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民俗风情

合集下载

中国食虫习俗

中国食虫习俗

很早以前有人就注意到了昆虫的可食性及其文化意义。在我国古典书籍中记载着不少有关 昆虫食品的内容。汉初的《尔雅》 有人们吃土蜂或木蜂(幼虫或蛹)的早期记录。《礼记》 有秦汉以前帝王贵族宴会用蝉和蜂作佳肴的记载。公元877年刘恂著的《岭表录异》记载: 交广溪洞间的酋长,向群众征收蚁卵,用盐腌制成酱,叫蚁子酱,用以招待官客和亲友。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共记载了食用和药用昆虫76种。"唐贞观元年夏蝗。民蒸 蝗爆,去翅而食"记载于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中。《吴书》上"袁术在寿春,百姓饥 饿,以桑棍、蝗虫为干饭"记载了将蝗虫充作粮食。 以昆虫作为食品、菜肴,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有些还被列为御膳食品。自古以来 我国各地各族人民就有以不同种类昆虫作为食品的风俗习惯。我国各地作为食品的昆虫约 有上百种,豆天蛾幼虫与蛹、甘薯天蛾、芝麻木天蛾、 葡萄天蛾、桃天蛾、沙枣尺蠖、松 毛虫、蓑蛾、刺蛾、樟蚕、茶蚕、家蚕、柞蚕、 红铃虫、玉米螟,竹螟、蝗虫、龙虱、蝉 、马蜂蜜蜂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被各地群众广泛食用。 云南基诺人喜食蚂蚁和屎克螂。湖南湘西一带喜欢吃炒、烤蜂巢。广东、广西多池塘 等淡水水域,龙虱、田鳖等水生昆虫丰富易采,当地人们将龙虱、田鳖加工制成珍贵食品 ,并认为龙虱味道像火腿,田鳖味道似熟梨和香蕉。江苏、浙江一带是我国饲养桑蚕最发 达的地区,蚕蛹极为丰富。当地人们除留下少量做种外,大量蚕蛹经蒸熟、腌制和爆炒, 或制成蚕蛹酱食用。天津、北京两地,人们有喜吃油炸蝗虫的习惯;名曰"油炸蚂蚱"(注: 当地称蝗虫为蚂蚱)。古代经常受蝗虫危害的蝗区人民,结合治蝗将捕到的蝗虫做为食品, 经腌制、晒干或油炸后在集市上卖,名为"蝗米"、"旱虾"。农村儿童捉来蝗虫后,将其埋 进烧饭的灶膛,利用熄火后的余灰炙烤片刻后扒出,外焦里嫩,香酥味美。江西有些地区 ,也有吃烤蝉、油炸茶象甲幼虫和生食油箩子蜂的风俗习惯。 用昆虫粪便泡"茶"给客人喝,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是四川、贵州一带的习俗。湖南 通道、城步等地也喜喝虫茶。他们采收为害茶树的害虫粪便,经晒于或烘干后保存,取名" 虫茶"。这些害虫取食的就是茶树叶,只是经过它们的消化系统,吸收了它们所需要的某些 营养成分,排出的粪便仍然保留着茶叶的某些成分。据说这种"虫茶"是招待客人的珍贵饮 料,并销往香港。还有以洗净消毒后的蝇蛆或人工培养的蝇蛆作为食物的。将蝇蛆洗净晒

蚕桑民俗活动

蚕桑民俗活动

蚕桑民俗活动

蚕桑是中国古老的一种农业文化,包含了许多民俗活动。在蚕桑季节,人们会进行捕蚕、养蚕、打茧、烧茧等一系列活动。其中,捕蚕是最重要的环节。人们会利用竹筒、树枝等工具,到桑树上摘下蚕茧。接着,就是养蚕。人们会把蚕茧放在龟壳、竹篮等容器中,提供充足的桑叶供其食用。当蚕吐出丝来,就要打茧了。人们会将蚕茧放在开水中烫一下,然后挂在竹竿上晾干。最后,就是烧茧了,也就是将茧烤成蚕蛾,准备下一年的蚕茧。

蚕桑民俗活动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之心。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到蚕桑的生态环境、品种特点及其历史文化。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自然生态的重视程度。

- 1 -

中国的斗蟋习俗

中国的斗蟋习俗

中国的斗蟋习俗

斗蟋活动是中华独有的民俗活动和人文景观。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追根溯源,都来源于各自由来已久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西班牙的斗牛来源于欧洲的游猎民;而今日美国盛行的骑野牛运动,则根植于当初欧洲移民面对广袤的西部荒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中国人之所以对蟋蟀这样一种微末之虫瞩目良久,则来源于先民较早的确立了农耕的生活方式。长城是古老中国的象征,蜿蜒曲折,横贯东西,工程之浩大,世所仅见,其实划定的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与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有所不同,农耕民族安土重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四季轮转,是靠天吃饭的,因而对节气、时令极其敏感。蟋蟀最早被重视就在于它是一种典型的物候特征,所谓“鸣不失时,信也”。民间又有“蟋蟀鸣,懒妇惊”的谚语,故又称“促织”。为什么又叫做“蟋蟀”呢?悉天地之盈虚,率阴阳以出入,是为“蟋蟀”。蟋蟀反映的是天地的阴阳消长。这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礼记·物候》就专门提及蟋蟀,《诗经》中也有两个篇章涉及到蟋蟀,可知在先秦时期,蟋蟀已然进入我们先民的耕作生活和情感生活了。自此以降,汉魏诗赋、唐诗宋词,延至明清小说,蟋蟀的鸣唱不绝如缕。从世界范围考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能够像在中国一样,蟋蟀承载了这么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蟋蟀已然不单纯与我们先祖的生存方式有关,同时也成为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方式。

经过长期的农耕生活和情感关注,人们终于发现了蟋蟀逢敌必斗、遇敌死战的生物特性,这和先民尚武的精神是相通的。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斗蟋蟀活动兴起于南宋。

中国古代昆虫文化

中国古代昆虫文化

中国古代昆虫文化

中国古代昆虫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在古代文献和艺术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昆虫的描绘和赞美。

中国古代所称的昆虫主要包括蝶、蜂、蚂蚁、蟋蟀等,它们被赋

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自由、美丽和幸福

的象征,常用来比喻人生的转变和蜕变。蜂则被视为勤劳和团结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常常被赞美为努力工作的榜样。蚂蚁则被

赋予了顽强和勤奋的品质,常被用来寓意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蟋蟀则被赋予了文雅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被视为雅俗共赏的音

乐艺术载体。

除了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与昆虫相关的民俗活动和习俗。例如,在农历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制作蜡制的蜻蜓,用它来预测来

年的丰收情况。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制作蜈蚣形状的香囊,用以驱邪

和祈福。此外,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关于昆虫的传说和故事,如《蟋蟀》、《蚂蚁和夏天》等。

在艺术领域,昆虫也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绘画、诗词和文人墨

迹中。著名的文人画家郑板桥、王时敏等人都喜欢画蝶,他们通过精

细的画技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将蝶尽情展现出来。杜甫、陆游等诗人

也常在诗中描绘昆虫的形态和风采,为昆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价值。

而在文人墨迹中,昆虫常被用作插图和点缀,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氛围。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昆虫文化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情趣,通过对昆虫的描绘和赞美,人们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坚强精神的敬仰和

赞叹。

昆虫与中国民俗文化

昆虫与中国民俗文化

昆虫与中国民俗文化

摘要:中国古代昆虫文化,就属于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昆虫文化,它虽然没有哲学那样深奥,不像文学那样富于光彩,但它深深扎根于民间,表现在平凡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以自己的质朴特色,同样深刻地传达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民俗意识和审美观念,凝聚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内涵和社会内容。本文主要探求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昆虫与文学、昆虫与绘画、昆虫的崇拜、昆虫与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前言:世界各地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资格更老的生物,它早在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人类的祖先在与自然界中的昆虫发生联系,在实践中发明或发现对昆虫资源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昆虫除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外,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精神生活、民俗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昆虫文化现象。民俗风情千差万别,而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集居着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虫文化也别具一格。

(一)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

古代中国人在长期利用昆虫资源的实践中,深受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影响,产生了有关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晋干宝《搜神记》记载马头娘(即蚕神)的神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碟则是一则流传极广的神化传说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的爱情婚姻的向往。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则记述了一书生因醉入梦的大槐安国,乃是大槐树下的一蚁穴的梦化故事。《庄子》记载了庄周梦中化蝶的故事。上述神话与传说故事,表明了古代人们对昆虫的崇敬之情,基于宗教之信仰而加以崇拜之。

昆虫在人类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与意义

昆虫在人类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与意义

昆虫在人类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与意义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

文化内涵。在人类的文化和艺术表达中,昆虫常常被用作一种象征,

传递着深刻的意义和寓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昆虫在人类文化和

艺术中的象征与意义。

一、昆虫作为生命力和繁衍的象征

昆虫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忍耐力和繁殖能力而闻名。在许多文化中,昆虫被看作生命力的象征,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顽强生存,并能

迅速繁殖。比如,蚂蚁被视为努力工作和团队合作的化身,而蜜蜂则

被赋予勤劳和奉献的象征。昆虫的繁衍能力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这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常常得到体现。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螳螂被视为农业的守护神,代表着丰收和

富饶。在绘画和雕刻中,螳螂常被描绘为奋勇向前、气势凌人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昆虫作为转变和蜕变的象征

昆虫的生命周期中经历了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的阶段,这种变态

发育过程被广泛视为转变和蜕变的象征。在不同文化中,昆虫的蛹被

理解为沉睡、隐匿或重生的象征。

在希腊神话中,蝴蝶被认为是灵魂的象征,人们相信死去的人的灵

魂会转变成蝴蝶。在文艺作品中,蝴蝶常常代表着美丽、自由和幸福。

著名的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睡莲与日本桥》中,蝴蝶被描绘在花朵上,象征着静谧与和谐。

三、昆虫作为力量和胜利的象征

在很多文化中,昆虫以其强大的力量和攻击性而被视为胜利和力量的象征。一些昆虫会展示出令人惊叹的攻击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被人类赋予了英勇和战胜困难的象征意义。

在希腊神话中,蜜蜂被视为勇敢和战胜困难的象征。这一形象在纳粹德国时期的德国更加强调,纳粹党的徽章中就使用了蜜蜂形象。此外,在一些军事组织或队伍的标志中,昆虫的形象也常常出现,象征着力量、勇气和胜利。

昆虫对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昆虫对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昆虫对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繁多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与人类的生活

息息相关。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人类的文化和

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昆虫如何影响了人类的文化表达

和艺术创作的多个领域。

一、昆虫在神话和传说中的角色

许多文化中,昆虫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在古埃及,蜜蜂象征着太

阳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蝴蝶是爱情的象征,被赋予了浪漫和诗意

的意义。此外,蜘蛛、蜘蛛网、蛇和蜥蜴等昆虫也频繁出现在传说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神话和寓言故事。昆虫的特殊形态和生活方式赋予

了它们神秘和神奇的色彩,以此为骨架创作的神话故事丰富了人类文

化的多样性。

二、昆虫在绘画和雕塑中的形象

昆虫在绘画和雕塑艺术中常常成为创作的主题。著名的荷兰画家凡·戴克的作品《蝴蝶画册》以及法国画家雷诺阿的《大尾鳗和蟹》等,都以昆虫作为描绘和表达的对象。另外,一些现代艺术家还创作了以

昆虫为灵感的雕塑艺术品,通过捕捉昆虫的独特外形和多样化的颜色,呈现出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艺术形象。

三、昆虫在文学和诗歌中的意象

昆虫经常出现在文学和诗歌作品中,成为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和思

想的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中经常可以见到以蝉、蜻蜓、蜜

蜂等为题材的作品。而法国作家马克·吕昂在其小说《蜘蛛之吻》中,

将蜘蛛的形象与人类的欲望和迷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充满象

征意义的故事。无论是描写昆虫的外貌特征,还是借助昆虫意象来表

达人类情感,文学和诗歌创作中的昆虫形象都为作品增添了生动而富

有感染力的元素。

四、昆虫对音乐的启发

昆虫在音乐创作中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著名的巴赫哥尔德伯格

民风族情令人垂涎欲滴的鹤庆白族虫子大宴

民风族情令人垂涎欲滴的鹤庆白族虫子大宴

民风族情令人垂涎欲滴的鹤庆白族虫子大宴

令人垂涎欲滴的鹤庆白族虫子大宴

云南十八怪中,有好几怪都是关于吃的方面的。云南虽然没有拿得出手的大菜,摆在席面上供来云南的人风光风光,赚足面子,填饱自尊。可来过云南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云南好玩的地方多,好吃的东西更多。”这不是做广告,来过云南的人都这样认为。特别是鹤庆人在吃的方面是非常富有创新精神的,能把普通的大米做成饵筷、饵丝、米线、米糕、粽子、元宵、米肠、粉蒸、卷粉、凉宵、米凉粉……十多种小食品,足可以看出鹤庆人在吃方面的智慧,是多么的高超灵巧和有创意啊!

令人费解的是,鹤庆人还特别爱吃虫子,而且还专吃害虫。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三个蚂蚱一碟菜”。这蚂蚱,就是我们常说的蝗虫,就是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虫子,我们这里的人美其名曰:“跳菜”,好形象呀。在旧中国,有一年北方地区蝗灾,蝗虫飞过,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草叶、树叶都被一扫而光,可见蝗虫的厉害。而在云南滇西北一带,一到秋季收割谷子的时候,那谷田里便到处是蚂蚱飞舞的影子。从田埂上走过,一阵“堤嗒”声,走急了,连脚都会踩死几只蚂蚱。这时候,妇女们便一面割谷子,一面将蚂蚱捉了往围腰里塞。当然也有专门捉的,用了网兜绑一竹棍,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地捉,不用多少功夫就能捉满一大兜塑料袋。所以每到滇西北的小街子天,两行两路上,还偶有人以碗论数量地摆着出售蚂蚱,这是题外话。

这些割谷子的妇女,将捉了的蚂蚱带回家,用开水一烫,去掉翅膀,和腿足,在锅里慢慢烤黄,烤到水分干涸,焦黄灿然的时候,加上香油,花椒调料,黄生生的蚂蚱,便透出诱人的香气。那香劲才叫无法形容,清脆中有一股子谷草的清香气味。或者将蚂蚱腊干了,“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炒上一盘,弄上二两小酒,嚼着清香的油炸蚂蚱,叙说着人间的深情厚义,那才叫神仙过的日子。

昆虫与中国文化发展 2

昆虫与中国文化发展 2

昆虫与中国文化发展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拥有更古老资格的生物。人类的历史不过三百万年尔耳,但昆虫已出现于世界上三亿四千万年了;并且它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了。不过,它作为一个文化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则应该是一件比较晚的事了。

人类与昆虫的渊源该追述到原始社会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昆虫作为一种可食,数量众多又易捕捉的生物,可想而知必然受到人们追捧!在那样一个物质需求决定社会关系的时代,昆虫和人类最早的接触毫无疑问是发生在物质领域。据古代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当大型动物等因天灾等自然原因而匮乏之时,昆虫必然更加受人们重视。自此,昆虫便进入人类的饮食文化中,并随后又有昆虫的捕捉技术、烹调技术的相应发展。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从人们进行农耕火种开始,农业生产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便逐步凸显。特别是在工商业不甚发达的早期社会阶段,农业是一个家庭收入的近乎全部来源,与个人温饱、生存问题密切相关。昆虫与我国早期农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养殖业方面的古代养蚕。随之发展起来一套十分有体系的蚕桑文化,在蚕桑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甚至还解决了昆虫学上的一些难题:例如,我国蚕农对八代蚕的培养解决了昆虫学上的滞育问题;2、虫害防治方面的蝗灾治理。封建时期的农业生产在受天灾威胁以外,还经常因昆虫虫害而导致作物

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尤其是蝗虫虫害。因此我国各朝各代都十分注重灭蝗治蝗,形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独特文化。

物质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精神层面的建设,昆虫的足迹逐渐进入了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中。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昆虫的吉凶兆及图腾崇拜。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在怀有对粮食产量的强烈期盼之下,除了自身努力耕作、研进生产方式以外,只能无助且依赖的寄希望于上天神灵。其中也必然包括着昆虫的神化,如蚕神等。而相反的,蝗虫则被认为是极凶之兆。2、昆虫的魂化,梦化等。文人们写书论调将昆虫化身为意念之物,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将昆虫写入诗歌、乐曲,以贴近人们生活,反应社会现状。

《昆虫与休闲文化》课件

《昆虫与休闲文化》课件
1 昆虫在休闲文化中举足轻重
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美食文化,昆虫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 昆虫是美好自然的代表
昆虫在生态和艺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表现,其自身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3 增加昆虫保护意识
了解昆虫的重要性和魅力,可以促进对昆虫保护的重视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是户外 活动中的精彩之一,例如河川 中的龙虾、森林中的蜻蜓。
挑战趣味
小蚂蚁是南极洲的居民。游戏 中,选手每个人脚下都有一只 小蚂蚁,要将其带入自己的领 地内获胜。
昆虫观察与生态旅行
1
目的
通过昆虫观察,体验探索自然的乐趣,深入了解昆虫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2
建议
选择一些可以高密度观察昆虫的地方,如热带雨林、半干旱地区、洞穴或水下环 境中。
《昆虫与休闲文化》PPT 课件
昆虫是我们周围最常见的生物之一,而在休闲文化中,昆虫也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本次课件将探讨昆虫与休闲文化的关系,以期拓展大家对昆虫的认知, 也让大家发掘休闲文化中的有趣元素。
昆虫在休闲活动中的重要性
Leabharlann Baidu
调节生态平衡
昆虫的存在可以帮助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仙 人掌、竹林等自然环境。
3
收获
获得一些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体验与收获,促进对昆虫、 生态等问题的关注与研究。

简析中国昆虫节日文化现象

简析中国昆虫节日文化现象

简析中国昆虫节日文化现象

摘要:本文从中国昆虫节日类别、时间分布、节日昆虫种类及中国典型昆虫节日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有关昆虫的节日文化现象。阐述了昆虫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国昆虫节日;昆虫节日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资格更老的生物,它早在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人类的祖先在与自然界中的昆虫发生联系,在实践中发明或发现对昆虫资源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昆虫除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外,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精神生活、民俗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昆虫文化现象,本文将简述人类节日文化中有关昆虫的节日文化现象。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稳健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财富。透过五彩缤纷的文化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是农业发展过程的长期沉淀。从吃到穿,从用到玩,从封建到迷信,从时岁到庆典……处处与农有缘。“种田防三害,水旱与虫灾”,从这一不算太古老的谚语中我们可以管窥昆虫对人们生活影响之一斑。

在我国西南边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描述的是就社会,勐腊县由于蚊虫孽生而常致疾病流行,到此的商贾与路人打部分会染病身亡。不仅蚊虫扰人吸血传病,苍蝇、跳蚤、臭虫等也会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毁灭一个国度的文明。

当然,事物总有两方面,不少昆虫则是人类的好伙伴。春蚕吐丝,使人们有了舒适美观的衣服;蝴蝶传粉,保证了瓜果的香甜;瓢虫、草蛉等帮助我们消灭害虫;蜣螂、埋藏甲等默默地清扫着山野田园;科学家从倾听和龙虱身上找到了飞机和潜艇的改进方案,从果蝇的唾腺中发现了许多生命的奥秘而发展了生物遗传学……延续了3亿多年的昆虫约占全球生物物种的一半,这些小精灵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昆虫不仅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同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憩相

广西昆虫宴内容

广西昆虫宴内容

广西的昆虫宴

它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它以各种昆虫为原料,经过烹调后制成各种美味佳肴。下面我将从风土人情和宴会由来两个方面来介绍广西的昆虫宴。

一、风土人情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以壮族为主,其他还有汉族、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广西的某些地区,人们普遍认为食用昆虫可以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因此昆虫成为了当地人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菜肴。

广西的气候适宜,生态环境良好,这为昆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广西的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也为昆虫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因此,广西的昆虫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昆虫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宴会由来

广西的昆虫宴起源于古代壮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采摘各种昆虫制成美食,以此来庆祝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昆虫宴逐渐成为了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

在广西的某些地区,人们还会在婚礼等重要场合举行昆虫宴。在这些宴会上,新郎新娘会共同烹制昆虫美食,以此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此外,在孩子满月、老人过寿等喜庆场合,人们也会举行昆虫宴来庆祝。这些宴会不仅展示了当地人的饮食文化,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总之,广西的昆虫宴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它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实践、风俗习惯和情感表达。通过了解昆虫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昆虫在古代文明和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

昆虫在古代文明和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

昆虫在古代文明和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

自古以来,昆虫就在人类的文明和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宗教、文学还是艺术中,昆虫都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们的形象不仅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与崇拜,更揭示出人类的

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一、昆虫在古代文明中的象征意义

1. 昆虫的生命力与韧性:在古代文明中,昆虫被视为生命力旺盛的

象征。例如,蚕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尊崇为生命的象征,它们抵御风

霜雨雪的能力使人们对生命的顽强不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另外,古

埃及人认为蜜蜂具有不朽的品质,蜜蜂的勤劳和产出的甜蜜被视为丰

饶和长寿的象征。

2. 昆虫的转变与变化:昆虫的变态过程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蝴蝶被视为脱胎换骨的象征,在古希腊神话中,蝴蝶代表着灵魂的转

化与重生。此外,古代文明中的昆虫还与时间紧密相关,例如,沙漏

中的蚂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法逆转的命运。

3. 昆虫的社会与秩序:昆虫的社会行为及其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在古

代文明中具有重要意义。蚁群、蜂群和蜘蛛网等形成的社会结构都成

为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比喻和理想。蚁群中的分工合作、蜜蜂勤劳的

收集花粉和蜜蜂王后的统治都反映了古人对社会秩序、劳动和统治的

认知。

二、昆虫在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

1. 昆虫与神话创造:在许多神话传说中,昆虫与世界的创造息息相关。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盲目之神厄洛斯(Eros)以蝴蝶的形象出现,象征着爱情的力量诞生并赋予了世界生机与美丽。而中国神话中的昆

虫之神苍蝇仙人则与世界的生成和变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2. 昆虫与神灵形象:昆虫在神话中常被用来形容神灵的特征和形象。例如,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拉(Ra)被描绘成一只甲虫,这表明了它

昆虫与民俗文化

昆虫与民俗文化

昆虫与民俗文化

昆虫与民俗节日

蚂螂,即蝗虫,由于它大发生时蔽日遮天,顷刻间即食田禾遗尽,被古人认为是“神虫”,是天上的马上凡变成,故又有“天马”之名。

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三和十五举行,节期共4天。

据当地人的传说,这里的布依族人以前居住在湖北的蓟州、湖广一带,他们曾拥有稻田万顷。有一年发生了蝗灾,开始人们用锣鼓吓,蝗虫根本不怕,他们又用石头砸,虽然赶走了部分蝗虫,但稻谷也被打坏。后来,有人提议用稻草扎成草球,站在稻田两端用草球对打,遂将蝗虫赶走,使当年稻谷获得丰收。从此他们就在正月初一至初三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节日中象征性地用草球“逐赶蝗虫”,以为这样新年中蝗虫就不会成灾了。

在明初洪武年间,布依族的祖先随军征伐至黔,并在盛宁一带定居下来,打蚂螂的习俗也带入贵州。后来打蚂螂逐渐变成一种节日娱乐活动。现在每逢节日,年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前来参加打蚂螂球比赛。

蜂炮节

蜂炮是爆竹的一种,由上万支冲天炮连接制作而成,形式多样,它燃放时似黄蜂出巢,煞是热烈迅猛。蜂炮节是我国台湾盐水一带汉族人民的节日,每年正月十五举行。此节不仅与蜂相连,而且与蚊子相关。

盐水是台湾省急水溪畔最大的河港市镇,当地水域多,气温较高,是蚊虫、苍蝇孳生与繁殖的理想环境。当郑成功在台南登陆后,盐水镇日渐繁荣,但这里的人们还是年年遭受疟疾、瘟疫的肆虐,数十年间使人丧生无数,人们均以为是鬼怪作祟。有一年元宵节,乡民们请求镇上武庙的“关帝爷”出巡绕境,同时大放蜂窝般的烟花爆竹,以助声威,驱鬼逐

昆虫小世界民俗大舞台——刘铭《山东昆虫民俗文化研究》述评

昆虫小世界民俗大舞台——刘铭《山东昆虫民俗文化研究》述评

ʏ㊀书㊀㊀评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昆虫小世界民俗大舞台 刘铭«山东昆虫民俗文化研究»述评

Ѳ翟荣惠

ʌ收稿日期ɔ2019-03-17

ʌ作者单位ɔ山东农业大学报社ꎬ山东泰安ꎬ271000

ʌ作者简介ɔ翟荣惠(1969-㊀)ꎬ女ꎬ文学硕士ꎬ山东平阴人ꎬ山东农业大学报社副编审ꎬ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

文学ꎬ新闻传播学ꎮ

山东有着历史悠久㊁丰富多彩的昆虫民俗文化资源ꎬ对山东昆虫民俗文化进行研究ꎬ不仅可以促进昆虫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ꎬ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ꎬ但目前学术界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ꎮ刘铭专著«山东昆虫民俗文化研究»的出版很好地弥补了上述遗憾ꎮ该著作通过对山东食用昆虫民俗文化㊁山东昆虫崇拜民俗文化㊁山东昆虫婚恋民俗文化㊁山东鸣虫民俗文化㊁山东昆虫节日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考察ꎬ阐释昆虫民俗事象的概念㊁特征㊁功用以及发生㊁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其体现的审美价值㊁民族观念等文化内涵ꎬ开发和利用这些昆虫民俗文化中所包含的山东昆虫民俗文化资源ꎬ并剖析这些昆虫民俗事象的生活性和当代性ꎮ总体上来看ꎬ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独特的价值ꎮ

一㊁对部分昆虫民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

昆虫民俗文化历史悠久ꎬ渊源深厚ꎬ是中华古老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对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ꎬ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㊁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都有重要意义ꎮ在书中ꎬ作者对山东食用昆虫㊁山东昆虫崇拜㊁山东昆虫婚恋㊁山东鸣虫㊁山东昆虫节日等民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大致梳理ꎮ在梳理过程中ꎬ作者并不是着眼于粗线条的框架勾勒ꎬ而是运用具体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ꎬ边考辨ꎬ边评述ꎬ边架构ꎬ立体展示了这些昆虫民俗文化事象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图景ꎮ作者在历史梳理中ꎬ总结出了许多值得关注㊁有学术价值的结论ꎬ显示了作者独特的学术洞察力ꎮ

与昆虫有关的节日和民俗风情

与昆虫有关的节日和民俗风情

与昆虫有关的成语:螳臂当车,金蚕脱壳,张良蚁计,飞蛾投火,猬锋螗斧,无头苍蝇,噤若寒蝉,作茧自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昆虫与民俗风情:

(1)婚礼中的吉祥虫。

在众多的昆虫种类中,有一些种类被喻为向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其中蜜蜂和蚕是典型的代表。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耐人寻味,常吟常新。蜜蜂可酿蜜、产蜂蜡,蚕能吐丝织茧。因此,人们常将蜜蜂视为甜蜜和勤劳的化身,将蚕喻为无私的奉献者,并将两虫视为婚礼中的吉祥虫。

(2)千古之恋化作蝶

人们经常看到,蝴蝶总是成双成对地飞舞在花丛、田野,画家与作家也常以此为创作素材,赞美人间的爱情之美好。也难怪早在14d0多年前梁简文帝就有“复此从风蝶,双双花飞上;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咏蚊蝶》)的诗句。在民间和许多民族宗教、习俗中,常视死去的人之灵魂终将会化为蝴蝶。我国古典名曲名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的佳作,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表现的纯洁、坚贞,而又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最终以二人化蝶双飞而成为千古绝唱。曾令多少耳闻目睹过这一作品的人,在赞美与同情之中,更为二人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飞向美好爱情的自由王国而深深地祝福。

在国外西方一些国家,人们在婚礼上有的用蝴蝶表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蝴蝶的绚丽多彩和阿娜多姿常给喜庆之日增添了美好的瑕想和欢乐的气氛,是将神话、宗教、民族与欢庆融为一体的集中体现。

昆虫与节日文化:

(1)蚂螂节

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三和十五举行,节期共4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与民俗风情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昆虫博物馆昆虫频道

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千差万别,而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集居着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虫文化也别具一格。

婚礼中的吉祥虫

在众多的昆虫种类中,有一些种类被喻为向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其中蜜蜂和蚕是典型的代表。因为蜜蜂可酿蜜、产蜂蜡,蚕能吐丝织茧,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耐人寻味,常吟常新。因此,人们常将蜜蜂视为甜蜜和勤劳的化身,将蚕喻为无私的奉献者,并将两虫视为婚礼中的吉祥虫。如我国拉古族人有捕蜂制成蜂蜡烛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一对新人一定要点燃两支蜂蜡烛,以喻示他们婚后生活充满光明、甜蜜与幸福。蜂蜡灯在拉古族人的婚礼中之所以不可缺少,据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对恋人因双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们的婚恋,无奈二人为情爱双双自杀而亡。后来二人坟上长出一棵七里香花树。不知为何两家长辈所养的蜜蜂都到这棵花树下来采蜜。双方家长吃了蜂蜜,又想念起亡故的儿女,悲悔莫及,不约而同来到这棵花树下握手言和了”。从此往后,晚辈们的婚恋不再受干涉了。人们把蜂蜡烛视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征。我国的另一少数民族京族人在举行婚礼之日,要有一系列的“歌宴”来欢庆,据说其中最精彩的是“结义歌”,其中男女对唱段“我俩犹如蚕虫,共吃一张桑叶,共一簇草吐丝”(男);“我俩犹如蜜蜂,一在窝内一在窝外(女)”……,将象征婚姻的和和美美与甜甜蜜蜜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增加了婚礼的情趣与热闹。

千古之恋化作蝶

人们经常看到,蝴蝶总是成双成对地飞舞在花丛、田野,画家与作家也常以此为创作素材,赞美人间的爱情之美好。也难怪早在14d0多年前梁简文帝就有“复此从风蝶,双双花飞上;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咏蚊蝶》)的诗句。在民间和许多民族宗教、习俗中,常视死去的人之灵魂终将会化为蝴蝶。我国古典名曲名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的佳作,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表现的纯洁、坚贞,而又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最终以二人化蝶双飞而成为千古绝唱。曾令多少耳闻目睹过这一作品的人,在赞美

与同情之中,更为二人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飞向美好爱情的自由王国而深深地祝福。

在国外西方一些国家,人们在婚礼上有的用蝴蝶表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蝴蝶的绚丽多彩和阿娜多姿常给喜庆之日增添了美好的瑕想和欢乐的气氛,是将神话、宗教、民族与欢庆融为一体的集中体现。

昆虫节日名目多

有关专家曾对昆虫节日做了详尽的统计和描述。仅在中国,各种名目的民间传统节日多达2000多个,其中与昆虫有关的竞有44个,且多有寓意。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无非就是害和益的关系,因此虫节的内容也必然围绕这两个主题。如广西山区仫佬族人一年一度的“吃虫节” (农历六月初二)是他们传统的节日,防虫灾获丰收。户户设宴。有油炸蝗虫,腌酸蚂炸,甜炒蝶蛹等。每逢清明节前后,也多有昆虫节,但形式和内容地区差异极大。如过“送百虫节”是南通一带乡间的风俗,“清明送百虫,一走定无踪”的红纸条帖在墙上,同时在地头田边燃火灭虫;此外,祭虫节、虫王节等都是祭神消虫灾望丰收的昆虫节。浙江地区蚕农清明期间多有祭蚕神保丰收的活动,用豆腐干等素食品祭供。山东蚕农则在每年卧蚕之日杀鸡设宴祭蚕神。“送蚕花”表祝愿,在江南蚕乡颇为盛行。在春节期间,乡间时常可听到“送蚕花”的民歌声和问候声,养蚕户往往还要对送歌上门者送些米、糕等“年货”,而且在春节当天清晨,养蚕女都要依俗“扫蚕花地”,即从外向里清扫蚕房,意在扫进来蚕花、蚕茧获丰收。

与昆虫有关的春节节日—蝉节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是高洁、吉祥与灵通的象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玉蝉,以祈死者身体不受邪魔侵扰,同时净化身体而能顺利到达仙界。到了晋汉时代,民间常饲蝉以娱。到了宋代,仰蝉之风更盛。宋朝吕希哲在《岁时杂记》中曾载宋朝首都开封,于正月间要过蝉节,人们因而制作蝉等动物插在竹子上,以求吉祥、平安。但此俗历时不长。

与昆虫有关的春节节日—烫虫

烫虫是畲族群众的节日,在农历立春之日。立春前家家户户者会砍来大捆的樟树枝晒干,待到立春那天,将屋内和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晒干的樟树枝抱到庭前或厅堂中燃烧。小孩子们围着火堆又跳又喊,把樟树枝不断地投入火堆,火烧得越旺越好。畲族人相信,烧樟树枝条可以驱邪气,当年屋里就不生毛毛虫,所以,此节叫“烫虫”。孩子们跳着喊着烧旺火,也是希望当年有个好收成,故此节又叫“蹚春”。

与昆虫有关的春节节日—周城本主节

正月十五是云南大理周城村人的本主节,是一个与蝶有关的节日。

周城村的本主名叫杜朝选,神号为本主国太清真常灵帝。该村本主庙内的本主神像是一位红衣蓝裤束布带的“平民型”木雕。该村村民为什么把这位平民尊为他们的保护神呢?

传说古时候苍山上有条千年巨蟒,能变成人形,经常淫乱妇女,吞食儿童。有一天,在山上打猎的杜朝选发现了蟒怪,他立即拉弓搭箭,但没有击中蟒之要害,巨蟒一阵翻腾,躲进洞中。猎手沿洞穴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发现了周城村的两个少女含泪洗血衣。姑娘们见勇敢的猎手痛哭不已,她们告诉杜朝选蟒蛇喜怒无常,经常发威发狂,将她俩咬得遍体鳞伤。听完她们的哭诉,猎手想拨剑继续向洞底冲,两位姑娘拦住说:“不可硬拼,此蟒有大睡7日,小睡3日之习,今晚是小睡,最好等它熟睡后再杀不迟。”于是,杜朝选便在两个姑娘的帮助下半夜摸到蟒的睡处,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终将巨蟒杀死。

两位姑娘为谢英雄救命之恩,均愿以身相许,可善良耿直的杜朝选却婉言谢绝,不料两位姑娘却很坚定,她们想既然活着不能将爱献给亲人,那就以死相报吧!随即纵身跳入苍山下的无底潭中。杜朝选见状,悔之晚已,也跳入谭中。后来,这三位情人化为彩蝶由潭中飞出,栖息在潭边的合欢树上,结成了美满婚姻,无底潭因此得名蝴蝶泉。

不管传说如何,一个把个人的生命置之度外而为民除害的人任何时候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周城村的人为了纪念斩蟒烈汉,就把杜朝选尊为本主,在他生日那天过本主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