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_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为例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为例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2-12-05T08:42:28.1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5期7月作者:曾冉[导读] 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中高职贯通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新路径,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中高职专业、曾冉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四川成都 611743)摘要: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中高职贯通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新路径,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中高职专业、课程、师资等的有效衔接贯通,充分发挥中高职产教联盟等平台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打通中、高职学生成才之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改革,2022年新《职业教育法》出台,中职教育不再是追求数目的增多,而是追求品质的提升。

在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些学校根据自己独特优势,将中职与高职有机融合起来,完成学生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贯通培养模式,本文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为例,浅谈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实践和举措。

一、职业教育的特征(一)职业教育属于类型教育。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不能模仿普通教育模式办学。

两者首先是教育目标不同,普通教育以升学为导向,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其次教学内容不同,普通教育以学科体系划分,而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相对应。

另外,教学方法也不同,普通教育强调学科理论学习,职业教育强调实训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由普通教育模式向类型教育模式转变。

(二)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非学术性、学科型人才。

其教育功能从社会角度是面向市场、服务需求,从个人角度是促进就业。

教育目标是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动手、实践、训练,在做中学是类型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首先介绍了背景,指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进。

然后阐述了研究的重要性,即解决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接着从“3+2”人才培养模式概述、中高职衔接挑战、设计原则、具体方案以及关键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

结论部分总结了“3+2”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提出建议,指出应加强中高职衔接方案的实施,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中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挑战、问题、原则、具体方案、实施、关键因素、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中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匹配、教学方法不协调、学生转学困难等种种问题,使得中职生升学普高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许多地方开始尝试引入“3+2”人才培养模式,即中职3年+普高2年,以期实现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平稳衔接和贯通。

“3+2”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界限,弥补中职生升学的短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衔接的具体挑战和问题,并从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于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当下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问题意义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高职教育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均衡问题,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很多中职生甚至高职生难以顺利升入本科阶段。

设计合理的“3+2”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帮助中职生和高职生更顺利地接轨本科阶段教育,提高其升学和就业机会。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 踩
抵啦一
踩 寸缺 计 ∞ l 0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 系构建的思考
以佛 山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董俊华 谢 晓 轲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中高职衔接 人 才 培养模 式是在 构 建现 代职 业 教 育体 系的 背景 下 ,职 业 院校 为适应 社会 对 高素质技 能 型人 才培 养 的规 格和 需 求情 况 而在人 才培养 方 面的 重新 认识 与 改 变 ,相 适应 的人 才培
养质 量的 保 障体 系也 应该得 到 切 实的制 定与 落 实。本 文提 出 了中 高职 衔接 人 才培 养质 量保 障体 系构
建 的总体 设 想 ,从 宏观 和微 观 两个层 面提 出了具体 思路 ,对后 续 工作起 到 积极 的指 导作 用。
关键 词 :中高职衔接 ;人 才培养 质量 ;保 障体 系
学 校在 原 有 的教 学 管 理 与 监 控 机 构 的基 础 上 , 通 过创 新 管理 机 制 ,健 全管 理 制度 ,在 原有 教 学 管 理 和校 园 网络平 台 基础 上 ,构 建 全新 的基 于现 代 网 络 技术 的教 学过 程 管理 与评 价 系统 、教 师 教学 质 量 评 价 系统 、人才 培养 质量 社会 评价 系统 、 工 学结 合 实 习和顶 岗实 习质量 监控 与评 价 系统等 。 在 构建 了评价 与反馈 体 系 后 ,为体 现 办 学 的 开
三 、具 体 思 路
1 . 构建 学校 、社会 共 同参 与 的人 才培 养 质 量保 障实 施机构 和 审核机 构 。 学校 成 立 由企 业专 家 参 与 的质 量保 障 实施 机构 和质 量保 障审 核 机构 。实 施 机构 包 括 实施 决 策 机 构 和实 施 管理 机 构 ,决 策机 构 由学 校 和企 事 业 单 位 的 专家 组 成 ,分 析 影 响学校 人 才 培养 质 量 的 因素 ,针 对影 响 因素制 定相 应标 准和 实施 方 案 , 提 出控 制 方 法 和监 控 程序 ,对 实施 过程 中产生 的偏差 制 定 整 改 方 案 。学 校成 立 实施 管 理机 构 ,对 影 响人 才 培 养 质 量 关键 因素 的实 施方 案 以及实 施 过程 进 行监 督 检 查 和 管 理 。教 学质 量 审 核机 构 首 先 要 制 定 审 核 措 施 ,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中职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阶段,而高职则是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专业性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人才的关键阶段。

因此,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提高我国的技术人才素质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介绍一种成功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当地中职学校合作,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级人才。

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衔接的优化:为了确保中职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两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优化和衔接。

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精心设计和安排课程,使其与中职阶段的课程衔接紧密。

同时,针对中职学生的不足之处,重点开设必修课程,如相关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职学习。

2.实践教学的加强:中职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则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为了让中职学生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要求,两校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提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资源,让中职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3.专业导师的指导: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由高职学校专业导师担任其指导教师。

导师将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并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

4.实习实训的安排:为了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中职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会参与实习和实训。

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中职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与课程紧密结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经验。

这个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衔接、加强实践教学、提供导师指导和安排实习实训等多种手段,使中职学生能够顺利衔接到高职教育,并在其中获得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提升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培养人才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以锡山中

提升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培养人才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以锡山中

2012年起,江苏省在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程中[1],在全国率先试点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高职衔接),在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该试点项目从当初的45个发展到目前的624个,涉及高职院校54所,中职学校117所。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锡山中专)试点项目从2013年的2个专业发展到目前的8个专业,合作院校从当初的1个拓展到目前的4个。

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在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问诊,从而为提升该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指明方向。

一、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情况分析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即在中职校学习“2.5+0.5”年,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再学习“2+1”年。

其中中职校的2.5年是在校学习,0.5年实施工学结合;高职院校的前2年在学校学习,后1年实施顶岗实习。

6年期间由联合试点的中、高职院校,统筹制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以及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计划,学生在中职2.5年学校学习结束前通过转段升学考核获得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资格。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试点项目,如表1所示,中高职衔接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从2012年的15所学校参与的45个获批项目,到2019年的171所院校624个项目试点,表明该项目在中、高职院校中快速发展,其影响力逐年扩大,民众百姓参与的热情持续高涨。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下发之后,江苏省每年都出台“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使得中高职衔接项目作者简介徐为荣(1973- ),男,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无锡,214191);岳睿(1966- ),男,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职成教重点资助项目“基于‘3+开放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研究”(B-b/2015/03/100),主持人:徐为荣;江苏省政府六大高峰人才项目资助(2011-ZBZZ-046),主持人:岳睿提升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培养人才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以锡山中专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为例徐为荣 岳 睿摘 要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是江苏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有益尝试。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周佩秋;高芳【摘要】To set up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the core of the work of liking secondary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and multiple participating, specific goals and clear hierarchy, ability progressive and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reasonable setting and counter point linking are the key to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desig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welding techno logy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2 + 3”talent training scheme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laborated from professionals cultivating aim,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it is proposed, under the overall designed and piecewise cultivating mode,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are the guarantee to ensure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ked and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制定系统完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而政策支持、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能力递进、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对点衔接则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3+2 机制,做法,成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旨在通过高中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学生顺利从高中阶段转入高职院校,并在高职院校中接受更加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最终取得本科学历。

这一机制的出现,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效的途径,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做法1. 推动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

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强课程衔接和师资交流,为学生顺利过渡提供保障。

2. 设立联合办学项目。

高中和高职院校可以合作设立3+2联合办学项目,为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开拓其职业发展的空间。

3. 拓展实习和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实习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3+2机制,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开始接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其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2.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推行,不仅有助于高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深入开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企业接轨的机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

3. 实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通过中高职衔接3+2机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力支撑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

中高职衔接3+2机制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高中和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的落实,这一机制势必会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在推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是指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科教育的学制。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以展示不同学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案例一: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设一门“工程技术实践”课程。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在课程中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提前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升学铺平了道路。

三、案例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某职业学校与附近的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

该团队由中职和高职的教师共同组成,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有机衔接。

四、案例三: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某职业学校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既包括中职的培训课程,也包括高职的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在同一个专业体系内完成中职和高职的学习,获得中职和高职双重毕业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案例四:高职专业课程与中职实习结合某高等职业学校与附近的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将高职的专业课程与中职的实习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案例五: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某职业学校与多家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在校内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案例六: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某职业学校与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共同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

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八、案例七: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某高等职业学校与多家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然而,该校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 善,需要更加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另外,部分学生对于实践 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
总结与展望
五位一体培养模式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长远意义。在实践中,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协 同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 展望:
“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三年,然后进入高 职专科学校学习两年,以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一模式旨在加强 中高职之间的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二、意义
“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职和高职院校的互补和衔接:“三二分段”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中高职 之间的衔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整体效果。同时,这种模式还可 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社会经济的 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2、在综合素质方面,实施“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也表 现出明显的进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自信心、团 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通过对企业和学校的调查,我们发现实施“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 养模式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企业对于这种模式下培养出 来的人才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谢谢观看
解读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毕业生协同培养人 才的一种方式,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旨在提高高 职人才培养质量。这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重要性和优势: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展开讨论。

在文章将介绍背景情况和问题提出。

接着在将详细探讨中高职衔接方案的设计原则、解析“3+2”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培养内容,以及实际操作与效果评估。

最后在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要,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人才培养模式、中职阶段培养内容、高职阶段培养内容、实际操作、效果评估、总结、展望、建议、改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的脱节。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高职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旨在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和对接,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并不顺畅,导致部分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后面临适应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3+2”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促进中高职教育更好地贯通和对接,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提出“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涉及到中高职衔接领域内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中高职教育阶段的衔接顺畅和有效。

目前,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的壁垒和差异性,使得学生在从中职到高职的过渡期间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匹配,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差异,以及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不足等等。

“3+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3+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协同五所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承担的湖南省十二五重点项目,项目建设近2年,其中首要任务是研究制订“3+3”模式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文中从岗位衔接、培养规格衔接、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16)04-0096-0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4]144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华容县职业中专学校、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怀化万昌中等专业学校等五所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承担湖南省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一、建设目标与衔接模式1、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带动湖南省“四大区域板块”的5所示范性中职学校共同发展,形成中高职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

探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衔接及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湖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保障。

2、衔接模式采用“3+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方式。

中职学校在应用电子技术或电子电器与维修专业设立3年制中高职衔接班,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习任务后,参加由高职院校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成绩优良者转段升入高职院校学习,高职院校将成建制单独编班进行培养。

二、岗位衔接对接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电子信息产业,确定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中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衔接专业;基于湖南省信息产业的战略性新兴十大工程的数字化整机发展工程、新型应用电子产业化工程、物联网应用试点工程等四大工程,确定信息家电、医疗电子、物联网工程专业定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电光源技术专业为例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电光源技术专业为例
“ 2 + 25 + 1 . 5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 2’即开头两年 ,为中级人才在校教育 阶段。其 中,第一学年是 学生通过 《 电工学 》的学习,以及相应的 《电路焊接》实训 ,具备基 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 ,为高职教育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 二 本 的操作技能;高职阶段 , 通过进一步学 习,弄清各种光源相应电器 学年是工学结合 的基本专业技能培训 ,使学生了解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作 技 能 ,如 线 路 板 设 计及 焊 接 、灯 的 制作 、抽 真 空 实操 等 。中 职 阶段 是 基 础 ,高 职 阶段 比中职 阶段 高 一个 层 次 。
学年是以学校 为主的基础教育,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要开展专业认知、 半年是校企共 同的专业技能培养,其课程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 同 承担 ,实践环节主要由企业教师讲授辅导 。 “ 1 . 5 ”为定岗实习阶段。是企业为主的职业素质培养 ,主要由企 业教师指导完成 。
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模 式探讨
以电光 源技 术 专业 为 例
武 汉职 业技 术学 院 王秋香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 系中,既相互联 系又相对独立 这三年中必须有一年定岗实习,这样学生定 岗实习一年后再 回学校学
的不同阶段和层次 的教育。 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
现职业 教育科学发展 ,中高职衔接是关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 到 教育理念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 地根据这一要求 ,全力推进职教 改革 ,积极尝试 “ 对 口单招”、 “ 注 册入学” 、面 向初 中毕业生的 “ 五年一贯制”、面向中职和高中毕业 生的 “ 3 + 2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 “ 衔接”。 而从 具体 的衔接 内容上说 ,这里 的 “ 衔接 ”包括人才培养模式 的

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

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

6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可总结为“大职业教育主义”,当前职教研究界汲取了这一思想的精髓,发展出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维度的“大职教理念”[1]。

以大职教理念重新审视中职教育,分析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析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求索之路,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完善的能力,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革新背景下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科技革新对中职教育的挑战1.社会挑战:技能人才需求市场盈缺两极化现象加剧我国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社会生产组织模式从垂直化、扁平化向全球网络化演变,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已实现劳动的分工化,这便造成技能人才需求市场中盈缺两极化现象持续加剧。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在其组织编撰的《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不同行业智能化替代速度不同,无论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新工作和新岗位[2]。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2018年)》也提到,当前机器可以完成的工作时长已经占据目前工作总时长的29%,2022年后预计可达42%,人工智能与行业充分融合后,就业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动力人群”将被广泛需要[3]。

预测表明,到2035年,我国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3.56亿人,而供给总量为3.43亿人,其中的高技能人才缺作者简介张德成(1968- ),男,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杭州,310000);陆宇正(1994- ),男,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丁玲丽,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基金项目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4.0模式研究”(18ZD09),主持人:张德成;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教学与指导模式改革研究”(Y201941754),主持人:陆宇正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张德成 陆宇正 丁玲丽摘 要 科技的进步促使工作岗位发生结构性变革,中等职业教育随之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巨大挑战。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保障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高职教育贯 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中高 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资金支持
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高职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践 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
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育的发展。
养模式。
04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实施方式
课程衔接
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保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脱 节。
师资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如实 训基地、实验室等,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校企合作
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人 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 竞争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分 析,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 制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高职 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03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构建
构建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确 保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能力本位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确保学生在中高职教育过程 中获得实际有用的职业技能。
市场需求原则
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 培养,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 求相匹配。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录一、建设背景 (2)(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 2二、建设基础 (3)三、建设过程 (3)(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 (3)(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 (3)(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5)(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 (7)四、成效与经验 (8)(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 (8)(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8)(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8)(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2015年9月,我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作申报的《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获得立项。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目,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为社会输送高职人才,祁阳师范学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合作,确立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文件精神,湖南即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

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将大专学历要求作为报考必要条件之一,这无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构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与学生们的迫切愿望。

12“一个核心 两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12“一个核心 两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一个核心两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实施背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职教改革的大热点,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立足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与人才,不断丰富“专业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从学生的“才”与“德”两个方面挖掘职业教育仁慈啊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继续取得新的经验。

一个核心是指“育人”,两个对接是指“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

如果说专业对接价值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或者才能,那么教育对接价值链培养的就是学生的人品与道德。

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合格的中职教育。

专业对接产业链的解读沙溪理工学校专业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实训基地对接产业链”。

沙溪理工学校专业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地方特色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特色产业链充分融合,激发了中职教育的活力。

此后,四大专业各自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构建“中职沙溪服装专业与沙溪服装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沙溪中职汽修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构建“沙溪工美专业分层式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构建“沙溪电子商务校企互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教学与中山沙溪特色产业融合,充分体现了我校专业教学的特色。

我校根据中职教育特点,紧扣专业特点,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特色鲜明的“服装专业技能与生产岗位对接”、“中职汽修层次+模块”、“工美专业课程与企业对接”、“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等具有中职教育特点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的对接。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组织部门、行业、企业、专家教授参加教学教改与质量评价。

通过“校企”、“校行”、“校会”共建,建设一批能造适应岗位人才培养、反映最新技术成果及真实生产工艺或实务流程的校内实训基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目录
一、建设背景 2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2
二、建设基础 3
三、建设过程 3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 3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 3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5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7
四、成效与经验8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8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8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8
一、建设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2015年9月,我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作申报的《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获得立项。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目,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为社会输送高职人才,祁阳师范学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合作,确立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文件精神,湖南即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

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将大专学历要求作为报考必要条件之一,这无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构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
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与学生们的迫切愿望。

二、建设基础
祁阳师范学校是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和“幼师国培”转岗教师项目培训基地,永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幼儿教师培养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现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

学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学生们学习期间考取保育员证和教师资格证。

每年我校为国家输送近400多的中专幼师人才。

学校自2012年开始与湖南民族学院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在试点过程中,初步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验,这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过程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幼教机构尤其是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层次和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幼教行业的人才结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要求,我校2013年4月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前往永州、岳阳、广州、深圳、东莞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2013年10月,我校调研小组,专门前往湖南民族学院进行考察,全面了解湖南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招生规模、师资队伍、教学资课程开展、教学模式等。

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与民院学前教
育专业(大专)学生的可对接口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讨论。

形成初步的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及共享资源的对接即“三对接”;幼儿园、高职学校及中职学校的融合即“三融合”;保育员证、育婴师证及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即“三证书”。

这种“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学前教育机构,具有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通识知识、婴幼儿发展、保育教育知识以及环境创设、一日活动、游戏、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能力与教育科研、早期教育指导等拓展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我校在试点以来,对中专幼师学生的教育严格按照下表中中职阶段的培养要求进行,为学生们进入高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1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我校与合作院校的专业教师以学生获得保教能力、幼儿评价与研究能力、专业发展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专业课程;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以职业标准的要求来遴选课程内容,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晋升为课程衔接的引导,以适应满足不同层级岗位的需求作为检验标准,形成“素质核心、能力递进、二三分段,五年一体”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通过多次、详细商讨,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开设及开设时间和学分分配如下表2.
表2 专业课程设置、课序、课时与学分分配一览表
试点以来,我校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按照上表及时调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采购统一教材,组织教师学习中高职衔接工作精神,明确中高职衔接我校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进行上述课程安排的教学,让中职阶段的学生们顺利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实现成功对接。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
为了建设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合作院校——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一起整合了优势资源,共建对接行业的专业化升级机制。

在师资队伍上,我校聘请了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杨莉君、湖南师范大学郑三元、湖南省学前教育学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李槐青、长沙师范学院唐琼烈、路奇等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教研。

此外,我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与合作院校教师进行“岗位互换、下园挂职、专业培训”等师资培训建设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实训基地共享上,我校已建设钢琴房、舞蹈室、模拟教室等较齐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上,我校已在15所幼儿园进行挂牌,建设为我校学生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资源上,我校参与开发的9门专业核心课程即将利用职教新干线(大学空间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同学们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

四、成效与经验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
2015年,我校90余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到湖南民族学院进行转段就读。

在“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们很好的适应了湖南民族学院的高职学习,学习的内容与中职阶段没有重复,内容更加深化、专业,中高职顺利实现对接。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转段学习的90余名学生,现已参加了见习、实习工作。

根据跟踪反馈了解到,用人单位对这部分学生的普遍评价为:学生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等方面知识去处理婴幼儿问题;能较熟练的对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教学;有不错综合素质与较熟练的各项技能。

从反馈可以了解到,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的这部分学生适应了用人单位需求,验证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性。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双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合作院校、合作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随时掌握院校人才培养动态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改能力。

2016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