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1. 引言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上。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习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具备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组织管理、公共管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成为能够熟练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培训这些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更在于为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0字】1.2 发展现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学科领域,其发展现状也备受关注。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大学中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得以蓬勃发展。
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逐渐增强,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交流平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交叉性也在不断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为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随着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日益广阔,吸引了更多人投身这一领域。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较为乐观,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展望未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2. 正文2.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是当前专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事业领域人才的重要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等。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个方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浅谈。
我们来看一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较为落后。
虽然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现有的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无法应对复杂的管理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较为简单,很多学校只开设了基础的管理课程,缺乏专业化的选修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
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研究较为复杂,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研究能力。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上存在不足。
有的学校教师的学术背景较为单一,缺乏对多学科的了解,这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欠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公共事业管理主要依托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目前学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
学校的实践环节普遍偏向于理论的传授,而对对实践操作环节的培养较为欠缺。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在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路径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因此需要将相关的学科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如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
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引入案例教学和实地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加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招聘和培养有相关背景的教师,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涵盖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经济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现实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探讨其建设路径,是非常有意义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是积极的。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研究领域,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实践领域,政府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招聘人才、制定政策等方式,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主要以本科为主,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相对较少。
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需要结合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是目前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专业认同度不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给专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
应该加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联动,提高专业的综合素质。
学校要加大投入,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应该加强与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业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是正面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为了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加强专业建设,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只有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才能为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逐渐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既关系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也关系到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和改善。
这门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对于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1.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大学中有近300所设有本专业,占到了全国高等教育院校的四分之一。
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渐形成了分科分向的体系,分别包括公共管理方向、公共政策方向、行政管理方向、社会保障管理方向等专业方向。
2.师资队伍逐步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也逐步完善。
目前,除了本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拥有者外,还有一大批从业人员通过进修或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了学习和提高。
在师资队伍方面,既有具有高学历和学术能力的研究者,也有从事实践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
3.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明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例如,公共政策方向与政治学、经济学紧密结合;社会保障管理方向与社会工作、社会学紧密结合;公共服务管理方向与商科管理学、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这样的交叉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科内涵,也加速了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二、建设路径1.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要立足于社会需求,推行“需求导向”原则。
从实际和实际需求出发,把握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要求,优化学科结构、拓展学科领域,力争将“政”、“管”、“业”、“学”等方面融合为一体。
2.注重培养跨学科背景的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跨学科背景。
着重培养一批具备公共事业管理“厚土+大树”的高素质、全能型人才。
既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
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机构的不断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和地位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以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学、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具备政府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服务运营等方面能力的专门人才。
从过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本文将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和发展意见,以期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专业发展历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当时,我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国家机构改革和管理现代化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与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新兴专业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一门备受关注和重视的专业。
2. 专业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和决策者。
他们需要具备政府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服务运营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现实导向和实用性,对于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专业课程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于公众的专业素养。
为了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助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4. 发展现状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专业方向,拥有众多教育资源和学术机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涉及政府、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具备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能力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1. 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纷纷设置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时政府也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系。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随着社会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的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术研究逐渐深入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方面,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注重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不断推动公共事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1. 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应积极对接社会需求,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结合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2.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应该通过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3.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国际接轨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专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专业发展现状、专业教育改革和途径、专业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谈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一、专业发展现状公共事业管理的产生,源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对公共事务的需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倡导“公共主义”、“社会主义”,以国家和社会公益为宗旨,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公共部门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专业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等内容不断丰富,变得更加专业化。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完善。
该专业必须有全面、丰富的课程设置,兼顾公共管理、法律、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领域的受教育对象。
随着公共事业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涌入政务、非营利机构和公共事务管理领域,这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领域更加细化,针对性更加强。
2、国际化水平逐渐提高。
公共事业管理是国际上普遍要求的专业学科之一。
现在很多国家都加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建设中,并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发展机遇。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不仅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还会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3、发展趋势更加健康持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十分健康,它不仅汇聚了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还能够在学校中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专业培训。
不断创新和发展,让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毫不停歇,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专业教育改革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须不断更新先进理论、知识和方法,与时俱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管理工作的专业,随着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该领域的专业发展逐步成熟。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各大高校也陆续开设了相关专业,如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专业,而且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日益丰富,专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领域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管理难度和管理质量也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
但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也均加大了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和发展力度,加强了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科学建设和人才培养。
1、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需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
要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在管理领域的重要性,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现有理论体系的实际可操作性,让以往的纯理论得以更好地融入到实际运营中。
2、教育与管理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与管理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方式也不断在创新,各高校应加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并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判断力的人才。
3、行业合作与国际交流要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员工培训及知识分享,建立行业协会和学术交流平台,与国际知名组织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将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结合,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并将所得知识转化为行业的管理实践与创新。
三、总结。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随着我国政府事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建设路径建议,介绍实践案例和政策支持,以期为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政府事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1.2 问题意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社会管理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协调公共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关乎公共服务的提供,更涉及到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密切相关。
在当前社会,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问题意义,不仅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更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正文2.1 专业发展现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领域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也呈现出一些特点和趋势。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
这个领域涵盖了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社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部门管理人才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公共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是多样的。
一方面,我国高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上已经初具规模,并且一些高水平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传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落后等。
要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建设路径。
要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还要加强研究和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前沿课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公共事业管理理念和经验,促进与国际接轨。
要关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还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提高专业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推动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公共事业管理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指培养具有公共事业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该专业涉及到公共事业的规划、组织、管理和评估等方面,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重要的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设路径需要进一步规划和完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存在招生规模不足的问题。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性和管理特点,招生规模相对较小,导致该专业的人才供给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公共事业领域的需求增长迅速,但是专业人才的供应却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公共事业领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部分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前沿研究和管理现状相比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学方法也相对传统和陈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需要具备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目前该专业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缺乏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和行业导师。
这也限制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高校应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宣传和招生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公共事业领域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与此还应建立起与各级政府和公共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通过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应及时更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进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前沿问题的敏感性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校应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教师,积极开展与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国家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需求的增加,该专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发展及其建设路径。
1、各个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数量增加随着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各个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全国有67所高校在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招生院校更是多达142所,可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是逐步深入,各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实践都较独立,整体上仍然存在各种不足,没有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学校应该将社会实践、企业访问、游学、科研等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其依然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需要探寻更加协调一致的发展方案。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探索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特色化,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动专业发展。
2、加强学术研究支持,提升学科水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的支撑,引导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培育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团队,提升学科水平。
3、强化产教融合,提高应用能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应该加强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特色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推动专业发展。
4、加强班级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班级建设也是重要一环,各高校应该建立负责班级的工作人员和机构,并制定管理规范和制度,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壮大。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具有较高社会价值和重要性的专业,主要研究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公共事业运作管理问题。
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如下。
一、发展现状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主要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具有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在国内外高等院校都有开设。
在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但已有多所大学开办相关专业,并形成以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已分布在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领域。
在国际上,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很发达,主要包括管理公共部门、政策分析与制定、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培训与人才发展等领域。
二、建设路径1. 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强化理论研究,建设学科重心,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学术水平,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2. 推进行业标准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提高公共事业管理质量和水平。
3. 加强实践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邀请业界专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能力。
4. 增强国际化视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外公共管理的最新科技及管理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支持。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学科,我国应该加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公共事业管理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个方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浅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应的专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也纷纷推出了相关课题和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得到了与之相关的学科的密切支持和配合,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成果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
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比较不足,需要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来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的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出既具备公共事业管理知识,又具备其他学科知识的人才。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需要积极主动的人才,他们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培养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学生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和关注,加大对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为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我们来看一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设立了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如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府管理等。
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强调学生的实习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工作技能和经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定了完善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大纲,开展了一系列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仍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是学科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学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是近十几年才开始设置的,缺乏经验和积淀。
其次是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实际存在较大的脱节,学校培养出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后是学科研究方面的问题,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了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设路径。
首先是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加强学科建设,鼓励高校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相关学科的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还要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带头人。
最后是与社会需求对接,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对接机制,积极响应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内容,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合作。
在未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希望广大高校和教育部门能够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公共事业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提供公众需求的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合理分配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公众需求。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已经较为成熟。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高校已经设立了多个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在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公共事业的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学理与实践脱节现象。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差异。
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个高校都有开设,但专业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匹配。
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制度不完善、服务不平衡等,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为了进一步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引进行业专家、开展教师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加强校企合作,将实践机构纳入专业教学体系。
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深化理论研究。
可以通过调研、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和深化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建设,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为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一门学科。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下面从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府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
各高校纷纷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率也较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创新,研究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环节,通过项目实践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创新意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
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践环节。
设置公共管理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让学生深入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和实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力量。
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良好的实践基地来支持教学和科研。
要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改善实践设施条件,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要与实践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提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培养公共事业领域高级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学科,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专业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方面进行浅谈,以期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专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学科门类逐渐明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从杂乱无章的管理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国内高校的许多学院和研究机构也纷纷成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该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完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
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专业研究领域逐渐拓宽。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领域逐渐从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延伸到了公共政策、公共决策、政府绩效管理等多个领域。
这些拓宽的研究领域不仅丰富了该专业的学术研究,也有助于为实践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理论支持。
二、建设路径为了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1. 深化课程设置。
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调整和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综合能力,增加公共政策、公共决策、公共财政等前沿课程,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培养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热门专业之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指以公共事业管理为主要学科内容,培养具有公共管理理论基础和管理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路径,以期为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就业前景广阔:随着社会进步,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机构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项目管理、公共政策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
就业范围广泛,就业前景较好。
2. 专业知识面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涵盖面较广,既包括公共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包括了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社会服务等实践技能。
专业的门类也日益丰富,如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工作等。
3. 教学内容丰富:学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尽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也不可忽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1.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存在差异,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学校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无法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
3. 研究水平不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水平整体上较为薄弱,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导致学科的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弥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1. 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和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增设一些新的专业方向,如公共政策分析、社会服务管理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李冠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
近10年来,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
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
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李冠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
近10年来,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
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
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一场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逐渐开展起来。
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重组,渐渐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探讨,积极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根据目前所见材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提出源于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在1997年向国家教委高教司上报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1998年修改了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指导目录,目录中新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据此,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试办院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
以此为开端,我国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2001年增加到107所, 2003年为224所, 2004年更增至327所[ 1 ] 。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
高等院校目前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的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途径有二:一是一些学校(如综合类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而建立,属于新开设;二是将原有的专业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通过改变专业名称而转成,如师范院校的教育管理专业、医学院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艺术院校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体育院校的体育管理专业[ 2 ]。
各高等院校在纷纷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同时,教育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建设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育部高教司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列入专门课题进行研究,由东北大学承担,娄成武教授负责主持科研工作。
随后,教育部又下达了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综合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专项课题进行研究,由云南大学承担,崔运武教授负责主持研究工作[ 3 ] 。
由此而来,逐渐形成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所谓南派和北派。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由于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仅有不到十年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实用的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应在我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可现实的遭遇和形势却使该专业陷入了尴尬的局面,甚至陷入了困境。
主要表现如下。
11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不足,造成专业课程设置散乱甚至混乱。
很多人甚至不明白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对政府与非政府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认识不足导致课程特色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从以上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两条途径可以看出,每个学该专业的建立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师资力量建立起来的,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规范,没有现成的规章可循,专业课程设置难以统一。
招生规模与社会人才实际需求相脱节。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对于扩大社会对公共事业21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学校过于乐观,努力增加招生规模,没有根据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做认真的预测与分析。
另外,我国现在还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很多该专业的毕业生考研只能选择跨专业,而且现在公共事业管理单位都实行公开的考试选拔制度,由于专业限制很多学生又被拒之公共事业单位门外。
所以最后真正能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学生可谓屈指可数。
31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作为新兴学科,课程设置还不完善,又缺乏专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师根据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授业,内容枯燥、呆板,缺乏对现实公共事业的了解。
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很好实现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对接。
41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一方面,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很多院校现有的专业教师多是半路出家或是刚走出校门,缺乏对公共事业的普遍了解,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
总体看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普遍存在“数量偏少,质量欠精”的共性问题。
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南派北派及其主要观点(一)北派及其主要观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建立以来由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负责的研究小组,主要是以娄成武、李坚、郑文范、司晓悦等为代表,在对传统公共管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加上对西方管理体制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考察,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公共事业管理理论,被学术界称为北派。
他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的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事务进行协调,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质量,保证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活动。
”[ 4 ]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这里的公共事业组织与西方的第三部门相一致,即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不以营利为目的,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凭借自身特有的功能和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区别于政府李冠一: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组织和企业组织。
21公共管理的客体是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准公共事务。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具有消费方式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和收费困难等特点,正是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些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提供只得由公共部门来承担,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其中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产品被一个人使用并不排除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增加消费者的成本;纯公共物品是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如国防、行政管理、立法、司法等;准公共物品是指具备上边两个特点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如公共资源、城市绿地、不收费但拥挤的公路等。
31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概括为协调社会各个层次的利益关系。
利用其职能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和保证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其受益对象是全社会和多数公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也会不断扩大和增加,公共事业管理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会不断地增强。
41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满足社会不同程度的需要。
由于当前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府行政观念的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越来越重视部门的工作绩效以及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公共管理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二)南派及其主要观点南派是指以云南大学崔运武、林尚立、陈瑞莲、郭小聪、李小波为代表,他们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公共事业管理理论。
他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或对关系到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并以准公共产品为主的产品生产和提供的调节及控制过程。
”[ 5 ]其主要观点亦可概括为:1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这里的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南派认为在公共管理这一特定领域内,公共组织的核心是政府,同时也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一定的准行政组织,如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等。
21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提供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具有消费方式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和收费困难等特点,正是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些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提供只得由公共部门来承担,而作为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政府部门无疑成为最佳的责任承担者。
但是政府的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其他的公共组织加以补充。
31公共组织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凭借其公共权力。
所谓公共权力就是用来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
公共权力具有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和约束性,因此在公共组织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过程中其权威是不可忽视的。
41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主要是因为公共事业所包含的特定公共事务或公共产品本身是有层次的,另外还由于管理的层次和范围等所决定的公共组织的公共权力的配置也是有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