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马牙槎

合集下载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部分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有一个公式,只要记住这个公式各种截面的构造柱都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来。
设:GZ的边为:A和B;H为高度;n为马牙槎的数量。
构造柱体积=(A×B+0.03×A×n+0.03×B×n)×H
如上例中L形转角 一面是240墙,一面是365墙5+0.03×0.24+0.03×0.365=0.10575
+字形:0.24×0.365+0.03×0.24×2+0.03×0.365×2=0.1239
个人认为墙体仅为自承重的填充墙时,只要填充墙与主体结构(框架梁柱、构造柱、剪力墙等)可靠连接即可,可不留马牙槎,构造柱的作用是当墙体较长时保证地震时墙体平面外的稳定性。而当墙体为承重墙或抵抗地震作用的抗震墙时,构造柱与墙体是共同工作的,墙体需要留马牙槎,而且是先砌墙后浇构造柱,以使构造柱与墙体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墙体的共同工作。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的计算 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 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 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至于构造柱的 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少见,一般是北方 为了保温墙体比较厚才会有这情况。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马牙 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 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以 后接槎时插入相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 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时,应在接 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大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 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 时在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 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拉接钢筋。目 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 固,更利于抗震。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的计算 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 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 那么计算公式是: 0.24X0.37X3+0.24X0.06X3/2X2[面]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的计算 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 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 500mm一段。即:柱根开始,先是500mm的槎口, 然后是500mm的砖,然后又是500mm的槎口。也就 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我 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 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 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 乘以2。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的分类 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 槎和结构马牙槎。 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方便后序 砌筑。 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施工时, 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 注混凝土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 每一马 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 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马牙槎之答禄夫天创作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马牙槎有年夜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以后接槎时拔出相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需使用时,应在接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年夜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时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接钢筋.目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固,更利于抗震.马牙槎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结构马牙槎.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方便后序砌筑.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越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马牙槎的计算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那么计算公式是:0.24×0.37×3+0.24×0.06×3/2×2[面]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力直观,也容易理解.构造柱的柱子那部份就是0.24×0.37×3,后面部份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一段.即:柱根开始,先是300mm的槎口,然后是300mm的砖,然后又是300mm的槎口.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至于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纷歧致,这种情况少见,一般是南方为了保温墙体比力厚才会有这情况.在我们这里,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门距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然后T形墙相交的位置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在实际施工中,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是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120毫米,砌砖时每300毫米高退60毫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毫米宽了,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所以实际施工时图纸上虽然那一边设计留槎,其实模板工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纸设计的要多一些.假如是24墙,3米高,那就多0.24×0.06×3/2×3,即0.065立方米.数量不年夜,但楼房若是很多这样的门的话,混凝土也是可观的,这个怎么算就看各人了.弥补多种情况:1、240×240的构造柱,(240×240+240×30×边数)×柱高2、370×370的构造柱,(370×370+370×30×边数)×柱高3、240×370的构造柱,(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数)×柱高另边数与墙面有关, 一字形墙和90度直角墙,边数为2;T 形墙边数取3;十字形墙边数取4.砌体结构,在土建造价中,马牙槎的个数怎么数,是否有规范要求呢?马牙槎数个数还不累死你啊,规定是每隔300的高度增加300高60宽的马牙槎,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把构造柱靠墙的方向加宽30,每个接触的墙面都加,比如说120×120的构造柱,在一字墙上面,那就两面都加30,这个构造柱的体积就是(30+120+30)×120×高度.圈梁的符号是QL,有的时候圈梁在图纸上根本不标,只是在设计说明里说什么情况下要加一道圈梁,这就要仔细阅读设计说明然后分辨.马牙槎五进五出是什么意思?在构造柱的位置,预留马牙槎,是为了让构造柱和砖墙更好的成为一个整体,有更好的抗震性,,五进五出就是每五皮砖伸出半砖,上面和下面的五皮就缩进半砖,拦筋一般五皮砖留,多是六个或是八个的圆钢!构造柱留槎必需先退后进构造柱什么时候设马牙槎砌体规范要求,在砌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圈梁,在砌墙的时候遇到构造柱时,墙体设马牙槎.马牙槎构造见本地砌体结构构造图集构造柱一定要带马牙槎..那另外柱需要带么?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要!除构造柱外,你所列的那几个都是承重的.构造柱是起拉结墙体作用的,先砌墙后浇柱.所以要留马牙槎且有水平筋,这样才华起到好的拉结作用,成为一个整体.而以框架结构为例,考虑梁、柱承重,墙体只起维护作用,不能考虑它承重和抗震,而实际上它肯定是可以承重的,而且它的刚度也其实不小,可是这样计算起来比力复杂,而且填充墙容易破坏,如果你考虑它抗震,那柱子肯定计算的偏小了,这样墙坏了跟着相邻柱子也坏了跟着整个结构各个击破了.所以只考虑梁柱承重,填充墙顶斜砌一排砖,填充墙与框架柱脱开或柔性链接,且先柱后墙.受力明确、传力合理.如果刚性连接,那墙体吸收地动力,传到柱子上,柱子可能会破坏!你再琢磨琢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马牙槎按什么标准施工?加气混凝土填充墙采纳06S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规范;以及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计算工程量时,马牙槎按5皮1收60mm,也就是平均进出30mm 吗?对,就想到去每边增加宽度30,固然,还是可以将高度减半. 问:1)马牙槎应先退后进,什么样叫先退后进啊?2)预留的拉结筋位置应正确,施工途中不得任意弯折,为什么啊?3)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应超越300mm,啥意思的?答:1. 先退后进是指马牙槎的第一个300mm高度先要往柱子外侧砌砖(宽度较年夜一点).2. 弯折容易影响锚固效果或者损伤钢筋.3. 每砌300高就会退50mm或者进50mm.。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设置规范1 .当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马牙槎PPT课件

构造柱马牙槎PPT课件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马牙 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 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以 后接槎时插入相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 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时,应在接 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大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 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 时在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 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拉接钢筋。目 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 固,更利于抗震。
2021
3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的计算 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
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 那么计算公式是:
0.24X0.37X3+0.24X0.06X3/2X2[面]
2021
4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的计算
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 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 500mm一段。即:柱根开始,先是500mm的槎口, 然后是500mm的砖,然后又是500mm的槎口。也就 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我 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 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 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 乘以2。
6
构造柱马牙槎
马牙槎的计算
在我们这里,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门距 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然后T形墙相交的位置的 构造柱是三面槎口。在实际施工中,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是 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120毫米,砌砖时每500毫米高退60毫 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毫米宽了,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所以 实际施工时图纸上虽然那一边设计留槎,其实模板工都是直 接以门边关模板,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纸设计的要多一 些。假如是24墙,3米高,那就多0.24*0.06*3/2*3,即0.065 立方米。数量不大,但楼房若是很多这样的门的话,混凝土 也是可观的,这个怎么算就看各人了。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留置尺寸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留置尺寸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的留置尺寸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的留置尺寸有一定的规定。

一般来说,每一马牙槎的宽度一般为60mm,高度不宜超过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在具体操作中,马牙槎要做到先退后进。

先退后进是指在马牙槎的第一个300mm高度时,先要往柱子外侧砌砖,在最底处先退以保证构造柱根部的稳固性。

为了不影响锚固效果或损伤钢筋,每砌300mm高会退50mm或者进50mm。

此外,下部砌筑200mm高水泥砖,强度要比砌块高一些,防潮性好一些;顶部与梁板交接处要用水泥砖斜砌筑密实,这样才能保证砌实。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建筑人员。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的工程量计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马牙槎体积:马牙槎的体积计算通常根据实际设计和施工图纸,考虑马牙槎的形状、尺寸以及所在墙体的厚度等因素。

计算公式可以为:马牙槎体积 = 马牙槎宽度×马牙槎长度×墙体厚度。

2. 构造柱体积:构造柱的体积计算通常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考虑构造柱的形状、尺寸以及所在楼层高度等因素。

计算公式可以为:构造柱体积 = 构造柱断面面积×构造柱高度。

3. 钢筋工程量: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计算构造柱所需的钢筋长度和重量。

包括主筋和箍筋的长度计算,主筋重量计算,以及根据构造柱的形状和尺寸计算钢筋的用量。

4. 混凝土工程量: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计算构造柱所需的混凝土体积。

计算公式可以为:混凝土工程量 = 构造柱体积 + 马牙槎体积。

在实际工程中,马牙槎的工程量计算可能会受到设计要求、施工规范以及材料规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计算方法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应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工程中的计算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应参照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合同要求进行。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马牙槎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

马牙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以后接槎时插入相应的砖。

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时,应在接槎处预留拉接钢筋。

大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时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接钢筋。

目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固,更利于抗震。

马牙槎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结构马牙槎。

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方便后序砌筑。

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

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

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

马牙槎的计算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

那么计算公式是:0.24×0.37×3+0.24×0.06×3/2×2[面]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一段。

即:柱根开始,先是300mm的槎口,然后是300mm的砖,然后又是300mm的槎口。

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

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

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

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作者:————————————————————————————————日期:设置规范1 .当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公式

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公式

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公式
在建筑工程中,柱马牙槎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为了对这种结构进行工程量计算,需要构造相应的公式。

首先,柱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为:
V = πrh
其中V表示柱的体积,r表示柱的半径,h表示柱的高度。

接下来,马牙槎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为:
V = 2 × (b + h) × t × l
其中V表示马牙槎的体积,b表示底部宽度,h表示顶部宽度,t 表示马蹄形槽深度,l表示马牙槎的长度。

最后,将柱和马牙槎的公式结合起来,得到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公式:
V = 2 × (b + h) × t × l + πrh
该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柱马牙槎结构的体积,从而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工程成本。

- 1 -。

构造柱马牙槎PPT课件

构造柱马牙槎PPT课件
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 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至于构造柱的 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少见,一般是北 方为了保温墙体比较厚才会有这情况。
马牙槎的计算
在我们这里,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门距 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然后T形墙相交的位置 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在实际施工中,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 是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120毫米,砌砖时每500毫米高退 60毫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毫米宽了,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 。所以实际施工时图纸上虽然那一边设计留槎,其实模板工 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纸设计的 要多一些。假如是24墙,3米高,那就多0.24*0.06*3/2*3 ,即0.065立方米。数量不大,但楼房若是很多这样的门的 话,混凝土也是可观的,这个怎么算就看各人了。
马牙槎的计算
补充多种情况:
1、240*240的构造柱,(240*240+240*30*边数)*柱高 2、370*370的构造柱,(370*370+370*30*边数)*柱高 3、240*370的构造柱,(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 数)*柱高 另边数与墙面有关, 一字形墙和90度直角墙,边数为2;T形 墙边数取3;十字形墙边数取4.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马牙 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 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以 后接槎时插入相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 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时,应在接 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大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 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 时在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 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拉接钢筋。目 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 固,更利于抗震。

构造柱马牙槎尺寸

构造柱马牙槎尺寸

构造柱马牙槎尺寸槎是建筑中常见的横向构件,用于支撑横梁或横向框架。

柱马牙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槎,通常用在建筑物中柱与梁的连接处。

正确构造柱马牙槎的尺寸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构造柱马牙槎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方面的考虑。

在构造柱马牙槎尺寸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槎的长度。

槎的长度应该根据柱子和梁的间距来确定。

一般来说,槎的长度应该略大于柱子和梁之间的间隙,以确保槎可以完全填充并贴紧。

如果槎的长度太短,可能会导致柱子和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降低建筑物的稳定性。

因此,在确定槎的长度时,需要仔细测量柱子和梁之间的间距,并确保槎的长度足够长。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槎的宽度。

槎的宽度应该与梁的宽度相匹配,以确保槎可以完全贴合梁的表面。

如果槎的宽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槎与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降低槎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确定槎的宽度时,需要仔细测量梁的宽度,并确保槎的宽度与之相匹配。

除了长度和宽度外,槎的高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槎的高度应该根据柱子的高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槎的高度应该与柱子的高度相等或略小,以确保槎可以完全贴合柱子的底部。

如果槎的高度太高,可能会导致槎无法完全贴合柱子的底部,从而降低槎的稳定性。

因此,在确定槎的高度时,需要仔细测量柱子的高度,并确保槎的高度与之相匹配。

除了长度、宽度和高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槎的材料选择,需要选用具有足够强度和耐久性的材料。

此外,槎的表面处理也应该得到重视,可以采用刨光或涂漆等方式,以增加槎的美观度和防腐性。

综上所述,正确构造柱马牙槎的尺寸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构造柱马牙槎的尺寸时,我们需要考虑槎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槎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等方面。

通过仔细测量和合理设计,我们可以确保槎完全贴合柱子和梁,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建筑中构造柱马牙槎时,请务必注意尺寸的构造。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长度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长度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长度加气块砌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轻质、保温性好的特点,可以用于墙体、地板、屋顶等建筑结构中。

柱马牙槎是加气块砌体中常用的结构构造,它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的长度设计及相关参考内容。

1. 柱的长度设计:柱的长度是根据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实际需要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柱的长度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柱的高度:根据建筑的层高和所需的空间布局,确定柱的高度。

(2)柱的加固要求: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柱在不同部位可能需要加固。

例如,柱在下部需要加固,可以在柱的下部增加马牙槎来提高其承重能力。

(3)柱的受力情况:根据柱所承受的荷载和受力情况,来确定柱的尺寸和长度。

2. 马牙槎的长度设计:马牙槎是用于加强柱基部的一种结构构造,通过增加马牙槎的长度来提高柱的承载能力。

马牙槎的长度设计依据如下:(1)基础设计:根据柱的荷载和土质条件来确定基础的尺寸和设计要求。

一般来说,马牙槎的长度应大于柱基部的宽度,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

(2)柱的荷载:根据柱所承受的荷载来确定马牙槎的长度。

马牙槎的长度应能够承受柱受力时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并将其传递到基础上。

(3)土质条件:根据土质条件和土壤的承载能力来确定马牙槎的长度。

马牙槎的长度应能够将柱的荷载均匀地分散到土壤中,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

参考内容:1.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该规范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等内容。

2. 《加气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 51262-2017):该技术规程对加气块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柱马牙槎的设计要求。

3. 《建筑结构设计手册》:该手册详细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柱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等内容,可以作为加气块砌体柱马牙槎设计的参考资料。

4. 专业建筑设计师的建议和经验分享:在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有关加气块砌体构造柱马牙槎长度设计的建议和技巧。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计算工作,用于确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工作量。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是指建筑物中用于支撑和分布重力的结构元素。

这些结构元素需要经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墙体构造柱马牙槎的计算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需要确定施工的墙体类型和尺寸。

常见的墙体类型包括砖墙、混凝土墙、轻钢龙骨墙等,而尺寸则是指墙体的高度、宽度和厚度等参数。

对于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墙体,所需的材料和工作量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需要计算墙体所需的材料量。

这包括砖块、砂浆、钢筋、混凝土等。

对于砖墙来说,首先需要计算砖块的用量。

这可以通过计算墙体的面积和每平方米的砖块用量来实现。

然后,根据墙体的尺寸和砖块的规格,计算所需砂浆的用量。

对于混凝土墙,需要计算混凝土的用量,这可以通过计算墙体的体积和混凝土的用量比例来实现。

钢筋的用量则需要根据墙体的结构设计来确定。

除了材料量的计算,还需要计算墙体施工的人工工作量。

这包括砌筑砖墙、浇筑混凝土墙和安装钢筋等工作。

对于砌筑砖墙来说,人工工作量可以根据每平方米的砌筑速度和墙体的面积来计算。

对于浇筑混凝土墙,需要考虑混凝土的配制、搅拌和浇筑等工作,并根据墙体的体积来确定工作量。

安装钢筋的工作量则与墙体的结构设计有关。

在墙体构造柱马牙槎的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准确的尺寸测量和计算。

任何误差都可能会对墙体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是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不同的墙体类型和工况需要不同的材料和配比,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最后是施工工艺和方法的正确掌握。

墙体的构造需要遵循相关的施工规范和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总之,墙体构造柱马牙槎工程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准确的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工作量,为墙体的施工提供指导和依据。

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尺寸的准确测量、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以及施工工艺的正确掌握。

构造柱大马牙槎实训报告

构造柱大马牙槎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构造柱大马牙槎的施工工艺,了解其在抗震结构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四、实训内容1. 构造柱大马牙槎的定义及作用2. 构造柱大马牙槎的施工工艺3. 构造柱大马牙槎的质量控制4. 实际操作及注意事项五、实训过程1. 构造柱大马牙槎的定义及作用构造柱大马牙槎是指在砖混结构建筑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预留的一种特殊砌筑方法。

其主要作用如下:(1)增强墙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强度,提高抗震性能;(2)方便后续施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3)在地震发生时,起到约束裂缝扩展、减轻结构破坏的作用。

2. 构造柱大马牙槎的施工工艺(1)放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尺寸,并使用墨线或激光仪进行放线定位。

(2)预留马牙槎:在墙体上按照设计要求预留马牙槎,马牙槎的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

(3)砌筑墙体:在预留的马牙槎处进行墙体砌筑,注意砌筑质量,确保墙体平整、垂直。

(4)安装构造柱:在墙体砌筑完成后,安装构造柱,确保其位置准确、垂直。

(5)浇筑混凝土:对构造柱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无裂缝。

3. 构造柱大马牙槎的质量控制(1)马牙槎尺寸:马牙槎的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宽度为60mm,高度不宜超过300mm。

(2)拉结筋:沿高每500mm设置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墙体砌筑:墙体砌筑应平整、垂直,砂浆饱满,无裂缝。

(4)构造柱安装:构造柱安装应位置准确、垂直,混凝土浇筑密实。

4. 实际操作及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施工要领,提高施工技能。

(3)注意施工安全,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

(4)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构造柱的马牙槎砼及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构造柱的马牙槎砼及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构造柱的马牙槎砼及模板面积计算公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以GJDGZ-101-9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构造柱计算时要分三段:±0.000以下至基础底部的部分,±0.000以上至屋面部分,女儿墙部分。

构柱体积(V)=[外墙上的构造柱总截面面积/外墙厚+内墙上的构造柱总截面面积/内墙厚]×内外墙平均厚×构柱总高,当内外墙厚度相等时更为准确。

2、钢筋工程量: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kg箍筋:柱断面周长*(柱高/@)*比重(kg/m)*柱根数=kg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42.5dn,(n为层数),因为主筋在±0.00和层楼板处搭接,并在搭接区段箍筋加密为φ6@100.另,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为60mm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混凝土体积=(柱断面面积+(马牙槎宽/2)*宽)*柱高例:构造柱柱高3m,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与长墙咬槎为60.解:构造柱模板面积=(0.24+0.06*2)*3*2构造柱砼体积=(0.24*0.24+0.03*0.24*2)*3其他计算方法如是240*240的构造柱,(240*240+240*30*边数)*柱高如是370*370的构造柱,(370*370+370*30*边数)*柱高如是240*370的构造柱,(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数)*柱高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S=(K×3+D×2)×H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构造柱马牙槎的砼量及模板计算

构造柱马牙槎的砼量及模板计算

构造柱马牙槎的砼量及模板计算名词解释: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

马牙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以后接槎时插入相应的砖。

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时,应在接槎处预留拉接钢筋。

大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时在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拉接钢筋。

施工做法: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凹入深度宜为50-60mm。

目前砌体砌块普遍使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砌块模数高度为250mm高,刚好作为一个马牙。

砌筑时第一块砖应为凹入,谓之咬脚,然后按顺序同进同退砌筑马牙槎(若底部采用灰砂砖砌筑,也应视为一个马牙槎凹入咬脚)。

不论马牙槎凹入凸出,同时都要用线坠吊垂直,马牙槎砌体界面应放整砖面,砌块切割面应放在里侧,确保马牙槎美观。

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设置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拉结筋间隔不应超过600mm。

蒸压加气砼砌体的拉结筋埋入深度宜为700mm,且拉结筋末端应加弯勾,放置拉结钢筋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比拉结钢筋直径大4mm。

砼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是:0.24*0.37X3+0.24*0.06*3/2*2[面](如果有梁时应扣减梁的高度)解释:该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容易理解。

构造柱的柱子部分就是0.24*0.37*3,然后再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一段。

即:柱根开始,先是300mm的槎口,然后是300mm的砖,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

因此首先把槎口的面积(0.24*0.06)表示出来,然后乘以柱高3m,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

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一字形墙和90度直角墙,边数为2;T形墙边数取3;十字形墙边数取4)。

马牙槎尺寸

马牙槎尺寸

马牙槎尺寸很多朋友还不知道马牙叉的尺寸要求,马牙叉的宽度是多少?今天小六就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1、砖墙构造柱马牙槎宽度一般为60mm(伸入墙内),砌块墙构造柱宽度一般与墙厚相同,有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但构造柱伸入墙内的马牙槎长度大多为60mm。

2、实际工作中,常要计算马牙槎,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以标准砖为例)。

3、那么计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如果有梁时扣减梁的高度)X2[面] 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4、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一段。

5、即:柱根开始,先是300mm的槎口,然后是300mm的砖,然后又是300mm的槎口。

6.也就是说,如果嘴的高度累加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

7、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

8.在这个例子中,它是双面的,所以乘以2。

9、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10、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

11.至于构造柱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一般北方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墙体为了保温比较厚。

12、在这里,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

13、门距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然后T形墙相交的位置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

14.在实际施工中,不可能在门附近施工这种路缘石:门柱只有120mm,砌砖时,砖柱每300mm高后只有60mm宽,3米高也不会倒才怪。

15.所以在实际施工中,虽然图纸另一面的设计留有空隙,但实际上是模板工人直接靠门封闭模板,那里的混凝土体积比图纸上的设计要多。

构造柱马牙槎个数

构造柱马牙槎个数

一、马牙槎的工程量的计算公式:1、与柱子接触面的马牙槎模板计算公式为1/2×60mm×柱高,马牙槎混凝土计算公式为1/2×60mm×墙厚×柱高;2、构造柱马牙槎一般是5退5进,每边按30计算,所以:构造柱马牙槎砼工程量=构造柱高度×构造柱宽度×0.03×边数;构造柱马牙槎模板工程量=构造柱高度×0.03×边数×2;3、例如240墙,T字形的,3边有马牙槎:马牙槎砼工程量=构造柱高度0.24×0.03×3;马牙槎模板工程量=构造柱高度0.03×3×2;扩展资料:一、计算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以标准砖为例)。

那么计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如果有梁时扣减梁的高度)X2[面];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60mm一段。

即:柱根开始,先是60mm的槎口,然后是60mm 的砖,然后又是60mm的槎口。

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

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

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

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

至于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少见,一般是北方为了保温墙体比较厚才会有这情况。

二、补充多种情况:1、240×240的构造柱,(240×240+240×30×边数)×柱高2、370×370的构造柱,(370×370+370×30×边数)×柱高3、240×370的构造柱,(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数)×柱高另边数与墙面有关,一字形墙和90度直角墙,边数为2;T形墙边数取3;十字形墙边数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柱-、马牙槎
设置规范
1 .当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
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
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 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

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

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
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

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

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

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刚度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

抗震作用
以唐山地震为例:唐山地震后,有3幢带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与圈梁组成封闭边框的多层砌体房屋,震后其墙体裂而未倒。

其中市第一招待所招待楼的客房,房屋墙体均有斜向或交叉裂缝,滑移错位明显,四、五层纵墙大多倒塌,而设有构造柱的楼梯间,横墙虽也每层均有斜裂缝,但滑移错位较一般横墙小得多,纵墙未倒,仅三层有裂缝,靠内廊的两根构造柱都遇破坏,以三层柱头最严重,靠外纵墙的构造柱破坏较轻。

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多层砌体房屋应按抗开裂和抗倒塌的双重准则进行设防,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

黑龙江省的许多地区基本裂度为6~7度,位于这些地区的多层砖混建筑均需设防,抗震构造柱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其设置根据房屋所在地区的烈度、房屋的用途、结构部位、和承担地震作用的大小来设置。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断面不必大,但须同各层纵横墙的圈梁连接,无圈梁的楼层亦须设置配筋砖带,才能发挥约束作用,关于抗震柱的设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作了详细的规定。

抗震设计时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5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
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

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马牙槎
与构造柱连接处的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

工程量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
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2、钢筋工程量:
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kg)
箍筋:柱断面周长*(柱高/箍筋间距@)*比重(kg/m)*柱根数=(kg)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42.5dn (n为层数)3、有马牙槎的构造柱
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一般为60mm。

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
混凝土体积=柱底面积*柱高=【(柱截面长+2*马牙槎/2)*墙厚】*柱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