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风情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介绍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创作来源及结构特点了解何为变奏和双主题变奏
聆听,模唱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第一主题及三次变奏了解俄罗斯民歌特点,及旋律特征。
熟悉并视唱《卡玛林斯卡亚》第二主题,并分析创作特点
探究一:寻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大音乐主题的旋律共同点
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分组合作,课件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学生讲学生听的方式使学习更主动而非被动的接纳。
了解相关音乐专业知识开拓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为更准确的理解音乐做铺垫。
聆听,演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分组探究交流回答问题
个别同学做总结性发言
学生相互探讨,
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美丽的心情和姿态走进教室,为感受、鉴赏美的音乐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
精彩视频培养和激发学习热情
介绍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背景及音乐家,使同学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形象
体验性教学方法:欣赏法
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表演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探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法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并学会演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大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及代表音乐家
观看微视频分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结合课前预习及微视频自制PPT将搜集整理的内容介绍给其他同学
个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借助课件介绍强力集团及格林卡等俄罗斯音乐家
学生聆听主题一及三次变奏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
之父”。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格林卡
《伊凡· 苏萨宁》 ——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真正的 民族歌剧、奠定了俄罗斯“人民历史剧”的基础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奠定了俄罗斯“民间历史剧”基础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作品分析
•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7年间在华沙写 成。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 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这 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 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乐曲的历史意义,正如 柴可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 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 这正如橡果孕育出橡树一样”。乐曲采用两首 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 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穆索尔斯基真正想要赞美歌 颂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与之有 着天壤之别的黎明主题,歌颂了 人间的美好,象征光明和幸福战 胜了黑暗,表现了作者对俄罗斯 民族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正 是穆索尔斯基的民族主义理想。
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 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 以后在法院工作。22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 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 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 异。毕业后,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 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 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 等内在方面。代表作:交响乐《b小调第六交响曲》 (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音乐具有 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 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 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 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夹子》(1892年)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课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音版教材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中包含两首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
本节课选择了格林卡的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
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
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前者是格林卡在俄罗斯乡间听到的,后者原来已经广泛流传。
格林卡运用这两个不同性格或体裁的主题,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的方面,用交响乐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
这首《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用双重变奏曲形式写成的。
即这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
【教学目标】1、鉴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品的风格特征;2、熟悉、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音乐主题,初步了解双主题变奏的曲式结构,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及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3、根据主题尝试进行创作体验,加深对“变奏”作曲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视唱和节奏练习,熟悉并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听辨。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主题:聆听两个音乐主题《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卡玛林斯卡亚》提问: 1、音乐情绪怎么样?2、你想像、联想到了什么画面?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让学生对俄罗斯的音乐有初步印象。
二、鉴赏作品:(一)熟悉两个主题1、唱一唱主题一:《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2、练一练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节奏练习:由松到紧、由慢到快。
高中音乐_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格林卡代表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鉴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产生、格林卡的贡献、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元素。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鉴赏,学生能够感受俄罗斯音乐的特色,通过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学会如何去分析、欣赏交响曲。
3、感情目标:通过本作品的鉴赏,感受俄罗斯特有的民族风格,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民族性格;了解要发扬一个民族的音乐需要了解的是它特有的民族音乐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俄罗斯民族乐牌,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教学难点:鉴赏交响曲、体会俄罗斯人民性格中豪放热烈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示范、体验、启发、听辨等教学用具: 钢琴、手风琴、多媒体教学环节一、导入教师演奏《贝加尔湖畔》二、1.通过两首风格不同的民歌的欣赏感受俄罗斯人民性格中的两面性,为后面两个主题的对比埋下伏笔。
2、介绍,.《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产生的背景三、鉴赏作品(一)初步聆听,感受作品的基本风格(二)通过对主题A的分析感受作品的音色变化1、听主题A的旋律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旋律,感受风格3、通过听辨环节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音色变化4、描述A旋律呈现的画面,呈现俄罗斯人民深情的一面。
(三)分析主题B旋律的舞蹈性1、聆听旋律2、教师用琴声带领学生感受舞蹈性的节奏3、欣赏俄罗斯民间舞蹈,感受里面蕴含的舞蹈成分4、教师示范踢踏舞蹈的小组和5、通过师生互动实际体验俄罗斯舞蹈的热烈(四)感受俄罗斯音阶的特点1、听辨格林卡对主题B的改编2、寻找旋律中的特点3、呈现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音阶4、教师演奏钢琴曲《夜莺》、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让学生体会俄罗斯音阶的特点。
(五)总结《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1、总结作品的创作特点、地位、影响2、完整欣赏全曲四、拓展:欣赏手风琴作品《俄罗斯幻想曲》—通过教师亲自演奏具有现代元素的作品,让学生再次身临其境体验俄罗斯音乐。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高一的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小学、初中的音乐课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可以有一定的音乐方面的互动。
2023年《俄罗斯民族风情》音乐教学反思
2023年《俄罗斯民族风情》音乐教学反思2023年《俄罗斯民族风情》音乐教学反思1__月,我参加了__市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我的《俄罗斯民族风情》一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荣获高中音乐学科一等奖。
欣喜之余,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总结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我找到自我提升的空间。
一、教学设计思路。
《俄罗斯民族风情》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10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的一节课。
课本选取了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考虑到这两首乐曲篇幅都比较长,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调整为欣赏穆索尔斯基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跳蚤之歌》和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通过欣赏,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及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通过聆听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幽默、欢快的音乐情绪,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深刻寓义,对“强力集团”有初步认识。
重点欣赏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熟悉乐曲两个性格鲜明的音乐主题,通过聆听及体验活动,理解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民间音乐;并能用抒情、悠扬的声音演唱主题一,能伴着主题二的旋律感受简单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动作。
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突破难点。
整节课通过主题对比聆听、学唱主题及感受舞蹈动作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层层推进。
二、教学片段实录。
1、欣赏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简介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
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曲,是俄国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乐作品。
2、主题对比聆听。
(1)主题一:旋律来自俄罗斯一首民间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①欣赏并思考这一主题的节拍、速度、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这一主题的乐谱)。
②学生回答:节拍:3/4拍;速度:缓慢;音乐情绪:悠长、抒情、歌唱性。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卡》的音乐主题;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作品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此曲于1848年在华沙写成。
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为主题。
两个主题不论体裁或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悠长、抒情、缓慢而略带哀伤感;另一个欢乐、活跃而快速。
这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典型特征。
《卡》曲是用两重变奏曲式写成,即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引子,简短饱满而有力,取材第一主题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三个变奏第一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婚礼歌。
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生活中的深沉和悲痛方面主题一 1 = F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中速 3/4 (曲谱略)第一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变奏加进弦乐器;第三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形成整个乐队的合奏(好象合唱加入)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13个变奏。
主题二 1 = D 《卡玛林斯卡亚》快板 2/4 (曲谱略)第二主题取材于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变奏手法除了衬腔复调之外,还广泛运用了民间器乐曲中常用的围绕主题装饰加花的变奏手法。
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有三个,宣告喜宴开始,速度、节拍、调性、情绪发生显著变化,展示宴饮欢舞场面。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俄罗斯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主要教学设计思路:
《俄罗斯民族风情》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10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的一节课。
课本选取了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考虑到这两首乐曲篇幅都比较长,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调整为在中国影响较深的俄罗斯民歌以及芭蕾舞等的音乐鉴赏课。
通过欣赏,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及中国歌曲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特征的特点。
设计好了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后,我认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这节课的结构,我认为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关键。
准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成功课堂教学之保障。
通过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舞蹈幽默、欢快的音乐情绪,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的深刻寓义,感受简单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动作。
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突破难点。
学唱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精美的图片,加上悠扬、经典的旋律,学生被带入到俄罗斯民间风情中,引导学习感受、理解本课主题。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到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作品以人民生活为题材,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风格特征。
在归纳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时,我采用了讨论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不足之处是没有进一步让学生体验俄罗斯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学生评价方面做的不够,下次课堂一定引起重视。
洛阳市第四中学
杜晓璐
2018年6月。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件%28共14张PPT%29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 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 《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 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 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 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 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
点,以及辛辣的讽刺和 狄浦斯在雅典》、《鲍里
幽默感。
斯·戈都诺夫》等。
《荒山之夜》
• 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 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 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 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 “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 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 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 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 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之情。
小结:
请问:你还知道哪些俄罗斯歌曲?
《红莓花儿开》 《三套车》 《喀秋莎》
《纺织姑娘》
•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 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 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 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 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 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
1.你认为第一主题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AC)
A.缓慢的
B.快速的
C.抒情的
D.悲伤的
2.第二主题的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
A.抒情的
B.欢快的
C.壮观的
D.伤感的
E.热闹的
(BCE)
作品介绍: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单元知识链接:1、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民族独立斗争蓬勃发展,民族意识日益高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民族革命英雄,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主义艺术家,他们的民族觉悟达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统治,建立本国近代民族文化的强烈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崭新的音乐流派——-—民族乐派诞生了。
民族乐派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艺术宝库。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欧洲,以东、北欧等国家为中心的音乐,摆脱了以德奥为主的中欧传统音乐的影响.采用自己国家的历史、传说和民间素材,颂扬美丽的祖国、英雄的人民,创作了富有民族性的音乐,开拓了新的领域.民族乐派最先在俄国出现,后发展到东、北欧等国,其代表人物有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扎克、格里格、西贝柳斯等.民族乐派实际上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继续或派生的分支,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促使世界各民族音乐空前繁荣。
2、“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他们一方面继承和借鉴西欧过去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十分强调广泛收集和整理民族的音乐遗产,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
“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正是他们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这些作曲家均属于民族乐派。
①格林卡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格林卡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把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欧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东方魅力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中,大量地引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素材,着意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风格。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Russian national custom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教学难点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二、导入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⑴ 作品结构介绍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⑴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罗斯民族风情——欣赏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年级:高一年级【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教材分析】本课程是《音乐鉴赏》人音版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创作于1848年的华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
作者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作品采用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写成。
乐曲引子富有俄罗斯民族情感,第一主题(婚礼歌曲)由弦乐器齐奏后,进行三次不同的乐器变奏,旋律呈示和交织,生动地描绘出俄罗斯农村婚礼的画面。
第二主题(舞曲)在活跃而热烈的情绪中进入,仿佛宣告婚礼仪式的开始,这个主题同样运用变奏等作曲技法,表现俄罗斯民间生活习俗的风景画。
乐曲第三、四部分依次对两个主题进行二次变奏。
两个主题在性格、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作曲家通过双主题变奏手法呈现出俄罗斯民歌的绚丽丰采。
这部作品独特的民族风格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创作,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财富,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中的第一部典范之作。
柴可夫斯基形象而准确地评价了格林卡这部作品的深远意义——“所有的俄罗斯交响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正如像果孕育出橡树一样。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感受旋律、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俄罗斯音乐的特点,领会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鉴赏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不同性格的主题,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聆听与对比不同音乐主题,感受变奏曲的音乐特点。
3、认识俄罗斯民族乐派格林卡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视唱、对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聆听整部作品时能正确辨别两个不同性格主题。
2、通过音色辨别、故事情境等形式感受音乐创作中对比和变奏的特点,体验俄罗斯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两部作品的作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习俄罗斯乐派的知识,了解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
5ˊ1.作曲家格林卡为什么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2.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熟知的俄罗斯民歌。
(二)新授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详讲)1.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格林卡及创作背景。
3ˊ2.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及其第一次变奏。
5ˊ3.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
5ˊ4.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
(听唱法)5ˊ5.复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
7ˊ(三)新授课《荒山之夜》(略听)1.简介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
2ˊ2.欣赏《荒山之夜》全曲或引子加主题音乐。
11ˊ(四)小结2ˊ四、教学资源的建议1.在没有多媒体条件的学校建议使用出版社提供的音频素材转录成磁带播放。
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进行补充。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3.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等资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如用一节课完成此节内容,可选一首为主,另一首略听处理。
2、本课选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20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设计教案
俄罗斯民族风情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体验俄罗斯民族风情,感受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被称为是“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之作,也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之作。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格林卡选用了两首强烈对比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曲作为的主题,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
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民族乐派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
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
我善于找准切入口,通过设计的课间的俄罗斯民俗风情欣赏、音乐天地、趣味游戏、自由论坛、探索研究几个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理性地认识、理解民族乐派音乐。
这样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很注重聆听。
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进而对民族乐派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其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情感相结合的动感参与。
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学生真情的参与为进一步体验、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产生了很深的印象。
再次,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最后在问题的设计上,不但体现了问题的思维质量,而且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教学难点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二、导入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⑴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作品结构介绍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名称:高中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课题章节: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型:音乐鉴赏课教学设备:西沃电子教学白板手风琴15台平板电脑教材与学情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格林卡选用了两首强烈对比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曲作为主题,描绘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画面。
这部作品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
因为学生对民族乐派的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所以本课较难驾驭。
所以,我在课堂上选用了最能体现俄罗斯风情的乐器手风琴来授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用平板电脑,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就这样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了。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情感体验法、归类比较法、教师教授法以及形象直观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学唱与听赏,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进而对俄罗斯民族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情感体验,通过有趣的音乐节奏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进一步体验、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打下了基础。
再次,通过讲授作曲家格林卡而后自然地引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
通过之前的启发和铺垫,为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打下了学习基础。
最后,浅谈俄罗斯民族乐派悲剧性风格的成因。
这个环节注重学科综合,从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逐步分析,从而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经过之前各环节的层层铺垫,学生于无形中就掌握了本课的难点——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新课结束后,通过课外探究另一位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及他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1、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熟悉《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及《卡玛林斯卡亚》这两个音乐主题。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共10张)
1、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 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 亚幻想曲》感受俄罗斯民 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2、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 代表人物及相关的音乐知 识。
3、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 象,并尝试用探究的方式 深刻理解音乐主题。
.
俄罗斯民族音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 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 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 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 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 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 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 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 情。
铜管乐器
.
.
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
主题一:《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
.
“变奏”是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 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一方面可使人听 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
变奏曲式是由主题和它的一系列变体构成的曲式。 图式为:
A+A1+A2+A3+A4+A5+A6+A7…… A是主题原型,
.
这两件乐器你认识吗?
.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格林卡
“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影 响
俄罗斯民族音乐现状的落后
为振兴俄罗斯音乐,格林卡在好友普希金的资助 下,1830年前往意大利深造,1834年回到祖国
《伊凡·苏萨宁》——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真正 的民族歌剧,奠定了俄罗斯“人民历史剧”的基础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奠定了俄罗斯“民间历史剧”的基 础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孕育了俄罗斯的整个交响音乐
A1 、A2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和第二变奏,依此类推。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_课件1
说一说:两首民歌旋律结构的共同特点?
说一说:两首民歌旋律结构的共同特点?
四度音程范围内的下行音阶式进行。
看一看:
请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多
姆
拉
巴
巴
扬
拉
莱
卡
芦笛
分段聆听
引子
第一主题之
第一组变奏
第二主题之
第一组变奏
第一主题之
第二组变奏
第二主题之
第二组变奏
引子 取材哪个主题?
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
聆听与感受:与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18个变奏,形成了全曲高潮。用管弦乐器模仿民间乐器,强 化பைடு நூலகம்主题的俄罗斯风情。
舞曲旋律衍化出音调相似的新旋律; 法国号和小号发出的不协和长音,产生幽默效果。
法国号
小号
了解作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作品于1848年间写成。乐曲是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 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 题写成,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乐曲的历史意义, 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 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
完整聆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要求:1.听到主题一时请举手示意并轻声哼唱。 2.主题二时拍出强拍。 3.请仔细聆听,注意乐曲的结构(双主题变奏)。
引子
第一主题之
第一组变奏
第二主题之
第一组变奏
第一主题之
第二组变奏
第二主题之
第二组变奏
走进——格林卡P137
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 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作“俄罗斯民族 乐派之父”,他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 地位与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上的地位 可以相提并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在一个农庄地主的家 庭,儿时经常听到农村歌手和 农奴演唱的民歌
为了改变俄罗斯民族音乐 落后的现状,1830年前往意大 利留学深造,1834年回到祖国
运用西欧专业作曲手法,大量引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伊万·苏萨宁》——俄罗斯第一部爱国主义歌剧、奠定 了“人民历史剧”的基础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神话史诗剧”的 样式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 第一主题(A):民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 第二主题(B)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双重变奏曲
引子
第一主题 第一组变奏 (A1)
第二主题 第一组变奏
(B1)
第一主题 第二组变奏
(A2)
第二主题 第二组变奏
(B2)
格林卡: (1804—1857) 著名的俄罗斯作曲 家,俄罗斯“民族 乐派”的奠基人, 被尊称为“俄罗斯 音乐之父”。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树立了用民间素材交响化 自由变奏的典范
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 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 成曲子而已。
——(俄)格林卡
拓展与研究• 俄罗斯对世界乐的影响A22.它的情绪是怎样的?与A1乐段有什么不同? 惆怅的 ;情绪比A1乐段稍明朗些,速度慢, 比A1乐段稍快,力度适中,比A1乐段稍强
第二主题(B)
1.这个旋律是几拍子? 2.打击节拍、学会演唱它,并记住它。
1.背景音乐是什么?视频是什么场面?
背景音乐是我们刚刚学习的主题旋律;集市上人 们欢快舞蹈的场面
2. 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是如何变化的?
欢快的;音乐的力度由弱渐强
B
B1 1.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
主题有无反复? 音乐的速度很快,力度由弱到强;欢快的,喜庆的; 主题不断进行反复
1.变奏中的旋律还是一样吗?
旋律不完全一样了,出现了加花变奏
B2
2.情绪是怎样的?与B1乐段有什么不同?
A
1.共听到几遍主题旋律?它是怎样变化的? 4遍:1次主题呈现和3次变奏;复调变奏;
A1 2.每次主题变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1次主题呈现:弦乐; 3次变奏:木管;弦乐;铜管
3.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 速度慢、力度由弱渐强;沉重的、哀伤的、忧 郁的
A
1.乐段A2中A主题出现了几次?变奏了几次? 一共出现4次,变奏3次
激昂地、热烈地;速度更加欢快,力度忽强忽 弱,颇具戏剧性
思考:
请大家根据乐段A1、A2、B1、B2的风格 进行排序,用音乐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
一位漂亮的新娘马上要出嫁了,面 对家里熟悉的环境内心有些哀伤;亲朋 好友们远道而来参加她的婚礼;大家衷 心的祝福和热闹的气氛使新娘的情绪有 所感染;亲友们簇拥着她,跳起欢快的 舞蹈,把新娘送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