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基础 专项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碱的化学性质【附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碱的化学性质一、单选题1.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NaOH 和Ca(OH)2的性质相似Na+和Ca2+的性质相似B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可以冶炼金属它们都具有还原性C 给装满水的纸杯加热,开始时纸杯完好无损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D酒精灯不用时,需用灯帽盖好防止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2.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但现象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产生大量的白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石蕊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
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浅绿色氧化铁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3.在实验室中,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编号仪器药品实验目的A试管、胶头滴管未知溶液、Ba(NO3)2溶液、稀硝酸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B试管、胶头滴管ZnSO4溶液、铜片、铁丝证明Cu、Zn、Fe的佥属活动性C试管、胶头滴管久置的NaOH溶液、酚酞检验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D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药匙粗盐、蒸馏水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pH=2的稀盐酸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D.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C.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为蓝色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6.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逐渐变为黑色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B.电解水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 溶液蒸发适量水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8.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A.把一根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B.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铁中加热,红棕色固态逐渐变成银白色,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C.向氢氧化镁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浓盐酸打开瓶盖冒白雾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向一定量氯化铜稀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0.下列是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几种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A.滴加盐酸B.滴加石灰水C.滴加酚酞溶液D.滴加氯化钙溶液11.下列各反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是()A.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B.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C.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1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pH情况B.向氯化铁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二、填空题1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A B CD E(1)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北京市中考化学基础 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
专项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1.[·朝阳一模] 利用如图Z7-1所示装置研究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Z7-1若A装置的锥形瓶中放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液漏斗中盛放足量的稀盐酸,B装置的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放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实验时,打开K1,滴入稀盐酸至A中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关闭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溶液变红且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液体流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淀一模] (1)利用图Z7-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Ⅰ,将滴管a中的液体滴入b中,待充分作用后,打开弹簧夹d。
a、b、c中所加试剂如下表所示。
图Z7-2已知:HCl实验Ⅰ能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打开弹簧夹d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图Z7-3(2)若按图Z7-3所示连接装置进行实验Ⅱ,则会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城二模] 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
已知:HCl+NH3===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图Z7-4(1)将分液漏斗1中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实验专项练习】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高分专项练习:酸、碱性质的探究(含答案与解析)
酸、碱性质的探究1.某实验小组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如图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①中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名称是,该实验固体表面变潮湿证明氢氧化钠的性质是。
(2)实验①中所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①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填化学符号)。
(3)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后,发现溶液依然红色,则溶液中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还有(填物质名称)。
(4)实验①①所进行的实验叫实验,目的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定性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先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定量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用甲、乙两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
如图2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两个烧瓶。
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3)曲线2对应的是(填“甲”或“乙”)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1中bc段压强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4)对比曲线1与曲线2,能得出的结论是。
(5)【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NaOH Na2CO317.3<0.01请结合该信息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3.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向20mL水中加入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溶液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溶液显碱性。
2023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之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专练汇总(三)
1.下列是某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太原市清徐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授予“中国醋都”称号。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可除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B.铝比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C.固体氢氧化钠不可用作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
D.金属与盐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10.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均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
B.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酸遇指示剂变色
B.丙可能是碱
C.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故B错误;
A.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铝粉和镁粉
2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北京市2020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习题_含答案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是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C、Al(OH)3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常温下,pH<7的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B、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但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下表是人体内或排出液体的正常pH 范围。
血浆唾液胃液乳汁胆汁胰液尿液pH7.35-7.45 6.6-7.10.9-1.5 6.6-7.67.1-7.37.5-8.0 4.7-8.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④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或NaHCO3的药片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pH大于7显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小于7显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可知: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是错误的叙述;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是正确的叙述;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是错误的叙述;④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或NaHCO3的药片是正确的叙述;故正确的选择②④。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及解析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杨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色.小杨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B.该溶液的pH大于7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D.该溶液显碱性2.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3.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4.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5.“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6.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7.某不纯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0.18 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镁B.铜C.铝D.铁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北京市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含答案)
北京市中考化学精选真题含答案专题一、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题型分类突破类型一基本实验角度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1.[东城二模]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图T5-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和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填序号)。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E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常用较浓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最适合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
图T5-23.课堂上老师利用如图T5-3所示的装置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图T5-3(1)实验现象是。
(2)水的作用是。
(3)仪器a的名称是。
4.[房山区二模]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木炭燃烧(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2)若验证生成物,需向集气瓶中加入的药品为。
B铁丝燃烧(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5.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图T5-4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为。
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图T5-5的实验:图T5-5把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剧烈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
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6.图T5-6是同学们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的活动。
图T5-6(1)图Ⅰ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仪器a的名称是。
操作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逸出,应该,再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正确操作。
北京市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是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C、Al(OH)3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A13+、Na+、Cl-、NO3-B.Cu2+、H+、SO42-、Cl-C.K+、Ca2+,OH-、CO32-D.Na+、H+、CO32-、OH-【答案】A【解析】【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与CO32-、OH-,分别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点睛】该题为离子共存题,遵循原则是“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解题思路是:先读题干,找出题目限制的条件(如本题的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再看选项,各离子之间是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3.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A.CO2B.SO2C.NH3D.NO2【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C.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D.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中考化学实验原理练习题集与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原理练习题集与答案1. 题目:酸碱中和反应化学实验中,为了测定酸与碱溶液的中和滴定过程中的酸碱溶液的量,常常使用酸碱体系的中和指示剂。
以下问题请根据实验原理回答:(1) 请解释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基于颜色变化的性质。
在酸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通常呈现一种颜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则呈现另一种颜色。
通过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可以确定酸与碱的中和点。
(2) 如果酸度较强的溶液需要与碱度较强的溶液进行滴定,你认为适合选择什么类型的酸碱指示剂?为什么?当酸度较强的溶液需要与碱度较强的溶液进行滴定时,适合选择"中性范围酸碱指示剂"。
这是因为中性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酸性部分和碱性部分的强度相当,可以在酸碱反应的中性点附近显示颜色变化,较准确地确定滴定终点。
2. 题目:气体实验(1) 实验中,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管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水分,请说明无水氯化钙的作用原理。
无水氯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水合氯化钙,从而可以将气体中的水分吸附到干燥管中。
这是因为无水氯化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可以吸收水分,使气体处于干燥状态。
(2) 在实验室中,氧气和氢气常通过铜粉加热生成铜(II)氧化物。
请解释这个实验中氧气的不可或缺性。
在这个实验中,氧气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氧气作为氧化剂参与了铜(II)氧化物的形成反应。
铜粉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铜(II)氧化物,氧气起到了提供氧原子的角色,促进了这一反应的进行。
3. 题目:电化学原理(1) 制备氯气的方法之一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电解产生。
请写出氯气的制备方程式,并解释反应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氯气的制备方程式:2Cl^- → Cl2 + 2e^-在这个反应中,氯离子(Cl^-)被析出为氯气(Cl2),同时电子(e^-)被释放出来。
氯离子失去了电子而被氧化成氯气,这是一个氧化反应;而电子被释放出来,成为电子供体,这是一个还原反应。
(2) 举例说明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反应和非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区别。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一、选择题1.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称量固体 C .测定溶液的pH D .稀释浓硫酸2.下列有关概念辨析正确的是A .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B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改变C .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是中和反应D .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支管①①中的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
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A .氧化钙和水B .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C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D .铁粉和稀盐酸4.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图中Y 、Z 的类别可能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Y 可能是23Na CO 或3NaHCOB .2CO 与NaOH 发生复分解反应C .X 可能是HCl 或者24H SOD .Z 与NaOH 反应,可能得到蓝色沉淀5.对下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铅合金先变成液态,说明铅合金比铅的熔点更低B.乙:热水中品红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丙: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先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D.丁: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当把胶头滴管中液体全部加A.A B.B C.C D.D7.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①)开始燃烧。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B.该实验需要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大C.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D.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是不相同的8.下面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于它们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与甲相比,乙能直接读出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B.甲集气瓶中的水与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作用相同C.乙试管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白磷燃烧D.乙和甲相比,测定结果更准确9.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探究化学反应的发生。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B.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处理沾到皮肤上的硫酸C.用水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2.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反应,需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A.铁锈和稀盐酸B.氢氧化铜和稀盐酸C.氢氢化钡和硫酸钠D.烧碱溶液和稀硫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水溶液B.碱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C.pH=2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D.遇酚酞不变色的溶液一定呈酸性4.下列叙述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CO使人中毒B.稀盐酸溶解鸡蛋壳C.白磷在空气中燃烧D.石蜡熔化5.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都能与碱溶液反应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有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C.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呈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铜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盖,产生白色烟雾C.硝酸铵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D.把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8.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玉石雕刻D.洗涤剂清洗碗上的油污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C.滴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D.溶液中Na+、Cl-个数之比是1:1 10.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
1.[2017·朝阳一模] 利用如图Z7-1所示装置研究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Z7-1
若A装置的锥形瓶中放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液漏斗中盛放足量的稀盐酸,B装置的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放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实验时,打开K1,滴入稀盐酸至A中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关闭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溶液变红且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液体流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海淀一模] (1)利用图Z7-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Ⅰ,将滴管a中的液体滴入b中,待充分作用后,打开弹簧夹d。
a、b、c中所加试剂如下表所示。
图Z7-2
已知:HCl气体极易溶解于水。
实验Ⅰ能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打开弹簧夹d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图Z7-3
(2)若按图Z7-3所示连接装置进行实验Ⅱ,则会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东城二模] 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
已知:HCl+NH3===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1)将分液漏斗1中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并在B瓶中收集氯化氢,需要打开的弹簧夹是________(填“K1”“K2”“K3”或“K4”),然后在a处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当看到______________,证明已收集满,立即关闭分液漏斗1的活塞和已打开的弹簧夹。
(3)在a处套一小气球后,打开K2、K3,将分液漏斗2中的浓氨水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氨气,观察到B中产生大量白烟后,关闭分液漏斗2的活塞和K3。
(4)一段时间后打开K3、K4,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石景山二模]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Z7-5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并对反应后的成分进行分析。
图Z7-5
实验步骤:①按图连好装置,放入药品(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②打开K1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1;
③轻轻振荡,一段时间后,打开K3;④一段时间后,关闭K3、打开K2。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K3、打开K2,观察到A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打开K2后流入锥形瓶中的溶液中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A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Ca(OH)2+2HCl===CaCl2+2H2O
(2)打开K3,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关闭K3,充分反应后打开K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B中的压强减小
2.(1)c中的液体倒吸入b中,b中红色溶液变成蓝色(或紫色)
(2)b中HCl气体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低于大气压,使瓶外空气进入c 3.(1)浓硫酸遇浓盐酸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盐酸挥发产生大量氯化氢(2)K1和K2纸花变红
(4)C中的水分别进入B中和D中
4.(1)2NaOH+CO2===Na2CO3+H2O
(2)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吸入装置甲中,有气泡产生
(3)NaCl、HCl 滴有无色酚酞的碱性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