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心得体会总结(优秀8篇)
论语心得体会总结(优秀8篇)论语心得体会总结篇1《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论语心得体会总结篇2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和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委员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
教师读书名著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教师读书名著心得体会(优秀10篇)教师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一寒假,我读了些《论语》,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我用来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处,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从这里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学习,见到坏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错误。
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伟大的孔圣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被几个孩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孩子说出了挡路的原因,孔子认为有理,见他聪明,就又提了一些问题。
项橐对答如流,孔子便虚心地向他求教了!那么有学问的孔子都虚心地向一个小孩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更要虚心好学啊!观光电梯的发明也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个酒店因原来的电梯不够用而请来了建造师和工程师设计新的电梯。
建造师和工程师一致认为在每层的楼板都要开一个孔,以便安装新的电梯。
一个清洁工听到他们的谈话,就建议把电梯建在酒店的外墙上就省事多了。
建筑师们眼睛一亮,连声叫好,观光电梯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建造师虚心地听取了清洁工的意见,才有了观光电梯的诞生。
如果建造师们看不起清洁工,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不能诞生今天的观光电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教师读书名著心得体会篇二在东方,一向流传着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在西方,则相信上帝创世说,也同样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然而,达尔那部惊世骇俗的巨作:《物种起源》则扭转了一切。
为世俗中迷茫的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物种起源》使那些远古的传说,在它的面前不攻自破。
它摆脱了科学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解放;它引领了时代潮流,使自然科学迅速崛起;它惠及了后世,更使我们明白了拼搏的重要。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条据文书、调研报告、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ssay compilation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research report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肯定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
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2)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1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
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
“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
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
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
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
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
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处事立场,找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应该怎样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在《易经》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篇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看到《论语》中的这句话,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
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光明磊落,他不与人一争雌雄,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中的好友。
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为敌,待人以礼。
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
君子不争利,若要争,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射场上的竞技者,射场下的好朋友。
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也要互派使者,约时间,约地点,约人员,约回合,不以暗箭伤人。
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乐适度》这则语录本来是孔子用来评价《关雎》的情感风格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爱情诗,是男子追求心仪中的女子,心怀喜悦,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渴盼,这是“乐”,但又思而不见,追而不谋面,充满痛苦,这是“哀”,但这首诗却恰当地处理了情感的度,乐但不过分,伤感但不感伤,这是一种中道思想。
这个评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合理调控自己的情感。
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难免,庄子想通过“逍遥游”的方式告诉人们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摆脱功名利禄。
范仲淹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修炼自己,宠辱不惊,乐观旷达,恰到好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孔子告诉人们应当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这是做人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可以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事,会损害他人利益。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范例]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范例]第一篇: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
下面是东星资源带来的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文章之列。
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普通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
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
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
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
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
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
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
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
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干,第二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
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诉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展开来。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深入研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论语》中提到:“仁者爱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我对仁爱之心的几点体会:1.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2. 关心学生,关爱成长。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严谨治学,又要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几点体会:1.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 严谨教学,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诚信为本,坚守道德《论语》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诚信,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诚信为本、坚守道德的几点体会:1. 诚信教学,树立良好师德。
我们要诚实守信,遵守教育法规,坚守教育道德底线。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通用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通用篇)《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导言:《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的言行记录而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与教育相关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结合《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分享我在教师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明确教育目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而时习之,就是指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重复巩固。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进而达到教育目标。
2.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视野,开拓创新思维。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获取新知。
温故而知新,是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要不断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寻找新的联系和发现,以及应用到新的场景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落实教育方法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子路篇)——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需求。
教育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要求教师去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述而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我成长和提高的乐趣,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喜爱和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3篇)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里面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对话,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认真学习《论语》,深感其教育智慧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对《论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论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孔子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
不论是对待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对学生的品质培养,孔子都体现出一种细腻而深入的关怀之情。
例如孔子曾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鼓励学生要勤奋好学,不要羞于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请教。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勇于发问,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步和成长。
此外,《论语》还教会我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个性,我们不能简单地盲目模仿他人,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发展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我相信,只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我也从《论语》中学到了为人师者的坚守与担当。
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表明了教师应该做到廉洁正直,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只有坚守教育道德,言传身教,才能够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孔子还告诫我们要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智商和成绩如何。
教育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时刻怀着责任和使命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最后,《论语》告诉我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重复巩固,才能够得到乐趣和成绩。
换言之,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才能够在教育事业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论语》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
《论语》优秀教学反思《论语》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优秀教学反思1文言文的教学关键有三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
二是心灵的语感很重要,这种语感并不在于教师语法的精细分析,而是学生自主探究。
三是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从而体验文言文的美。
学生初读,理清文章中的字、词读音,如“论”“省”等多音字,文中应该怎么读?理清文字障碍后自由读,借助教材中的释义能自译成白话文。
然后分组讨论,每一章节所讲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理解后,分组进行背诵比赛,背诵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如何停顿。
学生自主进行归类学习: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义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点翻译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类,完成课后第一题。
”《论语》作为这一单元的压轴文章,分段为章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三个方面,以语录体形式呈现,结构简单,句式精炼,但意境深厚,值得细细品读。
《论语》优秀教学反思2《论语》这篇课文虽然是经典,但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
所以我在教学中更注重文言基础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肯定:一是教得比较扎实,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文言知识掌握得较好;二是《论语十则》只是《论语》这部大书的几页,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学生对这部经典的认识;三是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容易上手掌握,有助于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有教学内容有些面面俱到,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掌握得不好,没有在规定课时内按排学生背诵课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感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无奈,面对一些很好的文字,却不能用更加自由的方式来传达。
在古代难懂的文字和现代充满活力的学生之间,我们的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变成一座美丽坚固的桥梁?《论语》优秀教学反思3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3年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2023年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伟大的文化经典,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论语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教育理念对于自身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其中的思想,领悟了其中的真谛,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中。
下面就是我对于2023年优秀教师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中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还要善于思考。
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因此,我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其次,论语中也提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启示我要不断地温故、复习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且通过温故来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复习、讲解和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启发他们去发现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论语中还有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诫我们,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必须虚心向他人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向同事、学生、家长以及专家学者等各个方面的人学习。
通过交流和互相借鉴,我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另外,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思想,例如孔子的“不患无位,而患所以立”,他强调的是在社会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个思想也可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此外,我还深受论语中“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等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但却不能以此来炫耀,也不能因此对他人产生优越感。
同时,我也要摒弃评比导向,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关注和教育。
2024年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2024年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论语》,深受启发和感悟,现在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论语》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它蕴含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智慧和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爱”、“忠诚”、“诚实”、“谦虚”等品德,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在具备这些品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素质。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论语》中,孔子说:“教也者,所以道也。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还领悟到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启示。
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孔子也提倡“启发式”教学,即要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对于我们的现代教育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除了以上的体会,我还从《论语》中学到了许多关于人际交往、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寻求共同点,而不是强行让别人迎合自己的观点。
这对于我们处理与学生、同事、家长等人际关系时,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真理、追求善良、追求美好,这样才能使人生有意义。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接下来就跟着橙子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吧。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 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
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
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
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
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1 / 10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
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
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
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交友不慎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何其多啊!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
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
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
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
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
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
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
其中有些论述对怎样做好教师也有很大的教义。
比如:一、教师的形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教师要庄重严肃,否则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严,学生学东西也不牢固。
有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注意保持距离,和学生没大没小,无话不说,虽然一时受到学生的亲近,时间一长,学生就对他失去应有的敬畏,把他的话也视为儿戏,其教育力度就打打折折扣。
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严肃认真的教态,学生就不敢轻视,老师对于自己的每项指令都说一不二,要求一丝不苟。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开头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篇汇总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篇汇总《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观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篇汇总,希望大家喜欢!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汇总1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传承生命之火的人,他也应该经常考虑“人为什么活着?”,然后明白“人是为追求幸福活着”。
如果此生注定不幸,而又有一种生前前知的可能性,我想人人都会拒绝出生。
笔者认为,《论语》开篇《学而第一》的第一段话就讲什么是幸福。
而且对于教师的幸福观启示尤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有三种幸福:学习的幸福,朋友讲习的幸福,心胸开阔的幸福。
在这三种幸福中,第一位的是学习的幸福,因为它在生命成长中,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因此,笔者读论语的第一句话,首先悟出“人生幸福学习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
《论语》第一句话就讲学习,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着儒家对学习型人生的向往,告诉我们学习是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生命成长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物主给了我们什么,二是我们努力到什么水平。
因此,所谓命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互动的结果。
先天条件是不能选择的,只好把它叫做命,我们要尊重它,因为它是后天发展的物质条件,它决定着我们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因此儒家认为,做人首先要“知命”,“子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
“知命”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尊重事实,就是接受自己,就是给自己的发展科学定位。
这是科学发展观。
“知命”才会“安命”,“安命”的人会把人生的宝贵精力从怨天尤人中解放出来,从而专心致志谋发展。
安命以后,心有所止,气定神闲,所以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桑兰坐在轮椅上笑对人生。
安命之后,一个人才能积极从现有起点出发,创造自己的未来。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篇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篇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篇,《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仔细品尝。
孔子的培训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贵重的遗产。
读后受益无穷。
下面是第一带来的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一: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民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
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
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事。
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
培训应当是传授真本事,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
他在论述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同学必要老师的帮忙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呈现在高校培训的一个失败,同学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热,彼此互无交流,你可曾试想高校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孔子培训门人是依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培训也应当符合当前的国情。
读《论语》,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融会贯穿方能学有所成。
《论语别裁》就是期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将来。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二: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宏大的培训家,在肯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宏大的培训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3篇_心得体会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3篇《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循循善诱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下面是带来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1 / 9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接下来就跟着学习啦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吧。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
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
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
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
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
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
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
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
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给我的启示也很多。
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
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必须首先自己读《论语》。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我在网上浏览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2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传承生命之火的人,他也应该经常考虑“人为什么活着?”,然后明白“人是为追求幸福活着”。
如果此生注定不幸,而又有一种生前前知的可能性,我想人人都会拒绝出生。
笔者认为,《论语》开篇《学而第一》的第一段话就讲什么是幸福。
而且对于教师的幸福观启示尤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有三种幸福:学习的幸福,朋友讲习的幸福,心胸开阔的幸福。
在这三种幸福中,第一位的是学习的幸福,因为它在生命成长中,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因此,笔者读论语的第一句话,首先悟出“人生幸福学习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
《论语》第一句话就讲学习,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着儒家对学习型人生的向往,告诉我们学习是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生命成长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物主给了我们什么,二是我们努力到什么水平。
因此,所谓命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互动的结果。
先天条件是不能选择的,只好把它叫做命,我们要尊重它,因为它是后天发展的物质条件,它决定着我们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因此儒家认为,做人首先要“知命”,“子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
“知命”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尊重事实,就是接受自己,就是给自己的发展科学定位。
这是科学发展观。
“知命”才会“安命”,“安命”的人会把人生的宝贵精力从怨天尤人中解放出来,从而专心致志谋发展。
安命以后,心有所止,气定神闲,所以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桑兰坐在轮椅上笑对人生。
安命之后,一个人才能积极从现有起点出发,创造自己的未来。
所以知命、安命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
知命、安命就是接受、承担今天所不能改变的现实。
但是生命状态中不仅包括不能改变的现实,还包括可以改变的元素。
对于这些元素,应尽到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感谢造物主,他只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半,把另一半交给了人类自己。
因此,当我们失意的时候,不要忘了造物主还给了我们一半的生命自主权,因此一个人永远都不可消沉。
当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也别忘了,人不可能无所不能,人是有命管着的,必须量力而为。
所谓成长,专指对于自己能把握的那部分的充分发展。
而充分发展唯一手段就是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汉语中学习这个词的词源。
这句话首先告诉我们学习是“学而时习之”,然后告诉我们学习是是快乐的事情。
可是今天很多中国的学习者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了。
这跟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误读关系极大。
长期以来,语文老学习完了之后及时温习、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我上初中的时候,师把它翻译成“语文老师就是这么翻译的。
那时感到很奇怪:学习完了及时温习、复习有什么可乐的?问同桌“你学完了及时温习、复习,很快乐吗?”他说“我从来不复习”,我笑了,难怪他学习不好!如果学完了及时温习、复习是很快乐的事情,那么中国还会有学不好的学生吗?尤其是还会有厌学的学生吗?因此,那时觉得孔子很浅,说的话不符合人之常情。
但是我现在明白了,孔子被现代人误读了。
我们怎么能把“学而时习之”中那个“习”翻译成温习、复习呢!习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羽”,下面是“日”,习的本意是小鸟学飞,小鸟学飞得一遍一遍地练,因此习的本意是练习、实践的意思。
这样一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就可以理解了吗?学完了之后就时不时地把自己学到的用于生活、用于工作,那么学习到的都是有益于生活、工作的事情,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原来《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包含着我们中国哲学的一个伟大的命题“知行合一”!这句话可以破解中国当代教育中的很多难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家?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人格萎缩?因为我们的教育与生活、社会实践严重地脱节。
学习应是学而时习之,结果成了学而不习,成了仅仅掌握书本知识,只备考试之需,学习者意识不到考试之外它还有什么价值!因此,学起来索然寡味,学习就成了只有硬着头皮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学习不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只是为了考试,因此,在考试之前还有动力,考试之后,动力全无。
学习与生命成长脱节,这正是中国人感觉到学习是苦差事,而外国人不以学习为苦的原因。
然而,更可怕的是,中国很多的教师都不喜欢学习。
中国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很多地方都是低效的。
有课程和培训者水平的原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很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殆,没精打采,甚至混日子,敷衍学生。
很多教师除了教科书、参考书之外,有益文化水平提高的书一概不看,几年不读一本正经书,看书看的都是《女友》、《故事会》、市井小说一类的东西。
学生课代表给老师往办公室里抱作业,总是看到老师在打无聊的网络游戏。
“师者,人之模范也”。
老师如此,学生怎么能在学习方面欢欣鼓舞呢?有其父,必有其母,必有其女;同样,有其师,必有其学生。
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发挥这种教师影有其子;响呢!因此,老师不学习就是误人子弟。
笔者因为在河南省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教学效果好的缘故,因此,经常受到河南省各地教育局、中小学校、教师进修校邀请,给中小学教师讲学,深感中小学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很多中小学教师不学习。
为什么?学习观不端正。
把学习仅仅与狭窄的功利目的联系起来,只要不考试,就不学习。
把学习仅仅理解为学,而不把学到的东西想办法用于生活、工作,结果生活、工作无起色,也就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因此,今天学《论语》,目的就是重树正确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
我学习,我快乐;学习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应该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人生快乐、幸福的源泉;学习使我们青春常在。
因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对亲爱的同行们谈谈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想当一个好老师,尤其是想当一个拥有快乐心情从而享受幸福生活的老师,此生必须与学习相半。
在古代,秀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不仅如此,“书中还有不老药,让我们将来免得老年痴呆症;书中自有金钥匙,让我们一生更理性;书中自有好朋友,让我们一生不感孤寂;书中自有好气质,让我们超群绝俗。
”教师只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不管他长得是否漂亮帅气,站在讲台上,就会光彩照人。
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就是站在讲台上就显得比一般人更美丽的人!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一天,子路与老师孔子闲聊,子路说,老师啊,我看卫灵公有把您留在卫国从政的意思,假如这是真的,您将怎样做呢?孔子回答说,我会先正名。
子路表示惊讶,他说,有这样的事啊,正名这么重要吗?请老师指教。
孔子说,子路啊,你真愚笨啊,先正名你都不懂吗。
什么事情不懂就说不懂好了。
孔子对名正言顺重要性的解释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里的名,不等同于名字,而是指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