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教师备课全书:必修3+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限时检测(4份)课时限时检测30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答案D3.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丙0651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答案C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高三生物一轮教师备课全书配套课件: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必修3 第2单元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D.曲线④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生物
【解析】
若①的纵坐标表示增长率,对应“J”型增长率
曲线;若③的纵坐标代表增长速率,此曲线为“S”型增长速率
曲线,A对应K/2,B点对应K值;④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 “S”
型增长率曲线。 【答案】 B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生物 掌握 2 个核心考点+1个高考必备实验
考点一 [63] 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 1.(2013· 浙江高考T4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 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2.(2013· 山东高考T26(1)改编)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 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 3.(2012· 海南高考T21改编)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时可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4.(2012· 重庆高考T4C改编)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性别比例,用于 防治害虫。( ) 5.(2012· 浙江高考T5B改编)当某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 6.(2011· 北京高考T2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 【提示】 1.√ 2.√ 3×,样方法的取样原则为随机取样。 4.√ 5.√ 6.×,达乌尔费鼠是一种生物,而丰(富)度是调查群落中生物的种类。
方若干 C.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个体数,取其最大值作为种 群密度的估计值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课件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动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种群增长J曲线 种群增长S曲线 种群数量变动波动和下降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结构 群落的物种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性别比例的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 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
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
治理主要是达到
( B)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群落的演替 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 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种群的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 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举例:一块油菜园的油菜,一个草原上
所有的黄牛
1.种群密度的概念: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
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趋于稳定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高一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章集体备课精品课件(共110张) ppt
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 做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 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反馈调节有正负反馈之分,其中负反馈在日常生活 及人体的生理活动中都很常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 冰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 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如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体温调 节等都是负反馈调节的最好例子。正反馈在人的正常生理 活动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 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日常生活中也不 乏正反馈的实例,如某位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 习更加刻苦。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 学习重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血糖平衡的调节 • 学习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资料阅读)
人体的腺体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泪腺、汗腺、
唾液腺、胃腺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里,如垂体、甲状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神经系统与其它激素参与)
血 糖 平 衡 的 调 节 三 要 素
(1)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来源和去路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 赖于血浆中有适量的相关激素;适量的相关激素又是通过 复杂的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2)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调节有三个方 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 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 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3)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胰 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有三个方面:①最重 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 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而 间接地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 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ppt 1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基 础 回 顾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及物种组成
(1)群落概念要点 同一时间 ;②一定区域;③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生物种群 ①____________ 。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判断正误: 导学号 11971393 (1)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3)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现象。( ) ) ) ) )
(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 (5)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 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6)“ 苗 多 欺 草 , 草 多 欺 苗 ” 反 映 的 种 间 关 系 是 竞 争 。
(
)
(7)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8)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进行。(
) )
(9)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答案 (1)× (2)× ) (4)× (5)√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2016· 西安测试)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 到 8 的 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 (个 /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1395 ( )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必修3)
定的
()
A.物种组成及比例
B.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解析: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
层,说明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
种类有所区别,说明该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水平结构。 答案:B
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丙两种关系
解析
强知能·补欠缺
1.“表格法”比较四种种间关系
数量 坐标 图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数量上呈现“先
曲线 判断 依据
同数 时 “ 死 步呈时量增性同”现减上加变生的出少同,化共同,对对有分生单而活寄寄 利 开 生 独 寄得主生。,物生主更有生如则难存会好害物果寄以,生,种数出活性种增甚数量变生加至“”量上你的化物,降下呈死同,数另为降现我步一量一零,后 的 被增捕先被到增不捕加食达捕波加同食者者到食峰者步者先数波者的后性数减量峰,为减变量少少的后捕少化多,,为达食。;”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群落的 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 丰富度 ,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 积内的物种越 丰富 。
(4)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①取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 法。
②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的、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二者相互争夺氧气、营养物质和生
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答案:B
3.下列关于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裸岩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都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必修3-第1单元-第2讲-种群和群落PPT课件
堂 达
向
标
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
于反射。
授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
技 法
. 突 破 瓶
感受器的敏感性。在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所以兴奋只能 由感受器传给神经中枢,而不能由神经中枢传给感受器。
课 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升 练
颈
菜单
高考总复习·生物
1.(2015·佛山模拟)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
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授
3.(2013·海南高考)Na+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兴奋传导有
技 法
. 突 破
关。(√) 4.(2012·重庆高考)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有
课 时 提 升 练
瓶
颈 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菜单
高考总复习·生物
切
演
脉
实
搏
战
.
.
考
当
点
堂
考
达
向
标
5.(2012·海南高考)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
战 .
考
当
点 考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
堂 达
向
标
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
授
技 法
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课 时
. 突 破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
提 升
练
瓶
颈 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种群和群落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十七页,共37页。
对接高考模拟
第十八页,共37页。
1.(2012·江苏高考,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 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 pH 对 3 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 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 1、图 2。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十三页,共37页。
[规范解答](1)丁→乙→甲→丙 甲 (2)增长型 ①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 ②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a (3)增长型 食物和空间的有限和鱼本身的遗传特性 t1 在 t1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获得该鱼的量较大并且不影 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第十四页,共37页。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果偏大。藻细胞密度过大,则会因一个小方格内藻细胞数量 过多而难以计数,故需在计数前将样液进行稀释。统计图 3 中每个小方格中约含藻细胞 4 个,则每毫升培养液中含藻细 胞的数量为:4×25×1000÷0.1×100=1×108 个。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2.(2012·新课标,32)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 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 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 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 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3.(2012·山东烟台一模)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 0.01 毫克汞或者 0.1 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 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 泊中 5 种不同的生物 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 5 种 生物体内 2 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 回答:
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2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安徽安庆检测)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田鼠的繁殖能力强,导致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正确;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C正确;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此二者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错误。
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019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 (5)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 × 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 ) • (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 × 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 √ 属于次生演替( ) √ • (7)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 取代( ) • (8)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 )
(2017· 邯郸摸底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 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 21962354 ( B )
• • •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 内斗争加剧 • [解析] 据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 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 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 系;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 系;乙图是捕食关系图,两种生物能共同进化;丙初期种 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与X竞争的种群消
• (3)生物之间长期的寄生关系,会使寄主和寄生生物相互的 危害减小,有利于各自的生存。 • (4)辨析生存斗争、竞争与种内斗争 • 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 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 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右:A代表生存斗争、 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 [高考警示] • 形成群落空间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 (1)要有多个种群构成群落,如竹林中竹子只是一个种群, 就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2)各个种群间要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使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 的空间,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 • (3)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食 物、栖息场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限时检测(三十)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报告]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4·湖南省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资源状态资源状态图a图b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从图可看出,d是指两个物种间的距离,w是种内的,所以可以肯定d影响种间关系,w影响种内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d值越小,两物种间共有资源越多,即竞争越激烈;w值越小,说明种内资源越少,那么种内斗争越激烈。
故A正确。
C项无论图a或图b,因物种2处于竞争中的资源较多,所以2有被排除的危险;D错误,图b竞争较激烈。
【答案】 A2.(2014·福州教学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马尾松形成树林也是一个群落。
【答案】 B3.(2013·北京东城二模)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析】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群落营养结构由简单→复杂,物种丰富度由小→大,优势种会随着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由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转变为乔木优势物种,食物链也越来越交错复杂,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
【答案】 A4.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因此,图中曲线甲表示的是初生演替;A~E中,B、D点物种变化幅度较大,不属顶极群落;图中C点是个拐点,说明环境因素发生了剧烈变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物种多样性降低。
【答案】 B5.(2013·四川高考)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正确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信息传递的功能和群落演替的特点等。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作用,A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比值,不会因害虫的死亡而改变,B 项错误;人的作用会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所以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C项正确;利用性外激素诱捕卷叶螟成虫,会使其个体数减少,拟水狼蛛会以更多的褐飞虱为食,造成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项正确。
【答案】 B6.(2014·福州市高三质检)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解析】从表格可知,三种大型藻类分别和异湾藻混合培养,则对照组应该是异湾藻单独培养,三种大型海藻和异湾藻之间都是竞争关系,只是前两种大型海藻生存能力更强,排斥了异湾藻,所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少,而鸭毛藻在和异湾藻竞争中失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多。
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若分开则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
故C错误。
【答案】 C7.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等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D.在白化病家族中,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解析】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而调查其遗传方式时,应在白化病家族中依据遗传规律调查。
【答案】 D8.(2013·上海新区抽测)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解析】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物种数目的多少;靠近热带地区,环境条件相对较优越,物种的丰富度较高;若发育时间短或条件发生变化,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高;一般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采取记名计算法即数出各种群的数目,对于数量较多的一般用目测估算法;某区域的物种丰富度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答案】 C9.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中的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区域⑥的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是温度【解析】藻类是光合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以及大量好氧菌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氧气缺乏;在区域⑥,a数量最多,为优势种;影响藻类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而不是温度。
【答案】 D10.(2013·哈六中高三三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鱼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种群数量保持在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又不影响渔业资源的再生,由此判断A项错误。
【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8分)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解析】(1)该地区森林从1953年到1996年间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森林群落的丰富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的。
丰富度是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因此,测定植物丰富度的方法就是识别植物并列出名录。
(2)生产者的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
(3)从表格中可总结光能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4)顶级群落是指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所形成的群落。
【答案】(1)次生逐渐增加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2)(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自我调节(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12.(15分)(2013·大纲全国卷)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的种群数量。
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清楚三个优势种群的营养关系,并写出食物链,即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
(1)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肥料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因此施肥会使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增加。
野杂鱼中有许多是次级消费者,与鳙鱼属于同一营养级,在食物、溶解氧、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
(2)从营养关系上看,大量捕捞鳙鱼会使浮游动物A的天敌减少,浮游动物A种群数量增加,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B,导致短时间内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下降。
(3)施肥过量,肥料中的有机物会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中溶解氧量下降,浮游植物A和鳙鱼因缺氧而死亡,它们的尸体又会造成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变黑发臭。
【答案】(1)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13.(17分)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