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一中高三语文“教与学”质量检测试题1
2025届吉林省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吉林省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人工智能程序已经能够自动或者半自动地生成新的类人类文学文本,在写作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
传统的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写作,需要预先设置基本的写作程序,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程序能够生成单一风格的作品。
目前的联结主义人工智能,应用了机器学习技术,程序可以在半监督或者无监督情况下进行学习和生成,人们只需要输入足够多的文本数据,程序就可以自动地生成新的文本,如微软小冰写诗和IBM写诗程序等。
当前的人工智能,并不具有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
主体性依赖于一种纯粹的意识结构——意向性。
哲学家塞尔认为,由于机器不是生物体,所以它无法拥有“意向性”。
如果没有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是否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能成为创作的主体呢?笔者认为,能否赋予人工智能生成文本以文学作品的地位,不能仅仅看作品的生成主体和接受客体,还要从文本的艺术本质来探讨人工智能文学是否具有可能性。
从语言的功能划分来看,人工智能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基本的编码语言和程序语言,是机器运行的基本程序和指令。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用0、1二元编码来模拟人的神经系统的两种基本阈值。
第二层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自然语言。
计算机专家马纳利斯将自然语言处理定义为“研究在人与人交际中以及在人与计算机交际中的语言问题的一门学科”。
自然语言是人们所用的日常交流语言,计算机中的自然语言则是人机交互的基础,因此也被认为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
第三层是人工智能模拟人类的艺术语言等,如人工智能文学的基础——文学性语言。
小冰、九歌等程序生成的诗歌似的语言属于这一层次。
文学和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逻辑。
阿多诺认为,艺术有自己的“审美逻辑”,这种逻辑与普通逻辑、概念的普通外延逻辑无关,也不应理解为因果机械逻辑;相反,它是一种特殊的逻辑。
吉林省名校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吉林省名校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我一向觉得写作者应该有点娱乐精神。
在中国作家里,鲁迅是最具有娱乐精神的。
大家都知道鲁迅杂文的幽默、风趣,其实,他的主题极其严肃的小说也是处处充满着惹人发笑的东西,如《阿Q正传》中阿Q莫名其妙进了监狱,竟然还为签字画押的圈圈画得不圆而苦恼,《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本名高干亭,因发表一篇整理国史的文章便自以为学贯中西,因仰慕高尔基,将名字改成高尔础,其实本质上不过是一个打牌、听书、对女学生怀有歪心的虚伪之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一种娱乐品,从要使人快乐这一点看,它跟音乐、绘画、戏剧、舞蹈没有任何区别。
鲁迅从小接受传统文学教育,对文艺的性质比谁都明白。
再说,民国时的媒体大多都是私营的,某个作者的文章写得不好读,读者意见大,报刊以后大概很难再采用其稿子了。
为了“可持续”,鲁迅也会在可读性方面动脑筋。
不过,有一点我们以前似乎忽视了,那就是鲁迅其人本身充满了娱乐因子。
杂文家唐弢当年跟鲁迅过从很密,鲁迅跑来看唐弢,兴致高时,一屁股坐到桌面上,手里拿支烟,谈笑风生。
有时,他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第二天与被骂的朋友在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写文章的人喜欢引用一句古语:文以载道,这句话当然没说错,只是,这文章的“道”如果能用一点娱乐精神去载的话更好,如果老是用“卖牛肉”的调子去载,估计“道”装上去,“文”已经翻到阴沟里了。
我始终相信,鲁迅能成为后来的鲁迅,靠的不只是那个“道”。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请分别解释“文以载道” “‘卖牛肉’的调子”的含义。
吉林省吉林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阶段性考试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阶段性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8高二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比晋人之“韵”,宋人的“意”又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天然自工。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对字体大小的安排、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等,都显得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是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节奏的起伏也比较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等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又如《前赤壁赋》,虽是楷书,但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浑然天成悠然自得B . 行云流水驾轻就熟天衣无缝悠然自得C . 龙飞凤舞游刃有余天衣无缝泰然自若D . 龙飞凤舞驾轻就熟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C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 . 因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2. (3分) (2017高三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吉林省吉林市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调研试题
吉林市2024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22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共同体”概念,创建性地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
其中,“社会治理共同体”对应着“社会”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应着“国家”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应着“全球”层面。
而这三个层次,在肯定意义上,也是以“共同体”为表达的社会概念的多层性与多样性的扩展。
特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表达,使社会的概念扩展到国家和全球的层次。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民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相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概念在国家层面的拓展,也是历史学与人类学结合探讨的典范。
1988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概念,从中华民族整体动身探讨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费孝通先生一方面从作为社会的民族这个角度来探讨与国家整体的关系,是其对社会和国家观的新的发展。
另一个方面勾画出多元社会的结合和国家整合的关系,即多元和一体的关系。
这使得作为共同体的中华民族,被给予了社会的属性,国家也在社会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本身,使得作为共同体的社会,被给予了国家层面的社会内涵。
当把作为社会的国家民族的探讨置于全球语境时,此时的社会为全球社会的社会。
这一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的共同体,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亨廷顿的“文明间的冲突”相对立,1998年联合国提出了“文明间的对话”的概念。
2017-2018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教与学”质量检测1 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吉林一中“教与学”质量检测1高三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attitude to the measure does the woman have?A. NeutralB. SupportiveC. Critical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most probably?A. At the airportB. In a hospitalC. On a train3. Why can’t the woman use her library card?A. She has to pay fines first.B. The system isbeing repaired. C. She has forgotten the password.4. How does Bill help the woman?A. Pass the newspaper to her.B. Tell her about the weather.C. Read the newspaper to her.5. When will the party be held?A. At 7:00 next Sunday night.B. At 8:00 next Saturday night.C. At 7:00 next Saturday nigh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农耕词汇是一类独特的语言资源,与农具、环境和农业耕作方式等农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
现代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农耕词汇并未完全消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方面,播种、栽培、嫁接、灌溉、施肥、耕耘等常用农耕词汇,在使用与传播的过程中纷纷发生语义泛化现象,融入了汉语的基本思维习惯,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部分农耕词汇不仅自然融入大众话语之中,还现身于新闻话语、学术话语等专业话语中,并在与这些专业话语的良性互动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表达优势。
一类农耕词汇与农事生产活动有关,如耕、割、播、藏、锄等。
“耕”指用犁翻松填土以备播种。
“深耕”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措施,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之前必先犁田,上翻深层土壤,下盖浅层土壤,耙地等耕作劳动必须以深耕为基础。
中国自古就有“深耕浅种”“深耕细作”等表达。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深耕”一词的使用愈加广泛,与其相关的新闻话语表达越来越常见,如“深耕国内市场”“深耕本土文化”“深耕数十载”等。
另一类农耕词汇与耕地类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关,如耙、犁、磨等。
“耙”原为名词,指由竹、木质长柄及铁、竹或木制梳齿耙头构成的用于平地、搂草、搜剔土块、摊翻物料、聚拢谷物等活动的手工农具,后引申为动词,指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摊开谷物和柴草等。
“耙梳”一词在“耙”的基础上构成,字面上表达了使用耙子这种农具进行平土、摊谷等特定农业生产活动,实指整理、梳理。
当前学术话语中,“耙梳史料”“耙梳文献”“耙梳历史”等表达出现的频率逐步升高。
上述语言现象与农耕词汇在形成、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密切相关。
农耕词汇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体认性。
语言学家王寅在其语言学理论“体认语言学”中,主张语言来自对现实世界的“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强调“体验”,凸显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实际上是一种赏析,这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
论析,是一种科学化方法;赏析基本上是一种艺术化方式。
在对微型小说的评论中,赏析是最接近于艺术本身的,所以它最使读者感到亲切愉悦。
由此可见,文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欣赏:创作是对人生的审美欣赏,而赏析则是对创作(欣赏)的欣赏。
赏析的析,则指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把整体欣赏过程中的印象依据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以分析、阐释,使读者不仅知其然,知其美,而且还知其所以然,知其为什么美,美在哪里。
鉴赏微型小说,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和读者一起进行审美活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共同创造。
只有通过鉴赏,包括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读者的鉴赏,才能发挥微型小说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益。
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解读、阐释和借鉴,这对于微型小说的作者、读者以及一切爱好者而言,也可称之为艺术向导,它能让他们从这些长短不一的赏析文字中,在赏心悦目之中悟出一点有益的东西来。
微型小说,形态各异,别具一格,鉴赏就是要根据这些作品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的特点,选择一个特定的艺术角度,用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去观照和分析,从中发现美,寻找微型小说中表现美的艺术规律。
这不仅是一种审美鉴赏的艺术活动,而且也是对微型小说进行阐释、欣赏、分析的文学评论实践。
也许,它们会给微型小说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微型小说的审美鉴赏导论》)材料二在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中,从时间上来说,往往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
而这“瞬间”,特别在心理小说中如果艺术化地表现为人物的“心理时间”,那么,它将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人物隐蔽深邃的内心世界的奥秘。
《老木》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作者捕捉主人公老木在车站送处长出差这个“一瞬间”的尴尬心态,运用特殊的“心理时间”,最大限度地放大或延长心灵的曲折流程,折射出心灵镜子映照出的官场社会相。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上·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7年油腻男”“佛系青年”……一段时间来,网络上兴起一股青年自嘲、颓废、丧气、焦虑之风,有人以传播这些消极亚文化为能事,更多的人则受其熏染沉溺其中_____________,于是本该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变成了_____________、不愿奋斗的“青年大叔”,变成了丧失成功欲的“丧系青年”。
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只有靠脚踏实地、奋斗实干,才是创造出彩辉煌人生的根本途径。
为什么有些青年的锐气、冲劲、创意在慢慢流失?当代青年遭遇的困扰比前辈们更大、更难克服吗?只要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就不难发现,所谓的“佛系”“低欲”“焦虑”,往往夸大其词,往往都_____________;也会更加明白,唯有奋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选择。
新时代青年应在新时代乘势而上。
闯开事业新局,创造新的功绩,是当代青年的责任。
时代青年不能被那些消极亚文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守着已有成果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者必然为其成所累,贪图安逸者必然为安逸所困,这个道理经年不变。
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不是用来虛耗的,而是用来闯关夺隘、在磨砺中成长的。
()只要有一颗奋发进取之心,常砥砺刻苦奋斗之行,面朝大海总会春暖花开。
(1)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成语,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不能自拔灰心丧气装模作样坐收渔利B . 不能自拔暮气沉沉无病呻吟坐享其成C . 自暴自弃暮气沉沉无病呻吟坐收渔利D . 自暴自弃灰心丧气装模作样坐享其成(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脚踏实地、奋斗实干,是创造出彩辉煌人生的根本途径。
B . 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场景,脚踏实地、奋斗实干,都是创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径。
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第四次“教与学”质量检测(文)
2010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第四次“教与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B A x x R x B x x x R x A ⋂≥+∈==∈=则},0|{},|||{2= ( )A .[—1,0]B .[)+∞,0C .[)+∞,1D .)1,(--∞2.已知直线012012=--=++y x m my x 与直线互相垂直,则实数m 为 ( )A .32B .0或2C .2D .0或323.已知m 、n 为两条不同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αα//n n m m ⇒⎭⎬⎫⊥⊥ ②n m n m m //⇒⎭⎬⎫⊥⊥α③βαα//⇒⎭⎬⎫⊥⊥n m m ④n m n m m ////⇒⎪⎭⎪⎬⎫⊥⊥βααA .③④B .②③C .①②D .①②③④4.已知离心率为e 的曲线17222=-y ax ,其右焦点与抛物线x y 162=的焦点重合。
则e 的值为( )A .43B .23234 C .34 D .423 5.把函数x y sin cos 3-=的图象向左平移m (m>0)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y 轴对称,m 的最小值为( )A .6π-B .6π C .3π D .—3π 6.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若λλ则,31,2CB CA CD DB AD +===( )A .32 B .31 C .—31 D .—327.若等差数列745332,12,4}{S a S a S a a n +=+=+则满足的值是( )A .20B .24C .36D .72 8.方程xx 2)4(log 2=+的根的情况是( )A .仅有一根B .有两个正根C .有一正根和一负D .有两个负根 9.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2=x ”是“1=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 .“1-=x ”是“0652=--x x ”C .命题“01,2<++∈∃x x R x 使得”的否定是:“01,2<++∈∀x x R x 均有”D .命题“若y x y x sin sin ,==则”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10.已知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若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存在一点P ,使得|PF 1|=3|PF 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为 ( )A .[)+∞,2B .[)+∞,2C .(]2,1D .(]2,111.数列n +++++++++ 211,,43211,3211,211,1的前2009项的和 ( )A .10052009B .20084014C .20082009D .2009401612.对任意的实数a 、b ,记))}((),(max{)(.)()(},max{R x x g x f x F b a b b a a b a ∈=⎩⎨⎧<≥=若,其中奇函数)(,11)(x g y x x f y =-==时有极小值在是正比例函数,函数)0)((≥=x x f y 与函数)(x g y =的图象如图所示。
2021届吉林省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
【最新】吉林省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故木受绳则直,。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固知,齐彭殇为妄作。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二、古代诗歌阅读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3分)(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3分)三、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8分)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有误的一项是(3分)①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②邻国之民不加少(更)③吾从而师之(学习)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努力)⑤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谢)⑥顾不知计之所出耳(考虑)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难道)⑧既自以身为形役(被)⑨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珍爱)A.①③⑤⑦B.②⑤⑥⑦C.①⑥⑧⑨D.③⑤⑥⑨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以勇气闻于诸侯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A.因击沛公于坐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相如因持壁却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申之以孝悌之义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对下列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②天下云集响应③且庸人尚羞之④宁许以负秦曲⑤而相如廷叱之⑥刑人如恐不胜⑦素善留侯张良⑧外连横而斗诸侯⑨却匈奴七百余里⑩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C.①⑥⑩/②⑤⑧/③/⑦/④⑨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6.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③求人可使报秦者④倔起阡陌之中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大王来何操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⑩/⑧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7.翻译下列句子。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含答
吉林市普通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道题,共150分,考试时长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其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①,到内地支盐行销。
不少徽州商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了在当地的经商活动。
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及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仍踊跃捐资捐物。
南宋以后徽州朱子理学教育十分普及,朱子强调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徽州人不仅把“诚信”这种德行用于日常的待人接物,而且也把它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以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商业道德。
如婺源②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
徽商胡荣命注重信誉成功经商五十载,晚年还乡,有人要“以重金赁其肆名”,他断然拒绝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更是礼仪规范甚严,“君子好行礼让,小人自安耕凿,恭俭质直,有先民遗风”。
徽州商人不仅很讲礼,而且也很讲“义”。
在徽州,族田中就有为赡养本族中贫而不能自立者的义田,这些义田都是徽商义举捐赠。
徽州商人刘淮,在外经商时购买并囤积了大批粮食,恰逢灾荒,他将囤积的粮食全部减价出售,同时还命人用自己的粮食施粥。
吉林省高三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
吉林省高三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三上·武清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拮据(jū)词藻(zǎo)渎(dú)职罪泥(nì)古不化B . 看(kān)护妥贴(tiē)背(bēi)黑锅是非曲(qǔ)直C . 联袂(mèi)默契(qì)不相干(gān)扶危济(jǐ)困D . 贮(chǔ)存露(lù)天打磕(kē)睡一语中(zhòng)的2. (4分) (2020高三下·柳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非常相似。
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
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休戚相关金玉良言拍手称快虽然B . 息息相关金玉良言拍案叫绝虽然C . 息息相关金科玉律拍案叫绝即使D . 休戚相关金科玉律拍手称快即使(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B . 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吉林一中“教与学”质量检测1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
在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
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
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
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
②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取群众。
“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
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
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
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
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
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
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
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
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
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
——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③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
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
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
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④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
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
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
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
⑤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
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
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
“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
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有删节)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白话文进入文学领域,并且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
C、雅人和俗人能对同一对象“共赏”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作为人的共有的相通的快感或趣味。
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来自民间的分子。
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语录体这种文体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
B、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到了“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C、“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
D、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B、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写感官的体验,就能做到雅俗共赏。
C、作者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师道字彝叔。
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
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两郡。
议役法忤蔡京,迁庄宅使、知德顺军。
又诬其诋毁先烈,罢入党籍,屏废十年。
以武功大夫知怀德军。
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固.欲得故地,师道曰:“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
”彦坚无以对。
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
召诣阙,徽宗访以西夏边事,对曰:“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
妄动生事,非计也。
”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
帝复访之,对曰:“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
”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战败,朝廷惊动,才又启用种师道。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
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②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8—9题。
梅雨柳宗元梅实迎时雨①,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释】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
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
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
④素衣:本句诗谢脁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9、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10、结合全诗,体会尾联的思想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赞赏宋荣子能分辨内外荣辱的两句是:,。
②《赤壁赋》中以“盖”字开头,从绝对运动的角度辩证看待世界的两句是:,。
③,。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
不少电影院也不得不关门停业。
邵氏兄弟毅然决定坚持下去,邵逸夫意识到,尽管在南洋已建立起自己的影业基础,但是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有声电影相比,自己的无声电影定将被淘汰,于是他提出了拍摄有声电影的建议。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从美国好莱坞买回了所需的“讲话机器”。
虽然邵逸夫在自己的电影院里安上了有声设备,但有声影片还没拍出来。
他不得不自己坐下来写剧本,两只脚被蚊虫咬得吃不消,他只好打上一桶水,把脚泡在水里。
一写半个月,可是都不满意。
他一边继续拍无声片,一边摸索有声片的拍摄技术。
终于在摸爬滚打出一身电影制作的真功夫后,1932年,他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方。
据说放映的时候,观众对电影中的人说话十分惊奇,只要一有声音出来,就大声欢呼!这部影片成本1万元,而仅在广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达60万元。
这一成功不仅使邵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师香港,次年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20世纪60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港岛,曾拍摄过上千部电影。
邵逸夫说:“我生产电影,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和愿望。
我们的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从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得大小奖项46项,创下中国电影史纪录。
他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电影,几十年来坚持不辍。
好的电影和坏的电影他同样喜欢看,他要看好的电影好在哪里,坏的电影怎样坏。
他不但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而且是中国最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精通了电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样样内行。
而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他做事认真。
他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
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
”邵逸夫在每部邵氏作品的包装上都印上“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宣传语。
为了保证影片质量,他对影片严格把关。
出现劣片,若无法补救,宁愿烧掉,邵氏在37年间烧掉的影片以十部计。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此话绝非诳语。
作为亿万富翁,邵逸夫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内地。
从那一年起,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邵逸夫对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他曾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成长靠教育。
”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
在很多人心目中,“逸夫”早已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仁者情怀。
这位让人尊敬的百岁老人,在人们心中搭建了一座“逸夫楼”。
(摘编自耿晓星、韩梦泽《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相关链接①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
他的邵氏电影曾经几乎垄断香港的电影工业,他的TVB迄今仍是屹立香江的电视巨无霸……他就是邵逸夫。
(《新华日报》2014年1月8日)②邵逸夫一点都不掩饰自己对商业片的偏好。
他坦言:“经营邵氏影城,是做生意。
如果拍一部纯艺术的电影,少人看,就少得益。
如果香港人喜欢艺术,可以去艺术中心。
我宁愿捐钱给艺术中心,做艺术节。
但是拍电影,就是要拍大家都看的片。
”(百度百科)③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超过100多亿港元。
截至2012年,他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超过6000个。
汶川和雅安地震后,他都捐出1亿港币。
(《人物周刊》2014年1月)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由于世界性的经济萧条,电影业也不景气,邵逸夫却准备在困境中坚持,他意识到无声电影前景黯淡,便做出了放弃无声电影改拍有声电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