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高考时政热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时政热点知识点总结一、国际政治1.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在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合作到对抗再到合作的变化。
目前,中美关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贸易摩擦、台湾问题、南海争端等。
这些问题对中国和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高考考生,应该对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当前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2. 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对外交事务的总体战略、导向和取向。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
中国秉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国际合作与平等交流。
考生应该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
3. 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深度发展趋势。
多边主义是处理国际事务的一种方式,它倡导通过国际合作、协商和协定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考生应该了解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二、国内政治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领导的执政党,对中国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根本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优势。
高考考生应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
2. 中国政治体制中国政治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它包括国家性质、国家权力机构和国家行政体制。
中国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种代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考生应该了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30年来的最伟大的事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中国发展。
高考考生应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意义。
三、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9年大事件
2009年大事件引言2009年是一个重要且充满动荡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世界发生了多起重大事件,涉及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几项2009年的重大事件,探讨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末至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爆发了各个国家之间的金融危机连锁反应。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引发了包括股市暴跌、企业破产、失业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此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暴露出金融监管不足的问题。
2. 欧洲债务危机2009年后的几年间,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
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引发了欧洲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欧洲债务危机使欧元区国家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和财政紧缩的境地,给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巨大挑战。
3. 奥巴马上台2009年1月2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
奥巴马上台被视为历史性时刻,带来了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积极变革。
他提出的医保改革、气候变化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新冷战加剧2009年,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
在美国开始部署反导系统于波兰和捷克的计划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此外,乌克兰天然气争端等事件也导致了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紧张。
这些事件使得世界重新陷入了新冷战的氛围。
5. 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退位2009年4月30日,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宣布退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长子威廉-亚历山大。
这一事件意味着荷兰在政治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拥有了新的国家元首。
贝娅特丽克丝的退位被视为对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巩固。
6. 中国举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2009年10月16日至28日,中国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这是一次规模庞大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共有51个代表团参赛。
此次运动会展现了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发展成果,也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时政热点】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010届高考文综热点专题: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热点综述]2009年7月11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
贾庆林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就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二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三是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五是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他还指出: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
同时,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也为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两岸同胞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高层次,扩大领域,丰富内涵,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之,举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重要举措,成为两岸各界交流对话的又一次盛会,也将为新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拉开精彩序幕。
[考点链接]一、政治学科(一)经济常识1、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要求。
加强两岸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两岸文化教育市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经济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
举行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有利于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高三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试题
高三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试题1.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美国实力的衰弱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在于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时期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呈动态发展趋势,所以新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尚未形成,所以选A【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的理解2.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所以,“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仍然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3.“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第三世界国家组装,第三世界国家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
作为个案,它可以证明全球化时代A.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B.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C.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D.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全球化主要受益方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机遇,也有挑战。
高考历史课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讲解
关贸总协定 国际贸易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稳定国际贸易秩序,促进世界贸易
自由化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8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二
1.建立过程
1967 1991.12 1993.11.1 1999 200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
1951 1958
法、意、 荷、比、 卢、联邦 德国六国 成立欧洲 煤钢共同 体
组织上,欧盟的组织
较为严密,北美自由 贸易区较为松散。
欧盟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4
三、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1)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 2.建立和扩大 (1)1989年,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 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2)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3)目前发展为21个国家和地区。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2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4.机构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立时间 资金来源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
以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为资金来源,依据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确定股
金份额 致力于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 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稳定国际汇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 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3
无私奉献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_大国崛起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一.热点背景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2007届高考和2008届高考都十分重视对“大国崛起”问题的考查,预测2009届也不例外。
二.考试说明1.英国的兴衰:(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揭开序幕的标志、主要技术成就、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革命的影响);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5)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欧洲大国法国:(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对内措施、拿破仑对外战争及意义)。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
(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美国的建立(共和政体的确立)。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美国的基本态势。
2009年国际大事记
2009年國際大事記世界经济:携手度难现曙光2009年,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携手合力,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全球主要中央银行多次降息并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资金,一些国家央行则采取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到下半年,在各国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经济呈现好转。
欧元区16国经济今年第3季度恢复增长,结束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连续4个季度下滑的GDP今年第3季度出现首次增长;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宣布今年GDP增长“保八”的目标不成问题。
印度公布其2008-2009财政年度的GDP增长率为6.7%。
已连续半年多负增长的巴西经济,今年第2季度开始反弹。
只有俄罗斯,因能源价格大幅下跌而经济严重下滑,其总统说,俄经济今年将萎缩7.5%。
面对全球经济下滑趋势得以遏止、金融状况改善、零售业销售逐步稳定、消费者信心开始恢复等等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10月初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且速度快于先前预期。
但该报告同时发出警告:全球经济尚未稳定,各经济体采取停止动用公共财政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为时尚早。
11月初,G20财长会议达成共识,各国继续保持政策支持力度,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
显然,全球经济实现全面复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气候变化:如何应对待行动持续干旱、湖泊干涸、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人类经历和目睹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灾害。
世界银行2009年9月发布的年度报告《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中指出:气候变暖的威胁,远比金融危机严重且持续时间也长得多。
造成的损失,估计75% ~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面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国际社会2009年密集磋商:联合国2009年气候变化首轮谈判3月底至4月初在德国举行。
主要为确定发达国家2013年~2020年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目标,以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并提供资金而做出具体安排。
2009年国内外大事记
国内外大事记(2008年11月16日~2009年1月15日)国内2008年11月17日,周正龙因犯诈骗罪、非法持有弹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相关报道参见本刊2008第1、2期和第6期)2008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
12月22日,央行宣布,再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详见本期“经济”栏目)2008年11月26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上海袭警杀人案罪犯杨佳被执行死刑。
(相关报道参见本刊2008第4期和第6期)2008年11月28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在上海成功首飞。
2008年12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九项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8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通知,取消手机短消息业务的网内网间差别定价。
2008年12月4日~5日,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详见本期“经济”栏目)2008年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详见本期“时事报告”栏目)2008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决定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中央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0亿元。
2008年12月10日,新华社报道,国家海洋局出台政策措施,允许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划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
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宁举行。
(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详见本期“台港澳”栏目) 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
(详见本期“经济”栏目)200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从而形成了拥有 3.6 亿人口,年生 产值约 6 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一 共包括 19 个主要条款,约两万条规定。根据规定,三国将在 15 年内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 资本、货物在三国间自由流通。该协定还就制成品、农产品、 运输、环境、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
第21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以上四个组织都是经济组织,美国在二战中大发
横财,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占了绝对优势,而其他资本 主义国家实力大大下降,不得不以美国马首是瞻。故选 A 项。
[答案] A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过程 (1)1967 年,西欧六国建立起 欧洲共同体 。 (2)1991 年 12 月,欧共体首脑签署了《 马约 》 ,推动了欧 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3) 1993 年 11 月 1 日,“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 告成立。 (4)到 2007 年已发展到 27 国,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第17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即时练 1.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B.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C.扩大了世界贸易 D.是美苏争夺国际金融霸权的产物 )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09年,世界经济事件
2009:事件一:东欧国债危机冲击西欧发达市场银行业2 月17 日:穆迪发布报告警告,东欧国债危机可能严重冲击西欧发达市场的银行业,许多西欧银行的评级可能面临大幅下调。
消息引起了市场对于东欧国债危机可能进一步扩散的担忧,欧洲股市和欧元汇价大幅下挫。
我们认为东欧危机中的主要债务国其债务总额相对较小,约为405 亿美元,短期到期的债务更小,对欧洲银行系统将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并且东欧的主要债权国85%在西欧,美国所占的债务比例微乎其微,这意味着东欧债务对世界金融核心国美国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
事件二:美国出台财政刺激方案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2 月17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该刺激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是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中资金总额中约35%将用于减税,将有95%的美国家庭从中受惠,这对刺激美国经济的主要引擎,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方面,在无降息空间后,3 月18日:美联储出台总规模在1.15 万亿美元的“定量宽松”货币刺激政策。
“定量宽松”将使实体经济及金融机构享受到利率更低、汇率更软、流动性更宽松所带来的“廉价货币”的好处,将对在危机中艰涩运行的美国经济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事件三: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股市触底反转3 月10 日:花旗董事长潘迪特表示一季度花旗有望迎来久违的盈利。
我们认为花旗集团业绩的巨幅攀升有可能成为美国股市甚至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金融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将支持美国经济在年中触底。
该消息公布后,美股开盘大涨,欧洲股市盘中走强,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的股市至此触底反弹。
事件四:G20 峰会催生国际金融新秩序4 月2 日:G20 国集团在伦敦金融峰上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催生了国际金融新秩序。
并且各国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准备实施制裁,以及共同维护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抬头。
热点、乡土、探究——2009年高中课改实验区高考政治试题的三个关键词
二O 九 年 高 中 课 改 实 验 区 O
用 知 识 , 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第 三 ,试 题 感 态度 价值 观 ,立意 、情 境 、 设
高 考 政 治 试 题 的 三 个 关 键 词
问 、答 案 设 置 更 加 新 颖 。 第 四 ,试 题 更 加 关 注 现 实 ,
突 出 四 个 方 面 的 变 化 :第 一 , 考 试 内容 发 生 重 大 变
会 、浙 江 卷 第 3 5题 取 材 于 美 国 的 总 统 选 举 和 第 4 0题 的 经 济 全 球 化 以 及 第 4l题 的 大 学 生 就 业 、 山 东 卷 第 2 9 题 借 鉴 于 建 设 黄河 三 角 洲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区 、 海 南 卷 第
化 。 考 试 范 围 不仅 增 加 了必 修 课
《 化与生渤 文
,还
增加 了 六 门选 修 中 的任 意 两 门 。 福 建省 考试 说 明对 各
模 块 知 识 的 掌 握 程 度 的 要 求 与 旧课 程 有 所 不 同 。 例
2 4题 以 “ 民 网络 参 与 政治 生活 ”等 都体 现 当前 时政 公 热 点 。就 这 点 而 言 ,1 1份 课 改卷 都 凸 显时 代 精 神 ( 以 福 建 卷 统 计情 况 见 表 1 。综 观 之 ,热 点 考 查 有 “ ) 四个 突出” ,一 是 突 出考 查 经济 问题 :二 是 突 出考 查 新 的观 点和 新 颖 问题 ( 民生 问题 ) 如 ;三 是 突 出考 查 人 类持 续 关注 问题 即长 效 热 点 问 题 ( 科 学 发 展 观 、 资源 与环 如 境 问题 等 ) ;四是 突 出考 查 政 治 、历 史 、地 理 之 间相 互 渗 透 的问 题 ( 国 际关 系 、三 农 问 题 、 环境 保 护 问题 如 等 ) 因此 ,面对 庞 杂 的社 会 重热 点 ,教 师要 帮助 学 生 。 筛 选和 提 取 ,选 准 了 热点 后 ,寻 求 切 入点 :主 干点 + 热
高三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说课稿
高三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说课稿高三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本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4.14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
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经济全球化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
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趋势的了解,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应对的态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应对的态度重难点确立的依据: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德育功能。
200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版)
200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8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场所,回答1、2题。
1.如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北京孔庙(见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
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民族和睦有多种方式。
回答3、4题。
3.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A.张骞“凿空”B.卫青远征C.昭君出塞D.甘英出使4.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回答5、6题。
5.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6.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中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回答7、8题。
7.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8.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有()A.①B.②C.③D.④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全面解读(重点推荐)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全面解读(重点推荐)2009-1-23 21:44:00阅读2753 次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镜像阅读全文,请点击这里一、文科综合考纲(略)Ⅰ.考试性质(略)Ⅱ.考试内容(略)一、考核目标与要求(略)二、考试范围(共三学科略)Ⅲ.命题指导思想(略)三、政治学科备考建议2009年思想政治考试总体来说,考纲保持稳定。
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
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没有变化;2008年宏观调控就被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只有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处变动。
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2009年思想政治考试备考要注意:1.考生要根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新“增”了哪些知识范围,防止遗漏知识点。
杜绝出现知识盲点的有效办法是紧贴《考试大纲》。
2.要深思“增”的原因,要结合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逐一对新增的范围进行全面思考。
例如,《政治常识》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在认知这个知识点时,不仅要依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还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深刻的思考。
其中对此问题的复习不仅要依据教材进行相关问题的梳理,还要结合本年度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精神、国家意志进行全面分析理解。
3.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2008年各地高考政治题最大的特点都是“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
例如,2008年四川卷26题,就是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直接考查债券与投资收益率。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收益率是依次提高的,说明这三档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债券分别是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这三种债券的发行主体分别是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会计11-1国铁晖201110692007--2009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策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和气不可预测性。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都有所不同。
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可以有效的减轻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那么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是什么呢?美国如何从这次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呢?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有很多,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制度层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发展,将产生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而造成生产过剩;二是引起社会生产比例失调,从而造成经济不能正常运行。
这两方面问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当前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次贷危机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所谓次贷危机,就是由没有购房能力而且信用程度很低的穷人,通过贷款买房以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而引发。
二、政治角度:1.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内在矛盾该观点认为,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和深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第一,全球经济体系的扩展与愈发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第二,全球经济权力结构的多极化趋势;第三,非国家行为体作用凸显,很大程度上侵蚀了国家主权、淡化了领土边界。
上述三大特点不可避免地对美国主导下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造成重大冲击。
这种冲击的直接表现就是现有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愈发不相适应,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与矛盾。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在体系结构层面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集中释放。
2.美国不稳定的政治体制。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总体上行之有效,其中蕴藏着矛盾与冲突。
大资本所代表的少数人与小资本所代表的多数人,对市场和政府运行影响力在事实上不对等。
长期以往这种不对等的经济格局就被固化为一种权力不对等的政治格局。
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2009年历史周年问题与时政热点问题
◆中国历史 439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570周年。 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940周年。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320周年。 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70周年。 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资政新篇》。150周年。 1869年,发昌机器厂创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140周年。 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110周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 1979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等地开放。中美正式建交。全国人 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 20周年。 1999年,澳门回归(“一国两制”问题),10周年。
1989年,东欧剧变,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周年。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0周年。
2009年热点问题
热点一——金融危机和全球化
热点背景: 1、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 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伴随着雷曼兄弟 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的收购,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力 维持,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美国股市也 不断创下近来新低。全球股市迎来仅次于“9· 11”的黑色星期 一。从表面上看,是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但由于 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却不仅仅 局限于美国。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 其本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与信用衍生品危机。次贷 危机引发信贷危机,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பைடு நூலகம்
强调怎样表达(书写规范) 1、形式上要“三化”:段落化、序 号化、整洁化;
2008-2009 金融危机
波罗的海三国:复苏仍是梦想 波罗的海三国 复苏仍是梦想
对于地处欧洲大陆角落的波罗的海三国来说, 对于地处欧洲大陆角落的波罗的海三国来说, 经济复苏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这场危机之前, 经济复苏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这场危机之前, 包括拉脱维亚、 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 海三国曾经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型的 典范。2001年 2008年间 三国经济快速增长, 年间, 典范。2001年~2008年间,三国经济快速增长, 年均增长率高达约7%~10%,三国的人均GDP %,三国的人均 年均增长率高达约7%~10%,三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20年间翻了两番,民众都比较富裕。 在过去20年间翻了两番,民众都比较富裕。如此 年间翻了两番 快速的经济增长,为三国赢得了东欧“明星” 快速的经济增长,为三国赢得了东欧“明星”以 波罗的海三虎”的美誉。 及“波罗的海三虎”的美誉。
2009年国内外大事儿汇总
一月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
1月1日——国务院决定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
1月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海域,正式开始护航。
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1月9日——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
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位获奖者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获奖者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1月12日一一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为包括台湾商船“宇善”号在内的4艘船舶组织实施护航,这是海军护航编队抵达亚丁湾以来的第2次护航行动。
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首次系统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并强调以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
1月14日——国务院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除钢铁和汽车业外,还包括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房地产业。
1月14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将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现价总量修正为257306亿人民币,按平均汇率计算,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1月19日——西藏自治区9届人大2次会议全票通过,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月20日——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战略规划局副局长蔡怀烈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国庆60周年阅兵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
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高考政治必备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备经济全球化知识点高考政治必备经济全球化知识点:面对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1)含义及表现。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
(2)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④跨国公司实现的;它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⑤载体;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⑥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⑦生产力的发展。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⑨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⑩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11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12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13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14竞争与合作。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经济全球化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载体?(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4)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一.热点背景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这次金融危机产生原因,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真正的根源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配置问题。
通俗的说,由于财富分配比例极不平衡,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富人占有,而另外的绝大多数人也要追求体面的生活,所以一旦有这种机会,绝大多数人会蜂拥而上进行不理性的金融投资,使金融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例如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使经济泡沫被捅破,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金融危机。
1.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伴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的收购,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力维持,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美国股市也不断创下近来新低。
全球股市迎来仅次于“9·11”的黑色星期一。
从表面上看,是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但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其本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与信用衍生品危机。
次贷危机引发信贷危机,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2.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多轮多边磋商的中心话题。
在发达国家组成的西方七国集团财长会议、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4国集团会议、由世界主要经济体组成的20国集团特别会议、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以及欧元区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努力把脉金融危机,寻找对策,并表示了将合作应对危机的决心。
3.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各国政府、央行纷纷紧急出台救市措施,联手应对危机。
10月13日,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和奥地利政府周一均推出了银行拯救计划,总金额达1.3万亿欧元(约合1.8万亿美元),旨在担保银行间贷款及收购银行股份,从而阻止金融系统陷入崩溃。
就在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的几个小时,中国央行表示,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从9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11日呼吁国际社会协调行动,采取大胆措施恢复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4.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举行。
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约40亿,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第二次20国领导人峰会,会后的声明中重申将抵制保护主义。
5.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
2009年3月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问题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不仅不能减缓改革,而且要加快改革,因为只有解决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考试说明1.中国古代史:(1)秦朝:统一货币。
(2)宋朝:王安石变法时,在理财方面的措施之一是实行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2.中国近现代史:(1)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沦陷区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20多家金融机构,滥发没有准备金的伪币,还印制大量“军用票”(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的纸币)在沦陷区流通。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增加苛捐杂税,一面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4)过渡时期: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赎买政策)。
(5)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
3.世界近现代史:(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金银多,价值降,物价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使英国工业革命具备了资金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集体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及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4)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
(5)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1999年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知识梳理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后,对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主要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共经历了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是16~18世纪,开始形成时期。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还推动了海外扩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2)第二时期是19世纪前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抢占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
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第三时期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趋势加强。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4)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原因:(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2)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3)思想: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文化: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5)对外: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影响:(1)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主权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促使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原因:(1)内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主权不断沦丧;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2)外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1)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原因:(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
(2)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失去了发展机会。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下的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我国应该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加入,趋利避害。
3.经济格局演变下的大国关系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英国)——美国中心——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过程。
经济格局的演变往往是伴随着大国实力的对比变化而演变的,体现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1)新航路开辟~1945年:欧洲长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2)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3)20世纪70~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4)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全球化进程的关系(1)从明朝后期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历经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