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苻坚之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苻坚之败
玉溪一中杨昕
公元383年8月前秦帝国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9月秦王苻坚亲统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后继南征东晋,同时,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秦军也纷纷出动。
东晋这时是宰相谢安当国,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水陆八万迎敌。
十月,两军会战于淝水,秦军大败。
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死亡十之七八。
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十余万,年底,回到长安。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肥水之战后,前秦帝国四分五裂,被前秦征服的丁零、鲜卑、羌等各族贵族纷纷起兵反秦。
苻坚于公元385年5月在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被杀,一度统一中国北方的前秦随之灭亡。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各民族政权或军政集团之间战争不断,再加上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整个局势一片混乱。
在这种背景下,胸怀大志的前秦国君、氐族人苻坚,重用富于谋略的汉族士人王猛,大兴汉学,提倡民族融合,十余年间即统一北方,势力很快伸展到长江上游、淮河流域和西域。
形势发展下去,极有希望吞并偏居南方苟延残喘的东晋,结束长期的分裂战乱,统一中国。
但是,仅仅一次战役的失败,便导致了前秦帝国的分崩离析,最终使中国继续在分裂的道路上又走了近200年。
前秦的失败也是苻坚的失败,更是中国统一行动的失败,为什么会败的如此迅速和彻底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经济方面
针对北方经久战乱,经济残破的局面,苻坚采取措施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课农桑,恤困穷”,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百姓的生产生活活动,加强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富。
通过凿山起堤,疏通沟渠,构筑梯田、改造盐碱地、召纳流民、减租减税,奖励耕种等途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农业生产。
在天旱无雨,播种困难的情况下,
他下诏推行汉代泛胜之创造的区种法,又组织人力兴修水利,凿山起堤,通渠引渎。
但是,这个时候北方匈奴和羯人政权败亡不久,鲜卑人和羌人刚刚进入中原,他们还不习惯于中原汉民族的农耕经济,依旧向往游牧民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游牧经济,这样一刀切的让几个还保存游牧文化的游牧民族放弃自己的生活技能,去搞毫不熟悉的农耕经济,势必引起他们极大的不满和混乱。
游牧业转农业是需要一个逐步融合的过程的,苻坚步子太急,北方经济形态还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不利于国家的进一步统一发展。
二、政治方面
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
其主要内容是:由地方官长分科荐举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中央,朝廷对被荐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职;凡所荐人才名实相符者,则荐举人受赏,否则受罚;凡年禄百石谷米以上的各级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其不通一经一艺者统统罢官为民。
荐举赏罚制度和选官新标难的规定,改变了当时士族豪门垄断朝廷的局面,有利与有才有德的寒门之士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否定了西晋永嘉之乱以来许多胡族军阀统治者迷信武力、蔑弃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
从盛世来讲,这些措施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前秦政权当时并不稳固。
在外,北方草原的鲜卑人随时准备南下;南方东晋朝廷虽然已经日薄西山,但南方英雄豪杰辈出,无不对收复中原耿耿以怀。
在内,黄河流域刚刚统一不久,原来燕国的鲜卑人和甘凉的羌人并未安心归顺,而且他们实力尚存,时时不忘复国。
在这种环境下,过早的对正在鼎盛时期的士族制度动手,对国家稳定非常不利。
就算三百年后,唐朝建国初年,都不敢无视士族的力量。
特别是战争时期,竟然重文轻武,不通一经一艺者罢官为民,这样的措施,让氐、羌、鲜卑这游牧民族如何适从?恰恰很多彪兵悍将都是不通一经一艺,只懂得破军斩将的粗狂之人。
这些制度看起来像是励精图治、欣欣向荣的一派大治气象,实际上放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却是自己搞乱自己
内部的急功近利之举。
三、民族问题方面
苻坚废除胡汉分制,提倡民族平等,以天下共主自居,应该承认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来说,是一个历史进步。
但是仅从前秦政权的角度来说,却并不是符合实际要求,长期以来战争杀戮所带来的民族仇恨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化解的,要其他民族完全臣服一个有灭国之恨的外族君主,那不是只靠所谓的“平等自由”能够完成的。
苻坚对被降服的其他民族上层分子给予了过分的宽容优待,而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各民族的贵族阶层,使他们都有一个完整的核心势力,时机一到便可翻云覆雨。
这种当除不除,养虎遗患的做法不仅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在历史上也是罕见。
苻坚真的就相信了中华传统儒家“仁者无敌”的神话,自信的说:“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
貌似鼎盛的前秦已经埋下了动乱的危机,在一片莺歌燕舞声中,鹰隼枭雄却在歌声中梳理着羽毛,积蓄着力量。
苻坚接下来的失误在于他推行了一项重大政策,即命令祖居关中的氐族人分批随同氐族贵戚出镇地方,前往前秦各地驻防。
前秦是由氐族人建立的政权,苻坚的本意是想让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氐族人作为一种安定力量控制前秦的每一个据点。
氐族人被分批派遣到地方后苻坚又将大批的羌族人和鲜卑人迁往关中,置于天子阙下,方便前秦政府管理和同化。
苻坚这一政策的构想是正确的,可问题是当中央政府强势的时候自然可以通过控制重要据点来控制全国,但如果中央力量因为某种原因而削弱,那么在一段时间内中央会由于力量分散在各个地方上而无法集结到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维护其统治,最后的结果是在中央失控的这段时间内政府分散在各个据点的力量会被敌对势力各个击破,从而导致中央自身的全盘瓦解。
而苻坚将鲜卑和羌族迁入关中,意图是想同化这些敌对民族。
可众所周知的是同化需要漫长的时间,没有五十年到一百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同化是无法起到作用的。
如果在同化没有生效,被统治民族心目中还没有树立氐族人皇天正统的观念的时候,国家发生重大变故而使得中央失去强有力的控制,那么被苻坚迁到关中的这些异族就等于是苻坚自己放置在自己家
门口的野兽,瞧准机会机会就会向他发动致命一击。
当然,无论是苻坚的氐族人据点被击破还是关中异族造反或者是前秦政权中的异族贵戚发难,这都需要契机,而苻坚旨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南征,却正好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创造了契机。
四、军事方面
1、苻坚统一北方,是武力扩张的结果。
其内部各种势力间政治、军事的整合,以及北方各民族的融合远未完成。
此时各方军事势力被前秦强大的军力暂时所压制,各民族部族兵制依旧保留下来,各民族的军事势力并未被完全消除,民族丧乱的根源依然存在。
正如公元360年苻融劝谏苻坚时所称的那样,各胡族虽表面臣服前秦,“实贪地利,非怀德也;不敢犯边,实惮兵威,非感恩也。
”前秦大举进攻东晋时,各部势力都在等待淝水之战的结局。
前秦胜,对他们并无不利,各部首领都可加官进爵并分割东晋利益。
若前秦败,也许这也是他们所盼望的,他们可以伺机再起,割据称王。
淝水之战,对苻坚来说,是一场命运攸关、胜得败不得的大决战。
2、当时的东晋政权刚刚渡过了一场政治危机,并且已然有所恢复,由于谢安等人的拖延、应对,桓温篡夺帝位的企图遭到了破产,桓温死后,他的弟弟桓冲退出中央,东晋门阀大族之间、门阀大族与司马帝室之间的均衡关系得到修复和发展,东晋形势暂时好转。
而且在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东晋朝廷不得不将政争搁置而协心同力,以求生存。
谢安任命侄子谢玄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此举遭到了朝中非议,倒是谢安的政敌郗超出来主持了公道:“谢安明察,敢于举亲,谢玄有才,定不负举。
”战争中,已经退出中央的桓冲也曾要求派兵前来支援,此时的东晋,已然暂时实现了团结。
但是东晋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这样的团结是不长久的,淝水之战以后,东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长年的内战和东晋的灭亡。
苻坚只要能够在完善巩固前秦统治的基础上,等待东晋集团内部的分化瓦解,消灭东晋、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可惜他太过急躁,轻敌冒进,让一个腐朽到即将灭亡的南方小朝廷给搞垮了,真是悲哀。
3、战略上前秦兵分四路攻击东晋:一路由梁州、益州顺长江而
下,一路由汉中出发攻击荆州,在东面,则是由幽、冀军队攻击徐州,前秦主力则是苻融前军由长安出发、经洛阳、许昌、新颖河,直抵前线,打击方向选择为东晋淮河防线。
由于兵力远远超过对手,完全可以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例如在西线,完全可以尽可能的打击、压迫、牵制东晋桓冲部,将其牢牢的钉在西线,寸步不离,以保障中路主力秦军的突破,令人苦笑的是,牵制桓冲的目的被超额完成,以致被桓冲结结实实的揍了一顿,战争中间居然还把重镇郧城给丢了,反而对中路秦军形成威胁,还得由中路主攻部队抽出兵力去恢复郧城,本意是减轻主攻方向压力,结果压力未见减轻,倒是分散了主攻部队的力量。
幽、冀军队攻击徐州,同样没有任何作用,没有形成任何压力,与西线秦军一样,没有尽可能的将东晋军队吸引并扯开,以配合中路秦军的突破,结果使得东晋能够集中主力重兵于淝水一线,与前秦前军展开决战。
前秦此战,摊子铺的太大,战线过长,南北东西两条线都是将近千余里,人马几近百万,但两条线的交汇点处,也就是秦军的攻击重点,秦军实际参加淝水之战的军队只有苻融的那支长途跋涉而人困马乏的十余万人马(慕容垂率精锐鲜卑军因收复郧城未计在内)。
在执行过程中四路大军毫无协调、配合、策应可言。
自长江上游向中游进军的一路,在战争之中毫无作为,直至战争结束,竟然未见其有任何战斗动作。
由此可见,秦军战役部署指挥昏聩混乱如斯,焉有不败之理。
4、就淝水之战本身而言,对于强大的前秦帝国来说其实只是一次先锋部队的失败,对于国家实力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耗。
可问题是苻坚的前秦帝国由于其内部情况过于复杂,导致这个庞大的帝国就像是一个建立在独立木桩上的巨型建筑,很轻微的震动都会让它倒塌。
苻坚这次淝水战败使得前秦中央在一段时间内统治力量减弱,而苻坚又无法迅速集结到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维护中央的权威,暂时对全国失去了控制力,而这正好给了前秦国内那一批手握重兵的异族野心家以实现其立国抱负的机会。
苻坚在这里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各地动荡不安,政权不稳的情况下,竟然把鲜卑和羌族贵族势力放出去,希望靠他们来稳定震
慑四方,那不是抱薪救火吗?正好遂了这些异族野心家们复国的心愿。
慕容垂向苻坚请命巡视黄河以北地区为前秦震慑叛逆,苻坚当时很感激他,答应了他的请求。
结果慕容垂一过黄河就佣兵自立,号召鲜卑族人重建燕国,史称后燕帝国。
而当年被苻坚调往关中的大批鲜卑人则在鲜卑慕容氏的另一位亲王慕容泓的领导下建立了西燕帝国。
苻坚手下羌族大将姚苌联合羌族内部有实力的几个贵族也在关中地区建立了后秦帝国。
苻坚的败军刚刚撤回到了长安就陷入到了叛乱的浪潮之中。
气急败坏之下,苻坚以有限的力量对抗四方纷纷崛起的割据势力,完全没有当初统一北方的那种运筹帷幄、外交配合军事的大战略,搞得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各割据实力互相之间矛盾重重,都想夺取更多的土地建国。
完全可以利用这种矛盾进行分化打击,退保一隅毫无问题,只要有了喘息之机,将来再度问鼎中原也是极有可能的。
可是,这时候气昏了头的苻坚已经乱了方寸,一误再误,自己一步一步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