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1. 引言1.1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可以吸收外部资源和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选择,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可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高素质师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领域,推动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是双创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
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日益加大,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大学生的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双创政策的实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推动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社会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创业氛围也日益浓厚,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社会环境和资源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剧
茹 宙 』 蠹 ★
I
知 识 素 养
创 新 品质
创新能力
专业素养 J文化素养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情感
创新 思维
研 究方法
研 究能力
创 新教 育体 系 图
创新 教育 体 系 由知识 素养 、创新 品质 、创 新能 力 三
个 模块 构成 。知识 素 养模 块是 创新 教育 的 基础 ,创 新 品
关键 词 :素质教 育 ;创新教 育体 系;实践
中 图 分 类 号 :G7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5 8 (0 0 3 0 6 - 2 1 6 1 0 6 2 1 )2 - 12 0
随着人 类社 会进 入 知识 经济 时代 。教 育 观念 正 面临 从 注重 以 知识 为主体 向以能 力为 主体 的转 变 ,这 是一 项 高职教 育教 学 工作全 局性 的 、战 略性 的系 统工 程 。笔 者 根 据 湘潭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下 简称 “ 院 ” 的实 际 情 以 我 ) 况 .以 “ 职院 校实施 素 质教 育 .构 建 创新 教 育体 系 的 高 研究 与实 践 ” 的教学 研究重 点 为平 台 ,从 素质教 育 、大 学 生的创新 能力 培养 等多 个层 面进行 了探 索 。
热 情 .持 续培 养 了学生 的创新 品质和 能力 。
四、将创 新教 育 与大 学 生竞 赛相 结 合 。培 养 学生 的
创 新 能 力
等学科 领 域 的文化 素质 课程 ,聘 请知 名 教授 及 专 家学 者
围绕学 生 的创新 思 维培 养来 校讲 学 ,加 强 了学 生创 新 思 维 和创新 意识 的培 养 。 另外 ,要 在 实践 中充 分认 识 到转 变 以教 师 为 中心 的 教 育 方式 ,就是 要充 分 调动 学生 的主动 性 ,鼓 励学 生个 性 的发展 ,学 生 的个 性 化是 创 造 性 培 养 的基 石 。为 此 , 在 院 团委及 各 系部 的协 同努 力下 ,我院 成立 了 中特 、交 谊 舞 、保 健 康 复 ,心 理 、急 救 护 理 、晨 光 摄 影 、健 美 操 、动 漫 、墨缘情 书 法 、长江 武 术 、营销 管 理 、恒 宇文 学 、青 春 网 页及 计 算 机 等 5 4个 协 会 ,拓 宽 了学 生 的 知
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有效实施方案,以下提出以下措施:一、全面推进课程改革1. 引入跨学科和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优化课程体系,减少重复和冗余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
3. 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方法与工具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师培养与发展1. 加大高校教师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工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3. 加强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准确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贡献度。
三、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1. 推行综合评价制度,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持续改进。
四、推进高校与社会的紧密合作1. 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适应性。
2. 建立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定期交流机制,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1. 增加对高校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2. 提供更多的教育奖励和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教育研究基地的建设,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深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创新教育体系建构
目前 , 我 国许 多 高校 都在 积极探 索 培养创 新 人才 的创 新教育 体系 , 采 取的措施 大多是通 过 加强课外 科技 创新 与 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这 种方 法 确实也 取得 了较好 的成 绩 。比如 , 大 连理 工大 学 为了培养 创新 型人才 , 于2 0 0 7年成立 了大连理 工
一
构 建与实践 》 教 学成果获 得了 国家 级成果 奖。
人 的创 新 能 力不 仅 表 现为 对 已 有知 识 的 获
取、 改进 和灵活 运用 , 对新 思想 、 新 技术 、 新 产品 的 研 究与发 现上 , 还表现为 一种追求 创新意识 , 一种
、
制 定 符 合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要 求 的 培 养 方 案
第 8卷
第 2期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V0 I f 8 N0 2
M ar 20l 4
2 0 l 4年 3 月
J o u r n a l o f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贯穿 本 科 教育全 过程 的创新 教 育体 系建 构
张 秀 荣
( 江苏 科 技 大学 数理 学 院 , 江苏 镇江 2 1 2 0 0 3 )
摘
要 :创新教 育体 系 包括创新 人才 的培养 万隶 和创 新教 育的保 障机 制 两大部 分 , 其中, 培养 万隶 是 创新人 才
培养 的核 心, 保障机 制是 创新教 育体 系 实施的保 证 制定符 合培 养创 新人 才要求 的培 养 万隶 , 应确 王 “ 厚 基础 、 宽 口径 、 重能 力 、 倡创 新” 的人 才培养 目标 , 构 建“ 两 渠道 、 三 结合 、 多模 式” 的人 才培 养万 隶 , 合理 设 置教 学课 程 体 系, 构 建课 外科技 创新 实践 平台 创新教 育保 障机 制构 建 时, 应 注重 管理 保 障机 制创 新 , 正确 处 理行 政 管理
试论高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
新 思维 和创新 能力 为 基本 价 值 趋 向 的一 种教 育 模 式 。从本 质上讲 , 新教育 就是 以培养学 生 的创 新 创 意识 、 新思维 、 创 创新 能力 为 目标 的新兴 教育理 论 。 虽然 教育界 对 于创新 教育 的内涵有 了共识 , 但 是 对于创 新教 育模 式 的 内涵却 缺 乏 一致 意 见 。有
V 12 o 1 o 9N . .
2 1 . 0 02
试 论 高校创 新 教 育模 式 的构 建
殷 华 方
( 京财 经大学 工商 管理学 院 , 苏 南 江 摘 南京 204 ) 106
要: 以培养创 新人 才为 目标的创 新教 育 已成 为 高等 教 育发展 的必 然趋 势 , 而 , 为创 新 然 作 人 才培 养先 导的创新教 育模 式 的 内涵和 结 构却 并 不清 晰 。文章 试 图从 创新 教 育 的 内
创 新 教育 的 内涵 是 实施 创新 教 育 的前 提性 问 题, 能否 准确把 握创 新教 育 的本 质不仅 关系 到创新 教育 的发展 方 向 , 且 会 影 响 创 新 教 育 的实 践 效 而 果 。创 新教 育的理 念 , 先 出现 在发 达 国家 的高教 首
稳定 性 , 在具体 实 践 上存 在 着灵 活性 , 稳 定性 而 是
激 发学生 的创新 意识 为核 心 , 以着 力塑造 学生 的创
依 据创新 教 育模 式 的 内涵 , 者 认 为 , 新 教 笔 创 育模 式存在着 层级 结构 , 这种层 级结构 可 以从 多方
面确 保高校 培养 出创 新 人 才 , 而且 , 以使 培养 结 可 果和 培养 目标 之 间保 持一 致 性 。创 新教 育 模式 的 层级 结构共 分为 四层 : 上层 是 精神 层 , 为科 学 最 分 精神 和人 文精神 两方面 , 是创新 人才 培养 的精神支 柱 ; 级结 构 的第 二 层 是 制度 层 , 括 高等 教 育管 层 包 理制 度和 高等学 校管理 制度两 部分 , 是创新 人才 培 养 的制度保 障 ; 第三 层 是 执行 层 , 由教学 机 制 和教 学方 法组 成 , 重 于高 校 教学 实 践 ; 级结 构 的 最 注 层
论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以湖南城市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例
“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 的灵 魂 , 是一 个 国家兴旺发达 的 不竭动力” 。创新 的重要性 已被 越来越多 的人所重 视 , 育 教 要 创新 , 重视与探 索创新教 育也成为高等教育 改革 的方 向。
r aia in.The x e i n p a o o lg su e n v t n e lz to e p rme t ln f c le e t d nti no ai o
生 ,教师的创新 能力直接决定 了教学 过程是否能落实创新 教育精神 ; 方式方法决定成效 , 是授人 以鱼 , 是授 人以渔 , 还 灌 输式教学 与讨论探究 式教学 的长远效 益将大 不相 同 ; 教 材及其他教学资料是否有启发性也很 重要 ;实践教学条件 是落实创新 教育的关键 , 我们 常讲 要让学生 “ 在游泳 中学会
A ut rS a ho ’ ddr s H un n Ciy Unie st, 00Yi a g es ’a t v riy41 30 , y n , Hun n, i ’a Chna
2 构 建创 新教 育体 系的途径
由于教 育的特殊 性 ,各方面 的条件 形成需要有一个 过 程, 大家更愿 意选 择缓 变的过程 , 以在探索构建创 新教育 所 体系 的过程 中,更多 的是采取 对传统教育教学 过程 进行补 充的方式进 行。概括地讲 , 一条途径是通过教育行政管理 第 引导来实现 的途径 , 如改变对本科教育 的评估 体系 , 相应地
I n v tv Ex e i e t a o n o aie p rm n Pln f Hn n n ’a Ci Un v r i t y ie s y t
a n E a l /Wa i j n sa x mp e/ nXa u o
学校创新教育及其体系
道应试教育的保护壳。 实施创新教育 , 不能不 首先 破 除这 一 系统的 防线 。
3 新 教 育 贯 串于 学 校 素 质 教 育 各个 .创
环 节
学生的全面素质, 概括起来 , 主要有几方 面, 即思想道 德素质、 文化素质 、 创造素质和 身心素质 这几方面素质与成才相互的关系 ,
() 1学校 创新教育体系, 宏观上泛指由各 级各类学校所组成的创新教育网络 系统。从 教育职能上说 , 一般包括小学 、 中学的基础创 新教育和大学、 研究生教育两个部分 , 是国家 创新教育体系的主体。 () 2社会创新教育体系 . 泛指 由社会各类 教育培训机构与科研院所构成的创新教育体
的形 成起 着综合 的作 用 。创新 教育 所追求 的 是 在德 智体 美 劳 全 面发 展 的 基础上 , 扬 全 激
和 终 止
2 .国家创新教 由与 教 育 相 关 的 是
组织和社会单元组成 , 以推动教育创新为 目 的的机构系统和制度网络 。 主要有各级学校 、 政府部门、 教育培训机构、 中介机构和 起支撑 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 质 创新 人 才 的任 务 , 国家 创新 大 体 系 中的 是
从 思想到 现实 . 学校到 家 庭 . 会 形成 了一 从 社
、
学校创新教育
1 .学校 创 新教育 的 内涵
创新教育 , 从广义上说 , 是以开发人的创 新能力为宗 旨的教育 。 学校的创新教育 , 则是 界定在学校范围内所开展的创新教育, 即通 过学校的各种教育、 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 素质 , 包括创造性人格、 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
() 2培养 学 生的创 新精神 。 独立 思想是 创
新精神的一种表现 , 学校要教育 、 引导 、 鼓励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发展其创新思维, 形 成学 生的个性 特 色 。 () 3创新知识教育 , 使学生形成以良好的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主干、 结构合理 的具有 创新底蕴的知识体系。 2 .学校创 新教 育是 一个 系统I程 学校创新教育的实旆 , 不仅是教学创新 问题 , 还涉及到教育 思想、 理念的创新 问题,
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费部 门 ” 为 “ 识 、 才 和科 技 成果 的 辐射 源 ” 因此 她 的地 位 将 变得 越来 越 重 要 , 的功 能 将遍 及人 才 培 变 知 人 , 她
养 、 学 研究 、 化 辐射 和 社 会服 务 等 多个 方面 。 科 文 第 二 , 改 变 高 等教 育精 英 化 的 旧观念 , 立 高等 教 育 大众 化 的 新观 念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呼 唤 大 批 量 、 要 树
迫近等国内外形势 的大背景下 , 高等学校作 为传播和创新知识 、 发展高新技术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的重要基
地 和知识 经 济竞 争 的前沿 阵 地 , 面临 着来 自国内外 多方 面 的严 峻挑 战 。面对 这 种种 新 的挑 战 , 何搞 好 正 如
创新教育, 大量 培 养创 新 人 才 , 占 国际竞 争 的制 高点 , 实施 科教 兴 国战略 的 重 要 内容 , 是每 一 所 高等 抢 是 也
应 时 代要 求 的新 观 念 。总 的来 说 , 主要 应实 现 以下 的八 个 转变 :
第 一 , 改 变 高等 学 校单 纯 育人 的 旧观 念 , 要 树立 人 才培 养 、 学研 究 、 化辐 射 和社 会 服务 有 机 整合 的 科 文
新 观 念 。l 随着 人类 社 会 向 知识 经济 时 代 的过 渡 , 高等 学校 将 从社 会 的 “ 边缘 ” 向社会 的“ 转 中心 ” 将 从 “ , 消
数 省 市跨 入 l %的 大众 化 门槛 。但 是 , 5 高等 学校 和 教 育行政 部 门在 思 想 观 念上 应 该 努 力 朝 着 大 众 化 方 向
研究。
作 蛊 金05 ) , 桐 人 州 范 院 务 处 , 授主 从 高 管 和 础 论 学 者 介 田9.男 江 湖 薯 羿杨 -1O,浙 乡 , 师 学 教 处 长副 , 事 教 理 基 理 化 简 : ( 一 94 — 教 要 等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初探
分发 挥每个 人的特 长 , 才 能使每个 人的价值 最大 化 。
( 二) 创新教 育是素 质教育 的核心
现在 , 中 国实行 的素质 教 育是 2 0 世纪 8 0 年代提出 的, 发 展到 现 在 , 教 育界基 本 上对 素质 教 育 的可行 性 、 必 要性 等 形成 了一些 共识 。1 9 9 9 年《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
教 育理论知识 的良好教授 的教学 团队 , 一个 支持 大学生科技 、 创业项 目开发研 究的 实践 团队 , 一个促进 创新成果 竞争 交流
的竞赛 团队 , 以提 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 增强其创新意识与 实践能 力, 为我 国的社 会经济发展做 出贡献。 【 关 键词 】 大学生; 创新教育 ; 体 系构建 ; 探 寻 【 中图分 类 号 】 F 8 3 0 【 文 献标 识 码】 B
一
没有创 新 , 要 培养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就必 须全 方位 地保护 大学 生 的个性 , 通 过正 确 的引导发 展学 生个性 , 发 挥他们
的特长。然而, 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 学生就像
一
堆 等待加 工的零 件 , 经过一 道道 程序 , 被铸 成千 人一 面
的“ 标准件” , 忽视个体的差异性, 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
大学 生创新教 育体系构建初探
张凤 双
( 黑龙 江科技 大 学 , 黑龙 江
[ 摘
哈 尔滨
1 5 0 0 2 2 )
要 】 创新决定 着一个 国家和 民族的综合 实力及竞争 力。高校是 国家人 才输 出的主阵地 , 应具有合理的 大学生创
新教 育体 系。高校 应构建“ 1 1 1 1 创新教育体 系” , 即构建一个制定科 学的创新教 育理论知识体 系的研 究团队, 一个保证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 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指导服务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成功概率相对较低。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 目标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体目标包括:
5、加强与社会:积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争取更多的 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内容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为 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 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现状和 策略进行浅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 建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 不够科学、合理。一些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论 证,导致课程设置不够全面、深入。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教师 队伍。然而,目前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这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课程体系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使学生能够系统 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灵活调整课程设置, 以保持课程体系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
1、理论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创业理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法规 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高校应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营 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 协作能力。
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创新能力成为当代高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意义、构建的原则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意义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培养的全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其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可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创新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的边界,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跨学科的解决方案。
最后,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中,高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注重通过实践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综合性和系统性。
创新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应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包括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3. 强调实践与实验。
创新教育要求学生从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4. 鼓励团队合作。
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因此,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 新 教 育 的 内 涵 一 创 创 新 教 育 , 是 以 培 养 人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就 力为基 本价 值 取 向 的 教 育 。它包 括 以下 四个 要 素 :
一
是创 新 意识 的 唤 醒 。 即激励 学 生 勇 于发 现 问 题 ,
对 现 存 的 答 案 敢 于 提 出 质 疑 , 起 学 生 不 断 创 新 的 唤
三是创 新 思维 的 训 练 。通 过 各 种 教 育教 学 方 法 , 比
如 课 堂 教 学 、课 外 练 习 以 及 参 与 课 题 研 究 等 , 炼 锻
大 学 生 的 创 造 思 维 能 力 ; 是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通 四
该 符 合 这 样 的 质 量 标 准 。其 中 , 新 能 力 是 核 心 , 创 实 践 能 力 是 基 础 , 素 质 教 育 的 灵 魂 和 追 求 的 最 高 培 是
育 的 作 用 创新 教育 实践 教 学 主要 包 括 实 践教 学 条 件 、 实 践教 学 、 价体 系和 管理体 系 四部分 。 评
族 兴衰存 亡 的高度 上来 看 , 当前 的高等 教 育 中 , 在 普
遍 注 重 知 识 和 技 能 的 传 授 ,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而 新 能力 的培 养还 没 有 得 到 足够 的重 视 , 合 创 新 教 适 育 的新 思想 、 观 念还 未完全 树 立 , 新 教育 的实践 新 创 活 动 还 不 够 多 , 施 还 显 得 乏 力 , 宜 创 新 教 育 的 环 措 适 境 和 氛 围 还 未 形 成 。 随 着 世 界 科 学 技 术 的 快 速 发 展 , 业 生 普 遍 存 在 的 处 理 问题 能 力 不 强 、 新 意 识 毕 创 薄 弱 和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不 够 等 问 题 日益 突 出 。 这 说 明 我 们 的 教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 学 手 段 还 不 能 适 应 创 教 教 新 教 育 的 开 展 。 这 几 年 , 西 大 学 林 学 院 在 教 学 改 广 革 , 别 是人 才培养 模式 探索 方 面做 了一 些 工作 , 特 取 得 了一 些成效 , 学 、 材科学 与 工程 专业 先 后 获得 林 木 国 家 特 色 专 业 。本 文 着 重 介 绍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第 五 批 教 学 质 量 工 程 重 点 课 题 “ 实 践 创 新 能 力 为 导 向 以
论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
20 年( 3 卷) 5 08 第 7 第 期
 ̄- g
坛
论高等 院校 的创 新教 育
任 鹏 ( 兰州理工大学 办公 室, 甘肃 兰州 7 05 ) 300
摘要 :创 新教 育是 传统教 育向素质教育全 面转 变的 必然趋 势 。 高等教育研 究的重要课题 。 是 充分认识 实施创新教育所 面临 的制约 因素 。 遵循 实践性 、 个性化 、 系统性 原则 , 解决 实践性教 学 与理论课教 学的冲突 , 创建 自由的教 学氛围 , 实施创新教 育不 是
关 键 词 : 新 教 育 理 论 课 Leabharlann 学 实 践 性 教 学 创一
、
教 给学 生 。 ( ) 三 系统 性 原 则 教育的重要 内容 , 是全面素质教育 的具体 化和深入 化 , 素质教育 创 新能力是 一个包括 培养创新意 识 、 创新精 神 、 创新思维 、 是创新精 神与创新 能力 发展 的基础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的培 创 新方 法等诸要素 的有机整体 , 绝不能割裂开来 , 同时培养创新 养是素质 教育 的最 高追求 。 能力, 是一项庞大 的社 会系统工程 , 要政府 、 校 、 需 学 家庭 、 社会 ( ) 三 创新教 育是 高等教 育改革 的必由之路 创新 能力 不只是和智力因素有关 , 非智力 因 创新 教育 的核 心是 在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 中,着重解决 各方 面的共 同参与 , 受教育者 的创新人格 、 创新意识 、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问 素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创造潜能 的发挥 。人的创造性既是一 题 , 以培养人 的创新人格 、 是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 种个人 化的品质 , 是一 种价值 导向 , 也 建立鼓励 探索 、 冒险、 质疑 包 市场激励 和政府 激励 , 形成 向的教育思想 、 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的总和。 传统的教育体系重 和创 新 的激励 机制 , 括社会激 励 、 视理论知识 的传授 , 轻视创新能力 和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在教育思 新 的价 值导 向。 四、 实施创 新教 育的措施 想、 教育观念 、 课程体 系、 人才培养模式 、 人才评价体系等多方面 存在着 弊端 ,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压抑 了学生创新 素质 的发展。 ( ) 一 以创新能 力培养 为 目标 改革教 学 内容 增 加综 合学科 内容 , 减少记忆 性知识的分量 , 以知识突破和 要 改变这种局 面 , 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思想 和模式 的重 围 , 进一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 因此 实施创 新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 的必然 融合 为手段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创造能力 。在学 科 内容 的编排 上, 要突 出以学 习文学 与艺术 为基 点 , 熟悉人类重 要的文学与艺 选择 。 术成 就 , 而发展艺术 创造与表 达 ; 进 以历史研 究为基 点 , 用历史 二、 充分认识实施创新教育所面 临的制约 因素 的眼光 , 了解现代社会 的主要趋 向 , 以及在过 去历 史 中和特殊情 ( ) 会 观 念 的影 响 一 社 以社会分 析及 推理为基点 , 了解社会及 传统文化长期 以来形成 了深 厚的民族 心理 积淀 ,儒 家文化 况下人类 事物的复杂性 ; 形 成 了过 于 求 稳 趋 同 、 于 求 异 的心 理 , 整个 社 会 对人 才 成 就 道德方 面的基本 概念 , 慎 使 发展 系统思考 现代社会及个人 的能力 ; 以 科学技 术为基点 , 熟悉 物理 学 、 生物学及 行为 科学 的基本原则 , 的评价单一化 , 弱化了创新意识 , 响创新能力 的发 展和培养 。 影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更在创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创新教育的任务:(1)在各级各类人才教育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学习和实践为重点,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2)培养能直接推动科学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管理改革的创新人才。
(3)拉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的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创新教育的功能:(1)将教育体系引向经济主战场的功能。
(2)促进教育推动民族创新文化构建功能。
(3)推进素质教育大体系构建的功能。
(4)培养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的功能。
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也可指以全人类知识积累和创新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开发为基础,建立由创新机制、创新案例、创新环境等要素整合形成的创新教育平台,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是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的教育。
创新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创新教育强调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训,而且要在各学科进行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广义的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综合教育模式。
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专门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教育。
包括创造思维、创造方法、创造技能、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心态、能力发展为特征的教育。
双创教育理念引领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
各类竞赛和科研项目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0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03
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科
VS
3. 为高校实施双创教育提供了可操 作的实施方案,有助于推广和应用 。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02
03
研究不足: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 差和局限性。
2. 研究范围较窄,未能涵盖所有类型 的双创教育和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3. 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方 案。
01
02
03
多元化发展
跨界融合
持续创新
双创教育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包括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教育 内容的丰富化等。
双创教育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 跨界融合,形成跨学科的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
双创教育将不断探索创新模式, 持续推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
03 实践教学体系构 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义与特点
02
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
03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 进就业,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基于双创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创业实践能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当前,中国正迎来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其中“双创”计划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
双创计划旨在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创新与创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创业平台,从而满足双创计划的需要。
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更是实现高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课程或者一次活动,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当包括创新创业导论、创新创业管理、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投资等。
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巧,开发出自身的商业天赋,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创业创新实践基地高校应当创设创业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环境和帮助。
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创意孵化、产品开发和测试、市场营销等实践活动,同时可以与在校企业、投资机构等相关单位紧密合作,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态,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三、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高校应当招募一些懂得商业运营方法和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学生的导师,指导他们进行创业,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目标。
四、创业创新比赛创业创新比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竞争环境和商业运营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参加比赛,通过比赛获得认可和资助,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PBL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成功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更加理性地面对自己将要面临的财务、管理等问题。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初探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初探【摘要】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
高校是国家人才输出的主阵地,应具有合理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
高校应构建“1111创新教育体系”,即构建一个制定科学的创新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团队,一个保证创新教育理论知识的良好教授的教学团队,一个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开发研究的实践团队,一个促进创新成果竞争交流的竞赛团队,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探寻【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的。
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是国家人才输出的主阵地。
所以,高校应该具有合理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应该具有培养拥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能力。
一、创新教育概念的界定(一)以人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概念以人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以教育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概念以教育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具有特异性、全面性、探究性、开放性、民主性、超越性等特点的一种新型教育活动。
(三)对创新教育的界定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教育者与教育本身,又要考虑到被教育者。
在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两个密不可分的主体,只有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教育,才能达到教育预期的效果。
所以,笔者认为创新教育的定义是:为了使被教育者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教育者在新型的教育体系下从事开放、多元、前言、全方位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一)创新教育使学生个体价值实现最大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1. 项目名称:电子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简介:某高校通过构建电子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并在线共享,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定制。
2. 项目名称:跨学科教学的实施与探索简介:某高校推行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3. 项目名称: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简介:某高校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项目名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用简介:某高校建立了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项目名称: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简介:某高校积极组织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 项目名称:实践教学的创新与优化简介:某高校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7. 项目名称: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简介:某高校探索创新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8. 项目名称:教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简介:某高校利用教学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联,优化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
9. 项目名称:教师教育培训的改革与创新简介:某高校改革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0. 项目名称: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简介:某高校建设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10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卷第1期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 &月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doi:10. 1&960/j. iin. 2096 —2&8X. 2018. 01.014Vol.18,No. 1Mar. ! 2018投稿网址:http ://xb. njit. edu. cn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杨雪,郁汉琪,陈巍,温秀平(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创新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遵循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全程与阶段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与实施创新教育体系。
基于C D I0的项目教学理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层面,全面阐述了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念、措施及示范效果。
关键词: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 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 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把创新创业教育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 验区”等建设项目[1],多所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创新 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或基地,修订 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教师工程能力提高培训,组织了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为此,南京工程学院早在2013年6月就成立 了创新学院,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 基地和互联网+技术,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学校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 生将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作为自己未 来职业选择的核心竞争力,并与自身专业技能和兴 趣特长相结合,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和价值[2]。
创新学院建立初期,学院面临着全国鲜有可参 考的案例,存在创新教育理念缺失、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也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创新教育主要有以下几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教育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创新教育理念缺失;创新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脱节;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创新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缺乏联系贯通[3]-创新教育师资力量欠缺,教师工程经验不足;创新教育停留于浅层,实践内 容匮乏[4];创新教育开展、辐射范围有限。
一、创新学院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创新学院作为工程创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是 教学改革的实验田和管理改革的示范基地,学院秉 承“学以致用,求实创新”的院训,遵循“自我管理、创新为魂”的办学理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志向远 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潜质突出和具有较强 工程 力的 出人才。
为 合理的创 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工作,创新学院统一了创新教学 导 ,了为完 的创 教学 。
(一)创新教学指导思想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时代赋予高等 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5]。
我校为切实加强和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南京 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修订人 才培养方案、推进协同育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 革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 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等重点工作展开实施; 搭建以院(系)为基础、以创新学院为主干的创新平收稿日期=2017-05 -04作者简介:杨雪,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
E-mail =yangxue@ njit . edu . cn引文格式:杨雪,郁汉琪,陈巍,温秀平•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1):71-75.72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3月图2创新教学体系总体架构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原则,树 C D IO“教学”三 位一体的新理念,研究型教学、研究验、科技竞赛、科研、项目 创 化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一实验一创新一学习”的途径,培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创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涉及到了创新班学生的选拔、教学模式、课程、教师队伍选聘、导师制、创学分给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系统全地给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对创教学体系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
台;了跨院系、跨学科、跨专培养创新创科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专业教育+创新人才的新机制;了多层次、化、多学科支创业教育”深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学院创撑的创新创业教程体系;形成“知行、教学的总图1所。
图1创新学院创新教学的总体思路(二)教学 队伍、工程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教学体系。
具体创新学院了主要包括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图2所示:方案、创教程理实创一体化课程、多化师创新/创造建设理念 课程设置 实践载体 环境设施 团队建设 政策措施 过程管理 成果展示5结合学用创相融I1並I热点知识聚焦团队协作培养创新能,各类f校企合作项教师科研项创新学院校企共建实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结合奪跨学科交叉融合明确标完善体系改革载体创新项¥§建经费保障鼓励参学分认可老师串请学构建团队制定计划分行项完成多%核项结题i品获奖证书1串请创业成功案例第18卷第1期杨N,等: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73二、创新学院创新教育体系的实施在创新教学体系结构框架的引领下,学院一 系列相应措施的开展保证了创新教学活动的顺利 开展。
创新理实一体化课程完美地解决了创新教 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问题;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创新 教育教师,补充了师资力量的欠缺;工程化的环境 建设和科技竞赛的推进大大增加了创新教育中的 实践环节。
(一)开发理实创一体化课程现阶段,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仍是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 基础。
但是当前高校理论教学方式大都还是采用 以备课、讲授、巩固、运用和检验为主的传统教学方 式,呈现出教学方式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滥用 化的较大弊端,大大束缚了大学生课程学习的自主 性和质疑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教 学方式改革应该是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着 力点,逐步将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是 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内 容及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 创新人才的目的。
创新学院理论课程除了包含基 础性专业课程外,还引入了创新思维和工程创新类 课程,以项目教学为方法,注重师生的互动与对学 生思维的启发,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创新课程中注入专业背景,创新学院开 设了思维创新类课程和工程创新类课程。
思维创 新类课程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学习 主要是以启发同学的创新思维为目的,聘请国内外 知名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讲授,课程的开设激发了同 学们的学习热情,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同学们创新 的主动性。
工程创新类课程包括创新基础教学课程和创新项目教学课程两类。
其中创新项目教学 类课程的讲授会配合具体的三级或二级项目,以CD3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开设的创新课程见表1。
(二)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完成创新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教学团队的合理构建极其重要,绝不能只依靠专业教师,需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教师队伍建设应由拥有相关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才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应成为深入开展创新教学的主体力量。
创新教学的开展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统筹协调与沟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教师、专家和企业人员,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校内专业教师、校外企业专家和校外学者教授。
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本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能够把握理论知识的重点内容,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起到 理论 导的 。
创新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校外企业专家的的指导。
一方面,很多创新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实际的或抽象出来的项目,具体的项目背景企业人员更加了解;另一方面,在创新教学过程中,企业人员可以将企业的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对学生就业有 大的帮 。
创新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的创新性需要校外学者教授等行业专家来把握,行业专家在创新教学过程中能及时的把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得创新教 学过程 现创 性。
表1创新课程一览表课程类型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创造学理论 程基于TRIZ理论技术创新概述理论 程工程结枸创意设计与制作程思维创新课程机械结枸创意设计与制作程电子电路创意设计与训练程3D打印创意设计与制作程陶艺创意设计与制作程74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3月(续)程类程程性VerilogHDL 的FPGA 系统设计创新基础教学课程OpenCV 的机 觉程 计创新基础教学课程ARM 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建创新基础教学课程Altiumdesigner 的PCB 设计与仿真创新基础教学课程“DIY ”创 计方法—3D 打印创新基础教学课程多 行 统设计 制创新项目教学课程机 觉系统理论与应用创新项目教学课程工程创新课程仿生机器人的电子系统设计创新项目教学课程全方位机器人的电子系统设计创新项目教学课程STM32的陆地 机器人电子系统设计创新项目教学课程越 机 人 统 计创新项目教学课程从 到自平 一讲述自 的魔力创新项目教学课程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 统设计创新项目教学课程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机 计创新项目教学课程水下机器人的设计与制创新项目教学课程(四) 技 * 工 能力创新学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科技竞赛 平台。
主要竞赛包括“电子竞赛”、机人竞赛”、“ 智能车竞赛”、“教机器人竞赛”、“越机器人竞赛”、“水下机器人竞赛”、“水 机器人竞赛”、“ 机人竞赛”等,过这些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的能力。
学生 科技竞赛的过程 上是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他们在进行创 会遇到很多科学,尝试这些 使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基本 所了解,学会和处理问的 方法,培养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协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