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民风民俗

合集下载

满族人的规矩

满族人的规矩

满族人的规矩
满族人的规矩是指满族民族的传统习俗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满族人规矩:
1. 尊敬长辈:满族人非常重视家庭中长辈的地位,尊敬和服从长辈是基本的道德准则。

2. 衣着规范:传统满族服饰是满族人的重要标志,满族人在特定场合或传统节日中会穿着传统服饰。

3. 宴会礼仪:满族人举办宴会时,有一套独特的礼仪。

例如,宴会开始前会按照特定的程序先给客人敬茶,然后举行祝酒仪式。

4. 尊重婚嫁习俗:满族人的婚嫁习俗十分丰富,有着一系列特殊的礼仪和习惯,例如满族婚礼上的“请亲饭”。

5. 多火葬:满族人多数信仰藏传佛教,在死亡后会选择进行火葬。

6. 传统节日:满族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大年初一等,满族人会按照传统习俗举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

7. 尊重祖先:满族人重视祖先崇拜,并进行祭祀活动,祭拜自己的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满族人的规矩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有所减少或改变,但一些地区和家庭仍然保留传统习俗和行为准则。

满族的礼仪风尚

满族的礼仪风尚

满族的礼仪风尚
满族自古以来重视礼仪和风尚,其文化习俗深受汉文化、蒙古文化和满洲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满族的礼仪风尚:
1. 尊敬长辈:满族人非常尊重年长者,尤其是长辈和祖先。

当与长辈交往时,应该保持尊重和礼貌的态度,并给他们带来礼品。

2. 腰牌:满族男子佩戴腰牌是一种传统文化习俗。

腰牌被视为男子的标志,象征着他们的家族和社会地位。

在特殊场合,男子必须佩戴腰牌。

3. 鞠躬:在满族文化中,鞠躬被视为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当向长辈或上司问候时,应该稍微低下头并鞠躬。

4. 鞭炮:满族人在庆祝新年、婚礼、重要节日和盛大场合时喜欢放鞭炮。

鞭炮被视为一种吉祥物,可以驱逐邪恶和迎来好运。

5. 聚餐:在满族人聚餐时,通常会设置主席桌和贵宾桌。

主席桌上会设有主席牌,用于指示座位。

通常由年长的男性担任主席,而贵宾桌则用于招待其他重要来宾。

6. 赛马:在满族文化中,赛马是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

赛马通常在春季和秋季举行,参赛者和观众都会着传统的满族装束参加。

比赛过程充满竞争和娱乐性。

7. 祭祀:满族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萨满教和祖先崇拜。

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中,满族人会进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感激。

总之,满族的礼仪风尚反映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这一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满族传统文化介绍

满族传统文化介绍

满族传统文化介绍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满族传统文化的介绍:
1.服饰文化:满族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男子常常穿着长袍、短衫、百褶裤等,头戴鸭舌帽、披着貂皮斗篷;女子则穿着锦衣、锦裙、长袍等,头戴花环、花帽或蝴蝶披风。

2.食品文化:满族以猎食为主,喜欢吃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肉类食品,同时还有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如制作伊犁烤肉、铁板烧鱼等。

3.藏龙卧虎文化:满族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将领和政治家,如徐栾、岳飞等,因此被认为是藏龙卧虎之地。

4.住房文化:满族传统的住宅是“三合院”,由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前院一般是门面,中院是供人活动的空间,后院是私人空间。

5.艺术文化:满族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民间戏曲“满剧”、舞蹈“旗袍舞”、乐器“二胡”等。

总的来说,满族传统文化充满独特性和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满族传统文化

满族传统文化

满族传统文化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以下为满族传统文化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满族的传统服饰:满族传统服饰以“五色缤纷”为特点,代表了满族人的身份和身份地位。

男性的传统服饰包括长袍,西装,蓝色短衫,头巾和麻鞋。

女性的传统服饰则包括弯月纹婚服,十二角锦袍,锦裙和头饰等。

2. 满族的传统歌舞:满族传统歌舞形态多样,包括了锦葫芦,马头琴,堆龙舞,女儿红等。

这些歌舞形式都有着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3. 满族的传统食品:满族传统食品丰富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锅巴菜、鸭子、酱肉和五味子酒。

这些传统食品有着独特的滋味和制作工艺,代表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

4. 满族的传统建筑:满族传统建筑主要为宫殿、展览馆、园林和城镇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大多以黄色、红色、绿色为主色调,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展现了满族人民的建筑文化和历史传承。

5. 满族的传统节日: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农历新年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活动,代表了满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国家历史。

满族民风民俗

满族民风民俗

满族民风民俗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

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

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

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

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

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

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

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酸汤子也是满族的传统饽饽食品。

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

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

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

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的风俗习惯就有很多。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满族人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服饰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

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

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

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

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

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

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

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

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

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

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

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

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

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

满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它与汉族一样,有许多传统节日和风俗。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满人要穿着新衣服去拜年,并相互赠送贺年礼物,表示祝愿来年幸福吉祥。

正月初一,满族人要到祖坟上去祭祀祖先,祭祀完后举行隆重的“打祖”仪式,表示纪念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后的几天内,人们要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贺年礼品。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周礼·夏官》记载:“以仲夏之月观竞于虫兽”。

据《韩非子》载:“俗以五月五日竞舟于水为患”。

这两种记载反映了端午节在春秋之前就已形成了。

端午节在汉代以前称为“重午”、“浴兰节”等。

满族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满族的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正月初一早晨人们要到祖坟上祭祀祖先;其次是在祭祀的基础上进行沐浴、换新衣,然后才可以吃饺子和汤圆;第三是吃饺子,以取平安吉祥之意;第四是燃放鞭炮等。

—— 1 —1 —。

满族生活风俗

满族生活风俗

《满族生活风俗》一、服饰风俗满族的服饰那可真是独具特色,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他们的旗袍,剪裁合身,能把人的身材衬托得婀娜多姿。

我有个满族朋友,她穿上传统的旗袍参加活动,哇,那简直美极了!她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古典美人。

满族的服饰还很注重细节,领口、袖口的花纹都绣得特别精致,就像在衣服上绣满了故事。

而且他们的帽子也很有讲究,有的帽子上还会装饰各种漂亮的羽毛和宝石。

你想想,这走在街上,得多吸引人的目光啊!你有没有穿过满族的服饰呢?要是有机会,一定要试试,感受一下那种独特的魅力。

二、饮食风俗满族的美食那叫一个丰富多样,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他们特别喜欢吃饽饽,各种各样的饽饽,有甜的、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就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宝贝。

我去一个满族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他妈妈做了一大桌子的饽饽,有萨其马、驴打滚儿,那味道,简直绝了!吃一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满族还喜欢吃火锅,尤其是冬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那感觉,别提多温暖了。

他们的火锅和我们平时吃的不太一样,锅底通常会有一些特别的调料,煮出来的肉特别香。

你是不是也觉得美食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呢?有机会一定要尝尝满族的美食哦!三、居住风俗满族的传统居住方式也很有特点,他们的房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这样能充分采光,让屋子里暖洋洋的。

房子的布局也很合理,有正房、厢房。

我参观过一个满族的古村落,那里的房子保存得特别好。

正房一般是长辈住的,显得庄重又威严。

厢房则是晚辈住的,布置得很温馨。

院子里还会种上一些花草树木,春天的时候,花开满院,香气扑鼻,就像一个美丽的小花园。

满族的房屋建筑还很注重保暖,冬天的时候,屋里也不会觉得冷。

你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呢?是不是也觉得一个舒适的家很重要呢?四、礼仪风俗满族的礼仪那是相当讲究,处处都体现着对人的尊重。

见面的时候,他们会行请安礼,男士打千,女士则行蹲安礼,动作优雅又大方。

我有一次参加满族的婚礼,那场面可真是热闹。

满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满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满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满族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饮食习俗
满族人喜欢吃“三白”,即:白菜、白萝卜和黄瓜。

民间谚语说:“百菜不如白菜,白菜白吃不长肉。

”满族人喜欢吃炖菜,如炖大鹅、炖鱼、炖排骨、炖肉等,这些菜肴都是用鸡、鸭、鱼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满族人还喜欢吃酸辣食品。

酸菜和酸辣椒是满族人最喜欢的食品。

他们还喜欢吃满族风味小吃——牛舌,这是一种用牛舌做的菜肴。

服饰
满族人特别喜欢穿长袍马褂,上身穿棉衣棉裤,下身穿长裤。

男女都戴瓜皮小帽,年轻女子用青布做头巾,包头。

满族妇女还喜欢穿对襟褂子和马褂,下着短裙。

丧葬习俗
满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存在于人间,所以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

丧葬仪式主要有:开棺、下葬、上坟烧纸等。

—— 1 —1 —。

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满族节日风俗习惯满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满族的历史已经很悠久的了,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风俗习惯?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满族节日风俗习惯,希望能帮到你。

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满族节日风俗习惯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1、春节:与汉族大致相同2、上元节: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俗称“元宵节”。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3、走百病:正月十六日走百病是满族妇女的节日。

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添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添仓节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5、太阳日: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

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

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6、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满族认为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

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

这一天还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

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

7、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

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8、民俗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

是沈阳满族联谊会于二OOO 年六月份邀请辽沈地区满族专家、学者进行考查论证后确定的。

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举行民族庆祝活动。

9、药香节:五月初五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

满族的生活习俗

满族的生活习俗

满族的生活习俗1、禁忌:满族人也有禁忌。

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

打猎时不打乌鸦、喜鹊等。

2、宗教信仰: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

入关后,又信奉佛教。

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

“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

汉译为“巫”。

“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

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

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

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业,骗取钱财。

满族还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树神。

崇拜以动物为图腾的鹊神、乌鸦神。

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村,每逢年节还烧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现在有的满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数不多。

3、丧葬:旧时,满族人对丧事非常重视,家中亲属死后要隆重举行丧礼。

丧礼概略为:(一)“倒头”:亲人死后先请“吉祥板”,板下支矮凳。

待将死者全身洗净穿好“寿衣”后,由孝子抱头、子侄辈托全身抬上“吉祥板”,在死者头前放小桌,供“倒头饭”,插上“打狗棒”,点好“油灯碗”,子女及本家近支平晚辈依次立或跪于“吉祥板”前,“举哀”。

门前立“幡杆”,表示死人之家。

由于受汉族影响,建国前,满人也有挂“挑钱纸”的。

(二)“报丧”:死者停放完毕,即发“口报条”向亲友“报丧”。

用白纸条写清地址、人称、死亡年月日时和“接三”(表示丧事大典开始)日期。

亲友接条后即于当日和“接三”前前往吊唁。

“接三”时再去“送三”。

与此同时,丧主印“讣闻”分送亲友,注明丧家住址。

“讣闻”上写明“接三”、“唪经”、“伴宿”、“发引”等项,以便亲友前来吊唁。

(三)丧事经过“起经”、“伴宿”等仪式后,即进行“发引”(出殡)。

亲友们按“讣闻”开列时间,于清晨前来送殡。

俟吉时到,高举两支“门图”(表示丧家属于哪个旗),八根旗子分开左右,孝子率领全家行礼哭出灵堂,亲友们送“金棺”到大门内,孝子跪在杠前奠酒行三叩礼,丧家长辈向亲友拦送致谢,内眷即坐车送殡。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635年农历10月31日,太宗皇帝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而后,把每年的阳历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

一般在正月十六日。

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

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

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

“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

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

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

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

即在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

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

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

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

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

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风俗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坎肩(马甲)。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满族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1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

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

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

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

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

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

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

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

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

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

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满族重视礼节。

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

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

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

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

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

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56个民族,56朵花。

每个民俗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满族,正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美,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吧!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

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

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叉。

古旗袍有琵琶襟、斜襟、滚边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

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

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接近膝盖,袖口缩小。

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

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

继后,衣片前作文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满族妇女的旗袍十分漂亮,男子的也不错。

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

马褂后来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高领对襟,四面开褉,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露出三、四寸,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是大、小袖。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为了方便骑马,在长袍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褉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男子夏季常戴凉帽,冬季就戴皮制马虎帽。

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等色的棉、绸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蓝色腿带,脚穿棉布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花,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和特色。

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地了解,慢慢地认识。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的风俗习惯一、满族人的供祖、祭祖与祭神满族人祭祖先和天地神佛的传统源远流长。

农村满族人又因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决定了他们在祭奠形式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 满族人的供祖满族人对祖宗非常尊敬,称祖宗叫“祖上”,祖宗板叫“位板”,供祖叫“立位”,祖宗板因年久更新叫“换位”。

祭祖时用的猪,叫“使唤猪”或“祭祀猪”。

日子过得比较兴旺的满族人,都立位。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日子旺,敬祖上,狗大孩子胖。

”位板是两块长方形的木板,长二尺许,约八寸宽,三面装板刻花。

满族人以西为大,位板供在西墙上,西炕不准坐人。

每个位板前面刻四个字,南边位板上刻“蒸尝百世”,北边位板上刻:“俎豆千秋”(这八个字是“诗经”所载,表示子孙万代不断祭祖)。

位板前摆香碟,木制,四寸见方,二寸高,上刻趟槽,正面刻莲花。

南边位板摆三个香碟,北边位板摆四个香碟,供七个。

这种摆法表明我们是长白山七道沟人。

我屯赵家摆六个香碟,说明赵家是六道沟人。

洪家摆一个香碟,就表明洪家是一道沟人{1}。

我见到洪家板位前贴一张黄满洲彩(黄挂钱),这是他们头道沟人供祖的规矩。

我家两个位板,南边位板比北边位板高一寸,香碟完全刷黄油。

立位时,木匠做位板等祭器,都必须用吉星尺排尺寸,长短尺寸一定要赶上尺上的“吉星”。

供祖烧达子香{2},不用一般香。

达子香别名“满山红”,每到春季开花最早,先开花,后长叶,开花时清香扑鼻。

这种植物在依兰县满山都是。

烧达子香时把香碟由位板上请下来,碟内放上净灰,然后将达子香连叶带枝轧成香面,放在槽点燃。

点燃达子香叫描香,先放净灰是为防止燃烧香碟。

两个位板中间靠下的位置贴一张大红纸{3}写的“福”字,“福”字下边贴一张“素洋房”。

“素洋房”是用蓝色、黑色加白粉色画的一张画,上有一片松林,远处有山,近处有水,前边一道小桥,桥下还有莲花,松林边是几所房子。

因是索画,就叫“素洋房”。

祖上忌孝服,穿孝服的人不准进祖堂,如果进去要把孝服剪掉一块,表示这身孝服已经作废。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

10.2 男子旗装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10.3 女子旗装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

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

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10.4 发饰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

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

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

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

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

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

10.5 旗头“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

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

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

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

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

满族的传统节日和婚俗习惯

满族的传统节日和婚俗习惯

满族的传统节⽇和婚俗习惯 满族,全称满洲族,⾟亥⾰命后被称为满⼈、满族,是中国的⼀个少数民族。

你知道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店铺来为你介绍满族的传统节⽇和婚俗习惯。

满族风俗习惯 满族⼈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微躬,垂⼿致敬,等长辈⾛过再⾏;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互敬问候外,有的还⾏抱腰接⾯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晚上拜⼀次,为辞旧岁,年初⼀再拜⼀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般为西、中、东三间,⼤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南炕为⼩,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狗⾁;不戴狗⽪帽、不铺狗⽪褥,忌讳戴狗⽪帽或狗⽪套袖的客⼈。

满族的婚俗习惯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订婚有两种形式。

⼀是男⼥青年的家长是熟⼈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给⼦⼥许订终⾝,有的是男⽅向⼥⽅求婚,有的是⼥⽅向男⽅求婚。

另⼀种是男⼥双⽅互不认识,托媒⼈为⼦⼥订婚,并由媒⼈转交双⽅的“门户贴”,开具双⽅的旗佐、履历、姓⽒、三代。

此外,还要互相检验⽣⾠⼋字。

放定:即递财礼。

分放⼤定和放⼩定两种。

放⼩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家⾄亲时,得到财物。

放⼤定叫做“过⼤礼”,俗称“下⼤菜”,就是选择吉⽇,男⽅将聘礼送到⼥⽅家。

结婚前⼀⽇,送亲的要喝“迎风酒”。

新娘则离家到男⽅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

次⽇清晨,⼥⽅家⽤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

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盆上经过,俗称“过⽕避邪”。

为赶⾛或杀死随轿⽽来的⿁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

满族节日风俗介绍

满族节日风俗介绍

满族节日风俗介绍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以下是满族几个重要节日和风俗的介绍:
清明节:满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会扫墓祭祖,为已故的亲人烧纸、献花、祭拜,表达对逝者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端午节:满族人也会庆祝端午节,他们会制作粽子、插艾草、挂菖蒲,同时还会舞狮、打太极等传统表演活动。

中秋节:满族人在中秋节期间也会庆祝,他们会吃月饼、赏月、祭拜月神等活动。

婚礼习俗:满族人的婚礼十分庄重,婚礼前会进行过门仪式、请亲等传统仪式,同时还会有饮酒、舞狮、表演歌舞等活动。

藏经阁:藏经阁是满族传统建筑,用于存放藏书、书籍等文物,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以上是满族的一些重要节日和传统风俗习惯的介绍。

满族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视,这些节日和风俗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满族是中国的一支民族,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满族的一些典型民风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

一、传统节日1. 清明节:满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会祭扫祖先墓地,烧纸、供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踏青、赏花等活动,用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端午节:满族人在端午节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满族人会欢聚一堂,品尝美食、参与民间传统竞技活动,弘扬民族传统。

3. 重阳节:满族人在重阳节会登高、饮菊花酒、佩花杏叶,以求健康长寿和祈福。

此外,也会载歌载舞,展示传统技艺。

二、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以下为一些典型的习俗:1. 婚庆活动:满族人通常会邀请亲友参与婚礼庆典,举办盛大的婚礼宴会。

2. 婚车队伍:新郎的家族会派遣庞大的车队接新娘,车队由一辆鸣锣开道的花轿引领。

3. 迎亲仪式:新娘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会放鞭炮、敬茶,以示欢迎。

4. 喜宴:新婚夫妇会主持一场盛大的喜宴,邀请亲友分享他们的幸福。

三、传统服饰满族的传统服饰以马褂、袍子、长裙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满族传统服饰:1. 女士服饰:传统的满族女士服饰通常包括上衣、裙子和披肩。

上衣常为交领长袖的短装,裙子则为长裙,常用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

2. 男士服饰:满族男士常穿马褂,马褂通常是长袖、立领的,可使用丝绸等材料。

四、饮食文化满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满族食品:1. 豆瓣酱炒兔肉:满族传统美食之一,以酱香味浓,肉质鲜嫩而闻名。

2. 锅包肉:锅包肉是满族的传统名菜,以糖醋味道独特,口感酥脆为特点。

3. 包子:满族包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口感软糯,馅料种类丰富。

总结:满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反映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了解满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的民风民俗
“56个民族,56朵花”。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

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

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

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

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

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

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

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

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

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

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

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
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

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