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

合集下载

三维设计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串点成面 知识集成板块(十二) 历史唯物主义

三维设计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串点成面 知识集成板块(十二) 历史唯物主义

(4)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劳动中对社
会和人民的贡献越多,价值就越大。
社会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人不能脱 离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投身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劳动),是实 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迁移应用·能力大提升]
1.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词语不断涌现,例如,“神
马”“浮云”等,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主要说明 (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人类具有超凡的创造力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
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2)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 是并列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是一切社会矛盾的物质根源,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更的
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A、B表述错误,
D项不合题意。
答案:C
4.《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规定:政府立法 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除依法需要
保密外,行政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加强对行政法规、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
[串点连线·板块巧构建]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部分内容。复习中 要注意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并能准确把握其内在联系, 该板块的知识体系如下:
在构建板块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复习备考中应关注 以下几点: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单元总结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专题纵横
单元总结
专题纵横
1. 《生活与哲学》内综合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辩 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同意识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 反作用有内在的一致性。 (3)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 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5)运用尊重客观规律的道理分析应树立何种价值观。 (6)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人生 价值。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返回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专题纵横
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
单元总结
(1)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说明树立正确消费观的 重要性。 (2)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与《政治生活》的综合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 党和政府某项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2)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分析说明政府职能以及国家机构 的组织活动原则。 (3)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道理分析党的宗旨与政 府的宗旨。
主观题突破
抽样批阅 规范体验 学生答卷 1
单元总结
阅卷点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思路清晰、 语言准确, 卷面整洁, 给人以赏 心悦目的 感觉。
主观题突破
单元总结
规范体验 学生答卷 2
阅卷点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字体太小, 且 不清楚, 不易 辨认, 影响阅 卷老师的情 绪。
主观题突破
规范体验 学生答卷 3

2013高考政治真题整理--哲学辩证法部分

2013高考政治真题整理--哲学辩证法部分

2013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整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辩证法部分(含答案)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2013全国文综,32,4分)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

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

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

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2.(2013课标1,23,4分)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3.(2013浙江文综,30,4分)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

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

这告诉我们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

4.(2013安徽文综,10,4分)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31 美好生活的向导(含哲学与时代精神)(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31 美好生活的向导(含哲学与时代精神)(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

专题31 美好生活的向导〔含哲学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常考点)。

2.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常考点)。

3.哲学与时代精神。

4.哲学的作用。

一、哲学的涵义1.从哲学的本义来看(1)字面释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也就是说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比喻表述:马克思说过,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从哲学的内涵来看(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从哲学的外延来看(1)哲学有别于具体知识,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概括、总结和反思是从具体知识升华为哲学知识的必要环节。

二、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们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的作用(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频考点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例1.有人认为:“历史地看,哲学和世界观其实是一回事,所有的重要哲学归根到底都是一种世界观,因为世界观和哲学可以相互替代。

〞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经哲学家整理的世界观就是哲学B.是片面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是片面的,哲学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D.是正确的,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答案]B[解析]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B正确;A、C、D均说法错误。

2013高考哲学漫画类型复习题

2013高考哲学漫画类型复习题

2013届高考政治:单项选择题漫画型解题思路与技巧【解题方法】在各类高考选择试题的类型中,漫画类选择试题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这类试题以漫画为载以漫画为载体,承载信息量大,取材新颖,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同时以简约的笔画、简单的情节将现实实生活中严肃的、枯燥的社会现象以一种夸张的枯燥的社会现象以一种夸张的、幽默的、讽刺的方式呈现出来,一直以来受到高考命题人的青睐。

但这看似简单的漫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类试题将将漫画寓意与学生学习的漫画寓意与学生学习的课本理论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不是理解漫画的寓意有很大难度类试题时,就是试题题肢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考生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命题者挖的“坑”中,所以这类试题考生得分普遍较低。

解答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无章可循,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做起题来就会事半功倍。

解题步骤:第一步认真看题,这是解答好漫画类试题的前提条件。

通过看图要了解画面中的中心人或物,通过看图读懂此类漫画的类型。

漫画按性质可分为讽刺或揭露社会丑恶或不文明现象;表扬或赞扬社会的某种现象;再有对此类现象抱有不同态度的,即有利有弊型的。

按漫画的内容分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类型的。

明确漫画的类型考生有时可在选项时进行简单的取舍。

第二步读懂寓意(审题审题审题审题)这是解答好漫画类试题的关键环节。

漫画类选择题的关键就是审题,通过审题可以深刻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从中领悟漫画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才有可能正确的答题。

读懂漫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看漫画的标题。

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漫画的标题往往具有导向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再联系画面内容,就能准确地把握漫画所反映的寓意。

特别是对一幅漫画可以表达多种意思的漫画,更应注意标题的导向作用。

其次,看漫画的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部分)(新人教版必修四)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部分)(新人教版必修四)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部分)(新人教版必修四)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利用率低,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材料二2012年6月1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40个部门制定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对外发布。

它是中国发布的首个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报告》共八章,包括总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原则立场。

《报告》指出,当前和未来我们推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我们对此也有足够的准备,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总结已有的经验,来加快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来推进可持续发展。

请你从唯物论角度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阅读表格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次六中全会情况。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得到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合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三次六中全会通过相应决议或决定的哲学依据。

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意义。

目前,使用土地主要存在地耗较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31课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31课
、体系化。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一课
3.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 具体科学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 揭 示 的 是 自 区 别 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 然、 社会和思 一门学问,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 维 某 一 具 体 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 领 域 的 规 律 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 系 和奥秘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 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效果检测·学以致用
第三十一课
1. 撞上门框, 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B )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解析
A 说法错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解析 A 项不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项是数学思 想;D 项是医学思想,是具体科学领域的思想,故排除 A、C、D。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题点 2 训练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三十一课
(2010· 新课标全国卷)“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 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 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是哲学的知识前提, 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哲学世界观的指导, 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 ) ②主张科学 ③强调离开了 ④指出哲学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10课 创新精神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10课 创新精神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

• (一)辩证否定
• 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 己,自己发展自己
• 注意: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
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 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 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 化的方面。
• (一)辩证否定 • 1、辩证否定的内涵 •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 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因此,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 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 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 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 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它对待旧事物的 态度是全盘否定,统统抛弃,认为新事物是绝对的新,它既不 能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也不会有旧事物的一点痕迹。 这样,就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事物的发展失去 了基础和条件。实际上也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在实践上,这种 否定一切的错误表现就是只要克服,不要保留,只要批判,不 要继承。认为否定就是对事物的绝对消灭。
成功体验
• 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 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 示是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 展
•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 史的发展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33课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33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三课
命题点 1 训练 3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2011· 浙江文综)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 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 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A.①② B.③④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②③ D.①④ (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第三十三课
提示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
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 意识现象。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 概念 区 别 特性 存在状态 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 存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唯 一 特 性 是 客 观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 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第三十三课
(1)规律是客观的, 它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 有的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 规律办事。 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在 认识 和 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三课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 联系 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 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 辩证法运用联系的、 发展的、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 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第38课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第38课

别 表现 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 相互区别; 相互排斥 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 联系 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八课
提示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三十八课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 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对立统 一 。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 联结 的 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 对立 的 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注意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认为对 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双方。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三十八课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 盾的 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活的灵魂 。 (3)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基础 。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 关键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体现了矛盾特殊 性。据此判断,A、C、D表述不符合题意,只有B项表述 符合题意。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第三十八课
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 存在的,即 事事 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 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 运动,即 时时 有矛盾。 ②方法论:要 承认 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 寻找正确的方法 解决 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 特点 。 ②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_________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_______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

(3)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______为转移。

(2)表现: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类活动无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方法论要求: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诡辩论。

②可以根据事物_______的联系,改变事物的_______,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1)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来源:学.科.网Z.X.X.K](2)方法论要求:①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_____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_____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__________,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______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强化训练(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强化训练(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单元强化训练(必修4)【单元知识网络】【章节巩固与提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预测题)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变迁。

有关部门联合制作的2011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公布,“伤不起”等入选。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则材料说明( )A.受客观因素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会有不同B.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中,我们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认识在实践中产生2.2011年9月20日,是我国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3.(2011·江苏单科)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 000美元向10 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

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4.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这蕴含的哲理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人民群众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主体5.“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旦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这种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2012·郑州模拟)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唐中和是湖南省新宁县皮肤病防治站的“编外医生”,48年来他坚守“麻风村”,悉心治疗病人,照顾老人们的起居生活,有时两个月才回家一趟。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41课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41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四十一课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 史的必由之路。 (2)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 高标准就是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 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 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3.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比较 比较 价值 人生价值
第四十一课
价值观
包括个人对社会 人们在认识各 一 事 物 对 主 体 的 积 的责任和贡献与 种具体事物的 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 社会对个人的尊 价 值 的 基 础 含义 具 有 的 能 够 满 足 主 重和满足两个方 上,形成的对 区 别 体 需 要 的 属 性 和 功 面,真正的价值 事物价值的总 能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 涵盖 事物的价值, 具有高 只涵盖人生领域 范围 度 的 概 括 性 和 普 遍 的价值 性,属客观范畴 联系 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在于对社会的责 的看法和根本 任和贡献 观点 是对价值的主 观反映,属于 主观范畴
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告诉我们价值观对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C、D 三 项说法明显有误,故选 B 项。
答案 B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高频考点二 核心突破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四十一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3.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必修4)【高考新动向】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考纲全景透析】一、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1)从性质上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_____。

[来源:](2)从结果上看,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的灭亡。

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新事物符合_________、具有和____________远大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__________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_______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来源:Z#xx#]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_____的、________的变化。

(2)质变:指事物__________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开始,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__________,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___________。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32课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32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因此符合题意的答案是 C。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高频考点二 核心突破 1.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 阵营 基本 观点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意识是派生 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 古 代 朴 近代形而 辩证唯物主 派别 素 唯 物 上学唯物 义和历史唯 主义 主义 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十二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唯心主义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 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 心主义 客观唯 心主义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二课
认为世 主 要 区 别 界的本 原是一 种或几 种具体 的物质 形态
认为自然 科学意义 上的原子 就 是 本 原,原子 的属性就 是物质的 属性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二课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 谁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思维和存 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 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 和存在关系的科学的回答。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2010 山东文综· 25 2007 江苏单科· 12 命题特点 对本考点主要采用选择题 的形式, 考查对哲学基本问 题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二课
(3)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单元总结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单元总结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主观题突破
单元总结
主观题突破
规范答题 1 卷面规范 试题精选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 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4 分) (2)这两大阵营的基本观点是什么?(6 分) 评分标准 (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2 分)乙的观点属于
网络构建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专题纵横
单元总结
专题纵横
1. 《生活与哲学》内综合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与第二单元中的世界 物质性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内在的联系。 (2)在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时要与第三单元中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区别开来。 (3)在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时要注意弄清 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返回
主观题突破
单元总结
规范体验 学生答卷 2
阅卷点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内容虽然正 确,但字体 潦草,不易 辨认,扣除 卷面分 2 分。
主观题突破
单元总结
规范体验 学生答卷 3
阅卷点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段落格式 不标准,卷 面不整齐, 扣除印象 分 1 分。
主观题突破
单元总结
规范指津 答题卷面规范的基本要求: (1)答案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 要点。有许多考生答题时,一题一个自然段,每个要点 也不用序号标识,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阅卷者看起 来费劲,激不起给考生打分的热情。 (2)要点段落化。 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 每段开始空两格, 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爽目的感觉,这也是防止得分丢失 的重要一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常识知识梳理之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常识知识梳理之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高三一轮复习——哲学常识知识梳理之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一、基础知识归纳1、事物发展原因——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1)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原因。

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外因。

(2)关系: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基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必须做到:既要重视内因,又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第一,要懂得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坚持对外开放。

反对闭关自守和崇洋媚外的错误倾向。

2、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含义:在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而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2)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提示:这里要注意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特别是第二种性形)——一是数量的增减引起的质变,二是事物构成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不同而引起的质变。

(3)事物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变化、发展的。

(4)方法论意义:第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第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注意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1.辩证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典例列举: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我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改等。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典例列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典例列举:见一、二。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五共同典例列举: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生态警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2.认识论(3个)★★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3、典例列举: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如“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等。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河南弘扬“三平”精神等。

★七、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1、〖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七、八共同典例列举:我们党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3.唯物辩证法(18个)★★九、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典例列举: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十、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典例列举:A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

B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十一、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典例列举: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十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典例列举: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五个统筹”等。

★★十三、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3、典例列举: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

★★十四、发展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典例列举: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十五、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或: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典例列举: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十六、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总)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ƒ要坚持适度原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3、典例列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

★★十七、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补充)1、原理内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3、典例列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等。

★十八、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C、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典例列举:人与自然、经济与环保、公平与效率、自由与纪律、生产与消费、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变废为宝等。

★★十九、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B、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典例列举:对形势的分析、对事物的评价、对人的看法、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消除一切矛盾等。

★★二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情形:(1)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也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寻找解决特殊矛盾的办法,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3、典例列举: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自身优势;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