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
甘肃省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
甘肃省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2. (2分) (2017高三上·陆川月考) 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
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 . 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B . 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 . 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D . 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3. (2分)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
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 . 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 . 倡导“三纲五常”4. (2分)李四光在很多的科学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下列哪些领域贡献特别突出()①量子力学②地质力学③古生物学④冰川学A . 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5. (2分) (2018高三上·东城期末) 1867年,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曾说过“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
”据此可知徐继畲()A . 倡导君民共治B . 赞同西方教育C . 主张民主革命D . 关注美国制度6. (2分) (2019高二下·大丰期中) 如表所示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7. (2分) 1942年,国民政府在重庆秘密建造了一所伪造日伪钞票的造币厂。
【精选】甘肃省武威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三次考试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1.周代大封同姓,“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袞”。
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2.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A.颁布解负令B.发展工商业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实行财产等级制3.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
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
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
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B.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C.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D.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4、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出于支配地位。
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
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5.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这表明,俾斯麦期望A. 建立民主共和B. 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C. 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D. 完善德国民主政治6.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甘肃省武威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科达标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1.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2.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3.《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D.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4.《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5.《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甘肃省武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等体现出的是国家对工商业管理的制度化,故答案为C项。
材料反映国家对市场的管理,没有反映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排除A项;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西周商业政策2.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实行“中朝”制度,“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构成。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武威二中2018-2019-1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B.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C.女性社会地位低下D.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2.近年来,随着《康熙王朝》《甄嬛传》等电视剧的热播,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与为主题的古装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
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家国一体B.自然经济C.儒家礼制D.君权至上3.《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589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
对这一结构的出现解读合理的是唐代A.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B.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继承C.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D.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4.雍正时期,内阁逐渐分化,兼军机处职责的是内中堂,留守内阁的是外中堂。
嘉(庆)道(光)以后,甚至出现了内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
有史书则记载了当时皇帝发布上谕不许军机大臣将部务带到军机处处理。
这一变化反映了A.军机处日益成为权力决策的中枢B.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争夺激化C.内阁地位下降,已经形同虚设D.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成员身份入选5.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下列措施能体现他的这一改革理念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陶片放逐法C.成立五百人会议D.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6.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
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
甘肃省武威第学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
武威2022度第一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4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42.秦朝的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43.“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拿独任丞相的胡惟庸开刀,说他谋反,一口气株连了三万……胡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将宰相制度废掉,提升六部的规格。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强化 B.集权的加强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建立44.雅典民主制度被西方学者誉为“历史的奇迹”,公元前5世纪发展到顶峰。
在其顶峰时期,雅典公民不可能做的事情是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B.被选举为执政官C.和奴隶一道参加公民大会D.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45.“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
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内选举——本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国王任命——当选政领袖——本获议会多数D.议会提议——内同意——国王任命46.萨姆·亚当斯曾打趣地说:“我跨进这座楼房时吓得绊倒在门槛上了。
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府,而不再是一个各式各样权州的薄弱联盟。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美国实行了A.联邦制B.三权分立C.总统制D.两院制4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A.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开端的标志B.导致民族危机空前加强C.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4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标志着A.的成立B.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的诞生D.废除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49.90多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
2019届甘肃省武威市高三上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甘肃省武威市高三上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1976年陕西出土的某青铜器上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勤勉)尹亿疆。
”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由于A.别为字祖,继别为宗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2.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材料反映的是A .秦始皇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特别突出3. 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4. 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
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5.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概要》论及道:“随着社会进步,统治事务越来越繁杂。
适应新的形势,西汉的中朝官与尚书,东汉的尚书诸官,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
它们是弥补宰相缺陷的一些重要机构,与宰相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
君相之争是这类机构建立、发展的一个原因,但决非主流。
”此材料说明A .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分化B.宰相的事权开始下移C.主要解决君相矛盾D.体现治政者的政治智慧6.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甘肃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甘肃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三上·泰安月考)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 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B . 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C . 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 . 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2. (2分) (2017高一下·金东期中)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
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
这说明()A .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 .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C .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 .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3.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1930年10月中共湘鄂西特委规定:中农土地不动,对富农只没收“所余出佃的土地”。
这说明当时()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得到扩大B . “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C . 中共在探索符合革命实际的土地政策D . “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得到巩固4. (2分) (2017高一上·武威期中)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 . 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 . 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 . 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5. (2分) (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某次会议的决议指出:“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
高三历史试题-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 历史 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古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峁居民利用谷物发芽和酒曲等方法,酿造出以黍、小麦、水稻、百合、芡实、野豌豆等为原料的多种酒类,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
这一现象反映出()A.原始农业的多地起源B.生产领域的专业分工C.区域文化的传播交流D.酿酒技术的发展成熟2.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矛盾不断加深B.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3.景龙二年(708年),节愍太子初立,韦皇后因其非己所生,便让唐中宗下诏收回给太子的赏赐,让其与藩王一样每年定量领取物品。
门下省给事中卢则认为太子身为储君,按传统制度其用度与君主一致,一应物品所需,可从库藏中广为支取,无须同于藩王,并以此封驳了诏令。
该事件反映出当时()A.门下省处于决策中枢的地位B.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C.国家治理严格遵循传统制度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4.据《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而记述南朝刘宋一代的《宋书》对江南对的描述则是:“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种变化反映出()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北方经济落后南方D.政治中心转至江南5.辽朝立国初期,契丹贵族迁徙掳掠来的汉人、渤海人在西北草原上建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冶矿业生产。
这一举措()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C.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传播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6.元朝鉴于宋、金钱币短缺的不足,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诸路通行,税赋并听收受”“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各人皆乐用此币”。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政
武威二中2018-2018(Ⅰ)第三次诊断考试高三政治试卷命题人:郭世军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计50分).1.2018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今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今年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 1452万元B. 1320万元C. 1210万元D. 1100万元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A.增加32% B.增加26.4% C.增加40.8% D.减少6%3.假如中国一家企业在人民币汇率为100美元=620元人民币时,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每件商品100美元,共卖出4万件商品,获利320万人民币,那么当今年汇率变为100美元=610元人民币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今年的利润情况是A.企业少获取利润40万美元 B.企业少获取利润40万人民币C.企业多获取利润40万人民币 D.企业多获取利润40万美元4.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8年8月2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710元。
自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升高,这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①降低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②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③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会增多④增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图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的价格走势。
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上升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AB C D6.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涨幅较大,影响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
甘肃省武威第学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
武威2022度第一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这表明()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2.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3.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这场“商业革命” 最本质的现象是( )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B.出现了工商业市镇C.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4.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
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5.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这种观点实质上()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6.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 )A.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D.诸子百家逐渐形成7.理学和心学都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甘肃省武威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三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
2021-2021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历史一、选择题〔此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文化一统。
这说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改造2.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与社会。
这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清楚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3.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目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缺乏,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以下关于盐铁官营表述,正确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B.根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开展D.目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4.?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锉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廉政机制。
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标准,还是一种内在自省与心性追求。
这反映了A.唐政府注重廉政制度建立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廉政建立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主要原因5.南宋戴表元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
〞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宝佑四年〔1256年〕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人数比约为7:3。
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C.实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D.有利于社会阶层间流动6. 右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征收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府财政收入统计图〔单位:万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诊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非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1976年陕西出土的某青铜器上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勤勉)尹亿疆。
”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由于A 、别为字祖,继别为宗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材料反映的是A.秦始皇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特别突出3.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4.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
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5.《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概要》论及道:“随着社会进步,统治事务越来越繁杂。
适应新的形势,西汉的中朝官与尚书,东汉的尚书诸官,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
它们是弥补宰相缺陷的一些重要机构,与宰相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
君相之争是这类机构建立、发展的一个原因,但决非主流。
”此材料说明A.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分化 B.宰相的事权开始下移C.主要解决君相矛盾 D.体现治政者的政治智慧6.“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7.“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司法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有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8.2010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的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罗马法A.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C.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9、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表中反映的现象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C、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D、表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无变化1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涉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
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小农经济衰退无需使用农事节律11、1912年初孙中山在给蒙古诸王公的电报中说:“今全国同胞见及于此,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
”材料A、表达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理念B、明确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原则C、表达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共倡自由平等D、标志着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成立12、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1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不结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15、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他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其中,“极权主义”是指A.希腊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B.欧洲的法西斯B.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 D.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16、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
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1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全面反映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18、 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19、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
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20、1871年之前,巴黎大多数教师年薪只有700——850法郎,女教师不超过650法郎;巴黎公社规定教师的最低薪水每年为2000法郎,男女教师同工同酬,薪水平等。
由此可以推知,巴黎公社A、对义务教育比较重视B、提升了法国公民的素质C、缺乏斗争经验和策略D、重视男女平等和国民教育21、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2、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A.加快工业化进程 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23、美国《读者文摘》的一篇回忆录中写道,“(我父亲)决定实现这一愿望,所以在宣誓就职的第十二天,他把基辛格叫到办公室说:‘我要去中国!’那就是开端。
”当时“去中国”的外交访问A.使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B.改善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环境C.受中日邦交正常的影响D.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铺平了道路24、1933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
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若是能抵抗三、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蒋介石接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B.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C.蒋介石为欺骗民众做虚假的抗日宣传D.蒋介石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25、1955年7月,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日内瓦举行了“最高级”会议,这是10年前波茨坦会议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四巨头”会议。
虽然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决议,但气氛是热烈诚挚的。
这一会议的举行反映出A.美苏两极格局尚未正式确立 B.欧洲是东西方冷战的中心地区C.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东西方冷战一度出现缓和局面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4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2分)27、(14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