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柳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三氟柳——抗血栓新药

三氟柳——抗血栓新药

种 , 以降低副作用 ,同时增强了药物 的稳定性 ,即 可 方便治疗 , 也便于保存、携带 ,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 病及后遗症的长期治疗 I服给药更有优势, Z l 具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 。
谢 ,改善脑循环 。 2增强脑于 网状结 构的机 能 ,增强锥体系统机 ) 能 ,改善运动麻痹 ,促进卵磷脂合成,改善脑代谢 , 可与 脑 多肽合 用 ,对 改善 脑功 能 有 协 同作 用 。 3主 要适应症为急性颅脑外伤 及脑手 术后意识 ) 障碍 。 4临床 上还 用于其 它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损伤 引 ) 起的功能和意识障碍、 震颤麻痹、 耳鸣和神经性耳聋、 安眠 药中毒 等 。
科 手术 后 引起 的神 经 损伤 、意识 障 碍 , 帕金 森 综合 对
征 、痴 呆症 、青 光 眼等 有 明显 的临 床 治疗 效果 。
项 目进 度 :己获 临床 研 究批 件 。 15 9 6年 Geg r在 动物 试验 中发现 胞磷 胆 碱能 ie
使脑损伤恢复 :1 5 9 7年 K n e y的研究证实其在 en d 脑 磷 脂质 的合 成 中至 关重要 , 1 61年 日本武 田制 药 9
胞磷胆碱钠原料药 已被中国药典 2 0 0 5版二部收载 ,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药厂 生产上市 , 并有 3家进 口:日
本协 和、 武 田、意大 利 P oBoSn r .i.前有注射剂和片剂上市 ,注射剂多家生产 , 片 剂 目前仅 1家 生产 。另有颗 粒剂 、胶囊剂 、肠溶胶
计在 3 2亿 元左 右 。
胞磷胆碱是 内源性合成磷脂酰胆碱的中间体 , 是
构 建 生物 膜 的重 要成 分 。中枢 神经 损伤 后 ,胞磷 胆碱 参 与修复 和 再 生 ,起 神经保 护 作 用 ;在 神经 介 质 的转

IRF3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IRF3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9.18.023IRF3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①季晓丽 张毓川 陈 玮 (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杭州310058) 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19)18⁃2289⁃07①本文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7C080003)㊂作者简介:季晓丽,女,硕士,主要从事抗病毒感染免疫研究,E⁃mail:529024162@㊂通讯作者及指导教师:陈 玮,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免疫学研究,E⁃mail:chenwei566@㊂[摘 要] 干扰素调控因子3(IRF3)是促进Ⅰ型干扰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IRF3可通过TLR3/TLR4⁃TRIF,RIG⁃Ⅰ⁃MAVS 和cGAS⁃STING 三条抗病毒信号通路活化,继而发生二聚化并入核,启动Ⅰ型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的表达㊂作为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关键性转录因子,IRF3的活化受到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调控,其磷酸化㊁泛素化㊁甲基化等修饰都能影响IRF3的活性㊂此外,IRF3还与适应性免疫应答㊁肿瘤㊁炎症性疾病等过程相关㊂本文就IRF3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㊂[关键词] 干扰素调控因子(IRF3);固有免疫应答;Ⅰ型干扰素;病毒感染Regulation mechanism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and its role in anti⁃virus innate immune responseJI Xiao⁃Li ,ZHANG Yu⁃Chuan ,CHEN Wei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58,China[Abstract ]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s a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the synthesis of typeⅠinterfer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anti⁃vir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It is revealed that the downstream IRF3is activated by viral nucleic acid sensors TLR3/4,RIG⁃Ⅰand cGAS,al⁃lowing its dimerization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and activating type I IFN and cytokine expression.The activity of IRF3is precisely and complexly regula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including phosphorylation,ubiquitination and sumolylation.Moreover,IRF3is closely related to adaptive immunity,tumor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This reviewfocuses on the role of IRF3in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for activation of IRF3.[Key words ]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nnate immune response;Interferon typeⅠ;Viral infection 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或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这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㊂PRR 如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 )㊁RIG⁃Ⅰ样受体[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like receptors,RLRs]㊁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cGAMP)synthase,cGAS]等,识别相应的病毒RNA 或DNA 后启动信号转导,并诱导产生大量的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进而发挥强大的抗病毒效应[1]㊂作为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基因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 3,IRF3)在抵抗和控制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IRF3是IRF 家族的一员,目前发现该家族有10个成员,分别是IRF1-IRF9和病毒IRF(v⁃IRF)㊂人源IRF3基因长约6.3kb,编码的蛋白质含有42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55kD㊂IRF3主要有3个结构域,为DNA 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DBD)㊁转录活化结构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TAD )和羧基末端调节域(C⁃terminal regulatory domain,RD )㊂TAD 包含核输出序列(Nuclear export signal,NES)㊁核定位序列(Nuclearlocalization signal,NLS)㊁脯氨酸富含区和IRF 相关结构域(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associated domain,IAD)㊂DBD 是家族共同的保守结构域,位于蛋白的氨基端(N 端),呈螺旋⁃转角⁃螺旋的结构,具有与DNA 结合的功能㊂除IRF1㊁IRF2外,其他IRFs 都具有IAD,可与自身或其他家族成员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也能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结合促进基因转录[2]㊂此外,IRF3RD 区的磷酸化位点与IRF3的活化息息相关[3]㊂IRF3与IRF7具有高度同源性,都是调节Ⅰ型IFN合成的转录因子,但两者在固有免疫应答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㊂其中,IRF3呈组成性表达,即在大部分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基本不受IFN表达的影响㊂与IRF3不同,IRF7仅表达于一小部分免疫细胞中,并且其表达依赖于IFN的表达㊂此外, IRF7的半衰期非常短㊂病毒感染后,在大部分细胞中,IRF3对早期诱导IFN的表达至关重要;IRF7对后期放大IFN的抗病毒效应发挥作用㊂IRF7能同时诱导IFNα和IFNβ的表达,而IRF3能够诱导IFNβ基因,但不能诱导除IFNα4外的其他IFNα的表达[4]㊂研究表明,IRF3能够抵抗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㊁仙台病毒(Senda virus,SeV)㊁水疱型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等RNA病毒的感染,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Ⅰ型和Ⅱ型等DNA病毒感染也有抵抗作用㊂当IRF3基因缺失时,小鼠对上述几种病毒的耐受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㊂此外, IRF3缺失的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在病毒感染条件下诱导产生的Ⅰ型IFN数量显著降低[5]㊂因此,IRF3是抗病毒免疫应答的核心转录因子,在机体抵抗病毒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1 三条信号通路通过活化IRF3促进Ⅰ型IFN的产生 PRR如TLRs㊁RLRs和cGAS等识别相应的病毒RNA或DNA后启动信号转导,招募相应的接头蛋白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 domain 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㊁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MAVS)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分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活化下游的蛋白激酶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1,TBK1),进一步促进IRF3磷酸化以及Ⅰ型IFN的产生[6,7]㊂然而,研究表明三条信号通路对IRF3的活化并非单一的逐级传递,而是TLR3/TLR4⁃TRIF㊁RIG⁃Ⅰ⁃MAVS㊁cGAS⁃STING与激酶TBK1㊁E3泛素连接酶TRAFs和转录因子IRF3/7等组成功能性复合体,彼此之间相互活化,形成复杂的信号网络[8]㊂总体来讲,MAVS/STING/TRIF介导的IRF3的活化有这样一个模型:①接头蛋白和激酶的活化: RIG⁃Ⅰ㊁cGAS和TLR3/4活化后激活下游的接头蛋白MAVS/STING/TRIF,继而招募和激活TBK1/ IKKε;②接头蛋白的磷酸化:招募的激酶TBK1/ IKKε反过来使接头蛋白MAVS/STING/TRIF的保守序列发生磷酸化;③IRF3的募集:IRF3通过其保守的带正电荷的表面与磷酸化的接头蛋白MAVS/ STING/TRIF结合;④IRF3的磷酸化:TBK1/IKKε因与接头蛋白相互结合而与IRF3在结构上相互靠近, TBK1/IKKε可高效地诱导IRF3磷酸化;⑤IRF3自身结构改变:磷酸化后的IRF3即使拥有正电荷表面,也能从复合体中解离且发生二聚化,进入细胞核与NF⁃κB共同促进Ⅰ型IFN和细胞因子的表达[8]㊂活化的IRF3形成同二聚体或与IRF7形成异二聚体,与NF⁃κB㊁转录共刺激分子CBP/p300等形成全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启动Ⅰ型IFN的转录㊂IRF3的DBD区识别并结合IFN启动子区域的DNA序列GAAANNGAAANN,该序列被称为IFN刺激应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IRSE),又被称为IFN启动子正向调控元件Ⅰ和Ⅲ(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Ⅰ⁃Ⅲ,PRDⅠ⁃Ⅲ)[9]㊂这些基因序列最初被发现与IFN的刺激基因相关,后又发现与自身IFN的启动基因也同样相关㊂因此,IRF3不仅能促进转录IFNβ和IFNα4,也能转录IFIT1㊁CXCL9㊁CXCL10和CCL5等IFN的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㊂与其他转录信号通路一致, IFN基因的转录需要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CBP㊁p300㊁β⁃catenin㊁P300/CBP相关因子(P300/CBP⁃associated factor,PCAF)等作为IRF3的共刺激分子,能够将核小体乙酰化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改变核染色质的结构,同时RNA酶被招募到启动子区域,从而有效地启动基因转录㊂最新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发生二聚化后,如IRF3同二聚体或IRF3/7异二聚体,才能够触发p300解除自我抑制,导致p300的活化,发挥乙酰转移酶的活性[10]㊂IFNα和IFNβ是主要的Ⅰ型IFN,在抗病毒免疫中占据中心位置㊂IFNα和IFNβ通过异源二聚体IFNAR1和IFNAR2,激活Janus激酶(JAK)1,诱导下游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1及STAT2发生磷酸化,继而诱导表达三百多种ISGs,如IRF7㊁Mx1㊁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㊁ISG56㊁ISG15等㊂这些ISGs能够抑制病毒生存㊁促使感染细胞死亡㊁活化固有免疫细胞并促进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最终控制病毒的感染[11]㊂2 IRF3的活化与修饰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IRF3的NES起主导作用,IRF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呈无活性的单体形式㊂位于胞质中的IRF3的IAD两端自身抑制元件与IAD形成紧密的疏水结构区,掩盖了位于IAD结构域内关键氨基酸残基,致使IRF3处于自身抑制状态[3]㊂通过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RF3⁃C端(190~427)与SMAD家族的Mad同源域2(Mad homology2, MH2)结构相似㊂做为被人们熟知的磷酸化结合结构域,MH2含有带正电荷的表面,由几组保守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正是正电荷表面对SMAD与磷酸化的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受体相结合以及SMADs发生磷酸化㊁二聚化至关重要㊂与MH2相似,IRF3⁃C端也含有几组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分别为R211/R213㊁R255/R262/H263㊁R285/ H288/H290㊁K360/R361,组成了带正电荷的表面㊂研究证实,IRF3能够与磷酸化的接头蛋白MAVS/ STING/TRIF结合与上述几组氨基酸有关㊂将这几组氨基酸突变后,将影响IRF3与接头蛋白MAVS/ STING/TRIF结合,继而影响IRF3的磷酸化和二聚化㊂通过生化分析和细胞实验发现,接头蛋白MAVS/STING/TRIF的C端拥有共同的保守的pLxIS序列(p:亲水氨基酸残基,x:任何氨基酸,S:发生磷酸化的氨基酸位点),该序列能够被激酶TBK1/IKKε磷酸化㊂只有磷酸化后的接头蛋白MAVS/STING/TRIF才能招募IRF3,从而使IRF3被TBK1/IKKε磷酸化㊂IRF3⁃C端被上游激酶磷酸化后,通过电荷的排斥作用,IRF3的构象发生巨大变化,暴露出疏水活性中心以及关键的氨基酸残基,导致IRF3活化㊂活化的IRF3即使拥有正电荷表面,也能使IRF3从复合体中解离且发生二聚化[8,12]㊂2.1 IRF3的磷酸化 IRF3⁃C端的磷酸化在IRF3的活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㊂TBK1/IKKε是IRF3上游的两个同源蛋白激酶,病毒入侵后,在接头蛋白MAVS/STING/TRIF的招募下,能够直接磷酸化IRF3的C端㊂IRF3的活化主要受到C末端双重磷酸化的调控,丝氨酸(Ser,S)385/386构成第一组磷酸化位点(GⅠ),Ser396/398/402/404和苏氨酸(Thr,T)404这5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组成第二组(GⅡ),同时将GⅠ和GⅡ磷酸化才能够使IRF3完全活化㊂研究表明,GⅠ对IRF3的二聚化非常重要,将丝氨酸385/386突变成丙氨酸后,IRF3将不能发生二聚化㊂GⅡ的磷酸化则是解除IRF3自身抑制以及与共刺激分子CBP结合的关键[13]㊂其中Ser396位点最为关键,点突变实验验证,仅Ser396的磷酸化即可诱导IFNβ表达㊂目前猜测,TBK1诱导IRF3磷酸化的激活分为两步,首先TBK1磷酸化IRF3的GⅡ位点,解除了IRF3自身抑制,使得共刺激分子CPB与IRF3结合;其次CPB促进TBK1磷酸化IRF3的GⅠ位点,使得IRF3发生二聚化㊂IRF3的磷酸化也能负向调控自身的活化㊂第一个被发现对IRF3进行负调控的激酶是Mst1 (Mammalian sterile20⁃like kinase1)㊂Mst1属于Mst 家族,是广泛表达的丝㊁苏氨酸激酶㊂Mst1与IRF3结合并介导了IRF3Thr75和Thr253的磷酸化㊂Thr253的磷酸化会使IRF3发生空间位阻和静电排斥,从而影响IRF3发生二聚化㊂而IRF3Thr75靠近核定位序列,同时位于DBD区域,从而影响IRF3的定位以及与DNA结合的功能㊂此外,Mst1阻碍了TBK1的磷酸化,进一步阻止了IRF3的磷酸化㊂因此,Mst1阻碍了IRF3的活化磷酸化㊁同源二聚化,并影响其转录功能[14]㊂病毒感染后,IRF3⁃C端发生活化磷酸化,之后IRF3的Ser339发生磷酸化,促进Pin1(Peptidyl⁃prolylcis1)对IRF3的泛素化以及降解,从而抑制了Ⅰ型IFN的产生㊂然而,IRF3 Ser339的激酶和其泛素化位点尚不明确㊂最新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能够负向调控固有免疫,其机制就是MEKK2能够使IRF3Ser173位蛋白磷酸化,继而Lys77发生K33的泛素化,阻碍IRF3的二聚化以及入核过程[15]㊂IRF3的活化依赖复杂的磷酸化蛋白组,因此,磷酸酶能对IRF3进行调控并不令人惊讶㊂研究发现,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PP1),最广泛的磷酸酶之一,能够直接与IRF3结合,并使Ser385和Ser396发生去磷酸化,从而减少Ⅰ型IFN 的产生㊂在LPS㊁poly(I∶C)刺激或VSV感染下,过表达PP1能使IRF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并且妨碍了IRF3的核转位;反之,将PP1沉默后,IRF3的磷酸化水平增高㊂而此过程不影响TBK1㊁IKKε和IRF7的活化[16]㊂另外,丝苏氨酸磷酸酶PP2A与接头蛋白活化蛋白酶C1受体(Recptor of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1,RACK1)也介导了IRF3C末端的去磷酸化㊂过表达RACK1㊁PP2A或沉默两者,都影响IRF3Ser386/396/398的磷酸化㊂在静息状态下, PP2A⁃RACK1复合体在胞浆内与IRF3结合,维持IRF3的低磷酸化状态㊂在LPS㊁poly(I∶C)刺激或SeV感染下,IRF3从复合体中解离㊂该研究表明,在高剂量SeV感染下,IRF3通过降解途径终止活化;而在低剂量LPS㊁poly(I∶C)刺激或低剂量SeV 感染下,IRF3活化的终止依赖去磷酸化而非降解[17]㊂CK2(Casein kinaseⅡ)一方面通过激活PP2A介导IRF3的去磷酸化,另一方面又阻碍TBK1的活化,从而阻止IRF3的活化[18]㊂PTEN(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是一个抑制肿瘤的磷酸酶,是PI3K⁃AKT通路的负调控因子㊂研究发现, PTEN通过使IRF3Ser97去磷酸化,促进了IRF3的入核,从而正向调控抗病毒免疫效应,而不依赖于PI3K⁃AKT通路㊂Ser97位于NES序列附近,对IRF3⁃C端的磷酸化和二聚化均无影响,只影响IRF3的入核㊂与此一致的是,核提取物显示Ser97的磷酸化只能在胞浆被检测到[19]㊂2.2 IRF3的泛素化 IRF3能够发生多聚泛素化,其泛素化链既可能是48位赖氨酸(K48)连接的形式,也可能是63位赖氨酸(K63)连接的形式㊂一般认为,蛋白的K48连接的泛素链参与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而K63连接的泛素链则与信号转导㊁内吞等过程相关㊂目前发现IRF3的赖氨酸70位(K70)和K87能够发生K48泛素化㊂虽然有报道IRF3也能发生K63泛素化,但是E3泛素连接酶和赖氨酸残基位点尚不明确㊂研究报道,Pin1㊁RBCK1(RBCC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PKC1)㊁RTA相关泛素连接酶(RTA⁃associated ubiquitin ligase,RAUL)㊁三结构域蛋白21 (Tripartite motif21,TRIM21)㊁O类叉头转录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s of the O class, FOXO1)㊁卡西塔斯b系淋巴瘤蛋白c(c⁃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c⁃Cbl)等分子能介导IRF3在胞浆内发生K48泛素化和降解,从而抑制Ⅰ型IFN的产生,对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呈负向调控㊂以上过程能够被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抑制,证明IRF3可通过蛋白酶体降解[20⁃23]㊂Pin1的N端WW结构域能够特异识别磷酸化的丝㊁苏氨酸后面带一个脯氨酸的结构㊂Pin1能识别IRF3磷酸化的Ser390⁃Pro340结构并与之结合,并介导其泛素化和降解㊂E3泛素连接酶RBCK1和RAUL介导了IRF3的K48位泛素化及降解㊂RAUL介导的IRF3K48泛素化不依赖IRF3Ser339的磷酸化,这表明RAUL主要调控IRF3的基础水平㊂TRIM21介导了IRF3㊁IRF5和IRF7的K48泛素化及降解㊂FOXO1介导胞浆内IRF3K48位泛素化及降解,并且不依赖E3泛素连接酶RBCK1和RAUL㊂c⁃Cbl的TKB结构域能与IRF3的IAD结构域相互作用,并介导IRF3的K48位泛素化和降解㊂TRIM26与上述分子不同,其介导IRF3的K48位泛素化和降解发生在细胞核内㊂研究表明,TRIM26能够促进IRF3和突变体IRF3⁃5D的降解,但不能促进IRF3⁃5A的降解,同时IRF3去除NES 序列后也不能与TRIM26相互结合㊂病毒感染不仅促进IRF3的入核,也能促进TRIM26的入核,以上实验都证明TRIM26介导的IRF3泛素化发生在核内[24]㊂2.3 IRF3的非经典的转录后修饰 近年来,免疫应答中非经典的转录后修饰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㊂非经典的转录后修饰包括甲基化㊁乙酰化㊁SUMO 化㊁ISG15类泛素化修饰和谷胱甘肽化等㊂IRF3能够发生SUMO化㊁甲基化㊁ISG15修饰和谷胱甘肽化的修饰㊂研究发现,人源和鼠源IRF3的K70位㊁K87位和鼠源IRF3K152位能够发生SUMO化,但诱导IRF3发生SUMO化的分子尚不明确[25]㊂SUMO修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发挥完全相反的功能,一方面SUMO修饰可以拮抗底物发生K48位泛素化,阻碍其降解而起到正调控作用;另一方面SUMO化可以作为招募E3泛素连接酶的信号,来协助蛋白发生K48的泛素化和降解而起到负调控作用㊂其中,鼠源IRF3K152位的SUMO化,负调控IRF3的转录功能[25];而IRF3的K70/K87SUMO化能使IRF3蛋白保持稳定,不被降解,并且不影响IRF3的细胞内定位㊂SENP(Sentrin/SUMO⁃specific protease2)做为去SUMO酶,能够断开SUMO与底物的连接㊂SENP2能够使IRF3的K70/K87去SUMO化,从而促进IRF3的相同位点发生K48位泛素化并使之降解,从而对IFN的表达呈负调控的作用[26]㊂甲基转移酶NSD3(Nuclear receptor⁃binding SET domain3)使IRF3发生K366单甲基化,能够维持IRF3的磷酸化状态从而促进其转录活性,最终增强固有免疫的抗病毒效应㊂NSD3的PWWP1结构域与IRF3的C端相互结合,在核内促进IRF3的单甲基化,并抑制PP1与IRF3的结合,阻碍其对IRF3的去磷酸化作用[27]㊂Herc5(HECT domain and RLD5)介导的IRF3的ISG化,破坏了Pin1与IRF3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IRF3的K48泛素化和降解,是抗病毒免疫效应的积极调控因子[28]㊂在未感染的细胞中,IRF3能够发生谷胱甘肽化,但介导发生谷胱甘肽化的分子尚不明确㊂在病毒感染后,GRX⁃1能介导IRF3的去谷胱甘肽化,从而招募转录共刺激分子CBP⁃p300,但IRF3的磷酸化㊁二聚化㊁核转位都与GRX⁃1能介导IRF3的去谷胱甘肽化无关[29]㊂2.4 调控IRF3的其他机制 IRF3的活化除了磷酸化㊁泛素化㊁甲基化等修饰的调控外,还与功能性复合物的形成㊁IRF3的二聚化㊁入核以及与DNA的结合等过程相关㊂任何环节受到阻碍都影响IRF3发挥转录因子的功能[30]㊂ERRα能与TBK1和IRF3相互作用,可阻碍TBK1⁃IRF3复合体的形成[31];Yes相关蛋白(Yes associated protein,YAP)在胞浆内与IRF3的结合,妨碍IRF3的二聚化,但不影响IRF3的磷酸化,从而负调控固有免疫[32];在大肠癌细胞中,β⁃catenin能够与IRF3结合并阻碍IRF3的核转位[33];STAT1活化抑制蛋白(Protein inhibitor of activated STAT1,PIAS1)能够妨碍IRF3与DNA 的结合[30];转录因子MafB通过阻碍共刺激分子CBP的招募来阻碍IRF3的转录功能[34]㊂2.5 IRF3的降解 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是降低或终止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的重要机制,也是负性调控IRF3转录活性的重要方式㊂病毒感染细胞后,内源性IRF3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此过程可以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或者乳胞素抑制,提示IRF3蛋白可以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㊂前文中也提到了Pin1㊁RBCK1㊁RAUL㊁TRIM21㊁FOXO1㊁c⁃Cbl 等可介导IRF3发生K48泛素化并降解㊂近几年研究证实IRF3也能通过自噬体降解㊂病毒感染后,IRF3发生二聚化,TRIM21作为一个自噬受体蛋白,其C端的SPRY结构域能够与IRF3的二聚体相结合,介导IRF3到自噬体内降解,从而抑制Ⅰ型IFN的表达[35]㊂IFITM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3)是IFN诱导产生的ISG,通过与IRF3的N端结合,介导IRF3经自噬体降解,从而抑制IFN的产生[36]㊂2.6 IRF3与病毒逃逸 病毒如何主动改变宿主细胞状态以及免疫应答以便于逃逸免疫清除㊁进而有利于病毒本身复制和存活,是免疫学和病毒学竞相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㊂最新报道了一种非编码长链RNA(lncRNA⁃ACOD1)能够通过调控宿主细胞的代谢状态,以反馈方式促进病毒免疫逃逸和病毒复制[37]㊂此外,病毒逃逸机制与IRF3的关系也十分密切㊂HIV可通过分泌多种病毒蛋白Vpr㊁Vif㊁Vpu 抑制IRF3表达和活化,造成机体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减弱,甚至产生免疫逃逸[38]㊂SARS病毒的PLpro⁃TM能够与TRAF3㊁TBK1㊁IKKε㊁STING和IRF3结合,而破坏复合体的形成,并且PLpro⁃TM也能降低RIG⁃I㊁STING㊁TRAF3㊁TBK1和IRF3的K63泛素化[39]㊂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能够降低IRF3和IRF7的磷酸化水平,促进IRF3和IRF7的降解[40];中心地带病毒(Heartland virus,HRTV)破坏了TBK1⁃IRF3的连接[41];其他如登革热病毒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等,对IRF3的激活都有抑制作用,造成抗病毒效应减弱和免疫逃逸㊂3 IRF3的其他功能IRF3的功能比较广泛,除了介导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外,还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对细胞生长㊁凋亡㊁肿瘤等也发挥一定的作用㊂IRF3对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调控作用㊂在抗原提呈细胞中,IRF3能够调节IL⁃12㊁IL⁃23和IL⁃27之间产量的平衡,从而影响Th1㊁Th2和Th17细胞的分化和炎症反应[42]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脊髓膜炎是经典的Th17依赖的模型,IRF3敲除的小鼠呈现更严重的病情和对Th17的反应[43]㊂此外,病毒感染RLR信号通路依赖的IRF3的活化减少了IL⁃12/23p40的表达㊂因此同时感染VSV和李斯特菌,Th1(IL⁃12诱导)和Th17(IL⁃23诱导)所致的免疫应答效应与单一李斯特菌感染相比显著降低[44]㊂在充满灰尘和螨虫的情况下,发动Th2细胞的反应和气道高反应需要IRF3依赖的信号通路的参与[45]㊂IRF3在病毒感染后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研究发现SeV感染的细胞容易发生细胞凋亡,并且发现不是IFN而是IRF3在这过程中发挥作用㊂RIG诱导IRF3产生的细胞凋亡(RIG⁃I⁃like receptor⁃induced IRF3mediated pathway of apoptosis, RIPA)中的IRF3不是利用其转录因子的功能,而是需要IRF3特定的赖氨酸发生线性的泛素化, LUBAC与TRAF2和TRAF6复合体介导IRF3 K193㊁K313/K315的线性泛素化是RIPA活化必需的㊂IRF3诱导的细胞凋亡是通过C端的BH3结构域与前凋亡蛋白BAX相互结合㊂IRF3与BAX复合体转移至线粒体,引起细胞色素C释放至胞浆,从而活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发生细胞凋亡㊂RIPA使得病毒感染初期,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死亡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㊂缺乏RIPA,即使IRF3的转录功能已经活化产生IFN,细胞也会受到病毒的持续性感染[46]㊂IRF3对肿瘤的影响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IRF3通过不同途径和机制来抑制或促进肿瘤的生长㊂在正常和肿瘤细胞中,过表达IRF3都能够抑制依赖p53的细胞分化促进细胞衰老㊂在黑色素瘤细胞中,IRF3能够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招募炎症细胞,过表达IRF3能够抑制肿瘤[47]㊂在肺腺癌细胞中,IRF3呈现高表达,对其肿瘤的生长呈现抑制作用[48]㊂然而,IRF3能够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产生㊂IRF3能够结合miR⁃155的启动子,miR⁃155是能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产生的微小RNA㊂过表达IRF3能够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生存,表明IRF3能够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49]㊂IRF3也能够促进胃癌的发生㊂IRF3作为YAP的激动剂,能够与YAP和TEAD4形成复合体,能使YAP 保留在核内并活化㊂过表达IRF3和YAP都能使病人的生存率下降[50]㊂4摇结语PRR识别入侵病毒的病原相关的模式分子,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抗病毒免疫应答㊂这些激活的信号途径汇聚到IRF3,共同促进IRF3的活化以及Ⅰ型IFN的表达㊂因此,IRF3是细胞抗病毒信号调控网络中的核心,在调控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㊂近年来的研究虽然明确了IRF3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调控机制,但仍有许多重要的问题亟待深入探讨,如从静息到活化过程中, IRF3的内部结构具体是怎样变化的,IRF3的磷酸化㊁二聚化㊁入核和降解等过程的分子机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相互联系,在病毒持续感染情况下,机体如何平衡各种机制调控IRF3,使其表达和活化不至失控㊂通过对IRF3调控的深入研究,将有望针对病毒逃逸以及疑难性感染病提供有效治疗的新靶标㊂参考文献:[1] Takeuchi O,Akira S.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andinflammation[J].Cell,2010,140(6):805⁃820.[2] Qin BY,Liu C,Lam SS,et al.Crystal structure of IRF⁃3revealsmechanism of autoinhibition and virus⁃induced phosphoactivation [J].Nat Struct Biol,2003,10(11):913⁃921.[3] Hayakari R,Matsumiya T,Xing F,et al.Critical role of IRF⁃3inthe direct regulation of dsRNA⁃induced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expression[J].PLoS One,2016,11(9):e0163520.[4] Honda K,Taniguchi T.IRFs:master regulators of signalling byToll⁃like receptors and cytosolic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J].Nat Rev Immunol,2006,6(9):644⁃658.[5] Yanai H,Chiba S,Hangai S,et al.Revisiting the role of IRF3in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 by conditional and specifically targeted gene ablation in mice[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8,115(20):5253⁃5258.[6] Xia P,Wang S,Gao P,et al.DNA sensor cGAS⁃mediated immunerecognition[J].Protein Cell,2016,7(11):777⁃791. [7] Chan YK,Gack MU.RIG⁃I⁃like receptor regulation in virusinfection and immunity[J].Curr Opin Virol,2015,12:7⁃14. [8] Liu S,Cai X,Wu J,et al.Phosphorylation of innate immuneadaptor proteins MAVS,STING,and TRIF induces IRF3activation [J].Science,2015,347(6227):aaa2630.[9] Andrilenas KK,Ramlall V,Kurland J,et al.DNA⁃bindinglandscape of IRF3,IRF5and IRF7dimers:implications for dimer⁃specific gene regulation[J].Nucleic Acids Res,2018,46(5): 2509⁃2520.[10] Ortega E,Rengachari S,Ibrahim Z,et al.Transcription factor dim⁃erization activates the p300acetyltransferase[J].Nature,2018,562(7728):538⁃544.[11] Ivashkiv LB,Donlin LT.Regula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 responses[J].Nat Rev Immunol,2014,14(1):36⁃49.[12] Zhao B,Shu C,Gao X,et al.Structural basis for concertedrecruitment and activation of IRF⁃3by innate immune adaptorprotein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6,113(24):E3403⁃3412.[13] Panne D,McWhirter SM,Maniatis T,et al.Interferon regulatoryfactor3is regulated by a dual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switch[J].J Biol Chem,2007,282(31):22816⁃22822. [14] Meng F,Zhou R,Wu S,et al.Mst1shuts off cytosolic antiviraldefense through IRF3phosphorylation[J].Genes Dev,2016,30(9):1086⁃1100.[15] Gao L,Wang L,Dai T,et al.Tumor⁃derived exosomes antagonize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J].Nat Immunol,2018,19(3):233⁃245.[16] Gu M,Zhang T,Lin W,et al.Protein phosphatase PP1negativelyregulates the Toll⁃like receptor⁃and RIG⁃I⁃like receptor⁃triggeredproduc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 by inhibiting IRF3phosphorylationat serines396and385in macrophage[J].Cell Signal,2014,26(12):2930⁃2939.[17] Long L,Deng Y,Yao F,et al.Recruitment of phosphatase PP2Aby RACK1adaptor protein deactivates transcription factor IRF3and limits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J].Immunity,2014,40(4):515⁃529.[18] Du M,Liu J,Chen X,et al.Casein kinaseⅡcontrols TBK1/IRF3activation in IFN response against viral infection[J].JImmunol,2015,194(9):4477⁃4488.[19] Li S,Zhu M,Pan R,et al.The tumor suppressor PTEN has acritical role in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J].Nat Immunol,2016,17(3):241⁃249.[20] Yu Y,Hayward GS.The ubiquitin E3ligase RAUL negativelyregulates type i interferon through ubiquitination of thetranscription factors IRF7and IRF3[J].Immunity,2010,33(6):863⁃877.[21] Lei CQ,Zhang Y,Xia T,et al.FoxO1negatively regulates cellularantiviral response by promoting degradation of IRF3[J].J BiolChem,2013,288(18):12596⁃12604.[22] Zhao X,Zhu H,Yu J,et al.c⁃Cbl⁃mediated ubiquitination ofIRF3negatively regulates IFN⁃beta production and cellularantiviral response[J].Cell Signal,2016,28(11):1683⁃1693.[23] Higgs R,Gabhann JN,Larbi NB,et al.The E3ubiquitin ligaseRo52negatively regulates IFN⁃production post⁃pathogenrecognition by polyubiquitin⁃mediated degradation of IRF3[J].JImmunol,2008,181(3):1780⁃1786.[24] Wang P,Zhao W,Zhao K,et al.TRIM26negatively regulatesinterferon⁃beta production and antiviral response through poly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nuclear IRF3[J].PLoS Pathog,2015,11(3):e1004726.[25] Kubota T,Matsuoka M,Chang TH,et al.Virus infection triggersSUMOylation of IRF3and IRF7,leading to the negative regulationof type I interferon gene expression[J].J Biol Chem,2008,283(37):25660⁃25670.[26] Ran Y,Liu TT,Zhou Q,et al.SENP2negatively regulates cellularantiviral response by deSUMOylating IRF3and conditioning it for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J].J Mol Cell Biol,2011,3(5):283⁃292.[27] Mino T,Takeuchi O.NSD3keeps IRF3active[J].J Exp Med,2017,214(12):3475⁃3476.[28] Shi HX,Yang K,Liu X,et al.Positive regulation 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3activation by Herc5via ISG15modification[J].Mol Cell Biol,2010,30(10):2424⁃2436. [29] Prinarakis E,Chantzoura E,Thanos D,et al.S⁃glutathionylation ofIRF3regulates IRF3⁃CBP interac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IFNbeta pathway[J].EMBO J,2008,27(6):865⁃875. [30] Li R,Pan Y,Shi DD,et al.PIAS1negatively modulates virustriggered type I IFN signaling by blocking the DNA bindingactivity of IRF3[J].Antiviral Res,2013,100(2):546⁃554.[31] He X,Ma S,Tian Y,et al.ERRalpha negatively regulates type Iinterferon induction by inhibiting TBK1⁃IRF3interaction[J].PLoS Pathog,2017,13(6):e1006347.[32] Wang S,Xie F,Chu F,et al.YAP antagonizes innate antiviralimmunity and is targeted for lysosomal degradation throughIKKvarepsilon⁃mediated phosphorylation[J].Nat Immunol,2017,18(7):733⁃743.[33] Ding C,He J,Zhao J,et al.β⁃catenin regulates IRF3⁃mediatedinnate immune signalling in colorectal cancer[J].Cell Prolif,2018,51(5):e12464.[34] Kim H,Seed B.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MafB antagonizesantiviral responses by blocking recruitment of coactivators to thetranscription factor IRF3[J].Nat Immunol,2010,11(8):743⁃750.[35] Kimura T,Jain A,Choi SW,et al.TRIM⁃directed selectiveautophagy regulates immune activation[J].Autophagy,2017,13(5):989⁃990.[36] Jiang LQ,Xia T,Hu YH,et al.IFITM3inhibits virus⁃triggeredinduc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 by mediating autophagosome⁃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IRF3[J].Cell Mol Immunol,2018,15(9):858⁃867.[37] Wang P,Xu J.An interferon⁃independent lncRNA promotes viralreplication by modulating cellular metabolism[J].2017,358(6366):1051⁃1055.[38] Rustagi A,Gale M Jr.Innate antiviral immune signaling,viralevasion and modulation by HIV⁃1[J].J Mol Biol,2014,426(6):1161⁃1177.[39] Chen X,Yang X,Zheng Y,et al.SARS coronavirus papain⁃likeprotease inhibits the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pathway throughinteraction with the STING⁃TRAF3⁃TBK1complex[J].ProteinCell,2014,5(5):369⁃381.[40] Xue Q,Liu H,Zhu Z,et al.Seneca Valley Virus3C(pro)abrogates the IRF3⁃and IRF7⁃mediat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by degrading IRF3and IRF7[J].Virology,2018,518:1⁃7. [41] Ning YJ,Feng K,Min YQ,et al.Heartland virus NSs proteindisrupts host defenses by blocking the TBK1kinase⁃IRF3transcription factor interaction and signaling required forinterferon induction[J].J Biol Chem,2017,292(40):16722⁃16733.[42] Ysebrant de Lendonck L,Martinet V,Goriely S.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3in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J].Cell MolLife Sci,2014,71(20):3873⁃3883.[43] Guo B,Chang EY,Cheng G.The type I IFN induction pathwayconstrains Th17⁃mediated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in mice[J].J Clin Invest,2008,118(5):1680⁃1690.[44] Negishi H,Yanai H,Nakajima A,et al.Cross⁃interference of RLRand TLR signaling pathways modulates antibacterial T cellresponses[J].Nat Immunol,2012,13(7):659⁃666. [45] Marichal T,Bedoret D,Mesnil C,et al.Interferon response factor3is essential for house dust mite⁃induced airway allergy[J].JAllergy Clin Immunol,2010,126(4):836⁃844.e813. [46] Chattopadhyay S,Sen GC.RIG⁃I⁃like receptor⁃induced IRF3mediated pathway of apoptosis(RIPA):a new antiviral pathway[J].Protein Cell,2017,8(3):165⁃168.[47] Moore TC,Kumm PM,Brown DM,et al.Interferon response factor3is crucial to poly⁃I:C induced NK cell activity and control ofB16melanoma growth[J].Cancer Lett,2014,346(1):122⁃128.[48] Wang LL,Chen ZS,Zhou WD,et al.Down⁃regulated GATA⁃1up⁃regulates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n lung adenocarcinoma[J].Sci Rep,2017,7(1):2551.[49] Tian WL,Jiang ZX,Wang F,et al.IRF3is involved in humanacute myeloid leukemia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miR⁃155[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6,478(3):1130⁃1135.[50] Jiao S,Guan J,Chen M,et al.Targeting IRF3as a YAP agonisttherapy against gastric cancer[J].J Exp Med,2018,215(2):699⁃718.[收稿2019⁃01⁃11 修回2019⁃03⁃01](编辑 刘咸筠)。

Clofarabine 克罗拉滨 产品手册说明书

Clofarabine 克罗拉滨 产品手册说明书

Clofarabine ;克罗拉滨;氯法拉滨产品编号:MB1061质量标准:>99%,BR包装规格:5MG ;25MG ;100MG产品形式:白色至类白色粉末基本信息简介:克罗拉滨 Clofarabine(Clolar; Clofarex)能抑制核苷酸还原酶,IC50为65 nM ,还能抑制DNA 聚合酶活性。

别名:(2R,3R,4S,5R)-5-(6-amino-2-chloropurin-9-yl)-4-fluoro-2-(hydroxymethyl)oxolan-3-ol, 2-chloro-2′-arabino-fluoro-2′-deoxyadenosine ;Clolar ; Clofarex物理性状及指标:外观:……………………白色至类白色粉末熔点:……………………202-205 °C(lit.)溶解性:…………………DMSO 60 mg/mL (197.57 mM);Water Insoluble ;Ethanol Insoluble 纯度:………………………>99%,BR储存条件:2-8℃,避光防潮密闭干燥生物活性及研究进展Clofarabine 是一种第二代嘌呤核苷类似物,目前已被合成,以克服其局限性,并结合了氟达滨和cladribine 的最佳品质。

氯法拉滨通过抑制核苷酸还原酶和DNA 聚合酶的作用,从而耗尽细胞内用于DNA 复制的脱氧核苷三磷酸酯的数量。

与前体相比,氯法拉滨对脱氨基和磷解有更强的抵抗力,因此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对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 dCyd)的更高的亲和力,后者是核苷酸磷酸化的限速步骤。

自1993年第一阶段开始,研究了clofarabine 在血液学和固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clofarabine 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显示了单剂抗肿瘤活性。

在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中具有科研价值。

三氟柳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三氟柳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夏 杨 , 洪恩 张
220 ) 30 7 ( 安徽省淮 南市食 品药品检验所 , 安徽 淮南 摘要: 目的 探讨三氟柳抗血小板 活化作用特点及机制 。方法
水 杨酸 , 是一种结构类似于水杨 酸的药物 , 尽管并不 是 由阿司
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 ; 比浊法测定 花生 四烯酸 ( A 诱 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
量, 使细胞更新加快 。G J L 可能通过增加 胃黏膜 s s合成 和释 放, 抑制 胃酸分泌 与胃蛋 白酶活性 , 减轻对黏膜 的损 害。
参 考文献 :
[ ] 井 上泰尚. 1 良姜丙酮提取物的抗溃疡作用 特性 [ ] 国外 医学 中 J. 医中药分册 ,9 3 1 1 :7 19 ;5( ) 3 . [ Sa G untn。, rsC T eef t fte yeeti hs 2] hyH, res i M Ha i . h fc o t ln ho o. e r e r h i p
多发病 , 尤其 是心脑 血管血栓 性疾病 已成为我 国人 口病 死原 因第一位 … 。随着人 口的老龄化 , 脑血管 病的人 数将进 一 心 步增加 。
1 1 实验 动物 .ຫໍສະໝຸດ Wia 大 鼠, sr t 雌雄各 半 , 购置 于安徽 省 医学
科学研究所动 物中心。
12 试剂 与仪器 .
本 实 验 所 研 究 的药 物 三 氟 柳 ( r ua) 名 三 氟 甲基 乙酰 Ti s1又 l f
2 1 分组与给药 、

取 Wia 大 鼠, sr t 随机分成 4组 , 组 8只: 每
() 1 正常对照组 ;2 三氟柳 10mg・ g () 0 k 组 ;3 三氟柳 2 g () 5m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
两个药在体外即使加到500uM的浓度亦不能抑制血小板,因此在它们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激活,是发挥药效的必要过程。
氯吡格雷可导致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P2Y12构型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阻断该受体介导的腺苷酰环化酶对ADP的激活。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在于选择性阻断ADP结合部位,但并不改变该结合点的活性。噻喃磺胺类对ADP受体构型永久性的改变导致了这一类药对血小板抑制的累积效应及停药后的收尾效应。
当阿司匹林用于抗炎止痛等用途时其更高的剂量对cox1的抑制胃粘膜出现新的溃疡或原有的溃疡恶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增加到46噻氯吡啶这两个药都属于噻喃磺胺类可选择性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凝集而对花生四烯酸代谢无影响
ESC Expert Consensus Eocument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Use of Antiplatelet Agents
当阿司匹林用于抗炎止痛等用途时,其更高的剂量对COX1的抑制,胃粘膜出现新的溃疡或原有的溃疡恶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增加到4-6倍。
氯吡格雷
噻氯吡啶
这两个药都属于噻喃磺胺类,可选择性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凝集而对花生四烯酸代谢无影响。对胶原及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凝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当增加血中这些受体的激动剂时这种作用即消失。相当于阻断了由其它激动剂引起的ADP介导的放大效应。
另外的解释是,GPIIb/IIIa受体阻滞剂本身可以激活血小板,至少在一些患者如此。GPIIb/IIIa受体并非一个抑制性受体,而更像一个调节性受体,和调节因子一样,当与某些配体结合时对细胞有不同的激动作用。这样,当纤维素原与其结合时,传递的是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集的的生物信号。许多研究提示某些设计的配体与该受体结合以预防血小板凝集的同时,可能激活某些活化信号。。更有甚者,口服制剂不能避免这种部分激动作用,如阿昔单抗被证明可以通过促进CD40L的脱落,而有激活血小板并促成凝血前状态的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
近 年来 ,对 氯 吡 格 雷 进 行 了一 系 列 大 型 临 床 试 验 ,结 果 氯 吡格 雷 的 作用 可 能 优 于 阿 司 匹 林 ,但 其 带 来 的额 外 临 床 益 处 在 统 计 学 上 尚 不确 定 ,且 调 整 后 的 权 威 指 南 并 未 认 同 其 疗 效 优 于 阿 司 匹 林 。但 在 某 些 高凝 状 态 ,如 接 受 冠 状 动 脉 PCI 的患 者 ,极 易 发 生 冠 状 动 脉 内血 栓 形 成 ,此 时 两 药 联 用 或 许 能 为 患 者 带 来 更 大 的益 处 。然 而 ,另 外 的一 些 试 验 得 出 的 结 论 却值 得 我 们 注 意 :PCI-CURE 研 究 证 实 ,在 接 受 PCI的 患 者 中 ,阿 司 匹林 与 氯 吡 格 雷 联 用 的效 果 优 于单 独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而 CHARISMA 研 究 公 布 的结 果 ,比较 了长 期 联合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治 疗 与 单 药 治 疗 的有 效 性 和安 全 性 ,该 研 究 共 纳 入 15 603例 > 45岁 的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组 :阿 司 匹林 (75~ 162 mg/d)+安 慰 剂 组 和 阿 司 匹 林 (75~ 162 mg/d)+ 氯 吡 格 雷 (75 mg/d)组 。结 果 显 示 ,对 于 心 脑 血 管事 件 一 级 预 防 和 二 级 预 防 ,阿 司 匹林 单 药 组 和 氯 吡 格 雷 与 阿 司匹 林 联 合 组 主 要 疗 效 终 点 (心 肌 梗 死 、脑 卒 中 和 血 管 性 死 亡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P :0.22)。但 在 出 血 并 发 症 方 面 ,氯 吡格 雷 与 阿 司 匹 林 联 合 用 药 组 的 发 生 率 略 高 ,其 中 ,中 度 出 血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P < 0.001) ]。MATCH 研 究 也 证 实 ,脑 梗 死 二 级 预 防 合 并 使 用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治 疗 不 仅 未 增 加 疗 效 ,反 而 增 加 了 出 血 风 险 。所 以 ,目前 在 德 国 不 推 荐 联 合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治 疗 ,仅 在 某 些 特 殊 情 况 下 考 虑 使 用 。 欧洲 心脏 病 学 会 2004年 年 会 上 明确 指 出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的抵 抗 广 泛 存 在 ,包 括 新 药 氯 吡 格 雷 ,而 且 各 种 药 物 抵 抗 的 发 生 率 可 能 是 相 近 的 ,部 分 患 者 使 用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可 能 无 效 ,但 不 应 仅 以可 能 的药 物 抵 抗 为 理 由而 放 弃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治疗 。。]。 4 抗血 小 板 药 物 在脑 血 管 支 架 置 入 治 疗 前 后 使 用 的 时 机 时 程 及 种 类

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

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
益 , 少 用 于 I 治疗 。 很 S的
合成酶 ) 前 列地尔 ( 、 前列 腺素 E ) 。 ,等 2 腺苷受体 拮抗 剂 ( . 噻盼 吡 啶类 ) 以氯 :
作 者 单 位 :104 北 京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内科 004
5 三氟柳 : . 具有 A A和双 嘧达莫 两种药 S 物的特性 , 国内尚未广 泛用 于临床 。 6 复合制剂 : grnx 由 2 0m 双 嘧达 . A geo ( 0 g
二、S A A在 I 级 和 二 级 预 防 中 的应 用 S一
论从疗效 、 安全 性 还是 费用 一效益 比来 说 均
A A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 防 中的疗效 是长期抗血小板 治疗 的最佳选 择 。英 国抗栓 S 基本 得到肯定 , 只要掌握好 适应证 , 获益远 试 验 协 作 组 对 1 其 6项 I 级 预 防 研 究 进 行 了 S二
bypr v n i g te a g e ain o aee s n n i lt ltt e a is i n i o t n y o s e e tn h g r g to fpltl t ,a d a tp aee h r p e s a mp ra t wa fi— c e c sr k r v n in.t i p rr ve t e a t l tl tt e a is i rma y a d s c n — h mi to e p e e t o h spa e e i w h ni a ee h r p e n p i r n e o d p a y sr k r v n in r to e p e e to s,a d isr l td is e lnc l n t eae s u sc i ial y.

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ACCP

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ACCP

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ACCP近日,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在《胸》(Chest 2012,141:7S-47S)杂志公布了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ACCP-9)。

此版指南在第8版基础上,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抗栓治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推荐。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病外科刘士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再受推荐ACCP-9最新推荐:对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年龄>50岁且无心血管疾病症状的人群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优于不用(推荐级别:2B)。

新指南指出,阿司匹林服用10年可以轻度降低各类心血管风险的全因死亡率。

对于心血管风险中高危患者来说,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的同时伴随严重出血的增加。

不论何种风险患者,如果不愿长期服药以换取很小的获益,可以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心血管风险中高危患者,若心肌梗死预防获益大于胃肠道出血风险,应当应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疗效确切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循证药物,才能真正发挥预防的作用。

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益处已得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证明,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和急性期治疗。

既往基于6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英国医师研究(BMD)、美国医师研究(PHS)、血栓形成预防试验(TPT)、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一级预防研究(PPP)和妇女健康研究(WHS)]的荟萃分析表明,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6%的个体服用阿司匹林的获益大于风险。

最近,英国学者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杂志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一级预防提出质疑。

然而,在ACCP-9中,采用包含最新临床试验的高质量系统性评估和荟萃分析对阿司匹林相对作用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每治疗1000例患者,阿司匹林使低危人群心肌梗死减少6例,总死亡减少6例。

TIA的治疗

TIA的治疗

TIA的治疗王纪佐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科本文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两方面论述了TIA的治疗方法,并指出治疗TIA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预防其后继发的脑梗死、心肌梗死及其他脑血管意外。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疾病药物手术治疗任何药物联合使用治疗TIA的效果不是两药疗效的相加,而是不良反应的倍增。

使用CEA治疗TIA必须将其合并症降低至≤3%,才能保证CEA优于内科治疗。

下列哪种药物为推荐使用的治疗TIA的药物:A.AspirinB. Warfarin由于短暂性脑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就医时发作已过,且本病可发展为脑梗死、心肌梗死及其他脑血管意外,故治疗本病的目的不在于疾病本身,而是在于预防以阻止或减少其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凝聚剂1.抗血小板制剂的种类①阿斯匹林(Aspirin)(肠溶片):首选药物。

国人推荐剂量: 50mg/d,以晚间10点左右服用为宜。

②氯吡格雷(Clopidogrel):50mg/d。

③噻氯匹定(Ticlopidine):国人多用250mg/d,其疗效未被肯定,加之有严重不良反应,故不推荐长期使用。

④潘生丁(Dipyridamole)加阿司匹林:需大剂量,唯一被批准的联合用药。

⑤其他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制剂:磺吡酮(sulfinpyrazone)、舒洛地尔(suloctidil)、银杏叶(抗PAF)。

2.抗血小板制剂的适应症最佳适应症:只适用于大动脉或动脉主干的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A-A的微栓型,其次为心源性栓子;对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血液成分异常造成的TIA现象,无临床资料说明其价值。

不能肯定的适应症: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Aspirin 应用仍有异议,其可造成出血,特别高剂量时。

故使用时应用低剂量(<100mg/d)。

多西他赛微乳注射液_新型抗癌药

多西他赛微乳注射液_新型抗癌药

化酶(Cl50=3.5mM)和抑制磷酸二酯酶环—磷腺苷(AMPc)(Cl50=5.4mM)而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为抑制磷酸二酯酶环—磷腺苷的结果,三氟柳使血小板内环-磷腺苷的水平显著增高。

由于对血管环氧化酶不产生作用,因而保留前列环素的生物合成,从而保留由它产生的对血小板聚集的生理抑制。

项目进度: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三个月内可以申报临床。

三氟柳(Trifiusal),1981年由西班牙Uriach公司开发上市,后在欧洲其他国家,南美,中东,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注册上市。

三氟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中风和心肌梗塞,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

该药是西班牙Uriach公司最成功的产品,居该公司销售第一位。

国外剂型以片剂、胶囊为主。

该药1999年列入英国药典。

该品种在中国尚未上市,有三家申报,属化药3.1类新药。

在中国没有专利及行政保护问题。

1)生产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问题。

2)三氟柳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与阿司匹林相比,三氟柳能降低局部缺血病人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3)本品制成肠溶胶囊,可改善本品对胃刺激性。

血栓病是由于血栓引起的血管腔狭窄与闭塞,使主要脏器发生缺血和梗塞而引发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按照来自BusinessCommuncations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包括血栓类疾病在内的血液疾病治疗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2003年,全球血液疾病治疗市场己达254亿美元,并且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2008年有望超过350亿美元。

抗血栓治疗市场也将从2003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23亿美元。

目前国内使用抗血栓药物总金额在14亿一15亿人民币之间,年增长率在15%-20%左右,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三大类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溶血栓药处于三分天下的态势。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及近年上市的奥扎格雷和硫酸氯吡格雷等。

除阿司匹林外均只是用于治疗。

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新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新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新抗血小板药物高旭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北京 100044)通讯作者:高旭光 Email:gxg56@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包括供应颅内、外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病、心源性栓塞以及一些少见的血管病,还有约30%的患者查不到病因。

而急性心肌梗死几乎全部是由于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破裂所致。

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 )的存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情况下,BBB 的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在卒中的急性和慢性期,都有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是IS 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IS 的二级预防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要高度关注脑组织的特殊性,尤其是亚洲的IS 患者应用某些抗血小板药物后可能发生脑出血。

高龄和脑出血风险增加等问题必须慎重考虑,权衡利弊,不能盲目照搬心血管病医生的经验和冠心病防治指南。

目前用于IS 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ASA )、氯吡格雷和ASA 与双嘧达莫复合制剂(aggrenox )。

在减少卒中复发方面,也只能有13%卒中相对风险降低的获益,并且有可能发生出血的风险,抗血小板药物力度越大,带来的出血风险越高。

ASA (≤325 mg/d )引起所有出血的发生率为4.8%,氯吡格雷为2.9%,aggrenox 为3.6%,ASA 加氯吡格雷为10.1%,口服抗凝药为16.8%;ASA 单药治疗引起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氯吡格雷为0.85%,aggrenox 为0.93%,ASA 加氯吡格雷为1.7%,抗凝药为2.5%[1]。

因此,开发出血风险小、用于IS 二级预防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应当成为今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主流。

1 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类具有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ADP P2Y12受体的作用。

三代噻吩吡啶类药普拉格雷比氯吡咯雷更具有持久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其活性代谢产物为R-138727。

抗血小板药物及临床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及临床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及临床应用作者:李艳平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331.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87-021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1 环氧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TXA2的合成,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

阿司匹林半衰期短,为15~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3小时。

阿司匹林起效快,服用6小时内,即可检测出血小板功能受抑制,一周后,血液中的血小板被完全抑制。

停药5天后,血液中血小板功能可基本恢复。

大剂量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G合成酶,不利于抗血栓作用。

目前推荐小剂量即不超过325mg/d。

阿司匹林除可应用于多数发病24~48小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并可用于一级预防。

但是有些患者的血小板激活通路不能被阿司匹林阻断,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需要较大剂量,这些对阿司匹林“无应答”的人群即为阿司匹林抵抗人群。

1.2 ADP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氯吡格雷和噻氯吡啶。

它们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选择性、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结合,阻断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这类药物经肝P450酶作用才能产生活性,只能口服给药,而且抗血小板作用存在时间延迟。

氯吡格雷在体内的半衰期约7.2~7.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1小时。

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产生血小板最大抑制的时间需要3~5天,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在6小时内产生明显的血小板抑制,24小时达最大抑制。

因此,负荷剂量可快速起效,缩短产生血小板抑制的时间,减少卒中进展。

1.3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有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环磷酸腺苷的降解,使环磷酸腺苷浓度增高,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欧洲卒中预防研究2研究结果显示,单独应用双嘧达莫或阿司匹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或减少再次卒中的发生,而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降低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37%,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由于骨髓中的干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血液中髓系细胞增多。

目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基于化疗和干细胞移植,但其疗效欠佳,预后较差。

因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新进展靶向治疗近年来,一种名为“FLT3抑制剂”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正逐渐引起关注。

FLT3又称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lt3-LR2),是一种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相关。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FLT3基因异常常见,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因此,靶向FLT3的药物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这种恶性肿瘤。

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在使用FLT3抑制剂治疗的AML患者中,两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有所提高,这一治疗方案正在逐渐走向临床应用。

免疫治疗另外,免疫治疗在治疗AML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目前,多种免疫细胞疗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使用靶向CD33的免疫疗法来治疗AML已经显示出比传统化疗更好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

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在逐渐扩大应用范围,目前正在探索其在AML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技术可以很精准地编辑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序列,可用于修复基因缺陷、改变细胞功能和杀死癌细胞等。

在治疗AML方面,CRISPR-Cas9系统可用于抑制癌细胞中的易感基因、修复正常基因等,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虽然以上新型治疗手段还没有实现在所有AML患者中的应用,但是这些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AML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也给临床医生提出更高的治疗目标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挑战。

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治疗手段将为AML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命质量。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
【摘 要】 抗 血 小 板 聚集 药物 在 预 防 缺 血 性 卒 中方 面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本 文 详 细 介 绍 了抗 血 小 板 聚 集 药 物 阿 司 匹 林 、噻氯 吡 啶 、氯 吡 格 雷 、双 嘧 达 莫 、血 小 板 糖 蛋 白 (glycoprotein,GP)lI b/11I a受 体 拮 抗 剂 、西 洛 他 唑 、三 氟 柳 、 安 步 洛 克 和 曲克 雷 丁在 防治 缺 血 性 卒 中方 面 的 作 用 机 理 以 及 用 药 方 法 ,为 临 床 医 师 用 药 提 供 借 鉴 。
在 血 栓 性 疾 病 的 发 生 机 制 中 ,血 小 板 对 血 栓 形 成 起 重要作 用 。近 年 来抗 血小 板 聚 集 药 物 (又称 血 小 板 功 能 抑 制 剂 )在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防 治 方 面 的 作 用 愈 来愈 受到 重视 _】]。抗 血 小板 聚集 药物 主要 包括 血 栓 烷 A:(TXA:)抑 制剂 (阿 司匹 林 )、ADP受 体拮 抗 剂 (噻氯 吡啶 、氯吡 格 雷 )、磷 酸 二 酯 酶 抑 制 剂 (双 嘧 达 莫 )、糖蛋 白 (GP)1I b/111 a受 体 抑 制 剂 等 · 。现 针 对这 些药 物作 用及 用法 的研 究进 展作 一 综述 。
1 阿 司 匹 林 (aspirin)
阿司 匹林 是 一 种 强 效 的血 小 板 聚集 抑 制 剂 ,其
【收 稿 日期 】 2007—02—01 【通 讯作 者 】 杨 明 山 ,Tel 86—27—83663224。
抗 栓 作 用 主 要 基 于 对 环 氧 化 酶 (COX)的 不 可 逆 性 抑 制 ,使 血 小 板 内 花 生 四 烯 酸 转 化 为 TXA:受 阻 。 TXAz可促 使血 小 板 聚 集 和 血 管 平 滑肌 收 缩 ,脑 梗 死 后 可 增 加 脑 血 管 阻 力 ,促 进 脑 水 肿 形 成 。小 剂 量 阿 司 匹 林 即 可 最 大 程 度 地 抑 制 TXA 和 最 低 限 度 地影 响前 列腺 环 素 (PGI ),从 而 达 到 比较理 想 的抗 栓 作 用 _】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在线投稿系统指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在线投稿系统指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1月第21卷第1期•5•经过PPI网络分析和拓扑分析后共得到12个核心靶点:IL-6、TNF、VEGFA、EGFR、IFNG、EGF、HMOX1、TP53、IL-2、F2、NR3C1、NOS3,提示该药治疗RA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RA多属慢性病贫血(ACD),可能与铁吸收异常、巨噬细胞释放铁障碍、EPO表达异常等有关。

有研究显示IL-6通过炎性机制反应,可引起铁代谢紊乱导致贫血,从而参与造血调控叫TNF-琢是造血负调控因子,影响铁代谢,可以抑制红系造血功能叫林雪峰等冋分析发现免疫及炎症反应所介导的TNF-琢和IL-6可能通过影响铁代谢和EPO生成抑制、EPO的反应钝化等途径参与ACD的发生发展;王欢等冋研究发现贫血情况下VEGFA生成增多,会促进组织血管生成,从而代偿性增加氧气利用率;HMOX1可分解血红素产生铁,是铁在体内重复利用的重要来源,在铁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可以推测其调节障碍会导致铁的缺乏,从而引起贫血;EGF可能与骨髓血管生成和造血有关叫众多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可分泌造血负调控因子IFN-酌,具有较强的造血抑制活性[8];NOS作为合成一氧化氮(NO)的关键酶,也是造血负调控因子,INF-酌还能强烈诱导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通过促进NO合成、释放来抑制造血功能;还有研究发现贫血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9],IL-2不仅可反映T细胞的功能,并且IL-2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造血抑制有关。

由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靶点蛋白富集在HIF-1信号通路上数目最多,预测黑地黄丸治疗RA可能主要通过该通路发挥作用;HIF-1(低氧诱导因子)通过模拟机体缺氧,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EPO,可提高红细胞对铁的利用性,从而实现治疗RA的目的㈣;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节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等重要生物过程,过度激活该信号通路会造成造血干细胞的耗竭[11];癌症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富集在癌症通路上的EGFR,IL-6,VEGFA, TP53,EGF等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分化、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参与对RA的治疗;于生友等[12]研究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在肾小球足细胞凋亡中发挥保护肾小球足细胞作用;推测黑地黄丸可以通过利用以上多种通路的调控保护肾功能,改善尿毒症诱导的红细胞生成抑制、铁利用障碍[13]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c豫ja M,Szarszewski A,Kamifiska
tion
B.et
a1.Serum gastrin
gastric
concenffa-
and
changes in G
and

cell
densities in
antrum in
chil-
a-
dren with chronic head of
3.7
三氟柳对正常大鼠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影响三氟柳各
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血小板粘附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 性(P<0.01)。三氟柳抑制血小板粘附的作用随着剂量增 大,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三氟柳高剂量抑制血小板粘附作用 最强(表1)。
表1三氟柳对正常大鼠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影响(i 4-s,n=8) 组别 荆埴/mg・kg。1血小板粘附率|/% 52.02±7.28 一
37.25
粘附抑制率(%)=至堂型号錾嚣警譬蠡鬈鬻严x
末次给药1 h后,将大鼠用3.5%水合氯醛(1 醉后,腹主动脉取血4.5 ml加入到盛有0.5
ml
100%
对照 三氟柳 阿剐匹林
7.64±2.06’85.31 24.12±6.14‘ 32.64±6.57+
100%
25 40
2.2.2三氟柳对正常大鼠AA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三氟柳各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从诱导的血小板各时段聚
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表2)。 4讨论
4.1
三氟柳通过抑制血小板粘附影响血小板的活化
血小
板粘附是血小板活化发挥其功能的初始环节,血小板的粘附 率也是评价血小板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 三氟柳各剂量组血小板的粘附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对 血小板粘附的抑制强度最大,表明三氟柳能显著抑制血小板 的粘附功能。
Gastrointesl Liver
Physiol,2002,282(1):175—83. (收稿日期:2008一03~03)
1,
・898・
安徽医药Anhui
ml/100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8
Oct;12(10)
药,每日一次,给药体积为1 h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2.2实验方法及指标测定
27.63±4.34’ 39.75土3.37‘
47.50 24.47
25.13±4.49+
28.63±4.14‘
20.00±6.37+
29.63±4.41’43.7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4.2三氟柳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血小板的活化
血小
推测三氟柳抗血小板聚集与抑制TxA:生成有关。 以上研究表明三氟柳通过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等来发 挥其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选择性抑制TXA: 产生、调节TXA2-PGl2平衡有关。 参考文献:
2方法
2.1分组与给药取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 (1)正常对照组;(2)三氟柳100 mg・kg“组;(3)三氟柳25
mg
・kg。组;(4)阿司匹林40 nlg・kg。阳性对照组。通过灌胃给 量,使细胞更新加快。GLJ可能通过增加胃黏膜ss合成和释 放,抑制胃酸分泌与胃蛋白酶活性,减轻对黏膜的损害。 参考文献:
gastritis[J].Int J Clin Pract,2007,15;[Epub
print].
At,et
[6]Zawos Y,Rieder G,Fergusen
to
a1.Hypergastrinemia
in response
gastric
inflammation

supresses
somatostatin[J].Am J Physiol
of chronic myelocytic chloro-
the
rat[J].J Natl Cancer Inst,1954,15(3):463—81.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3:459—61.
[4]
王必鹏主编.现代胃肠病学高级进修教程[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9—15.
100
r・min。1转15 min,从试管及玻璃球瓶中分别取血20斗l,
各加到盛有0.8 ml血小板稀释液的试管中,摇匀后静置15 min,进行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粘附率及粘附抑制率。按
血小板粘附率(%)=赞盟煎血杂薷薷盂禁蓑产x
照下列公式计算血小板粘附率及粘附抑制率:
粘附抑制率/% 一
53.63
min,加人诱导剂从(1.64 mmol・L。)4肛l
min
(终浓度为32.25 p,mol・L。),在电磁搅拌下观察并记录5
内血小板聚集情况,记录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1、2、5 min时血小板聚集率(PAG.、PAG2、PAG5)并计算最大聚集抑制
组别 三氟柳 阿司匹林 PAc2(%)
表2三氟柳对正常大鼠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蕈士s,/7,=8) 剂量(mg・kg“)PAGI(%)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8
Oct;12(10)
・897・
三氟柳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夏杨,张洪恩
(安徽省淮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目的探讨三氟柳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特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比浊法测定花生四烯酸 (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三氟柳能有效降低正常大 鼠血小板粘附率,对AA所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 制作用。结论三氟柳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其抗 血小板活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 关键词:三氟柳;血小板活化;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类常见病、 多发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病多E原 因第一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病的人数将进一 步增加。 血小板作为血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血小板活化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血 小板通过粘附、聚集等发挥促栓作用,特别是动脉血栓和微小 血栓。因此,抗血小板活化药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 要地位。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中,传统老药阿司匹林是临床 上公认的、广泛用于防治多种血栓性疾病的一线药物,但其也 存在作用途径单一、选择性低以及胃肠道反应和出血倾向等 缺点。另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国内 外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的热点,从理论上讲是最理想、最有希望 的抗栓药,然而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价格 昂贵等原因,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因此希望 能寻找到一种疗效确切、公认且更为安全的抗血小板药。 本实验所研究的药物三氟柳(Triflusal)又名三氟甲基乙酰 机制可能与它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有关。有人还认为内源 性ss可能参与对胃肠道黏膜的适应性保护机制。近年发现 ss可提高胃黏膜内非巯基物质(NPSH)含量,而使细胞更新 速度加快。NPSH在胃黏膜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浸应激溃疡型大鼠血清GAS水 平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有明显升高,高良姜超临界萃取物 能明显降低束缚-水浸应激大鼠血清GAS水平。胃的壁细胞 上存在胃泌素受体,GAS可通过结合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 而刺激胃酸分泌。GLJ可降低血清GAS水平,从而抑制胃酸 的分泌,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 束缚-水浸应激大鼠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较正常组 大鼠相比有明显升高,高良姜超临界萃取物能降低束缚一水浸 应激大鼠胃液酸度;并能降低其胃蛋白酶活性。GLJ可能通 过降低胃液酸度,提高pH值,降低血清GAS水平,抑制胃蛋 白酶活性,削弱其消化能力以减轻对黏膜的损害。 本实验结果表明,束缚一水浸应激溃疡型大鼠胃黏膜ss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有明显降低,高良姜超临界萃取 物能增加束缚一水浸应激型大鼠胃黏膜ss水平。ss主要分布 在胰腺和胃窦部,它能抑制多种激素的释放,抑制胃酸与胃蛋 白酶的分泌,从而减轻对黏膜的损害;提高胃黏膜NPSH含
ml/100
g)ip麻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l
3.8%枸橼酸钠
3.2三氟柳对正常大鼠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的塑料抗凝管中抗凝,立即轻轻混匀。按Born比浊法”。测定 血小板聚集率,将抗凝血以1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层血 浆于EP管t}j,即为富血小板血浆(PRP),剩余血浆继续以3000 r・ra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即为贫血小板血浆(PPP)。 于比浊管内加入200山PPP调零,同样取200止PRP,放入比 浊管,37℃预热2
[3] [2]
水杨酸,是一种结构类似于水杨酸的药物,尽管并不是由阿司 匹林衍生而来,但国外研究发现其确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 J, 且应用于人体不增加出血时间,因此我们推测该药物可能具有 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目前,国内对三氟柳抗 血小板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在血小板病理生理机制 的现代医学认识基础上,通过对正常大鼠血小板功能检测来探 讨三氟柳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 1材料 1.1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雌雄各半,购置于安徽省医学 科学研究所动物中心。 1.2试剂与仪器三氟柳,安徽省华康药物科技有限公司研 制试生产,规格:每片300 mg。给药前研碎用0.5%羧甲基纤 维素钠(CMC—Na)溶液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花生四烯 酸(AA),法国Fluka公司生产,使用前用PBS缓冲液稀释。 枸橼酸钠,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生产。血小板稀释液,南京 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MPG一3E多能双通道血液凝聚仪,上海斯隆医用仪器设 备有限公司产品;BS—I IOS精密天平,北京塞多利斯天平有限 公司制造;倒置屁微镜,Olympus;TDL-5型台式低速大容量离 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产品;MP6001电子天平,上海恒平 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