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探险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滇西北雪鸡坪铜矿区岩浆岩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滇西北雪鸡坪铜矿区岩浆岩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滇西北雪鸡坪铜矿区是我国的一处重要岩浆岩型铜矿床,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境内。
该区铜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次生岩和基性岩中。
行业统计显示,该矿区备储量和开采量均居云南省岩浆岩型铜矿之首。
矿区的岩浆岩大地构造环境和成矿意义备受关注。
岩浆岩是形成于地壳深部的一种火成岩,由深源岩浆在地下逐渐凝固形成。
在深部岩浆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热液的活动,这就为岩浆岩的成矿提供了条件。
而铜矿的形成更是与岩浆热液活动密不可分。
滇西北雪鸡坪铜矿区位于滇藏钙碱性岩带的西北部,该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和其变异岩非常发育,这些岩石是形成该地区岩浆岩的重要成分,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中生代晚期,由于地壳的加厚与广泛拉张而形成了一系列逆冲褶皱构造以及变形剪切构造,进一步促进了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
因此,滇西北雪鸡坪铜矿区的大地构造环境非常重要,成矿环境的形成是必须专注于整个区域的地质演化历程。
滇西北地区被誉为我国岩浆岩型铜矿床的重要成矿区之一,主要开采对象包括黄铜矿、辉铜矿、硫砷铜矿以及铜钴矿等。
当地的铜矿具有很高的铜品位和广泛的品种。
据调查显示,该区岩浆岩成矿期最早可追溯到1.8亿年前,最新成矿期可复至6500万年前。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地质热液活动丰富多彩,铜矿成分的多元化程度也就体现出来。
黄铜矿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的,在成矿作用的过程中,由于硫化物与氧化物等成矿柱石的长效作用,黄铜矿与其它矿物共生的现象比较少见。
而辉铜矿则与黄铜矿一样,在类型和属于加温型铜矿。
硫砷铜矿属于另一类铜矿,其主要形成在中低温度下,可以和其他矿物结合生成矿体。
铜钴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流体迁移过程中,富铜的热液经由反应,进一步含有更多的钴。
在滇西北地区,与铜矿成因相关的地质因素非常复杂,既包括基本地质条件,也包括长期的地质历史和构造运动等。
从岩浆岩成矿特征分析,该区成矿活动与区域性正断层具有明显关系。
麻栗坡老山风景区开题报告(一)
麻栗坡老山风景区开题报告(一)麻栗坡老山风景区开题报告一、概述•麻栗坡老山风景区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是一处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的旅游胜地。
•本文将对麻栗坡老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二、自然环境•麻栗坡老山风景区位于滇西北高原地带,地势高峻,山峰云雾缭绕,气候宜人。
•具有较高的海拔和陡峭的山峦,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瀑布和悬崖峭壁。
三、人文历史•麻栗坡老山地区历史悠久,是苗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的宗教祭祀、婚俗等特色文化活动。
四、旅游资源4.1 自然风光•麻栗坡老山风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包括奇峰、瀑布、峡谷等景点。
•游客可以进行徒步登山、观赏瀑布等户外活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4.2 文化体验•旅游区内设有苗族、彝族等民族风情村落,游客可以感受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参与当地民族节日庆典、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4.3 生态保护•麻栗坡老山风景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采取科学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保护动植物资源,确保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五、发展潜力•麻栗坡老山风景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可以开发更多的游览线路,丰富旅游项目,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六、结语•麻栗坡老山风景区作为一处充满自然与人文魅力的旅游胜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将其打造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麻栗坡老山风景区开题报告一、概述•麻栗坡老山风景区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是一处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的旅游胜地。
•本文将对麻栗坡老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展现其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二、自然环境2.1 地理位置•麻栗坡老山风景区位于滇西北高原地带,地处云南省的西北部,靠近中缅边境。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和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
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
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大理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大理,位于云南中部偏西,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海拔约为2090米,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大理州共有12个县市,其中有3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大理的旅游业是起步比较早的,先后获得了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城市”的称号。
2010年4月又被评选为“国际文化休闲旅游魅力城市”。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大理旅游资源的分布:从大理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500个旅游资源点在大理州12个县市境内均有分布。
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在全州12个县市中都位居第1位,且优势明显。
根据大理州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整个大理州范围划分为5个旅游资源大区。
中部旅游资源区范围为整个大理市,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主要优势旅游资源有苍山洱海自然风光、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喜洲白族村落、下关现代城市设施等,可开展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属于多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旅游形象的支撑性区域。
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品成熟且知名度高,既是大理州的旅游中心,也是滇西北的重要旅游区和云南省旅游发达地区之一。
东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宾川、祥云2县,交通条件优越,是大理州的东大门。
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宗教建筑与宗教文化,其中宾川鸡足山被称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可开展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等,属于大理州佛教历史文化最为深厚和佛教文化遗迹较为集中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弥渡、巍山、南涧3县,既是大理南诏国的发祥地,保留有完整的古城风貌,又拥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同时澜沧江上的小湾电站亦分布于此区。
核心—边缘理论在川南与滇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的运用
( ) 一 空间联系的便 利性 本文所指的川南旅游 区包括 四川盆地南部 的 自贡市 、 泸州 市和宜宾市 , 是我 国沿海地 区与长江流域 组成 的“ ” T 字型生产 力布局的底部 。处于川 、 、 、 滇 黔 渝结合处 , 地理位 置独特 。这一 地区有东西 向的长江 黄金水道 ,南北 向的铁 路大动脉 内昆铁 路、 内宜和昆水 高速 公路和一个 二级机场 , 建的乐宜 高速和 在 拟建的成 贵铁路 。 宜宾港则是 国家规划的长江六 大内河枢纽港 之一 。 根据核心一边缘理论 , 这些道路建成以后 , 中心城市宜 其
二 、I 与滇 东北 区域旅 游合 作基 础分 析 J南 I
川 滇区域旅游合作的传统重点是在旅游 开发 较早 、 区等 景 级较高 、 知名度较 大的川西和滇西北地 区 , 而对川南 和滇东北 关注较 少。四川南部是 2 0 0 6年四川省确定的的新五大旅游环 线之一 , 即四川省“ 五大旅游新精 品” 区之一 景 蜀南竹海石 海生态度假旅游 区的重要旅游城市所在地 , 其旅游资源等级和 数量在全省乃至全 国都 比较著名 , 云南 东北部是云南省新兴 的 旅 游区 , 其发展后劲很大 。 加强 区域旅游合作 , 对这一经济次发 达 地 区来 说 尤 其 重 要 。
【 键 词 】 核心一边缘理论; 关 区域旅游合作 ; 构想 【 中图分类号 】 52 【 F9. 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26 (000— 190 1 —7821 ) 00—4 0 7
一
、
核 心一 边缘 理论 的 由来
核心一边 缘理 论是 由美 国地 理学 家弗 里德 曼 (..r d J Fi — R e m n 于 16 a ) 9 6年 系统 提出 的, 是解 释区域之 间经济发展关 系 和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个 国家或地 区 , 都是由核心区和外 围区组成 。 核心区是国家的城市或城市集群 及其周围地 区组成 , 心区工业发达 、 核 技术先进 、 口和资本集 人 中, 经济增长速度快 ; 围区是那 些相对于 核心区域来说 经济 外 较为落后 的区域 。 在发展中 , 核心 区居于统治地位 , 围区依附 外 于核心区而发展 ,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 的条件下发生转化 。 该 理论在近 四十年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得到 了不断 的验证 、 充 实和调整 。 核心一边缘理论 对区域旅游合 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在 区域旅游合作 中,旅游 资源丰富且 品味高 的区域获得快速 发 展。 逐步发展 为旅 游核心 区, 核心 区的资金 、 术 、 技 人才存在 边 际效用递减规律 , 逐渐 向外 围扩散 , 并产生次级核心 。 核心区和 边缘地 区是主次相连 、 紧密不可 分的 , 者通过旅 游产业各要 两 素 的流动合作 , 达到共赢效果 。外 围区为核心 区提供 资源和地 域空 间 , 使核心 区的扩散得 以实 现 ; 核心 区为外 围地 区输入 资 金、 技术 、 客源 、 人才等要素 , 使外 围区发展壮大 。
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
随着旅 游 的个 性化发 展 , 以单 一观 光层 次 为主 的旅 游产 品 已经
区、 白马雪 山 、苍 山洱 海 )、一 处 国家地 质公 园 ( 玉龙 黎 明一 老君 山 ) 许 多新近 崛起 的旅游 地 。这 对向往 原始 野性 的大 自然 的探险 和
不 再能 满足人 们对 旅游 和休 闲的心 理要 求 ,从而转 向文化 、休 闲、
的各 类特 色旅 游产 品转 化 ,包括 探险旅 游在 内的 多种专项 旅游 产 品
正在 或 即将 被重 点开 发 。例 如 ,滇西 北 “ 香格 里拉 探险 游” 已被 国 家旅游 局列 为 中国向世 界隆 重推 出 的1 条 国家级 精 品旅 游线 之一 ; 1 “ 茶马 古道 探险 游”也 是 国家重 点 开发 的旅游 产 品之一 。 由于旅游
() 1从客观 角度 出发 ① 自然 条件恶 劣 ,灾害 频繁 由于 滇西北 三江 并 流带地 质构 造十 分复 杂 。区 内多种地 质 灾害
本 的野 外旅 行常识 ,如装备 使 用 、露 营 、消毒 及方 向辨 别等 ;还有 频繁 、普遍 而典 型 ,地 震 、滑 坡 、泥石 流 、崩塌 广泛 发育 。 山地 的 探险旅 游者 必须 熟悉 掌握特 殊 知识技 能 ,如漂 流 、攀岩 、崖降 等 的 生态 地质环 境 、地质 成景异 常脆 弱 。
区 域 经 i 斋
滇西北探 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
一 张晓莲 吕赛男 云南 师范大学商学院
[ 要 ] 文在分析 滇西北探 险旅 游现状及 存在 风 险原 因的基础 上 来探 讨应 对风 险的 对策 。 摘 本
[ 关键 词 ]Βιβλιοθήκη 滇西北 探 险旅 游 风 险控制
一
、
序 言
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解读
滇西旅游区
包括保山地区、德 宏傣族景颇族自治 州。该区以自然景 观为主,同时也有 民族村寨和宗教旅 游地。该区发展战 略以重点开发腾冲 火山地貌和温泉旅 游资源、众多的文 化和宗教旅游地、 姐告的中缅边境旅 游(这里的边境贸易 已较为繁荣)为主。
滇西南旅游区
包括临沧地区、思茅 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该区有风景 秀丽的亚热带和热带 原始森林和多种民族 的风情习俗。该区发 展战略以重点发展生 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 主,这两种旅游方式 通常可以相互结合。 在勐腊可发展边境旅 游,在澜沧江—湄公 河可发展跨国航船旅 游。
制作人:马维静 旅游管理2班
参考资料:
《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云南省旅游局,
世界旅游组织 《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云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云南旅游资源分布
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006年—2010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81万人次增加到
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6.58亿美元增加到13.24亿美元, 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5%; 接待国内游客从7721万人次增加到13837万人次,国内旅游 收入从447.1亿元增加到91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38% 和15.45%;旅游总收入从499.78亿元增加到1006.8亿元,年 均增长 15.04%。 “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266.8万人次, 比“十五”期间增长109.8%;旅游外汇收入达50.2亿美元, 比“十五”期间增长141.8%; 接待国内旅游者5.3亿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90%;国 内旅游收入达3184.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15.2%;旅 游总收入达3539.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41.1%。
迪庆概况——精选推荐
迪庆概况迪庆慨览“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是云南省惟⼀的藏族⾃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原南延地段,是世⼈向往的⾹格⾥拉,世界⾃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区。
澜沧江和⾦沙江⾃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原上⼀颗璀璨的明珠。
⼀、悠久的历史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
维西傈僳族⾃治县境内的⼽登新⽯器⽂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类⽣息繁衍。
德钦县永芝、纳古、⽯底等地出⼟的⽯棺墓及随葬⽂物显⽰,约在⼆千三百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创造了个性鲜明的⼟著⽂化。
秦王朝时期,吐蕃统治势⼒已延伸到迪庆。
汉朝,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郡县。
东汉时,迪庆为牦⽜羌地。
三国蜀汉时期,属云南郡地。
隋时为南宁州总管府地。
唐调露⼆年(公元680年),吐蕃在今迪庆境内维西塔城⼀带设“神川都督”。
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回回亲军”挥师南下,西路军兀良合台经旦当(今⾹格⾥拉)、罗裒间(今维西)并于境内⾦沙江上“⾰囊渡江”,后平⼤理国。
元⾄元⼗四年(公元1277年),设临西县,属丽江路军民抚司巨津州。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在今维西县设刺和庄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管辖。
明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572年),丽江军民府⼟知府⽊⽒染指藏务,经营康区,并以迪庆为据点,攻下巴塘、理塘、乡城等康南地区。
这⼀时期,⾹格⾥拉称“中甸”,维西称“你那”,德钦称“阿德酋”。
清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准于中甸互市”,“遂设渡通商贸易”。
清雍正四年(公元1276年),清政府将迪庆地区划归云南省,设中甸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设维西厅。
千百年来,居住在迪庆这⽅⼟地上的各族⼈民勤劳勇敢,为争取和平与⾃由,同⼀切残暴势⼒进⾏顽强⽃争。
早在唐咸通⼗五年(公元669年),迪庆藏民就投⼊“洛⾦邦”奴⾪平民⼤起义。
公元1801年,傈僳族⼈民不堪忍受清王朝、⼟司、喇嘛寺的重重压迫剥削,爆发了震惊清王朝的“恒乍绷起义”。
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是指一种特殊而独特的观念,源自于对香格里拉地区的探索与研究。
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会在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香格里拉失乐园》中听说过,它被描绘为一个神秘而富有诱惑力的地方,被认为是一片净土,人们在那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然而,香格里拉并不仅仅是希尔顿小说的虚构产物,它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被认为是存在的。
香格里拉边境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它包含了云南、西藏、四川三个省份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这片边境地区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高山、蓝天、湖泊和森林,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一。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宁静,进一步理解并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上。
香格里拉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但又十分宝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
通过研究和了解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可以增强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和实践。
此外,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精神境界也有重要影响。
在这个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满足和功利的成功,很容易忽略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然而,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回归到自然和心灵的净土,追求内在的平静和快乐。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的起源、地理特点以及它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个话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的关怀,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所遵循的组织框架和分段安排,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思维发展的脉络。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香格里拉边境世界观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引出文章的话题。
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设计动力、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三、发展策略
3、1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要实现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必须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这包括对 旅游资源的评估与分类、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和措施、明确各地区的重点发展项 目等。同时,还需考虑旅游线路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体 验和了解云南的民俗文化。
3、2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
二、传统节庆民俗旅游资源的创 新开发策略
1、保护和传承:在开发传统节庆民俗旅游资源时,首先要注重保护和传承。 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培 养当地居民和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创新体验: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可以设计创新的体验项目。 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庆典、学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品尝当地特色美 食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结论
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设计动力、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是一个复杂而 又系统的工程。要想实现其有效开发,需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经济发展与区域 振兴、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等动力的推动下,平衡资源利用与保护、解决区域发 展不平衡问题、提高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等制约因素。
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提 高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等发展策略的实施,可以推动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取 得更好的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结论
传统节庆民俗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策略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体验、数字化与虚拟现实、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 融合创新、合作发展和教育推广等策略,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节庆民俗旅游 资源的优势,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 好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旅游资源开发 贡山
5、丙中洛
“丙中洛乡正好在云南和西藏的交界处,被称为世外桃源, 是当年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也是怒江州的主要藏区之一, 这里居住着藏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纳西族等少数民 族,这些民族相处一地十分融洽。丙中洛自然风光秀丽,人 文景观奇特,民风存朴,多民族和谐相处,有着“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的习惯,恍然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更为奇特的 是,他们信奉不同的宗教,也能和谐相处。丙中洛各民族有 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服饰和节目。 怒族农历2月8日的“桃花节”,主要是祈求神灵保佑;农历3 月15日的“仙女节”,主要是女岩神祭。独龙族的“卡雀瓦 节”,主要是以镖牛,跳芒锣舞的形式祭祀神灵,目前独龙 族还有以前的纹面妇女。各民族语言、服饰、习俗等相互渗 透,形成一道独特的建筑风景线。
高黎贡山是早期人类活动地之一,从三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收集 到的大量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晚期,高黎贡山西麓与东麓的台地上就 已有人类定居。他们制陶已达到较高水平,大量的青铜器出土也标志着 这里曾出现过灿烂的青铜文化,哀牢古国文化遗迹也随处可见。这里也 是中国对外交流的 最早通道,著名的西南丝绸古道就必经这里,现仍在 留下众多遗迹。 福贡石月亮,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 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 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开天辟地就 耸立在那里,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傈僳语 称它为“亚哈巴”,石月亮的意思。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 然而,它仿佛是留给勇敢者的去处,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气候变 幻无常,没有勇气和毅力是无法到达木屋、怒族的千脚落地房等 (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 独龙族“开强瓦”节、怒族“仙女”节、傈僳 族“阔时”节等 (三)、可以购买了解当地文化的书籍 将其民间文学、传说、神话等编成一本具有独 特外观的书,在当地出售 (四)、欣赏特色工艺品,或购买特产和纪念品 独龙毯;当地出产的汉白玉、羊脂玉等大理石 雕刻;药材等
百科知识精选剑川老君山
中文名:剑川老君山最高峰海拔:4240所在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与剑川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等县交界处主要景观:老君山剑川简介剑川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是梦与激情抵达的地方。
县内著名的大部分景区对水的依赖较小。
花海如潮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川石钟山石窟、举世瞩目的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景区、令人赞赏号称"世界双绝"的千狮山景区、距今已3000多年的云南青铜文化发源地海门口遗址等等,均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自然状态,不仅"石头开花"的丹霞地貌独具特色,杜鹃林与高山湖泊和草甸共同构成了精彩的景观画卷,茶马古道的神韵,举世独有的"阿吒力"文化和绚丽灿烂又独具白族特色的民居、服饰、节日、婚嫁盛典、礼仪习俗、耕牧方式、饮食、音乐歌舞等,构织成一道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令人流连往返。
剑川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是梦与激情抵达的地方。
历史文化老君山在当地人们心目中不仅是虎图腾崇拜和本主崇拜的神山,是剑川白族的“圣山”,也是济世救人的“药山”,被当地白族遵为“晕军景帝”,奉为本主之一。
历史上有百姓上山采药的记载,以及文人墨客入山探幽访奇,并标有“老君山十二景”。
现在,当地政府将老君山旅游开发纳入日程,并计划将老君山分片建成自然生态旅游区和探险考察旅游区。
地理剑川老君山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与剑川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等县交界处,属横断山系云岭主脉。
在“三江并流”区域中,老君山山系因地壳运动形成独有特色的多元地貌及生物的多样性引起世界瞩目。
老君山山体主要由喜马拉雅山期岩浆岩组成,角峰质地坚硬,主峰太上峰海拔4247.2米,南部次主峰太乙峰海拔4212.8米,山脉主脊线海拔4000米左右。
游人可登主峰岭脊,北眺玉龙雄姿,东瞰剑湖明镜,西览碧罗诸峰,感受滇西北地区山脉横断、江河并流、重山叠岭的恢宏气势。
老君山地处横断山脉南段,云岭中支,呈半月牙形,由岩浆岩和三迭系砂页岩等构成侵蚀山地,主峰4247.2米,其余山峰连绵盘亘,气势磅礴,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另有20%左右的高山草场、草甸。
滇西北云岭陆缘弧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
滇西北云岭陆缘弧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王学武;刘凤祥;李新仁;严城民;周喜林;王长兵【摘要】为进一步查明滇西北云岭陆缘弧的地质构造特征,经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将该区划分为6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即:雪龙山岩群(PhXl)、德钦断块(Pz1)、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T2)、工农弧间盆地(T2)、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T1-2)、鲁甸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T).前2个单元属岛弧基底,后4个单元属岛弧主体.各单元的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有明显差异.岛弧主体形成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产物.岛弧主体之上被上三叠统角度不整合覆盖.%With field survey and data processing,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unling epicontinental arc in Northwest Yunnan are clarified.This region is divided into 6 four-grade tectonicunits,i.e.Xuelongshan Rock Group (Pt1Xl),Deqing Blocks (Pz1),Pantiange acidic volcanic magmatic arc (T2),Gongnong inter-arc basin (T2),Cuiyibi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magmatic arc (T1-2),and Ludian volcanic arc-syn-collisional granite (T).The former two units belong to the basements of island arcs;while latter four,the main bodies.The rock associations and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of each unit are various obviously.The main bodies of island arcs were formed from Early Triassic to early Late Triassic,as a product of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al orogenyof Jinshajiang ocean basin.The main bodies of island arcs are covered by Upper Triassic strata in angular unconformity.【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5页(P229-233)【关键词】云岭陆缘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特征;滇西北【作者】王学武;刘凤祥;李新仁;严城民;周喜林;王长兵【作者单位】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昆明650032;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昆明650032;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昆明650032;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云南玉溪653100;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昆明650032;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4滇西北云岭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质情况复杂,研究难度较大.因此对于云岭陆缘弧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与特征,虽总体认识一致,但细节上有较大分歧[1-5]①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25万中甸县幅、贡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表1).笔者参加过该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996~ 2003),近期又在滇西北云岭地区多次进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在充分利用和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如下新认识.(1)云岭陆缘弧系指滇西北德钦-雪龙山断裂以东、羊拉-东竹林断裂以西地区(图1),划分为6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2)从形成时期看,云岭陆缘弧划分为岛弧基底、岛弧主体及岛弧盖层.(3)岛弧主体形成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产物.本文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与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①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25万中甸县幅、贡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王泽传等[5]的划分方案基本一致,但将更为详细地介绍各大地构造单元的特征,提出岛弧主体形成时代的新认识及主要依据,对岛弧主体的形成与演化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云岭陆缘弧发生过多期不同类型的变形变质[6].本文重点介绍主期变质变形特征. 岛弧基底包括雪龙山变质基底杂岩和德钦断块.1.1 雪龙山变质基底杂岩雪龙山变质基底杂岩(Pt1)位于维西县西部的雪龙山,由雪龙山岩群组成.雪龙山岩群(Pt1Xl)为强烈混合岩化的中深变质岩系,岩石组合为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及少量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石英岩,变质原岩为含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的陆源碎屑岩,可划分为3个岩组.工江岩组(Pt1gj)以夹大理岩、石英岩为特征;中梁子岩组(Pt1z)夹较多黑云斜长片麻岩;阿马普岩组(Pt1a)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岩石的主期变质发生在古元古代末期,为中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强度为低角闪岩相.主期变质相伴的构造形迹主要为片理、片麻理、黏滞型石香肠、肠状褶皱.属中深构造相,变形机制不明.1.2 德钦断块德钦断块(Pz1)位于德钦县城西侧,出露地层为德钦岩群.德钦岩群(Pz1D)为浅变质岩系,可能形成于浅海陆棚-陆棚边缘盆地环境.岩石组合具明显的三分性:下部为绿片岩(变基性火山岩)、变硅质岩、绢云板岩;中部为粉砂质板岩、变质砂砾岩;上部为变质粉砂岩夹结晶灰岩.德钦岩群已受华力西期、印支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改造,变质作用强度均为低绿片岩相.华力西期构造形迹主要有顺层掩卧褶皱、顺层流劈理、顺层韧性剪切带、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线理,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伸展机制.印支期构造形迹主要有斜歪倾伏褶皱、逆冲断(裂)层、脆韧性剪切带、板(折)劈理、矿物线理、交面线理及杆状构造.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近东西向挤压.岛弧主体划分为4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除打米杵超单元外,岛弧主体的其余地质体均受印支期变质变形改造.变质作用类型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变质作用强度为低绿片岩相.构造形迹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近东西向挤压.岛弧主体中,有较多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呈岩枝状产出.岩浆活动时期为印支期,为攀天阁组、崔依比组岛弧火山岩同质异相的产物.2.1 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T2)主要出露攀天阁组.攀天阁组(T2p)为中酸性火山岩夹泥质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清.岩石组合以流纹岩、英安质流纹岩、英安岩为主,夹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绢云板岩、凝灰质板岩.经岩石地球化学图解,火山岩形成于俯冲消减过程中的陆缘岛弧环境.1—地质界线(geologic boundary);2—平移断层(strike-slip fault);3—逆冲推覆断裂(thrusting nappe fault);4—逆断层(reverse fault);5—正断层(normal fault);6—性质不明断层(uncertain property fault);J-K—侏罗-白垩系(Jurassic-Cretaceous);J2h—中侏罗统花开左组(Middle Jurassic Huakaizuo fm.);T3—上三叠统(Upper Triassic);T2m—中三叠统忙怀组(Middle Triassic Manghuai fm.);T2p—中三叠统攀天阁组(Middle Triassic Pangtiange fm.);T2s—中三叠统上兰组(Middle Triassic Shanglan fm.);T c—下中三叠统崔依比组(Lower-Middle Triassic Cuiyibi fm.);P2sm—上二叠统沙木组(Upper Permian Shamu fm.);P1j—下二叠统吉东龙组(Lower Permian Jidonglong fm.);C S—石炭系石登群(CarboniferousShideng gr.);C—石炭系地层(Carboniferous);C M—石炭系莫得群(Carboniferous Mode gr.);Pz1—早古生界地层(Early Paleozoic);Pt1Ch—古元古界崇山群(Paleoproterozoic Chongshan gr.);Pt1Xl—古元古界雪龙山群(Paleoproterozoic Xuelongshan gr.);γ53—燕山期花岗岩(Yanshanian granite);γ51—印支期花岗岩(Indosinian granite);γδ43—燕山期花岗闪长岩(Yanshanian granodiorite);ν53—燕山期镁铁岩(Yanshanian mafic rock);Σ—超镁铁岩(ultramafic rock);F1—碧罗雪山断裂(Biluoxueshan fault);F2—吉岔断裂(Jicha fault);F3—德钦-雪龙山断裂(Deqin-Xuelongshan fault);F4—羊拉-东竹林断裂(Yangla-Dongzhu fault);Ⅰ—崇山-临沧地块(Chonshan-Lincang block);Ⅱ—澜沧江火山弧(Lancang River volcanic arc);Ⅲ—兰坪-普洱陆块(Lanping-Puer landmass);Ⅳ—云岭陆缘弧(Yunling epicontinental arc);Ⅴ—金沙江缝合带(Jinshajiang River suture zone)攀天阁组的主要构造形迹为劈理和脆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中火山岩具明显的糜棱岩化,沉积岩具千糜岩化.2.2 工农弧间盆地工农弧间盆地(T2)位于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与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之间,为浅变质的陆源细碎屑沉积,顶底不全.前人资料中,多将其划分对比为上兰组,时代属Ladinian期[7].上兰组(T2s)以深灰、灰黑色绢云(石英)千枚岩、含绿泥绿帘绢云千枚岩、粉砂质绢云板岩为主,夹薄—中层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薄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硅质板岩及少量泥灰岩.板岩中见变余水平纹层,砂岩中见变余递变粒序层理.硅质岩含放射虫化石.该组属水体较深的弧后裂陷盆地沉积.在剑川县上兰剖面,该组顶部出现深灰、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块状灰岩[8],表明沉积盆地水体变浅,环境趋于稳定.工农弧间盆地与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被向东倾斜的工农逆冲推覆断裂所分割.沿工农断裂,有超镁铁、镁铁岩呈构造岩片状产出[9],形成数百米宽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经岩石地球化学图解[9],超镁铁、镁铁岩相当于张旗[10]划分的科迪勒拉型蛇绿岩,是工农弧间盆地扩张的产物,形成于金沙江小洋盆向西的俯冲过程.上兰组形成一系列轴面向东倾斜、枢纽近水平的不对称褶皱.褶皱的正扇形劈理极为发育.褶皱轴面产状与工农断裂面大致相同.这些构造与上兰组向西逆冲推覆有关.2.3 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T1-2)位于羊拉-东竹林断裂东侧,出露地层为崔依比组.崔依比组(T c)为夹硅泥质岩的中基性火山岩,顶底不全.岩石组合以浅灰、灰绿、黄绿色(杏仁状)安山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安山玄武质(或英安质)熔接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熔岩、玄武质凝灰岩为主,夹变质沉凝灰岩、变质凝灰质细粒砂岩、变质粉砂岩、硅质板岩、(凝灰质)板岩、结晶灰岩.硅质岩中发育水平纹层,含放射虫.泥岩中含瓣鳃类化石.经岩石地球化学图解,中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据有中三叠世时代依据的上兰组产于攀天阁组与崔依比组构成的弧间盆地中,崔依比组又被Rb-Sr同位素测年值为243.3 Ma的格庄单元(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斜长花岗岩)侵入[11],崔依比组的形成时代可能为早—中三叠世.2.4 鲁甸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位于羊拉-东竹林断裂西侧的鲁甸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T)被称为鲁甸花岗岩,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2个超单元(表2).拉美荣超单元(T1-2LM)由壳幔混源岩浆形成,属火山弧花岗岩,岩浆活动时期为早—中三叠世(243.3 Ma,Rb-Sr法),是金沙江洋俯冲消减的产物.打米杵超单元(T3DM)为壳源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岩浆活动时期为晚三叠世Carnian期(222 Ma,U-Pb法),是金沙江洋陆弧碰撞造山的物质记录[11]. 岛弧盖层集中出露于德钦-雪龙山断裂东侧,出露地层以上三叠统为主,古近系出露面积较小.上三叠统由下至上划分为歪古村组、三合洞组、挖鲁八组、麦初箐组.歪古村组与下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余3个组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歪古村组(T3w)以灰紫、黄绿色块状复成分中粗砾岩、钙质复岩屑砾岩、灰质砾岩为主,夹中薄层状含细砾不等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钙质泥岩及含泥质砂屑灰岩,发育冲刷构造、粒序层理、滑塌构造、重荷模构造,属前陆盆地沉积.三合洞组(T3sh)为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含陆屑砾屑灰岩、泥质泥晶灰岩及少量钙质页岩,具水平层理,属碳酸盐台地沉积.部分岩石发育递变粒序层理,具重力流沉积特征.挖鲁八组(T3wl)、麦初箐组(T3m)由灰绿、深灰色中细粒含长岩屑(杂)砂岩、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旋回性基本层序,偶夹泥质灰岩,常见水平纹层、粒序层理、冲刷面构造、火焰状构造、波状交错层理、浪成波痕,形成于浅海陆棚环境.上三叠统主期变形的构造形迹主要有近直立水平褶皱、逆冲断(裂)层、破(折)劈理、交面线理及擦痕线理,形成于浅表构造相,变形机制为东西向挤压,变形时期为晚白垩世.古近系宝相寺组(E2b)为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属磨拉石建造.滇西北云岭陆缘弧位于金沙江主缝合线(羊拉-东竹林断裂)西侧.早三叠世—中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主缝合线西侧形成属火山弧花岗岩的拉美荣超单元,继续往西出现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在俯冲消减的中晚期(中三叠世),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西侧形成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由于弧后扩张作用,在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与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之间形成工农弧间盆地.弧间盆地主要为陆源细碎屑沉积,同时形成科迪勒拉型蛇绿岩.晚三叠世Carnian期,金沙江洋盆完全俯冲于云岭陆缘弧之下,洋盆两侧的弧陆发生碰撞,形成属同碰撞花岗岩的打米杵超单元.与此同时,在前陆盆地中形成歪古村组红色陆源复碎屑沉积.在碰撞造山过程中,除打米杵超单元外,岛弧主体的其余地质体均发生强烈变形变质.本区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红色沉盆地东侧.晚三叠世中后期,受兰坪-思茅盆地扩张的影响,在前陆盆地的基础上形成若干边缘盆地,沉积了三合洞组、挖鲁八组、麦初箐组.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1)云岭陆缘弧划分为6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分属岛弧基底和岛弧主体.(2)岛弧基底为雪龙山变质基底杂岩和德钦断块.前者主要为雪龙山岩群,为一套强烈混合岩化的中深变质岩系,主期变形变质属吕梁期;后者主要为德钦岩群,为一套中浅变质的含基性火山岩的陆源碎屑岩,已受华力西期、印支期变形变质改造. (3)岛弧主体由攀天阁酸性火山岩浆弧、工农弧间盆地、崔依比中基性火山岩浆弧、鲁甸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组成,均晚三叠世变质变形改造.(4)岛弧主体形成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产物.【相关文献】[1]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4-22,313-351,552-565.[2]李兴振,江新胜,孙志明,等.西南三江地区碰撞造山过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50-174.[3]潘桂裳,肖庆辉,陆松年,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地质,2009,36(1):1-28.[4]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大地构造单元及成矿带划分研究新进展[J].云南地质,2014,33(增刊):48-60.[5]王泽传,赵茂春,严城民,等.滇西北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5,35(2):66-75.[6]严城民,邓仁宏.霞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J].云南地质,2003,22 (2):152-159. [7]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227. [8]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编.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地层[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310.[9]王闻胜,严城民.维西工农超镁铁-镁铁岩带岩石学及其构造意义[J].云南地质,2007,26(1):15-24.[10]张旗,张魁武,李达周.横断山区镁铁-超镁铁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87-193.[11]严城民,邓仁宏,王辉.滇西北鲁甸花岗岩新认识[J].云南地质,2002,21(4):365-377.。
云南的旅游规划与布局如何优化
云南的旅游规划与布局如何优化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要想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优化旅游规划与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云南旅游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部分热门景区游客过度集中,而一些同样具有独特魅力的地区却鲜为人知。
例如,丽江、大理等城市游客众多,而一些偏远的山区或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距,一些景区交通不便、住宿条件简陋,影响了游客的出行和停留。
再者,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二、优化目标优化云南的旅游规划与布局,应致力于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促进旅游资源的均衡开发,让更多地区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减少地区发展差距。
2、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3、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形式,增加游客的选择,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三、优化策略(一)科学规划旅游区域根据云南的地理、文化和旅游资源特点,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旅游区域,明确各区域的主题和特色。
例如,滇西北可以打造以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滇南可以发展热带雨林和边境风情旅游。
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形成互补优势。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景区的通达性。
不仅要完善公路网络,还要提升铁路和航空运输的服务质量。
在景区内部,建设高质量的步行道、缆车等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此外,加强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创新旅游产品开发结合云南的特色资源,开发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比如,推出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等新型产品。
鼓励旅游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满足游客的特殊需求。
《中国云南旅游》课件
景云 第 三
点南 章 介著 绍名
昆明石林景区
形成原因:由于地壳运动和 地质构造作用
景观特点:奇峰异石林立, 千姿百态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昆明 市南部
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自然 和人文景观
大理古城与洱海景区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 治州,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 的古城。
大理古城与洱海景区:两者相距不远, 是云南省内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白族风 情和自然风光。
添加标题
旅行体验:分享游客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探险线路上的旅行体验,让更 多人了解这条路线的魅力与乐趣。
大理—丽江—泸沽湖环 线游
● 路线介绍:该环线游涵盖了云南大理、丽江和泸沽湖三个著名旅游景点,是一条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经典旅游线路。
● 景点介绍: - 大理:大理古城、洱海、崇圣寺三塔等著名景点,感受白族风情和文化; - 丽江: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束河古镇等景点,体验纳西族文化和自然风 光; - 泸沽湖:泸沽湖畔摩梭人的走婚文化、摩梭古村落等景点,感受神秘独特的摩梭文化。 ● - 大理:大理古城、洱海、崇圣寺三塔等著名景点,感受白族风情和文化; ● - 丽江: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束河古镇等景点,体验纳西族文化和自然风光; ● - 泸沽湖:泸沽湖畔摩梭人的走婚文化、摩梭古村落等景点,感受神秘独特的摩梭文化。
自然风光体验
云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云南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胜地 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 云南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
特色美食体验
过桥米线:云南特色小吃,以米线为主料,配以各种肉类、蔬菜等食材,汤料鲜美,口感丰富。
云南十八怪:描述云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如过桥米线、酸菜鱼、糍粑肉等。
滇西北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滇西北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生境丧失及破碎化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对物种栖息地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及对其破碎化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和破碎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研究区景观格局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滇金丝猴适宜生境面积为308 212.44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8.86%.目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仍需控制适宜生境已出现的景观破碎化,并通过生境恢复及廊道重建等措施加强对滇金丝猴的保护.Key words:Rhinopithecus bieti habitat landscape pattern fragmentation从以往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来看,单一物种的保护措施是难以成功的.为长期保护某一物种,既要考虑目标物种本身,又要考虑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及有关生态过程既要重视保护区,又要重视保护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即问题(物种的稀有或濒危)的发生和研究在一个层次(种群),而问题的解决(保护和管理)需要在更高层次(整个景观上)[1].生物保护战略应从单纯的目标物种途径扩展到区域景观途径[2],即从景观的尺度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格局是指异质景观要素的数量、规模、形状及其空间分布模式.景观斑块的类型、形状、大小、数量和空间组合既是各种干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过程和边缘效应.因此,对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揭示其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的有效手段[3].由于生境丧失及破碎化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对物种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肖文等[4]通过对1958和1997年的航片或卫片解译得出,40年间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减少了31% (1 887km2),平均斑块面积由15.6 km2降低到5.4 km2.年波[5]采用破碎化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对滇金丝猴适宜生境进行了评价,但其研究仅局限于一个滇金丝猴群的栖息地.武瑞东等[6]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遥感分析得出,目前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总面积为7 788.069 km2,基本上被分割为9个大的片区,现有种群分布在其中的5个区域,其总面积为6 448.842 km2.滇金丝猴栖息地丧失及破碎化的严峻问题,使得滇金丝猴的基因交流受阻,遗传多样性水平受到严重威胁[7-8].鉴于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研究现状缺乏整个栖息地的具体分析,有必要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全面系统定量的分析.因此,本文对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各景观组分的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维数等基本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各景观组分的差异,评价景观破碎化程度.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滇金丝猴生境的分布状况和重要性,并且能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之一,也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据最新资料表明,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仅存15个,约1 500只[7].该物种栖息地位于三江并流区域,分布范围东西界为金沙江和澜沧江分布最北的猴群纬度为29°20′N,最南的一个猴群分布纬度为26°14′N,即分布于云南的德钦、维西、兰坪、丽江市玉龙县和西藏的芒康县境内的高寒冷杉林带之中[9],其栖息地相互处于分离状态,成岛屿状分布.本次的研究区域覆盖了云南境内所有滇金丝猴种群栖息地,即以滇、藏行政界线为北部界线,大理州的苍山、云龙县界为南部界线,以澜沧江为西部界线,金沙江及其川、滇行政界线为东部界线.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地形和气候变化强烈,适合滇金丝猴生存的冷杉林和云杉林等寒温性针叶林广布,具有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性温带、寒温带气候特征,独特的自然地理结构和生态环境系统构成了多气候带、多物种资源的特殊生态空间[10]. 2研究方法通过对2006年SPOT 5卫星影像的解译,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植被图.本研究在影像的分类处理当中,综合利用了多源遥感信息复合和结合GIS的方法参与分类,以提高影像的分类精度[11].本研究中多源遥感信息的复合主要是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复合,将遥感信息与遥测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资料及专家知识相结合,结合不同年度影像和相关背景资料.结合GIS的遥感图像分类,从GIS辅助遥感影像分类的角度出发,利用GIS中数据来指导遥感图像分类.在GIS和相关资料的辅助下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分类,并在分类后利用GIS数据处理功能改善了分类结果.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图,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以下7个景观组分:T1—适宜生境森林,包括寒温性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T2—其他森林,包括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T3—灌丛,包括寒温性灌丛、热性灌丛、稀树灌木草丛T4—草甸,包括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疏生草甸T5—栽培植被T6—城镇T7—其他,包括裸地、冰雪、河流等.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中进行重分类,得到研究使用的7个景观组分.利用景观分析软件Patch Analyst 4(矢量版)计算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用于反映景观的基本特征和景观的破碎化、多样性、均匀度.主要景观指数及意义如表1所示. 3结果 3.1景观组分的面积特征研究区总面积为1 633 426.56 hm2.其中,其它森林(T2)面积为789 578.65 hm2,面积最大.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T1)面积次之,即寒温性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面积为308 212.44 hm2.整个景观中,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灌丛(T3)和草甸(T4)分散分布于整个景观中.人工斑块包括栽培植被(T5)和城镇(T6),占整个景观面积的比例不到10%.各景观组分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5>T7>T4>T6 (表2).从总体上看,该区域以自然植被占主导地位,是以森林为主导的景观格局. 3.2景观组分的周长特征各景观组分总周长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5>T1>T4>T7>T6,其他森林(T2)的总周长远大于其他景观组分,灌丛(T3)和栽培植被(T5)次之,适宜生境(T1)的总周长居中,草甸(T4)、城镇(T6)、其他景观组分(T7)的总周长较小.各景观组分斑块平均周长由大到小依次为T1>T2>T7>T5>T3>T4>T6,适宜生境森林(T1)斑块平均周长大于其他景观组分斑块平均周长.各景观组分边界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5>T1>T4>T7>T6.其他森林(T2)的边界密度最高,景观破碎化程度也就最高.相比其他景观组分,适宜生境森林(T1)的边界密度处于中等水平,边界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与总周长相同(表3).表1 主要景观指数及其意义Tab.1 Main landscape indices and its significance(10000)单位:m·hm-2,范围:ED≥0 单位面积的周长值较大时,说明景观类型被边界分割的程度较高;反之,景观类型保存完好、连通性高.因此,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斑块平均大小(MPS)MPS]【sub】i【/sub】单位:hm2范围:MPS>0MPS可以指征景观的破碎程度,在斑块级别上,一个具有较小MPS值的斑块类型比一个具有较大MPS值的斑块类型更破碎.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AWMSI∑[MSI【sub】ij【/sub】*]单位:无范围:AWMSI≥1 AWMSI是度量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许多生态过程都有影响,如斑块的形状影响动物的迁移、觅食等活动,影响植物的种植与生产效率.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AWMPED∑[MPFE【sub】ij【/sub】*]单位:无范围:1≤AWMPFD≤2 AWMPFD是反映景观格局总体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SHDI-∑n i1(P【sub】i【/sub】*lnP【sub】i【/sub】)单位:无范围:SHDI≥0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土地利用越丰富,破碎化程度越高,其不定性的信息含量也越大,计算出的SHDI值也就越高. 表2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面积特征Tab.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 Yunnan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表3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周长特征Tab.3 The peri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3.3景观组分的斑块面积特征各景观组分斑块数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5>T4>T1>T7>T6.其他森林(T2)斑块数为最多.适宜生境森林(T1)斑块数仅为2 306,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度比较低.平均斑块面积(MPS)可以指征景观的破碎程度,在斑块级别上,一个具有较小MPS值的斑块类型比一个具有较大MPS值的斑块类型更破碎.研究区共有景观斑块39 343个,其中适宜生境森林(T1)斑块数为2 306个,其平均斑块面积为133.66 hm2,远大于其他景观组分的平均斑块面积(表4).因此可以认为,整个景观中,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度比较低.同时,适宜生境森林的斑块面积标准差在所有景观组分中最大,表明适宜生境森林的斑块面积大小差异较大.表4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斑块面积特征Tab.4 The patch area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3.4景观组分的斑块形状特征除T7外,适宜生境森林(T1)的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为9.26,大于所有其他景观组分(表5),说明适宜生境森林的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加强其边缘效应的利用和管理对滇金丝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各种景观组分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均较高,因此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说明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表5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斑块形状特征Tab.5 The patch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3.5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在一个景观系统中,土地利用越丰富,破碎化程度越高,计算出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值也就越高.研究区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为1.47(大于1),表明研究区景观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碎化.香农均匀度指数反映出景观受一种或少数几种优势斑块类型所支配.虽然研究区内其他林地是优势景观要素,但是其斑块数目占整个景观斑块数的比例却不够大,且其他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分布较为均匀,是香农均匀度指数较大的原因(0.75). 4结论与讨论从景观尺度上来看,研究区总面积为1 633 426.56 hm2,整个景观中,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以自然植被占主导,主要是以森林为主导的景观格局,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滇金丝猴的生存和扩散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研究区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但香农多样性指数反映出研究区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从景观组分来看,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面积为308 212.44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8.86%.总体上来说,适宜生境森林的边界密度、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均表明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化程度在所有景观组分中处于较低水平.生境丧失及破碎化使斑块面积减少和空间隔离度增加,并将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及遗传分化增加.当种群被孤立到不同的斑块,基因交流受阻,种群遗传连通性的降低就会导致这些种群极易灭绝.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由于其他景观组分,尤其是人工斑块的存在及扩张,使得滇金丝猴各个种群栖息地斑块之间仍面临着被孤立的情况.因此,应当控制研究区内,特别是适宜生境森林已经出现的景观破碎化,并通过生境恢复及廊道重建等措施对滇金丝猴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1]陈昌笃.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A].第二界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1996.[2]李晓文,胡远满,肖笃宁.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1999,19(3):399-407.[3]亓兴兰,李宝银,刘健,等.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5):539-543.[4]Xiao W, Ding W, Cui L W et al.Habitat degradation of Rhinopithecus bieti in Yunna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2003,24(2):389-398.[5]年波.基于RS和GIS的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景观规划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6]武瑞东,周汝良,龙勇诚,等.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遥感分析[J].理论研究,2005(6):24-28.[7]Liu Z J, Ren B P, Wei F W, Long Y C, Hao Y L, Li M.Phylo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Yunn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bieti)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DNA sequence analysis[J].Molecular Ecology,2007,16:3334-3349.[8]Liu Z J, Ren B P, Wu R D, Zhao L, Hao Y L, Wang B S, Wei F W, Long Y C, Li M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features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i)implies an anthropogenic genetic discontinuity[J].Molecular Ecology,2009,18:3831-3846.[9]龙永诚,钟泰,肖李.滇金丝猴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与相关生态学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6,17(4):437-441.[10]江晓波,周启刚,李爱农.三江并流区域云南省迪庆州景观格局研究[J].山地学报,2004(增):164-168.[11]邓芳,秦军,李鉴.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方法的研究[J].铁路航测,2003(2):4-7.。
云南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游憩鉴赏云南旅游资源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
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一、自然资源1.地貌风景资源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
东部为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 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
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
由于海拔相差很大,形成的多种地貌的旅游资源。
在云南的西北部拥有许多的高山,且常年积雪。
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 的化身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西北,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其间。
玉龙雪山拥有大面积的雪海,是优良的天然滑雪场。
据专家考察论证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滑雪场,也是最温暖的滑雪场。
位于云南省西部国陲、高黎贡山山麓的腾冲,是著名的地热之乡,大面积的热海、热田景观奇特,类型多样,而且腾冲有大规模的火山群,保存完好,形态各异,怪石林立,浮石、火山蛋、火山熔洞典型,被誉为“天然的地质自然博物馆”。
不仅如此,云南还有和贵州,广西连成一片的喀斯特地貌。
被誉为“云南第一洞”的阿庐古洞,是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穴之一。
洞景古、奇、险、绝,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千姿百态,几乎具备了地质岩溶学所定义的所有景观。
阿庐古洞是一组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
与阿庐古洞相似,却在地上的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坐落在昆明南边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景区中大、小石林参差峰峦,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石林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更值得一提的即是元阳梯田。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遗迹。
然而,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云南旅游要想脱颖而出,实现差异化发展,就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独特的优势,不断创新和优化旅游产品与服务。
一、深度挖掘特色文化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道茶等。
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民族文化村、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些文化。
例如,在民族文化村里,游客可以参观传统的民居建筑,学习民族手工艺制作,品尝特色美食,欣赏民族歌舞表演。
同时,还可以邀请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讲解和示范,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此外,还可以将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开发多样化的旅游线路目前,云南的旅游线路大多集中在热门景点,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石林等,导致游客过于集中,旅游体验不佳。
为了实现差异化发展,我们需要开发更多样化的旅游线路。
可以推出一些小众但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如滇西北的梅里雪山徒步线路、滇南的热带雨林探险线路、滇东的古村落寻访线路等。
这些线路不仅可以分散游客流量,还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结合云南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开发季节性的旅游线路。
比如,春季的赏花线路、夏季的避暑线路、秋季的赏叶线路、冬季的温泉线路等。
在开发旅游线路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的衔接,确保游客能够顺利出行和享受优质的服务。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和留住游客的关键。
云南旅游要实现差异化发展,必须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