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教案(5-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绘制剖面图
1.规定剖面图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2.绘制一条水平线,作为基线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 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 4.在基线上标注相应点的距离,并作基线 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 5.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 例图
(M) 270
260 250 240 230 220
随比例尺缩小而降低。
P点高程计算原理
100
90
二、确定两点间的方向
三、在图上确定两点间距离和量算曲线长度 (一)点间直线距离 (二)点间曲线距离 (三)求两点间倾斜距离
(一)点间直线距离
(二)点间曲线距离
1.折线法
2.曲线计法
1.折线法

把曲线变成数段折线,再求和
2.曲线计法

测轮、字盘、指针 记住起始读数,垂直 圈滚动,终了读数
1.地理坐标
Y =(P点至所连经线的垂直距 离)/(经差1的图上距离)*60 x =(P点至所连纬线的垂直距 离)/(纬差1的图上距离)*60 p =109001+4/30*60 =10900108 p =36001+23/35*60 =3600139 109001 109002 36002
36001
2.直角坐标
X = X’+x = 3090km+0.35km
= 3090.35km
Y = Y’+y =(19)321km+0.45km = (19)321.45km
3.高程位置

P点高程计算原理 P点高程为:
2.5 14
90+2.5/14*10=91.79(m)

注意:所得点高程精度
地图学教案
(5-2)
第五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第二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一、量读点的坐标和高程位置 二、确定两点间的方向 三、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距离和量算 曲线长度 四、量算面积 五、量测坡度 六、绘制剖面图
一、量读点的坐标和高程位置
1.地理坐标 2.直角坐标 3.高程位置
A”
c” d” e” f”
B“
1:500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M
N
A’ c’ d’ e’ f’ B’
1:50000
再见
(三)求两点间倾斜距离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倾斜距离AB(D’)=∕ D2+H2
四、量算面积
(一)方格法
(二)梯形面积法(平行线法)
(一)方格法
(二)梯形面积法(平行线法)


梯形面积 S=(ab+cd+·+Rl)*k · · 图形总面积等于梯形 面积加上两端三角形 面积
K
五、量测坡度

坡度= 两点之高差h/水平距离D = t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