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合集下载

构造柱设置规范总结

构造柱设置规范总结

结构柱设置规范1、当无混凝土墙 (柱 )分开的直段长度 ,120( 或 100) 厚墙超出3.6m ,180( 或 190) 厚墙超出 5m 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结构柱分开;2、 120( 或 100) 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 3 米时 ,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 若不知足时应加结构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 或 190) 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 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 若不知足时应加结构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一样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结构柱5、当墙长大于 8m(或墙长超出层高 2 倍)时,应当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结构柱6、较大洞口双侧、无拘束墙端部应设置结构柱 4、结构柱与墙体拉结筋为 2Φ6@500 ,沿墙体全长贯穿编写本段设计规范第 2.1.14 条混凝土结构柱 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子墙体的规定部位,按结构配筋,并按先砌墙后灌溉混凝土柱的施工次序制成的混凝土柱,往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结构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 GZ )。

[1]为提升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子的砌体内适合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结 ,共同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

这类钢筋混凝土柱往常就被称为结构柱。

结构柱,主要不是肩负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结构柱往常设置在楼梯间的歇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结构柱。

为提升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固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结构柱已不只是设置在房子墙体转角、边沿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 ,圈梁应设置成关闭状。

圈梁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挡不平均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可以截断,不行防止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带圈梁,附带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 2 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带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 1000mm, 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2)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2)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11G329-2图集中关于多层砖砌体构造柱构造要求
4.2。

2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 时,为180*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屋、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筋网片水平通长设置,当砖砌体墙为370mm厚时,拉结网片的水平钢筋也可根据当地习惯做法采用3¢6;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从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以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全部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二马牙槎设置一般规定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支模浇注混凝土。

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标砖五退五进,先退后进),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设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如图6—5所示。

马牙槎留槎宽度一般为60mm,高度不宜大于300mm。

先退后进组砌方法。

下表为11G G329-2图集P97页截图
施工现场马牙槎照片
马牙槎等样板做法。

圈梁和墙体的连接图构造柱和马牙槎墙身转角拉结筋

圈梁和墙体的连接图构造柱和马牙槎墙身转角拉结筋

圈梁和墙体的连接图构造柱和马牙槎墙身转角拉结筋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一、圈梁的设置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二、圈梁的构造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mm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mm;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 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 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摘要:砖混结构非常简单,施工非常方便,而且消耗的成本也很低。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建筑抗震性能不是很好,降低了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就需要在房屋四角的内墙和外墙交接之处设置构造柱,还要将圈梁设置在基础以及各个层的顶部。

本论文针对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圈梁;施工;忽视的问题;措施引言在砖混结构建筑的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构造柱和圈梁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中存在很多质量问题。

由于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指数不高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构造柱存在纵向钢筋错位的现象圈梁主筋没有放在在构造柱主筋的内侧,导致主筋出现偏移。

在设计的过程中,构造柱的截面等同于现浇梁截面,导致梁受力钢筋与柱纵向钢筋之间产生碰撞,柱主筋就会产生偏移。

在构造柱定位放线的过程中,由于设计位置产生偏离,就会使得砌体预留柱位的上楼层位置和下楼层位置存在偏差,构造柱纵筋也产生偏移。

在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构造柱的时候,柱钢筋的加固不是很稳定,就会使得柱主筋产生偏移。

(二)钢筋搭接不符合规范构造柱的主筋搭接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执行。

底层楼和基础顶面的楼面都要做好钢筋搭接,但是,目前的施工中,搭接柱筋的时候存在随意性,甚至存在搭接在顶部和柱的中间的现象。

搭接的长度也是有规范的,需要按照规定搭接。

对于构造柱主筋的接头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甚至在一个截面上,使得主筋的接头漏出来。

圈梁的主筋没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主筋的搭接上也会存在不按照设计图施工的问题。

一些钢筋错头搭接,有的钢筋错开了,但是,会存在搭接长度不符合规格的问题,但是,错开的长度不符合要求。

构造柱的每边多于4根纵向钢筋的时候,是搭接两个水平面,但是,也会在一个水平面上搭接。

这种搭接方法是不正确的。

配筋砌体工程要求

配筋砌体工程要求

配筋砌体工程要求一、一般规定1 、配筋砌体工程除应满足本章要求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6章的规定。

说明:1为避免重复,本章在“一般规定”、“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条文内容上,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6章的规定。

2 、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

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震。

说明2 本条这些施工规定,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两次浇捣时结合面的密实和整体性。

3 、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0d,且其水平或垂直弯折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d和150mm;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5d。

说明:3配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的受力钢筋,其握裹力较混凝土中的钢筋要差一些,因此在保证足够的砂浆保护层的条件下,其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要加大。

4 、配筋砌块体剪力墙,应采用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和专用的小砌块灌孔混凝土。

说明:4小砌体砌筑砂浆和小砌块灌孔混凝土性能好,对保证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结构受力性能十分有利,其性能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JC861的要求。

二、主控项目1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钢筋的合格证书、钢筋性能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

2 、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构件的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各类构件每一检验批砌体至少应做一组试块。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或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说明:1-2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构件等配筋砌体中的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直接影响砌体的结构性能,因此应符合设计要求。

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预留的拉结钢筋应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构造柱,且不少于3处。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设置规范1 .当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之马矢奏春创作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出3.6m,180(或190)厚墙超出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分歧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出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但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沿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克不及截断,不成防止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砌筑工程习题参考答案

砌筑工程习题参考答案

砌筑工程习题参考答案第3章砌筑工程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为保证毛石砌体的稳定性,毛石砌体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宜超过__d_。

A、2mB、1.8mC、1.5mD、1.2m2、砖墙留斜搓时,其留搓长度应不小于留搓高度的_c_。

A、1/2B、1/3C、2/3D、3/53、下列不属于砌砖施工过程的是a。

A、芯柱浇筑B、材料运输C、脚手架搭设D、砖墙砌筑4、烧结普通砖砌体的砂浆稠度应是a。

A、70一90mm B.80-100mm C、50-60mm D、60一70 mm5、砌筑用砂浆中的砂应采用c。

A、粗砂B、细砂C、中砂D、特细砂6、捡查灰缝砂浆是否饱满的工具是b。

A、锲形塞尺B、方格网C、靠尺D、托线板7、砖砌体水平缝的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b。

A、50%B、80%C、40%D、60%8、检查墙面垂直度的工具是c。

A、钢尺B、水准仪C、托线板D、锲形塞尺9.采用一顺一丁法砌筑砖墙时,上下皮砖间竖缝应相互错开a 砖长。

A、1/4B、1/2C、1/3D、1/510.砂浆应随拌随用,当施工气温超过30度时,混合砂浆应在c 内使用完毕。

A、1hB、2hC、3hD、4h11. 砖墙砌体砌筑时,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烧结普通砖、多孔砖以及填充墙砌筑用的空心砖的含水率宜为 b 。

A、5%~10%B、10%~15%C、5%~15%D、8%~12%12.常温条件下,小砌块每日的砌筑高度,对承重墙体宜在 d 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A、1.8mB、1.0mC、1.2mD、1.5m二、多项选择题:1、砖墙每日砌筑高度不应超过A D 。

A、1.5mB、2.lmC、1.2mD、l.8m2、砖基础大放脚的组砌形式是A B。

A、三顺一丁B、一顺一丁C、梅花丁D、两平一侧3、下列不属于砌砖施工过程的是A C 。

A、芯柱浇筑B、材料运输C、脚手架搭设D、砖墙砌筑4、实心砖墙和烧结普通砖平拱式过梁的砌筑砂浆稠度应是A C D 。

A、70-80mm B.70-100mm C、50-60mm D、60-70 mm5、砌筑用砂浆中的砂应采用A C 。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构造柱设置要求为: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马牙槎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办法.马牙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今后接槎时拔出响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不宜应用,假如因特别原因必须应用时,应在接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大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订交处的砌筑办法,砌墙时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划定预留接钢筋.目标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联合的更稳固,更利于抗震.马牙槎依据功效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构造马牙槎.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便利后序砌筑.构造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衔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包管两者同时受力工作.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出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程度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马牙槎的盘算起首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那么盘算公式是:××××3/2×2[面]这个盘算办法是把柱和槎离开盘算,比较直不雅,也轻易懂得.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3,后面部分是盘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一段.即:柱根开端,先是300mm的槎口,然后是300mm的砖,然后又是300mm的槎口.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现实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现实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形多产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地位.至于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形少见,一般是南边为了保温墙体比较厚才会有这情形.在我们这里,常会碰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形.门距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然后T形墙订交的地位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在现实施工中,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是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120毫米,砌砖时每300毫米高退60毫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毫米宽了,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所以现实施工时图纸上固然那一边设计留槎,其实模板工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那边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纸设计的要多一些.假如是24墙,3米高,那就多××3/2×3,即立方米.数目不大,但楼房若是许多如许的门的话,混凝土也是可不雅的,这个怎么算就看大家了.填补多种情形:1.240×240的构造柱,(240×240+240×30×边数)×柱高2.370×370的构造柱,(370×370+370×30×边数)×柱高3.240×370的构造柱,(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数)×柱高另边数与墙面有关, 一字形墙和90度直角墙,边数为2;T形墙边数取3;十字形墙边数取4.砌体构造,在土建造价中,马牙槎的个数怎么数,是否有规范请求呢?马牙槎数个数还不累逝世你啊,划定是每隔300的高度增长300高60宽的马牙槎,算的时刻一般都是把构造柱靠墙的偏向加宽30,每个接触的墙面都加,比方说120×120的构造柱,在一字墙上面,那就两面都加30,这个构造柱的体积就是(30+120+30)×120×高度.圈梁的符号是QL,有的时刻圈梁在图纸上基本不标,只是在设计解释里说什么情形下要加一道圈梁,这就要细心浏览设计解释然后分辩.马牙槎五进五出是什么意思?在构造柱的地位,预留马牙槎,是为了让构造柱和砖墙更好的成为一个整体,有更好的抗震性,,五进五出就是每五皮砖伸出半砖,上面和下面的五皮就缩进半砖,拦筋一般五皮砖留,多是六个或是八个的圆钢!构造柱留槎必须先退落后构造柱什么时刻设马牙槎砌体规范请求,在砌体构造施工进程中,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圈梁,在砌墙的时刻碰到构造柱时,墙体设马牙槎.马牙槎构造见当地砌体构造构造图集构造柱必定要带马牙槎..那此外柱须要带么?不是不须要,而是不克不及要!除了构造柱外,你所列的那几个都是承重的.构造柱是起拉结墙体感化的,先砌墙后浇柱.所以要留马牙槎且有程度筋,如许才干起到好的拉结感化,成为一个整体.而以框架构造为例,斟酌梁.柱承重,墙体只起保护感化,不克不及斟酌它承重和抗震,而现实上它确定是可以承重的,并且它的刚度也其实不小,但是如许盘算起来比较庞杂,并且填充墙轻易损坏,假如你斟酌它抗震,那柱子确定盘算的偏小了,如许墙坏了跟着相邻柱子也坏了跟着全部构造各个击破了.所以只斟酌梁柱承重,填充墙顶斜砌一排砖,填充墙与框架柱脱开或柔性链接,且先柱后墙.受力明白.传力合理.假如刚性衔接,那墙体接收地震力,传到柱子上,柱子可能会损坏!你再揣摩揣摩.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马牙槎按什么尺度施工?加气混凝土填充墙采取06SG614-1《砌体填充墙构造构造》规范;以及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盘算工程量时,马牙槎按5皮1收60mm,也就是平均进出30mm 吗?对,就想到去每边增长宽度30,当然,照样可以将高度减半. 问:1)马牙槎应先退落后,什么样叫先退落后啊?2)预留的拉结筋地位应准确,施工途中不得随意率性弯折,为什么啊?3)每一马牙槎沿高度偏向尺寸不该超出300mm,啥意思的?答:1. 先退落后是指马牙槎的第一个300mm高度先要往柱子外侧砌砖(宽度较大一点).2. 弯折轻易影响锚固后果或者毁伤钢筋.3. 每砌300高就会退50mm或者进50mm.。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推荐下载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推荐下载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11G329-2图集中关于多层砖砌体构造柱构造要求
4.2.2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 时,为180*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屋、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
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
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筋网片水平通长设置,
当砖砌体墙为370mm厚时,拉结网片的水平钢筋也可根据当地习惯做法采用3¢6;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从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以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全部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二马牙槎设置一般规定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支模浇注混凝土。

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标砖五退五进,先退后进),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设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如图6-5所示。

马牙槎留槎宽度一般为60mm,高度不宜大于300mm。

先退后进组砌方法。

下表为11G G329-2图集P97页截图
施工现场马牙槎照片
马牙槎等样板做法。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1、当无混凝土墙 ( 柱) 分隔的直段长度 ,120( 或 100) 厚墙超过3.6m,180( 或 190) 厚墙超过 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 或 100) 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 3 米时 , 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 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 或 190) 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 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 8m(或墙长超过层高 2 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 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第 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 GZ)。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 , 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 , 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 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 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

构造柱-、马牙槎设置规范1 .当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构造柱马牙槎讲解

马牙槎之老阳三干创作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马牙槎有年夜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 小马牙槎指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 以备以后接槎时拔出相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 一般不宜使用, 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需使用时, 应在接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年夜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 砌墙时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 伸出的皮数也是五皮, 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接钢筋.目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固, 更利于抗震.马牙槎根据功能的分类, 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结构马牙槎.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 留出马牙槎, 方便后序砌筑.结构马牙槎, 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施工时, 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 先砌墙, 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 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越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 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马牙槎的计算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370, 高度3米, 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那么计算公式是:××××3/2×2[面]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 比力直观, 也容易理解.构造柱的柱子那部份就是××3, 后面部份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 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一段.即:柱根开始, 先是300mm的槎口, 然后是300mm的砖, 然后又是300mm的槎口.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写好, 然后乘以柱高3米, 然后除以2, 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 然后, 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面槎, 所以乘以2.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 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至于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纷歧致, 这种情况少见, 一般是南方为了保温墙体比力厚才会有这情况.在我们这里, 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门距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 然后T形墙相交的位置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在实际施工中, 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是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120毫米, 砌砖时每300毫米高退60毫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毫米宽了, 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所以实际施工时图纸上虽然那一边设计留槎, 其实模板工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 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纸设计的要多一些.假如是24墙, 3米高,那就多××3/2×3, 即立方米.数量不年夜, 但楼房若是很多这样的门的话, 混凝土也是可观的, 这个怎么算就看各人了.弥补多种情况:1、240×240的构造柱, (240×240+240×30×边数)×柱高2、370×370的构造柱, (370×370+370×30×边数)×柱高3、240×370的构造柱, (240×370+有马牙槎的边长×30×边数)×柱高另边数与墙面有关, 一字形墙和90度直角墙, 边数为2;T形墙边数取3;十字形墙边数取4.砌体结构, 在土建造价中, 马牙槎的个数怎么数, 是否有规范要求呢?马牙槎数个数还不累死你啊, 规定是每隔300的高度增加300高60宽的马牙槎, 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把构造柱靠墙的方向加宽30, 每个接触的墙面都加, 比如说120×120的构造柱, 在一字墙上面, 那就两面都加30, 这个构造柱的体积就是(30+120+30)×120×高度.圈梁的符号是QL, 有的时候圈梁在图纸上根本不标, 只是在设计说明里说什么情况下要加一道圈梁, 这就要仔细阅读设计说明然后分辨.马牙槎五进五出是什么意思?在构造柱的位置,预留马牙槎,是为了让构造柱和砖墙更好的成为一个整体,有更好的抗震性,,五进五出就是每五皮砖伸出半砖,上面和下面的五皮就缩进半砖,拦筋一般五皮砖留,多是六个或是八个的圆钢!构造柱留槎必需先退后进构造柱什么时候设马牙槎砌体规范要求, 在砌体结构施工过程中, 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圈梁, 在砌墙的时候遇到构造柱时, 墙体设马牙槎.马牙槎构造见本地砌体结构构造图集构造柱一定要带马牙槎..那另外柱需要带么?不是不需要, 而是不能要!除构造柱外, 你所列的那几个都是承重的.构造柱是起拉结墙体作用的, 先砌墙后浇柱.所以要留马牙槎且有水平筋, 这样才华起到好的拉结作用, 成为一个整体.而以框架结构为例, 考虑梁、柱承重, 墙体只起维护作用, 不能考虑它承重和抗震, 而实际上它肯定是可以承重的, 而且它的刚度也其实不小, 可是这样计算起来比力复杂, 而且填充墙容易破坏, 如果你考虑它抗震, 那柱子肯定计算的偏小了, 这样墙坏了跟着相邻柱子也坏了跟着整个结构各个击破了.所以只考虑梁柱承重, 填充墙顶斜砌一排砖, 填充墙与框架柱脱开或柔性链接, 且先柱后墙.受力明确、传力合理.如果刚性连接, 那墙体吸收地动力, 传到柱子上, 柱子可能会破坏!你再琢磨琢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马牙槎按什么标准施工?加气混凝土填充墙采纳06S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规范;以及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计算工程量时, 马牙槎按5皮1收60mm, 也就是平均进出30mm 吗?对, 就想到去每边增加宽度30, 固然, 还是可以将高度减半.问:1)马牙槎应先退后进, 什么样叫先退后进啊?2)预留的拉结筋位置应正确, 施工途中不得任意弯折, 为什么啊?3)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应超越300mm, 啥意思的?答:1. 先退后进是指马牙槎的第一个300mm高度先要往柱子外侧砌砖(宽度较年夜一点).2. 弯折容易影响锚固效果或者损伤钢筋.3. 每砌300高就会退50mm或者进50mm.。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11G329-2图集中关于多层砖砌体构造柱构造要求
4.2.2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 时,为180*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屋、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筋网片水平通长设置,当砖砌体墙为370mm厚时,拉结网片的水平钢筋也可根据当地习惯做法采用3¢6;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从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以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全部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二马牙槎设置一般规定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支模浇注混凝土。

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标砖五退五进,先退后进),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设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如图6-5所示。

马牙槎留槎宽度一般为60mm,高度不宜大于300mm。

先退后进组砌方法。

下表为11G G329-2图集P97页截图
'.
'.
'.
施工现场马牙槎照片'.
马牙槎等样板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墙体拉结筋及马牙槎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 11G329-2图集中关于多层砖砌体构造柱构造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 时,为180*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屋、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筋网片水平通长设置,当砖砌体墙为370mm厚时,拉结网片的水平钢筋也可根据当地习惯做法采用3¢6;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从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以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全部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二马牙槎设置一般规定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支模浇注混凝土。

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标砖五退五进,先退后进),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设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如图6-5所示。

马牙槎留槎宽度一般为60mm,高度不宜大于300mm。

先退后进组砌方法。

下表为11G G329-2图集P97页截图
施工现场马牙槎照片
马牙槎等样板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