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文学成就

合集下载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史记》写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大都有鲜明的特征,如李斯自私、刘邦隆准、项羽重瞳、李广善射、扁鹊擅医、邓通爱钱、信陵君好客、石奋恭谨、韩信能忍、王温舒残酷等等,他还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甚至不避人物特征的缺陷,如周昌口吃、张良瘦弱等。在诸多人物特征中,他最注重的是性格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及传记选材大都是围绕性格特征精心进行的。为此,他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此外,为表现人物性格,他在选材、安排上还十分注意互见法的运用,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其次,《史记》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划人物。前者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后者如《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对其他人物包括诸侯王及主要将领,并没有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写实人物的语言行动,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他们的存在。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1.《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它比以前的《左传》《战国策》诸书更注重于人物描写,写出一系列人物传记。以历史和现实的人物活动为中心,展开历史的纵横面,因而《史记》既是记载重大事件的宏观的历史,也是表现人物的生平际遇,思想品质,性格情感以及行为方式的微观的历史。个别人物的精神世界,实践行为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他们一旦被载入史册,他们便成为既包含共性,又富于个性的“单个的”艺术形象。《史记》之同时具备史学与文学的意义,根本原因便在于此。

2.《史记》于个别人物的纪传而外,又首创合传与类传。这类纪传集中展现了某一阶段,某一阶层,某一行业,或思想性格,行为方式,身世际遇相似的人物群像,更表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已有相当自觉地认识。此外,为弥补纪传体不能以事为纲,统辑人物的不足,司马迁又成功地运用了“互见法”,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分散在数篇之中,令其参差互见,详略不同,彼此补充。如“鸿门宴”一事,以《项羽本纪》记载最为完整详尽,在高祖,张良,樊哙诸纪传中又予以提及。互相法的运用,既使《史记》的叙事首尾完整,减少重复,又有助于维护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作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倾向性。上述因素,使《史记》避免流为见事不见人的概念化的史书,而成为由个性丰满的人物群像与生动活泼的历史事件融汇而成的史学而兼文学的名著。《史记》的这一成就,素为中外学者所称道。

3.《史记》又善于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人物传记更为生动。此以《项羽本纪》中鸿门之宴最为典型。

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在历史学、文学、思想和文化等不同领域都有极其卓越的成就。他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学上的成就。司马迁是中国两千年来最大的历史学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史记》,这是一部大型、全面、权威的历史编年体史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自商朝到汉朝的建立,也是我国历史上经典的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司马迁不仅记录了历史的伟大时刻,也记录了历史的不同方面。他注重史实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重视史实的权威性,记录有关大小事件,让人可以了解早期历史,增强对古代历史的认识。

二、文学上的成就。司马迁是编写史书时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司马迁文学集》、《司马迁诗歌集》、《司马迁散文集》等。司马迁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他还是把文学当成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先驱者。他的文章既睿智又贴切,充满深情和浪漫,一句话把一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用文字勾画出相当多的人物形象,展示对古代社会的深刻认识,开创了描绘人物场景的方式。

三、思想上的成就。司马迁在政治上的观念也十分独特,他的思想被称为“仁政思想”,是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他强调仁政,认为以仁政治治国比采取暴戾手段更有利。他认为,仁政能让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治安,确保国家繁荣;他主张宽仁待人,反对统治者欺压百姓,他还认为,必须遵守宪法,把宪法的原则付诸实施。

四、文化上的成就。司马迁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应当

传之”。他不仅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而且认为,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发展依赖于文化的发展。司马迁整理、翻译和订正了大量经典著作,他还收集、分析了大量古代文物,把古人的思想传承给后代,让古老的文化能够得到完整的保存与发挥作用。

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太史公自序》)。如果说本纪是北斗,那幺,世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如果说本纪是车毂,那幺,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条。至于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羣星。《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着作,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史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司马迁用十余年时间编写完成的一部史书,全书分为表、十二本和附录三部分,共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文学史上,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不可忽视。首先,它开创了中国史书的写作模式,即以“纪事本末”为主,兼顾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这种写作方式被后世历史学家所推崇,成为中国史书的基本格局。

其次,史记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它采用了典型的文言文写作风格,语言简练精练,寓意深远,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司马迁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和描写尤为精彩,如《淮阴侯列传》中对刘邦、项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描写,以及《十三朝诸侯年表》中对各个时代的历史概括,都是史学和文学的经典之作。

最后,史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它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为后世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照,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史记也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文化形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总之,《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

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

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

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

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

简叙《史记》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这部书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总结了我国民族三千年发展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 七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一些重要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是记叙诸候王国和辅汉功臣。“列传”是一般人物传记。在这五类中,除“列传”中有许多篇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外,还有一些“本纪”和“世家〃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写了三千年的历史,详细记载的却是从战国时代起,特别是汉初的时代。它所写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在《平准书》里,叙述了汉武帝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形。在《货殖列传》里,描写了当时各地生产和交易的现象。在《礼书》、《乐书》等篇里,叙述了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在《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传》等篇里,叙述了邻近各国和民族的历史.总之,从经济、政治、文化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描绘。这些作品有的是很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散文,能引人入胜。但是,《史记》的最精彩的部分还不在于这些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一些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

《史记》里面的人物传记包括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它写了许多帝王将相,也写了刺客、游侠、和占卜的人它还写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失败的历史人物,等等。

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以及它的三方面史学价值和四方面文学价值。

史家之绝唱:《史记》有非常高的史学成就,具体表现在其:资料的全面,体例的创新和先进的史学观三个方面上。

第一,《史记》保留了非常多的史料。

全书记载了中国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约3000年的历史。司马迁少年时就聪明好学、博学广志;成年后,他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利用身为史官的便利,更是收集了大量的史料,为写作《史记》积累了大量的史学材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曾经搜集了大量的史料,为撰写史书做准备。

“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隋书·经籍志》《史记》还包括有《夏小正》、《秦纪》等其他材料,可见其采掠史料之广泛。

司马迁交游广泛,且一生游历了全国很多地区,在此过程中,他努力寻找史料记载的实证,立足于金石碑刻等证实史实,还亲自拜访一些历史事件的经历人。

第二,《史记》开创了史书的很多体例。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各项内容为纬,对以往《春秋》的单纯以编年为序和《国语》的以地域为别是一种突破,能够立体而丰富的表现

历史,因而奠定了后代史书的体例。全书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帝王是天下之本,他们的行为是天下行事的纲纪,我以“本纪”为总纲,托始黄帝。“表”以表格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张目。“书”记载历代朝章制度的延续和变革,是各专门史,包括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后来班固在《汉书》中将其改称“志”,成为史书通例。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作者:李冬春

来源:《商情》2020年第37期

【摘要】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特征等都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叙事方式;互见法;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修《史记》的宗旨,作为我国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它与之前的历史著作不同,它不是仅仅存在或多或少文学因素或文学成分,而是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它文笔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议论精彩绝伦。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对史记的文学成就加以介绍,并分析史记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首先,《史记》具有严密的叙事体例,讲述故事的叙事方式。

《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史记》的核心部分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主要采用的就是叙事的方法。《史记》一改前人以政史为历史著作的核心目的,其传动带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司马迁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试论史记的艺术成就及文学价值和影响

试论史记的艺术成就及文学价值和影响

史记的艺术成就及文学价值和影响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史学著作,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中国古

代文学艺术的精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一、史记的艺术成就

1、叙事手法精湛

史记的叙事手法是其艺术成就之一,它以极具说服力的客观叙述,结合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把历史故事表达得栩栩如生,深入浅出,极具可读性。比如,《苏秦》中叙述苏秦封禅的

故事,作者以“求不得”为象征,结合丰富的典故,表达出苏秦的绝望心情,让读者如见

其人,令人赞叹。

2、文笔优美

史记的文笔优美,其叙事语言洗练,简洁明快,把历史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实属文学之

大成。比如,《苏秦》中叙述苏秦封禅的故事,作者运用精炼的文字,把苏秦的绝望心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二、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1、文学价值

史记的文学价值很高,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叙事手法和文笔优美,极具可读性,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

2、影响

史记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提供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文学家和作家提

供了宝贵的素材,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也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史记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和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

要财富,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史记》第一次确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写作方式。《史记》的人物

传记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

又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如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便前后相连。《史

记》构撰人物列传用了专传、合传、类传三种形式。专传是一篇一个传主;合传是

两人以上的合一篇传记,如《屈原贾生列传》;类传则是同类之人,合为一篇,如

《游侠列传》《佞幸列传》等。

第二,司马迁善于运用多种叙事方式,处理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错杂的

重大场面,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其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

陈述,而是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批判项羽“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史记》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场面描写很精彩,如荆轲刺秦王

场面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写灌夫骂座和东廷辩

论则或冷或热,对比鲜明。

第三,《史记》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善于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

境,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焦点,突出表现传主的主导性格。如《项羽本纪》中,

着重描写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桩事件典型而深刻地展示了项羽由盛而

衰、由衰而亡的三部曲,揭示了项羽既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既匹夫之忍又妇人之

仁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宏伟壮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表现,在

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展现了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和人物的命运,有着深邃的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着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经典读物,也

是一部艺术上的杰作,锤炼出一代又一代史家、学者和大众。

《史记》一书最著称的乃其巨大的规模,内容涉及从中国的古代史到秦朝的时期,内容涵盖几千万字,着墨之处甚多,详实而清晰,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百科全书,堪称中国考古学上的巨著。

而今,司马迁和《史记》仍受到无数中国学者们的赞赏与钦佩,以其史书风格

推翻了古代典籍文写上的惯例,突破了上代史书之写作手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现代运用意识,循序渐进,以其讲述正史、里以史为鉴,提出了“史实求真”的手段,由此可见司马迁的认真与严谨,更表现了司马迁研究历史的敬业态度。

另外,司马迁和《史记》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历史写作,在经典议论和文学

作品方面也有着杰出的表现。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大量类比、符号、比喻和比较,丰富了历史写作的手段,也增加了阅读乐趣,而司马迁的有关典故类的创新性的思想,早已被古代语言学家们赞扬。此外,司马迁精通中国古代文学,精心拟写的《史记》,同时也纳入了许多古代文句,传承和提倡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被后世史学家和爱书之士推崇。

总而言之,《史记》是中国古典历史书写上的一部极具特色和杰作,司马迁是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们中被赞扬最多、成就最大的人之一,不仅在史学方法和文化传承上起了极大的影响,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更是无可置疑的。

《史记》的文学成就简答题

《史记》的文学成就简答题

《史记》的文学成就简答题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学成就。以下是其文学成就的简答:

1. 体例创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纪事本末和传记形式相结合,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经过,还深入叙述了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这种体例的创新,为后来的史书写作奠定了基础。

2. 文笔雄浑:《史记》的文字雄浑有力,表达精准,语言简练明晰。作者司马迁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和排比等,使文章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3. 描述生动:《史记》中的人物描写生动鲜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同时,作者也注重描写背景环境和时代风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4. 客观公正:《史记》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尽力还原历史真相。作者不回避历史中的黑暗面,也对英雄人物的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展现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

5. 影响深远:《史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对后来的历史著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开拓了新的路径,例如后来的“志怪小说”即以《史记》为基础发展而来。

总的来说,《史记》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对后世的历史记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史记》的文学价值

论述《史记》的文学价值

一、塑造了美丑‎并举、善恶兼具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二、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取向与《史记》的人物塑造‎。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史记》是一部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性‎的传记文学‎名著,这首先表现‎在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汉王‎朝统治集团‎和最高统治‎者丑恶面貌‎的揭露和讽‎刺。司马迁写汉‎高祖刘邦固‎然没有抹杀‎他统一楚汉‎纷争、建立伟大国‎家的作用,但也没有放‎过对他虚伪‎、狡诈和无赖‎品质的揭露‎。

为了避免被‎祸害,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不能不写‎那些荒诞的‎传说,把他写成是‎“受命而帝”的神圣人物‎。但在《项羽本纪》中却通过与‎项羽的鲜明‎对比,写出了他的‎怯懦、卑琐和无能‎。在垓下之战‎以前,刘邦几乎无‎不处于挨打‎受辱的地位‎,而下面两个‎片段更真实‎地描写了他‎的流氓无赖‎、残酷无情的‎嘴脸。(内容略)

其他如在《留侯世家》中写刘邦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中写刘邦猜‎忌功臣,而《淮阴侯列传‎》中则借韩信‎的口,谴责了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道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封建社‎会君臣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真‎理。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越成就的精辟评价。《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史记》无论是对史学界,还是文学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史记》在史学界开纪传体之先河,让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和事件,还有司马迁在考证时的严谨性和纂写时的公正性,都对后世史学者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形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然而,史书编年体的体裁形式有两点严重不足,一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二是不能突出表现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于是编年体的不足引发了司马迁对史书撰写的框架提出了一个全新构想。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结合记言、记事,这种体裁的史书可以更多地反映各类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记述范围广泛,便于突出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形势。《史记》纪传体的创造,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编纂树立了楷模,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来的史学家撰写纪传体史书,在体裁上基本都是沿着《史记》的路子走的。

其二,《史记》的史学精神对史学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所谓史学精神,它包括三个方面,即:实录精神、批判精神、人文精神,其中实录精神是最具影响的。所谓“实录”,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写实、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记载正史官书所不肯收录的下层人物都是实录精神的集中体现。《史记》的实录精神明辨是非善恶,在《春秋》的基础上作创变突破,把史学从政治和道德评价的范围引更深向对历史探索的园地,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史学。

论《史记》的文学成就

论《史记》的文学成就

摘要

本文认为《史记》作为历史著作而具有重大文学价值的原因在于其价值取向的正义性、远大性和主题思想的崇高性、深刻性;还在于司马迁创作《史记》时内心的冲撞性:更在于司马迁写出了历史人物丰富的情感活动、隐秘的情绪心理世界以及其中的矛盾,从而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生活”。这部书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同时,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又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又有表、书相配伍,此后,纪传体成为中国古代正史编撰的规范。因此,《史记》具有较高的的史学价值。作者为人物作传,不只是一般记叙人物的事迹,而是努力写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来,为此,他总是在充分把握史料的基础上,先求得对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一个总体的明确的认识,再利用对史料的剪栽取舍、穿插安置,突出其主要特点,使之成为个性鲜明的典型。如《项羽本纪》紧紧抓住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气质,着重表现其勇锐剽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率直重义而寡谋轻信的真朴性格。他的气盖一世、想以武力屈服天下成为霸主的特色,贯串了他一生的言行中。

关键词:《史记》文学价值鸿门宴呼之欲出形神兼备刚柔相济

论《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是司马迁用这颗伟大头脑和心灵,用他整个生命所谱写成的一部大书。这部五十二万余字的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记述了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面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同时,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又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又有表、书相配伍,此后,纪传体成为中国古代正史编撰的规范。因此,《史记》具有较高的的史学价值。作为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伟大著作所蕴含的历史的、文学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宝藏,虽经两千多年的开掘,至今还远远没有穷尽其底蕴——就文学成就方面论尤其是这样。从1977年以来,这种情况有了较大转变,研究《史记》文学成就的人庶几可以和史学界研究《史记》的队伍相颉颃;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标志着这一研究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我们在继续开掘它、探究它的时候,便应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浅尝辄止,不要见其小善而昧其真美,而要努力使自己见其小善的水滴汇向识其真美的大海。至于面对这样一个伟人,面对这样一部大书所应取的态度,作者认为应当是既要懂得诚心诚意地仰视,又要敢于居高临下地俯视。因为,对于真正伟大的东西你不知仰视和不肯仰视,说明你还未能充分认识它的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

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应该说明,《史

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臵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

包含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①,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

①这里也有史学和文学逐渐分离的必然因素。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司马迁似乎很喜欢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使读者几乎忘记了叙述者的存在。如《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像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另外,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段故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

就可以改写成真正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产生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所谓“互见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

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过去的著作也已有所积累。在《左传》中,可以看到若干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到了《战国策》,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也更为鲜明。但由于它们以历史事件为本位,人物的描写只是片断地散见于叙事之中,缺乏完整性。另外,像《晏子春秋》专写一人之事,也很值得注意。不过,它也只是把晏子的许多故事结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