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对外贸易与外资利用

合集下载

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开拓培训

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开拓培训

国际商务谈判实战演练
演练二:应对强硬谈判策略的技巧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可能会遇到各种 强硬谈判策略,需要掌握应对技巧来 维护自身利益。
面对对方的强硬谈判策略,如威胁、 诱饵、蚕食等,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要学会识别对方的策略并做出相应的 反应。例如,当对方采取蚕食策略时 ,要及时提出反对并坚守自身立场; 当对方采取威胁策略时,要评估威胁 的真实性和自身的承受能力,并做出 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善于运用 各种谈判技巧来争取利益和保护自身 底线。
非语言沟通
注意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手势 等非语言信号,确保沟通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
商务礼仪与接待
商务场合着装
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着装,展现专业形象。
接待礼节
了解并遵守商务接待的礼节,包括接待流程、餐 饮安排等。
名片交换
正确使用名片,注意交换名片的礼仪和时机。
谈判策略与技巧
预备阶段
制定明确的谈判目标、策略和底线,收集相 关信息。
结算风险
分析国际贸易中存在的结算风险,如 拒付、欺诈等,并提出应对措施。
收款管理
指导如何建立和完善收款管理体系, 提高收款效率。
国际贸易风险与保险
风险识别
分析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如政治风险、商业 风险、运输风险等。
保险条款
解释贸易合同中保险条款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如 保险范围、保险期限、保险费率等。
渠道策略
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如直销 、代理商等,以确保产品能够 覆盖目标市场并提高销售效率 。
促销策略
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如折扣 、赠品、会员制度等,以吸引
客户并促进销售增长。
03
国际贸易实务
贸易术语与合同
贸易术语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第一讲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何谓对外贸易1.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总和;一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

2.对外贸易的基础或传统内涵: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活动3.对外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记账贸易,转口(港澳)贸易,边境贸易4.两种基本状态:外贸顺差;外贸逆差5.直接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获得商品与服务价值增值。

6.中国对外贸易三大支柱:商品贸易(货物),服务贸易,技术贸易7.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额/GDP=?越大说明外贸依存度越大,对外贸易的贡献越大,风险越大二.历史回顾1. 旧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征决定了旧中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半殖民地性质特征:(a)旧中国的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协定关税)(b)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料、倾销商品的需要(c)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d)长期的入超和不等价交换2. 新中国成立后(a) 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b) 建立国营的对外贸易企业(c) 改造私营进出口业从三面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片面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一.国民经济恢复与重建时期的对外贸易(1950-1957)1.新中国的对外贸易起点水平很低旧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但规模小,而且连年逆差1950年全国外贸总额恢复到11.3亿美元1957年达到31亿美元并实现顺差2.商品结构出口商品: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产品:工业原料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3.贸易伙伴(贸易地理方向):苏联占对外贸易总额的57.7%东欧社会主义国家4.贸易方式以易货贸易和港澳转口贸易为主5.贸易作用“互通有无”—以我所有,换我所无,调剂余缺如何分析国家外贸:对外贸易总额、规模、结构、方式、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方向)、进出口盈余二.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1958-1977)“三起三落”三个特点:1.发展极不稳定2.停滞性3.抑制性(人为因素)1960年后与苏联不再合作其中,1973年开始出口石油,同年外汇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从1975年起,石油成为出口外汇最多的商品.三.改革开放以后(1978-1988)1.长期僵化的对外贸易体制开始松动,外贸取得较快发展2.1978年:突破200亿美元1988年:突破1000亿美元3.外贸商品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主要地位4.这一时期进口贸易增长过快,贸易失衡,造成巨大的出口创汇压力,外汇缺口巨大四.90年代初(1988-1995)1.对外贸易进出口失衡状况得到完全改观,逆差变顺差;外贸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出口商品中,工业品比重上升2.1995年:实现机电产品出口替代传统纺织品出口居出口贸易首位3.90年代初的主要问题(1)外贸经营仍然是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即:高投入低产出拼价格(2)外贸出口商品质量成为突出问题(3)外贸市场结构仍存在过度集中或不够多元化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五.“十五”期间(2001-2005)1.进出口增长较快,确立贸易大国地位2.进出口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外贸结构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六.2006年1.保持了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2.外贸顺差继续扩大,但进出口增速差距减小3.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受到一定抑制4.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进出口均大幅增加。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基本国策。 利用外资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增长30%以上
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 融机构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国际债券、 出口信贷等。
外资配置体制转变:外资与国内投资分开管理、 分别核算;制订各种法律和法规等。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二)利用外商直接资的方式: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
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 中外合作开发企业(自然资源领域)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基础设施或
公共工程,如高速公路建成-收费)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3、影响国际收支,加剧通货膨胀
外资的大量流入将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并可能 引发通货膨胀。从国际收支情况来看,中国长期表现 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2005年,中国经 常性项目顺差达160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达630亿 美元。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巨额顺差导致国家外汇 储备大量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随之增加,并引起广 义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因此,外资的大量流入将引起 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由此将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运 行。
超国民待遇引起的不公平竞争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很 大冲击,对外资进入也起到了不合理的引导作用。首先, 内资企业的竞争地位被削弱。这进一步强化了外资的挤 出效应,促使一部分内资外逃,以“外资”的身份重新流 回国内,享受税收优惠。其次,外资企业由于优惠政策 而获得较高的报酬,扭曲了中国对外资的实际需求,在 当前国内资金过剩的情况下,还进一步诱致外资大规模 进入。第三,即使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支 撑,外资企业仍能够获得市场竞争力,这就削弱了外资 采用先进技术的动力,也降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内容简述中美贸易摩擦自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持续存在,且近年来呈现出频繁和激烈的态势。

这一争端不仅影响了双方的出口和进口领域,更对我国利用外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一方面需要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继续吸引和利用外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具体影响,包括可能导致的外资流向变化、投资环境改变等方面,同时探讨我国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简介中美贸易摩擦,这一经济现象的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因素。

自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摩擦与曲折始终伴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

每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以及与贸易相关或独立的人权问题讨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尽管两国之间的经济利益日益交织,贸易摩擦的频率却反而有所增加。

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之一。

这些贸易摩擦不仅涉及具体的商品和服务,更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多个层面,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外资企业在对华投资时需要考虑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另一方面,贸易摩擦也促使一些企业重新评估和调整其在华的投资策略。

深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重要性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并且这种增长伴随着结构的持续优化。

在保持平稳发展的我国吸引外资的质量和结构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增长点,在实际使用外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2023年1月至8月的数据为例,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的增长。

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强大潜力和活力。

国际贸易培训资料

国际贸易培训资料

国际贸易培训资料一、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交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升国际贸易的能力和水平,培训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资料将从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贸易手段、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国际贸易基本知识1. 贸易概念: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包括进口和出口。

2. 贸易主体:贸易主体分为出口商和进口商,他们通过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的贸易活动。

3. 贸易方式:贸易方式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指的是直接进行进出口交易,而间接贸易则通过经纪商或贸易代理等第三方平台进行。

三、贸易手段1. 关税:关税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贸易壁垒之一。

它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通常分为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关税的不同税率会直接影响到贸易的成本和盈利能力。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出口许可证、质量检测等措施。

这些壁垒不以税收形式存在,但同样对贸易自由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3. 支付方式: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托收、账期支付等。

不同的支付方式在风险和成本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市场开拓1. 市场调研: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市场数据,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适的市场开拓策略。

2. 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市场和产品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包括定价策略、渠道选择、推广手段等。

灵活的营销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3. 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参加展会、举办招商活动等方式,积极扩大企业的合作网络。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为企业的国际贸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五、国际贸易风险管理1. 汇率风险:由于国际贸易涉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波动可能对企业的收益产生影响。

因此,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成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1)

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1)

3.国际银团大额贷款 的一般做法
(二)我国企业的国际 证券融资
1.企业境外上市 (1)企业境外上市的条件 (2)企业申请境外上市需报送的文件包括 (3)企业境外上市申请及审批的一般程序为 2.国际债券融资 (1)概念 (2)境内机构在国外发行债券的基本程序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2700 3000 3300 3600
420
1250
投资总额(万美元)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规定 ( K :注册资本; TK :投资总额)
4.出资期限
(1)法律规定,必须按照项目进度,在合同、章程中明确规 定出资期限。
(2)合同章程的出资期限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合同中规定一次缴付出资的,各方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 月内缴清。
•合同规定分期出资的,第一期出资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 月内认缴不低于出资额的15%,余款缴付期限:
•注册资本≤5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1年内缴清 •50万美元<注册资本≤1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起1.5年内缴清。 •起1020年万内美缴元清<。注册资本≤3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300万美元<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签发之 日起3年内缴清。 •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的,出资期限由审批机构审定。
•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者,其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 额的1/3,其中投资总额在3600万美元以下者,其注册资本总 额不得低于1200万美元。
(3)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 和投资总额的比例关系(图)
K/TK>7/10 K/TK>1/2
K>210
K>500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政策

(即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经济状况、竞争力、
与他国的关系)
精选ppt
9
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方式:
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 和管理进口;
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等 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等 方面的协调工作。
精选ppt
10
补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纲要之对外贸易政策
精选ppt
14
• 第二节 积极扩大进口 • 第三节 发展服务贸易 • 第四节 完善公平贸易政策 •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 第一节 引导外商投资方向 • 第二节 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 第一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二节 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降低关税
护幼稚工业论
取消特权公司
改变殖民政策
推行贸易扩张
精选ppt
16
3、超保护贸易政策:1930--二战后 【美】凯恩斯 内容:从保护农业推广到工业 就业理论 乘数理论
4、贸易自由化:二战后 【美】 1947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大
幅度降低进口关税
5、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美】
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 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的目的。
3.但是,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错误的,不科
学的,他把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
立起来,片面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精选ppt
3
2、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 (6)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生产力、

利用外资 概念

利用外资 概念

利用外资概念是什么利用外资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实际利用外资是指我国在和外商签订合同后,实际到达的外资款项。

只有实际利用外资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的外资利用水平。

外资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合理引进外资是我国经济工作一个重点。

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崭新阶段,利用外资也迈上了新台阶。

利用外资属于国际资本流动范畴,其基本涵义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引入资本,即国际资本输入到某一国家或地区。

这个含义包含利用外资的三大特性:一是资本输入的特性,即单独的货币性与投资性的资本输入,像与引进商品、劳务、技术、管理相联系的资本输入;还有特定的非营利性的资本输入,像与投资项目相配套的国外政府无息贷款等,都属于利用外资范畴。

然而,对于非资本输入性的外汇收入则不属于利用外资,像旅游外汇收入与个人消费用外汇收入等。

二是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特性。

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作为资本输出的一方是债权人,作为资本接受的一方为债务人。

债权人追求的是资本的增值,一般不会放弃资本的所有权,而仅仅是暂时让渡使用权,以追求相应的利息、股息、汇差等资本增值方面的收益。

三是存在风险的特性。

利用外资的风险主要对于资本接受的债务人,具体涉及的风险十分广泛,包括难以支付本息的风险、丧失民族长远利益的风险、损害国内外债权债务体系的风险、引起金融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风险。

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为什么)世界近代史证明,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金、技术和资源。

任何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与他国互通有无,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

由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般是在具有中等发展水平或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取得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中国利用外资》课件

《中国利用外资》课件
中国利用外资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面临包括市场准入限制、知识产权 保护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 革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5. 结论
通过有效利用外资,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现代化的跨越,还推动了产业升级、 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利用外资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助 力经济持续增长。
优质的劳动力
中国拥有数量庞大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 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全球最大的经济区域,成为连接东西方 的重要枢纽和贸易中心。
完善的法律环境
中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保护外国投资者 的权益,增加了其利用外资的吸引力。
政策优惠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外资企业 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特殊待遇。
中国利用外资历程丰富多样,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 直接投资流入国。
目前,中国以其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创新潜力,吸引着全球 范围内的外国投资。
2. 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
市场规模与潜力
中国庞大而多样化的市场为外资企业带来广阔的 商机和潜在利润。
成本优势
中国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 特别是制造业。
《中国利用外资》PPT课 件
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利用外资的概述,分析吸引外资的优势,探讨外资投入 的领域,展望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并总结其意义与作用。
1. 概述
外资既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国外企业的股份、购买国外非居民企业的债券或 授予或收到授权使用技术,还包括技术许可、特许经营权等创造并转移到中 国的技术。
参考文献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报 告》 《世界投资报告》

基础知识复习《经济全球化》(二十三)

基础知识复习《经济全球化》(二十三)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学常识》第一轮复习之二十三基础知识复习《经济全球化》〔二十三〕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我们耳熟闻详的外国品牌……我们的国产名牌也走向世界…….------海尔,康家,联想空中客车A380上图中空中客车A380宽体客机,是由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等欧洲许多国家联合生产的。

为什么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考点讲解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所谓经济全球化,指注:一定意义上上,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即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具体原因〔1〕-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到国外寻找市场和货源。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商品、资本、劳务等市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推动市场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3〕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波、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到那里去,哪里利润高资本就到哪里去。

资本的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与往来更加简单、快捷。

考点拓展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发展的结果。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具体原因第一,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第二,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第三,资本为了追逐,在全球到处奔波。

第四,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的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的缩短了人们时间、空间的距离,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发展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观点带有探讨的性质。

一些理论及经济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采用案例教学对本课程具有可行性,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发展经济学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农业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资本问题及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等问题。

学会运用理论及经济模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能分析发展中国家政策措施出台的意义,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图形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3.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分析工具。

4. 能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经济学理论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其它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因而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但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线。

该课程涉及的经济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学知识以及金融学有关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学等专业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案例分析课,以使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作业的内容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_第12章 对外经济促进与管制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_第12章 对外经济促进与管制

第三节
涉外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保护
一、涉外技术转让管制 1、涉外技术转让 (1)涉外技术转让的基本形式 涉外技术转让的形式主要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 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2)涉外技术转让的基本要求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有利于促进我过科技进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 展,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技术权益。 (3)涉外技术转让的主管机关 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技术进出口管理工作。
第二节
对外贸易促进与管制法
2、对外贸易秩序的维护 (1)对外贸易代理秩序的维护 (2)许可证及配额管理秩序的维护 (3)商品质量管理秩序的维护 (4)反倾销、反补贴的竞争秩序维护 (5)保障措施的采用 3、贸易促进措施 (1)建立对外贸易服务的金融机构 (2)设立对外贸易服务的有关基金 (3)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出口补贴、出口退 税
第一节
国家经济运行与对外经济交往
三、国家经济安全与对外经济发展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不仅是国家或政府单方面的事情, 还要靠经济活动主体的配合以及全民的共同积极参与,只 有在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谈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在 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讲究经济安全。
第二节
对外贸易促进与管制法
一、对外贸易的促进 1、《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了《对外 贸易法》,于1995年7月1日起实施。 (1) 国家统一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通过国家统一管制来促进对外贸易。 (2)依法维护公平、自由对外贸易秩序的原则 (3)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4)适度保护和适度干预原则
第二节
对外贸易促进与管制法
二、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 1、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等相关规定。 在服务贸易中要实现市场准入、国民待遇、逐步自由化。 2、相关立法的规定 三、海关监管与关税壁垒 1、海关监管 为了实施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依据《海关法》规定。海关代表国家 形式以下职权: (1)检查权 (2)查阅权 (3)复制权 (4)追缉走私权 (5)枪支使用权 2、关税制度 关税是管理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手段,关税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 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生产部类的安排和生产。1985年 3月国务院发布的《海关出口税则》等行政法规都是关税制度的重要 法律依据。

对外贸易政策PPT课件

对外贸易政策PPT课件

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二战前阶段 超保护贸易政策 含义 :国家利用垄断力量,对对外贸易进行积极干预,实行奖励出 口、限制进口等政策与措施,达到垄断国内外市场的目的, 以获取超额利润。 与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 :保护对象垄断工业、目的是侵入别国市场 、保护手段多样、使世界贸易的发展受到阻碍,影响各国贸 易的发展。 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期、经济危机、社会制度动荡 理论依据:凯恩思主义 表现形式: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大大提高关税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
二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18世纪以后)
自由贸易政策 a.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 b. 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 c. 使商品自由进出,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 a . 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商品免受外国商品 的竞争; b. 对本国的出口商给予优惠和补贴; c. 积极鼓励本国商品出口
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续)
二战后阶段 70年代中期以前——贸易自由化(Liberalization of Trade)占主导地位。 表现:关税税率大大降低、数量限制得到抑制 、非关税壁垒得到一定抑制、解除了外汇管制 70年代中期以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减缓,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表现:被保护的商品越来越多 、保护的方式多样化、违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精神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执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 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生产力低下 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强大的垄断势力 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型贸易政策的具体表现 1. 国家专营对外贸易; 2. 政企合一; 3. 外汇管制严格; 4. 计划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第一节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一、外资的概述1、外资的含义外资是指来自境外的资金,即指其他国家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来中国大陆以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为主要目的,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前提下,遵循市场机制法则,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的独资、合资、参股等的市场流入的资金。

2、境外的含义境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领域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尚未实施行政管辖的地域。

境外并不等于自然的国土疆界之外,而是包括一国领域以内而尚未实施行政管辖的部分。

如台湾地区,从地理的自然界线来说是中国领土,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没有对其实施管辖权,即称境外。

现在的中国领土的香港、澳门地区也应属于境外。

3、外资的分类借贷资本(1)按国际资本移动的方式生产资本(2)按外资来源分外国政府资金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国际金融市场资金境外企业和私人资金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和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按范围可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1、直接利用外资(1)含义:直接利用外资是指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引进的外资。

(2)利用外资的形式①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含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又称中外合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而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点a、合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占有股份,但只有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

因此,不同国外的股份公司出现控股问题,谁在公司占有的股份多,谁就控制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

b、国外规定外国投资者只能占股份49%以下,本国投资必须占51%以上。

12国际贸易交易方式

12国际贸易交易方式

[案例回放与分析]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招标时,考虑委托国外当地信 息灵通的专业公司代为投标的做法本无可厚非, 也更容易中标。但从本章引导案例来看,我们委 托国外公司代理投标的时候还须注意若干问题, 以避免出现该案例中的不利情况。
1.注意委托对方代为投标的委托权限问题。 2.注意内部组织沟通。
[篇末点述]
进料加工当事人关系
原料的出口商 成品的进口商
原料的进口商 (成品的出口商)
来料加工当事人关系
委托人
原料
加工费
加工方
成品
(三)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两头在外 不同点:所有权和风险承担
–所有权:进料加工中原料的进口和成品的出口 是两笔交易,原料和成品均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 而来料加工中的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是属于同一 笔交易,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属于外商。
–风险承担:在进料加工中,加工方要承担经营 风险。而在来料加工中,加工方不承担经营风险, 只收取加工费。
(四)加工贸易的注意问题
1.考虑解决本地本企业的人员就业问题。
2.要求外商提供国内紧缺或不足的原材料, 防止与国内同类原料争抢市场。
3.必须考虑通过加工业务提高本企业产品 的质量,增强企业实力。
综合补偿。综合补偿是指设备进口方综合运用上述 几种方式来偿付进口设备的价款和利息的贸易方式。
三、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是将进出口相结合而 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一种贸易方式。
狭义的易货贸易:物物交换 易货贸易操作方式: 1.直接易货。 2.对开信用证易货 3.连锁易货。 4.“以进带出”易货。
口商通过与国外客户订立经销协议,建立长期稳 定的购销关系。 出口商与经销商是买卖关系,经销商对其经销的 商品自垫资金、自担风险和自负盈亏。 独家经销(Sole Distribution),亦称包销 (Exclusive Sales),

简析利用外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oc

简析利用外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oc

简析利用外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简析利用外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导读:由 2.1注重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应该看到,中国出口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加工贸易的方式获得高增长,是我国走向成熟工业化国家的进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阶段。

中国从这个阶段获得了巨大利益,但也为此付出了资源、环保等方面的代价。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产品摘要:本文分析了利用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中应注意的一些理由,探讨了利用外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外贸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贸易收支是我国对外经济的两大组成部分。

其中,利用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

贸易收支则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类。

近年来,利用外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占有越来越重的比重,并深刻影响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随着中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融入世界经济,要培育更多的出口企业走向世界,突破口就在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里,要充分发展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保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吸引并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无疑是关键。

1利用外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1.1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国引进外资已经连续1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第一,去年更成为世界上流入FDI 最多的国家。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900.33 亿美元。

在这些外资投向中,绝大部分投向了制造业。

在现有外资企业中,制造业占了7成,今年新批外资企业中,72%的企业和75%的金额继续投向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通用和专用设备领域,集群化投资的特征明显。

外资向中国制造业集中的结果,使得中国制造加工业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和营销的分工体系,产品因此而出现大规模跨国流动,成为世界贸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FDI 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联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规模。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1980年6月,邓小平在借鉴外宾时,第一次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公诸于世。

1981年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国新宪法,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最终确立了。

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记住上,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最根本)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使用先进技术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4、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5、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6、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对外开放格局:从点到线、由线到面,有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倒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一、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1、建立经济特区: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1990年:浦东;2006年:滨海新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东、湛江、北海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厦漳泉地区;1988年40个市划入开放区二、1992年-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2、开放演讲和内陆省会城市3、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4、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三、2001年以来,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总结: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分层次、有重点的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方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逐步展开PS:自由贸易协定:它是独立关税主题之间以资源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其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

《对外开放》 学历案

《对外开放》 学历案

《对外开放》学历案一、课程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外开放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对外开放意味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3、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对外开放的概念与内涵1、对外开放的定义: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合作与互动的过程。

2、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流动、技术交流、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开放。

(二)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贸易与交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国内经济的困难,对外贸易和交流受到一定限制。

但我国仍然通过与一些友好国家的贸易往来,获取了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

2、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进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率先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吸引外资和技术,探索改革开放的道路。

(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1984 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随后又相继设立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从南到北的沿海开放带,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按照国际规则和承诺,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对外贸易与外资利用引言:资本主义制度兴起以来,各国的经济交往不断加深,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以来,也就是最近几十年,各国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与他国的贸易、援助和交流。

从出口来看,LDC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初级产品(农作物、矿产等资源)出口价值始终占绝大多数LDV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如咖啡、可可、蔗糖、棕榈油、铜的出口价值几乎占据了本国GNP的25%——45%,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出口价值一般超过其国民收入的70%;从进口来看,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消费增长的需要,LDC又不得不进口原料、机器、中间产品和消费品,除了OPEC和东亚一些小国和地区以外,大多数LDC的进口需求超过了出口能力,因而长期出现国际支付差的亏空,为此不得不谋求外国的公私信贷和投资。

由于长期的外债积累,还本付息的外汇支出,已使得LDC负担沉重。

国际贸易的不利地位,严重影响其国内的经济发展。

12.1 LDC对外贸易的特点12.1.1 进口和出口的格局与趋势二战以后,世界贸易总额增长速度很快,速度为每年6%的增长率,外贸的增长率超过世界总产出增长率(每年4%)的50%。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1980年-1983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之后,经济增长放慢,美元价值不定,世界商品价格连续下降,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LDC的债务危机日益严重。

很多LDC国家经济状况全面恶化。

90年代以后,世界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达到6%的增长率,世界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增加到40%以上,其中LDC国家增幅达到21%。

LDC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0%,并且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海湾石油生产国的出口额在大幅度上升,其制造品出口份额占到所有LDC制造品出口的80%以上。

大多数LDC的初级产品在他们的出口总额的份额占3/4以上。

初级产品出口为主仍然是广大LDC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

12.1.2 出口的重要性1.出口商品价值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较大,出口的依赖程度较大。

这里的比较是相对于发达国家。

如果把LDC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一般占20%左右。

2.初级产品的比重很大。

3.LDC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初级产品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产品上。

总之,出口贸易与LDC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其出口商品构成又使得他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脆弱的地位,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变动和世界市场变动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LDC的对外贸易中,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地位。

12.1.3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第九、十等章已有介绍)(普雷维什和辛格)此观点从理论证明上得以证实,也从LDC的对外贸易的实际中得到证实。

LDC的出口收入总值不仅决定于出口量的大小,而且还决定于出口商品的价格的高低。

如果出口商品价格下跌,要维持原有的出口收入水平,就不得不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

同样,在进口方面,支出外汇的多少,既决定于出口量的大小,还决定于出口商品价格的高低。

商品的贸易条件:一单位典型出口商品价格与一单位典型进口商品价格的关系和比例。

Px/PmPx为出口商品的价格基数,Pm为进口商品的价格基数,以某一时期的价格为100。

如果值变小,则贸易条件恶化;如果值变大,则贸易条件改善。

例如: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50年为基期,即为100。

到1990年,该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

那么,这个国家1990年的贸易条件为:N=95/110×100=86.36这表明该国从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间,净贸易条件从1950年的100下降到1990年的86.36。

1990年与195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

除普雷维什中心外围解释以外,其他发展经济学家也从两个角度解释了贸易条件恶化理论。

1.由于技术的进步,替代初级产品作为原料的合成品的不断出现,减少了初级产品的国际需求。

例如,化纤代替了棉花,合成橡胶代替了天然橡胶,合成洗涤剂代替了植物油脂制成的肥皂,人造皮革替代了动物皮革。

2.技术进步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了初级产品的国际需求。

如,机器将刨花和木屑压成胶合板,现代化织布机减少了面纱的浪费,金属容器中减少了含铅量和含锡量。

12.2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见第十讲)共同的观点:国际贸易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增长的发动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平等;自由贸易可以为各国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双赢;为了促进增长和贸易,各国应当积极参加国际贸易,采取外向的政策。

12.3 LDC对外贸易战略按照限制或发展对外贸易两个基本不同方向,可以把对外贸易分为内向的和外向的。

12.3.1 初级外向初级内向:经济上完全自给,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不与外国进行贸易。

初级外向:进行贸易,鼓励农产品和原料等初级产品出口。

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占许多LDC全部出口收入相当大的部分,但是,除了石油产品和几种特殊需求的矿物外,初级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已逐步减少,这种情况是由初级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特点所决定。

从需求方面看,主要有四种因素限制了出口。

1.比起燃料、矿物和制造品来说,农产品和原料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比较小;2.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低,因而对初级产品需求增长的可能性小;3.初级产品的合成替代品出现;4.发达国家提高关税,规定限额以及制定环境卫生法等保护措施。

从供给方面看,LDC的生产结构缺少弹性以及其他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生产率低,使初级产品的生产难以扩大。

然而,初级产品仍是许多LDC赚取外汇的重要手段,而且粮食、木材、鱼类、肉类和某些水果与蔬菜是人类生存必须的产品,国际市场对此的吸收能力较大。

因此,LDC不能轻视初级产品的出口,必须高度重视初级产品的生产。

怎办?大力开发农村、发展农业,改造初级产品的生产结构,增进其灵活性。

12.3.2 次级内向(进口替代)1. 含义次级内向:采取保护措施,发展国内制造业生产,以国内生产的制造品去替代进口的制造品,这种战略也叫进口替代战略。

2.现实依据20世纪50年代兴起并风行于LDC的一种外贸战略。

60年代已经成为LDC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战略。

削减进口,减少对国外的经济依附;节约外汇,平衡国际收支;发展本国的幼稚工业,实现工业化;发展制造品的生产和出口,改善贸易条件;保护民族工业,扶持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

因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消除发展民族经济的障碍;二是为了消除贸易条件不利的影响,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经历的阶段第一阶段:首先建立和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以代替这些消费品(收音机、自行车、一般家电等)。

此阶段,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机器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技术等,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投入,加上缺乏管理经验,生产规模较小,因而产品成本高、质量低,缺少规模效益。

外汇使用过度,国际支付困难,产品价格高于同样产品的进口价格等等。

但随着幼稚的进口替代工业逐步成长和成熟,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趋于能完成进口替代的预定目标。

第二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升级换代。

当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产品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时候,进口替代工业就应该升级换代,从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国内需要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的生产,建立机器制造、机床生产、石油提炼、炼钢扎钢等重工业,在生产中尽量多使用国内原料和其他投入,增强自力更生能力。

4.采取的方式国家出资建厂,引进外资建厂,国家与外资、私人企业与外资合作办厂,利用外援和国外资助办企业,建立经济特区,利用跨国公司在国内建立生产和销售基地等等。

5.保护措施由于进口替代第一阶段,国内生产条件较差,国外竞争能力又强,国内厂商对发展前景缺乏了解,LDC政府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加以扶持。

(1)实行保护关税。

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限制其进口;对国内生产必需的资本品、中间品等投入的进口减税或免税。

(2)实行进口限额。

限制非必需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进口。

(3)实行外汇升值。

减轻必需品进口造成的外汇压力。

(4)对进口替代工业在资本、劳动力、技术、价格、收益等方面给予优惠。

6.缺点特别是第一阶段,弊端最为明显,此阶段也是瓶颈。

(1)造成外汇短缺,国际收支不平衡,反而加重了对国外的依赖。

进口替代工业的成长需要大量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等的进口,还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从而需要大量的外汇。

(2)妨碍出口,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外汇升值,虽有利于进口替代产业投入品的进口,却降低了本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至于阻碍了某些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由于初级产品的出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初期特别明显。

(3)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大。

初级消费品的价格较高,国内市场需求少,这样很难带动经济发展。

(4)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进口替代工业大多使用从国外进口的劳动节约型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创造就业机会不多。

(5)收入分配不均,经济利益外流。

从国内看,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使利益比较集中于城市少数工业部门,会引起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部门之间、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分配趋于不均;从国外看,一些外国厂商,利用东道国给予的租税和投资优惠,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他们又把所得的利息、利润和管理费等绝大部分汇出国外。

7.总结一方面注意节约外汇,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本国的资源和人力。

12.3.3 次级外向(出口替代、出口鼓励)1. 含义次级外向:采取保护措施,发展国内制造业生产,积极出口制造品,这种战略也叫进口替代战略。

2. 现实依据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这种转变。

(1)利用本国自然条件优越或劳动力便宜等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先进的产品,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2)出口的扩大可以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工业基础的加强和整个经济工业化,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3)出口鼓励促进加工工业和制造品工业的发展,从而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改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4)出口鼓励工业的发展,可以克服进口替代工业所产生的一些列的问题。

3. 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展加工工业,以生产一般消费品为主,如食品、服装、鞋帽、纺织品、收音机、自行车、一般家电、木材加工品、玩具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方法大部分比较简单,技术较为简单,而且国际市场需求较大,容易起步。

第二阶段:当某种产品的市场容量已经饱和或生产与外贸条件变得不利时候,就应当转向以机器设备、机床、电子仪器(中间产品)、机械工具等以高技术产品为主的出口工业。

4.采取的方式外商独资、合资、来料加工、劳务出口(建筑业)、在国外办企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