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共事业管理实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构 建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的 思 考
卢 岩 孙 晓 娜 ,
(. 1 西安邮电学院 纪委 监察处 , 陕西 西安 70 2 ;. 11 12 西安邮 电学院 人文 学院,陕西 西安 70 2 ) 1 1 1
摘要: 合理 的实践教学模 式的建构 , 助于提 高学生对所 学专业及课程 的认知水 平, 有 强化 学生的 实际应用及 实际操 作能力。通过对我校的公共 事业管理 专业 实践教学 中的 实践条件 、 实践模 式存 在 问题的 分析 , 出了构 建合理 的 提
1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的现 状
我 院公 共 事业 管 理 专 业 的课 程 体 系是 围绕 “ 以 构 建 三平 台统 一课 程 体 系为 主 线 , 立 全 面 发 展 的 确
技 与实践 活 动 , 包括 社 会调查 、 会调研 、 观 、 社 参 社会 劳动、 国防教 育 、 区志 愿 者 等 活 动 , 社 以加 深 学 生对
社 会 的认 识 和适应 能力 。
高 素质 人才 的培 养模 式 ” 。在 这 种 培 养 模 式 的精 神 下 , 院公 共事 业 管理 专业 公 共 基 础 平 台课程 占总 我
学 分 的 3 . , 科平 台课 程 占总学 分 的 2 . , 57 学 14
2 实践 教 学 模 式 的 困境
“ ” “ ” “ 色” 互 贯 通 、 序 渐 进 的 实践 教 学模 式 , 对 这 一 模 式 进 行 了探 讨 。 点 、面 、特 相 循 并 关键 词 : 共 事 业 管 理 ; 公 实践 教 学模 式 ; 思考 中图分类号 : 620 G 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3 6 (0 1 0 0 3 —0 1 0 — 2 4 2 1 )2— 1 3 4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摘要: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为视角,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对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 (2016)-05-0094-02近年来,各高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等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得该专业教学计划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迈进,课程体系建设也初见成效。
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发展速度快等原因,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明显较为薄弱,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已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一大困境。
因此,根据实践教学规律,构建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制约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适应政府管理改革和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建立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我国非经济、非政治的社会公共事务是由事业单位来承担的,并以政府事业体制进行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求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对政府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社会事务日趋繁杂,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事业范围明显扩大,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而且还包括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治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公共事业开始从政府事业向社会公共事业转型,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公共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1]。
虽然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机构繁杂等因素导致改革的步伐还是比较缓慢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
以 案 例 教 学 、研 究 性 教 学 为 核 心 的 日常 性 课
例 教 学 环 节 更 为 合 理 。 而 许 多教 师正 在 尝 试 运 用 的案 例 教 学 也 往 往 因 学 时 所 限 难 以把 握 理 论 讲 授 与 案 例 分
细一 步 的安 排 与 计 划 ,让 指 导 老 师 对 学 生 的 实 习 指 导 也有 章 可循 有针 对 性 。 2实 习 准备 的充 分 化 . 首 先 为 去 不 同实 习基 地 的学 生 制 定 不 同 的 实 习 任
的教 学 ,有 助 于培 养 学生 的创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力 。
析 与 研 究 的能 力 与 素 养 。一 旦 教 师 群 体具 备 了 这 些 能 力 与 素 养 ,就 能 将 规 范 、严 谨 、科 学 的 案 例 教学 与 研
析 讨 论 的时 间 分 配 ,也 难 以 深入 开 展 ,案 例 业教 学 案例 库 现状 与 建设 .
来 作 为 理 论 的 证 明 ;即使 花 足够 的 时 间让 学 生 提 前 阅 读 思 考 ,再 在 课 堂 上 讨论 分 析 ,却 因学 生 理 论 储 备 的 不 足 与 专 业 分 析 能 力 不 强 常 常 流 于 就事 论 事 、发 发 牢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公 共 业 管理 专 业 实践教 学体 系的建构 事
李 承辉
『 摘 要 】学 生 实践 思 维 习惯 与 能 力的 培 养是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重要 的 培 养 目标 ,专 业 的 实践教 学应 该 是 一 个有 机 整体 :以 日常 性课 程教 学 实践 为主 轴 和 纽 带、 以 问题 探 究 为核 心 任 务 ,贯 穿渗透 进 长 期性 基
【2018-2019】简述应用型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易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简述应用型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时代发展进步背景之下,我国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而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我国多强调理论型人才的实际培养,现今政府则需要众多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来推动国家发展,由此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就需要肩负起应用型优秀人才的培养责任。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及特点所谓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之上,依托专业学科展开的一种应用型学科教育教学,将人才培养视角聚焦于经济社会,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教育导向,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优秀人才。
而从应用型本科教育走出来的学生将能够适应社会服务一线以及管理一线和相应的建设生产一线等工作岗位,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是当前国家较为推崇以及重视的教育类型。
该种教育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将应用型优秀人才培养作为关键教育目标,这并不意味着应用型众多本科院校不可以培养其他方面人才,而是指以应用型优秀人才教育培养为主,以理论型人才培养为辅。
其二是将本科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我国本科生相较于博士生以及硕士生人数较多,本科生的较大基数也为大量应用型优秀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用型众多本科院校应该是应用型优秀本科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而将博士以及硕士应用型优秀人才培养作为辅助。
其三是应用型众多本科院校应该在关注学科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逐步较大实践教学的重视,换言之将学科实践教学重点抓,此外应用型众多本科院校应该是将教育服务地方作为教育宗旨,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征在探究公事管专业特征之前需要明白什么是公共事业,所谓公共事业指的是有关社会公众共同利益以及全体民众生活质量的公共事务,和有着社会公共特性的相关经济结果或者是经济活动。
具体来讲,公共事业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和文化卫生、科教和通讯、水电、交通等等事务包含在内。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现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体系中, 从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规
范要求直到各院校的培养方案 , 都很强调公管专业教学中实践环 节的重要性。 但由于缺乏有关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理论研究和具体 实践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处于相对脱节状况。目前,公管 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 )实践教学所 占比重明显偏低 一
经过上网调查 , 国外一流大学集中性实践环节所占学分比例
较高, 而大部分国内高校公管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比例较低。以 湖南科技大学公管专业为例, 集中实践环节仅占总学分的 1. 2 %。 】
收 稿 日期 :20 — 1- 1 09 O 5
基金项目:2 0 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 学研究重点项 05 目 “ 公共 事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 ( 目编号 G35 ;2 0 项 0 ) 0 7年湖南科技大学教 育科学研究重 1 1
来看 ,它表现为较强 的技术性和创造 性 , 生所学理论知识很大 学
一
( )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要求 二
虽然 公管专业开设 了 O FC F IE等办公软件 和 S S 用统 计 P S应
软件等的实验教学, 但是随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行及社会对 公共管理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 实验教学条件还需要进
实践 教学 的学 时分配 ,根 据课 程性质 还需 要进 一步进 行调 整优 化。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以下简称公管专业) 是适应我国 政府和社会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而应运而生的,自 19 98年 教育部批准在普通高校开设以来,已有三百多所学校开设了这个
专 业 ,旨在培养 具有现代公共 管理理论、技 术和方法等 方面的知
并对未来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作出初步展望。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一、背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涵盖广泛、复杂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务管理、政策研究、公共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社会事务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目前,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面临一些问题。
现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用人需求。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无法有效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变化。
有必要对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研究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旨在通过改革研究和实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新时代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深化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资源的更新换代和实战性。
2、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修订机制,提高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和社会服务机会。
3、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融合,推进跨学科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方法为了达成研究目标,我们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开展了调研和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和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需求和期望。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和论坛,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实践人士,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五、研究成果在上述研究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深化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课程,并增加了实践性强、前沿性强的课程,如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服务创新与管理等。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一、引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管理领域专门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文就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一定的框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距甚远;其次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存在重复性和重叠性较大的问题;再次是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的机会。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全面梳理,剔除了部分过时和重复的内容,引入了更贴近社会需求和实际工作的内容;在课程体系方面,我们重新设计了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建立了更加系统和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我们增加了实践环节,建立了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并与一些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研究的基础上,我校积极开展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工作。
我们邀请了一些从业人士来校授课,向学生传授最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还组织了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和行业的现状和需求。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其次是课程体系的完善,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和完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是实践性教学的丰富,学生对社会和行业的了解更加全面,实际操作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看到了改革带来的积极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仍然存在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渊源颇 深 的行政 管理 专业 。
2 . 2 理论 性课 程偏 多 , 实践环节 较 少
由于公 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与行 政 管理专 业 极深 的 渊源 ,
加 之行 政管理 专 业在 我 国发展 已将 近 3 0年 时 间 ,众 多高 校 的公 共事 业 管理 专 业 在 培养 目标和 课 程 设 置 上 大 多 沿 每 一个 成熟 、 有 序 的国 家和 社 会都 需要 发 展与 之相 适 这也 导 致其偏 重理 论 性 的特 点 应 的公 共事业 。 随着 国 家对 民生建 设 的重 视和 强力 推进 , 袭和模 仿 了行 政管理 专 业 ,
在 教学 过程 中往 往 只注 重 专业 目录 , 明确 规 定 这一 专业 的培 养 目标是 : “ 培养 具备 现 业 管理 专业 发 展和 建设 的误 区 , 课 堂 的讲 授而 忽 略 了课 外 的实践 , 在 实验 室 建 设 方面 也 远 代 管理 理 论 、 技术 与 方法 等 方面 的知 识和应 用 这 些知识 的 这 也导 致本 专 业学 生毕 业后 在 求职 和 能力 , 能在文 教、 体育、 卫生、 环保、 社 会保 险等 公共 事业 单 远 滞后 于 专业 需求 , 工 作 过 程 中往 往 只 能 纸上 谈 兵 、 动手 能力 不 强 , 学 校 所 学 位行 政管 理部 门从 事管理 工作 的高 级专 门人 才。 ” 1 9 9 9 年 而 面 对各种 现 实 问题 却缺 乏分析 和解 决 技 秋季 , 公 共 事业 管理 专 业 开 始招 收本科 学 生 , 目前 我 国 已 的东 西用 不上 、 能, 成 为毕 业 生就业 和职 业 生涯 发展 的障碍 , 长 此 以往 , 必 有数 百所 高校 设 立 了公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 2 0 1 3年 , 党 的十八届 三 中全 会提 出“ 政府 购 买基 层 公 将 影 响公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的未来 发展 。 2 . 3 师资力量 薄 弱 , 实验 设备 缺 乏 共 管理 和 社会服 务 岗位 更多 用于吸 纳 高校 毕 业生 就业 。 健 公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在 我 国建 设时 间短 , 高层 次人 才短 全鼓 励 高校 毕业 生 到基层 工作 的服 务 保 障机制 , 提 高 公务 本专业 出身 的师 资队伍 年 资浅 、 教 学与 科研 经验 不 足 , 员定 向招 录和 事 业单 位优 先招 聘 比例 。 ” 可见 国 家对社 会 缺 , 这是 众多 高校 尤 其 是地 方院校 公 共 事 业 管理 专 业 建 设 的 公 共事 业 发 展和 人 才 输送 的重 视 。而 随 着 政 府职 能 的转 目前 许 多地 方高校 公 共事 业管 理专 业 没 有专 变、 市 场 主体 的逐步 壮 大 , 更 多的 社会 力 量 参 与 到社 会 事 软 肋 。 此外 , 用实验 室 , 实 践课 程和 实践 环 节难 以开 展。 出于 专业 和 岗 业和 公 共 服 务 的提 供 过程 之 中 , 企业、 非政 府 组 织 对熟 悉 本专 业 学 生毕 业 后 、 尤 其在 入 职 初 期 多从 事 办 公 政府 运作 方式和 相 关政 策法 规 的人 才 需 求也在 增加 , 国 家 位 特 点 , 而 由于 缺 乏 专 用 的实验 设备 , 学生 对 办 公 和 地 方各 级 各 类 文件 都 提 出鼓 励社 会 资本 进 入 公 共服 务 室 的行 政 工作 , 领 域、 参 与 社会 公共 事业 。 企业和 社 会组 织参 与 公共 物 品 软 件 的学 习和 操 作 仅 仅通 过 公 共计 算 机 课 程获 得 少部 分 的提供 , 必 然 需要 配 备相 应 的专 业 人 才 , 这 无 疑 拓 宽 了公 了解 ,没 有 接 受有 针 对性 的办 公软 件 学 习和 实 际操 作 训 对 电子 政务 和 电子 公 文 系统 、 打 印、 复印、 摄影 等 办 公 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毕 业生 的就 业面 , 为 本专 业毕 业 生提供 了 练, 设 备 更是 缺 乏接 触 , 作 为行 政人 员 的基 本 能力 欠 缺 , 导致 更 多 的就业机 会。 进入 工作 岗位 后 需要从 零开 始、 无法快 速进 入角 色。 2 公共事 业 管理专 业建 设遭 遇 困境 2 . 4 公共部 门招 考 方式 改革 , 学生 就业遭 遇尴 尬 公 共事业 管理 在 我 国是 一 门新兴 的专 业 , 专业 招 生至 公 共事 业 管 理 专业 毕 业 生 就 业 的 对 口单 位 主 要 是 政 今 只有 1 5年 时 间 , 虽然 其 发展 速 度 快 、 规模大 , 但 在 专业 府、 事 业 单位 及 其 他 公 共部 门 , 然 而 随着 公务 员 及事 业单 2 . 1 专 业 涵盖范 围 广 , 专业 性 不突 出 位人 员招 考 制 度 的建 立和 完善 , 公共 事业 管理 专 业毕 业生 “ 公 共 事业 ” 是 一个 极 为 宽 泛 的概 念 , 它 涵盖 了文 教 、 必须 与 其他 专业 毕业 生 一 同参加 统 一考 试 , 并 不 享有 任何 体育、 卫生、 环保、 社 会 保 障等 社 会领 域 , 涉 及 的组 织 类 型 的优 先权 和 特权 : 甚 至在 一 些对 口岗位发 布 需求 专业 信 息 公 共 事 业 管理 专 业 不被 列 入 其 中 , 毕业 生 失 去 参 与 竞 包括 政府 、 事 业单 位 、 社 会 团体 、 民办 非企 业 单位 等公 共部 时 , 门, 可 以说 几乎 覆 盖 到 了社 会 生 活 的 方方面 面 , 在 公 共 事 争 的 资格 和机 会 。同时 , 随 着政 府机 构 改革 的推进 , 政府 和 业 管理 的课 程 设置 和 培 养过 程 中 , 内容 广 、 跨 度 大 是 其 主 事 业 单 位在 机 构调 整 、消 除 冗 员 方面 的 改 革力 度 逐 年 加 要 的特 点 , 以至 于 常被称 为 “ 万金油 ” 专 业。建设 时 间短 、 培 大 , 公 共 部 门人 员编 制 呈 现 出削 减 趋势 , 对于 公 共 事 业 管 养 目标 模糊 、 课程 泛 而不精 、 专业 特 色不鲜 明 , 造 成学 生 对 理 专业 毕业生来 说 , 就 业 难度进 一步 增加 。 自身职 业 生 涯规 划 的茫 然 , 也导 致社 会及 用人 单 位 对公 共 在 近 年来 各 类机 构 发布 的 全 国大 学 专 业 就业 率 统 计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我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革,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涉及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研究和实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也是推进高校内涵建设和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我校深入开展了调研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创新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我校不断进行拓展和创新,引入了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等领域,我们加强了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发展需求。
2. 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调整在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我校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我们注重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核心理论和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教育文档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旳建设与完善2023年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深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旳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旳意识,区别不一样学科对实践教学旳规定,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有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近年来许多高校进行了积极旳探索,这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产生了一定旳作用。
“然而,由于现实原因旳影响,各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旳实践教学普遍较为微弱,缺乏完善旳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制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旳‘瓶颈’。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搞好实践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旳重要途径,从目旳、内容、保障和考核等方面建设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增强实践教学旳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增进专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设和完善之前提:明确实践教学目旳体系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旳体系居于主导地位。
实践教学目旳可以分为总体目旳和详细目旳。
总体目旳体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即实践教学是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应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等方面知识旳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组织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从事管理工作旳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总体目旳要通过详细旳实践教学来实现,要围绕总体目旳制定出实践教学旳详细目旳。
根据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旳特点,实践教学详细目旳具有阶段性和次序性,一般可分为如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太学一、二年级)旳目旳是增进对社会和专业旳认知。
重要以公共课、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中旳实践教学为主来增进目旳旳实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旳实践性取向规定学生有一定旳社会生活阅历,对社会现象有一定旳感知和理解能力,这是增进专业角色形成旳前提。
目前旳大学生多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一般为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简朴,且整个读书期间重要封闭在学校,很少接触社会,因此其社会认知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均需进入大学就要加强培养。
浅谈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浅谈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篇1:浅谈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创新考评方式,规范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理论课对同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试卷等来检查同学的学习把握状况,实践课的考核评价应当与理论课的考核评价有明显的区分,要通过现场考核,提交现场报告、课程设计、实践报告等来检查,考核的是同学的综合应用力量。
因此,在搭建评价体系时,应当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尽可能多考核多种相关力量要素,包括对理论的综合运用,技能的娴熟程度、协作和创新力量、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
2.在评价的形式方面,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成果形式。
可采纳平常成果、期中、期末考试成果相结合,侧重考核同学对课程的参加度、同学对学问综合运用力量、同学对课程学习的贡献以及创新力量等。
3.在评价的结果方面,同学撰写的论文公开发表,或参加老师的教学科研课题,参与各类竞赛的成果,考取资格证书的成果,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
4.在评价的主体方面,除了学校和专业老师外,还要侧重听取实践单位的看法,校外指导老师的看法以及同项目组同学的评价。
5.在评价老师的工作方面,主要是评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仔细负责的态度和同学的实践成果。
健全老师在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总结等方面的详细考核标准。
对同学实践成果较多,成果较为突出的老师予以各种形式的嘉奖。
学校监管部门应当准时把握老师实践教学的状况,对于不负责任的老师进行准时沟通,对问题较多的老师,予以调整工作岗位。
四、实行有效措施,形成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1.改革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制度。
在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下,多数学校是一种“虚拟的学分制”,同学必需根据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上课,同学自由选择的余地特别小,不利于创新实践力量的培育。
因此,应逐步实行“弹性学习制”和“完全学分制”等,提高同学学习的乐观性,鼓舞同学的创新意识,承认同学取得学分途径的多样性和敏捷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作者: 李承辉
作者机构: 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江苏常州213164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页码: 61-6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高等教育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
摘要:学生实践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重要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以日常性课程教学实践为主轴和纽带、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任务,贯穿渗透进长期性基地实习与专题性假期实践,以案例集、问题库及其使用与研究要求和计划的编制为基础,以校系的支持、培养方案的确定、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及其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保障。
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扎实有效实施之,将有助于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实力。
浅谈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重要性
浅谈公共管理对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鲁军红摘要:公共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培养符合当前社会管理需要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应从更新教学思维方式入手,合理设置教学模块,创新评价体系,完善基础性保障措施。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重要性浅谈公共管理对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向前推进,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重要,对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明显加大。
但目前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上,对培养应用型技能的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存在实践教学理念滞后,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力度,忽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
包括专项技能训练,办公系统软件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等。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密不可分,是一体性的教学,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环节,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各有不同,必须从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认真加以研究,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
一、更新教学思维方式,确立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念体系1.应用型教育应以“能力”为中心,侧重操作技能训练。
目前我国的本科院校属于传统型即研究型的类型居多,其教育理念是“崇学为上”,侧重学术研究,无论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还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均以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校文章为标准,这使得教师的工作重心偏重在研究方面;而应用型本科即教学型的教育理念应为“学术并举,崇术为上”,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开设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2. 公共事业管理法律法规: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行政法、财政法等。
3.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报告和演讲:要求学生撰写报告和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论述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能力、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课程报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
3. 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2. 网上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的学术文章和数据分析工具。
3. 实践基地:与实践基地合作,提供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资源支持。
四、预计效果通过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预计能够培养出具有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构建——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University Education2013年12月December ,2013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3-08-05[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改项目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2013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宿一兵(1966-),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王薇(1980-),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张杰(1980-),男,湖南沅陵人,讲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课程设置应遵循系统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原则进行深入阐述,在此基础上,湖南农业大学积极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重新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设置更好地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高能力”要求,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出口”要求,以培养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4-0007-02自从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在1999年首次开办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以来,该专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已有五百多所高校开办了本专业,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一)课程的设置———高度个性化通过网络查询,可以明显地看出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开设本专业规定的主干课程之外,各高校由于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同。
总的来看,综合类高校多设置一些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课程,财经类高校多设置一些经济、管理类课程,而其它类型高校则根据其各自的学科优势设置课程(如艺术类高校开设《艺术概论》、农业类高校开设《农学概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5期2008年10月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 I Z HOU UN I V ERSI TY Vol 1281No 15Oct 12008收稿日期:2008-06-12作者简介:李永生(1979-),男,内蒙古包头市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浅议公共事业管理实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李永生(渭南师范学院 管理科学系,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专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从实用性角度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62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8)05-0104-04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本专业于1999年首次招生。
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从开始的十几所上升到近百所,到2000年全国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已有57所,2001年132所,2002年180多所,2003年220多所,2005年已超过300所,有人估计,如果将高职高专也计算在内的话,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应该在500所以上。
[1]尽管招生的高校日益增加、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多,但不少高校没有明确本专业的办学思路,而是盲目地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造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合理,不少课程都是依托现有资源重复利用。
有些地方高校甚至没有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而照搬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没有认真领会课程开设的意义、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效果等问题,有些教师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却在照本宣科,更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
教育部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78。
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为我国“事业单位”培养人才的专业,因此,高校普遍围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的运行开设课程。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真正的事业单位覆盖面窄,1998年10月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一款对事业单位的概念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3]。
此外,这类事业单位有专门的院校作为培养单位,他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真正“对口”,事业单位也会首先考虑他们;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我国事业单位不断进行组织体制、结构、规章、人事等方面的改革,用人机制灵活了,培养事业管理人才的专业暂时难以发挥优势,因此,以大量事业单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课程体系自然需要调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注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由于目前还没有一所院校能囊括所有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领域和范围,因此,各高校本专业课程体系表现又不同。
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开设的艺术管理,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开设的教育事业管理,都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
甚至在同一所院校,本专业开设的课程迥然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有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城市管理三个培养方向,分别属于社会与人口学院、环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大学由不同的院系管理,把各类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用一个专业名称统一概括,又使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很不统一,显得很“杂”。
第5期李永生:浅议公共事业管理实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目前,各高校(理工类、农林医卫类、师范类、文史政法类以及综合类)纷纷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但由于专业定位不准确,各高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还不规范,教材编写和使用不到位、效率不高。
某些高校将课程分为通识课、主干课、基础课、拓展课等;或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而有些高校开设的理论课过多,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但实用性课程又太少;还有的高校则分为理论研究型、职业技能型、综合素质型等课程[4]75,或学习西方公共管理类课程的设置模式,即分为工具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各高校课程分类名称不统一,但都存在专业课程五花八门、核心课程不突出的问题,难以体现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特点,也不利于学生把握具体的专业方向,学以致用,说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证,也是办好专业、实现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
既要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益性、服务性的本质,又要突出其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归根到底要通过健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来实现。
二、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根据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的精神以及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的情况,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课程体系框架和培养要求的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要根据教育部及高校对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而展开。
教育部对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是: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而各高校在教育部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又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为突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方向而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必须要符合培养要求。
(二)专业类课程与非专业类课程的关系。
专业类课程表现在课堂内,通过教师介绍和传授基本理论、实际应用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而实现专业知识传递的课程;非专业类课程,则主要是与本专业内容联系不大,而贯穿在课程体系中,主要着眼于学生素质拓展的课程,也表现为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或人文类课程与专业特色类课程的关系,既要使学生服务于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与责任,因此,两类课程不能偏颇而均要有所涉及。
(三)文理课程的比例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能人文化,而要体现文理渗透、交叉融合的特点,文科类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了解国家公共部门运行的状况;而理科类课程要着眼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安排文理课程的比例,才能突出专业的服务性和应用性。
(四)专业课程新旧内容过度的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须适应社会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将最前沿、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出台的方针政策融入到具体的课程中,既保留课程原有的理论体系,又要根据现实情况补充新的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差异性,体现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合并某些相通的课程,增加其学时,根据公共部门改革和发展需要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开发新兴课程,加大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的比重。
(五)课程内容厚与博的关系[5]。
课程内容的改革,关键是要实现厚基础和宽口径的目标。
厚基础就是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这是学生适应社会的根基,也决定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本专业的可靠程度和持久限度,为保证课程内容的质量、效率和效益,重点应讲授本专业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观点、命题。
宽口径又要求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程度和范围,要求各高校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把握专业的具体方向。
(六)工具性课程与价值性课程的平衡关系。
本专业政治导向较强,因此为维护和坚持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即自由、秩序、正义和责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秩序,实现公共利益,就要开设一些价值性课程,但为了体现本专业服务于公共部门的实质,改变过去公共部门效率低下、方法落后的状况,还要掌握和运用高精尖科学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开好工具性课程,达到二类课程的平衡。
[4]75(七)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的关系。
课内课程是在发挥专业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传授相关课程的知识,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增强本专业的实用性,避免课内教学理论性过强造成的空洞僵化,还要坚持“走出去”方针,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增加实验课教学内容或鼓励学・51・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8卷生到校外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社会的直观感受理解并运用好课堂所学的知识。
总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体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知识、素质、智慧、技能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公共事业管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有机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有机结合。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用性课程体系构建的对策 公共管理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曾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召开了两次会议:2001年杭州会议上确定的两级平台共7门课程,一级平台包括政治学、管理学、法学3门基础性课程,二级平台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规、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4门课程;2004年西安会议上确定的两级平台共8门课程,一级平台是“公共管理”学科,包括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二级平台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两次会议在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政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考虑了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适度平衡。
综合两次会议的精神及各办学高校的实际情况,既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性规范,又突出该专业的实践环节,构建本专业的实用性课程体系,就要有针对性的作出合理规划。
(一)从整体上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克服过去专业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片面性,从整体上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本专业各类课程和内容统一为有机的整体,为实现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目标服务。
各门课程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可以替代的交叉课程群。
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如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都要围绕专业核心课展开,最好作为专业发展具体方向列入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以凭兴趣和爱好自由选修。
(二)根据专业属性和培养要求,吸收国际最新理论和知识,开发新兴课程,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要求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学习和借鉴西方公共管理专业的最新理论成果,按照“以政治学为导向,以管理学为核心、以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为次核心,以会计学、秘书学等为辅助工具”[7]的逻辑关系构建课程体系;兼顾价值性课程和工具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关系;强化基础理论教育、提高价值性课程的档次(如开设政治哲学、公共行政文化学等课程)同时,还要增加工具性课程的比例(如开设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统计、社会调查与方法等课程);安排理论性课程(如开设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管理学等),还要加入实践性课程(如开设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与方法、管理审计实验等)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