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手段

合集下载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探析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探析

课”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认 知的问题 ,更 重要 的是要解决学 生知行统一的问题 。所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 品德 教 育要真正取得实效 ,最终要实现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 的有
青 年 提 出四 个 坚 持 与 统 一 的 要 求 , 即 : “ 持 学 习 科 学 文 化 坚 与 加强 思 想 修 养 的 统一 ;坚 持 学 习 书 本 知识 与投 身 社 会 实 践 的 统一 ;坚持 实 现 自身 价 值 与服 务祖 国和 人 民的 统 一 ;坚 持 树 立远 大 理 想 与 进 行艰 苦奋 斗 的统 一 。 【 ”2 】因此 ,高 校 “ 两

践教学结合起来 ,做 到有针对性地从大学生的思想 、学习和
生 活 实 际 出 发 ,联 系 与 大学 生 成 长 密 切 相 关 的 现 实 问题 ,帮 助他 们用 科 学 的理 论 和 方 法 去 观察 、去 分 析 ,从 而 找 到 解决

“ 课” 实 践教 学 的重 要 意 义 两
问题 的方法与途径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 自觉地进行 自我塑造
节 ,而外部的教育 和他人的帮助只是这 个过程 的外在影响条
件 。 因 此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从 遵 循 学 生 主 体 性 原 则 出 发 ,对 “ 课” 的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进 行 改革 ,使 过 去 程式 化 的 教 学 模 两 式 转 变 为 注 重 实践 环 节 教 学 的新模 式 , 教 学 植 根 于 学 生 实 使
三十 年 的改 革 开 放 ,今 天 的大 学 生 与 以往 的 大 学 生 已 有 了不 同 :一 方 面 ,他们 接 受 的社 会 信 息 比过 去 更 多 、更 快 , 自主
社会的宅体 ,人 的认识来源于在 实践 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 反映 ,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认识 ,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

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摘要】“两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本文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两课”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忽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其教育特点等,导致高职院校“两课”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进而提出一些相应措施,以期最终达到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两课”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日趋活跃复杂,容易受外界思想的干扰,又缺乏独立意识和判断能力,高职院校将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的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就“两课”教学的总体效果来看还不尽人意,高职院校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建“两课”教育,不断增强其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现状及原因探究1.“两课”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目前,高职院校“两课”的主要授课模式基本为教师理论讲解,而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不能真正吸引学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没有更多的考虑高职学生理论学习的“兴奋点”,而是把精力放在对“两课”基本原理的讲解上,注重的是学科间的逻辑性,这样就容易导致授课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不被学生所接收和喜欢。

2.“两课”教师素质亟待提高高职院校中有一些“两课”教师对“两课”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两课”是执行国家指令的必修课,仅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去看待“两课”教学,没有从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角度去对待教学,充分认识“两课”教学在高职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和意义,从而没有积极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有一些教师不能以身作则,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还存在一些问题,言行过于自由,理论功底也不甚深厚,知识面不很宽广,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浅析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改革——以实践调研教学为例

浅析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改革——以实践调研教学为例
动员 与讲解工作 , 不能 一发 了事 , 特别 是对 于 习惯 了课 堂 教 学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比如 : 为了保证 实践调查 的
个 调研 , 这正好切合 十七大所提 出的要关 注 民生问题 。 ( ) 三 就实践方法 的指导 来说 , 任课 教师要做好 实践调研 方 法与实践报告写作方法 的指导 。首 先 , 要教 会学生做实践 调查 的方法 , 最常 用的实践调查方法 主要是 访谈法与 问卷调 查法 , 问题 的设 计上既要善加指导 又要 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在
帮助他人 的看法 , 对扶贫支 教 的看法 等等 , 还有如学 校学 风 、 校 园公德 、 网状况 、 上 勤工俭 学这 些 与学 生密 切相关 的问题 都可设 为调 查的主题 。校外教学 主题 的确定要麻烦些 , 建议 学生去 自己熟悉的或 有关 系 的工 厂 、 企业 或社 区 , 这类 实践 教学 主题 的好处 是收获大 。如 东营是个 油城 , 由于资源的特 殊性, 来这里打工 的人 比较 多 , 以对 民工 的生 存状 况做一 可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一 般 来 说 , 实践 教 学 主题 分 为 校 内教 学 主 题
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 , 随着 高等教 育改革的深入发 展 , 两 “
课” 实践教学成为教 学的一 种重 要方式 。从某 种程度 上说 ,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大 学生更 好地 理解 和掌 握马克 思主 义 的基本原理以及党 的路 线 、 方针 和政 策 , 而且 还可 以提高他 们观察、 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对于 当代 大学生树 立 正 这 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重 大。特别是 近年来开展 的“ 两课” 实践调研教学成效显著 , 这与时代和社会 的发展需 要是相符 合的。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从 目前 的 情 况 看 , 数 高 等 院 校 在 “ 课 ” 学 方 法 和 多 两 教 手段上 都做 了一些 改进 和完善 , 取得 了一 定 的效果 。但 并
即教师 讲 授某 ~有 争议 论 题 时 , 出正反 论 题 。 学 引 由
生 组 成 正 反 方 代 表 进 行 论 辩 ,再 由 教 师 作 出 评 价 的 教 学 活 动 。 其 主 要 功 能 表 现 为 能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教 学
提 高“ 课 ” 学 效果 的有效 途径 。 两 教
1改 进 教 学 方 法 和 完 善 教 学 手 段 是 提 高 教 学 水 平 和 .
效 果的关键
讲 评 总 结 . 争 辩 中 涉 及 的 问 题 用 正 确 的 观 点 、 实 的 内 对 充 容 、 确 的语 言 去 阐述 , 学 生 心 悦 诚 服 。 论 式 教 学 方 式 准 使 讨
■匪
.堑
关 欣
250 ) 1 6 0
改 革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 高 “ 课 " 学 效 果 提 两 教
( 洲 职业工 学 院 , 苏 张家 港 沙 江
摘 要 :高 校 “ 课 ”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系统 思 想 政 治 两 是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和 主 阵 地 。 由 于 形 势 的 变 化 , 两课 ” 学 但 “ 教 的 实效 性 不如人 意 。本 文根 据 新 时期 大 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所 面临 的新情 况 、 任 务 , 出改进教 学方 法和 完善教 新 指
要 指 标 。 “ 课 ” 学 的 方 式 方 法 直 接 影 响 着 这 门 课 程 的 两 教
实 效 性 。 因 此 , 师 要 在 创 新 教 学 手 段 . 强 课 程 的 针 对 教 增

高校“两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校“两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知 识 的 主要 场 所 ,学 校 教 育工 作 主 要 是 在 课 堂 上 “ 对组 成各 班 的学 生进 行 的 ” 1 生是课 堂 教学 中 的 。[ 1 学
么问; 答什么 , 怎么答 。在这看似简单 的问答背后 , 实 际 上 蕴 藏 着 教 师对 学 生不 同认 知 能 力 的理 解 程 度。 以及教师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本课 研究 。 教师努力学会倾 听学生 , 关注学生在教学过
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高校“ 两课 ” 是大学 阶
段 的重要 的基 础 学 科 , 负着 培 养学 生 人 文社 会 科 担
学素养 的任务 、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和能力 、 拓宽学
生 知识 面 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面对 社会 的新 发 展 , 笔
系, 既是 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和条件 , 也是 新课程改革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突破 口。建立新型 的师 生关 系关键 是教 师 。民主性 原则 强调 教育 过程
维普资讯
2o o 6年 l 0月 第 5期
江西科技 师范学院学报
Jun lo in x ce c & T c n lg r lU iest o ra f a g i in e J S e h oo yNoma nv ri y
O t2 0 c. 0 6 .
} 文是 20 谊 0 5年 江 西省 高校 教 改课 题 。 教 高 -[0 59 赣  ̄ 2 0 15号 。 收 稿 日期 :0 6 8 2 20- —2 0
作者简介 : 邓朝宏 (9 2 ) 男 , 1 6一 , 江西南昌人 , 江西科技师范学 院社科 部副 教授 ;
彭 前生 (9 o Ⅲ 。 , 西 永新 人 , 西 科 技 师 范 学 院 杜科 部讲 师 。 17 _ )男 江 江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其实施途径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其实施途径

的 前 途 和 择 业 等 实 际 问 题 , 生 常 常 会 在 世 界 观 、 生 观 学 人 和价 值 观上 不 可 避免 地 产生 困惑 。 践 教学 的引 入 , 学 实 把 生 真 正 地 带 到 社 会 中 去 ,使 学 生 将 所 学 的 理 论 知 识 运 用 到 现 实 中 去 ,用 书 本 中 的 理 论 来 解 释 现 实 社 会 所 存 在 的
“ 课 ” 是 高校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德 育 的主 渠 道 和 主 阵 两
地 。长 期 以来 , “ 课 ” 学 过 程 中一 味 强 调 知 识 的积 在 两 教
221 看 影 像 资 料 ..观 有 计 划 地 组 织 学 生 观 看 影 像 资 料 片 ,是 实 践 教 学 的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教 学 原 则 2高 校 “ 课 ” 践 教 学 的 实 施 途 径 . 两 实 21 “ 课 ” . 将 两 实践 教 学 与 学 生 社 团 实践 活 动 有 机 结 合 目前 很 多 高 校 学 生 社 团 活 动 与 “ 课 ” 属 学 校 不 同 两 分 部 门 管 理 , 致 学 生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与 “ 课 ” 践 教 学 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 实
的 内涵 , 可 以 为 “ 课 ” 践教 学 提供 更 广 阔 的空 间 。 又 两 实 22 极 探 索 和 利 用 多 种 有 效 的 社 会 实 践 形 式 。 -积
高校 “ 课 ” 践 教 学受 到 多种 因素 的 制约 . 此 . 两 实 因 在 选 择 实践 教 学 的具 体 形式 时 , 们 应 当选 择切 实 可行 、 我 实 施 起 来 难 度 比较 小 的 方 式 。
充 分 认 识 当 前 高 校 “ 课 ” 践 教 学 的重 要 性 . 讨 两 实 探

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并提供一些实施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理论结合实践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介绍新知识或概念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教授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反应原理和步骤,然后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探索式学习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探索式学习的方法。

探索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发现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

例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地图绘制,让他们自主探索地理现象和规律。

通过探索式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项目驱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践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例如,在学习社会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研和社会问题研究,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项目驱动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方法应该鼓励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应用。

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问题和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

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与思考

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与思考

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与思考保证“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要遵循四个原则:认识要提高,宗旨要明确;主题要突出,渠道要拓宽;组织要精心,引导要积极;机制要健全,政策要保证。

改善和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则要进一步解决四个问题:实践活动课程化,实践形式多样化,实践效果要量化,以及实践教学要有经费和政策上的保证。

[标签]“两课” 实践教学环节尝试思考近两年来,随着“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进行了多种渠道的探索和尝试,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欢迎。

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体会1.认识要提高,宗旨要明确“两课”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它有着高于其它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意义和功能。

多年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政治理论课尤为缺乏实践环节,导致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要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首先冲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育人教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知行统一的开放性教学。

“两课”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要提供支持和保证。

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为社会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2.主题要突出,渠道要拓宽“两课”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广泛性。

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课”的育人功能上,这决定了“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主题必须突出。

大学生作为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对社会现实状况的反应最敏锐,最快捷。

必须根据这一特点,抓住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倾向,确定鲜明的社会实践主题。

其广泛性决定了“两课”教学实践渠道的多样化。

大千世界,校园内外,到处可以作为“两课”教学的实践课堂。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寒暑假期等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两课”实践教学的独有优势。

对高校“两课”教学实践途径的探讨

对高校“两课”教学实践途径的探讨
知识的重要性已为社会普遍认识 。没有科学知识 的发 展 , 就
没有科 学技术的发展 , 就没有人类社会 的发展。由于高等教 育在发展科学技术 、 培养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以及在现代化 建设中 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日 突出 , 益 人们越来越重视 自然科 学和高新技术的教育 , 这是我们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先决条
容体 系之 中。因此我们说 , 不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于 民族 精神 的弘扬和培养至关重要 , 自然科学知识对于民族精神 的 弘扬 和培育也至关重要 。没 有科学素 质的 民族是 没 有希望
因此, 两课” 在“ 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教学
环节 :


高校 “ 两课” 学要 注意 纠正 学生 思想 中存 在 的 自 教
科学 的人文 同样也是残缺的人 文。科学 和人文 的分离 , 不是 真正 的科学 , 也不会塑 造 出有情 感、 德 、 道 有精神 气质 的人。
人“ 成为人” 一类是使人成为“ ; 某种人” 。而所谓使人“ 成为
人的学问”就是讲授做人 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 能够使学生具
有做人的基本索养 , 成为 人。这在 我 国主要就 是 “ 两课 ” 和
造 自然界 。 ¨ 江泽 民曾指 出 : 对干 部 、 众和学 生必 须认 ” “ 群 真进行 中国历史 、 地理 、 文学知识和政治 知识 的教 育 , 没有这 些 知识 的武装 , 人们 的爱 国主 义、 集体 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是 难 以确立起 来的。 [ 目前 , ”2 1 高校 教育 中 出现 了 自然科 学 和 人 文科 学之间的矛盾 。自然科学和人 文科学 比如两 只手 , 一 [ 收稿 日期] 06— 4— 5 2 0 0 2
育 。 一个共识 : 出现 了以工具理 性为 主导 的偏 差 。由 有 教育 于世界性经济现代化浪潮的冲击 , 许多国家简单地将 教育看

论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

论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

论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不断变化,高校“两课”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背景介绍、问题阐述和目的说明入手,分析了高校“两课”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育的需求,并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引入多元化教学资源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教学效果的方法,为高校“两课”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结论部分强调了创新思路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回顾。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高校教育部门和教师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两课”教育,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 两课教育, 创新, 新形势, 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资源, 现代科技, 效果, 创新思路, 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高校“两课”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两课”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高校“两课”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通过引入多元化教学资源,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教学效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需要。

本文将从高校“两课”教育现状分析、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育需求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高校“两课”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阐述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两课”教育模式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更新,高校“两课”教育需要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培养更具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探索

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探索

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探索摘要:近几年来,教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而“两课” 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两课”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两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地探索,总结经验愿与同行们磋商。

关键词:教学法;高校;“两课”教学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3-0020-02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93年第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的任务提上了重要的日程上来,并进行了试点工作。

因此,切实提高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深化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毛主席说过: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

因此,探索高校“两课”教学新模式是党中央历来十分关心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党把它看作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命运的大事。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不少高校根据中央确定的“两课”课程设置的方案,加强对新方案实施工作的领导,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并及时地对“两课”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在保证学时不减少太多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与多环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两课”教学模式。

在教材建设方面,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全国示范教材和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组织专家从多方面、多种角度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课程教学培训。

总之,经过广大“两课”教师和全体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两年来的共同努力,全国各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维护高校稳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两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创新途径

“两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创新途径
地 , 要 选择 公 有 和 非公 有 大 中型 企业 。 要 选 择公 有 和 既 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容 、 学方 法 与 考试 方 法 , 建 实践性 教 学 基 地 , 据 教 教 构 依
学 内 容 的 性 质 不 同 。 用 不 同 的 实 践 性 教 学模 式 . 育 学 采 培 生 的 实践 精 神 , 成 和 提 高 实 践 能 力 , 实 现 “ 课 ” 学 形 是 两 教
教学 计 划 和 教学 进 程 。如 果 难 以组 织 大 批 学 生统 一 安 排
社会 实 践 . 以在 各班 中选 调 部 分 学生 代 表 . 期 分 批 进 可 分 行 . 们要 负 责 把 实 践 中 的所 见 、 闻 、 思 、 想 系 统 地 他 所 所 所
应坚 持 这 一原 则 。 实 际 出 发 , 论联 系实 际是 一 个 常讲 从 理 常新 的新 问题 . 际在 不 断变 化 , 论也 在 不 断 丰 富 和发 实 理 展 , 论 所 针 对 的 问题 在不 断变 化 , 论 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理 理 也在 不 断 变化 . 以高 校 “ 课 ” 学 也 必须 与 时俱 进 , 所 两 教 以 变应 变 才 能把 握 实 际 , 到理 论 和 实 际 的切 合 点 , 到增 找 达
() 立 “ 课 ” 会 实 践 基 地 , 织 学 生 分期 分 批 下 1建 两 社 组 去参 观 访 问 . 写 小 型调 查 报 告 或社 会 现 象 分 析 报告 . 撰 记
入 学生 成 绩 。 践教 学 基 地 的确 立 , 就 近 、 型 、 特 色 实 以 典 有
考 察 等 , 育 学 生 的实 践 精 神 , 成 和提 高实 践 能力 , 培 形 是 促 进 “ 课 ” 学 紧密 联 系 实 际 的重要 途 径 。 两 教

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校“两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深入了解该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和不足。

首先介绍了“两课”教学模式的概述,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随后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最后探讨了“两课”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其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教育,发展趋势,优势,不足,改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是指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

研究背景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两课”教学模式的概述、理论基础、实际情况的联系以及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校“两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研究意义高校“两课”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高校“两课”教学模式可以深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通过对“两课”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完善教学理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研究高校“两课”教学模式可以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通过分析和总结“两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学评价和改革工作的开展。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运行与思考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运行与思考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运行与思考中外企业家> 2007年第7期何强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广大“两课”任课教师一直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两课”要真正适应大学生的特殊性,只限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远远不够,必须向实践环节找出路,加强社会实践创新。

一、高校“两课”教学应以实践为改革突破口大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和掌握,仅靠教师的课堂讲授,从理论到理论,没有有力的事实说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谈不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为方法的创新,“两课”教育应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1.以实践为突破口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选择现行“两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已有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笔试为主要评估手段。

从教学内容上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开放性不够,新的知识、信息和成果的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加之“两课”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和积极性不高,对“两课”学习采取被动应付、消极面对的态度。

可见,现行“两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实践表明,加强“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办法。

以实践为突破口,师生要从实践做起,并且借鉴吸收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实践成果,来理解理论、丰富理论、认知理论,使社会实践成为直观教学环节和逼真的教学情境。

2.以实践为突破口是实现高校“两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两课”教学面临的矛盾看,以实践为突破口,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战略选择。

首先,“两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问题,目标是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事实上,“两课”教学不可能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所有现实思想问题。

而以实践为突破口,学生就能更多地接触实际,更容易把实际问题同基础理论联系起来,也可以尽可能多地解决学生现实思想问题,从而达到较好地打牢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的目标。

新时期高职院校两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两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两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针对“两课”教学进行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整个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形势相比较,其改革力度相对较小,并且效果也不明显。

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与分析。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两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在“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两课”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135-02收稿日期:2018-08-27作者简介:旭日(1965-),女(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两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两课”其主要目的是引导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青年学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因此应当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放在战略高度上,发挥出“两课”教育的真正作用,立德树人。

二、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虽然高职院校的“两课”教材进行了改版,融入了较多的新时期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时代特色,但是教材内容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两课”教材,基本上是从理论到概念,从概念到原理,缺乏足够的案例材料,例如在思修课“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章中,讲了很多的概念,引用很多名人名言,同学们虽然踌躇满志、满怀激情,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不如典型案例“独臂钢琴师”刘伟的故事更能激励和感染同学。

单纯的概念、理论说教使得学生“两课”的学习枯燥乏味。

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3篇)

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出发,分析了多种实践教学方式,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分析。

二、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如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

(2)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实验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选择: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

(2)案例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挖掘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是一种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模拟教学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拟场景设置:根据专业特点,设置模拟工作场景,如实验室、生产车间、商务谈判等。

(2)模拟操作培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

(3)模拟考核:通过模拟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一种将课堂搬到实际工作场所的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实际应用。

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

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

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这种环境下,使得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高校在开展教育知识应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结合先进技术,优化教育思想,有效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鉴于此,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围绕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于教育教学的方法的创新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策略引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使得新媒体等技术的运用,成为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这种形式也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双刃剑”,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要求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使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

一、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一)教育教学拥有了更为开放的环境在传统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中,通常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教学的内容、环境、形式拓展等,不利于高校教育的有效进行。

在新时期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进步,多媒体、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涌现出了大量的信息传播工具,包括计算机、各类移动终端等,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平台。

比如形形色色的在线教学平台、社交平台、公众号等,还可利用互联网在线功能参与多人互动,为高校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打破了时空限制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智能技术的普及下,大学生与新兴信息技术共同成长,也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生活与出行的必备手段。

尤其在新时期融媒体环境下,学生受到了大容量、碎片化的即时信息所影响,在这种环境中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迎合了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也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手段。

(二)教育教学的发展出现了转机在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教学方法会逐渐受到融媒体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理念。

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方法(3篇)

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方法(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实践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方法的内涵、实施策略以及成效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实践教学方法的内涵实践教学方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方法实施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项目。

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等相关的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企业、社区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现状,提高实践能力。

2. 注重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1)建立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

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开展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团队活动,如户外拓展、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团队意识。

4. 重视实践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2)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如科技节、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

“两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创新途径

“两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创新途径

“两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创新途径作者:刘美蓉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5期摘要: 创新“两课”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构建实践性教学基地,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形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实现“两课”教学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两课”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两课”教育要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

构建“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校内校外社会实践空间组织实地参观、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等,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形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是促进“两课”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1.改革教学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

“两课”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然也应坚持这一原则。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新问题,实际在不断变化,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所针对的问题在不断变化,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高校“两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以变应变才能把握实际,找到理论和实际的切合点,达到增强教学实效的目的。

“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涉及课程设置、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归根到底必须围绕增进“两课”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这一中心。

改革如果脱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无论教学方法怎样先进,教学手段怎样现代化,都会将理论教育变成华而不实的屠龙之术,都会窒息理论课的现实生命力。

因此,“两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在保持“两课”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在内容上的重复;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地详讲、略讲、不讲,让学生自学等。

否则,理论离现实越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减。

2.充分发挥师生多极主体间的交往互动,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课堂讲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
长期以来,高校的“两课”教学一直被视为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目的在于,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习“两课”知识陪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与教育部所提出的“三进”要求相去甚远。

产生这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的“两课”教学手段的相对单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教师综合素质存在欠缺,从而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

因此,如何改进“两课”实践教学,已成为各高校如何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两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两课”的教学手段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为发挥“两课”的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成了制约“两课”改革的瓶颈。

由于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政治理论课多为课堂教育,这样导致相当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性和创新精神不强。

2、“两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随着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的青年教师的加入,“两课”的师资队伍较之过去有了大大的加强,但通过一系列调查,却发现教学的效果却不甚利想,其中主要因素在于,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在课堂上讲课时,往往偏重理论,讲课内容也局限于书本,而忽略了对实例的分析。

3、“两课”教学资源的利用
目前高校“两课”的实践资源大多局限于学校内、课堂上,这对于解释“两课”的丰富内涵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各校“两课”实践教学经费的制约,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使得很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二、对于改进“两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高校可采用下面一些做法,加大对“两课”教学的改革力度,从而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

1、抓住热点问题,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教学
“两课”教学要真正达到“三进”的要求,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两课”知识的重要性。

而当前很多高校的老师往往忽视这一方面,一味的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又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为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笔者每学期开学都要搞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融入教学内容并给予客观性的解答,使学生能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从而坚定他们将来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通过解答学生关心的难点、疑点问题,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两课”教学的基础,但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而且还应广泛开展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

如我校结合教学内容,带学生到孙桥农业高科技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宝钢、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凤凰自行车厂、上海家化厂、梅林罐头厂等工厂参观,听取工厂有关人员介绍企业改革的情况,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工厂人员进行直接对话。

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请进来的方法,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如请中央银行的领导和浦东新区区政府有关方面的专家介绍中国加入WTO后金融领域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浦东的改革和开放对上海以及中国的影响。

这样做使学生了解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增强了学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普遍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从原来对社会问题的指责、评论、旁观转变为关心理解并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角色转换,让学生上台讲课
高校“两课”教学,要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应该在继承古代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贯彻十六大精神,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自身潜能,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

这里讲的以人为本,其核心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生为本”,即思考一切问题都坚持从学生成长出发,把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以老师为主体,学生都跟随着授课老师思路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僵化,无法使其对所授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而现代高校的“两课”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老师在大多情况下应担当学生学习活动辅导者的角色,将传统的“灌”改为“疏”。

针对这一情况各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一堂教学课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大致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教师讲授的内容主要是总结和回顾上一次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本次课学习内容介绍、要点讲解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和信息等。

在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讨论或小组工作等活动。

小组工作可能是仅次于讲授法的主要教学方法。

教师通常将一个教学班分为三到四个小组,课堂上组织小组工作时,可以是按这三、四个小组开展活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分组。

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或提出问题供小组讨论,或布置案例由小组研究,或由小组汇报课前布置的课外小组工作的结果。

这时学生开始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解答老师、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介绍自己的看法和相关经验,提出自己的疑惑,学生的参与通常都非常积极。

这样做使学生通过自己上台讲课和释疑,能引起其对课程的兴趣,能更好的对授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一,不断加强“两课”教师要的政治觉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

“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两课”教师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

第二“两课”教师要具备厚实的理论功底。

因为理论功底不扎实,就不能引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因此“两课”教师不仅要会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善于对实践中的理论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在理论上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两课”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

我们面临的学生其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有文、理、工、农、医、等。

理论的说服力需要有丰富生动的知识来体现。

“两课”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是各种知识的大家和杂家。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启发学生和论证问题。

为此“两课”教师一方面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去深入社会、深入实际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自己的
教学魅力。

5、将CAI手段融入“两课”教学中去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在专门的软件支持下,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篇一律的“两课”课堂教学十分枯燥,但如将多媒体、VCD、网络论谈等高科技产物,融入课堂,为“两课”的实践教学服务,不但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CAI各种应用软件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