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IC卡识别装置的研究

合集下载

绞车磁卡授权装置应用创新

绞车磁卡授权装置应用创新

电路模块主要是通 过程 序来 控制 整个 装置 有序 地进 行工 作 。 当I c卡 感应 器检测 到 I c卡信 息后 , 将 信息转 发 给单 片机模 块, 单 片机再进行 信息 比较 、 识别 。当检测为授权 I c卡后 , 单 片机将 I c卡内信息显示到液 晶屏上和记录到 S D卡内 , 同时将 发出控制信 号 , 将继电器进行吸合 , 接通绞车 的控制 回路 , 此 时
控 制 板 功 能 如 图 2所 示 。
控制运输事故发生 , 研究开发 绞车操 作人员 识别装 置 , 是完善 绞车运输安全 和管理 的有效手段 。结合我矿实 际情况 , 机 电区 创新 工作 室 自行研制 了绞车磁卡授权装置。
2 功 能 及 原 理
磁卡授权装置主要 由电源板 、 控制 电路板 、 磁卡传感 器 、 液
晶 屏 等组 成 。本 装 置使 用 的磁 卡 为 非 接 触 式 I C卡 。该 装 置 主 要功能有 :
1 ) 磁 卡识别 : 当绞车司机 把磁卡放 入插槽 中后 , 单 片机通
过磁卡传感器读取 磁卡 内数 据信 息 , 通过 和设 定信 息 进行 比 较, 来确定该磁卡是否有效。若 该卡有效将 在显示屏上显示 持
不 可 控 的风 险 因素 , 给绞车运输 管理造 成 困难 , 经 常 发 生 绞 车 运输事故 。 为确 保 绞 车 的规 范 使 用 和 安 全 运 输 , 有 效保证 持证 上 岗,
本装置使用非接触式 I c卡。I c卡 由于其 信息安 全 、 便 于 携带 、 比较完善 的标准化等优点 , 应用及其 广泛。其 中, 非接触 I c卡 由于与读 卡设备无直接接触 , 使用更加方便 、 耐用 , 尤其煤 矿使用非接触 I c卡还 可 以使读 写设备 更好 的 防爆 、 防潮 。同 时, 非接触 I c卡在外 形上 选用钥 匙扣形 , 工人 携带 比较方便 。

煤矿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及运用实践研究

煤矿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及运用实践研究

煤矿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及运用实践研究作者:刘岱硕张天宇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人员定位系统作为煤矿矿井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煤矿人员定位识别卡使用频繁、工作人员使用不当等原因,识别卡经常出现故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影响较大。

论文阐述了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网络中识别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人员定位识别卡常出现故障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维修、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减少了识别卡故障发生。

【Abstract】As one of the six major systems of coal mines, the personnel positioning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af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Due to the frequent use of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cards for coal miners and improper use, identification cards often fail,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identification card in the network of the coal mine personnel positioning system,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requent failure of the personnel positioning identification card,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pair and maintenance precautions, which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failure of the identification card.【关键词】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运用【Keywords】personnel positioning identification car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P202;T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4-0187-021 引言人员定位系统作为煤矿矿井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FID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RFID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RFID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概述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电信号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的安全管理中。

它可以实现对煤矿工人和设备的实时监控,提高煤矿井下的安全性和效率。

RFID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1.身份识别监控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工人身份的识别和监控。

每个工人都携带一个RFID芯片卡,系统可以读取芯片卡上的信息,并将工人的身份信息与井下监控系统进行对接。

这样可以随时掌握煤矿工人井下的工作情况,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安全区域划分RFID技术可以实现煤矿井下安全区域的划分。

通过在矿井的安全区域设置RFID感应装置和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工人的安全区域进行监控,一旦工人进入了危险区域,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3.突发事件管理RFID技术可以实现煤矿井下的突发事件管理。

在井下的关键位置设置RFID感应装置和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煤矿井下的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指示相关工作人员采取适当的对策。

4.立体物联管理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井下设备的立体物联管理。

通过在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设备有异常,系统会进行自动报警,并快速采取修理措施。

RFID技术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中的优势1.高效性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井下人员和设备进行快速、实时的监控管理,大大提高了煤矿井下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2.安全性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井下的安全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划分监控,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煤矿井下的安全系数。

3.信息化RFID技术可以将煤矿井下的管理变得更加信息化,所有监控信息可以快速地上传井上电脑、工作车等中央设备,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监管。

总结RFID技术的应用,使煤矿井下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和信息化。

但是,任何一种技术的应用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它的优势。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识别卡使用方法教育培训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识别卡使用方法教育培训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识别卡使用方法教育培训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讲讲这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识别卡的使用方法。

这玩意儿可重要了,就好比是咱在那黑乎乎的井下的“保命符”呀!想象一下,你在那深深的矿井下面,四周一片漆黑,要是没有这个定位识别卡,那可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多危险啊!所以啊,咱可得好好学学怎么用它。

首先呢,拿到这卡,你得先熟悉熟悉它的样子,别到时候都不知道拿的对不对。

这卡一般也不大,就那么小小的一个,可别小瞧了它。

然后呢,就是怎么佩戴啦。

这可得注意了,要把它佩戴在显眼的位置,可别藏在哪个角落里,不然怎么能起到作用呢?最好是挂在胸前或者别在显眼的地方,这样万一有啥情况,别人也能一眼就看到。

在井下工作的时候,你得时刻记得它的存在呀。

它就像你的小伙伴,一直陪着你呢。

而且,它还能告诉你在井下的位置,这样井上的人也能随时知道你在哪里,多安心啊!你说要是你不好好戴着它,万一出了点啥事,井上的人怎么找你呀?那不就麻烦了嘛!所以啊,咱得养成习惯,每次下井都要检查检查这卡戴好了没。

还有哦,这卡也不是万能的,它也需要爱护。

别磕着碰着它,要是不小心弄坏了,那不就等于白戴啦?就好像你的手机,你也得小心爱护不是?咱在井下工作,安全可是第一位的。

这定位识别卡就是保障我们安全的重要工具。

大家可都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

你想想,要是没有它,万一你在井下迷路了咋办?万一遇到什么危险情况,别人想救你都找不到你在哪!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所以说,这小小的一张卡,作用可大着呢!咱可不能马虎对待,要认真学习怎么使用它,让它成为我们在井下的好帮手。

大家都记住了没?一定要把这卡用好了,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呀!总之呢,这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识别卡就是咱井下作业人员的宝贝,咱得好好对待它,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可别嫌麻烦,安全最重要呀!大家都要牢记在心哦!。

煤矿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及运用实践研究

煤矿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及运用实践研究

1引言人员定位系统作为煤矿矿井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KGE116D 型人员定位识别卡是KJ251A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的关键设备,能周期性地将加密的编码信息发送给矿用读卡器,接收来自地面监控中心的调度命令。

该识别卡体积小、重量轻,传输特性好、衰减小的2.4GHz 的载波频段,是一种有源射频识别卡,天线增益高,能实现信号的较远距离传输,对人体无害,整个电路设计为本质安全型。

由于井下潮湿、粉尘多等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识别卡故障频繁,云煤一矿调度室技术人员通过对识别卡常出现的故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维修、维护与保养技术性的解决方案,确保了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使用。

2人员定位识别卡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人员定位识别卡由电池、电路板、按钮、指示灯(蜂鸣器)及外壳组成,有源标识卡不断主动向外发出无线电信号(1秒钟发送3次,该发送功率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修改),并且能够传很远的距离,该无线信号是有编码的,每个标识卡的编码是唯一的。

人员定位标识卡发出的无线信号如果是在读卡器的有效测量距离内,则该无线信号通过读卡器上的天线被读卡器接收并解码,然后读卡器通过TTL232/RS232/RS485/CAN 总线/以太网/Wiegand-26/Wiegand-34/USB/GPRS 接口将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或其他监控系统。

图1人员定位识别卡工作原理图3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可行性研究3.1识别人员身份人员定位识别卡作为移动目标提供识别身份的编码标示(标识卡号),能将识别卡对应的电子信息在可调的距离范围内以无线方式发射给KJF210B 型矿用读卡器;一旦识别卡携带者遭遇井下事故身处危险时,可进行紧急求救呼叫;救援人员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1]。

3.2故障率高云煤一矿KGE116D 型人员定位识别卡库存量有1200余个,由于井下潮湿、粉尘多等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识别卡故障频繁,损坏的识别卡若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将不能满足煤矿人员定位识别卡维修技术及运用实践研究Research on th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thePositioning IdentificationCard of Coal Mine Personnel刘岱硕,张天宇(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盖山煤矿一矿,河南禹州461000)LIU Dai-shuo,ZHANG Tian-yu(No.1Coal MineofYungaishanCoal Mine,HenanYongjinEnergyCo.Ltd.,Yuzhou461000,China)【摘要】人员定位系统作为煤矿矿井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c卡识别技术的原理

ic卡识别技术的原理

ic卡识别技术的原理IC卡识别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读卡器与IC卡之间的接触或非接触式通信,识别IC卡的信息和数据。

接触式IC卡识别技术原理:1. 通过读卡器的触点接触IC卡的金属引脚,建立物理连接。

2. 读卡器向IC卡发送电信号,IC卡通过金属引脚接收并处理信号。

3. IC卡将存储在芯片内的信息和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金属引脚返回给读卡器。

4. 读卡器解析IC卡返回的信息,获取所需的数据。

非接触式IC卡识别技术原理:1. 读卡器与IC卡之间通过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无需物理连接。

2. 读卡器向IC卡发送一个电磁场,并接收IC卡返回的信号。

3. IC卡使用接收到的电磁场能量来供电,并将存储在芯片内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

4. IC卡将处理后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无线电信号返回给读卡器。

5. 读卡器解析IC卡返回的信息,获得所需的数据。

无论是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IC卡识别技术,都需要读卡器和IC卡之间的电信号或无线电信号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以实现IC卡的识别和数据读取。

同时,IC卡内部的芯片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解析和处理能力,以实现对外部信号和数据的处理和返回。

补充上述的回答:在接触式IC卡识别技术中,IC卡的芯片内部通常包含有处理器、存储器、加密模块等组件。

读卡器通过与IC卡的金属引脚建立物理接触,依靠引脚之间的电信号进行通信。

读卡器向IC卡发送命令和控制信号,IC卡接收并解析这些信号,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经过处理后,IC卡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金属引脚返回给读卡器,读卡器再解析和处理这些数据。

非接触式IC卡识别技术则采用了无线电通信的方式。

读卡器与IC卡之间通过近场通信(如射频识别)建立起通信渠道。

读卡器产生一个电磁场,IC卡使用这个电磁场供电,并将感应到的电磁场信息转换为能被读取的数据。

IC卡通过近场通信传输这些数据给读卡器。

读卡器接收到IC卡返回的信号后,解析其中的数据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无论是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的IC卡识别技术,都需要读卡器和IC卡之间的正确配合,遵循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标准。

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研究

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研究

4)对自动成巷过程的矿压规律进行了监测,得出巷道的离层、侧向压力均处于较小或稳定状态,验证了支护效果的可行性及成巷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1]李化敏.沿空留巷顶板岩层控制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5):651~654.[2]王巨光,王刚.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探讨[M].煤炭工程,2012,(1):24~25.[3]顾有富,王慧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在土城矿的应用.能源与节能,2013,(1):5~6.[4]黄子明,黄光平,周军.杉木树煤矿切顶卸压沿空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3,(7):67~69.[5]李荡浩.浅埋深工作面冲击地压切顶卸压效果监测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2): 141~142.[6]孙晓明,刘鑫,梁广峰.薄煤层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7):1449~1456.作者简介:弓飞(1989-),男,汉族,山西古交人,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研究方向:采矿工程。

(收稿日期:2018-7-20)0引言当前,我们国家提出“智慧矿山”,大力发展矿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无接触IC卡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非接触IC卡主要有数据处理快,安全性高,易携带,廉价等优点,使其在公共交通、金融交易、门禁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

正是由于其具有这些优点,非接触IC卡也在开始在矿井应用。

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也是实现智慧化矿山的重要一步。

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能够避免井下机电设备操作不当造成重大事故,其由井上监控软件、隔爆型IC卡设备运行控制器和非接触式IC卡等组成的设备授权操作及井上监控管理系统,对井下机电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授权,实现井下机电设备的规范、安全的操作,来减少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出现的事故,并能记录、存储、查询设备操作及运行历史数据,给设备安装了“黑匣子”。

煤矿作业人员人脸识别考勤装置的应用与研究

煤矿作业人员人脸识别考勤装置的应用与研究

煤矿作业人员人脸识别考勤装置的应用与研究尹强;郭玉彪【摘要】文章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了新型的人员管理系统。

当井下作业人员入井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稳定的与预先注册的人脸信息数据进行比对。

杜绝了入井考勤作弊的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develops a new typ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When the underground operation personnel into the well, the system can quickly, accurately and stably and the pre reg-istration of face information data to compare. Put an end tothe problem of cheating in the well attendance,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煤矿;人脸识别;考勤【作者】尹强;郭玉彪【作者单位】潞安集团司马煤业公司,山西长治046000;潞安集团司马煤业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4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身份鉴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煤矿企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司马煤业公司现有的考勤系统是利用卡片编号打卡的方式进行考勤,难以满足目前煤矿企业对人员入井考勤的要求,所以我公司利用现有的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库与人脸识别系统软硬件相关联的方法对现有的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识别卡唯一性检测设备设计

识别卡唯一性检测设备设计

识别卡唯一性检测设备设计摘要:人员定位系统利于加强煤矿管理层对井下人员的管理及安全救护,为更好的保障人员安全,完善人员定位系统,确定识别卡的唯一性,通过各方面技术研究,设计一套井口验卡设备以弥补现有系统无法实现识别卡唯一性无法实现的不足。

关键词:人员定位系统、DSP、抗干扰、灵敏度高1简介识别卡即为下井人员佩戴的识别身份的装置,是人员定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作用是固定在矿灯、腰带或安全帽上,以实现人员定位系统实时观察动态目标的移动情况、查询目标的历史数据、确定动态目标的当前位置等,有利于加强煤矿管理层对井下人员的管理及安全救护。

我矿引进的KJ222人员定位系统无法确定下井人员的唯一性,即无法确定下井人员是否不带卡或带多张卡,不利下井人员管理,更有碍出现事故对井下人员的救护。

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方面学习考察,设计以下设备。

2设备技术要求2.1 功能当识别卡在距该检测设备0.5米范围内时,该检测设备根据识别卡状态发出以下提示音:正常时:发一短音并显示卡号;重卡时:连续发出两次短音;电量低时:发一长音并显示卡号;坏卡或无卡时:不发音,在检测设备处应有值班人员看守。

2.2 环境温度及湿度:环境温度为-20℃~ +60℃,相对湿度不大于95%2.3 电源:AC 220V±10%,≤500mA设备设计如图:3工作原理检测设备安放在进口安全位置,设置为最大宽度120㎝的单行通道,人员下井时排队从通道中通过,当人员通过检测设备时,设备中的DSP微处理器会检测到识别卡的编码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

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完成对下井人员是否带卡,及带多张卡进行提示。

4设计理念4.1 灵敏度高:最短0.5秒内探测识别卡编码,高保障地检测卡片信息。

4.2 稳定性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DSP技术,完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浅谈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煤矿上的应用-钢铁煤炭

浅谈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煤矿上的应用-钢铁煤炭

浅谈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煤矿上的应用-钢铁煤炭导读:阅读器根据使用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处理和处理中心。

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图3)。

基于国际上新兴的射频识别技术,开发新型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就可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

如果发生灾变,还可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息。

同时,也可实现对井下设备运行进行跟踪监控,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即RFII)(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RFID标签与传统的条形码、磁卡、IC卡相比,具有可擦写、非接触、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数据存储容量大等优点。

射频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系统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

短距离的射频卡可以替代条码。

电子标签按照供电方式可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两类。

无源标签需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波束中获取能量,经过整流、存储后提供电子标签所需的工作电压。

与有源标签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无需维护、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缺点是读写器要发射更大的射频功率,识别距离相对较近等。

然而,目前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使所需工作电压进一步降低至1v甚至0.42 V,这使无源RFID系统可以达到20m以上的识别距离。

在不同的无线电规则限制情况下可以满足大部分实际应用系统的需要。

2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RFID系统(图1)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阅读器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IC卡读写机具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IC卡读写机具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IC卡读写机具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智能能源管理是一种通过集成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的方式。

IC卡读写机具作为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IC卡读写机具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面临的挑战。

首先,IC卡读写机具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IC卡是一种嵌入式智能卡片,具有读写能力和数据存储功能。

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中,IC卡读写机具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水资源、天然气等能源管理领域。

通过IC卡读写机具,用户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计量和控制。

例如,在电力管理中,IC卡读写机具可以用于电力计量系统,记录用户的用电量和用电情况,帮助用户管理用电行为和节约能源。

在水资源管理中,IC卡读写机具可以应用于水表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控。

通过这些应用,IC卡读写机具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IC卡读写机具在智能能源管理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安全性挑战。

由于IC卡存储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能源使用情况,一旦被黑客入侵,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和能源利用的滥用。

因此,确保IC卡读写机具的安全性成为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是技术挑战。

当前,IC卡读写机具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功能有限,稳定性差。

为了提高IC卡读写机具的性能,需要进一步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此外,IC卡读写机具的成本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IC卡读写机具需要集成多种复杂的技术,导致成本较高,这可能限制了其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普及应用。

针对上述挑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IC卡读写机具在智能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通过加密技术、权限管理和网络防火墙等手段,提高IC卡读写机具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能源利用数据。

其次,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在IC卡读写机具的研发中,应注重提高其功能性和稳定性,并加强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集成,提升整个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IC卡识别开关机装置的研究
赵四海,郭衍臣,周杰,林东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 基于非接触IC卡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新型管理系统,它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文研制了一种在煤矿井下使用的身份识别装置,该装置利用对非接触IC卡的读卡来实现其功能。

其中读卡器与单片机通过串口通信,单片机与防爆开关和PC机使用RS485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在协议中使用地址校验来选择单片机是启动防爆开关还是给PC机上传历史数据。

并根据该装置处于特殊的环境下,采用防爆外壳与本安电路等隔爆系统,来保护该装置的安全运行。

因而总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设备的智能性及安全性。

关键字: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单片机、防爆机箱、本安电源
0 引言
在煤矿井下,很多设备的开停与运行过程监测都需要有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完成,很多煤矿生产事故都是由于非专业人员操作失误导致。

因此,在这些关键设备上配置身份识别系统将会有助于减少非专业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生产事故。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非接触式IC卡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公共交通、金融交易和门禁系统等行业。

由于非接触式IC卡数据处理过程快且方便、系统维护简单、廉价,因而提供了一种严格高效、安全方便的管理方式。

鉴于非接触式IC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好的便捷性和性价比,把该技术运用到煤矿井下关键设备开关机操作的身份认证,将是解决非专业人员操作这些关键设备问题的有效方法。

2.系统硬件整体设计
本装置以非接触式IC卡为信息载体和媒介,将操作工人的个人信息和权限记录在当中,以STC89C52RC和WM-17TC读写模块分别作为读写器的单片机模块和射频模块的核心芯片,在单片机中存储有具有权限的IC卡的代码,以供判断,同时单片机可通过RS232与上位机通信,整个系统可以读取IC卡的信息,上传上位机的同时做出权限判断来启动综采设备防爆开关的操作许可,通过权限认证,则防爆开关可以进行开关机动作。

若不通过权限认证,则防爆开关无操作许可,不能进行开关机动作。

此系统从原理上由三部分组成,包括IC卡读卡部分、单片机控制器和带RS485接口的防爆开关。

由于IC卡身份识别装置工作在煤矿井下,则要在装置上增加隔爆外壳及本安电源。

因而整个装置硬件设备由IC卡读卡部分、单片机控制器、隔爆外壳和本安电源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2.1非接触式IC卡及读卡部分
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由于非接触式IC卡有诸多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为代表的13.56MHz可读写型Mifarre1射频芯片。

其中Mifare射频芯片采用13.56MHz无线工作频率,32Bit序列号高安全性序列号,作用距离达到2-10cm,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并且安全性能很高,不易被复制。

Mifare1 S50卡价格合适、可扩展到16种不同用途的Mifare1 S50卡,足够满足日后功能升级的要求。

对于身份识别我们只用Mifare1卡中的卡,不同的卡有不同的卡号,不易被复制,安全性能高。

该IC卡的框图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

图1 用于矿下的IC 卡身份识别的总体结构图
图2 非接触式IC 卡功能框图
读卡器在身份识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选用117TC 读写模块。

该读卡器可以读写Mifare1卡的读写设备,使用主动上传卡号模式。

当有人刷卡时,通过天线发射射频信号与IC 卡通信(如图3)。

之后模块会主动把刷卡的卡号通过中断方式上传给单片机,时间超过 300毫秒内后自动关闭卡片,并进行下一轮的卡片检测。

图3 非接触式IC 卡射频电路
命令类型:一个字节,每条命令有唯一的命令类型。

其中直接上传卡号。

则这位为00。

命令参数:长度和内容跟具体的命令有关。

上传卡号时这位是卡号。

校验: 1个字节,从命令头的第一个字节到命令参数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异或结果 。

例如某卡片的卡号为 00 11 22 33,则模块会主动向主机发送以下命令 模块上传:BB FF 00 00 11 22 33 44
2.2 单片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中单片机对读卡器信号处理使用串口通信,实现身份识别以及利用RS485
通信协议与防爆开关和PC 机连接,来控制防爆开关的开启和上传使用记录。

本系统读写时序不是太复杂,因此选择STC89C 系列单片机。

当身份识别正确,点亮绿色的LED 灯,蜂鸣器短鸣,防爆开关启动,根据上位机的需求,给PC 上传用户的使用信息,有利于信息管理。

若身份识别错误,则点亮红色的LED 灯,蜂鸣器长鸣,防爆开关没有响应。

单片机与防爆开关和PC机通信都是采用RS485协议。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见图4所示。

图4(a )单片机与读卡器连接电路
图4(b )单片机的RS485通信
图4(c )单片机与PC的通信示意图
图4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3 隔爆外壳及本安电路
煤矿井下是个危险的环境,因而我们要对一些设备被进行隔爆。

对于IC 卡身份识别装置该环境下,则需要添加一定的防护措施。

在次提出把该装置放置在专门设计的防爆机箱内,其防爆机箱由隔爆外壳和本安电源组成。

(1) 隔爆外壳
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电气设备,隔爆外壳既能承受内部混合爆炸气体被引爆所产生的爆炸压力,又能防止内部爆炸火焰和高温气体通过隔爆间隙点燃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鉴于对隔爆外壳这些要求,设计主腔箱体选择钢板焊接而成,上板与地板采用8mm钢板,由于壁板面积较大,为了加强外壳的刚度,上板与地板上均匀焊接30mm×30mm的筋板。

主腔箱体左右两侧法兰厚22mm、宽40mm,便于同进线腔和出线腔联接。

为便于元器件的安装,主腔后面两端开设两个窗口,后法兰厚22mm、宽40mm,该窗口已盖板和螺钉封闭。

腔体与门盖接合处为矩形的焊接法兰结构,该法兰采取厚26mm、宽60mm的边框增加箱体的强度。

(2)本安电源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挺高,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井下的监控、通信、信号、仪表和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日益广泛。

本安电源给单片机提供5v直流电源。

它主要有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和双重或三重新能保护(过压、过流、短路)电路组成,如图5所示。

图 5 外接电源模式
3. 系统软件设计
非接触式IC卡通过天线射频和读卡器通信,再使用外部中断来给单片机上传卡号。

单片机进行智能的判别身份,来控制防爆开关的启动并且可以给上位机传送一些数据。

软件流程图如图6、7所示。

图6 主程序图7 中断子程序当有卡时读卡器自动上传卡号,通过单片机串口中断来实现对身份认证的功能。

其中打开串口中断的程序如下:
void Serial() interrupt 4 //串口中断接收卡号
{uchar j,i;//J减为0表示接收结束,I代表串口接收到数据个数
uchar Comparison=0; //异或校验变量
j=16;i=0;
if(RI)
{while(j)
{j--;
if(RI) //串口接收中断标志位RI为1接收缓冲区数据
{CARD[i]=SBUF;
RI=0; j=16; i++;
}
if(j==0) //J为0接收结束
{break;}
}
for(j=0;j<i-1;j++) //算异或位
{
Comparison=Comparison^CARD[j];
}
if(CARD[0]==0XBB&&CARD[1]==0XFF&&Comparison==CARD[j])
//接收到的数据以BB FF开头且校验位正确
{
Sinterrupt=1; //串口中断标志位置位
}
else//接收到的数据不以BB FF开头或校验位错误清除接收缓存区
{
i=0;
for(j=0;j<20;j++)
{
CARD[j]=0;
}
}
}
上位机软件则用VisualBasic环境下编程,建立一个数据库来记录用户使用该设备的信息资料。

通过数据库可随时进行查阅用户使用的时间,方便管理。

4 结论
在煤矿生产中使用RFID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了读写模块作为单片机读写器的核心芯片,结合STC89C52RC单片机及天线外围电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通过MAX232电平转换电路和USB转RS232下载线和上位机通信,该系统能够读写天线有效范围内M1类型的卡,并能保存相关信息。

同时单片机系统能根据自身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对刷卡权限进行比对,从而对下游的关键设备的开关机进行供电与否的管理。

在井下采用该系统将减少非专业人员误操作设备的机会,提高了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设备的智能性及安全性。

作者简介
赵四海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E-mail:zsh@;Tel: 1350105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