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北师大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代数基础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目标:一、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直接开平、因式分解、配方法等)。

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线性方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及解的性质。

通过实例演示各种解法。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加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练习。

教学反思: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较为到位,但在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方程时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实践训练。

在后续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因式分解法的讲解和练习。

第二节:二次函数及其性质教学目标:一、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

三、能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一元二次方程,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基本形式及性质。

展示二次函数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总结其性质。

四、布置作业:让学生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较好,但在应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二次函数。

第二章几何基础第一节:圆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一、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三、能应用圆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讲解圆的基本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展示圆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四、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反思5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个场景和事态中抽⾝出来,看⾃⼰在前⼀个场景和事态中⾃⼰的表现。

那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节课我采⽤“闻味猜物”游戏,有⽬的创设情境,导⼊课题,将“*露”的化学知识进⾏包装,将知识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抓准切⼊点,引发了学⽣对微观粒⼦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的好奇⼼、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和求知欲望。

2、反思教师⾓⾊的转变 课堂中教师成为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具有亲和⼒,尊重学⽣,与学⽣平等交流,建⽴和谐的师⽣关系。

3、反思学习⽅式的转变 在教学中,我运⽤具体的情景引发思维,呈现相关知识;让学⽣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相关的性质;并将有关的性质迁移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这种教学很好的引导学⽣改变学习⽅式,注重学⽣的体验、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

为学⽣提供了⾃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探究性学习发挥了主体作⽤。

4、反思教学⼿段的运⽤ 本节课我采⽤“闻味猜物”游戏引课,既调动学⽣的积极性⼜合理的使学⽣了解了微观粒⼦的真实存在和相应的性质,使学⽣体会到微观粒⼦与我们的⽣活息息相关。

利⽤很多形象⽣动的⽐喻和类⽐来引发学⽣的抽象思维。

联系学⽣⾝边的⽣活实例,引导学⽣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且我对本课的实验进⾏了⼤胆的改⾰,它们成了本节课的亮点,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实验会说话!很多抽象的微观知识学⽣理解和运⽤⽔到渠成。

同时我对教材进⾏了梳理,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使本节课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然紧凑,⼀环扣⼀环,教学思路⾮常清楚。

5、反思教学评价的使⽤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评价形式灵活多样;起到诊断性、激励性作⽤。

2.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反思 近年以来我⼀向担任初三化学教学,并且⼀向以来我对教学⼯作也不敢懈怠,不断继续学习来深化⾃我的教育教学⽔平,在⼯作中,我努⼒深⼊研究教法,虚⼼向同事学习,还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来提⾼⾃我的理论⽔平。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反思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反思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反思优秀5篇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篇一活力课堂就是教师有活力,学生有活力,方法有活力。

活力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

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的一言堂的课堂是潭死水。

只有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教师只是个引导者,课堂的参与权是学生。

活力课堂,应该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课堂。

老师应该采用新情境,采用声、光、电各种手段让学生尽量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让他们沉醉于其中。

活力课堂,应该是灵动且厚重的课堂。

精彩的课堂并不一定是节顺利的课堂,课堂上要允许有生成。

这叫要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机智,更重要的。

课前是要有吃透文本的准备。

这样我们才会“遇事不慌”“游刃有余”,才能站在问题的高度引导学生去有效思考。

如何构建活力课堂?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学中要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在教学中,老师要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聪明之处,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帮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较强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不要单纯地传授知识,切忌在教学中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兴趣。

比如,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提出不同看法,就被斥为“不守纪律”和“有意捣蛋”;有的学生问题回答错了,就被当众指斥或奚落……这样下去,学生不仅会变得不敢想、不敢问,而且会逐渐对教师、知识、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多角度看待课堂。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透视课堂,课堂也将展现出不同的场景。

我们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大弊病,就是把教学就变成了一种硬性的知识灌输,阻碍了学生思考力的发展。

新课改就是让课堂充满活力,构建以人文本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自然会变得活跃起来,思维也会得到不断发展。

总之,把教方法、思路同教知识紧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老师的搀扶,懂得自我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探索出新的学习方法。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英语是一种西日耳曼语支,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

下面给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5篇,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教学是就是教与学两部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学生是被教授的主体,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通过与学生一年来相处,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深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性的了解,这对我在平常的教学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中有极大的帮助。

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为较弱,授课采用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

但是,对于已处于九年级的学生,应该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学会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

因此,在课上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虽然成效并不是特别明显。

两个班学生的情况也存在着差距。

九班相对于十班来讲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如果讲得太深,就会没有顾到整体,整堂课的效果也会比较不好。

十班相对好生、中偏上学生较多,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较为简单的知识点,便会使他们得不满足。

所以,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备课不仅是要备教材,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

如何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

因此,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并作好课后反思,积极向前辈们请教,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英语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缺乏语言环境。

那么如何在课上创设语言环境呢?以下是我在上“Mr. Bean”这一课的一些做法:通过学生自己理解课文,自己设计对白,表演Mr. Bean 所遇到的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表演兴趣,而且学生自己所设计的对白也大都是课文所学过的句型、单词。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篇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篇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实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盼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协助。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外出学习之后,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本周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公开课试讲活动。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打算的这节课。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须要渗透的是“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案上的题目都是我自己多方面精选出来的,难度偏低,主要还是为学生的根底学问的坚固驾驭考虑。

因式分解作为这节课的根底一起先就被我强调,并让学生去独立解决了一些整式的因式分解问题。

然后引入了一个熟识的数学应用问题,通过问题找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针对这个方程让学生单独去解决、比照,找寻最简便的方法解方程,引出一种新的解方程的方式——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给学生时间去探讨、总结下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步骤。

接下来是针对性练习,分组进展,各个小组自己组织解决学案上的局部题目,熟识下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步骤、流程。

让学生自己去讲解、分析他们的练习。

然后处理学案上的强化训练局部的题目。

整个流程完毕后再次提问下解方程的步骤,然后下课。

可是通过这节课的效果来看,离我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有点让人悲观。

虽然造成这种结果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备课有失针对性、对课堂的把握不够敏捷导致了这样子。

我讲得多,学生互动的少;学问点的讲解分析没有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总结消化;本人的提问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等等。

反思自己的同时,我听取了校内多位老师的课程,明显感觉到了他们进展课程时的那种敏捷多变,整节课气氛活泼,学生踊跃参加到新学问的驾驭中,小组活动根本上都能敏捷运用,师生互动很是得当。

比照自己的这节课我是深感惭愧。

感受颇多,不再一一列表。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细致的备课、深化应用小组互动教学,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气象,为我的学生找到更适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汲取到更多的数学学问与数学思想。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情况。

1. 教材分析与目标设定。

-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歌教学,设定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对于现代文,目标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文中的抒情方式。

2. 目标达成情况。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方法运用。

2. 策略调整。

三、学生学习表现与问题。

1. 学习表现。

-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诗歌诵读环节。

许多学生积极参与诵读,并且能够尝试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在小组讨论关于现代文情感内涵的问题时,大部分小组能够积极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

2. 存在问题。

四、教学改进措施。

1. 针对知识储备差异。

-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在单元教学开始前,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时对之前学过的诗歌和现代文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如修辞手法、意象类型等。

同时,针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对于知识薄弱的学生,可以安排课外辅导或者小组帮扶活动。

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与薄弱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在课后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

2. 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

- 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现代文时,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文学评论或者文化研究文章的片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1章21.2.3 因式分解法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1章21.2.3 因式分解法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3 因式分解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方程的具体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依据方程特征选择恰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学生答:直接开平方法:x2=a (a≥0),配方法:(x+m)2=n (n≥0),公式法:x=2ba-±(b2-4ac≥0).2. 什么叫因式分解?学生答: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3.分解因式的方法有那些?(出示课件3)学生答:(1)提取公因式法:am+bm+cm=m(a+b+c).(2)公式法:a²-b²=(a+b)(a-b), a²±2ab+b²=(a±b) ².(3)十字相乘法.教师问:下面的方程如何使解答简单呢?x2+25x=0.出示课件5: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教师问: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学生答:设物体经过x s 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m ,即10x -4.9x 2=0.教师问:你能想出解此方程的简捷方法吗?(二)探索新知探究 因式分解法的概念学生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方程10x -4.9x 2=0.(两生板演)配方法解方程10x -4.9x 2=0. 解:2100049x x -=,22210050500494949x x ⎛⎫⎛⎫-+-=+- ⎪ ⎪⎝⎭⎝⎭2250504949x ⎛⎫⎛⎫-=- ⎪ ⎪⎝⎭⎝⎭50504949x -=± 50504949x =±+110049,=x 20.=x公式法解方程10x -4.9x 2=0.解:24.9100x x -=,a=4.9,b=-10,c=0.b 2-4ac= (-10)2-0=100,a acb b x 242-±-=()10102 4.9--±=⨯110049,=x20. =x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简洁解法为:(出示课件7)x(10-4.9x)=0. ∴x=0或10-4.9x=0, ∴x1=0,x2=10049≈2.04.这种解法是不是很简单?教师问:以上解方程的方法是如何使二次方程降为一次方程的?x(10-4.9x)=0,①x=0或10-4.9x=0,②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归纳为:(出示课件8)可以发现,上述解法中,由①到②的过程,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教师提示:(出示课件9)1.用因式分解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3.理论依据是“ab=0,则a=0或b=0 ”.师生共同归纳:(出示课件10)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1.将方程右边化为等于0的形式;2.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为A×B;3.根据“ab=0,则a=0或b=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根就是原方程的根.例1 解下列方程:(出示课件11)(1)x(x-2)+x-2=0; (2)5x 2-2x-14=x 2-2x+34.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1)因式分解,得(x-2)(x+1)=0.故有x-2=0或x+1=0.∴x 1=2,x 2=-1;(2)原方程整理为4x 2-1=0.因式分解,得(2x+1)(2x-1)=0.∴2x+1=0或2x-1=0.∴x 1=-12,x 2=12. 想一想 以上两个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来解决吗?如果可以,请比较它们与因式分解法的优缺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如下:(出示课件12)一.因式分解法简记歌诀: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二.选择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1.开平方法、配方法适用于能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2.因式分解法适用于能化为两个因式之和等于0的形式的方程.3.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出示课件13:解下列方程:2222221 +=0; (2) -=0; (3) 3-6=-3;(4) 4-121=0; (5) 3(2+1)=4+2; (6) (-4)=(5-2).()x x x x x x x x x x x 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六生板演)解:⑴因式分解,得x(x+1)=0.于是得x=0或x+1=0,x 1=0,x 2=-1.⑵因式分解,得x (x)=0于是得x=0或x-2=0x1=0,x2=2.⑶将方程化为x2-2x+1 = 0. 因式分解,得(x-1)(x-1)=0.于是得x-1=0或x-1=0,x1=x2=1.⑷因式分解,得(2x+11)(2x-11)=0.于是得2x+11=0或2x-11=0,x1=-5.5,x2=5.5.⑸将方程化为6x2-x-2=0. 因式分解,得(3x-2)(2x+1)=0. 于是得3x-2=0或2x+1 = 0,x1=23,x2=12.⑹将方程化为(x-4)2-(5-2x)2=0.因式分解,得(x-4-5+2x)(x-4+5-2x)=0.(3x-9)(1-x)=0.于是得3x-9=0或1-x=0,x1=3,x2=1.出示课件16: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x)2;(2)x2-6x-19=0;(3)3x2=4x+1;(4)y2-15=2y;(5)5x(x-3)-(x-3)(x+1)=0;(6)4(3x+1)2=25(x-2)2.教师提示: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来求解.四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是: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7,18,19)解:(1)(1-x)2=3,∴(x-1)2=3,x-1∴x1=1x2=1.(2)移项,得x2-6x=19.配方,得x2-6x+(-3)2=19+(-3)2.∴(x-3)2=28.∴x-3=±.∴x1=3+,x2=3-.(3)移项,得3x2-4x-1=0.∵a=3,b=-4,c=-1,∴x=−(−4)±√(−4)2−4×3×(−1)2×3=2±73.∴x1=2+73,x2=2-73.(4)移项,得y2-2y-15=0.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y-5)(y+3)=0. ∴y-5=0或y+3=0.∴y1=5,y2=-3.(5)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x-3)[5x-(x+1)]=0. ∴(x-3)(4x-1)=0.∴x-3=0或4x-1=0.∴x1=3,x2=1 4 .6)移项,得4(3x+1)2-25(x-2)2=0.∴[2(3x+1)]2-[5(x-2)]2=0.∴[2(3x+1)+5(x-2)]·[2(3x+1)-5(x-2)]=0. ∴(11x-8)(x+12)=0.∴11x-8=0或x+12=0.∴x1=811,x2=-12.出示课件20,21: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2-41=0;(2) 5(3x+2)2=3x(3x+2).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解:(1)∵x2-14=0,∴x2=14,即x=±14.∴x1=12,x2=-12.⑵原方程可变形为5(3x+2)2-3x(3x+2)=0,∴(3x+2)(15x+10-3x)=0.∴3x+2=0或12x+10=0.∴x1=-23,x2=-56.(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2-30)1.已知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²+(k²﹣2)x+2k+4=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2. 解方程:2(x﹣3)=3x(x﹣3).3.解下列方程:(1)x2+4x-9=2x-11;(2)x(x+4)=8x+12.4.小华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x=0 时,只得出一个根x=1,则被漏掉的一个根是()A.x=4 B.x=3C.x=2 D.x=05.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请从以下一元二次方程中任选一个,并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解这个方程.①x2-3x+1=0;②(x-1)2=3;③x2-3x=0;④x2-2x=4.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解方程:(x2+3)2-4(x2+3)=0.参考答案:1.-32.解:2(x﹣3)=3x(x﹣3),移项得2(x﹣3)﹣3x(x﹣3)=0,因式分解得(x﹣3)(2﹣3x)=0,x﹣3=0或2﹣3x=0,解得:x1=3,x2=32.3.解:⑴x2+2x+2=0,(x+1)2=-1.此方程无解.⑵x2-4x-12=0,(x-2)2=16.x1=6,x2=-2.4.D5.解:答案不唯一.若选择①,①适合公式法,x2-3x+1=0,∵a=1,b=-3,c=1,∴b2-4ac=9-4=5>0.∴x=3±5 2.∴x1=3+52,x2=3-52.若选择②,②适合直接开平方法,∵(x-1)2=3,x-1=±3,∴x1=1+3,x2=1- 3. 若选择③,③适合因式分解法,x2-3x=0,因式分解,得x(x-3)=0.解得x1=0,x2=3.若选择④,④适合配方法,x2-2x=4,x2-2x+1=4+1=5,即(x-1)2=5.开方,得x-1=± 5.∴x1=1+5,x2=1- 5.5.提示:把(x2+3)看作一个整体来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解:设x2+3=y,则原方程化为y2-4y=0.分解因式,得y(y-4)=0,解得y=0,或y=4.①当y=0 时,x2+3=0,原方程无解;②当y=4 时,x2+3=4,即x2=1.解得x=±1.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x2=-1.(四)课堂小结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优缺点?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⑴公式法虽然是万能的,对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但不一定是最简单的,因此在解方程时我们首先考虑能否应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等简单方法,若不行,再考虑公式法(适当也可考虑配方法).⑵方程中有括号时,应先用整体思想考虑有没有简单方法,若看不出合适的方法时,则把它去括号并整理为一般形式再选取合理的方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1.2.4)的相关内容。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下面给您带来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20年11月10—11号教育局组织了九年级期中考试。

我们九年级历史考的不是太好,高分只占到了同类学校的第三名。

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一、教师方面: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学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

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二、学生方面: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

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

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

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

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

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学习边抽查。

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实用18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实用18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实用18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邓丽君的一首《明月几时有》把离别愁苦演译得淋漓尽致。

这让我喜欢上苏轼的这首词,当看到教材中的选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对于这节课的成败之处,在此做一个反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独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

如何上一堂新颖、生动、活泼的研讨课,让学生在无限趣味中领会词的意境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1.聆听音乐,激趣导入。

2.反复诵读,体会诗气;3.品析诗歌,领会意境。

首先,面对传统的古典诗词,很多同学拒之千里,认为传统老土,远不如一些现代文通俗有趣,如何让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感兴趣呢?我想到了我最喜欢的这首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惜没有找到原版的碟,只能从网上下载动画版的歌曲,虽然现代味少了一点,但从学生们听歌时专注的眼神和微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还是非常喜欢这首歌的。

接下来是诵读环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朗读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但朗读不仅仅是教师一声令下,大家张嘴就念这么简单,课堂朗读也有一定的巧妙,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情绪,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文本状态;分派朗读有利于氛围的营造,关系到学生对诗词的初步感受;还可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提倡“美读”“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想,学生已经从这堂课中感受到了词的魅力,他们已经能饶有趣味地在词苑中漫步了。

鲜花因芬芳而美丽,鸟儿因翅膀而翱翔,学习因兴趣而吸引,如果我们的诗词鉴赏课能像磁石一样牢牢吸住学生的心,那么我们又何愁学生喜欢不了古典诗词呢?让我们尽情地在词苑中漫步吧!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一、引语导趣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反思(优选7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反思(优选7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反思(优选7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基于惠荫园的科学研究课程,需要和惠荫园紧密相连,所以我设计了《水的净化》这一节课。

课后有一些心得,归纳如下:一、《水的净化》基本设计思路:水的净化是学生刚学过的课本内容,通过模拟自来水厂的净化程序,取得较纯净的水,需要的基本操作是沉降、吸附、过滤、蒸发,所以该节课设计成了实验课。

惠荫园的水源有2处,一处是池塘水,一处是与地下水相连的泉水,刚好可以做对比实验,定为样品1和样品2。

课分为4段,第一段:取水,测量温度,解释水的温度为何不同;第二段:观察样品1和样品2的外观特点;第三段:对样品1处理,加明矾吸附沉降;第四段:对样品1过滤,得到滤液;第五段:对滤液加热蒸发,得到固体,证实得到的是混合物。

二、得与失通过该课,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对碾磨的操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大部分同学的过滤和蒸发操作得到了巩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的结尾增加了设计家用简易净水器,提升了课堂品质。

该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①学生做实验时比较兴奋,课堂秩序有点乱;②学生在碾磨明矾的时候操作不太正确,有些来不及纠正;③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比较混乱,七嘴八舌;④没有最后让学生归纳本课的教学重点,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反思(2)今天,在课堂上我听写了前10号元素。

我是打乱顺序听写的,他们的听写效果较差。

每个班的作业是先背会前十号元素(分两批给的,每批5个元素符号),然后在作业本上默写,家长签字。

交上来的作业都很好,有的是默写后的家长签字,有的明显是家长听写的。

但是听写的效果则很不好。

每个班全对的同学都明显少于作业本上全队的。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应该有这么几个:1、作业本上的默写有的同学造假。

肯定有不少同学没有背,或是背得模棱两可就抄了一遍,要求家长签字的,这一部分同学在听写时错的当然就多了。

2、有一部分同学背的不熟练。

在作业本上他们是按照前十个的顺序默写的,而我是打乱顺序听写的,按照记忆规律来说,在没有记忆熟练的情况下抽取检查是很容易出错的。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反思6篇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反思6篇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反思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个人总结、教师总结、学生总结、企业总结、活动总结、党建总结、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teacher summaries, student summaries, enterprise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arty building summari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反思6篇通过教学反思让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活动分析的一种文字载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径定理》教学反思一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径定理》教学反思一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径定理》教课反省一在垂径定理教课中,我受益无穷,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数学教课中,一些结论的表述是很重要的, 而我在这节课上有些表述的确不是很正确;并且我在讲堂上, 特别是知识点的联系方面的指引词, 更为需要再努力研究。

此后我将在这方面下时间, 在去听其余数学老师的课时, 要注意其余老师在知识点同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句.(2)一些该让学生知道的知识点 , 讲得不够透辟 . 如 CD是直径 , 其实应当能够拓展为过圆心的直线; 不可以够用数目关系求的 , 应当要适合地指引学生设未知数. 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类题目就是要设未知数. 相同在已知一条边 , 不够条件求解时, 也要指引学生利用未知数来解题的这类题目, 引导得不够, 或许说指引得不够深刻, 学生就会感觉是老师直接将知识倒向他, 而他不必定能接受.(3)在教案设计方面 , 在时间上掌握得不够正确 , 设计的教案内容太多 , 在这节课上假如预计过度已经足够的话, 垂径定理的推论其实能够放在下节课 . 这样就不会使得后边讲推论的时间很短 , 太匆促 . 前面在复习的部分应当加些对于勾股定理的计算的题目 , 使学生在后边解直角三角形时能够更为快 , 更娴熟 ; 而在多媒体中练习题量太小 , 并且是题型太2016 崭新精选资料 - 崭新公函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2一 , 能够再多做些找相等的量的基。

(4) 其有个作思想要灌学生, 即教课生假如到弦心距, 弦 , 那么直接半径组成直角三角形; 如果就是只知道一条弦的目, 就要弦心距都要作出来, 而两种目我的都不到位.(5)有其余好多 : 例的解不 , 深刻 .学生思虑的不; 目的梯度得不是很好⋯⋯通反省一的堂教课,我大多数学生知的理解不,不可以灵巧用知于生活。

一行全面反省后,我到要擅长理好教课中知授予能力培育的关系,奇妙地引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不停地激学生的学极性与主性,培育学生[ 此文于 ] 思能力、想象力和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获得充分的展。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经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的合理性.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个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出示课件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课件4)(二)探索新知出示课件5: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传染源记作小明,其传染示意图如下:(1)第一轮传染后共有人患了流感;(2)第二轮传染后共人患了流感.根据示意图,列表如下:(出示课件6)第1轮传染后的人数第2轮传染后的人数传染源人数1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列方程为1+x+(1+x)·x=121提取公因式,得(1+x)(1+x)=121,即(1+x)2=121.∴x1=10,x2=-12(不合题意,应舍去),故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教师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所以舍去.想一想: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出示课件7)师生共同分析:第一轮传染后的人数第二轮传染后的人数第三轮传染后的人数生1口答:第1种做法:以1人为传染源,3轮传染后的人数是:(1+x)3=(1+10)3=1331(人).生2口答:第2种做法:以第2轮传染后的人数121为传染源,传染一次后就是:121(1+x)=121(1+10)=1331(人).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染速度,n轮后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出示课件8)师生共同分析:传染源新增患者人数本轮结束患者总人数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n轮达成共识:经过n轮传染后共有(1+x)n人患流感.出示课件9:例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师生共同分析后解答如下: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由题意可列方程为1+x+x2=91,即x2+x-90=0.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应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出示课件10: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如下问题:1.在分析引例和例1中的数量关系时它们有何区别?答案:每个树枝只分裂一次,每名患者每轮都传染.2.解决这类传播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方法?答案:(1)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2)可利用表格梳理数量关系;(3)关注起始值、新增数量,找出变化规律.教师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有哪些?(出示课件11)学生自主思考后,教师归纳如下:出示课件12:电脑勒索病毒的传播非常快,如果开始有6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共有2400台电脑被感染.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学生思考后自主解决.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6+6x+6x(1+x)=2400.6(1+x)²=2400.解得x1=19或x2=-21(舍去).答: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19台电脑.出示课件13:例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多少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出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等量关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解:设这个小组共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x-1)=72.化简,得x2-x-72=0.解方程,得x1=9,x2=-8(舍去).答:这个小组共9人.出示课件14: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求全组有多少名同学?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后自主解答:解:全组有x名同学,根据题意,得x(x-1)=182.解得x1=14,x2=-13(不合题意,舍去).答:全组有14名同学.(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5-22)1.在一次酒会上,每两人都只碰一次杯,如果一共碰杯55次,则参加酒会的人数为()A.9人B.10人C.11人D.12人2.某中学组织初三学生篮球比赛,以班为单位,每两班之间都比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则共有多少个班级参赛?()A.4B.5C.6D.73.元旦将至,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互赠贺卡,共赠贺卡1980张,问九年级一班共有多少名学生?设九年级一班共有x名学生,那么所列方程为()A.x2=1980B.x(x+1)=1980C.x(x-1)=1980D.x(x-1)=19804.有一根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枝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设每个枝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1+x+x(1+x)=73B.1+x+x2=73C.1+x2=73D.(1+x)²=735.早期,甲肝流行,传染性很强,曾有2人同时患上甲肝.在一天内,一人平均能传染x人,经过两天传染后128人患上甲肝,则x的值为()?A.10B.9C.8D.76.为了宣传环保,小明写了一篇倡议书,决定用微博转发的方式传播,他设计了如下的传播规则:将倡议书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再邀请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每个好友转发倡议书之后,又邀请n个互不相同的好友转发倡议书,以此类推,已知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111个人参与了传播活动,则n=______.7.某校初三各班进行篮球比赛(单循环制),每两班之间共比赛了6场,求初三有几个班?8.某生物实验室需培育一群有益菌,现有60个活体样本,经过两轮培植后,总和达24000个,其中每个有益菌每一次可分裂出若干个相同数目的有益菌.(1)每轮分裂中平均每个有益菌可分裂出多少个有益菌?(2)按照这样的分裂速度,经过三轮培植后共有多少个有益菌?参考答案:1.C2.C3.D4.B5.D6.107.解:初三有x个班,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1) 6.x x-=2化简,得x2-x-12=0.解方程,得x1=4,x2=-3(舍去).答:初三有4个班.8.分析:设每轮分裂中平均每个有益菌可分裂出x个有益菌.传染源本轮分裂成有益菌数目本轮结束有益菌总数第一轮6060x60(1+x)第二轮60(1+x)60(1+x)x60(1+x)2第三轮60(1+x)260(1+x)2x60(1+x)3解:设每个有益菌一次分裂出x个有益菌.60+60x+60(1+x)x=24000.x1=19,x2=-21(舍去).因此每个有益菌一次分裂出19个有益菌.三轮后有益菌总数为24000×(1+19)=480000.(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传播类的应用问题的处理有哪些体会和收获?谈谈你的看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1.3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创设问题推导出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2.传播类和增长率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重点问题,本设计问题中反映出不同的“传播”和增长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问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导语】数学跟我们的现实⽣活紧密相连,是⽆法分开的,所以数学教学是⼗分重要的,为了让学⽣们更好提升数学⽂化⽔平,教学⼯作⼀定要多反思总结。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为主体,让学⽣的⼿,脑,⼝都动起来,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的积极性很⾼,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来的困惑也较多。

⼀、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个⼀个的⼩步⼦,⼀会⼉⼏何知识,⼀会⼉代数知识,好⽐⼀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的⾯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

教会学⽣学习的⽅法。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学⽣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

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的⽣活实际,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体验到数学的魅⼒。

⼆、从教学的⽅⾯看 教师是学⽣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

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教师的关系。

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活,体会现实⽣活也离不开数学。

增强学⽣学好数学的信⼼与决⼼。

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来说,买卖服装是⽣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的会很感兴趣⽤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能⼒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发表意见,做到多⿎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九年级上册词四首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简短

九年级上册词四首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简短

九年级上册词四首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简短一、引言本次九年级上册词四首的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喜爱和接受程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级上册中的四首词: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李煜的《相见欢》。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四首词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导入新课我通过介绍词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词的世界。

同时,我选取了四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讲解背景在讲解每首词之前,我先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讲解内容我逐一讲解了四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

鉴赏分析我选取了每首词中的经典名句进行鉴赏分析,让学生了解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每首词的独特之处。

课堂练习我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效果和问题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理解四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3)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定期进行阅读训练和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结语本次九年级上册词四首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弧、弦、圆心角》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弧、弦、圆心角》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弧、弦、圆心角》教学反思1、九年级数学上册《弧、弦、圆心角》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通过通过白板动画演示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其探求过程,再者通过教师演示动态课件及引导,让学生感受圆的旋转不变性,并能运用圆的对称性研究圆中的圆心角、弧、弦间的关系定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体验数学的生活性、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情景引入中运用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现了折扇中蕴涵的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探究圆的`旋转不变性和探究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时,教师应用白板的旋转功能让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归纳的数学过程,让学生既轻松又形象直观地获得了新知。

(3)在应用提高过程中,运用白板的链接功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用学生喜爱的三国任务链接起来,让数学也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本节课中白板的使用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把数学的课堂变成了生活的课堂,学生探究的课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2、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学反思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圆柱的表面积这课,我把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学习的重点。

为什么呢?因为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基础。

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就是计算圆面积,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新知识了。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以及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有关量的关系这两个环节来体现。

下面就我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得与失简单说一说。

一、操作与思考、想象相融合,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文章标题:深入理解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第一部分:认识教学内容1.1 了解教学内容在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古文观止中的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深刻理解了文言文的魅力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1.2 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经典,通过学习文言文,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美丽意境。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1.3 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我领略到了当代作家对生活、人性的思考和审视,这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第二部分:反思教学过程2.1 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解、互动、小组讨论等。

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我的学习体验,也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2.2 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阅读、课外拓展和写作。

这些方法帮助我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我对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三部分:总结与展望3.1 教学收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文言文的魅力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3.2 未来展望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境界。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学习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我深刻领悟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的魅力,这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使我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和感悟。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文章字数:3278(文章完整撰写完成后,请在知识上进行发布。

感谢您的信任,我会尽力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认为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获益良多。

九年级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生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领悟小说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深入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分析。

生字词的掌握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故事主题的领悟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文言文的翻译和阅读。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相关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2.故事梗概介绍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生字词教学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4.故事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小组讨论a.杨志为何要智取生辰纲?b.故事中展现了哪些人物的性格特点?c.你认为故事的主题是什么?6.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故事情节。

四、板书设计1.《智取生辰纲》故事梗概2.生字词列表3.人物关系图4.故事情节分析5.主题思想提炼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生字词的教学较为扎实,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5.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略有仓促。

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少,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优秀教案展示1.故事梗概简洁明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

2.生字词教学扎实,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

3.故事情节分析和人物性格分析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篇1流年似水,光阴似箭,时间过得可真是太快了!一眨眼,半个学期又过去了!今年虽然是教毕业班,但学生似乎都还没有进入毕业班的状态,既没有紧张感,对语文学习更是漠然的态度,两个班的学生差距很大,(1)班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2)班同学后进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上课比较沉闷,每次考试,(2)班总是拖后腿。

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缩短两个班的差距,迎接中考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思想问题解决了,学生们才能够安心学习,成绩才会有所上升。

(二)备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教学实际,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

备课充分,资料拓展更宽阔,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此外,掌控课堂节奏,注意学生反映。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

课堂内容丰富,翔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以这种情绪来感染他们。

这样,学生上课就有了一股“劲儿”,授课就事半功倍。

(三)面对全体学生,尤其注意培优补差,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让众多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学好语文,就要让他们喜爱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

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因此,多读一些源于生活的优秀文章,学会欣赏语文之美,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很有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今天正式学习新课,作为诗词教学,我一直认为要通过诵读来进行感悟体会。

词语分析、意境感悟其实都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

课堂上我按照读——品——思——感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这四个步骤中,“读”是基础,我重点在朗读技巧上进行了指导。

说实话,农村孩子的朗读确实需要加强,对朗读的状态以及语音语调、语速重音以及情感表现等,孩子们都表现出不太适应。

两个班的课堂上我都进行了示范性的朗读。

看得出来,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虽然在自己朗读的时候有点扭扭捏捏,不好意思。

作为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一个“场”。

品读词句环节,孩子们做的就比较好,可能与提前预习有关。

我重点赏析了“惜”字的含义。

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感悟,多数学生频频点头,看来是理解了其内涵,并有所感悟,这样下一个环节思考感悟作者的情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请学生谈学了此文的收获,因为时间上的原因,没来得及展开,作为随笔之一写在作业本上。

回顾这一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在朗读指导上,应该说达到了我之前预想的结果。

如果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加的神采飞扬的诵读,那就是语文课堂的理想状态了。

(如果是初一年级的话,是可以拿出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诵读的,因为初四,那就另当别论了)我是希望虽然是初四,但语文课堂上也不该少了朗朗的读书声。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

现在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安排在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课文中有两篇演讲词,所以教学时,我兼顾了议论文知识和演讲词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分别是: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分析本文结构,初步学习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首先,通过讲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结构思路。

然后,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提出了:“试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就逐步明确了文章层次的划分,再经过交流、归结,文章的结构就清晰的体现出来了。

朗读时的第二个要求是“逐一抄录课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中的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很容易从文章中划出这些语句。

这些语句的出处和含义在课文的注释里可找到;再加上文章中有多处,作者在引用相关语句后又作出了解释,所以学生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时就没有困难了。

不过,在要求学生积累背诵这些语句时,却有了一些难度。

为了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我在分析时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触动。

在第一课时的拓展延伸设计上,我结合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

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

对此,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多列举事例,这样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当前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就在课后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乐学的意识。

在第二课时的拓展延伸设计上,我将梁启超的观点和拿破仑的名言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展开辩论。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质疑能力,也探讨了有关人生的一些问题,增加了文章的实际教育意义,效果较好。

为降低目标4的难度,教学中,我先对演讲词的知识做了简介,然后通过出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例句进行分析体味。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同时,结合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故乡》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传统的教材篇目,也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如果教学中再走“介绍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子,那就辜负了新课改教材选入此文的美意了。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一、遵循作者写作思路,走进作者心境,把握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作品。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感悟文章主题;然后采用探究方式,对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这样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很好。

二、加强作品与现实社会的链接,为作品注入时代的活力。

鲁迅作品中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仅作用于小说所属的年代,而应是永久性的。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作品与现实的链接,由作品中的“新生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由闰土“多子”的事实到今天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由旧中国农民问题到今天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与闰土做个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

这些教学环节使学生思维敏捷,情绪高涨,教学效果甚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我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辩论、讨论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另外我还设计了“再回故乡”等一系列说话题目,让学生尽情想象,感受作品,感受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发现和创新的热情。

总之,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我也坚信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释,教改之路是靠千千万万的实践者走出来的。

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地走下去,定会踏出一条光明之路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一、关注学生发展,挖掘教材人文内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张扬了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可行之路。

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让他们体会到创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这对于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我让学生紧扣课文,沿着作者的思路深入体会内容,并能在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更深一步的感悟。

二、创设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创新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求知欲,所以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就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他们列举发明家的故事,激发他们对创造的渴望;然后抓住他们渴望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的欲望,引入对议论文的概念以及常用的论证方法的学习;并且通过活动,鼓励他们动手动脑,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地走向创造之路。

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就可以在学生积极思维和情绪高涨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样,灵活的学法比枯燥的分析议论文使学生感兴趣多了。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近日上完《陈涉世家》一课,有了一些思考:思考一、——如何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首先,教师要重视文言文课内的教学。

毕业班的文言文教学,在初一初二的基础上,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发扬。

在学生已有的古文知识比较零碎、散漫,需要教师引领、帮助总结提升。

如文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各种特殊的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等)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总结并和以前所学文言字句进行联系比较,如文中的“之”“所”的用法就可让学生去分析、归纳出来。

其次,加强文言文的背诵、阅读量。

提升古文素养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背诵大量的优秀诗、词、文,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

教师要调动起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精选佳作向学生推荐,甚至带领学生去感受到其中的深情、优美和理趣。

当然教师更要厚积而薄发,名家名段随口道来,让学生能从老师那儿感受到“古色古香”的魅力!思考二、——从考试的角度教师该讲些什么文言教学又带有很大的“功利性”。

文言文是考试重头戏。

这就需要初三教师高屋建瓴,胸中有中考。

如思考这一课会考哪些知识点,可以出什么样的题目?有的放矢,这样才会提高课堂效率。

要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将会得不偿失。

这就需要教师能抓住每一课的考点。

例如课文中的“会天大雨”一句中的“会”、“雨”的解释:“会”是“适逢”,“雨”是“名词作动词,下雨”,教师应该点到文言文中的词类的活用问题。

这样,学生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就会翻译的很准确。

再如文中的重点语句,抓住能反映陈涉的性格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进行分析,人物也就跃然纸上了。

《雨说》教学反思1、诗歌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感官,就应让学生用自己心中的美来印证诗歌的内在美,而不是教师的说教“美”,。

形象化的手法,更适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第一块环节“组织学生探究朗读这首诗的语速、语调,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律美”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可继续使用。

2、进一步明确了主动发现的过程,其实是学生挑战权威的确立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是个性展示的一个过程。

⑴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不是指导者要求出来的,而是通过指导者精心设计的情景调动出来的,没有情景就难有学生学习自主的可能,难有个性发现的可能。

教师的功能,我以为就是不断从教材中挖掘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情趣欲望的情景素材,不断让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里无限的风光。

⑵“教育即是生活”(杜威),让教育生活化,课堂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营造情景,加以适当的指点,让学生自主走向成功,感悟美的存在。

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比给他们这首诗的全部更关键。

⑶情景的创设,其实就是打破主体内在的认知与外在客观之间的平衡,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欲望和需要,使被动的施与成为主动获取。

第二块环节“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可以设置一个新的教学情境:如可先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想象一幅画面,然后教师通过用画面与本诗意境反差较大的投影片展示,反弹琵琶,创设一种情景,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家信集,《傅雷家书两则》是作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出现的。

第二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书信书面语色彩较浓,有更多的细腻的抒情和描写,信中流露着父子之情,有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精读的重点放在哪里,就是我们在备课时,需要思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