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7)第三章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31)第一节情绪 (31)第二节情感 (34)第四章心理过程——意志过程 (37)第五章个性心理 (42)第一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42)第二节个性心理——能力 (46)第三节人格 (52)第六章社会心理与行为 (59)第一节社会态度 (59)第二节印象形成 (62)第三节人际交往 (65)第四节群体心理 (69)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2.了解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
3.了解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
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反映的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
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
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
2.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候,基于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在人的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
如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注意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
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共有特性。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包括能力和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产生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一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近代哲学为西方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受到实验生理学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2.心理学产生的标志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所著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学派也称为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该理论还认为,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受“力比多”支配,并随力比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集中于身体某一区位的变动而出现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形成四个发展阶段。
现代认知学派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奈瑟、皮亚杰1.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2.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3.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4.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力量”)三、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狼孩说明了()是人心理形成的源泉。
A.学校环境B.客观现实C.家庭环境D.社会环境2.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和()。
A.兴趣、情绪B.情绪、态度C.态度、气质D.气质、性格3.被认为是心理学派中“第三势力”的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技能主义心理学D.构造主义心理学4.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认知B.情感C.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特点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铁钦纳C.詹姆斯D.罗杰斯6.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二、多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马斯洛C.华生D.罗杰斯E.斯金纳2.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有()。
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主张“环境决定论”C.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D.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三、判断题1.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两大方面。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四、填空题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注意的种类及其品质。
2.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分类,掌握感受性变化的规律,理解感知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3.理解记忆的分类,识记记忆的过程,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4.掌握思维的分类,理解思维的过程。
5.理解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的区别,能够进行有效区分。
第一节注意一、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特点1.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
(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是注意的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注意,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和活动,而同时抑制和排除那些无意的、无关联的亦即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或活动。
2.保持功能:这种功能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为止,一直保持到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
3.调节和监督功能:心理学认为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
注意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监督所从事的活动,使之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一旦活动偏离了预定的方向或目标,人就会立即发现,并予以调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四)注意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1)概念: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情感态度,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
不随意注意即可以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中被动的离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2.有意注意(1)概念: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第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活动的最后结果的兴趣。
3.有意后注意(1)概念: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
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
(2)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第二,熟练和系统化。
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二、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范围注意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
3.个体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
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2.主体的精神状态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点之外,个体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的稳定性。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
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始终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率。
(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构成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拓展延伸注意的起伏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