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
第一课老舍《我的母亲》
![第一课老舍《我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28fb52d9d5bbfd0a7956735d.png)
母亲 的 性格 品德
勤劳 认真 待人 热情
母亲的 性格品德
分 析 形 象
母
亲
“我”
爱清洁 爱 花 守秩序
黑如铁的布袜洗得雪白 院子屋中收拾得清爽 浇 花 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
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姑母闹脾气,没有看见反抗过 给亲友邻居帮忙,总跑在前面
好
客
被搜两次,保护着儿女
宁吃亏,不斗气 软 而 硬
品味语言
• (2)句式的抑扬之美,即一句话内要注意词 与词平仄相交,而几句话连用则要注意尾句平 仄的互相呼应。 • 例: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 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 • (3)句式的错落之美。整段文字中或骈散结 合,或用语上的雅俗结合,参差有变,就显出 一种错落之美来。 • 例: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 错变化,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
• 例2、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 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 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增强了表 “旧”与“净”,“残” 达效果。 与“光”形成一种比较, 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勤劳、 爱整洁的特征,平实的语 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学习写法
学习写法:
• 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品味语言
• 例2: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 母亲的辛劳困苦。 •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 例3: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 已入了土! •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大白话。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5a706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4.png)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受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和善宽容、乐于助人、意志顽强等性格与宏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气对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
而文章的最终一句:“唉!还说什么呢?伤心!伤心!”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哺育教导之恩。
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久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爱护着儿女……从无方法中想出方法来”。
这些都说明白母亲软而硬的共性,而母亲的这种共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使得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
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这是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简单心情。
或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却觉得很苦痛,由于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剧烈了。
把自己比方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
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
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怀疑,我怕”。
怀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状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
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
最终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伤心!伤心!”来结束全文。
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受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肤浅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
而最终那句“伤心!伤心!”更是被人們视为经典。
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17f3adca551810a6f424861b.png)
第五单元思亲忆友展示情怀第13课我的母亲【文本导读】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病逝。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与痛苦。
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
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作者卡片】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及《女店员》《春华秋实》《龙须沟》《茶馆》等小说、剧本、杂文、报告文学多种。
其中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的顶峰之作,也是共和国话剧创作的精品之一。
1951年12月老舍因此获北京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1966年,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风格独特,成就卓著,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剧作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真实,语言精练,不少剧作还具有独特的“京味”风格。
作品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骆驼祥子》被译成20余种语言出版。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折.扣( ) ②揣.在怀里( ) ③敷衍..( ) ④撮.土( ) ⑤窘.困( ) ⑥殷.勤( ) ⑦刮痧.( ) ⑧绞.脸( ) ⑨露.面( ) ⑩惦.念(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惴 揣踹②⎩⎪⎨⎪⎧ 绞 矫 娇③⎩⎪⎨⎪⎧ 撮 嘬 ④⎩⎪⎨⎪⎧ 衍 衎⑤⎩⎪⎨⎪⎧ 籍 藉 ⑥⎩⎪⎨⎪⎧ 惦 踮掂3.近义词辨析①抚养·养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委曲·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长年·常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第一部分(1~3):写母亲的家世,包括母亲家所处的位置,姓氏,家境,特别突出了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身体好,具有劳动妇女的美德,为后文写母亲的平凡伟大品格奠定基础。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2篇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3512f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e.png)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2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1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c7b7004028915f814dc2ba.png)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阅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凸起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和母亲的人格气力对作者思想性格构成的深入影响。
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甚么呢?肉痛!肉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糊口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然而吵嘴打架,永久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维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类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具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固然”。
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尽管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繁杂心情。
或许咱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由于世界上没有甚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
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动静从中渗露出来。
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
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
疑惑为甚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同样的念母之情。
但噩耗仍是传来,原来母亲已去世有一年了。
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肉痛!肉痛!”来收场全文。
作者在叙写个人糊口阅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使人动情。
而最后那句“肉痛!肉痛!”更是被人們视为经典。
咱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老舍《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f0d0d1453b3567ec102d8ab6.png)
品味语言
• (2)句式的抑扬之美,即一句话内要注意词 与词平仄相交,而几句话连用则要注意尾句平 仄的互相呼应。 • 例: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 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 • (3)句式的错落之美。整段文字中或骈散结 合,或用语上的雅俗结合,参差有变,就显出 一种错落之美来。 • 例: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 错变化,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
学习写法
学习写法:
• 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学习写法:
• 例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 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 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 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 生,“去吧,小子!” • “笑”——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 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愣” 、“叹” 、“递”——包含了母亲丰 富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言语不多,但令人 感动。 • “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 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 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老舍(1899——1966) •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北京人。曾因创作 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故居
•老舍一生写了约800万字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 辈子》; •剧本《龙须沟》《茶馆》;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 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 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 等。
老舍《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577be90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77.png)
命的教育”
文章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 写母亲高尚的品德,一方面 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在阅读 的基础上概括出母亲有哪些 高尚的品德?母亲对我的影 响有哪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
——冰心 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但并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迁移延伸
——[英国]华兹华斯
• 2、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
孟母三迁
学习写法
学习写法:
❖ 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学习写法:
❖ 例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 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 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 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 生,“去吧,小子!”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老舍(1899——1966)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
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 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 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 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57b80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7.png)
⽼舍散⽂《我的母亲》赏析⽼舍散⽂《我的母亲》赏析 《我的母亲》是⽼舍回忆他的母亲所写的⼀篇记叙⽂。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舍散⽂《我的母亲》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我的母亲》赏析: ⼀、主题思想 母爱是伟⼤的! 母亲是带领孩⼦认识世界的第⼀⼈。
母亲的⼀⾔⼀⾏对孩⼦的⼈格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
⽼舍的母亲有她独特的性格——软中带硬。
并且,这种性格在⽼舍⾝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舍本⼈的⽣与死都与这种软中带硬的性格密不可分。
如⽼舍在⽂中所说,母亲给他的是“⽣命的教育”。
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位在苦难中保持着传统美德的伟⼤母亲形象,更让读者理解了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
⼆、写作⼿法 ⽂章通过记叙母亲⼀⽣的⾝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限敬爱和⽆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位有着典型东⽅⼥性性格特征的平凡⽽伟岸的母亲形象。
⾸先,这篇⽂章多处运⽤了刻画⼈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
本⽂采⽤⼝语与书⾯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动,⼜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叙述语⾔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
三、语⾔特⾊ 本⽂系⼀篇回忆性记⼈散⽂。
主要表达⽅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
1、叙述和描写语⾔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
这也是⽼舍⽂学语⾔的基本特点。
如“兄不到⼗岁……⼀直到半夜”这⼀段记述就把⽗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家⼈,含⾟茹苦,⽇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
⽽所⽤语⾔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
2、议论语⾔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
在⽂章中,⽼舍经常在叙述到⼀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字,这对于深休全⽂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
例如“⼈,即使活到⼋九⼗岁……⼼⾥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思念⼜担⼼年迈的⽼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段话,是⼈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以引发很多⼈的共鸣。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d1cc510b4c2e3f56276330.png)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我的母亲老舍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我的母亲》 老舍
![《我的母亲》 老舍](https://img.taocdn.com/s3/m/f054bc3cf121dd36a32d82f6.png)
母爱?(答案) 3、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
体现出的感情。(答案)
寻找细节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 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 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 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 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 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 儿!”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 (十)》
第13段:细节描写
1. 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 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 动作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女儿依依不舍的深情。这 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 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2. 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 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 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 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 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 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 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 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 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唉!还说什 么呢?心痛!心 痛!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 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 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 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 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小结:
老舍早年出国任教,回国后又为抗日救亡运动四 处奔波,无暇回家陪伴和侍奉母亲,为此,他一直怀 着负疚感;而在母亲去世一年后方才得知噩耗时,他 的愧疚和悔恨之情达到高潮,无情地折磨着他的灵魂。 他将自己比作插在瓶中的花草,“虽然还有色有香, 却失去了根”,他心中强大的根是慈祥的母亲,失去 了母亲,他的心将作无根的漂泊。母亲带着遗憾而去, 留给儿子的是无尽的留念和深深的自责,这复杂的内 心感受又岂是言语所能描述的?唯以“心痛”二字结 束全文,但言尽情末了,给我们留下一道人生思考题: 母亲为儿女付出的是多少?儿女回报于母亲的又有几 许?这或许是永远的不等式吧。
老舍《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b6a80cc16f1aff00bed51ed1.png)
品味语言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刻画人 物的一个突出特色,既表现出了 母亲的性格特点,生动传神;又 表达了母亲对儿女们的深厚情感, 感人至深。
学习写法
• 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 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 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 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
• 例1、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 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 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例2、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 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有母亲的人,心 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 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 • 例3、生命是母亲给我的……唉,还说什 么呢?心痛!心痛!
学习写法
学习写法:
• 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学习写法:
• 例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 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 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 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 生,“去吧,小子!” • “笑”——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 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愣” 、“叹” 、“递”——包含了母亲丰 富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言语不多,但令人 感动。 • “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 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老舍(1899——1966) •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北京人。曾因创作 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称号。
《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老舍)](https://img.taocdn.com/s3/m/c6e26d10c281e53a5802ffc4.png)
分析课文之疑惑
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 到了什么作用?
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 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 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 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 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 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 埋下伏笔。
作业
1 、找出文章中出现的细节描写。 2、 调动你的生活积累,联系自 己的感情经历,为母亲写一段最 有真情、最美好、最具魅力的文 字,注意细节描写。
问题探究学习:
探究一: 文章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体现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探究二: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勤劳
独立抚养子女长大和父亲的寡姐 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我 的 母 亲
母亲 高尚 的品 德
好客 热情
母亲对 我的影 响
宽厚忍 让· 助人 坚强、 软而硬 的性格 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⑵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⑶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 办法中想办法。
2.作者在文章中重笔浓墨地写母亲“软 而硬”的个性,给作者一生带来了什么影 响? 母亲这种形象和性格既平凡又伟大,既有中国最普
通女性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这种性格 给了作者以终生的影响。“对一切人和事物取和平 的态度”在作人上“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 则”“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这种“软而硬” 的性格使老舍在人生几大关键之处都做出了不同常 人的选择,就是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他也“宁可玉 碎,不为瓦全”,完完全全继承了母亲的性格。
我 的 母 亲
——老舍
人 民 艺 术 老 家 舍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 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 持一家人的生活。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有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 记》《离婚》《牛天赐传》《火葬》《四世同 堂》《骆驼祥子》。 著有短篇小说集: 《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 俗文艺集《三四一》《赶集》《樱海集》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 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 《全家福》《神拳》等。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bd745bba0d4a7302763afb.png)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我的母亲老舍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我的母亲老舍赏析批注
![我的母亲老舍赏析批注](https://img.taocdn.com/s3/m/f604cdc3dd36a32d72758198.png)
我的母亲老舍赏析批注作品原文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eab0371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8.png)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他对自己母亲的感情与回忆。
这篇散文极具感人力量,表达了老舍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敬爱之情。
在这篇散文中,老舍先生写道:“母亲是一条无声的河,她不发出任何声响,但她给我生命,喂养我,照顾我,在我孤独时候给我温暖,在我迷茫时候给我指引。
”这句话最能概括出老舍先生写作本篇散文的主题,即表达对母亲无尽的感激和回忆。
老舍先生通过对母亲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诠释,充分表达了母亲为子女所做的一切,用文学语言将这种情感与家庭关系细腻真实地展现出来。
同时,他也从自己的视角,勾勒了母亲深深的烙印留在了自己心中,以及这种深深的牵挂如今依旧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深处。
总之,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我的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富有感情的作品,通过对自己母亲的描写,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老舍《我的母亲》解析
![老舍《我的母亲》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95280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5.png)
老舍《我的母亲》解析老舍《我的母亲》解析《我的母亲》是一篇佳作,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母亲的描写,赞美了母亲的伟大以及母亲对于儿女浓浓的爱。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解析,欢迎阅读!作品原文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y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关于老舍的我的母亲赏析
![关于老舍的我的母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27dd1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5.png)
老舍的我的母亲赏析关于老舍的我的母亲赏析《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与赞颂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老舍的《我的母亲》赏析。
欢迎阅读。
老舍的我的母亲赏析篇1《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
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与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与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
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
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
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
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
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
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
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
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
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与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
老舍《我的母亲》经典散文
![老舍《我的母亲》经典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6763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8.png)
老舍《我的母亲》经典散文附件:1.老舍《我的母亲》原文2.附注说明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母亲抚养权:指在离婚或者分居情况下,对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
通常由法院根据双方的情况进行判决,以最大程度保障子女的权益。
2.离婚协议:离婚双方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达成的书面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3.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由血缘或法律上的亲子关系构成。
《我的母亲》经典散文第一章:初识母亲我与母亲的初次相见,极具戏剧性。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我正躺在摇篮里,忽然感觉到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抚摸着我,我抬头望去,便看到了我的母亲,她的目光里充满了爱和期待。
第二章:母爱无私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母亲的无私。
无论是物质上的支持还是精神上的陪伴,母亲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从不求回报。
她的爱像是一座大山,永远存在于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章:母亲的教育方式母亲是我最好的老师,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她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
她的教诲让我懂得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努力奋斗的意义。
第四章:母亲的坚强与悲伤母亲把我抚养大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苦难和痛苦。
父亲早逝后,母亲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用坚强和毅力撑起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她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悲伤却常常无法隐藏。
第五章:母爱永恒尽管岁月已经使母亲的容颜变老,但她的爱仍然永恒。
她依然是我最坚实的依靠,依然是我心灵的港湾。
我深深地爱着母亲,也深知她将永远是我的牵挂和守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母亲,但是我 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 代使我成为逆子。 我廿七岁,我上了 英国,给了母亲第二次 打击。她七十岁大寿那 天,我远在异地,后来 听姐姐们说那天母亲只 喝了一点酒便早睡了。 她想念幼子,而不便说 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逃 出济南,北平被鬼子占 领,母亲想念我,跑到 西南来,母亲想念我, 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 我不能回去。
• 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犹如甘草,细 细咀嚼,在平淡朴素中 可以品出许许多多的味 道。 •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大声朗读出来,谈谈感 受。
品 味 语 言
• 例1、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 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 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例2、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 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有母亲的人,心 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 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 • 例3、生命是母亲给我的……唉,还说什 么呢?心痛!心痛!
• 份礼: fèn 若干人 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 刮痧: shā 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 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 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学 习 • 绞脸:jiǎo 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 妇女脸上的细毛。 字 • 庚子闹“拳”: 庚:gēng 天干的第七位, 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庚子,词 指庚子年,庚子闹“拳”即1900年发生
理 清 思 路
母亲 的 性格 品德
母亲 对“我” 的 影响
分 析 形 象
好客 热情
勤劳 认真
母亲 的 性格 品德 • 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血光火焰, 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头; • •送“我”上学校,支持儿女; 独立抚养三个子女和父亲的寡姐; 默默忍受姑母; 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 • 客人来,无论手中怎样窘,也设法 • 忍痛送女出嫁; 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保护着儿女; 弄一点东西款待 …… • 顺从儿子的婚姻主张 …… 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 • 她宁吃亏,不逗气 …… • 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
亲我 的 母
老 舍
• 老舍(1899——1966) •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北京人。曾因创作 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 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 辈子》; •剧本《龙须沟》《茶馆》;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 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 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 等。
突出了母亲一年 到头的劳累。
将母亲辛劳的程 度逼真地展示了 出来。
这一细节,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作者在描写时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 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又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 例2、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 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 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增强了表 “旧”与“净”,“残”与 达效果。 “光”形成一种比较,从 一个侧面表现母亲勤劳、 爱整洁的特征,平实的语 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分 析 形 象
母亲 对“我” 的 影响
分 析 • 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形 • 养成好客的习惯; • 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象
• 给“我”生命的教育。
给予生命, 血汗灌养, 感化传承。
感 激 母 亲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最后四段中表现作者 对母亲深厚情意的语句。
回忆往 事,悲 伤难过 深深的 自责
的义和团运动。
• • • •
• • • •
筹划: chóu谋划。 撑持: chēng 支撑维持之意。 廿: niàn 二十。 供给:jǐ 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 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 而配给。 拥挤不堪: kān 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 在一起,不能承受。 逆子: nì不孝顺的儿子。 就寝: 上床睡觉。 便利: biàn 不需要作多大的努力就能 办到或对付的。
对母亲 深深的 惦念担 心
每逢接到家信 ,我总不敢马上拆看 ,我怕有那不祥的消 息。 有母亲的人多少 可以有些孩子气。失 去了母亲就像插在瓶 子里的花,虽还有色 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 安定的。 我怕家信中带 来不好的消息,告诉 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
对母亲深 深的惦念 ,得到母 亲去世的 消息悲痛 难过
• 例2: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 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 例3: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 她已入了土! •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 话。
母亲的诠释 仔细想想,原来 mother 一 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M (many)
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
妈妈为我操心,白 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
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 (heart)
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 (eyes)
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 满着爱.
R (right)
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 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想一想
1.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知道母亲的心愿吗? 3.你给母亲使过脸色、顶过嘴 吗?
学 习 字 词
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 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请找出关 键词。 • 2、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具有什么样 的性格品德),用几个形容词概括,并举 出具体事例。 • 3、课文前后几次提到了母亲对“我”的影 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 4、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母亲出生、出嫁 “我”的出生 “我”一岁半 按 (庚子闹“拳”那一年) 时 间 “我”小学毕业 顺 序 “我”师范毕业 来 记 “我”廿三 叙 “我”廿七 七七抗战 去年 今年
• 这些令人深思,感人至深的抒情 和议论,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母 亲的怀念和热爱,增强了文章的 感染力。 ——以叙事为主,兼以议 论、抒情。
• 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 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 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 例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 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 这一句反复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 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 表达则十分朴素。
拓展迁移
同题作文:《我的母亲/父亲》
外貌、身世 性格、品质(对“我”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的爱 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作者是如何刻画 母亲形象的?
•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 • 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以 及内心的微妙活动或有关事物的细 小环节等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
• 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品味体 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 例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 红微肿的。
• 外甥: sheng 姐妹的儿子。 • 肥美: 意指肥沃丰美。 • 家谱: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 人物事迹的书。 • 出阁: 出嫁。 • 敷衍: fūyǎn 办事不认真负责,只 是表面应付一下。 • 撮土: cu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 器具铲起东西。 • 款待: 亲切优厚地招待。
学 习 字 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 例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 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 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 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 生,“去吧,小子!” • “笑”——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 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愣” 、“叹” 、“递”——包含了母亲丰 富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言语不多,但令人 感动。 • “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 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
去年一年我没
有得到关于母亲的 消息。九月份我写 信去希望有所消息 但当接到回信时才
悲伤 难过
我的一切都
是母亲赋予我的 ,她一世未曾享 过一天福,临死 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
么呢?心痛!心 痛!
得知母亲已经去世
一年了。
铭记在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结
• 本文通过对母亲朴素的一言一行的叙写, 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 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